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漯河森林




■邢军纪 郭建新

  
引子

  1998年初春时节,在一场醉人的春雨中,位于河南省中部的漯河市三县一区(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源汇区)2617平方公里土地上,几乎一夜之间突兀而起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这是由百万农民组成的人的森林,他们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在漯河市委和民政部门的组织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实行民主选举。在红色国旗的映照中,万千条筋肉条条的手臂,自豪地伸向蓝天,飒飒风中凝固成树的剪影。这是一片令人叹为观止的激情森林,当你徜徉其间,你就会发现每一片绿色都充盈着丰沛的热情,每一簇叶脉都奔涌着不懈的力量……

  “难过庄”●管理机制跟不上形势●它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柿园王村就要做手术

  郾城县柿园王村紧傍公路,从洛阳通往安徽界首的公路穿街而过,倘若从这儿去市里,一二十分钟就能到达悬挂着国徽的市府大楼。这些年来,柿园王村的大名远近皆知,附近村落的人都称它为“难过庄”,说它像个钉子似地卡住洛界公路的嗓子眼,让县市领导不舒服。柿园王村并不大,全村仅903口人,共906亩地,庄小地少,人杂事多,当初扩修公路时,周边村庄都顺顺当当,唯有它竟有五六十户钉子户楔在这里,挪天说地也难撼动它半步。这个村还是全市有名的欠公粮村,有的农户竟有四五年不曾交过公粮。因为离漯河市近在咫尺,这里风起青萍,市里就会浪涌三丈,村民们的业余爱好就是开着小拖集体上访,近去漯河,远去郑州,把乡县干部忙得不亦乐乎,即使围追堵截也难奏效。人说柿园王就是漯河市的扁桃体,稍有头痛脑热,它一准先红肿。

  柿园王村的毛病究竟出在哪儿?几年来,乡县市三级领导实际上都曾多次给它把过脉,就像专家会诊那样,对它的病症十分清楚。柿园王的农民实际上并不穷,有的还相当富,为什么会吃肉骂娘?关键是村委会一级的管理机制跟不上形势。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农民们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和积极性,越来越富的农民较之以往越来越关注和维护自身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然而,作为村级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村干部仍由上级任命,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手段仍占主导地位,这就与活跃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的政治要求发生了冲突。更值得注意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干部自我监督约束机制因外部压力的减小而弱化,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现象日益严重,加上政府机构不断膨胀,村组织中吃补贴的数额不断增大,“三乱”之风屡禁不止。特别是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在广大农村确立,而农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渐处劣势,农民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急于致富的呼声和要求与脆弱的线性管理模式极度不适,这就造成农民与国家在改革之初一度缓和协调的关系又趋紧张,在法制意识淡漠的环境里,很容易导致农村的无政府主义局面。这就是症结所在,而柿园王村只不过是这类病症中较为典型的个案。

  类似柿园王的村子还有很多很多,它们的病例通过乡县政府或者市信访办直接或曲折地表达出来,摆放在市委书记程三昌和副书记史宁安、副市长王俊才等市领导的案头。病症找准了,然而却无从下手,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全市1245个行政村大都有这类病症,倘若一一去动手术,岂不累死医生拖死病人?就在市领导们心急如焚时,民政部〔1998〕1号文件“关于做好1998年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以第40号政府令的形式发布的“河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暂行办法”来了,这些文件如春雨般滋润着思变若渴的决策者们。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他们知道,应该倾全力抓住机遇,利用这场“好雨”,将现代理念的种子撒进漯河广袤的原野上。程三昌说,农村这问题那问题,归根结底是不民主。过去有句话叫当官要为民作主,现在这句老话该改一改了,我们不是说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吗,那就真正还主与民,改为当官要让民作主……于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和民政局牵头成立了漯河市村级民主建设工作办公室,市委副书记史宁安同志亲自挂帅,民政局徐慧玲局长具体负责,在三月春风里,开始了还主与民的工程……

  柿园王村就要做“手术”了,不过这次前来做“手术”的不是县市领导,也不是乡里干部,而是老百姓自个儿,他们自己要把常爱闹事的扁桃腺给割掉,说是要利索利索干部们的嗓子眼……

