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中国的旋风



作者:罗达成

——记著名国际象棋选手戚惊萱

  香港的一家报纸,曾惊喜交加地宣称:在中国棋坛上,刮起了一股强大的旋风——“戚旋风”……
  阿根廷的一家报纸,曾赞叹不已地写道:“这位来自上海一家工厂的戚惊萱,对国际大师的荣誉视若无物。他的棋艺是神秘的。可以说,他还远远没有发挥自己的潜力。”
  蜚声世界的象棋评论家、象棋特级大师纳多尔夫,也曾出自肺腑地称道说:“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尽管他没有称号,但倘若有人授予他国际特级大师的称号,人们将不会有什么异议的。”
  旋风,是令人惊心的!但戚惊萱这个被世界誉为“戚旋风”的棋坛佼佼,跟梁山泊那个脾气暴躁、行事莽撞的黑旋风李逵毫无共同之处。他的脸庞是白皙清秀的,个子是修长适度的,风度是温文尔雅的。旋风这个强烈的字眼,只是指他的棋的风格和气魄!
  国际象棋是很迷人的。奥地利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曾以准确生动、富于哲理的笔触描绘说:它是“没有结论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字,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石头的建筑”。这项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的艺术,已经有了15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了。如今在浩瀚的大千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会下国际象棋,是几千万抑或万万?谁也没法子计算。只能说,它的爱好者们不受疆域的限制,不受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局限。近代史上,即使是最严肃不过的一些回忆录里,也往往有着有关弈棋的精彩片断。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中专门有“马克思和象棋”一节:“他很喜欢下象棋。”“他下得很用心,有时候就展开猛烈的和出其不意的进攻……”“马克思一陷入窘境就生气,输一盘棋就会发火。”“有一回,马克思得意洋洋地宣告他发明了一种能打败我们所有人的走法。有人应战了。果然,他把我们一个个都打败了……”列宁从小就喜欢下国际象棋。在流亡期间,他就自己刻了副棋子。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雅回忆说:有一次列宁甚至在梦中喊到:“如果他用马走到这里,我就用车走到那儿去。”1908年列宁在高尔基那儿作客时下棋的照片,一直保存至今。不仅如此,像居里夫人、门捷列夫这样的科学巨匠,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一代文豪,也都醉心于棋艺这门“博弈科学”。
  如果说,国际象棋的爱好者成千成万,难于计数。那么,它的佼佼者却只能说是凤毛麟角,万里挑一。有鉴于棋弈家的人材难得,你也许很想结识一下我国的著名棋手,特别是那个惯于在黑白相间的棋盘上调兵遣将的“戚旋风”吧!
  遗憾的是,目前戚惊萱不在国内。他和他的战友们,正角逐于南斯拉夫象棋节的一系列比赛活动之中。戚旋风的吸引力是不难想见的,棋界和新闻界对他的兴趣可浓了!或许,他又在赛场里挫败了一位声名赫赫的特级大师,刚起得身来,一个个摄影镜头就对准了他:白皙的脸,腼腆的笑,眼睛里溢着智慧,嘴角上噙着稚气……或许,在他休憩的住所回荡着笑语,记者们正饶有兴味地刨根掘底,探求他成为旋风的奥秘……
  旋风啊旋风,并不是从天而降!它,发端于青苹之未,孕育于岁月之炉。且让我们循着记者们惯常发问的思路,也来迫索一下戚惊萱的过去……
  1961年6月,上海市敬业中学一个初一小同学,急匆匆地向体育室赶去。他是来找老师报名参加市体委举办的一个暑期国际象棋训练班的,似乎怕跑慢了,就挤不进那宝贵的10个限额。到了门口,他却胆怯起来,迟疑了一下,才进办公室。“我能行吗?”国际象棋他只是在电影上见过,连最基本的走法他都不懂呀!这个可爱的12岁少年,便是戚惊萱。
  新的一课开始了!训练班上,屠景明、尤国钧、黄鑫斋等棋坛名家的讲授,一字一句跳进了小戚的心里。他两只手托着下巴听,眼睛睁得大大的,长长的睫毛好半晌一动也不动。纵横交错的64个格子的棋盘,造型生动的32只棋子,真个是学问无穷,魅力无穷!
