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让浦东告诉世界



作者:张胜友

               五集电视专题片

                  序

  21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的窗口。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潮。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地处环太平洋经济带中轴区位的中国,日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历经20年栉风沐雨开放改革成就斐然,犹如从太平洋东海岸刮起一阵越来越猛烈的欢腾喧嚣的飓风。
  当20世纪90年代钟声叩响之际,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又向世人从容打出一张“王牌”——开发开放浦东。
  一时间舆论蜂起,众说纷纭——这是一张令人炫目的“中华牌”啊……

              第一集 世纪抉择

  1997年金秋时节,一则爆炸性新闻——“世纪壁画之谜揭秘”,令上海人的思绪又一次穿越幽长的历史隧道:
  150多年前,上海开埠。
  至本世纪初叶,上海已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城市,享有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之美誉,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香港、曼谷、加尔各答诸城并驾齐驱,同领风骚数十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诸多方面的对话,有时是表现为由世界级大都市来参与完成的。
  日夜奔流的黄浦江可以作证。
  一江之隔的浦西——上海,由于闭关锁国与传统体制的窒息,经济功能日渐萎缩,与周边迅速崛起的亚洲“四小龙”形成巨大落差。
  勃兴于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运动,得风气之先的南中国沿海经济带异军突起,又令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呈下滑趋势。
  隔江相望的浦东,则空怀先哲孙中山拟于此地创建“东方大港”的一厢美梦,依然沉湎于农业文明时代田园牧歌式的荒凉与宁静之中。
  上海的昔日风采渐渐黯然失色。
  浦西与浦东,似乎都在翘首企盼着一个历史契机。
  历史不容等待。
  1984年,上海市政府拟定《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开发浦东这一重大战略构想。
  1986年,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政府呈报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明确表示: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使浦东成为现代化新区。
  1987年6月,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浦东新区中外联络咨询小组”。嗣后,主政上海的市委书记江泽民、市长朱镕基、市政府经济顾问汪道涵,携同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共商开发大计。江泽民指出近30多年来上海“削弱了经济中心的功能和对外对内枢纽的功能”时,大声疾呼:“这种状况当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浦东北扼长江口,东临长江主航道出海段,绵延46公里长的沿江岸线,其外高桥一带拥抱着天然深水良港,可以组建成很理想的海上交通枢纽网络。
  有人把长江比喻为一条龙,那么上海刚好处于龙头的位置,而浦东则是龙的眼睛。
  有人又把长江比喻作一张弓,那么地处海岸线中心点的浦东,恰似一枝射向太平洋滚滚风涛的离弦的“箭”。
  历史必然这样选择浦东!
  1990年新春伊始,邓小平同志来到了上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老人家纵览时代风云,环视全球态势,把握历史机遇,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步一步将偌大的中国推上了现代化的坦途。
  ——70年代末期,倡导开放广东、福建两省,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场;
  ——80年代中期,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港口城市,从而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带;
  ——80年代后期,决定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地区,旨在通过内外交流、城乡渗透来牵动内陆经济的发展;
  ——80年代末期,确立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主动参与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际经济大循环。
  至此,由东向西,由南往北,以点及面,从前沿到腹地,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蕴蓄了中国经济全面起飞的强劲动力。
  “摸着石头过河”——显然,石头已经摸到,过河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邓小平在思谋着90年代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的战略选择。
  他老人家把睿智的目光投向上海,投向黄浦江对面那片有着巨大诱惑力的宝地——浦东。
  是时候了,开发浦东,中部腾飞,推动全国经济上新台阶!
  伟大的历史事件取决于伟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邓小平对中央决策层的同事们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几件事,我还要说一下,其中之一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
  过了些日子,邓小平又果断地说:“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是中国的王牌。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枢神经迅即发射出一系列信号——
  1990年2月,新上任的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受中央委派,到上海实地考察了浦东地区,向中央作了汇报。
  几天后,在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请求》。
  3月28日到4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率领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到上海,就浦东开发问题作了10天专题调研和论证,形成了《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
  4月10日,李鹏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姚依林关于开发浦东的专题报告,并对开发开放中的若干问题逐个作了研究。
  4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务院提交的浦东开发方案。
  4月14日,李鹏总理视察上海。18日,在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上,李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李鹏强调:“这是我们为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作出的又一个重大部署。”这“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中央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全国各地也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但更主要的是要依靠上海人民的支持和努力。”
  1990年4月18日,永远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的日子——浦东开发开放的帷幕拉开了——上海再度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热点。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日日夜夜里,邓小平始终关注着浦东。
  1991年,邓小平再次来到上海过春节。
  大年初四上午,他老人家登上新锦江大酒店41层旋转餐厅。餐厅墙上挂着两幅大地图——一张上海地图,一张浦东地图,地图旁边摆着浦东开发模型。
  一切就像当年组织重大战役。邓小平同志看着地图和模型,意味深长地对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等领导同志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最后,老人再一次殷殷嘱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下又一次来到上海,继续着浦东开发和上海发展的话题。他鼓励上海的干部:“浦东开发比深圳晚,但起点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他强调“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1993年岁末,八十九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一到上海,就提出要到浦东看一看,到黄浦江上新建的大桥上走一走。12月31日,老人家冒着6级寒风,在吴邦国、黄菊陪同下视察了新建的上海内环线浦东段和浦东罗山路、龙阳路两座立交桥后,被浦东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深深感染了。
  在杨浦大桥,老人家下了车,冒着蒙蒙细雨在桥上边走边吟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女儿邓榕问他:你从来不作诗,今天怎么作起诗来了?历经了近一个世纪人生惊涛骇浪的老人回答说:“这不是诗,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
  毫无疑义,开发开放浦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世纪抉择!