  一天一个样●选举在风雨中进行●婆媳投票●民主四顾茅庐●必须要请民作主

  等种子全部撒进土壤,紧接着又施肥浇水,眼见得苗苗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长势喜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见风就长,蔚然成林的时候,漯河市的干部们才发现,受教育最大的实际上是他们自己。

  请看一组小镜头:
  
镜头一


  1998年4月6日,下午。

  舞阳县辛安乡吴堂村。

  吴堂村今天要选举,选举地点设在村东南二里多地的村办小学内。为啥要选在学校内?因为学校有旗杆,可以升国旗。村支书吴金铭把这一条当作必不可少的硬件去考虑。另外还搭了一个戏台,就像每年冬闲唱大戏的戏台一样,不过今天唱戏的主角是村民。选举的日子也选在6号这天,图个顺溜。啥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就是忘了给老天爷打个招呼,早上起来天就阴沉沉的,不一会儿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看着密密实实的雨线,支书吴金铭犯了愁:平时召集村民大会,就是好天气也来不了几多人,这雨天泥而巴唧的,能有人来吗?听说县市领导还要来现场参观,如果来的村民稀稀拉拉没几个,那吴堂村可就丢大人啦……谁知刚过中午不久,吴堂村的老少爷们就约好了似的齐齐往学校赶,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相约相随,有的扶老携幼,有的甚至被人背着推着冒雨踩泥赶到了学校。吴堂村有选举权的村民不到1000人,实际上却来了1500多人,把个小学校撑得满满的。支书吴金铭又怕人多难以控制会场秩序,劝那些不够选举资格的娃娃们回去,乡亲们反而劝吴支书,让孩子们看看民主有啥坏处?

  大会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准时开始。潇潇雨幕里,到会村民面向国旗全体肃立。人们收起了雨伞,老人被人搀扶着,妇女们怀抱着婴儿,青壮年不由自主挺胸立正,不论年龄大小高矮胖瘦,人人都挺直腰板,脸上显露出少有的严肃和庄重。他们一任雨水洗面,仍专注地眼望国旗行注目礼。

  吴金铭说:那场面太难忘了。我至今还清楚记得村民们在雨中面向国旗的神情,那是神圣和自豪,那是真正站起来的感觉,那是当家作主的感觉……
  
镜头二


  源汇区干河陈乡丁湾村有一对婆媳,婆婆六十多岁,媳妇三十出头。选举这天,婆婆有事出村去了,儿媳便替婆婆代领了选票,想着都是一家人,就自作主张又替婆婆划投了选票。不一会儿婆婆风风火火回来了,进门就要选票。媳妇说已替你投过了,谁知这话却惹得婆婆发了火,婆婆说,你是你,我是我,在家咱是婆媳,对外咱都是公民,你咋能代替我的权利呢?硬是让媳妇要回了那张张冠李戴的选票,并当场宣布作废。直到婆婆重新领了一张选票,重又划了票,亲手将票投进了票箱,她才满意地笑了。
  
镜头三


  龙唐村位于漯河市区东部,属近郊地带。去年5月,夏收将至,该村的民主选举拉开了帷幕。经过初选,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等候选名单顺利产生。谁知等5月16日正式选举这一天,却发生了意外。选举从上午8时开始,一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直到中午12点才有了结果。哪曾想,三名村委会干部所得的票数均未超过投票总数的一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河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暂行办法》的规定,需要重新选举。于是,村选举委员会决定首次选举无效,午饭后1点半重新选举,情绪高涨的村民大多是回家拿了干粮紧接着又返回到选举会场,选举重又开始。直到夜幕降临时,选举结果方才浮出水面。然而此时,有群众举报,一个小组的选民有委托选举超过三票的问题,经查属实,未出笼的第二次选举再度夭折。

  又再挑灯夜战。经过两次只开花不结果的反复,选举的神圣感和分量在人们心中陡然重了许多。人们聚集在村东打麦场的大灯泡下,将激情一直燃烧到次日凌晨,而结果又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三个主任候选人和三个委员候选人得票又是均未超过投票数的一半。面对无奈的结果,选举委员会在征得多数群众意见后临时拍板———鉴于麦收在即,我村第三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暂缓至夏收后进行,村务工作暂由票数较多的一名副主任负责。