  谁说每周之中,只安排了个半天学棋时间?他除了做暑假作业,所有的功夫都用上去了!父母亲看到他棋迷心窍,有点儿担忧:“他怎么啦?”是呀,聪明的孩子变得“糊涂”了:有时对着自己做的一副棋子如痴如癫,你叫他他也像没听见;有时一边吃饭,一边看棋谱,筷子还没挟到莱,就往嘴里头送。
  四五个月之后,小戚作为训练班的“高材生”,参加了上海少年儿童国际象棋比赛。小棋手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赛场生涯。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夺标呼声最高的一位小将的一战。那局棋,走到中盘,他已处下风,在边上观战的训练班老师和裁判员都为他的黑棋捏一把汗。小戚少兵,后翼的一只马又与全军失去联络,眼看就要被对方活活捉住!戚惊萱似乎无可奈何了,却又不甘就缚,那匹黑马还是东撞西碰,死命挣扎。对方当然不容它逃脱,派出重兵追击……不知不觉间,白方王翼出现了短暂的空虚:原来,对方中了小戚的“拖刀计”!刹时,黑方金鼓齐鸣,突出奇兵,先是弃车咬马,掘开王城,继而出动威力强大的皇后和象……终于,迫使对方订了城下之盟,小戚得手了。
  反败为胜的一局棋,被棋坛传为交谈,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了!当他捧着一张奖状到学校的时候,这个踏实而喜欢幻想的孩子心里盘算着一个不告诉人的“庞大”规划:什么时候,他要让奖状上这个“四”字变成“一”字,当个冠军。要不,还是把“少年儿童”几个字去掉,就在大人里头做个第四名,更带劲了!
  党关怀着他。两年之后,戚惊萱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了。他被送到市青少年体校棋类班:上午读书,下午学棋。为了棋类班仅有的两个学员,一位由棋手改行的教练竭尽了全力,讲开局知识,讲中盘战术,讲实用残局。为了提高小戚等人的实战力量,每星期六还带着他们到上海棋社,跟闻名全国的棋手徐天利、黄鑫斋、许宏顺下指导棋……
  1964年5月,戚惊萱参加了在杭州的全国国际象棋成年组的比赛。他还是个孩子,脖子上还飘动着鲜艳的红领中呢。他虽然只得了第14名,但他的战绩却不算坏,战和了全国冠军邓文湘、亚军张东绿;战胜了第4名刘成万、第5名李中健。因而,他被破格评为这次比赛的优秀运动员。1965年在银川的全国比赛之后,记者发出了一条电讯:“……上海小将戚惊萱荣获第6名。”隔了一年,在郑州,小戚又把自己的名次往前挪了挪:第4名。报纸上赞扬他了:“上海选手成长迅速,18岁的戚惊萱在比赛中连胜全国比赛的前3名:黄鑫斋、邓文湘和刘文哲。”……
  生活对于戚惊萱来说,瑾想得简直像是一首诗。1964年他从杭州比赛回来,就被吸收参加上海市棋类集训队,跟他的老师徐天利、黄鑫斋等人朝夕相处了。这些个老大哥很喜欢这个小弟弟,他的脸上带着调皮的孩子气,一撮不驯服的头发竖在头上,显示着他倔强得惊人的斗志。他的棋艺现在可不大好对付了:不久之前,他们跟他下可以让他先走两步,如今不行了,就是平起平坐地下,一个疏忽,还要输呢!
  小戚比过去更着迷了!他一头扎在训练中,像是一头蜜蜂高兴地飞翔在百花丛中,孜孜不倦地采集花粉,吮吸花蜜。但是,他不像蜜蜂那样爱唱歌儿,他是寡言的。这里,有多少鲜花多少蜜呀:国外最新的研究资料,世界名手的对局记录,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光说开局吧,就有什么“西班牙”、“西西里”、“法兰西”、“古印度”、“新印度”、“意大利”、“英国式”……而这众多的布局法里,又派出成千上万、头绪众多的变例来!对一般人来说,照着棋书打谱,一步步在棋盘上还原出来,既眼花缭乱,又枯燥乏味,何况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啊!戚惊萱却是乐在其中,他在枯燥中尝到了甜蜜。
  伙伴们发觉,小戚在棋盘旁一坐,简直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了!他不说话,不走动,水不想喝,饭懒得吃,只有两个乌黑的眼珠,骨碌碌转动着。常常一口气就是三四个小时,就是半天,就是一天,他在思考,他在推敲,他在算度,他的心进入了象棋王国;一时间,整个儿大千世界仿佛都不复存在了。棋子,占据了小戚的心灵,占据了他无数个星期天和节假日;即使偶尔回家,他还是如同着了魔:置身于斗室之中,沉醉于一抨棋局!
