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担惊受怕的印尼华人



                 万六

  晚餐虽然已经上桌,戴先生和他一家人却都没有端碗。电视荧屏上正播放着中爪哇一场排华暴动后的景象,当地印尼人在满目疮痍的瓦砾中乱翻,看看是否还有值得一捡的东西;几已化为灰烬的华人商店,偶尔还冒出一缕残烟;接下来,一位男人在镜头里哭得好伤心,这位印尼原住民的商店,在这场专门针对华人的暴动中也给焚毁了。

            连串暴动 华人商店遭浩劫

  上述情形,不是去年那些连串排华暴动中最令人心痛的场面。自年初开始,印尼各地火光四起,成百上千名印尼人带着斧头到处乱劈乱砍,整条街整条街的华人商店被付之一炬,夷为平地。仅因一名华裔妇女抱怨印尼邻居祷告时声音太大,便引发了一场大暴动。暴民们焚烧商店,投掷石块,四处涂抹排华标语,并疯狂叫嚣:“中国狗,快出来受死吧!”许多华人不得不关上店门,离镇而去,或者在店面橱窗加装铁栅。他们还相约定期在雅加达市规模最大的佛寺聚会,祈祷平安并交换保身心得。其中有“说话小心,不要讲粗话”、“要慷慨,多赠给印尼人米粮”、“不戴耀眼宝石玉饰”、“不开豪华轿车外出,特别要把奔驰车锁起来,避免炫耀财富”等等,华商们还特别取消了春节的街头舞狮活动,关起门来过年。一些富有的华人安排自己的孩子离开雅加达,或者让在外国念书的子女不要回印尼,直到局势平静。他们自己则随时准备离开印尼,不过,由于出国税太高,一般华商很难负担。
  “我真不喜欢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戴先生忧心忡忡。整个晚上,他都在和亲朋好友不断互通讯息。全家人心情乱糟糟的。戴先生有些激动,也有些愤怒:“我生来就在印尼,我的祖父早就来这里了,我努力做一个印尼公民,为什么我们华人老是像有罪似的?”

             印尼华人 心酸血泪史

  本世纪初,一位泰国国王写过一篇文章(东方犹太人),指责华人是“不可同化,自私自利的东西”。这篇文章充满偏激与歧视,却也真实反映了印尼华人与历史上的犹太人有相同的命运与遭遇。
  印尼现有华人约500万人,可分为土生华人和新客家华人。前者主要为福建籍,移民时间较早;后者主要为广东籍,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为客家人,多在本世纪上半叶抵达印尼。
  1777年,华人曾在印尼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这可能是华人(包括中国本土)有史以来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和国。将近一个世纪后,1855年,共和国被荷兰人消灭。
  印尼华人有经商的传统。在荷兰统治期间,很多华人就开始从事商贸活动。由于华人勤俭努力,他们的经营活动较成功,同时,他们也较多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客家人,即使在中国本土,他们也较少与其他群体融合),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当地土著沟通很少,因此常常招致土著人的忌恨。
  1950年印尼独立后,奉行较左倾的路线,许多华人的企业被收归国有。1965年,印尼指控中国政府支持印尼共产党搞政变,开始对华人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活动,大约有50多万华人被残酷杀害。
  此后,印尼在政治、文化上对华人实行严格限制的政策,华人社团和华人报纸被取消,中文学校被关闭,公立学校华裔学生的人数不得超过10%,任何场合(包括店铺招牌甚至墓碑)都禁止使用中文,对华人进行全面登记,所有华人的身份证上都打上一种特殊的记号(直到1990年才取消此记号)。
  在印尼,“占人口4%的华人,拥有全国70%的财富”,是对印尼华侨最刻板的描述。事实上,这种情形在某种意义上是印厄对华人的歧视排斥政策一手造成的。印尼的政界、军界。学界甚至国营企业一律排斥华人加入,华人惟一的一条出路就是经商。但在他们成功后,他们的智慧与勤俭被丑化为“狡猾”与“贪婪”,而成为当地人报复与仇恨的对象。
  华人经商确实很有策略。他们注意与印尼的军政要人建立较密切的关系(比如林绍良与前总统苏哈托就情同手足),一些巨商常常采取聘用政界要人亲属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这种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印尼的政治体系藏污纳垢,其经济资源的分配标准既不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概念,而几乎都是政治性的犒赏与功利性的利用。早期为巩固政权,贫困的国家需要有钱的华人,华人就成为执政党拉拢的对象;近年来,由于政治的需要,华人成为所谓“印尼化”政策的打击对象,而“印尼化”几乎就等于“第一家族化”,华人企业家在许多重大投资上不与第一家族(苏哈托家族)成员挂钩,就必须被迫退出竟争行列。然而,深通政治权谋的苏哈托并未因此而厚待华人,反而是一有政治上或经济上的风吹草动,就立刻祭出华人作为替罪羊。所以,从政治根源上来说,印尼的经济危机就是产生于这种不健全的腐败政治体系。

             当局坐视 华商被迫避退

  排华,是东南亚华人百年来承受的共同命运,但经过近数十年来的共存,像印尼这种报复式、掠夺式的排华狂潮在其它国家已不多见。华人惊悸惶恐的不只是街头的焚毁抢夺及某些印尼人的敌意,而是印尼政府对排华暴行的坐视不管乃至故意纵容。不仅有印尼军方官员要求印尼华人把他们在国外的钱“弄回国”以捐给“我爱印尼”运动,以及国会议员发表“应该将华人财产国有化”的言论,前总统苏哈托或其他政府官员也从来没有公开谴责或要求国人停止这种以华人种族为对象的攻击行为。
  印尼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动荡,使得华人陷入空前不安,而排华风潮的蔓延与加剧,更使华人如坐火山之口。不少华裔中产阶级,展开了放弃一切移民国外的行动。
  中产阶级的出走,与大富豪的出走,是截然不同的,后者能在印尼和亚洲城市间飞来飞去,来去自如,前者却是一去便无法回头。他们必须变卖一切家产,才能在国外谋得生存,而在国外紧张度日时,也不会还有经理人在印尼为他们张罗生意。
  背井离乡,对华人来说,是种痛苦,然而,对印尼来说,也不见得就是福音。华人中产阶级的出走,至少使印尼外流了1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资本。但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华人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优秀的管理人才与经营人才,这些华人一走,印尼企业将形如中空,就如一家雅加达证券公司的总经理所说:“如果他们离开,印尼将成为技术真空国家,谁能取代他们的位置?”印尼衰退的经济将雪上加霜。

              民族融和 何时起步

  “印尼政府应立即制止民众敌视华人,”印尼大学教授司库南托这样说,“我们可以赶走华人,没收他们的财产,让经济倒退30年,然后再来过;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总是怪罪百姓,尤其不能拿某个种族作替罪羊,它总要学习如何让它的人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当然,”他话锋一转,“华人也不能一直关在自己的小圈圈里,视他的印尼同胞为次等民族,华人可以设法增加他们对印尼社会的贡献,不要一赚了钱,就拿到国外去。”
  听起来倒还是持平而中肯的说话,虽然,华人的“小圈圈”并非是他们自愿从内部形成,而主要是迫于外部环境,迫于印尼政府的排华政策把华人压缩到社会的某一部落,而若没有华人对社会的贡献,印尼无论如何不会实现经济腾飞。即使这样,时下,也没有人敢向政府再建议别的什么。
  或许这已积弊深重,恶习难改。对靠反共起家,排华发达的苏哈托来说,改弦易辙也许是不太容易的,然而,印尼已经在民族融和的路上蹉跎了50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再醒悟过来呢?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