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书库 > 王跃文:大清相国 > |
一二四 |
|
陈廷敬说:“可这些村子多年都不欠交国家钱粮,那是事实啊!” 珍儿道:“不是珍儿在老爷面前夸口,我家在乡下也是大户,我爹乐善好施,可也总不能太亏待自己。把自己家先败了,今后拿什么去做好事?除非李家声代完钱粮有利可图,不然他没那么傻。要不然他就是佛祖了。” 大伙儿正七嘴八舌,陈廷敬突然说道:“刘景、马明,我想好了,速将阳曲大户统筹办法上奏朝廷!” 大伙儿都吃了一惊,珍儿更是急了:“老爷,您怎么就不听我们的呢?” 陈廷敬说:“你们且听我说道理。朝廷现在急需纳钱粮的好办法,事关军机,耽误不得。且不问阳曲做得到底如何,也不问戴孟雄是清是贪,我反复思量,觉得这个办法倒是很好。” 马明也说:“光看办法,的确看不出什么破绽。” 陈廷敬说:“刘景、马明,明日一早,吩咐官驿快马送出!还有,明天你俩下山,去阳曲县城看看。我就在这里等候戴知县。” 珍儿见陈廷敬执意要将大户统筹法上报朝廷,闷在心里生气,生生硬硬地问:“我明天干什么呀?” 陈廷敬笑笑,说:“你呀,呆在这五峰观噘嘴巴吧!” 32第二日,戴孟雄领着杨乃文早早的上了五峰观。陈廷敬吩咐珍儿倒茶,珍儿心里有气,只作没有听见。大顺忙倒了茶,递了上来。 陈廷敬说:“我已派人将阳曲大户统筹办法快马奏报朝廷。如果这个办法能解朝廷军饷之急,戴知县功莫大矣!” 戴孟雄喜不自禁,道:“卑职感谢钦差大人栽培!” 陈廷敬问:“李家庄的龙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戴知县知道吗?” 戴孟雄说:“李家声自愿修建的,县衙没派人督办,不知详情。他自己说花两百多两银子,应是不错。” 陈廷敬又问:“阳曲全县多少丁口?” 戴孟雄回道:“全县男女丁口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人。” 陈廷敬问:“全县每年纳银多少,纳粮多少?” 戴孟雄道:“每年纳银两万四千七百二十三两,纳粮六千二百七十三石。” 陈廷敬点点头,好像十分满意:“戴知县倒是个干练之才,账算得很清楚嘛!” 杨乃文忙附和道:“戴知县有铁算盘的雅号,算账比庸书这个钱粮师爷还厉害!” 戴孟雄倒是谦虚,道:“回钦差大人,卑职食朝廷傣禄,心里就只记住这几桩事儿。” 陈廷敬望着戴孟雄微笑半日,慢条斯理地说:“戴知县,我会奏请朝廷,从明年开始,阳曲纳银、纳粮再加一倍!” 戴孟雄听陈廷敬突然这么一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嘴巴张得老大,望了陈廷敬半天,才说:“钦差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啊!阳曲百姓哪有这个财力?您钦差大人也不是苛刻百姓的人啊!” 陈廷敬冷冷地说:“我不苛刻百姓,你已经苛刻百姓了!” 戴孟雄低头问道:“钦差大人,此话从何讲起?” 陈廷敬说:“李家庄丁口两百三十二人,建龙亭花去两百多两银子,差不多人平合一两银子。” 杨乃文早吓得大气不敢出,这会儿忙插话道:“钦差大人,李家庄建龙亭的银子是李家声自家甘愿出的,摊不到百姓头上。” 陈廷敬说:“未必村村都有李家声?这银子最后仍是要摊到百姓头上去的。况且各村攀比,龙亭越建越威武,银子还会越花越多!” 戴孟雄扑通跪下,哀求道:“我戴孟雄替阳曲百姓给钦差大人下跪了!阳曲百姓忠于朝廷,年年如期如数完税纳粮。如果再额外加税,那可就是苛政了!” 陈廷敬瞟着戴孟雄,道:“朝廷正举兵平定云南,急需军饷。阳曲百姓既然有财力,又有忠心,就该多多的报效朝廷!” 戴孟雄叩头不止:“钦差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啊!” 珍儿同大顺也甚为不解,奇怪地望着陈廷敬。陈廷敬又道:“戴知县,你阳曲冒出个大户统筹的办法,这是有功。私建龙亭,这是有罪。不管功罪,都得奏报朝廷,由皇上圣裁。” 戴孟雄摇头道:“卑职不敢贪功,只敢领罪!” 陈廷敬说:“路归路,桥归桥。你先将全县捐建龙亭的账目报给我。” 戴孟雄道:“阳曲不大不小也是方圆数百里,账目一时报不上来,请钦差大人宽限几日!” 陈廷敬说:“好吧,限你三日!” |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秋早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