              第二集 潮涌浦东

  外滩——上海的一座博物馆,她永远向世人展示着上海的百年沧桑。
  如今,人们站在外滩朝东眺望:汽笛长鸣的万吨轮、波涛拍岸的滨江公园、直插云霄的东方明珠塔、亚洲最高的金茂大厦、巍峨壮观风格各异的证券大楼、招商大楼、船舶大楼……仿佛一夜之间,浦东如神话般地崛起了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港口新城。
  浦东开发开放,一开始便站到了一个高起点上。
  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以黄浦江为轴,依托浦西,依靠国内外的智力和资金,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为此,浦东新区的城市布局成功地跳出了传统同心圆辐射发展的旧模式,创造出了“多心组团”与“轴向敞开”的独特模式。
  所谓“多心组团”,即浦东新区的城市中心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均衡散布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小区,以及周家渡、六里、川沙镇等,都具有城市中心区的一切现代化功能,繁华而雅致,同时又因其开发小区的不同功能而有所分工,互为依托。这样,有效克服了由“一个中心”带来的空间拥挤、交通梗阻等“城市病”。
  所谓“轴向敞开”,即所有中心城区都以陆家嘴中心城区为轴向前和向两边敞开,向北至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向东至张江高科技园区、川沙镇、浦东国际机场;向南至周家渡、六里地区。这种轴向敞开式发展避免了在市中心区外建生活区、在生活区外建加工区、在加工区外再建生活区的同心圆连环套格式造成的窒息感,给人以十分宽阔舒畅的感觉。
  浦东虽然坐落长江口,枕临东海滨,交通却又相对封闭。
  新颖的城市布局,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的交通网络设施。
  浦东开发的第一场硬仗,便是架桥铺路。
  1991年11月19日,一道长虹飞跨大江。南浦大桥的雄姿,圆了上海人的千年桥梦。这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总长8346米,主桥长846米,一跨过江,桥下净空高度46米,确保5.5万吨级巨轮自由通航。它的中孔跨径,位居世界同类桥梁第三。
  就在南浦大桥紧张施工的1991年4月,离它11公里处,一座更加雄伟的大桥打下了第一根桩。29个月以后,1993年9月,杨浦大桥横空出世。它也是一跨江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总长7658米,主桥长1172米,桥下净空高度48米。它的中孔跨径,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名列第一。
  杨浦大桥落成仅仅半年多,1994年4月1日,黄浦江上第三座斜拉桥——徐浦大桥开工。这座桥面比前两座桥面还宽的跨江大桥,已于1997年6月24日正式通车。
  一位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赞叹说:“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能造像南浦、杨浦这样世界纪录的大桥,好比在奥运会上赢得了半打金牌!”
  江上架桥,江下挖洞的工程同时在齐头并进。
  1996年9月,延安东路隧道复线通车,东、西外滩有了一来一往两条车行隧道。
  穿越东、西外滩的地铁2号线工程,也在这一年启动。
  浦东新区数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道路建设,同样热火朝天。
  有人戏称:浦东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工地,全球三分之一的吊车集结在浦东……
  “一切按国际惯例办事”——是浦东新区高起点开发始终遵循的一个标尺。
  到浦东办事讲效率,讲国际惯例,已为全社会所公认。
  这是浦东新区招商中心。设有大屏幕显示屏和查询电脑,投资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询有关浦东新区投资政策、项目审批程序、招商项目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的15个政府职能部门,在此设立了27个窗口,受理国内外投资项目的咨询和审批。这种“一门式”的服务,使投资者免去了在15个政府部门间来回奔波的辛劳和烦恼,审批完一个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只需10天左右。而在旧体制下,至少要两个月时间。
  “一门式”服务以中国特色的办事方式和工作效率,向国际惯例迈进了一大步。
  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被人们称作高级别的“微型政府”——全部机构只有10个委、办、局,工作人员数量比一个县政府还少。它的组建原则和追求目标,便是国际通行的“精简、统一、高效”。
  政府对企业不再管头管脚。由政府组建和培植的诸如金融、劳动力、房地产、生产资料等要素市场直接面向世界开放,依据市场运行规则,为企业和就业者提供日益完善的服务。
