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金庸的陪衬角色
鲁有脚
鲁有脚这名字趣怪,用于时常要应付恶犬纠缠的丐帮英雄来说,倒也十分帖切:恶犬有
牙,幸好英雄有脚。这“鲁”也姓得好,鲁有脚这污衣派的正直长老,本身就是愚鲁戆直得
很,他忠义节烈,绝不贪生怕死,这是洪七公看重他的原因,暴躁、愚钝是他的短处,但是
他名叫鲁“有脚”,又不是叫做鲁有脑。
鲁有脚在《射雕英雄传》出现,是丐帮长老中最支持郭靖、黄蓉的一个。他尊敬他们二
人是洪七公的心爱弟子,又感激他们在轩辕台上揭破杨康勾结净衣派通敌金国的阴谋,而郭
靖、黄蓉则一直对他十分信赖。后来,在《神雕侠侣》中,鲁有脚又跟郭襄结为忘年交,时
时相会聊天,谈武林掌故。他最后被霍都暗杀,郭襄想念他,挽了酒肉到平时聚面的小庙去
祭奠。显见鲁有脚虽然资质愚钝,但无碍于他跟聪明人结交,他实在是一条好汉。
黄蓉做了帮主多年之后,要把帮主之位传他,于是要教他打狗棒法,鲁有脚本已不聪
敏,年纪又大了,所以学得极慢。要黄蓉解了一遍又一遍,金庸说:“黄蓉自十五岁上与郭
靖相识,对资质迟钝之人相处已惯,鲁有脚记性不好,她倒也不着恼。”原来鲁有脚跟郭靖
是一路人!
这两名迟钝男子之间的交手,最有趣的是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黄蓉闹意见分
手,郭靖在蒙古成吉思汗军中,黄蓉不愿露面与他相见,但又记挂他应付不了军务,于是派
鲁有脚和简长老率领千余帮众来助,鲁有脚侍奉在侧,郭靖遇到疑难,他便出去暗中告诉黄
蓉,再把黄蓉的妙计当是自己主意提出。
有趣的是,鲁有脚根本不懂说谎,但在黄蓉指点之下,居然应付得滑头非常,使郭靖明
明不信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计谋,也拿他没法。而另方面,郭靖这笨人想念黄蓉过甚,居然迫
出智慧来,他威胁鲁有脚一定要想到法子令他和黄蓉相见,否则将鲁有脚军法侍候,这两名
笨人的诚挚,终使黄蓉心软现身。
乾隆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里说,乾隆为他的故乡海宁做过很大的好事,他在书中把
他写得很不堪,有时觉得有些抱歉。
所谓“很不堪”,相信是指乾隆对杭州妓女色迷迷的样儿,这些描写,或者对乾隆有点
不礼貌,但是对读者来说,却是十分有趣。乾隆参观选花盛会,大充阔客,玉如意深谙男人
心理,故意欲拒还迎,回笺说什么“踏青归去春犹浅,明日重来花满床”,果然成功地使大
吊胃口的乾隆马上入彀,真是好玩得很。
乾隆被困在六和塔上,红花会群雄作弄他,让他捱饿,明明到口边的食物也吃不到,又
是好玩的情节,不是幸灾乐祸,而是金庸列出来的菜色,令人垂涎三尺。先是家常菜色四
次,又再御厨张安官烧的苏式精致小菜四款,各有各的名堂。到最后陈家洛出现,乾隆终于
有东西可吃,那是四种点心、一碗汤,广东人“饮茶”吃点心,没有喝汤的习惯,我觉得点
心跟汤是挺不错的配搭,午餐不想吃得大多时,往往都是这样点菜,你说武侠小说是不是妙
用无穷。
其实《书剑》里的乾隆,倒不是一面倒的“不堪”,没有沦为丑角或歹角,金庸花了不
少心血,写出他的帝王气度。第一是爱才,他在山中鼓琴,碰到陈家洛,感到他是个人才,
就希望他到京城办事。后来,在钱塘江畔,知道了他是叛逆帮会首领,还是想说服他“改邪
归正”,归顺朝廷。不但陈家洛,西湖舟上的鸿门宴,乾隆自己虽然屡屡失去面子恼怒,但
仍是压着怒火,以为朝廷招揽人才为重。
乾隆不是绝无人情味,他对自己的身世感到犹豫,在歧路上犹豫不决,他偷偷摸摸地求
尽人子对亲生父母的孝道,他爱惜自己的亲兄弟,乾隆不是好人,但是金庸显然认为他的行
为值得鄙视,他的野心高于自己的对才干和勇气,他反覆而不守诺言,他贪图富贵逸乐而怕
冒险。总之,这个皇帝不能信任。民间小说里的皇帝,大概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不戒和尚
