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四):“休学创业”不等于“辍学创业”
我有每天看报纸的习惯,突然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休学创业”这几个醒目
大字,我心里就在想:嘿,又要热闹一阵子了!
先是南方某大报显著位置有大标题为“教育部颁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下
面副题是“清华大学为三名在读研究生发展企业首开绿灯”。该文称“教育部公布
了一项新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藉创办
高新技术企业”。碰巧的是,那三位清华研究生的停学创业申请已获校方批准,于
是大家对这个关于教育部颁发文件的消息信以为真。
然而2000年1 月21日的《北京青年报》以题为“大学生休学创业真能盖过盖茨
取代戴尔”的报道纠正了教育部颁发文件的消息,报道这样写着:
“我们并没有发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当记者问起报上所谓的新政策时,
教育部学生司综合处的张处长说:“那只是科技司下发的文件中的一句话,与学籍
管理没有什么关系。关于休学的规定早就有,但其中没有大学生创办公司的提法,
因为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甘北林处长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连问了两遍:“教育
部颁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记者又把报上的大标题念
了一遍,可心里也有点发毛。
“这样说恐怕不太妥当,我要给你们媒体泼点冷水。”甘处长说,“大学生不
够成熟,应付社会的能力不强,我们并不提倡学生休学个人创业。”
“1999年,清华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是教委特批的。他们的学生素质比较高,能
力比较强,很多理工科专业易于拿出较成熟的创业方案,在社会和市场上取得成功
的可能大一些,但清华中少数人的创业行为并不具有普遍性。再说,这也不是我们
一提倡就能推广的。事实是,本科生创业成功的连1%都没有,研究生的成功率也不
到50%.现阶段,我们不会鼓励学生去冒这个险。”
清华大学在1999年9 月份开始,有次把“创业停学与复学”列入学籍管理规定,
目的是想给有创业机会或经济困难的同学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前有病才休学,现在
学生根据各自情况提出申请,导师和系里同意,就可以办理停学手续,但停学期间
不享受研究生待遇,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年。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以自己的优秀学子为荣,他说:“尽管有不少成功的
创业者是在校大学生,但更多的还是学业有成者。清华2 万学生,真正出来休学创
业的只有10人,因此,在校学生应该克服浮躁,不要梦想百万富翁速成。”清华休
学创业的学生代表有FanSo 的鲁军和刘颖、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兴东。
北京大学以文科见长,但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校方的支持一点不弱。北大教务部
李部长说:“如果学生认为有必要休学,北大会批准其休学一至两年。到社会上实
践之后,学生会知道自己还需补充什么,这有利于促进学习。我们相信学生判断,
支持他们自主地发展。对特殊人才会特殊对待。这些灵活的管理,既是对受教育者
的认可,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除了北大以外,全国还有许多高校也纷纷效仿清华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我以前
在浙江大学做采访,听到学生说:“我们浙大的口号是学清华一百年不变!”看来,
此话一点不假,创业便是最好的佐证。
2000年2 月18日《中国青年报》刊出一篇叫“给休学创业盖茨梦泼盆冷水”的
文章,这篇文章摘自新浪网,是一位身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写的,其中这样写
到: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可是,美国教育部从来没有颁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
相反,一直把帮助全体公民完成大学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今年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
所有竞选人打出来的第一面大旗都是全民教育。在国内,如果“鼓励大学生休学创
业”属实,那么,那种做法是否正确实在值得深思。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知
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恳切地希望各方人士能够审慎考虑“鼓励大学
生休学创业”。
最后,我也想从大洋彼岸向国内校园的青年说几句心里话:你们的正业是学习。
创业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都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你们的人生还处在学习阶段,这
个黄金阶段是一去而不回返的。目前,在美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代表新技术发展方
向的领衔科学家大多是三十刚出头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在校学习的黄金阶段开始
的,而不是休学创业。因此,你们的创业活动应该为你们的学习和黄金时代服务,
而不应该让你们的学习和黄金时代为神化了的“盖茨梦”服务。走快从“盖茨梦”
中苏醒过来吧!
在我看来,这位留学生过于担心了,大学生并不是小孩子,他自己有足够的能
力做出判断该不该创业,还有,并不是你想休学创业就能休学创业,还得学校和系
里批准呢!而学校主管部门又不是白痴,难道他们会随便批准吗?如果把做“盖茨
梦”仅仅理解为像盖茨那样放弃学业而去编软件赚大钱,那就太肤浅了!简直是庸
人之见!我们是要学习盖茨的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就像我们国家倡导的学习雷锋,
并不是说我们也像雷锋那样去参军入伍去开解放牌汽车,而是要学他那种“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涉及到各行各业。同样,盖茨的
创新精神也是可以在各行各业推广的!