  在浦东,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社会资源配置中心”,将国家财政拨款的采购和建设项目,向全社会招标、投标,纳入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在浦东,“兵马未动,法制先行”也是新区开发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先后制定和出台了70多件法规性文件,使许多经济和社会现象一出现便被纳入法制轨道,确保了市场竞争和开发开放的有序进行。
  1995年下半年,浦东开发开放发生质的飞跃——由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入与功能开发并举的新阶段。
  上海人风趣地比喻说:浦东的基础设施开发好比建一个球场,现在,一流的球场基本建好了,可以欢迎一流的球队来比赛了。
  于是,一场威武雄壮的“机构东进”话剧拉开了序幕——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率先东进,就像一位意气风发的“领队”,将国内各大专业银行的上海分行,浩浩荡荡领过黄浦江;
  在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入驻浦东的仪式上,浦东新区管委会赠送的礼物是一匹木雕奔马,寓意着这第一家外资银行进入浦江,“一马当先”,必定会引来“万马奔腾”。果然,到目前已有16家外资银行在浦东挂牌;
  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如斯米克、西门子、汤臣、联信、阿尔卡特等,接二连三地将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入浦东。在世界最大50家综合服务公司中,电话电报、英之杰、住友、三菱、丸红等13家大公司,也相继在浦东开设了代表机构;
  据调查,在排名全国前100家工业企业(集团)、前100家服务业企业(集团)、前100家民营企业(集团)、前100家乡镇企业(集团)和长江流域在全国排名前100家企业(集团)中,至少各有五分之一有意将其总部或地区经营总部落户浦东;
  这里还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的外贸公司:东菱贸易有限公司、兰生大宇有限公司、中技鲜京贸易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批69家国内跨地区的外贸子公司,也在浦东挂牌营业。
  与此同时,上海房地产交易市场、粮油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等全市现有10大要素市场也已经或正在东进浦东……
  毋庸置疑,开发开放浦东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必须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不能留下遗憾,更不允许有败笔。
  浦东新区的总体规划以及由此衍生的各区域规划,均经过严格“法律程序”的审定,凝聚了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当代规划设计大师们的聪明智慧。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模型,犹如一阂恢宏壮丽的凝固音乐:7.5公里长的滨江风景带曲径通幽,东方音乐厅静卧其中;10公顷中央绿地和无数的花园水池,村起了林立的大厦。这些错落有致的大厦组成了有序的城市建筑空间,468米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拔地而起,3幢超过400米的摩天大楼比肩而立,18幢高约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如众星拱月般簇拥在周围,构成沿江一条高层带,与百年外滩遥相呼应;后面,纵深成扇面展开的,是数十幢30层左右的大厦。这里的每一幢建筑物都匠心独运,风格迥异,而从整体布局上,又显得跌宕起伏,散聚相宜。这里的越江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地铁、轻轨、道路、立交、轮渡等立体交通系统,也是那样地和谐完美……
  显而易见,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运用全世界的资金、智慧和物力,一个“多心组团”的现代大都市的框架已经搭起。
  在功能开发的同时,规划中的第二轮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更大,起点更高,仅资金投入,就要比第一轮建设增加4倍。
  地铁2号线——这条与浦西横贯南北的地铁1号线相交的地下大动脉,将于1999年10月通车。
  外环线浦东段——这项构建上海外圆的跨世纪工程,将在本世纪末完成过半。
  浦东航空港——远东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比现在的上海虹桥机场还要大4倍,1999年10月1日,它的第一条跑道届时将会把第一架巨鸟送上蓝天。
  浦东深水港——它将结束上海没有深水港的历史。
  信息港——正在构筑浦东联接全国和全世界的网上高速公路……
  倘若从飞机上巡视浦东,从东方明珠塔上俯看浦东,从外滩遥望浦东,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潮涌浦东,连天波涌的建设热潮托起的是一轮希望的太阳!