  7月中旬,第四次选举如期进行。选举三次胎死腹中,使村民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上午8点的选举,早上6点就有人赶到了会场。耄耋之年的李保忠老汉提前一小时,便让儿子用架子车拉到了会场,并且非要坐在前排,说是要亲眼看着新干部从票箱里走出来。村民说,通过前几次的选举可以看出,法律是真的保护咱们老百姓的,老百姓说话真管用了,这样的选举谁都愿意参加!中午时分,当新任村主任等“当家人”终于顺利“呱呱落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识文断字的人说:这是民主四顾茅庐哇!

  ……

  看到农民们这样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样高涨的民主热情,漯河市的领导们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当官要让民作主这句话也要修正,这不是“让”或“不让”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请民作主”,因为只有请老百姓当家作主,农村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这才是关乎全局的根本大计。

  信访办的人就该“下岗”了●实行村务公开制度●42眼机井●百年老校●一份让老百姓满意的考卷●位卑未敢忘忧国


  运行一年多的村民自治活动使漯河市更加生机勃勃。全市有1221个村委会依法进行了换届选举,占全市村委会总数的98%,共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5568人,之中党员3657名,新当选1911名,妇女干部1108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463名,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人2105名,平均年龄38.6岁,比上届下降3岁,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较上届明显提高。这是一次由漯河农民主刀的大手术,但却比任何一次运动都平稳和有序。推行村民自治后,群众反映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矛盾化解了,热点降温了,难点不难了,稳定的局面形成了。舞阳、郾城原是上访告状事件较多的县,现在,这两个县的信访事件已比往年分别下降了80%和85%。当地的村民打趣道: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县信访办的人就该“下岗”了。

  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实行村务公开制度,这是漯河市农民在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中的一项创造。村务公开主要以群众反映最大的财务公开为重点,另有计划生育情况、土地征用和宅基地审批、农民负担情况、电费收缴、救济款物发放、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经营情况、村干部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等等。将这些敏感问题一一公开,并在公共场所建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重大项目随时公开,常规项目一至两月公开一次,由村民选出的代表会议进行把关,使村民随时查看,随时把关,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既使群众明明白白,又使干部清清白白,使之更加负责,更加大胆地去工作。

  临颍县杜曲镇东徐村新选的村委会曾经许诺村民要办三件大事———修路、建校、打井。特别是打井一项,是东徐村的重点工程,这个村多年来仅靠70年代打的几眼砖井,每遇旱情,只能眼巴巴看天吃饭,平均亩产仅400斤。过去的村委会并不是没想过打井的事,但每每行动,却总有多种传言不胫而走,有的说某某村干部收了打井队多少好处费,吃了几多回扣啦,有的说这是干部们借打井为名敛财为实啦,等等等等,几次都是半途而废。究其原因,都是财务不公开、透明度不高造成的。因为村务不公开,村民们就认为干部们肯定有见不得人的地方,于是就疑心重重,好干部也当成坏干部想了。如今不同了,新任村委会将打井一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反响热烈的代表大会又将此项决策权交付村民大会,村民们一致举手通过了“面向社会招标统一打井”的建议。开工后,村民代表大会又派出理财小组亲自参与打井过程,使每项经济活动都处在村民的监督之下。结果,东徐村人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投入打出了42眼机井,不仅挽救了因旱而涸的农田,而且使平均亩产增至800斤。新的村委会首战告捷,农民们拍手称道时,村干部却说:不是我们的领导能力比过去高了,而是民主机制健全了,这是村民自治的功劳……

  舞阳县吴城镇朱庄村辖区内农网改造工程顺利竣工。为了表达对外请工程队的谢意,村干部花了160元宴请他们。然而,到报账时,却被村民主理财小组列了出去,理财小组的人说:农网改造是电业职工的份内职责,这是他们应该干的本职工作,怎能用公款招待?此项支出不合理,应由个人支付。结果,村干部们硬是用自己的钱抵上了此笔支出。