  17岁的戚惊萱,懂事了。他懂得党需要棋手,希望他能成为赶超世界水平的第一流棋手。而他自个儿,离开这个“第一流”,还远着呢!他向棋谱学习,更向实战学习,他跟同队的棋友兼老师徐天利等人对弈的每一局棋,都做了记录,过后复盘,找出得失。漆得锃亮的棋子,日复一日,被他手上的汗渍浸得发暗了,油彩斑驳了;光滑的棋盘,年复一年,被他不停移动棋子拉得发毛了……毕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心血和时间没有白费,从全国比赛节节上升的成绩中,他获得了足够的酬劳和补偿。
  1966年,小戚获得全国第4名的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造反啊造反:中国在动荡,人心在动荡,生活在动荡……随着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日夜不歇的大辩论,又是武斗,又是夺权,简单的生活变得复杂了。在棋盘上那纷乱的形势中,戚惊萱能很快地寻找到答案,现在他却茫然不知所措了。小戚在彷徨和迷惘中,渐渐清醒了,他下了决心:他的战场不变,还是在棋坛上。可是,往日里宽敞的体育馆,这时候已经不能平静地安放下一张一尺见方的棋盘了!
  生活啊,受到折腾;艺术,遭到蹂躏!几千年来作为琴棋书画中四艺之一的棋类,竟被和无政府主义等同起来了。下棋,竟是罪莫大焉!1970年,瘫痪已久的棋队正式宣布解散了。戚惊萱、许宏顺等人也被分配到市内一家工厂劳动……偌大中国,似乎再也不需要棋类这个项目了。作为一个棋乎,心中有几多感慨,几多半酸?!
  1973年,靠着周总理的亲自干预,棋手们又重新获得下棋的权利。戚惊萱回到了集训队。在全国比赛开始时,人们都替他担心:棋业是荒废了,还是中断了?其实,即使在工厂的这几年,小戚也从未和他心爱的棋子分过手。下棋,只不过转入“地下”罢了!每当他下班回家,一坐到方不盈尺的棋盘前,深得内中三味的戚惊萱,不是跟以前一样,心儿又飞出了喧嚣的尘世,驾着长风,驾着云彩,翱翔在无限的棋艺空间里了……
  是的,他在磨硕棋锋,他在等待将来。他相信:我国总有一天要恢复国际象棋活动的!他还牢记着很久之前,陈老总对棋手们说过的那些话:“我对你们抱有希望。”“什么时候,我带你们出国比赛去!”他觉得:为了这一天,就必须苦练苦练再苦练。荒废了棋艺,虚度了今天的人,有什么权利去奢谈明天,设计未来?
  棋坛是不会寂寞的。社会上不能下棋,热心的小戚,和棋坛的好手许宏顺、张伟达、刘镇国、李绍德、林峰等人,就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己家里举办对抗赛,从6人对抗,到8人对抗,直至16人分组对抗。虽然这些比赛是私下组织的,场地是普通的住房,但当你看到他们在写字台上、饭桌上、乃至缝纫机台板上,摆下战场,捉对儿厮杀的时候,那气氛的紧张,搏斗的激烈,算度的精妙,可以说丝毫无逊于任何正式比赛。在这儿,一局棋,快的三四个小时,慢的七八个小时。交手的双方,常常是从夜幕初降,下到“东方既白”。这可不是消遣,不是娱乐,伙伴们是把它作为全市比赛、全国比赛,甚至是世界比赛来下的。真的,小戚有时猛一愣间,觉得坐在对面的仿佛是碧眼金发的外国选手、特极大师!每次对抗赛,戚惊萱都是冠军,棋友们为之折服了。他们既没有鲜花,也没有奖杯,他们赠送给小戚的,惟有一个“常胜将军”的美称……不过,大伙儿很自信:总有一天,戚惊萱会在棋坛上名列前茅、得到真正的奖杯的……
  1974年,复出之后,戚惊营获得了全国亚军。
  1975年,他力克群雄,又夺得了全国冠军。
  戚惊萱重新回到棋坛上,他的棋艺日臻成熟了!他的眼光又落到另一个第一流——世界水平的第一流上了!看哪:他从全国比赛回来,又不声不吭地训练开了,把他在赛场上下过的24局棋,一着不漏,一步不差地复盘出来,他一次也没看过比赛记录,硬是凭着头脑中的印象。一局棋,少的也有四五十个回合,多的要有100多个回合啊!战友们赞叹了,惊讶了,问他怎么能记住的,戚惊萱朴实地笑了:“我动脑筋想过的棋,怎么忘得了?”
