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书库 > 王跃文文选 >

没这回事


    史济老人吃了早饭,闲步往明月公园去。老人身着白衣白裤,平底力士鞋也是
白的,很有几分飘逸。又是鹤发美髯,优游自在,更加宛若仙翁。只要天气好,老
人都会去明月公园,同一帮老朋友聚在来鹤亭,唱的唱戏,下的下棋,聊的聊天。
史老喜欢唱几句京戏,倒也字正腔圆,颇显功底。
    来鹤亭在公园西南角的小山上,四面都有石级可登。山下只能望其隐约,“檐
欲飞。史老不慌不忙,抬级而上。行至半山,只觉风生袖底,清爽异常;再上十来
级,就望见来鹤亭的对联了:

        双鹤已作白云去
        明月总随清风来

    快要上亭,就听得有人在唱《斩黄袍》:

        孤王酒醉桃花宫,韩素梅生来好貌容。
        寡人一(也)见龙心宠,兄封国舅妹封在桃花宫。

    他听得出这唱着的是陈老,拉二胡的一定是刘老了。那么郭姨十有八九还没有
到。
    常到这里玩的只有郭姨郭纯林是行家,她退休前是市京剧团的专业琴师,拉了
几十年的二胡。去年郭姨在来鹤亭头次碰上史老,她说自己平生一事无成,守着个
破二胡拉了几十年。史老说,最不中用的还是我,如今我七十多岁了,根本记不起
自己一辈子做过什么事。你到底还从事了一辈子的艺术工作啊!郭姨笑了起来,说,
还艺术?老百姓都把拉琴说成锯琴。我们邻居都只说我是京剧团锯琴的,把我同锯
木头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您老可不得了,大名鼎鼎的中医,又是大名鼎鼎的书法
家!史老连忙摆手。
    果然是陈刘二老在搭档。陈老见他来了,朝他扬扬手,仍摇头晃脑唱着。刘老
则闭目拉琴,似乎早已神游八极了。史老同各位拱手致意,便有人起身为他让座。
他客气地抬手往下压压,表示谢意,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了。郭姨真的还没有到。
史老心中不免快快的。

        我哭一声郑三弟,我叫、叫、叫、叫、叫一声郑子明
    呐。寡人酒醉将(呃)你斩,我那三弟呀!

    陈老唱完了,拉琴的刘老也睁开了眼。陈老说,史老来一段?史老摇摇手,谦
虚道,还是您接着来吧。刘老笑了,说,您是嫌我的琴拉得不行吧。您那搭档总是
姗姗来迟啊。史老双手一拱,表示得罪了,说,哪里哪里,我这才上来,气还喘不
匀哩。刘老鬼里鬼气眨了眼睛说,等您同她结婚了,有您喘不过气的时候呢!史老
就指着刘老骂老不正经。
    正开着玩笑,就见郭姨来了。她也是一身素白衣服,坐下来问,什么事儿这么
好笑?刘老开玩笑来得快,说,笑您呢!笑您和史老心有灵犀,穿衣服也不约而同。
年轻人兴穿情侣装,您二位赶上了。为我们老家伙们争了光呢。郭纯林笑道,刘老
您只怕三十年没漱口了吧,怎么一说话就这么臭?史老摆手一笑,说,小郭别同他
说了,你越说他越来劲,等会还不知他要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呢。刘老这就对着史
老来了,说。您就这么明着护她了?老哥儿们都知道您会心疼老婆!老哥老姐们就
大笑起来,问他俩什么时候办事,要讨杯喜酒喝。
    郭姨脸红了起来,低下头来调弦。大家便笑她又不是二八姑娘,这么害羞了?
    史老说,小郭你别理他们。来,我唱段《空城计》,就唱孔明那段“我正在城
楼观山景”。
   
    郭姨点点头,拉了起来。史老做古正经拿开架子,开腔唱道:

        我正在城楼观山(呐)景,耳听得城下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呐)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呀)打听,打听得司(喏)马领兵往西
    行。
        一来是马谡无(哇)谋少才能,二来是……

    有郭姨拉着二胡,刘老就不拉,同几个人在一边侃气功。他喜欢侃,侃起来口
吐莲花,神乎其神。几位老太太很信他的,一个劲儿点头。这边有人给史老喝彩,
刘老也不忘停下来,拍着手叫一声好,再去侃他的气功。

        诸葛亮无有别的敬,早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
    军。
        既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
    是何情?
        左右琴童人(呐)两个,我是又无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
    琴。

    史老调儿刚落,掌声便响了起来。史老边拱手致谢,边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别
信刘老那套鬼名堂。他哪知道什么气功?刘老眨眼一笑,并不理会,仍在那里眉飞
色舞。
    这会儿没有人唱了,郭姨自个儿拉着调儿,嘴里轻声哼着,很是陶醉。那边两
个老哥下棋争了起来,嗓门很高,像是要动手了。大伙就转拢去看他俩,笑他俩像
三岁小孩,叫他们小心别把尿争出来了。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啊!郭姨却像没听见
那边的动静,仍只顾自个儿拉着哼着。
    老哥老姐们三三两两地来,又三三两两地走了。刘老提着菜篮子要顺道买菜回
去。陈老就说,你这个老奴才啊,忙了一辈子还没忙够?老了,就不要管他那么多
了,还要给儿孙当奴才!只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看他们把你怎么样!
    刘老摇头自嘲道,我这是发挥余热啊!
    史老和郭姨还没走。刘老说,你们两位老情人好好玩,我们不打搅了。我看这
来鹤亭的对于要改了,如今是“双鹤已作白头来”了。
    史老拱手道,阿弥陀佛,你快去买你的菜去,迟了小心你儿媳妇不给饭吃!
    大伙儿都走了。只有些不认识的游人上来溜一下又下去了。郭姨像是一下子轻
松起来,舒了口气说,清静了,清静了。
    史老说,是的,到处闹哄哄的。
    郭姨说,没有这么个地方,真还没个去处。
    史老说,你是不是搬到我那里去算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郭姨低下头,脸飞红云。老太太六十岁的人,不见一丝
白发,看上去不到五十岁。
    已是中午了,游人渐稀。天陲西望,闲云两朵。

    史老回到家里已是下午一点多。这是史家先人留下的祖居,一个小四合院,在
巷子的尽头。史老进屋很轻,他知道家人都吃过了中饭,各自在午睡。
    保姆小珍轻手轻脚地端来温水,让史老洗了脸,马上又端了饭菜来。儿孙们上
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史老生活规律同他们合不上,他只顾按自己的一套过。
    吃过中饭,小珍说,史叔交代我,叫您老吃了饭睡一下。
    知道!史老说着,就回了自己房间。
    小珍说的史叔是史老的大儿子。史老两子一女。老大史维,在市一中当教师,
教历史的;二儿子史纲,继承父业,是市中医院的医生;女儿史仪最小,也在市中
医院上班,是位护士。儿女们很孝顺,细心照料着史老的生活。
    史老住的是紧挨中堂的正房,里外两间。里面是卧室,外面做书房兼会客室。
他有十年不给人看病了,只在家修身养性,有兴致就写几个字。谁都弄不懂他为什
么不肯看病了,只是惋惜。前些年曾传说他写过一副对联:

        病起炎凉,炎凉即为世道,老夫奈世道何?
        药分阴阳,阴阳总是人情,良方救人情乎?

    有人向史老讨教,问他是不是作过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世道人情
不可救药了。史老只是笑而不答。
    史老才吃饭,不想马上就睡,推开窗户吹风。窗外是一小坪,角上有一棵大榆
树,秋天便挂满了榆钱;还有芭蕉一丛,老梅数棵,错落坪间,很是随意。连着小
坪的也是一些平房,不挡风,也不遮眼。凉风吹来,蕉叶沙沙,梅树弄姿。史老喜
欢这片小天地。在这样一个闹市,能留下这么个小天地,真是造化。史家小院原先
也是当街临埠的,只是后来城市规划变了,就被挤到这个角落里来了。倒是落得清
静,正好合了史老的雅意。更有这后院小坪,可以观花,可以望月。
    蝉声慵懒,令人生倦。史老打了个呵欠,上床歇了。
    老人家睡了一会儿起床,儿孙们各自出门了。他便去厨房,想倒水洗脸。小珍
听得动静,忙跑了过来,说,爷爷等我来。他也不多讲,由着小珍去倒水。
    洗了脸,感觉很爽快。他甩着手,蹬着腿,扭着腰,回到房里,铺纸泼墨。老
人家每天下午都是如此,从不间断。时间也没限定,当行当止,全凭兴致。只是所
写字句必求清新古雅。时下流行的语言,老人总觉得写起来没精神。这时,他想起
明月公园的一副对联,便信手写下了:

        青山从来无常主
        平生只需有闲情

    写罢抬手端详片刻,又写道:

    老朽向有附庸风雅之句:后庭有树材不堪,一年一度挂榆
    钱。秋来借取几万金,问舍求田去南山。同好见了,戏言诗
    是好诗,只是不合时宜。南山寸土寸金,非达官显富休想
    占其一席。我便又作打油诗自嘲:南山有土寸寸金,谁人
    有钱谁去争。我辈只谈风与月,黄卷三车与儿孙。古人有
    云:山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明月公园之联,正古人高情
    也!

