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在强调学以致用的知识经济时代,有人看好休学创业这条新路,有人担心矫枉
过正,使年轻人急功近利。大学生休学创业已被炒成了时尚,于是有识之土疾呼:
炒得越热,大家越要冷静,千万别冲动和盲从。
清华大学在1999年9 月份开始,首次把“创业停学与复学”列入学籍管理规定,
目的是想给有创业机会或经济困难的同学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前有病才休学,现在
学生根据各自情况提出申请,导师和系里同意,就可以办理停学手续,但停学期间
不享受研究生待遇,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年。
清华大学宣教中心的孙主任说:“媒体上总提休学创业,其实我们不想那样引
导,休学的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非要开公司才能培养出来。”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杨东平研究员说:“像清华这样的学校,个别研
究生休学创业,只有宣传价值,不具推广意义。休学创业的始终是少数,多数人需
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在西方国家也如此,所以,制定普遍适用的灵活政策是高校教
育制度改革的关键一环。在现行体制下,我们的学生要转换专业、学校或提前毕业,
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学分不能按需积累和转移,宿舍床位、成绩核定、户口、档案
也都是问题。实际上这非常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真正的学分制,不但便于学
生创业,而且能帮贫困生有效地自助。”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以自己的优秀学子为荣,他说:“尽管有不少成功的
创业者是在校大学生,但更多的还是学业有成者。清华2 万学生,真正出来休学创
业的只有10人,因此,在校学生应该克服浮躁,不要梦想百万富翁能够速成。”
FanSo 的诞生是跟创业计划大赛密不可分的,清华和全国都在搞创业计划大赛,
这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绝好而空前的机遇。FanSo 在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
赛中脱颖而出,紧接着,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受到各方专家一致好
评,在众多参赛团队中再次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从而引来大笔
融资使公司走上良好的轨道。我问鲁军当时是怎么样组建这个团队的,他说:
最重要的是要找人,通过朋友介绍和自己打听,刚开始团队里面都没有刘颖,
但现在刘颖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员。刘颖当时办了个叫“化云坊”的网站,我可以说
是慕名而去,找到他后谈得很投机,然后就结合在一起。那时我们几个人很多时间
花在聊天上,谈理想,谈志向,谈公司的构想,谈为人处事……
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有5 个人,其中鲁军任总裁,童之磊任副总裁,刘颖任技术
总监,其他两位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公司寻求新的发展。
我问鲁军,企业有很多种,你为什么选择做网络公司这样的企业呢?
可以说,做网站,做互联网,做信息技术……都是一个偶然。我本身不是这方
面的专业人才,我以前也没想过要做这么一个新行业的很时髦的东西。在大学里,
我老在想的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没想过要做自己的企业。我在本科学的是汽车
工程,我最想的是毕业后到一个大的汽车公司,能够从最基础做起,从一个螺丝螺
母,从一个装配线上的工人,从端茶倒水……这样一步步做起。我最大的理想是,
在30岁左右,能够当上一个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因为汽车公司肯定不是自己的,所
以我没想过自己要当老板。
后来为什么走到今天的这一步呢?朋友特别重要,物以类聚嘛,我刚好跟几个
专门做1T技术的人在一起,刘颖、陈曦,还有一位我的老乡,后来他中途退出了。
其实,对我来说做什么企业无所谓,我并不在乎。
刚开始筹备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资金,大家都没钱,加起来就几万块钱,
已经把腰包全掏出来了。网站的运行要维持,非常需要资金。我记得当时刘颖连吃
饭都要用别人的饭卡,那个同学的饭卡被刘颖用完了,刘颖对那个同学说:“你往
饭卡加点钱吧。”
缺钱缺得要命,连一台服务器都买不起,也没有办公地点,后来汽车系组织给
了我们一个活动室,然后在那干活、睡觉。我主要在外面跑,找资金。很有意思的
是,一说起投资,那些人都说:“好,好,好……”也不拒绝你,说我们不投了。
真的,都说:“好,好,好……”那时候网络正热起来了,投资者持观望态度,要
不就谈不拢。
拿到了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公司要朝规范化发展,团体要进行重组,这是一个
比较痛苦的过程,但又说不清楚,这痛苦在哪?大家一块亲手缔造了FanSo ,完后
像兄弟一样要分家,当时闹了矛盾,到今天可以说外界所不知道的有关我们内部的
风波过去了。
我们的团队最初有8 个人,核心的有5 个人,就是媒体上介绍的:我任公司总
载;童之磊,现在在中文在线任CEO ;刘颖,网站的总监;陈曦,负责技术的CTO ,
现在自己去做了一个公司;然后马云,他去一家公司就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
的结局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创业之初,大家的理想是一致的,
到公司具体运作上,理想就会有差距,可能每个人对公司有不同的想法,对自己有
不同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名利,是吧?有名利的冲突。分开了一段时间去想,其实当初所谓
的矛盾都是很小的事情。现在我们5 个人关系都很好,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位置,
我们都还是好朋友,我觉得这是很满足的一点。
我说,在面临一个又一个困难当中,你受到的挑战是什么呢?