              第三集 融汇百川

  长江——一条负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与希望的“母亲河”,一条奔腾不息浩荡入海的滔滔巨流。
  从浦东新区最东端的外高桥保税区回首西望,祖国的千里沃野绵亘不绝;凭海临风,浩浩淼淼的太平洋连接着五大洲风涛。
  浦东的全部启示——正是在长河入海的轰鸣中撞响一部全新的历史!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访问浦东时,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向他介绍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三幢超高层楼宇中,两幢已分别由中国和日本投资。”
  一向思维敏捷的基辛格听了,立刻幽默地回答:“这第三幢高楼应该由美国人来投资,以体现世界的美、中、日格局。”
  一年后,已兼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副市长访问美国,应邀在基辛格博士的寓所共进午餐。席间,基辛格旧话重提:去年我去了浦东,看了以后,发现浦东是我去过的所有地方中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想像不到的成功。
  基辛格关于浦东的一席幽默话语,足以表明浦东今天的发展和进步,正在消除许多人对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能力的最后一点怀疑。
  世界,正在快速地走向未来。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领域不断获得突破。它们互相组合交叉,形成一个个前所未有的高技术群,并创立了一系列高技术产业。
  抢占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热点。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抓住世纪轮转的关键时刻,加速推动高技术产业化,并为之在全世界范围寻找新的市场。
  浦东——正是一个世界级的新市场,集结了世界级的投资规模与世界级的人类智慧。
  一批批国际政要来了……
  一批批跨国财团和跨国公司来了……
  他们带来了对市场的渴望,带来了与中国合作的诚意。
  他们留下了自己的经济观念、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
  而浦东,正是在日复一日与世界对话和交流之中,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热点。
  在激烈的竞争中终于击败强有力对手——日本汽车公司后,1997年6月12日,全球最大汽车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路休斯,与另一位副总裁、出任通用中国公司总裁的施雷思一同出现在浦东。
  两位副总裁此行的重要任务,是要为中美间迄今最大的合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5.7亿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公司”落户金桥出口加工区剪彩。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吴邦国分别为这两个项目题了词。出席这个隆重仪式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汽车工业领导小组组长黄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可以说,中美双方都排出了颇为强大的阵容。
  当时还称为八佰伴国际集团的和田一夫总裁,于1996年4月23日在东京郑重宣布:该集团总部将于同年6月迁往上海浦东,并开始推进以中国为轴心的国际发展战略。
  1996年7月1日,如期前来的八佰伴总部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几天后,李鹏总理在北京接见和田一夫,对八佰伴总部迁入浦东表示赞许。
  也许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重大,和田一夫举家搬迁,入住了浦东的明城花苑。他特别喜欢不怕大海的企鹅,他自喻“他是第一只跳进大海的企鹅”。
  和田一夫作过精细的测算:谁最先进入浦东,谁就能摘取“创业者的利润”。
  效仿者如斯米克、西门子、欧姆龙、阿尔卡特等世界级跨国公司,也都纷纷涉洋渡海,抢滩进驻浦东以便开创它们更为辉煌的业绩。
  据有关统计表明:到1997年3月底,浦东的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已有136个;世界上最著名的500家跨国大公司,已经有72家进入浦东,投资了110个项目。它们将一大批世界先进技术和产品移植到浦东,使浦东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浦东也随之作出了回报:到浦东投资的外资企业,成功率达到97.6%,投产企业的赢利率达到82%。浦东的投资环境,浦东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都给这些跨国公司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毫无疑问,众多跨国公司的介入,对于驱动浦东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尤其在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产业导向、建立产业基地、形成产业规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字幕:截止1997年3月,浦东累计引进外资项目4470个,总投资额197.06亿美元,协议引进外资达129亿美元。)
