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
那时她并不叫安子,而叫安丽娇。她的家在广东梅县扶大乡,家门就对着广梅公路。有一天,她拦住一辆开往深圳的车。一路上,安子面前总是晃动着妈妈的泪眼,手里攥着爸爸硬塞给她的200块钱。在以后很久一段时间,安子给家里写信,总是挑好的说,不管碰到多少困难与苦痛,她都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梦幻。 安子与所有打工妹的遭遇没什么不同,以至她后来在文章里很感慨地说:“打工妹的命运如何,一半看本身如何奋斗,一半看她提着行李站在哪一家工厂门前。”打工生活给她的烙印实在太深刻了,那是一些磨灭不了的记忆。 刚到深圳,安子到一家电子厂见工时,那满脸傲气的香港婆大声地吆喝道:“哪条线缺人!请要了她去!”她觉得自己像一件商品,在任人挑选,心里委屈得想掉泪。 安子被分在插件组干活,具体的活儿,是把不同型号的电子零件往线路板上插。不停地插,那手指要灵活得像鸡在抢啄米粒,稍不留神,手指就会被夹出一团团淤血。这间工厂经常要昏天黑地地加班,连上厕所,工人也要一路小跑。上了几天班后,安子回到宿舍,发现自己的手指居然会神经质地抖动,一甩手臂,阵阵酸痛直钻入五脏六腑。 在这家电子厂,安子度过了打工生涯中最艰难的4个月。“有了这份体验,我什么苦不能吃,什么气不能受。”在做插件工的打工妹与苛刻的老板之间,在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与打工者简陋的住房之间,她懂得了什么叫艰辛,什么叫生存。 在如此恶劣的流水线上工作,注定打工妹们是不安分的。安子也不例外,她跳槽到了一家宾馆当服务员,没多久就晋升为领班,年末被总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很为自己骄傲了一番,要知道,在100多名临工中,她是唯一被评上“先进”的。她不是那种时时要人提醒你做什么或怎么做的人,而是无论做什么,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这也是安子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安子仍然不知足,后来又当过秘书、总经理助理、制版技术员等等,为的都是想寻找更好的机会。她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写着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诗句:“尽你所能把自己镌刻在某个地方,然后再大方地把你自己磨掉。”在这个过程中,也强化了安子的竞争意识。 有一次,安子到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求职,想当文员。秘书看完安子的资料,用略带讥讽的口气说:“小姐,我们能招一个初中生当文员吗?你看看来见这份工的,最差的都是大专生,还有几位研究生呢。”在周围几名求职者揶揄的目光注视下,安子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够钻进去。 1989年9月,安子在深圳大学中文系大专班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记得开学那天,屋子坐满了人,大约有130人左右,可不到半年,来上课的只有50多人,遇上天气不好,人就更少了。而安子却坚持下来了,为此她还炒了老板的“鱿鱼”。 由于上课,安子经常星期天请假不加班,影响了车间里其他员工的情绪。于是老板希望她作出选择:“不走也行,除非你答应以后加班不请假,否则——”当时,安子还有半年就大专毕业了,读下来多么不容易,于是她断然地说:“我走,我这就走。”她走得很潇洒也很沉重。其实,到深圳后,安子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学,从初中开始补起,直到大专毕业。她7年打工的积蓄,几乎全部用来交了学费。甚至当周围的人嘲笑道:“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始终改变不了打工的命运。”安子笑了笑,她心里亮堂,谁不时时充实自己,谁就会被淘汰。 “在深圳大学求学的那段日子里,我发现了新的岸,便想方设法往岸上靠。”安子找着了北。她在那时给自己取名安子——一个既有诗意又有城市气息的名字,以此纪念新生活的开始。 1991年,安子边打工边完成最后半年的大专课程,边进行《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一书的写作,仅用半年时间,这部作品便陆续在《深圳特区报》上连载并结集。这是她7年打工生涯的结晶。 在这之前,安子一直在学习写作。有一次,她很偶然地在书堆里翻到了一本被女工们揉得皱巴巴的《女子文学》,便试着偷偷把一些分行文字,斗胆寄了出去,第一首诗就这样发表了。她从此就不断地写,还和打工的诗友组织3蛇口半岛诗社。 文学是不是一块敲门砖?对安子来说,是的。《青春驿站》不仅使她荣获广东省第8届新人新作奖,更重要的是使她一下子从外来工群落中脱颖而出。 文学界对这本书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开拓了大陆打工文学的先河”,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稚嫩的作品,安子并不具备作家的素质。一直以来,安子对这种批评是释然的,她说理解文学界的心情,凭什么你一本书就红透了半边天?她也不承认自己是作家,只是社会生活的写真者,原汁原味地写出打工妹的喜怒哀乐以及对命运的抗争。令她开心的是,不少打工妹是怀揣着这本书来闯深圳的,在她们心中,那里有一个叫安子的打工女孩。 文学女神没有用主题的深刻和技巧的娴熟等元素来苛求一个打工妹作者。所以安子真的要感激文学女神的青睐,发烧般的文学热情令她在艰苦的生活中没有麻木,点燃着梦想与追求。 