细想金庸小说之中,真是甚多怕老婆的人,不戒和尚也是其中一个,不戒和尚既云“不
戒”,自然不是真和尚,他是为了追求尼姑而剃光了头,做起和尚来的,这种逻辑,也未免
太桃谷六仙了。
不戒大师这位夫人姓甚名谁,金庸没有透露,她既然不是真哑,叫她“哑婆婆”自然不
适当,但她生得极美,当无可置疑,因为她的女儿仪琳,就是清丽绝俗,不戒大师爱妻及
女,对她如珠如宝,但仪琳始终是他第二最爱,他最爱的还是这位无名夫人,因为她因不戒
和尚赞美别的女人生得美,一怒之下出走之后,不戒大师即天涯海角去寻她,不惜把女儿寄
在白云庵中出家为尼。
不戒和尚行事与众不同,皆因他的逻辑特别古怪。例如他找上采花大盗田伯光,制服了
他做信差到华山请令狐冲去与仪琳会面,原因竟然是田怕光意欲对仪琳无礼,不戒和尚恼恨
令狐冲令仪琳害相思病,认为他有眼无珠,仪琳生得那么美他也不爱,相形之下,田伯光意
欲对仪琳无礼,那就正好证明田伯光懂得欣赏仪琳之美了。
他另一妙想天开之举是带着“不可不戒和尚”田伯光,及一干乌烟瘴气江湖豪士去投恒
山派。这也是爱屋及乌,为仪琳之故,对令狐冲好。他见令狐冲做了恒山派掌门,一个男子
汉统领出家俗家一大群女子,未免让人见笑,也于恒山清誉有碍,但若恒山派有大批男弟
子,又自不同,他这种“带艺投师”,开创了“恒山别院”,说是荒谬,又大有道理,实是
妙着。
不戒和尚的逻辑,与他那醋娘子的强辞夺理异曲同工,但他比较开放,觉得仪琳嫁给令
狐冲做“二房”也无不可,只要她高兴便是,偏偏仪琳不肯接受她爹娘漠视僧俗之分的看
法,坚持出家人不能嫁人。幸好,不戒和尚也有他的报偿,终得令狐冲及桃谷六仙撮合,与
他的尼姑夫人破镜重圆。
田伯光
田怕光是个非常好的坏人;或者应该说,田怕光是个改过自新、从很坏变成很好的人。
怎么说田伯光是坏人呢?他根本是出了名的“采花淫贼”,那就是专门强奸妇人的贼
人。他不但专门强奸妇女,而且因为自己是个中高手而感到自豪。这样的人,实在不单止
坏,简直是卑鄙。在武侠小说中,最下流的奸人就是采花贼,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专门对妇
女施暴的男人根本要不得。
但是金庸把这个采花淫贼写得不但可敬,而且可爱。这个效果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拆穿
了也不难明白。
首先,田伯光虽然是“著名”的采花贼,读者看遍全书,也未见过田伯光做什么采花行
为。(我记得岳不群下山就是为了对付田伯光,至于有否真的有什么,就不记得了,因为原
书竟然给朋友弄丢了。:(东方剑)连对什么妇女色迷迷的样子也未见过。他捉了仪琳“欲”
施强暴,始终留在“欲”的阶段,何止碰也没有碰过她的肌肤?简直对她十分客气。金庸说
他是采花淫贼,他的言行举止不但不像淫贼,简直一点也不贼头贼脑。这个采花贼定是冒牌
货无疑。
田伯光可敬之处是他的君子风度:不肯乘人之危,见令狐冲无力回招,便宁愿收手;还
有就是他的光明磊落,遵守诺言。可爱之处是他一直对仪琳十分好,对令狐冲很有义气,三
番四次相帮,读者喜欢仪琳、喜欢令狐冲,田伯光对他们好,自然博得读者欢心,但一般而
言,他重视友谊,是他可爱之处。
此外,田伯光坦白,自承“失威”事迹,不但好笑,而且令人感到可以信赖。
但金庸为什么要耍弄出一个冒牌采花贼?一来是衬托出令狐冲的不羁:不怕与诸色人等
来往,及令狐冲的不凡:只有他看得出田伯光的气度;二来自然是藉此讽刺“正派人士”,
论操守行为,那许多伪君子远不如这一个最下流的采花贼,我们又回到正邪是否黑白分明的
主题上来。
不过,金庸这一证题是不成立的,因为他把田伯光写得太好了,田伯光根本不是坏人,
他不是什么“真小人”‘,他是“假坏人”。桃谷六仙桃谷六仙,乌烟瘴气,武功又强,动
作又快,任性胡为,阻止不得,但又生性纯朴,天真烂漫,教人气又不是,笑又不是。一个
老顽童周伯通已经难以应付,六个周伯通一起共同进退,行动配合得天衣无缝,怎能不更加
骇人?桃谷六仙是一胎六个的孪生兄弟,可能六胞胎太大负荷了。这六兄弟未免头脑先天有
