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楔子





  一年前的一个秋日黄昏,正在蛇口打工的我住在临海的一幢打工妹宿舍里。同乡小雪来找我。
  ——她在某合资厂当QC妹(质量检查员)。
  一进门,她就嘶声对我说:“安子,阿芳是无辜的!那次工人闹罢工,老板明确表态万言书是他的错;可复工后,老板竟然借口炒掉她……”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
  阿芳,一个平凡的打工妹,从蛇口的人流中消失了,如同伶仃洋潮汐淘去的一颗砂粒……杳无痕迹。
  有人说阿芳是回家去了。但后来小雪收到她父母从家里寄来的信,才发觉阿芳失踪了……
  在那个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苍茫暮色中,我几乎是啜泣着写下阿芳的遭遇。不久,《失踪少女》登了出来,引起周围同胞姐妹的强烈反响。
  一个叫小翠的电子厂女工,读了《失踪少女》后写信给我,说:“……谢谢你理解了一个普通打工妹的苦与乐,你说出了我们心里的喜与忧,这失踪少女是我认识的一个很好的女孩……”
  在这之前,我只是用笔涂抹一些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字,没想到这篇朴素的小短文竟如此牵动大家的心。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对,就写写周围熟悉的姐妹们。1990年底,我的纪实体报告文学《蛇口打工一族》,在《蛇口工人报》上陆续刊登出来,立即又引起人们注目而追读。
  后来,这些稚嫩的文字相继被市内一些报刊选载,深圳广播电台也在“月亮湾”节目中作了介绍。我不断地收到一些熟悉或陌生的读者、听众来信。有的人说我在《深圳青年》里道出了出门在外打工女孩的心声:“我想有个家”;有的人祝福我与一位市府干部、青年诗人成了家,向我讨教“恋爱秘诀”;有的人恭喜我加入了市作协,说从我的身上,“看到了我们打工妹的希望”。
  几经周折,一个叫田力的打工仔写的散文体书信《寻找安子》转到了我手上。他写道:“我不知道安子为什么如此通达打工仔、打工女的心态?到处打听总算找到了安子的工作单位,想不到她已离开蛇口。她在哪里呢?正在干什么?”
  面对这些来自人群深处的真挚回音,我的心中总是涌动着一种感激之情。多年的打工生涯,既磨砺了我的艺术触觉,更磨砺了我浸润着生活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我这支笔,注定要为千千万万的打工仔、打工妹说话的。我真诚地希望自己能成为深圳打工女的忠实代言人。
  怀着报答生活馈赠的渴望,从今年春天开始,在许多老师、朋友、尤其是和我一样命运的打工姐妹的支持下,我又试着写《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
  “寻找安子”——其实也是在寻找她们失去的自我。我把自己的经历命名为《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原题为《人在旅途》,修订版作者改用此文),作为这篇系列纪实文学的第一篇真诚地献给你。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