也许是媒体炒作的缘故,使大家产生“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的错觉。其实,
休学创业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既然他想蹦出来那我们干嘛要死死把他拴住呢?中
国人是不是太看重文凭了?况且,学校还给他保留着学藉,两三年后他还可以回来
继续念学位拿文凭,只不过是推迟两三年拿到文凭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人
们担心这些人创业后就堕落了就变得弱智了就完成不了学业了?“休学创业”不等
于“辍学创业”,休学与辍学是有天壤之别的。盖茨可是“辍学创业”,他放弃了
哈佛大学的文凭!
2000年12月18日《北京青年》周刊登出了一篇叫“检讨大学生休学创业”,看
到印在封面上的这一行醒目标题,我简直是吓了一跳!心想:大学生休学创业干嘛
要检讨?他们犯什么错误了?检讨的意思是:找出本人或本单位的思想、工作或生
活上的缺点和错误,并追究根源。
文章一共写了三位创业者,分别是李玲玲、鲁军和王科,只有鲁军属于“休学
创业”。而“检讨大学生休学创业”下面的副标题为“本刊记者专访第一批大学生
创业弄潮儿”,那我就要问:“只采访了李玲玲他们三个人,却搞出这么一个副标
题是不是夸张了点?”而且让我感到特别可笑的是,既然文章的大标题为“检讨大
学生休学创业”,为何不多采访几个休学创业者多了解一下实情?他们这批休学创
业者难道真的用得着“检讨”吗?方兴东也是“休学创业”,如果有人指着方兴东
的鼻子斥问:“方兴东,你是不是该检讨检讨?”我想方兴东不骂这个斥问的人有
病才怪呢!
更可笑的是,鲁军属于“休学创业”,可他那一部分专访的标题为“创业,每
天都很难”,王科为“告别学生公司”,而不是休学创业的李玲玲的标题却是——
李玲玲的“检讨”。我实在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看了整篇报道,我找不出一
句“检讨”的话来。那么这篇报道对读者不是误导是什么?
《北京青年》周刊记者就李玲玲参加中央台《对话》节目采访了她,李玲玲说
:“这次《对话》栏目定了一个基调,是我始料不及的,但如果仅仅因为我是大学
生创业第一人,以我的成功或失败来认定大学生该不该创业的话,我认为是不可取
的。我成功了,大学生就可以出来创业了吗?我失败了,大学生就不能创业了吗?”
“我其实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那回中央电领台来录《对话》节目,是学校领
导坚持让我去的。在《对话》节目实录现场我多少有点失望,因为我感觉现场嘉宾
包括现场观众对我的背景、具体情况都不很了解,甚至对我们公司的名字都不很清
楚,他们的一些好意的劝告我觉得甚至有点好笑。当然,我非常感谢他们给予我的
真诚关心和建议,就我个人而言,我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自己的事,不被别人
左右。”
周刊在写鲁军的那一篇,有这样的一句话:“一年前,他离开课堂的时候,大
学的文凭压在很多人的心口,那是清华大学的文凭啊!停学。”一看到这句话,我
就扑嗤一笑。这是什么意思?没必要这么担心吧?难道这位记者真的担心鲁军再也
拿不着清华的文凭了?鲁军告诉我,两年后他继续回清华读书拿文凭!而最近我去
FanSo 公司找他拍照时,他看起来挺潇洒呀!拍了一张后,我准备给他拍第二张时,
他说:“别拍了,有人在等着请我吃饭呢,没时间了。”然后赶紧跑了。
唉,有些新闻报道简直是庸人自扰!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太无聊了!倒霉的是
读者,一个个被搞得满头雾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所以,我觉得该检讨的是某些
媒体,而不是“大学生休学创业”。
五寄托着一代年轻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崇尚知识和创造的时代,新一代知识经济的先行者,创造了一无所有
的年轻人凭借着知识和远见实现梦想的奇迹。他们聚积财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一些靠传统行业发迹的老牌经典富翁惊呼:Internet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叫人不可
思议了!一个个神话的诱惑牵动着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心弦,怪不得大学校园掀起了
一场空前的创业浪潮。
比尔·盖茨当年20岁从哈佛大学退学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创立了今日的
微软帝国。他的个人财产跟他所持有的微软股票涨跌有关,我在一份资料看到盖茨
的财产一度达到960 亿美元,股票一跌,他就一天损失好几十亿美元,但近年来他
的财产一直都是在500 亿美元以上。盖茨以世界首富而成为一些人的偶像,他的传
奇经历早已传遍世界,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想着有朝一日
象盖茨那样把自己的知识转变成财富。其实,这种神话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当中
已经有人在创造这种神话。
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作为中
国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掀起了一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旗帜,我们这一代大学生
(包括所有的年轻人)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就像史玉柱那个时代的人为史玉柱感
到骄傲一样。从柳传志到史玉柱,从张朝阳、丁磊、王志东到这批大学生创业者,
他们都是中国创业史上的丰碑式的人物。当我逐个采访完这批大学生创业者后,有
些朋友问我有何感想,我非常兴奋地说:“他们将被载入史册!”也许话说大了点,
但这绝对是我的肺腑之言!