    搁笔细细审视,不免有些得意。史老总是很满意自己的随意挥洒之作,少了些
拘谨和匠气。想平日来索字的人,多半是他们自己想了些句子,那些狗屁话史老很
多都不太喜欢。可收人钱财,就得让人满意,他只硬着头皮笔走龙蛇。这些作品他
自己往往不太如意。史老不太肯给人家写字,硬是推脱不了的,一律按标准收取润
笔。标准自然是他自己定的,但也没人说贵。
    过会儿孙子明明放学回来了,跑到爷爷书房,叫声爷爷好,我回来了。史老摸
了摸明明的头,说,你玩去吧。哦,对了,今天是星期五,吃了晚饭让爷爷看看你
的字。
    明明是二儿子史纲的小孩,正上小学。史维膝下是一女儿,名叫亦可,在一家
外贸公司工作。女儿交仪,尚是独身,三十多岁的老姑娘了。
    儿孙们挨个儿回来了,都先到史老这里问声好。史老只是淡淡应着嗯。只是史
仪还没有回来。
    吃晚饭了,大媳妇秋明来请史老,说,爹,吃晚饭了。史老说,好,就来。见
史老还没动身,秋明不敢再催,也不敢马上就走,只是垂手站在门口。史老收拾一
下笔砚,见媳妇还站在那里,就说,你去吧,我就来。秋明这才轻轻转身去了。
    史老走到饭厅,二媳妇怀玉忙过来为老人掌着椅子,招呼他坐下。史老的座位
是固定的上席,这张椅子谁也不敢乱坐。史老坐下,大家才挨次人座。史老环视一
圈,皱了眉头,问,怎么不见仪仪?全家大小面面相觑,不知怎么作答。亦可平时
在爷爷面前随便些,她笑笑说,姑姑可能找朋友了吧!史维望望老人家,就转脸骂
女儿,放肆!有你这么说姑姑的吗?史老也不说孙女什么,只道,也该打个电话回
来!说罢就拿起筷子。全家这才开始吃饭。
    史老只吃了一碗饭,喝了一碗汤就放碗了。史纲忙说,爸爸再吃一点?史老摆
摆手,说,够了。史维马上站起来,招呼老人家去了房间。回到饭桌边,史维说,
爸爸好像饭量不太好?怀玉说,是不是菜不合老人家口味?小珍一听就低了头。秋
明就“说,不是怪你小珍。老人家的口味同我们不同,你得常常问问他老人家。小
珍迟疑一会儿说,我不敢问。亦可怕小珍委屈,就说,不是要你去问呢,你只管家
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菜。
    因是怀玉负责买菜,秋明怕女儿这话得罪了弟媳,就骂亦可,也不是你管的事!
大人的事你掺什么言?又对男人说,你要问问爸爸。你是老大,爸爸高兴不高兴,
你要多想着些。
    大家吃了晚饭,洗漱完了,就往老人家书房去。每周的这一天,老人家都要检
查亦可和明明的书法作业。两个儿子、儿媳和女儿也都会到场。
    史老先看了明明的作业,只说,有长进。
    亦可的字好些,颇得爷爷笔意。但老人家也只是点点头,说,还得用功。
    史维、史纲便忙教训各自的小孩。亦可和明明都低着头听训。史老望望两个儿
子,严厉起来,说,你们自己也一样!史维、史纲忙说是是。
    秋明乖巧,指着案上老人家的新作,说,你们快看爷爷的字!
    大家忙围上去,欣赏老人家今天下午的即兴之作,一片啧啧声。
    史维面带惭愧,说,爸爸用墨的方法我总是掌握不了。
    老人家威严地说,外行话!书法到了一定境界,技法总在其次,要紧的是道与
理。必须悟其道,明其理,存乎心,发乎外。如果只重技法,充其量只是一个写字
匠!
    不等史维说什么,史纲凑上来说,是的是的。爸爸的书法总有一股气,发所当
发,止所当止。通观全局,起落跌宕,疏密有致,刚柔相济。刚则力透纸背,柔则
吴带当风……
    你肚子里还有什么词?史老冷眼一瞥,说,你只知说些书上的话。
    老人家再教训儿孙们几句,只让史维一个人留下,有事要说。史维便留下了,
垂手站在那里。老人家让他坐下,他才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
    老人家半天不说什么,只在书房转来转去。史维不敢问父亲有什么事,只是望
着老人家,心里有些不安起来。
    老人家走了好一会儿,坐下来,说,有个事情,同你说声。你母亲过世五年了,
你们都很孝顺,我过得很好。但老人家有老人家的乐趣,老人家有老人家的话要说。
这些你们要到自己老了才知道。我同一位姓郭的姨相好了,我想同她一起过。这郭
姨你们不认得。她原是市京剧团的琴师,去年退的休,比我小十来岁。她老伴早就
过世了,一个人带着个女儿过了好些年。女儿去年随女婿出国了,只剩她一个人在
家,也很孤独。这事我只同你说,你去同他们说吧!
    史维顺从地说,好吧。只要你老过得顺心顺意,我们做儿女的就心安了。
    老人家挥挥手,说,好了,你去吧。
    史维站起来,迟疑一会儿,说,爸爸,我……想同你说说妹妹的事。
    她有什么事?老人家问。
    史维说,妹妹找了个男朋友,她说那男的很不错,对她很好。她想带回来让您
看看。她同我说好久了,让我同您讲,请您同意。
    老人家不高兴了,说,她自己怎么不同我说?这么说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太冷酷
了,太不关心你们了?
    史维忙赔不是,说,当然不是。仪仪只是……
    好吧,不要说了。她要带回来就让她带回来吧!
    史维说声爸爸您休息,勾着头出来了。
    史老在家在外完全是两个人。同外人在一起,他显得豁达、开朗,很有涵养,
只是在有些场合有点傲慢。回到家里,他就威严起来,男女老少在他面前大气都不
敢出。不说别的,一家人谁也不敢在他面前架二郎腿。孝顺孝顺,以顺为孝。儿孙
们凡事顺着老人家的意。仪仪原先找过一位男朋友,他老人家看不上,女儿只好不
同人家好了。那男的第一次上门,忘了在史老面前的禁忌,架起了二郎腿。老人家
见了,拂袖而去。
    史维出来后,仪仪也回来了。史维叫她去见见爸爸。仪仪有些不敢,但还是去
了。一会儿仪仪出来,问史维,哥,今天爸爸好像不高兴?史维问,怎么了,他讲
你什么了?仪仪说,那倒没有,只是不太理我。史维说,老人家是这样的,由他吧。
你叫二哥二嫂过来下,有个事情我们几兄妹商量一下。
    史仪同二哥二嫂一起来到大哥大嫂的房间。亦可见大人有事要商量,起身回避。
史家上上下下都是讲规矩的。史维对女儿说,你也留下听一下吧,你不是小孩了,
参加工作的人了。大家不知有什么重要事情要说,都睁大眼睛望着史维。
    史维不马上说那事,先说些外围话。他说,史家三代之内不许分家,这是祖宗
定的规矩。大家在一块过日子,都没有二心,这很难得。让老人家高兴,是我们做
儿孙的共同心愿。老人家养我们,教我们,不容易。没有他老人家,就没有我们的
今天。老人家不感到幸福的话,我们做儿孙的哪有什么幸福可说?这些我们想过吗?
只怕没有想过。首先是我做老大的做得不好,不怪你们。
    你是说,要为老人家找个老伴?怀玉问。
    史纲马上白了怀玉一眼,说,听大哥把话讲完。
    史维说,怀玉说得不错。爸爸刚就同我讲了这事。他说有位郭姨,跟他很好,
两人想一起过。这位郭姨去年才退休的,刚六十岁吧,原是在京剧团工作的。
    大家听了你望我,我望你。亦可说,这么说她比爷爷小十多岁呀!以后爷爷过
世了,我们少说还得养这位奶奶十年。再说……
    你大胆!史维打断亦可的话,说,谁都巴望爷爷长命百岁,你却来咒他老人家!
下次就要咒我了?!我和你娘早死了,就不要你养了!
    秋明也骂道,你真不像话!爷爷最疼的是你和明明,你连明明都不如!爷爷上
回过生日,明明还知道叫爷爷万寿无疆呢!二十多岁的人了,我和你爸爸平日是怎
么教你的?
    史纲夫妇就劝道,算了算了,亦可也是有口无心,她还是蛮懂事的。
    仪仪也说,可可还是蛮懂事的,平时爷爷生气,只有她能逗得爷爷开心。
    懂事!懂个鬼事!懂事能说出这种话?史维余火未消。
    亦可低头认错,说,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我……我错了,辜负了爷爷
平日对我的疼爱。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现在……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我们家
还三代同堂。也不是咒爷爷,人总有那一天的。爷爷百年以后,还有那位奶奶,我
们还得在一起过。从管理学上说,这也是不科学的……
    史维“啪”地拍起了桌子。秋明忙摆摆手,对男人说,你也轻点,别让老人家
听见了。史维回头望望门,平息一下自己,说,你越说越不像话了。还管理学!你
肚子里有几滴墨水?就凭你学的那些东西,你讲得口水流了,还抵不得爷爷吹口气!
你就想一个人单飞了?你有什么本事?大家合在一起,哪一点亏待你了?一个多么
温暖的大家庭!爷爷对你不好?爸爸妈妈对你不好?姑姑对你不好?还是叔叔婶婶
对你不好?
    怀玉忙说,哥你就别骂可可了。可可平时在我和她叔面前很有尊卑上下的,在
如今这很难得了。
    可可很乖的,不要说错了句话就骂得她开不了眼。仪仪过去拉了亦可的手。
    秋明戳了女儿的额头,回头说,就你们总依着她。你不紧着点儿,还不知今后
变成什么样儿呢!
    亦可这下一句话不说了,坐在那里头也不敢抬。史维说,就不该让你留下来。
当你长大了,给脸不要脸。你去吧,不要赖在那里了。
    亦可揉着衣角出去了。
    史维说,既然是爸爸自己看上的,就一定是位好妈妈。我们做儿女的,要顺着
老人家的意才是。
    史纲说,是的是的。爸爸同你说过具体安排吗?
    史维说,没有。
    秋明想想,说,虽然是老人家了,也得扯个结婚证,做古正经办一下才是。不
然,说起来也不好听。
    怀玉觉得也是这个意思,就说,还是大哥问一下爸爸的想法,过后我们几兄妹
再商量一下到底怎么来办吧。