  在张江,由于一年前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政府签约,要在这里共建“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确立了它中国“药谷”的产业地位,最近更是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好势头。
  首先,是一批世界医药巨头纷纷抢滩张江。瑞士罗氏、美国美敦力、挪威奈科明、日本麒麟、香港华晨等十多个生物医药项目,已经或者即将在这里开工投产。这些生物医药项目在每公顷土地的投资超过1800万美元,每公顷土地上的科技人员有20人以上,建成后每公顷土地上的平均产值将超过2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以上海先锋药业、东听等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工业也在张江崛起。其中,前身为上海第三制药厂的先锋药业,是我国医药工业投资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抱菌生产基地,如今在张江建起了占地面积达16.8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而东听公司的产品,则是我国自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因工程产品。
  今天,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经济大潮,浦东已确定了自己迈向21世纪的“四个目标”、“四大科技工程”和“七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这四个目标是:到2000年和201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和30%;基础设施现代化、第三产业电子化、政府办公自动化、行政信息网络化;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建成现代化城郊型农业。
  这四大科技工程是:“东上海科技城”工程,“浦东信息港”工程,“浦东生物医药谷工程”和“第三产业电子化工程”。
  这七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现代通信技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计算机及其软件产业,微电子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海洋工程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在九五期间的增加值少则数十亿元,多则几百亿元,将给浦东带来勃勃生机。
  1996年9月24日,世界高空工子科克伦来到浦东,在刚刚矗立于这里的裕安大厦和宝安大厦之间,走过了一根细细的钢丝。1997年8月中旬,一幢更高的大厦——金茂大厦在浦东封顶,它将以420.5米的高度,成为“中华第一高楼”。
  不过,浦东的高度,仍然没有从此被标定。
  因为1997年内要动工的另一幢超高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不久又将在浦东拔地而起。它460米高的巍峨身躯,会超越芝加哥443.5米的西尔斯大厦和吉隆坡450米的佩特罗纳斯双峰大楼,成为在建大厦的全世界第一。
  谁也无法确定,数年后,高空王子科克伦会不会又被邀请来这里,在一个崭新的高度,表演一场再次打破吉尼斯纪录的高空芭蕾呢?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为上海带来法国有史以来在海外举办的最大一个高科技博览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浦东的热情。这位第三次访问中国的法国总统,选择在浦东发表他题为《我喜爱中国,让我们携手共事》的演说。
  希拉克在演说中说: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的熔炉,是在进行人类历史最惊人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国家向世界开放的象征。我愿意在浦东发言。在浦东——黄浦江的东岸,太阳升起的地方,上海正营造21世纪的美好未来,一定会重返亚洲经济大都会之列。
  融汇百川,有容乃大。
  开放的浦东已经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的巨大气魄,以及浦东要成为中国同世界经济新的联接点的博大胸怀……