很痛苦的,因为自身不停地挑战,要对自身不停地否定,改造自己。做一个公
司真的很不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FanSo 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司,在中国的这
种政策发展中还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甚至是政治意义,以致处于一个浪尖上的
这么一个公司,所以面临的自我挑战会更大,要摆正心态,不能象媒体上说的那样
你就好,或者不行。
清华创业园的罗建北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印象特深,她说:“你作为公司的
领导者,公司出现的所有困难,你都不要找客观原因,都不要找别人的原因,就是
要先从自己身上去找。即使有客观原因,有别人的原因在里面,你作为领头人必须
自己去找。”在这个过程中是痛苦的,因为你会否认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太差。一
旦这一步做到以后,对自己的能力就有极大的提高。
鲁军不止一次地念叨着“痛苦”这个词,往往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只能意会不
能言传。鲁军忽然话锋一转,拿我写作来举例,说要做一个很好的作家也会面临这
样的一个过程,人的成才过程是相似的。
我拿一份《中国青年报》关于他的报道给他看,标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鲁军解释说:
我当时对那个记者说的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撞了南墙也
不回头,只能撞,撞个头破血流,最后把南墙撞破冲过去,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肯定会有南墙的,创业过程中碰的挺多的。
我说,创业是如此的艰难,面临的挑战很多,你心目中有没有比较欣赏的成功
创业者,或者说是知识英雄?
欣赏的很多,我觉得那些成功人士都有值得我欣赏的地方。比如说柳传志吧,
这是我们1T界企业家的楷模了,我跟柳传志接触不多,在某些会议上打过招呼,请
教过,说过几句话。他底下的员工都说,柳总,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我接触过的
所有联想的人,都有柳传志的烙印,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地方,他的思
想他的做企业的想法烙印在每个员工身上。每一个联想人一提起柳总,脸上就显露
出敬仰的神情。
我深信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成功过,就有他优秀的地方。比如说中国企业界的名
人,曾经叱咤风云后来又倒下去的史玉柱,他就有很多让我敬仰的地方。
我说,你刚才特别谈到联想总裁柳传志,我就想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意识,将来
员工提到你的时候也充满敬仰之情,你是不是也想树立一个在他们心目中的柳传志
形象?鲁军沉着地回答:“其实我最希望的是企业能做好,这是最重要的,其余都
是次要的。”我想,别的都是随之而来的,就像柳传志,如果联想没有这么辉煌,
联想员工还会把柳传志当作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来敬仰吗?虽然最后不能以成败论英
雄,但是你至少在别人看来成功过,辉煌过,就像史玉柱。
我对鲁军说,公司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很不容易,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为汪
洋中的一条船,你作为公司的老总就是这条船的掌舵者,把握着前进的方向,你是
如何看待公司的前景呢?
做互联网这一块,刚开始极其被吹捧,后来极其地被大家贬得一无是处,所以
在这一过程也面临着困难。在好的时候,融资的机会把握得不是很好,错过了一些
好的融资机会,但是,正是经历了这个风风雨雨的过程,才能体现企业真正的生命
力。面临困难,度过难关,生存下来,发展起来,这对企业是一个挑战,对企业的
领导者更是一个挑战。
下一节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