    这年深秋,史济和郭纯林办了婚事。史老不太喜欢热闹,只请了常在明月公园
一起乐的那些老哥老姐,再就是史家三兄妹的要好朋友。仪仪的男朋友赵书泰也来
了。小伙子自己办了家公司,听说赚了不少钱。仪仪同赵书泰偷偷来往好长一段时
间了,上次带回来让史老见过。史老不说什么,陪赵书泰吃了顿晚饭。大家就松了
口气,说明老人家同意仪仪跟这小伙子交朋友了。
    史老婚后照样天天早上去明月公园的来鹤亭,只是不再一个人走,身边总伴着
郭姨。来鹤亭的老人们都羡慕他们。
    可是过了十来天,史老两口子不上来鹤亭了。刘老、陈老同几位老人跑到史家
里一看,方知史老病了,郭姨在一旁殷勤服侍。见史老好像病得不轻,刘老他们说
了些宽慰的话就出来了。到了外边,老人们就开起玩笑来,说郭姨那么漂亮,又并
不显得老,史老哪有不病的?
    史老的儿孙们就急坏了,却又不敢去请医生。史老自己是一方名医,怎么会让
别人给他看病呢?史老自己心里有数,叫家人不必惊慌,他不会有大问题的。儿孙
们只好让老人家自己将息,把那些索字的人都婉言打发了。他让郭纯林服侍着,卧
床二十来天,慢慢好起来了。
    时令已是冬日了。这天午后,史老躺在床上,望见阳光照在后庭枯黄的芭蕉叶
上,很有些暖意。太阳多好!他说。郭纯林望着他的眼神,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扶
他下了床。史老去了窗前,推开了窗户,只见那几棵老梅开得正欢。史老嗬嗬地叫
了两声,说今年的梅花开得这么热闹。郭纯林眼睛也亮了,说,怪呢,昨天我看过,
还只是些花苞儿,一夜之间就全开了。老史啊!这是专门为你开放的啊!史老爱听
这话,笑着就推门去了后庭。两位老人搀扶着,在庭院里转了几圈。史老站在榆树
下,松开郭纯林的手,闭目调息片刻。然后说,纯林,我没事了。明天起,我们照
样天天出去走走。郭纯林温柔地笑着,说,都依你吧。
    回到屋里,史老说老久没写字了。郭纯林便备了笔墨,铺好纸。史老提笔蘸着
墨,说手都有些发僵了。郭纯林在一旁说,你能行,能行的。史老回头笑笑,凝神
片刻,随意写了一联:

        推窗老梅香
        闭门玉人暖

    郭纯林捏了捏史老的肩膀,责怪说,你老不上路了,我这满脸荷包皱,还五人
呢!写这玩意儿,儿孙们见了,多不好意思。史老笑道,这本来就不是让儿孙们看
的,是专门写给你的。你留着它,等我百年之后,它说不定值几个钱呢。郭纯林听
了不高兴了。这话本来就叫人伤心,又像她看重史老口袋里几个钱似的。史老见郭
纯林不说话了,猜不透她在想什么,只是感觉到她心情不好了。史老也不多说什么,
仍是提笔写字,在联语两边写了些晚年遇知音之类的话。他边写,郭纯林歪着头边
读。读着读着,郭纯林便开心起来。
    晚饭后,史老回房同郭纯林一道喝茶。茶是小珍按二老各自的嗜好冲泡的。史
老拐了几口茶,说,纯林,你喝了茶,就去看看电视吧,我有些话要同史维说。郭
纯林应声行,茶也没喝完,就去了客厅,史老看出郭纯林像是有些不快,怕是怪他
见外了,家里有事总避着她。史老也不准备同她解释什么。他要同史维说的事非同
小可。
    一会儿史维便来了,小着声儿问,爸爸有什么事?
    史老先不说什么事,只道,坐吧。
    史维坐下了,望着爸爸,呼吸有些紧张。在他的经验里,凡是爸爸郑重其事叫
他过来谈话的,准没什么好事。要么是他家媳妇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或是女儿什
么地方不得体,要不就是弟弟或弟媳,或家里别的什么人哪里错了。而所有这些,
都是他这个做老大的责任。史老在意的很多事,在史维看来都不算什么大事。可他
为了尽孝,为了别让家里为点小事就闹得鸡犬不宁,只好凡事都应承着。家和万事
兴啊!可是今天,史维发现爸爸的神态格外的不同。老人家只是慈祥地望着他,慢
慢喝茶,半天不说一句话。史维在爸爸慈祥的目光下简直就有些发窘了。爸爸从来
是威严的,很少见他有和颜悦色的时候。
    史维,爸爸老了,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最终要落到你的肩上。史老把目光从史
维脸上移开,抬头望着天花板。史维,你知道,我们家同别的家庭不同。我也注意
到了,家里有人对我的这一套不理解,只是有话不敢说。尤其是晚辈,在一边说我
是老古董。
    史维忙说,没有呢,儿孙们都是从内心里孝敬您,这也是您老教导得好。
    史老摆摆手,说;我们家有我们家的传统,这是历史造成的。现在是让你明白
我们家族历史的时候了。你好好听着。我们史家是个古老的望族,世世高官,代代
皇禄。故事要从显祖史彬公讲起。史彬公是明朝建文帝的宠臣。建文帝四年,燕王
朱棣兴靖难之师,兵团南京,破宫入朝,窃取了皇位。这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明成
祖。当时,宫中大火,正史记载建文帝被烧死了。其实建文帝并没有死。建文帝见
大势已去,想自尽殉国,身边近臣二十多人也发誓随建文帝同死。幸有翰林院编修
程济,极力主张建文帝出亡,以图复国。于是,众臣乘乱出城,建文帝一人从暗道
出宫,约定君臣在南京城外的神乐观会合。那是农历六月的一个深夜。最后商定,
由吴王府教授杨应能、监察御史叶希贤、翰林院编修程济三人随身护驾,不离左右;
另由六位大臣往来道路,给运衣食。其余大臣一律回家,遥为应援。显祖史彬公回
到了吴江老家。自此,建文帝落发为僧,从者三人,两人为僧,一人为道。三僧一
道,颠沛流离,恓恓惶惶,没有一天不在担惊受怕。再说那建文帝的满朝文武,多
是忠义之士。朱棣称皇以后,一朝百官多有不从,有的抗命而死,有的挂冠回乡。
事后有四百三十多位旧朝官员被朱棣罢黜。这些人一身不事二主,可敬可叹啊!朱
棣也知道建文帝没有死,他一边欺瞒天下,说建文帝死于大火,一边密令四处搜寻
建文帝的下落,以绝后患。朱棣曾命人遍行天下,寻找朝野皆知的神仙张三丰,就
是为了搜捕建文帝。后来,又听说建文帝远走海外,朱棣便命宦官郑和航海,寻访
海外各国。正史记载的郑和下西洋,只是永乐皇帝朱棣的政治谎言。建文帝流亡期
间,曾三次驾临显祖史彬公家。史彬公每次都以君臣之礼相迎,并贡上衣物。君臣
最后一次见面时,建文帝命随身护卫取出一个铜匣子,说,史爱卿,你与贫僧今日
一别,不知有无再见之日。贫僧送你一个匣子,不是什么希罕之物,但可保证你家
在危难之时化险为夷。记住贫僧的话,不到非开打不可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开这个
匣子。愿你史家世代平安,子子孙孙都不用打开这个匣子!
    史老起身,打开衣柜,取出衣服,小心开启柜底的小暗仓。史维不敢近前,他
感觉自己的呼吸有些急促。爸爸讲的家族历史,他听着就像神话。他注意到刚才爸
爸的目光很悠远,就像从五百多年前明代的那个夏夜透穿而来。他想象那个夏夜,
神乐观的蚊子一定很多,乱哄哄地咬人。那位逊国的建文帝一定满脸哀痛,他面前
跪着的文武百官想必都压着嗓子在哭泣。他们不敢大声哭出来,因为南京城内肯定
到处是朱棣的爪牙,鸡飞狗叫。史彬公不知是个什么品位的大巨,为什么他既没有
成为三位随身护驾者之一,也没成为六位给运衣食者之一。史维虽是中学的历史教
师,但他的历史知识没有超出中学历史课本的范围,弄不清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
像建文帝这般历史疑案,他就更弄不懂了。
    史老取出了那个铜匣子,小心放在桌子上。匣子并不太大,却很精巧,有些龙
盘缠着。史老说,当年史彬公接过钢匣,三叩九拜地谢了建文帝,发誓子子孙孙效
忠皇上。自此以后,史彬公给我们史家立下规矩,除非建文帝复国还朝,不然史家
子孙永世不得出仕。这个铜匣,就成了史家的传家宝。从那以后,我们史家祖祖辈
辈虽说不上荣华富贵,倒也衣食无虞。这都是这铜匣子的庇佑。按祖宗规矩,铜匣
不可随意承传,得选家族中声望好、才具好的人继承。凡接过这个铜匣子的人,就
是家族的掌门人,家族大事,系于一肩。我四十一岁从你爷爷手中接过这个匣子,
深知责任重大。我也一直在你们两兄弟间比较,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你合适些。史
维,史家五百多年的规矩,就靠你承传下去了。
    史维耳根发热,支吾道,谢谢爸爸信得过。
    匣子,你抱回去,好生保管着。此事关系家族荣衰,不可同外人说起啊!史老
语重声长。
    知道,爸爸。史维又问道,爸爸,钥匙呢?
    史老脸色陡然间变了,严厉道,你就开始要钥匙了?你是不是回去就把匣子打
开?
    不是不是,爸爸。我是说……我是说……史维不知自己要说什么了。
    史老在房间里不安地走着,说,史维,你根本就要禁绝想打开匣子这个念头。
建文皇帝的旨意是,在我们家族大难临头的时候,打开匣子可以帮我们化险为夷。
我们子孙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让我们家族遇上大难。不然,在平平安安的时候打开
匣子,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家将有不测?所以,反过来说,建文皇帝的话又是谶语了。
史维,祖上定的家规,五百多年了,不会错的。你先把匣子抱回去吧,我考虑什么
时候可以把钥匙给你了,自然会给你的。