2000年7 月13日《北京青年报》刊出的题为“创业:人生必经之路”的整版报
道,主题词这样写到:
随着“创业”一词在媒体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对于创业内涵的界定以及创业
形式的探讨,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着。从人一生的生存和发展上看,每个人都在不
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里从事着创业活动,都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其生活
状况。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创业的社会形态也发生着
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恰恰是每个人的创业活动,创造性、决定性和历史性地成
就了人类的所有文明,并演绎着人的历史。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这样的诗句在如今看来愈发显示其高度的
概括性和准确的预见性。的确,当创业成为众望所归的社会主流思潮时,当大众有
意识地将创业提升到价值观上,并广泛于日常生活的每样言行举止中时,当个人把
创业作为生存的必要行为而周围也对这种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弘扬时,世
人是会对擅长创业的风流人物的倍增而习以为常的。
创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事业,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
以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时代,历史给了我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把握就要
看我们有没有勇气与智慧了。对于社会趋向潮流的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
究所副研究员沈杰这样认为:
“如今,是我国5000年来创业机遇最多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那种继
承、世袭的传统。不管你有什么家庭背景,你本身的资源很重要,也就是文化资本
将取代过去的社会资本。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本家、知识精英将代表着社会潮流
出现在创业的重要领域,可以预见文化资本创业的意义将更大。”
大学生创业绝不是一种浮躁的表现,他们都很沉稳而清醒。在自己所在的大学
里,他们都非常优秀,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是创业的先行者,按他们的话说就是
:中国不缺科学家,中国真正缺的是创业者,为此,我们先走一步。
当代大学生去创业,不仅可以实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
业行会,为中国的发展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大讯飞”总经理、中科大博士生刘庆峰是一个非常有民族责任心的创业者,
他说:“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说能够生存下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堪称民
族脊梁的读书人能够真的为这个民族做些事情。”而他自己就这样去做了,远大的
目标是缔造一个“语音帝国”。
被媒体誉为“中国女大学生风险创业第一人”的李玲玲已经被一些人冠以“失
败”两个字,其实,天行健公司的停摆并不意味她创业的失败,她现在在新的公司
里干得挺好的,况且,她还这么年轻,她的路还很长,有一些挫折是难免的。李玲
玲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对话》节目,在录制现场,节目一结束,她随即被许多同龄
人包围着,围着她要签名、合影。《对话》栏目组的编导说,这样的情况好像只在
大导演张艺谋来录节目时才出现过,少年作家韩寒都没有享受她这样的荣光。
我们的同龄人对李玲玲这么关注,为什么呢?我采访李玲玲时她跟我说:“其
实我李玲玲只不过是创业的一个代名词,或者代表而已。我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
在某种意义上讲就代表了现在大学生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想法!”
V2科技有限公司的CEO 叶滨的一番话深深地震颤着我的心灵,他说:“刚读研
究生的时候,我了解很多师兄师姐的走向,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面旗帜告诉我,让
我觉得这个人的经历特别好,以后我就朝这方面去努力。我特别想找到这样的一个
目标,但我就是没有看到那面随风飘扬的旗帜。
“当时在创业园的时候,每周有一个创业者沙龙,有一次在沙龙里,我就说我
特别希望我们当中出现一面旗帜,这旗帜不仅是对我们兄弟公司的一种感召,对中
国所有的学生也是一种感召,至少可以告诉这一代或者下一代的青年们:可以考虑
去走创业这条路,这条路非常有前途,可以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
今天,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面旗帜已经在蓝天下随风飘扬,它指引着一个
方向。作为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是光荣的,是勇敢的。敢于向权威挑战,向
新的领域挑战;敢于走创业之路,去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大无畏的精
神正是我们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需要的。这批创业先行者寄托着一代年轻人的
梦想,不管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无愧于这个时代!
2001年2 月26日于北京
下一节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