她有写日记的习惯,“不让自己每一天白过。”她写道:“远航者的安慰在于,岸边总有凝视的目光。”她以这种方式去超越自己,超越周围的人们。 早在七八年前,一位作家就说过:“安子不是一个人,是一群要做太阳的打工者。”随着安子的成名,她先后在多家报刊电台开设的“打工仔信箱”、“打工者之家”、“安子的天空”等栏目中担任专栏作者、节目主持人。于是,每天都有打工者的来信来稿雪花般飞来。一时间,安子成了打工者的知音与代言人。 安子与《黄金时代》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有一次,一个安徽的女孩子半夜里敲开安子的家门,手里拿着一本《黄金时代》,上面有一篇安子的散文。安徽女孩找不到工作,就找安子来了。有很长一段时间,安子的家真的成了打工者的驿站。对于安徽女孩来说是第一次,而对于安子来说,却是第101次了。 1994年底,一家玩具厂没发工资给打工者过年,香港老板走了。一帮打工青年希望安子替他们做主。 安子骑着自行车心急火燎地赶到那家玩具厂。那些打工者有50多人,正准备出发去市政府“请愿”。“我是安子,请大家听我一句话:大家先冷静下来。”安子大声地说。众人慢慢地冷静下来,有一个打工妹扑上来,在安子的怀抱里哭了。 安子与工人代表找到了玩具厂所在村的村干部,晓以利弊。村干部说:“行,我们听安子小姐的,每个月先发100元生活费。”经过村干部做工作,香港老板也来了。原来玩具厂订单被挤掉了,做老板的也难。“不过,有安子小姐替你们出面,再难,也得咬牙挺过去。”老板答应先给大家一半的工资,不足部分过了年一定补上。 打工仔们高兴地邀请安子一块儿过年。 除夕夜,安子拉上丈夫,跑到打工朋友的集体大宿舍里,一起动手包饺子。 为打工者鼓与呼,是成名后的安子一直致力做的事情。她一个人处理不了众多的来信,经常来找她的一群“打工者之家”的骨干成员便认真地帮忙回信,署名都是:安子信箱秘书处。这帮朋友助安子成功,同时也在安子的感召下走向了成功。 有一次,一个叫江冬的打工妹给安子写信道:“你不是神仙,你是平凡的人,那么你的成功是平凡人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我也可以做得到。”这封信安子读了很多遍,她好开心。 自从《青春驿站》出版后,全国几十家报纸、杂志纷纷报道了“安子现象”。她先后被评选为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女职工,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团中央十三大。面对传媒的包围,安子有点无所适从了,有种种难言的苦衷。幸好在1993年,她要做妈妈了,很自然地让自己冷静下来。从1993年至1998年,她都避见传媒,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主要当记者,从事有关打工生活的写作。 当然,安子是不甘蛰伏的。“安子的天空就是打工者的天空。”这种社会认同的理念存在着很多有待开发的资源,这也是安子的优势所在。于是,她从1996年起,先后创办了“安子的天空俱乐部”、“好友就业市场”、“安子热线”、“安子新家政服务部”等多家企业,为打工者提供娱乐、社交、找工作、解惑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她手下有100多名员工。 这也圆了安子的梦,从过去那种力不从心的同情与呼吁,变成现在一种可以提供实质性服务的经济实体。她现在觉得自己过得更踏实,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 给人鱼,不如教人渔。安子以此作为企业运作的宗旨。针对有些前来求职的打工者希望有捷径可走,梦想一夜暴富的想法,安子经常举办打工者讲座,让打工朋友交流打工的经验与教训,每每收到很好的效果。 安子生于1967年,1984年来到深圳。 深圳市成立于1979年,只有20年的历史,所以安子与这个城市几乎是一块儿成长起来的。 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改革开放20年,推出了《20年·20人》专题片,安子被誉为“代表了中国上亿的打工族”而入选。据说这20人的名单经过了五六轮的筛选调整,而安子却始终在名单内,是非选不可的人物。 而安子对这种荣耀只是轻描淡写,她谈得最兴奋的是她的女儿与丈夫。女儿安安6岁多了,生日那天安安的愿望之一是:“爸爸妈妈辛苦了,祝爸爸妈妈早日买部靓车。”安子说正为此努力着,要让生活过得更好。 安子的丈夫叫客人,是一位诗人,也是市委机关的干部。客人其貌不扬,但具备了一切好男人好丈夫的素质。他对安子的爱着实令人感动,他以温纯与博识支持着当初那个“爱一个人原来就是把他挂在自己的工作卡后面”的打工妹,一个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贤内助,而我的背后就是客人。”安子深情地说。即使到现在,客人还是尽可能地每天深夜骑着摩托车去俱乐部接安子回家。累了一天的安子,靠在客人的背上,就会涌出种种感动和遐想。 在家里,客人最喜欢吃安子做的客家菜,那是一流的,丈夫的赞许是安子的最大满足。在安子的办公室里,墙上有一幅丽人照,她自己的。四周摆着一些干花干草饰物,台面有一罐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那是某一年打工朋友送的。所有这一切,都令人联想到它的主人充满了女人味。 正是这个一点都不显得强大的女人,在1998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的一台晚会上,当主持人要安子面对全国观众说一句话,表达对改革开放20年的看法时,她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头脑的人准备的!” (编辑卢光远) |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