    史维把铜匣子抱了回去,妻子秋明在房里不安地等候。她不知今天发生了什么,
丈夫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她知道每次公公找史维去谈话,准没有什么好事。自
从进了史家的门,她也渐渐适应了史门家风,凡事顺着公公。
    捡了宝贝?秋明见史维抱着个什么东西,紧张兮兮的。
    史维侧着身子,不想让秋明看见他怀里的铜匣子。他说没什么东西,你先睡吧。
可秋明偏要过来看,他也没办法了,只好说,你看了就看了,不要问我这是什么,
也不要出去乱说!史维说罢,就把铜匣子放在了写字桌上,开了台灯。两口子头碰
头,仔细审视着这个铜匣子。史维这才看清了,铜匣子铜绿斑斑,古色古香,四面
和盖上都缠着龙,共有九条,底面有“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御制”的字样。秋明眼睛
亮了起来,说,是个文物呢,老爸送给你的?史维瞟了秋明一眼,说,叫你别问呀!
秋明便噤口不言了。
    此后日子,史维像是着了魔,脑子里总是那个铜匣子晃来晃去,弄得他几乎夜
夜失眠。他原来想,老父在世,以顺为孝,犯不着惹老人家生气。一家人好好儿孝
顺着老人家,等老人家享尽天年,驾鹤仙归了,再让全家大小按自己的想法过日子
去。可是,自从他听说了家族的历史,接过了那个神秘的铜匣子,他就像让某种神
力驱使着,或者让某种鬼魁蛊惑着,觉得自己就是父亲,就是爷爷,就是列祖列
宗,就是五百多年前神乐观里跪在建文帝面前的史彬公。一种叫使命感的东西折磨
着他,有时让他感到自己高大神武,有时又让他感到自己特别恐惧。他一天到晚恍
恍惚惚,像飘浮在时间隧道里,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进进出出。他甚至越来越觉着自
己像幽灵了,便忍不住常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还是不是自己。终于有一天,他实
在忍受不了某种庄严使命的折磨了,便跑到图书馆,借了《明史》、《明实录》、
《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成祖实录》等一大摞有关明史的书。戴着老
花镜的图书馆管理员,看见这些尘封已久的书今天到底有人来借了,就像养了几十
年的丑女总算有人来迎娶了,了却了天大的心愿。老先生把老花镜取下又戴上,戴
上又取下,反复了好几次,以为碰上了大学问人。
    史维把这些书堆在书桌,在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伏案研读。他教了多年的中学
历史,却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历史专著。做个中学历史教师,只须翻翻教学参考书就
行了。而现在翻开这些史书,他只觉两眼茫然。因为他不懂这些史书的体例,也理
不清明代纪年。光是研究这几本史书的体例,他便用了三天时间。然后又花两天时
间,列了一张明代纪年同公元的对照表。事实上不列纪年对照表也无妨,需要了解
相关年代的时候再推算一下就得了。可史维觉得时间不明明白白,脑子就糊里糊涂。
那一刹那,史维猛然间似乎有了顿悟,发现人是生活在时间里的,生命存在于时间。
人可以生存在任意的空间里,却不可以生存在任意的时间里。时间的霸道与冷漠,
令人绝望和悲伤。
    大约半年以后,史维在《明史纪事本末》里读到这样一段话:“……乃逊国之
期,以壬午六月十三日。建文独从地道,余臣悉出水关。痛哭仆地者五十余人,自
矢从亡者二十二士。……其经由之地,则自神乐观启行,由松陵而入滇南,西游重
庆,东到天台,转人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人荆楚之
乡,三幸史彬之第,踪迹去来,何历历也。特以年逼桑榆,愿还骸骨……夫不复国
而归国,不作君而作师,虽以考终,亦云(上而下火)矣。”史维反复研究这段话,
意思大致明了,只是不明白“(上而下火)”是什么意思。翻开《现代汉语词典》,
里面根本没有这个字。查了《康熙字典》,才找到这个字。上面解释说:泥短切,
音暖,缩也。史维思量再三,“(上而下火)”大概就是畏缩、没有胆量的意思。那
么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建文帝逊国以后,在外流浪了四十多年,最后无力复国,身
老还家,做了佛老,终究是畏缩无勇的弱者。
    史彬公到底是多大的官?有些日子史维总想着这事。可遍翻明史,都找不到有
关史彬公只言半语的介绍。史维便估计史彬公的品级只怕不会太高。这想法简直是
罪过,他不敢去向爸爸讨教。爸爸说过,史彬公是建文帝的宠臣。史维猜想,宠臣
起码应该是近臣,倘若不是近臣,就没有机会成天在皇帝跟前行走,自然就不会得
宠。而近臣差不多都是重臣,不是一定品级的重臣,哪能经常接近皇上?按这个逻
辑推断,史彬公再怎么也应该相当于当今的省部级干部。可是除了《明史纪事本末》
上提了一下他的名字,明史上怎么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这是为什么呢?后来
史维猛然想到翻翻自家家谱。家谱是爸爸收着的,史维找了借口,拿了出来。他当
然不敢向爸爸谈起自己大逆不道的想法,只是说想多了解一下家族的历史。这让史
老很高兴,把家谱交给了他。你们的确要多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啊!你们欠缺的就
是对自己历史的了解!
    翻开家谱,见扉页上竟然就是史彬公的肖像,下面赫然写着:大明徐王府宾辅
史彬公。史维平素也翻阅过一些外姓家谱,发现大凡家谱都有攀附陋习,总得推出
一个历史上显赫的人物认作祖宗。似乎这一姓人的历史只是从这个祖宗才发祥的,
在此之前这个家族都还是猴子。要说史家的显赫人物,史彬公之前至少还有史思明。
只是史思明同安禄山先后造反,史家羞于认这位祖宗了,就像秦氏家族并不乐意把
秦桧当作祖宗。史维反复琢磨,不明白这徐王府宾辅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只怕不会
相当于省部级。充其量徐王也只是个省部级,那么史彬公勉强是个厅局级干部。那
个时候的厅局级干部有机会经常同皇上在一块儿,是不是那时的皇上比较联系群众?
史维想不清这中间的道道,反正史彬公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是打了折扣了。真是罪过!
    史维研究家族历史这段日子,史老慢慢放权,也乘此一步步树立史维的威信。
好些事情,本该是史老亲自作主的,他都让史维作了主。要说家里也没什么拿得上
桌面的大事,无非鸡毛蒜皮。比方那棵榆树的枝桠伸到院子外面去了,快撑破邻居
家的屋顶。邻居找到史维协商这事怎么办,史维说他得问问爸爸。他知道爸爸最看
重那棵榆树。史老听史维说了这事,手一挥,说,都由你处理吧。史维同邻居商量
了三个小时,拿了好几套方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由史家请人,将伸过去的榆树
枝锯掉一节。
    民工爬在树上锯树的时候,正是中午,史纲、史仪都下班了,他俩吃惊地望着
在树下指手画脚的哥哥。他俩还不知道爸爸把处理榆树枝的事情交给哥哥全权负责
了,生怕爸爸回家时生气。爸爸照例带着妈妈去明月公园唱京戏去了。过会儿秋明
也回来了,望着树上纷纷扬扬飘落的锯末,嘴巴张得天大,忙问这是谁的主意?她
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年邻居也提过榆树的事,说是榆树叶子落在他家瓦楞上,把屋
顶沤坏了。邻居家没明说,只是暗示史家把这榆树砍了。史老笑了笑,一句话没说。
邻居也就不好多说了。史老是街坊心目中的贤达,大家都顾着他的脸面。自此全家
人都知道老人家很喜欢这榆树,没人敢动它一枝一叶。史维全然不在乎弟弟、妹妹
和妻子的惊疑,也不作任何解释,只是在那里抬着头指指戳戳。
    这天史老回来得早。大家听到小珍在里面喊道爷爷奶奶回来了,这边榆树枝正
好哗然落地。秋明吓了一跳,双肩禁不住抖了一下。史纲把脸望在别处,像躲避着
什么。史仪飞快地从耳门进了屋里。
    史老径直来到了后院,抬头望望榆树,说,好,好。史老说完就转身往屋里走。
史维这才问道,爸爸你说这样行吗?史维明知是多此一举,还是冲着爸爸的背影问
道。史老不再多说什么,点着头进屋了。一家人便跟着老人进屋,开始吃中饭。
    一家人正默默吃着饭,史老突然说,今后,家里的大小事情,你们都听哥哥的!
    全家人便望着史维,说当然当然。
    过了好一会儿,史老又突然说,我老了,管不了这么多了,你们就听大哥的吧!