  一分天才,拌和着九分汗水。戚惊董迈着坚实而艰难的脚步,跋涉于那黑白相间、崎岖不平的棋坛小路上,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羊肠小道!一腔热望,凝聚着伙伴们的祝愿:戚惊萱期待着从中国走向亚洲和世界,跟特级大师交一交手,掂一掂分量。棋艺呀,毕竟是属于世界的!
  我们年轻的中国冠军,好容易如愿以偿了!1975年秋,他盼来了一架“天平”,迎来了一场恶战。菲律宾队远道而来,跟中国队进行友谊比赛。菲队实力雄厚,在亚洲首屈一指,拥有一名特级大师、三名国际大师。而与世界隔绝的中国队,无论是在世界上,还是在亚洲,都同样默默无闻。10月19日在北京,亚洲冠军、象棋特级大师托雷同我国冠军戚惊萱纹枰相遇。对阵初始,这个沉默寡言的中国选手,并没有使托雷引起足够注意。但托雷下得很苦,经过六小时零两分,62个回合的应战,方才获胜。他没有想到,仅仅过了5天,中菲两队在上海继续比赛的时候,乾坤扭转了!着法犀利的小戚弃子抢攻,妙着纷呈,经过5小时37分,50个回合的决斗,从他手里扳回一局;托雷更没有想到,从第二轮起,他同队的三名国际大师及另一名棋手,一个个相继被戚惊萱旋风般的攻势征服了。不打不相识!托雷从两局棋中,看到了小戚的深厚功力,他对戚惊萱赞赏不己:亚洲棋坛上又有新秀崛起了!
  巧得很,托雷正想尽快把小戚这个棋坛精英引荐给世界,回国之前,却在广州意外地遇见了前来中国访问的国际棋联主席尤伟。托雷一吐为快,他以热烈的语调,绘声绘色地把他在中国比赛的情况,以及他对戚惊萱的良好印象,全都告诉了这位自发苍苍的棋联主席。“中国有这么好的选手吗?”尤伟听了将信将疑,更确切地说,他对这个消息殊感意外!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一向严肃、认真的棋联主席,采取了一个实际而可靠的办法:他要专程到上海,见一见戚惊萱,并且来一个实地考试。说真格的,尤伟作为主考,具有足够的资格:他写过70多部象棋著作,下得一手好棋。他是荷兰的国际特级大师,并且登过世界冠军的宝座。他的威望,是举世公认的!
  11月5日,尤伟和小戚在上海锦江饭店一间幽静雅致的房间里见面了。按年龄,尤伟可以做爷爷了。他握着小戚的手握得十分有力,仿佛在警告小戚:别看我老,我不是个软果子!小戚的谦虚、文静,给尤伟以很好的初次印象。他感觉到,这个小伙子具有一个棋手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素质。但是,戚的棋艺还有待于考查。棋联主席又一次显示了他的严肃性,他郑重其事地提出:今天,他跟这个青年人的比赛,要下满两局,要作对局记录,要用计时赛钟。即一切的一切,都要按照国际比赛标准。
  交战刚开始,小戚“反主为客”了,显得拘束而不自在,但看到老人神色如此亲切、坦然,他轻松多了,他给自己鼓着劲:要下出最好水平,既要向前辈巨匠学习,又要展示出新中国棋手的力量和风貌。第一局,小戚仗先行之利,战胜了他的主考官。因为下得很快,只用了两个半小时,尤伟休息了一会儿,向戚惊萱提议继续比赛,把预定放在第二天进行的那局棋,也一起下掉……两局棋下完,已近午夜,他们平分秋色了。老前辈意犹未尽,兴致勃勃,他又放了几个中盘局势和残局习题来考小戚:一个高明的棋手不光要善于实战,具备力量,还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素养!
  小戚的脑子灵活得很,很快地都作了反应,解答了问题,尤伟极为满意地笑了,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发现年轻出众的棋手更高兴了。这个不轻易赞许别人的老人,动了感情,他爱抚地按着小戚的肩头,半是鼓励,半是鞭策,说:“作为一个国际大师,你的水平是够了。但是,要成为特级大师,还要到国际上参加比赛,才能体现出来……”这时候的尤伟,心情跟先前的托雷一样,急于要把这个无名的中国棋手,引向世界棋坛,介绍给各国的高手们!