              第四集 巨龙腾舞

  长江流域对于中国经济之举足轻重,犹如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莱茵河之于西欧。
  溯古至今,长江流域发展历史悠久并延续至近代。一千多年来,长江沿岸经济发展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发展断层”,尤其是在近代,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纽带。
  浦东,万里长江的“龙头”。
  开发开放浦东,让巨龙昂首跃起,以牵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新的腾飞,是邓小平破题的一篇跨世纪力作。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精辟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为此,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十六字方针”——其全部内涵和外延为:浦东、浦西联动,黄浦江两岸“珠联壁合”,一齐向全国全世界敞开大门,广揽天下英才,融通全球资金,腾飞中华巨龙。
  浦东开发开放,激荡一江春水。
  “龙头”摆动,“龙身”与“龙尾”随之起舞——长江流域9省市和沿岸几十个城市,纷纷打破区域界限,抓住机遇,全局在胸,思路一致,规划衔接,主动接受“龙头”辐射,携手共写“龙头”这篇大文章。
  长江三角洲上的江、浙两省,首先在地缘优势上重彩泼墨——苏州新区、无锡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昆山开发区、宁波开发区……一条条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一个个新建、扩建和在建的海、陆、空港,一条条铁路新复线、航运新干线……将中国这片最发达的城市群紧密连结起来,将这群焕发勃勃生机的明星城市,同全国、全世界紧密地连结起来。
  长江沿岸几十个城市业已形成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协作区,则是浦东开发这篇“龙头”文章中的又一点睛之笔。据粗略统计:四大协作区累计达成协作项目1万多个,新增产值200多亿元,实现利税30多亿元,融通资金4000多亿元,商贸物资交易额近2000亿元。
  四大协作区串起了整条长江经济带——初具雏形的长江经济带以先强起来的企业集团为发端,正通过合营、合资、控股、参股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向中、西部和中国其他地区渗透、扩展。
  “长江经济发展集团”——是浦东开发催生的长江经济联姻第一个新生儿。
  1992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银行联合倡议下,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4个中心城市,汇同长江流域30个大中城市及其386家大中型企业,公开募集法人股6.5亿元,揭开了中国第一个跨地区股份企业的历史。5年过去,这婴儿长大成人,资产膨胀了好几倍,足迹遍布长江流域。“长发集团”的诞生和成长,直接推动着长江商贸走廊建设的启动——通过分散资本一体化的资本运作与渗透,通过推进沿岸城市名特优商品的交流,通过沿江的政府和企业的先进管理来实现优势互补,取得联动效益。
  “中国浦发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参与浦东开发的一个成功典范。
  这个由机械工业部麾下200多家企业参股的大集团,注册资金2亿元,凭借机械系统雄厚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立足浦东,大打“长江牌”和“中华牌”,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作用。
  “中浦公司”抢滩浦东4年,资产增值4倍,集团所属的61个子公司,形成了以工业基地为主,兼及房地产、高科技产业、内外贸、金融证券、旅游宾馆业等多元并进的新格局。
  坐落在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内的西安飞机工业上海公司,可以称得上是全国各地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浦东开发的一篇代表作。
  这些来自六朝古都的炎黄子孙,抓住浦东开发的机遇,从黄土高坡飞落东海之滨,等于一只脚踩出了国门,把世界经济之潮引人祖国最封闭的地域。
  短短几年时间,西安飞机工业上海公司不仅在金桥出口加工区建立起工业基地,还在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了国际贸易公司,从事航空零部件的国际贸易;并在浦东组建多家商贸经营公司,成为西安地区的企业在长江流域的总销售代理……“西飞”在浦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拥有3家子公司、4家分公司和4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集团型大公司,经营范围扩及航空、汽车、纺织机械、建筑装潢、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国际货运、国际贸易等十几个领域。