    史维对建文帝逊国的研究几乎走火人魔了。可是能够找得到的史料少得可怜,
他只能在只言片语上费劲琢磨。历史竟是这种玩意儿,可以任人打扮的。他反复研
究手头的材料,没有大的收获。有个雪夜,史维面对发黄的竖排线装书,弄得头昏
眼花。他去了后院,抓起地上的雪往脸上乱抹了一阵,一下子清醒了。他发现自己
苦苦研究两年多,终于发现有些史实同爸爸跟他说的有些出人。爸爸说当年有二十
多名大臣发誓同建文帝一道殉国,其实根据他的研究,那二十多名大臣只是愿意随
建文帝出逃。爸爸和先祖怕是把“自矢从亡者二十二士”这句话误读了。这里面的
“亡”其实是“逃亡”之“亡”。祖祖辈辈对先贤们的忠义感动得太没道理,简直
是自作多情了。再说,建文帝无力复国,却还有脸面回到宫里去,就连有血性的大
丈夫都算不上,更莫说是英明之君了,不值得大臣们那么效忠。史家世世代代还守
着个铜匣子做逸民,就更显得可笑了。史彬公也不是先辈们标榜的那样显赫的重臣,
这个家族没有必要把这么重的历史包袱当作神圣使命一背就是近六百年。而且,即
便先辈们传下来的故事是真实的,建文帝也并不是说这个匣子不可以打开,他只是
说但愿史家世世代代都用不着打开它。史维站在寒风瑟瑟的后院里,感觉自己简直
可以当历史学家了,便有些踌躇满志了。
    可史维一回到房里,面对一大摞明史书籍,他的观点动摇了。他重新翻开做了
记号的地方,一行一行地读。他很佩服古人发明的竖排法,让后人读前人书的时候
不得不点头不止。所以中国人总是对前人五体投地。而外国人发明的横排法,后人
读前人书的时候总是在摇头,偏不信邪。相比之下,还是中国古人高明,牢牢掌握
着后人。史维想,难道那么多高明的史家先辈都错了?不可能啊!
    信奉和怀疑都很折磨人,就像热恋和失恋都会令人心力交瘁。这两种情绪在史
维脑子里交替着,叫他一日也不得安宁。他想解脱自己的痛苦,便试着不再关心什
么历史,把注意力放在了铜匣子上。每到夜深人静,他都有瘾似的要把铜匣子偷偷
取出来把玩。他把台灯压得很低,让光圈刚好罩着铜匣子。心境不同,铜匣子给他
的感觉也就不同。有时候,铜匣子在灯光下发着幽幽青光,像盗墓贼刚从古墓里挖
出来的,有些恐怖。而有时候,铜匣子让灯光一照,烟烟生辉,似乎里面装满了财
宝。史维尽量不让自己猜想匣于里面的谜,好像这是种邪恶,可其实他想得最多的
还是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宝物。他夜夜把玩铜匣子,上面九条龙的一鳞一爪,四壁两
面的一纹一理,他都烂熟于心。后来一些日子,他越来越着魔的就是那把神秘的锁
了。锁是蝙蝠状的,锁销子掩藏在蝙蝠的翅膀下面,匣子的挂扣也看不见。转眼又
是一年多了,可老人家一直没有交给他钥匙的意思。他真的有些着急了。
    终于有一天,史老叫他去房里说话。史维,你是不是觉得我应该把钥匙交给你
了?老人家不紧不慢地问。
    史维恭敬地注视着老人,说,爸爸交给我的话,我会很好保管的。
    是吗?史老问道,你是不是每天晚上都在琢磨那个铜匣子?
    爸爸怎么知道?史维感觉爸爸的语气有些不对劲了,慌张起来。
    史老眼睛望着天花板,说,你不要成天想着铜匣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这
个匣子本来就不是交我们打开的。
    是的,史维说,但按建文帝的旨意,也不是说不可以打开铜匣子,只是说但愿
我们家族世世代代都用不着打开它……
    史老长叹一声,说,我就知道,我只要把钥匙交给你,你马上就会偷偷打开铜
匣子的。那样史家说不定就大祸临头了。你借了那么多明史书籍回来研究,我还让
你读家谱。看来,我让你掌握我们家族历史,是个失误啊!
    爸爸……
    不要说了,史老闭上眼睛说,你把铜匣子给我拿来吧,我考虑还是将它交给史
纲算了。他只是医生,不懂历史,没你那么复杂,只怕还好些。