  从此,戚惊壹开始穿梭于亚洲棋坛。在马尼拉、在日本、在马来西亚,人们都可以看到,戚惊萱在赛场上手撑着前额,在深思熟虑,在展开攻势……在新闻记者的生花妙笔下,他的名字已经渐渐被“戚旋风”的美称所代替。
  1978年,“戚旋风”不负众望,又从亚洲刮向世界公推的象棋之都——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让我们重新走进1978年11月,走进由阿根廷最大报纸《号角报》主办的大师邀请赛比赛大厅:11月30日,富丽堂皇的比赛大厅里,洋溢着一种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气氛。观众席上,早就坐满了人;但是入口处,还守候着好多棋迷们……人们期待的目光,不时地向墙上高挂的大棋盘扫去。他们中间,有好多是中国首席棋手戚惊萱的崇拜者。
  盛况空前,并不奇怪。按照惯例,象棋赛的观众不必急于赶到赛场来看棋的。开局阶段往往是进行缓慢,缺少波澜。好戏总在后面!但是今天的这场棋战,却非同寻常,它是从第41步开始下起,是继续中国棋手戚惊萱对苏联特级大师瓦卡尼安前天没有下完的一局棋。正是那风涛迭起的上半场的棋赛,以及戚惊萱体现出来的旋风般的进攻姿态,阿根廷才为之轰动,观众们才纷至沓来!
  这局棋,是由瓦卡尼安执白棋先行。前几个回合,他运子如飞,显得十分轻松。这位年轻的特级大师是苏联国家队队员,棋确实下得不坏。在《号角报》举办的有9个国家14名棋手参加的这场象棋大师邀请赛中,他先声夺人,前11轮保持不败记录。眼下,趾高气扬的瓦卡尼安,以为打败这个初次相逢的中国冠军,并不算太困难。他也知道,戚惊萱虽然破例受到邀请,参加了大师邀请赛,但还不是特级大师,甚至没有取得过任何一级棋手等级称号;而他自己是“特级”,又是夺得世界团体冠军队的队员!
  这局棋的序盘阶段,戚惊萱选择了一种反弹力很强的防御布局,棋子走得富有想象力,不落常套。面对强手,他的心里波澜起伏,脸上却平静如故。他在他的“自战回顾”中,说:“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思想上没有包袱,棋也下得格外轻松。”才交手10来个回合,他就两次弃兵给对方,瓦卡尼安捧着脑袋,盘算了45分钟之久,还是没敢吃掉黑方的弃兵,这个素以棋路凶悍见长的苏联国手,显得谨慎而又胆怯。戚惊萱英武勇猛,恰似旋风!第20回合再度弃兵,迫使白方不得不吃掉这个气势汹汹的“C”路兵。瓦卡尼安不再神气活现了:他显得坐立不安,却不得不苦苦思索,去解决棋盘上那一个接一个巨大的问号。
  小戚真是好样的!他一连走了好几步逼着,不给对方一丝选择余地。经过交换,戚方以一车换得双象,白方的局势已然不利了。更糟糕的是,瓦卡尼安由于每一步都冥思苦想,时间上出现了恐慌。按比赛规定,各人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必须走满40步;即令超过一秒钟,亦作败论。尽管天气不算热,瓦卡尼安脸上的汗水,却是潺潺流淌。不过,他还没有绝望!
  晚上10点,按照规定,从第40回合开始“封盘”,由白方秘而不宣地想一步“封着”,交给裁判。可是,瓦卡尼安却出人意料地走出“封着”,并按动计时棋钟,很清楚,瓦卡尼安希望由对方“封棋”。执法无私的裁判员把计时钟重新按动,邀请赛组织委员会以及好多在场观战的特级大师,也都围上前来,指出瓦卡尼安的错误。瓦卡尼安脸涨得通红,跟来劝告他的阿根廷特级大师潘诺争吵起来。这条封棋的规则,连最低劣的棋手也都懂得遵守的,但是生怕输棋要丢掉冠军的瓦卡尼安,已经丢掉了理智。他想靠赖皮来碰碰运气,改动一下规则。观众席上的观众、记者把这一切尽收眼底。第二天,《号角报》就把这局没有结束的棋局,连同瓦卡尼安的公开“封着”,加上说明登载出来。这个苏联特级大师棋盘上还没有输定,道义上却已先输得干干净净了!