  走进漯河,走进漯河森林浓郁的深处,你就会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发现一个奇异的景象:当秀木成林铺地盖天的时候,一个良性循环的理想秩序就会出现。

  1998年5月20日傍晚,舞阳境内骤降暴雨。二十多小时后,全县平均降雨量高达230毫米,有的乡已突破300毫米。穿境而过的沙、澧两河水位直逼警戒线,岸堤随时都会决口,全县大部分农田顿成汪洋,部分农舍倒塌,电力通讯中断,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此时舞阳村级民主选举工作刚刚结束,新上任的村官们在百年不遇的灾害面前接受了严峻的考验。

  马村乡8个村子被大水围困三天三夜,危难之时新任村官冲在了最前列———

  刚刚上任三天的绰陈村新任主任陈连生,不顾家人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亲自到乡水利站借来了8部大型抽水机,日夜守候组织排水,三天三夜没有离开抽水机,直到村子化险为夷……

  任桥村新当选主任辛邵平在村子进水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撑着小木筏子在村里来往穿梭检查危房,转移被困群众和财产,安全转移妇女儿童126人,被村民们誉为老百姓的守护神。

  姜店乡湖东蔡村被大水团团围困,只有将村四围的20多个鱼塘挖通后才能排水,可是,一想到每个鱼塘最少也要投资几千元,村民们就舍不得下手。眼见得全村就要被水淹掉,在这危急时刻,新当选的村主任率先将自己投资一万余元的鱼塘果断挖开,接着村民代表、村民们纷纷仿效,终于排出了大水,保全了全村的生命财产……

  干部们危难时刻想着群众,广大村民们大灾之年也同样想着国家。

  夏粮征购时,一些颗粒无收的农户仍然上交公粮,他们将去年库存颗粒饱满的陈粮献出来,全县共交陈粮1161万公斤,占全部公粮的51.4%。

  辛安乡石桥村村民吴保林是全乡第一个交陈粮的人。他全家四口人,种了3.6亩麦子,受灾之后小麦亩产不足200斤,而且大都是秕次品。交公粮时,妻子认为今年受了灾,应该等国家照顾,吴保林说,1975年咱们遭受洪灾时,国家调来了大批粮食和救灾物品帮咱渡过了难关,今年咱们受灾减产是事实,但不能因此而忘了国家。我是村民代表,是代表就要起带头作用。全家意见统一后,夫妻俩把去年的陈麦搬出来,晾晒、筛净之后,交了公粮。该村的村民代表吴艳丽得悉这一情况之后,不甘示弱,自家的陈粮不够,她又从娘家借来了陈粮,足斤足两后上交到乡里。

  吴城镇郭庄村村民郭俊钢,看村干部们都交了陈麦,便动员两个当教师的哥哥,开着手扶拖拉机,把三家的陈粮聚拢在一起,高高兴兴上交了公粮。他说:只要干部能做到的,俺群众也一定能做到。现在的村干部确实和咱是一条心,国家是大家的,他们热爱,我们群众也一样热爱,位卑未敢忘忧国嘛……

  漯河森林里,茂树葱笼,鸟语花香,许多随风逝去的往日情怀和美好故事,现在又回到了这里……

  1998年9月,河南省在漯河市召开了全省村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漯河市推进村级民主建设的经验在全省得到了推广。

  1999年3月,国家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专程到漯河市农村进行了考察,对漯河市的村民自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尾声

  今年夏天的晚些时候,漯河市新任市长刘炳旺微服私访来到了郾城县辛庄乡一带,仅带了民政局局长徐慧玲一个。他们来到田间地头,来到村中农舍,和当地农民亲切攀谈。刘市长向农民询问新选村委会和村干部的一些情况,那些庄稼人并不知道眼前一介布衣的人的真实身份,然而他们却充满感情地夸赞着各自的“当家人”。刘市长自我感觉像是在秀美的林中徐徐穿行,一种沁人心脾的轻松感觉油然而生。归来时,他不禁轻吟起清人的《种树谣》:

  将来绿树成林,遍江河,能吸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

  一枝一叶总关情,只缘身在此林中。

  呵,漯河森林,愿你长青!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