    史纲怎么也没想到爸爸掌握着这么大的家族秘密。他把那个铜匣子抱回去时也
是深夜,妻子已经睡了。怀玉是个一觉睡到大天亮的人,你背着她到街上转一圈,
她保证不会醒来,说不定会告诉你昨晚做梦逛了城隍庙。史纲一个人望着铜绿斑驳
的匣子,满心惶恐。爸爸今晚同他进行了几个小时的长谈,要他担负起家长的担子。
从很小的时候起,他都是听哥哥的,因为爸爸一向要求他们三兄妹间应该讲究尊卑
上下。他觉得自己不堪此任,不说别的,他简直无法开口让哥哥怎么做。可是爸爸
的旨意是不可违拗的。就连这一点,也是哥哥反复对他说的。哥哥说过多次,爸爸
年纪大了,儿女们以顺为孝,凡事依着爸爸。要是爸爸不高兴了,发火也好,生闷
气也好,全家大小都过不好日子。还是那句老话,家和万事兴。爸爸把铜匣子交给
史纲时,看出了他的心思,便说,你不用担心他们不听你的。你只要手中有这个铜
匣子,你们就得听你的。我们史家一直是这么过来的,快六百年了。
    史维在史纲面前不再像哥哥了,倒像位弟弟似的。每天的晚饭,全家人都会到
齐。这往往是决定家政大事的时候。老人家便总在这个时候向史纲吩咐些事情。家
里人最初感到突然,慢慢地就习惯了。所以,每餐晚饭,多半老人只跟史纲一人说
话,其他人的眼珠子就在他两父子脸上睃来睃去。
    这天,也是晚饭时候,老人家说,史纲,快上春了,你叫人把屋顶翻一下,怕
漏雨。
    史纲说,好,爸爸!
    看需要多少工钱,你叫史维先帮你算算。老人家又交代。
    史纲说,好。哥哥,你今晚就算算吧,我明天就去叫人。
    史维说,好,我吃了晚饭就算。
    老人家又说,算的时候,打紧些,心里有个数。谈的时候,人家会还价的。
    史纲不知爸爸这话是不是对他说的,一时不敢回话。史维知道爸爸吩咐事情一
般不直接同他说,也不敢答话。气氛一下子就不太对味了。史纲忙说,行,我和哥
哥会注意的。史维这才答道,是是,我注意就是了。
    怀玉这天晚上破天荒地醒来了,见男人躲在角落里鬼头鬼脑。她突然出现在身
后,史纲吓了一大跳。他这会儿正想着明朝初年的那场宫廷大火,是不是真的烧死
了建文帝,爸爸说的建文帝君臣四个沦作三比丘、一道人,浪迹天涯,最后赐铜匣
子给先祖,是不是真的?他脑子里完全没有历史概念。关于历史,他的印象不过就
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高冠博带,羽扇纶巾,在宁静的石板街上优游而行。其实他
也像哥一样,每天晚上都会把铜匣子拿出来研究一番,只是他脑子里是一团浆糊,
不像哥哥那样到底懂得历史。
    什么东西,好希奇!怀玉蹲下身子。
    史纲嘘了声,悄悄说,铜匣子,爸爸交给我的!
    是不是很值钱?怀玉问。
    史纲说,你只当从没见过这东西,不然爸爸会生气的。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只能让家族传人掌握,不能让别人知道!
    难怪爸爸现在什么事都同你商量,原来他老人家叫你掌家了。怀玉恍然大悟的
样子。
    怀玉晚上再也没有那么多瞌睡了。她睡不着,她比史纲更加想知道匣子里到底
装着什么。在一个夏夜里,天气热得叫人发闷,两口子大汗淋漓,蹲在地上摆弄铜
匣子。当初爸爸把铜匣子交给史纲时,老人家神情很是肃穆,双手像捧着皇帝圣旨,
史纲也不敢随便,只差没有跪下来了。这会儿两口子却把个传家宝放在地上颠来倒
去。没办法,天太热了,他俩只好席地而坐。怀玉突然有了个主意,说,史纲,你
明天偷偷把这匣子背到医院去,请你们放射科的同事照一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
    史纲笑了起来,说,你是想发疯了!这是铜的,怎么透视?你还是当教师的哩!
    怀玉也觉得自己好笑,也就笑了,说,我是数学老师,又不是教物理化学的。
    怀玉说着,突然眼睛一亮,说,你还别说呢,我当老师的还真有办法!
    什么办法?史纲忙问。
    怀玉面呈得意色,说,我可以根据这个匣子的体积、重量等,大致推测一下这
个匣子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里面是空的还是装着东西,也可算个大
概。
    史纲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于是,两人找来秤,先称一称匣子的重量,再量量长。宽。高,计算体积,再
查了查铜的比重,算算实心的应是好重,空心的应是好重。经反复计算,推定这是
个空心匣子,壁厚大概多少。最后又反复计算,结论令人失望。
    怀玉很肯定地说,里面是空的,没装任何东西。我敢打赌!
    史纲不敢相信怀玉的话。他摇头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们史家祖祖辈辈
不可能守着个空匣子守了将近六百年。我们史家历朝历代可是出了不少聪明绝顶的
人,就这么容易上当?就说我爸爸,自小聪慧,才智过人,老来德高望重,在远近
都是有口皆碑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怀玉笑道,信不信由你。我这是科学计算,不会错的!
    怀玉不再关心铜匣子,每天夜里照样睡得很好。史纲夜夜望着铜匣子发呆,慢
慢地也就没了兴趣。他倒是把一家老少大小的事情打理得清清爽爽。毕竟生下来就
是老二,他始终尊重哥哥,体恤妹妹和晚辈。所以全家人都很服他。

    又是一个冬天,史老大病了一场,直到次年春上,才慢慢好起来。人却老了许
多。儿女们都清楚,爸爸病起来难得痊愈,多半因为他自己是一方名医,不肯轻易
相信别人。可谁也不敢说破这层意思,眼睁睁望着老人家艰难地挨着,心里干着急。
老人家能自己动了,仍是每天带着郭纯林出去走走。也不是每天都上明月公园。一
向感到很轻松的路程,现在越来越觉得遥远了。有天夜里,老人家很哀伤地想,明
月公园的路远了,便离归去的路近了。为了排遣心中的不祥,老人家从此便隔三岔
五强撑着去明月公园会会老朋友。老朋友见了他,总会说他很健旺,很精神。史老
听了,开朗地笑着,心里却戚戚然。他总是在这种心境下同老朋友们说起那些故去
的老朋友。老朋友慢慢少了。刘老今年春上害脑溢血走了,陈老去年夏天就病了,
听说是肺癌,一直住在医院里。史老不再唱京戏,早没底气了。别人唱的时候,他
坐在一旁轻轻按着节拍,闭着眼睛。一会儿便来了瞌睡,嘴角流出涎水来。郭纯林
见他累了,便推推他,扶着他回家去。在家里也偶然写写字,手却抖抖索索,没几
个字自己满意。晚辈们却偏跟在屁股后头奉承,说爷爷的字如何如何。史老越来越
觉得晚辈们的奉承变了味,怎么听着都像在哄小孩。老人家心里明白,却没有精力
同他们生气了。史老暗自感叹自己快像个老活宝了。
    史纲凭自己的职业经验,知道爸爸不会太久于人世了。他不忍心把自己的想法
告诉家里其他人,就连怀玉他都没说。可是,他觉得在爸爸过世之前,必须同他老
人家谈一次铜匣子的事。他想告诉老人家,这个铜匣子里也许什么东西也没有。日
子越是无边无际地过,他越相信怀玉的话,怀疑史家近六百年来一直守着个神秘的
空匣子。他觉得自己这是在尽孝,不想让爸爸带着个不明不白的挂念撒手西去。
    这年秋天的一个夜里,且亮很好,史老坐在后院里赏月。史老坐在史纲搬来的
太师椅上,郭纯林拿了条毯子盖在老人家脚上。史纲就坐在石凳上,望着老人家,
说,爸爸,我……有件事……想同您说说……
    史老听出这事很重要,就对郭纯林说,你先进去吧,这里凉。
    郭纯林交代一声别在外面坐得太久了,就进去了。
    史纲这才支吾着说,爸爸,我想同你说说那个铜匣子……
    你也急着要我交锁匙了?史老生气了,他的声音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响亮过了,
他的眼睛在月光下蓝幽幽的很吓人。
    不是……不是……我是想说,爸爸……
    你不用说了!史老起身走了,毯子掀在地上。
    史纲捡起地上的毯子,望着爸爸的背影消失在黑黢黢的门洞里。他感到石凳子
凉得屁股发麻,却一时站不起来。算了吧,既然爸爸不想听铜匣子的事,就不同他
说好了,免得老人家不高兴。
    其实老人家已经很不高兴了。就在第二天,老人家叫史纲交出了铜匣子。爸爸
没有同他说铜匣子交给谁,直到后来他慢慢发现爸爸凡事都让史仪做主了,才知道
铜匣子转到妹妹手上去了。