  今儿,在观众们的悬念中,战幕终于重又拉开了!第41步瓦卡尼安走的,就是那个公开封着:他动了一步皇后,而听任“C”线上那只车留在对方马口之中。这一着看似失误,其实是个圈套,一旦戚方吃掉这个诱饵,瓦卡尼安就会用马、后“长将”黑王。按国际象棋的规则,这样可以算是和局。但是他倒运了!戚惊萱退了一步马,并没有上当,瓦卡尼安的这一恶着,小戚在第40回合时,已经估计到了!那天,这局棋“封局”以后,已是午夜时分,住在宾馆18层楼上的美国特级大师布朗,给住在二楼里的戚惊萱打了个电话,自告奋勇地跟小戚一起分析这局残棋。见面后,才谈了几句,这个美国特级大师就很快发觉:中国冠军是胸有成竹的,他已经洞察瓦卡尼安的阴谋之着,胜券在握了!
  这会儿,跟戚惊直继续比赛的瓦卡尼安,明知这局棋已经没有希望了,还是苦苦支撑了20几步,他盼望出现奇迹。最后,瓦卡尼安不得不放下棋子,在比赛记录上签字认输。这时,比赛场上一片欢呼,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们、朋友们一个个拥上前来,握着小戚的手,晃动着小戚的肩膀,表示祝贺!并且要求他给他们签名留念。人们从戚惊萱的胜利,看到了中国棋坛的苏醒和未来。正如一些外国朋友所说的:“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是不可抗拒的,十年以后,世界棋坛是属于中国人的。”
  这样一来,小戚成了赛场里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人们祝贺他,也期待他,他离象棋大师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他已经获得了5分,只要在下一场比赛中下盘和棋,再得半分,就能取得大师的称号了,为了取得这个荣誉,他苦练了多少年,他盼望了多少年!不巧,最后一轮正碰上了以色列的象棋大师罗曼·吉恰什维列。在这关键一局棋比赛前,戚惊萱却通知组织委员会,他很抱歉,因为“健康的原因”,他不准备和以色列的一名棋手对弈了……
  他没有能取得大师的称号是可惜的,但“戚旋风”的称号却传开了。他像旋风一样席卷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这之前,他又曾像旋风一样震撼了在这个城市举办的第23届奥林匹克团体赛!在团体赛中,第一次投入世界比赛的中国队,首场即以三比一战胜12号种子冰岛队;尤为出色的是:它的第一台棋手戚惊萱,极其漂亮地击败了冰岛特级大师西奥古松,使人们对他另眼相看了。团体赛小戚下了13局棋:6胜2和5负,而他的对手绝非平庸之辈,都是在国际上久享盛名的高手。其中有6个特级大师,世界第一流的第一台棋手。戚惊萱,成为世界棋坛上的风云人物了!
  正缘于此,团体赛后他才有资格破格参加大师邀请赛。棋坛太热情了!主办单位《号角报》打听到小戚的生日后,在象棋大师邀请赛的一场比赛之前,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庆贺仪式:比赛组织委员会致了词,并向他赠送了一副用大理石雕刻的精致的国际象棋,一柄象征力量和勇气的小巧玲珑的宝剑,以及一方制成棋盘形状的巧克力生日蛋糕……这一天,是戚惊萱30岁生日。大厅里前来看棋的观众,似乎被这场意外的仪式打动了,关切地打听着小戚的情况。记者们的照相镜头,也一个个对准了他:白净的脸,腼腆的笑,嘴角上噙着稚气,眼睛里溢着智慧……
  读者朋友们:关于戚旋风这个棋坛明星,关于他以往的沙场轶事,已经介绍了好多好多了。不过,你们可能还觉得兴意犹浓,还想更深地了解他的现在,猜测他的未来……那好!咱们说定了,等他从南斯拉夫归来,我一准再详尽地向你们报告他此行的战况和收获。
  至于他的未来,这是可以想见的!就如同国内外棋界的一些权威人士所断言的:旋风总是呼啸,但是要等时机。戚惊萱潜在着力量,他一定会成为象棋大师,也一定会成为特级大师的。而且为期决计不会久远……顺便,再向你们透露一个机密吧:小戚告诉我一句悄悄话,他说他能行,他自己也满怀信心!
                 1979年上海
   
追记

  拙文发表后,仅仅过了几个月,我在报上看到了一则新华社巴黎消息:中法国际象棋对抗赛经过激烈较量后,已在法国东部山城瓦尔——托朗斯结束。中国的戚惊萱获得个人冠军,并取得国际大师的标准分。比赛委员会决定报请国际棋联授予戚惊萱以国际大师的称号。
  我感到欣慰,小戚告诉我的那句“悄悄话”,已经付诸现实了。我祝贺他,愿“戚旋风”刮得更猛烈些!
                  1980年2月4日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