  在全国各地支援和参与浦东开发的热潮中,安徽人民书写的篇章既豪迈又悲壮。
  1991年夏季,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袭击了江淮大地,安徽城乡顿成一片泽国。面对巨大的困难,安徽省委毫不气馁,果断地作出了“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战略决策。
  于是,大灾之年,一支由省直各工业局和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沿江城市,以及宁国水泥厂、安徽兵器工业局等国有大企业组成的“集团军”进军浦东,在长江的龙头上构建出海口,促进800里皖江的全面开放和开发。
  矗立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裕安大厦——全国各省市投资浦东的第一幢超高层楼宇,如今已成为安徽“集团军”的“司令部”,在生产、贸易、融资、招商、信息等方面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当之无愧地扮演了安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基地的角色。
  驱车在浦东新区5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时能够感受到全国人民共同书写“龙头”文章的气势——
  深圳的宝安大厦,山东的齐鲁大厦,江苏大厦,四川大厦,嘉兴大厦,浙江的之江大厦,甘肃的鑫陇宾馆……
  国家各部委系统兴建的中电大厦、石油大厦、煤炭大厦、国际金融大厦、航运大厦、交银大夏……88层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
  据统计,全国各省市和中央各部委投资浦东的项目已达4500多个,注册资金约200亿元;这些项目多数已成为各地对外联系的“窗口”、改革的“试验田”和内地企业与外资嫁接的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
  滔滔长江,潮起潮落。
  地处“龙头”位置的上海浦东,既面临巨大压力,又担任重要角色。
  浦东不断加大开发开放的力度,加速规范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让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汇聚浦东,积蓄带动长江巨龙腾飞的动力。
  ——目前,浦东新区已建成运转28大类共100多家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交易市场;
  ——目前,浦东新区面向长江流域及全国的商业批发机构已达2969家,商品批发涉及40个行业;
  ——目前,浦东新区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20多家中资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和38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浦东,其中9家外资银行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目前,浦东新区已举办人才交流活动74场,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人才8万多人,为国内各省市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
  1997年7月18日,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在浦东正式宣告成立——这是由上海、四川、江苏、江西、安徽、重庆、湖南、青海、福建等9个省、直辖市共同发起组建的一个开放的统一的产权大市场。作为共同市场的开场锣鼓,举行了首笔交易签约仪式——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整体收购资产总额近亿元的重庆市破产国有企业中南橡胶厂,揭开了长江流域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重组的序幕。
  从“龙头”至“龙尾”,长江流域经济协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长江流域经济增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猛,长江流域同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频密。
  巨龙腾舞,方显出中华本色。
  浦东,正孕育着新一轮巨变。
  上海——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正孕育着新一轮经济飞跃!

