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极熊发火了(一)
在一些象征性的现象后面,实质是什么?在邓小平的美国之行的电视灯光和微
笑下面,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的密切到了何等程度?克里姆林宫还不知道。当它
扒到美国人肩膀后面受到欢迎时,捉摸不定的情况使它甚至更加不安了。苏联的官
员,最近几天的报纸、电台和电视评论以及研究这些宣传材料的西方外交官都提供
了这个主要印象。克里姆林宫如要研究这次访问的气氛以及预料将签订的一些协定,
那是要花一些时间的。这些协定从可能设立新的领事馆到科学和技术交流不等。大
家都有这样的看法:苏联人已决定不等到邓回国就要采取几个行动,这一方面是出
于自尊心;另一方面是对他们认为卡特在12月于日内瓦限制武器会谈期间和之后采
取如此“匆忙”的做法很生气……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9年1 月30日莫斯科电讯(记者戴维。威利斯)《克
里姆林宫的所有眼睛盯着邓的访问》我收到勃列日涅夫一封十分沮丧的信件,他们
几乎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视做眼中钉,要求我阻止西方盟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售任
何武器。我们将等几天再给他复信……
摘自卡特1978年12月31日日记一1 月30日凌晨5 时30分。
泰伯森睁开双眼。尽管他昨天夜里睡得很晚,还是和往常一样在这个时候醒来
了,如同钟表似的准确。天还没有亮,屋子里仍黑漆漆的。华盛顿冬天的黎明就像
一个懒散的女人,每天总要拖到七八点才肯露面。他打开床头灯,并不急于起床,
先点燃一支香烟,随后取过小桌上的一摞报纸粗粗翻阅着。多年的特工生涯使他养
成了每天早晨看报的习惯。他的特殊职业要求他必须像总统一样及时掌握发生在美
国乃至世界上的任何重大事件。报纸的种类很多,不仅国内的大报一应俱全,还有
苏、中、法等国译成英文的主要报刊。他看得很快,对每份报纸通常只看头版,且
浏览一下标题便扔到一旁。国内外所有的报纸登载的几乎全是邓小平的消息和照片,
有的还专门发了社论或特刊。他没想到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矮小的邓小平
就像一团烈火,不仅把美国朝野烧得一片沸腾,就连整个世界也被他烤得热浪滚滚。
从各种样式的标题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国家的首脑和民众对邓小平的美国之
行都表示赞扬和欢迎,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和谴责。苏联的《真理报》在显要位
置刊登了一篇署名阿杜列夫的文章《邓小平到美国究竟想干什么》。这个“阿杜列
夫”
谴责中国领导人“是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伪君子”。尖刻的言词间充满了
愤怒和仇恨。最后,阿杜列夫还语重心长地告诫美国人和卡特不要上邓小平的当,
“别以为你们在利用他们,当心吧,中国人可比你们狡猾。如果你们今天给他们一
架飞机,明天他们就会有一座飞机厂”。
泰伯森忍不住笑了。他觉得这个苏联人气急败坏的样子很滑稽。昨天晚上,肯
尼迪艺术中心的演出结束后,泰伯森和布热津斯基一同驱车护送邓小平返回下榻的
布莱尔大厦。途中,布热津斯基告诉他: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没有出席晚会。泰
伯森说他已注意到了。欢迎宴会结束后,多勃雷宁便离开白宫返回使馆。
布热津斯基郑重地说:“如果真不理解,我建议你去看一下今天出版的《每日
新闻》。”
泰伯森问:“谁写的文章?”
布热津斯基意味深长地望了他一眼:“一个叫詹姆斯。维格哈特的记者。”
泰伯森从床头的报纸堆中翻出《每日新闻》,果然在第二版找到了署名“詹姆
斯。维格哈特”的文章,标题就叫《邓小平的访问为什么使俄国人紧张》:中国副
总理邓小平要在美国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在那些对他的访问最关心的旁观者中,
有苏联的官员,即在共产党国家和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中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主
要对手。
尽管苏联人对于前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开始的华盛顿同北京关系正常化的趋势
非常了解,卡特总统上月突然宣布决定正常化以及邓小平访美的时机还是使他们目
瞪口呆。尽管卡特一再保证无意“打中国这张牌”同北京一起反对苏联人和华盛顿
要继续同莫斯科搞缓和,苏联人还是对正常化的公告作出了消极的反应。这里的官
员证实,苏联人因此拖延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性武器会谈达成最后协议的时间,这
个协议本来准备在本月卡特和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在华盛顿举行最高级会谈时签署
的。一位苏联官员对我说:勃列日涅夫决定等邓小平访问以后再决定是不是要来华
盛顿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什么时候来。这位苏联官员说:“我们首先
要看看你们是怎么接待邓的,我们要看看他(邓)得到什么,他到什么地方去,受
到怎样的接待。”……在邓访问期间,苏联人将密切注视卡特在贸易、贷款和提供
美国科学技术方面准备给邓何种优惠待遇。从这篇文章的口气和所透露的内容,泰
伯森断定这并非一般记者所为。这个“詹姆斯”很可能就是布热津斯基,至少是他
一手操纵的。他自然明白国家安全顾问这样做的目的,也明白他让自己看这篇文章
的用意:警惕俄国人,盯住俄国人。这使泰伯森不禁又想起在伊朗惨遭杀害的年轻
武官阿瑟。海因霍和他美丽的妻子多丽娅;也想起了那个被中央情报局抓获的代号
“卓娅”的西德杀手和缴获的“斯大林糖丸”,这一切显然都是冲着邓小平的,也
显然都是俄国人干的,“卓娅”这本身就是一个苏联人的名字。如果这真是“KGB ”
精心策划的一起暗杀阴谋,结局绝不会这样简单,他们也绝不会就此罢手,愤
怒的北极熊会不顾一切地扑过来,将“不共戴天的敌人”撕成碎片,这才符合他们
的性格和习惯。对“KGB ”的能量和手段,泰伯森不仅做过长期研究,也有过多次
领教。
那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们绝不会派一个毛头小子来自投罗网。
泰伯森想到此,那种不安的感觉又像一团浓厚的阴云压上心头。
他扔掉报纸,翻身下床,猛烈的动作撕扯了左臂的伤口,疼得他咧着嘴直吸冷
气。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