    史老将铜匣子交给史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五百多年来,这个铜匣子一直由
史家男了承传,从未传过女人。可是,两个儿子都令老人家失望。铜匣子的承传人
必须有个意念,就是忘掉钥匙。其实说意念也不准确,承传人根本就不应该想到这
世上还存在铜匣子的钥匙。只有到了这一步,他才可以掌管钥匙。史维、史纲两兄
弟念念不忘的偏偏就是钥匙。现在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女儿史仪身上了。史老从来没
有交代两个儿子忘记钥匙。想让他们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理。可当他把铜匣子交给
史仪时,不得不把话说穿了。他不想再让自己失望。
    史老双手颤巍巍地把铜匣子交给史仪,说,仪儿,这铜匣子的来历我都跟你说
清楚了。你是史家惟一一位承传铜匣子的女辈,我想列祖列宗会理解我的用心的。
你要记住,永远不要想到钥匙!忘记了钥匙,你就等于有了钥匙!
    史仪捧着铜匣子的双手忍不住发抖,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史维懂得历史,
史纲不懂历史却有生活经验,而史仪虽然年纪不小了却还在恋爱季节。恋爱的人是
不会成熟的,就像开着花的植物离果实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史仪接过爸爸交给的铜
匣子,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她倒是真没有想过打开这个稀奇古怪的匣子,只
是感到自己承受着某种说不出的压力。她有种很茫然的神圣感,却又真的不知道自
己肩负着什么使命。她把铜匣子藏在房间最隐秘的地方,深信赵书泰轻易不会发觉。
    可是爱情的魔力能让人忠诚或者背叛。史仪失眠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向
赵书泰吐露了铜匣子的事。她是把这个秘密作为忠诚的象征奉献给赵书泰的,让她
的男朋友很感动。她却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在背叛爸爸和家族。赵书泰知道了这个
秘密很是兴奋,甚至比第一次尝试交仪的童贞还要兴奋。
    史仪上夜班的时候,白天在家休息。赵书泰便将手头的生意让别人打理,自己
跑来陪他的可人儿。史仪感受着男朋友的体贴,很是幸福。上午大半天史老都会带
着郭纯林出去走走,赵书泰便把两人间所有浪漫和温情细节剪辑成精华本,史仪总
迷迷糊糊飘浮在云端里。赵书泰简直是位艺术家,他将所有场景都安排得紧凑却不
失从容,没有让史仪体会到半点潦草和敷衍。每每在史老夫妇没有回来之前,史仪
两人该做的事都做过了,还有空余时间坐下来研究铜匣子。
    两人偷偷摸摸研究了约模大半年,没有任何结果。赵书泰便怂恿史仪去问爸爸
要钥匙。史仪直摇头,说这万万不可以的。赵书泰便说,其实有个办法,找位开锁
的师傅打开就行了。史仪哪敢!说爸爸交代过,不可以打开的。赵书泰笑了,说没
那么严重。史仪从男朋友的笑脸上看到了某种莫名其妙的意味,令她害怕。她终于
同意找个师傅试试。可如今哪里找得了能开这种古锁的师傅?赵书泰说,这个不难,
多访访,总会找到的。
    赵书泰果然神通,终于找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师傅。这天,史仪本是休息,
却装做上班的样子出了门,带出了铜匣子。她是一会儿白班,一会儿夜班,家里人
根本摸不准她哪天上什么班的。赵书泰开了辆车子等在外面。史仪爬上车子后,脚
都发了软。她生怕家里人发现了。其实这会儿家里只有不太管事的保姆小珍,不必
如此担心。
    两人径直去了赵书泰的公司,进了他自己的办公室。这办公室布置得很是典雅,
墙上还挂了一柄古剑。史仪来过多次。一会儿,手下领着位老者来了。赵书泰告诉
史仪,这就是那位老师傅,如今这世上很难找到这样的师傅了。老师傅也不客气,
神情甚至还有些傲慢。可当史仪把铜匣子摆上桌子,老师傅眼睛顿时亮了。老师傅
摸着那精美绝伦的铜锁,啧啧了半天。我的祖宗啊,我一辈子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锁
啊!老师傅好像并不在乎这个铜匣子,他是修锁的,眼睛里只有锁。老师傅把铜锁
反反复复看了个够,才打开自己带来的木箱子。老师傅拿出一根微微弯曲的细长铁
钩,小心伸进锁眼里,便闭上了眼睛。赵书泰望着闭眼菩萨似的老师傅,嘴巴老是
张着。史仪不安地扣着指节,发出阵阵脆响。好一会儿,听到“咋”的一声,老师
傅睁开了眼睛。锁被打开了。老师傅还未将锁销子抽出,赵书泰说了,老师傅,谢
谢你了。说着扯开钱夹子,付了钱。老师傅问,要不配把钥匙?史仪说,谢谢了,
不用。赵书泰也说,对对,谢谢了。我们这锁,不要钥匙的。老师傅被弄得莫名其
妙,点点钞票,奇怪地望望史仪他俩,背上木箱子走了。
    赵书泰扯锁销子时手有些发抖。取下了锁,却不敢马上打开匣子,过去将门反
锁了,拉上窗帘。回到桌前,才要揭盖子,赵书泰又住了手。他猛然想起平时在电
影看到的一些场面,宫廷里的东西往往神秘诡奇,说不定匣子装有什么伤人机关。
他左右转转,想不出好办法,便取下墙上那柄古剑。他将铜匣子移到桌沿,叫史仪
蹲下,自己也蹲下,然后抬手将剑锋小心伸进匣子盖缝里,轻轻往上挑。听到“哐”
的一声响,知道匣子被揭开了。两人慢慢站起来,立即傻了眼。
    空的!铜匣子是空的!
    失望过后,两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大笑之后,两人又坐在桌子前面一言不发。
    赵书泰最后说话了。他说,我想了想,只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么匣子里原本是
藏有什么宝物的,早被史家哪位先人偷偷拿了;要么匣子里本来就是空的,什么东
西都没藏过。但可以肯定,史家的历代传人都打开过这个匣子,都知道里面是空的,
却仍旧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越是知道里面什么都没有,就越是交代后面的传人不
可以打开这个匣子。
    史仪被赵书泰弄糊涂了,道,如此说来,我们史家是个荒唐家族!
    赵书泰笑道,不知道!
    建文帝跟我们史家开了几百年的玩笑?史仪觉得这真是匪夷所思,坐在那里没
精打采,就像自己动摇了家族的根本。
    赵书泰说,别多想了,空的就是空的。再怎么说,这空匣子也是个珍贵文物,
很值钱的。
    史仪明白了赵书泰的意思,忙摇头说不可以,不可以。
    赵书泰脑子转得快,说我有个朋友,做文物生意的,紫禁城里的金鸾宝座他都
仿制得出。我请他照原样仿制一个,把这个真的卖掉。
    行吗?我总觉得这样不合适。他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哄他于心不忍。史仪说。
    赵书泰笑道,你就是只知道往一头想,转不了弯!你现在也知道了,这个铜匣
子原本就是空的,我们造个假的来取代空的有什么不行呢?空的同假的本质上是一
回事。再说了,你爸爸肯定也打开过这个匣子,他也是在哄你啊!
    关键时候也许因为爱情,史仪答应按赵书泰说的办。
    那天晚上,史仪抱着仿制如初的铜匣子紧张兮兮地回到家里,发现屋子里静得
令人心慌。她先去了自己房间,把铜匣子藏好。刚出来,就见二哥来了。二哥说,
我听见脚步声,知道是你回来了。这些天你到哪里去了?爸爸病得不行了,我又找
不到你。
    史仪知道二哥一定是去她科室找过她了。她也不多解释,只问,爸爸怎么样了?
不等二哥答话,便往爸爸房间去。见全家人围在爸爸床前,却没有一个人说话。大
哥、大嫂、二嫂和两位侄辈一齐回头望她一眼,又转过脸去了。史仪凑上去,见爸
爸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妈妈坐在床边,拿手绢揩着眼泪。史仪俯身下去,摸着爸
爸的手。爸爸的手微微动了一下,想张嘴说话,却发不出声音。史仪便跪下去,耳
朵伏在爸爸嘴边。她听见爸爸隐约在问,匣子呢?
    在,你放心,爸爸。史仪安慰道。
    你……把它拿来……你叫他们走……铜匣子……
    史仪站起来,说,爸爸要你们出去一下。
    史仪是同大家一块出来的。出门大家就悄悄地问,爸爸说了些什么?史仪说,
没说什么。他老人家有事要我办。
    史仪回房间取出铜匣子,用布包着,回到爸爸房间。爸爸眼睛顿时睁开了,伸
出双手。史仪将爸爸扶起来,斜靠在床头,再递过铜匣子,放在爸爸胸前。爸爸抚
摸着铜匣子,手微微颤抖,眼睛里放着绿光。史仪心里一酸,眼泪便出来了。

    忙完老人家的丧事,日子显得格外宁静。很快就是秋天了。夜里,一家人坐在
客厅里说话,说着说着就会说到爸爸。这时会听到爸爸房里传来凄切的二胡声,往
往是《二泉映月》。轻寒的夜露似乎随着琴声哀婉地降临。史维、史纲便会重重地
叹息,史仪和两位嫂子便会抹眼泪。这个秋天是在郭纯林的二胡声中渐渐深去的。
    有天夜里,史仪从外面回来,快到家门口,又听见妈妈在房里拉《二泉映月》。
琴声传到外面,叫寒风一吹,多了几分呜咽之感。
    史仪进屋后,听得亦可在说,奶奶的女儿出国这么长时间了,怎么都不回来看
看她妈妈?
    大人们听懂了亦可的意思,却只是装糊涂,不说话。
    日子看上去依然很宁静。可是私下里全家人都在关心那个铜匣子。史维、史纲
已经知道铜匣子早不在史仪手上了,史仪也不知铜匣子到了谁的手里。后来,晚上
听到爸爸房里传来琴声,一家人沉默的表情各不相同。大家心照不宣,猜测那个铜
匣子已传到妈妈手里去了。可这不符合家族的规矩。但反过来一想,铜匣子既然可
以传给史仪,当然也可以让妈妈承传了,就像历史上皇后可以垂帘听政。
    史仪是偶然发现一家人都在寻找那个铜匣子的。那天她白天在家休息,晚上得
去上夜班。她躺在床上睡不着,便起了床,往爸爸房里去。妈妈仍然是爸爸生前的
习惯,上午出去走走。她不知自己想去干什么。一推门进去,发现大哥正在撅着屁
股翻柜子。见妹妹进来了,史维慌忙地站了起来,脸窘得通红。史仪这才意识到自
己也是想进来找那个铜匣子。
    哥今天休息?史仪没事似地问。
    对对,不不,回来取东西。史维说着就往外走。
    史仪也出来了。从此以后,史仪再也不进爸爸房间。她白天在家睡觉时,却总
听到爸爸房间那边有翻箱倒柜的声音。
    有天,史维跑到史仪房里,悄悄说,关键是找钥匙!没钥匙,找到铜匣子也没
用。
    史仪说,对!
    你见过钥匙吗?史维问。
    史仪摇头说,没见过!
    史维觉得自己在妹妹面前没什么值得隐瞒的了,便索性同她进行了一场关于钢
匣子及其钥匙的探讨。他认为不管这个铜匣子的历史靠得住还是靠不住,它的意义
都是不可否认的。哪怕它仅仅是个传说,也自有它形成的历史背景,不然,它不会
让一个家族近六百年来像是着了魔。所以,我们作为后人,不可笼统地怀疑先祖。
目前关键是找到钥匙。史仪听得很认真,很佩服哥哥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辨。她听
着听着,猛然发现因为自己的原因,全家人对铜匣子的关心早已变得毫无意义了。
赵书泰说空匣子和假匣子本质上是一回事,可她现在才明白这并不是一回事。
    亦可终于把话说明白了。她当着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和姑姑说,得设法同奶奶
的女儿联系,让她尽点赡养老人的责任。大人们知道亦可想让妈妈在美国的女儿接
走她老人家,好腾出个房间来。亦可这么大的人了,还同保姆小珍住在一起,来个
朋友也不方便。大人们自然也有这个想法,却不能纵容晚辈如此不讲孝心。史维夫
妇便私下商量这事。秋明说,可儿说的也是实话。妈妈跟着我们,我们自然要尽孝,
当亲生妈妈看待。但不是说得分心,毕竟隔着一层,我们万一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她老人家又不好说出来,倒委屈了她老。你说呢?
    史维想想说,我找机会同妈妈说说吧。
    有个星期天的下午,郭纯林在房里休息。史维敲敲门,进去了,说,妈妈最近
身体好吗?
    好啊,好啊。我感谢你爸爸,生了这么几个懂事明理的孩子。郭纯林慈祥地笑
着。
    史维猛一抬头,发现墙上多了一幅爸爸的字。是那幅“推窗老梅香,闭门玉人
暖”的对联。史维有种读到父亲情书的感觉,有些尴尬,可再读读下面长长的题款,
他几乎被感动了:

        郭君纯林,贤淑善良,堪为母仪。不弃老夫,与结秦
    晋,使我晚年尽享明月胜景。桑榆知音,弥足珍贵。更幸儿
    辈孝顺,以郭君为亲生之母。史家祖风,可望承传而光大
    也。大病初念,喜见后庭老梅竞放,心旷神怡,涂书自娱。

    读完题款,史维鼻子里酸酸的了,轻轻叹了一声,表示了对爸爸的追思,再说,
妈妈,您要好好保重身体啊。我们有哪里做得不好,或者没想到的地方,您一定要
说我们啊!
    郭纯林点头说,你们都做得好,我很满意。
    史维出来,对秋明说,爸爸的遗愿墨迹未干啊!我们再也不要说那个意思了。
你同可可好好说说,要她好好孝顺奶奶。
    明明还小,不懂得关心铜匣子的事。亦可最近才知道家里有个祖上传了五六百
年的铜匣子,而且知道最重要的是得找到开匣子的钥匙。她不懂得关心铜匣子的历
史渊源,只觉得那一定是笔财富。可可在奶奶面前撒娇似地嘟着嘴巴说话儿,突然
发现奶奶脑后的发誓上别着个很漂亮的簪子,使用现代少女习惯的港台腔夸张地叫
道,哇,奶奶头上的簪子好漂亮好漂亮喔!
    奶奶忙用手捂了捂脑后,说,这是你爷爷送我的,是个想念儿。
    可可听得明白,奶奶这话的意思,就是让她别打这个簪子的主意。可这个簪子
实在太漂亮了,可可不拿下来看上一眼不死心。便说,奶奶,可以让我看看吗?
    奶奶迟疑一下,只好取了下来。这是个金制的凤形簪子,凤的尾巴长长地翘起。
可可看了半天不想放手,嘴里不停地啧啧着。她发现这个簪子的嘴并不是尖的,而
是分开成一道叉,更显得别致。奶奶的手一直托着发髻没放下,可可只好将簪子还
给奶奶,心里万般遗憾。
    第二天,可可下班回来照样去奶奶那里说话,忍不住抬头望望奶奶的发髻,却
发现那个漂亮的金簪子不在她头上了。她自然不好问,只在心里犯疑惑。
    最近老人家心口痛。她怕儿女们着急,一直没说,一个人忍着。自己出去,就
顺便找药店开些药,回来偷偷地吃。挨了些日子,觉得实在有些受不了啦,只好同
史纲说了。史纲替她把了脉,拿不准是什么毛病,便同哥哥妹妹商量,送老人家上
医院。
    上医院看了好几位资深大夫,都不能确诊老人家是什么病。几位医生会诊,决
定照个片看看。
    史纲拿出片子一看,吓了一跳,发现胸口处有个阴影。他明白,一定是个肿瘤。
凭他多年的经验,只怕是个恶性肿瘤。
    三兄妹凑在一起商量,这事怎么办?莫说她老人家到底是位娘,就是按史家几
百年的规矩,她手上掌握着铜匣子,也是家里绝对的权威。史纲最后表态,说,要
确诊!我建议去一级医院。病情还不能让老人家知道。如果是恶性肿瘤,已经开始
痛了,说明到了晚期,没什么治的了。但是,正是哥哥刚才说的,爸爸遗言在耳,
我们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到这份孝心啊!可是老人家倔,怎么说也不肯去上级医院
检查。她说自己老大一把年纪了,弄不好死在外面,不甘心。全家人便轮番去劝说
她老人家。这天可可去劝奶奶,老人家说,可儿,你是奶奶最疼的孩子,你跟奶奶
说实话,奶奶到底得的什么病?可可先是不肯说,她被奶奶问得没办法了,便说了
实话。老人家脸色顿时苍白,两眼一闭,倒了下去。
    可可吓坏了,忙叫人。大家急忙把老人家扶到床上躺下,问可可刚才奶奶怎么
了。可可只好说了事情经过。她爸爸妈妈不便在老人家床前高声大气,狠狠地望了
女儿几眼。等老人家清醒过来,整个人都虚脱了,有气没力地说,既那样,更不用
出去了。你们的孝心我知道。这都是命啊!她想自己看看片子,儿女们不同意。他
们担心老人家看了片子心里更不好受。
    但老人家没有见到片子,总不甘心。她猜想那片子一定是史纲拿着,他是医生。
有天,她趁家里没人,去了史纲房里。翻了老半天,才在抽屉里找到了片子。她不
敢马上看,把片子揣进怀里,回到自己房间。她让自己靠在沙发上坐稳了,再戴上
老花镜。果然发现胸口处有一大块阴影。老人家浑身一沉,软软地瘫在沙发里。可
是,那块阴影似有股魔力,老人家不敢再看,又想看个清楚。她让自己感觉缓和些
了,又捧起了那张片子。她没有生理解剖知识,不知这个肿瘤是长在肝上、肺上、
胃上、还是牌上?不知道!她望着片子,又摸摸自己的胸口,猜想阴影处该是什么。
可她看着看着,突然发现这个阴影的形状有些特别,好眼熟。怎么像只凤呢?她再
摸摸胸口,脑子一阵轰鸣,突然清醒了。她手伸进胸口,取出那个凤形簪子。
    这是史老临终前交给她的,是那个铜匣子的钥匙。史老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还在反复嘱咐,要她好好收着这钥匙,千万不能拿钥匙去打开铜匣子。要她到时候
在亦可和明明中间选一位承传人。史老最后那些日子,成天同她讲的就是铜匣子的
历史。史老是断断续续讲述的,她听得不太明白,只懵懵懂懂觉得这个匣子很重要。
史老过世后,她越来越发现那个铜匣子也许真的很重要。她发现家里人都在寻找那
个匣子,因为每次从外面回来,都发现有人来过房间。没有办法,她只好把史老生
前写给她的那副对联拿到外面裱好,挂在房间。以后便没有人去房间翻东西了。她
原是把钥匙和铜匣子分开藏在房里的,到底还是放心不下,就把钥匙当簪子插在头
上。她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却让可可发现了。好在可可不知道这就是铜匣子的钥匙。
但她不敢再把钥匙插在头上了,便拿绳子系着挂在胸口。不料挂了钥匙去照片,虚
惊了一场。
    老人家拿着钥匙反复把玩,见这金钥匙当簪子还真是好漂亮的。这时,她内心
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想去打开那个铜匣子,看看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她闩了
门,取出铜匣子,小心地开锁。可是怎么也打不开。这是怎么回事呢?她把钥匙一
次次插进去,抽出来,都没有把锁打开。硬是打不开,她只好把铜匣子藏好。心想,
这也许就是个打不开的匣子吧!史家拿这么个打不开的匣子当宝贝,真有意思。她
也不想这么多,只要在自己人士之前,把这个匣子和钥匙传给史家后人就行了。看
来可可是靠不住的,只好等明明长大了些再说。
    老人家觉得胸口不痛了,整个人都轻松了。她叫小珍烧水,洗了个澡,换了身
自己最满意的衣服。等儿女们下班回来,听得老人家在房里拉着欢快的《喜洋洋》。
    可可又成天看见奶奶头上别着个漂亮的金簪子。

下一页  回目录  秋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