              第五集 未来之门

  20世纪的帷幕即将徐徐落下,全球不同肤色的人类都以匆匆步履迎接新纪元的挑战。
  环视字内,世界经济大赛烽烟四起,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来愈成为各国之间较量的主要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开放浦东,是上海——乃至中国,通往21世纪的“未来之门”。
  英国著名学者保罗·哈里森曾把经济成长的过程,形象地比喻为“历史的隧道”——要想缩短过程,通过隧道,必须抢占制高点。
  浦东开发开放刚起步,就瞄准了世界级、高起点的战略目标。
  于是,延揽八面来风,吸纳海内外高层次、高水准人才,便成为一项首要的系统工程。
  浦东开发开放的成败,至为关键取决于“新浦东人”整体素质的高低。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浦东的充满机遇、充满竞争、充满风险、充满活力,恰恰对于“有用之才”形成一种强力磁场——“一江人才流浦东”,一时间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段祺华律师在美国拥有洋房和小轿车,还有一份年薪10万美元的好职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海浦东。
  段律师在浦东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由归国留学生组成的律师事务所,员工中3人持美国绿卡、2人持欧洲居住证、1人持香港护照——正是这一群年轻律师替中国公司在美国法院打赢了震动海内外的“弹弓案”和“抽纱案”,一时声名鹊起。
  目前,又有14名海外的硕士、3名博士先后来到浦东开设事务所。
  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自信心强的年轻实业家。他投资8000万元开办了一家全自动保龄球生产企业,年产量达8000道,打破了我国保龄球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1996年5月,陈荣的企业获得美国和世界妇女保龄球协会颁发的设备认可证书,产品不仅热销国内,而且进击国外市场。他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在浦东建一座中路保龄城。
  无疑,浦东具有挑战性与开拓性的整体大环境,为渴望建功立业的有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在浦东,“由由大酒店”颇负盛名——这是因为,它的“店名”不仅包容了农民们的一种“解放”,同时闪耀着农民们一种狡黠的智慧——“农民种田出了头”。
  由由大酒店董事长山佳明父子俩,恰好折射了两个时代的风采——父亲山守仁是50年代的劳动模范,儿子山佳明则是90年代的劳动模范。
  山佳明不仅经营四星级的由由大酒店,还创办了由由园艺场,每天,农民们乘坐大面包车去园艺场“上班”。
  这一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换,完全可以印证保罗·哈里森的“隧道论”。
  在浦东,人们还会看见一片片的樱花树,以及一幢幢风格奇异的别墅群——显然,这是“老外们”的住宅区。
  “老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浦东,其中有的还携家带口落户浦东,他们大多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家,大多喜欢取个中国名字,譬如“纪汉诗”“包国志”“包国伟”……并将自己亦称作“新浦东人”……
  当一条条大道在吁陌上筑起……
  当一座座高楼在绿野上耸立……
  当荒寂的小镇喧闹着变成繁华的大都市……
  浦东新区的决策者们殚精竭虑追求的是:大规模项目开发、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举,借以实现社会事业跳跃式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
  这是一所与现代化保税区相匹配的现代化实验学校。在校舍建设、硬件配备上,瞄准世界一流水准,并与保税区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与四周新建的居民住宅、商业办公楼标准相适应,让孩子们在宽敞、明亮、优美和设施先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在浦东,“一流的开发需要一流的教育”已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办教育成为浦东的一大投资热点,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各种类型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傲然耸立在陆家嘴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是浦东引以为自豪的标志与象征。
  这是浦东投资最大的旅游文化设施。每天,这里要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到上海,如果不到东方明珠塔去看一看,走一走,被认为是一大憾事。
  东方明珠电视塔还在建设者手中向着蓝天伸延时,东方音乐厅、东方大世界、东方文化博览城、东方影视文化中心等“同姓姐妹”,也一个个在浦东的发展蓝图上描绘与孕育。
  这些瞄准世界一流水准的文化建筑群,以“东方”为系列,正在浦东大地上破土而出,将构筑成新区面向21世纪的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
  这是一座晚清时期的老房子,浓缩了浦东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当隆隆的推土机、高高的脚手架逼近它时,一个严峻的命题摆在了陆家嘴开发建设者的面前:是拆除?还是保留?经过一场小小的争论,这所老房子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在这所老房子后面,是一块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这里原来是居民棚户区,共有3500户居民和7家企业,周围则是几十幢现代化高楼大厦。作为金融贸易区的陆家嘴,寸土寸金,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青睐这片黄金宝地。然而,陆家嘴开发公司怎么也不肯出让这块土地,他们投资8亿元,迁走了所有的居民和企业,开挖人工湖,栽上树木花草,建起亭台喷泉,最终建成浦东最大的一块中心绿地。
  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环境保护渗透着现代人的意识和生活。浦东更不例外。他们一方面婉拒所有不能保护环境的项目,向全世界宣布凡是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不管有多高的回报率,一律不准落户浦东;一方面在水泥、钢筋森林之间,给大自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留下了成片的绿色。
  金桥出口加工区专门制定了一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事业发展价值导向。具体而言,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主体;满足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系统性和开放性协调,超前性和阶段性结合;公益性和效益性兼顾,战略性和可行性统一。”
  社会学家认为,城市是人类为自己建树的一座永恒的丰碑。可以毫不夸耀地说,城市到处都是人类智慧的凝聚,折射着人类特有的光辉。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浦东的社区建设也堪称一流。早晨,在一个个居民小区,一幢幢漂亮的住宅楼被绿树繁花环绕,一条条水泥小道光洁明净,没有人高声喧哗,更听不到吵架声,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
  这种将经济繁荣、社会事业、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实施,以保证其协调发展的新思维,被人们称为“浦东概念”。
  环境优美,经济飚升,社会进步——“新浦东人”开创着一种全新的生活。
  来自上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开发建设者们,将自己的资金、智慧和汗水,熔铸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正一步一个脚印构筑起华夏辉煌。
  1994年春节,邓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来到上海。离沪时刻,他老人家特地将吴邦国和黄菊俩人叫上火车,殷殷嘱咐:“你们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啊!”
  中国,紧紧抓住国际经济重组、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主导全国经济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选择。
  毫无疑义,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遵照邓小平的嘱托,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快速、稳健地推向人类新纪元……

         (撰稿:谢金虎 张持坚 袁梦德 胡纪椿 胡廷楣 何建华)
             (原载《中外电视》1998年第3期)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