点毛病,但说他们不聪明,偏偏他们精于习武,而且说话虽然似是夹缠不清,其实没有伶俐
口才及敏捷心思的人,绝对说不出他们那些夹缠不清的话来。一般说孪生子心意相通,这六
兄弟心意是相通的,所以才能行动一致,他们快如闪电抓起一个人的四肢,把人撕成四块这
种“绝技”,是以格外可怕,以岳夫人这么有胆识的人,亲眼看见他们把成不忧撕成四块、
肠脏流满一地的恐怖情景之后,自己给他们抓着,险些步了后尘,也当场吓得几欲晕倒。不
过,桃谷六仙的心意相通、行动一致,却无碍于他们经常争执不休。他们的争执,用西谚
说,正是“疯癫之中自有逻辑”,虽是强词夺理,倒也令人一时难以驳倒,而且十分好笑,
为《笑傲江湖》平添了不少轻松场面。比如田伯光转述的一段,便十分有趣。我问:‘你们
要找谁?’六个人齐声道:‘我们围住了你,你无路逃走,必须回答我们的话。’其中一人
道:‘若是你围住了我们,教我们无路逃走,那就由你来问我们,我们只好乖乖的回答
了。’
另一人道:‘他只有一个人,怎能围得住我们六人?’先前那人道:‘假如他本领高
强,以一胜六呢?’另一人道:‘那也只是胜过我们,而不是围住我们。’先一人道:‘但
如将我们堵在一个山洞之中,守住洞门,不让我们出来,那不是围住了我们吗,’另一人
道:‘那是堵住,不是围住。’……
其实学术上的争执,往往与桃谷六仙的争吵相似,我念哲学时,所谓“语言分析”论就
与上述田伯光说出来的一模一样,不过笑不出来罢了。
说起桃谷六仙,不免令人想起西洋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表面上是儿童故
事,但里面的幽默却是基于拿当时的流行学说开玩笑的,因此充满了似是而非的辩论对答。
比如爱丽丝迷了路,问道于在蘑菇上大抽水烟的毛毛虫。
“我失去了我的路向了。”毛毛虫说:“这里的路都是我的,又不是你的,你怎能失
去?”(这是故意译得坏,因为文字上的幽默,是从那种语文的特色来的。)毛毛虫问:
“你要到什么地方去?”爱丽丝说:“我到什么地方去都无所谓。”毛毛虫答:“那你往哪
个方向走都无所谓了。”
英国人的幽默多数是对答的妙(wit),中文著作比较不注重,桃谷六仙的特色,正好
是妙问妙答,妙论连篇,教人忍俊不禁。
桃实仙正由“杀人名医”为他动手术,其他五仙被轰出去游玩,到了“杨将军庙”,一
个人猜这“杨将军”是杨再兴,本来猜对了,但其他几个不忿,偏说有可能是杨六郎、杨七
郎或是杨文广、杨宗保。
一进庙去,上面写着“杨公再兴之神”,桃干仙说:“这里写的是‘杨公再’,又不是
‘杨再兴’,”桃根仙说:“那么‘兴之神’是什么意思?”桃叶仙说:“兴,就是高兴,
兴之神,就是精神很高兴的意思。杨公再这小子,死了有人供了,精神当然很高兴了。”桃
花仙说“杨公再”、杨再兴“都是杨七郎。桃根仙道:“这神像倘是杨再兴,便不是杨公
再,如果是杨公再,便不是杨再兴。怎么又是杨再兴,又是杨公再?”桃叶仙说:“这个
‘再’字是什么意思?‘再’,便是再来一个之意,一定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因此又是杨
公再,又是杨再兴。”
桃谷六仙的年岁倒是件疑案,令狐冲初见他们时,金庸说他们“年纪少说也有六七十
岁”,但后来桃实仙说他“小时候”和桃枝仙去偷人家院里树上的石榴,叫过桃枝仙小心,
桃枝仙说:“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三十多年前,也有三十岁啦,怎算得上是“小时
候”?不过,桃谷六仙若然在此,一定答得出来。
石中玉
同样相貌,一个心地良善而呆头呆脑,一个性情狡猾而口齿伶俐,你爱哪一个?相信大
部分人会答是心地良善那个,但金庸则肯定,绝大部分女子都会喜欢口齿伶俐那个。
石中玉、石中坚(或石破天、石亿刀、狗杂种)一双孪生兄弟,石破天贤而木讷,石中
玉刚相反。他才十八九岁已经坏透,除了胆小、不诚实和不负责任之外,还加上好色、嫖
妓、逼奸侍婢、甚至侵犯年纪尚幼的小师妹。这样的品格,怎不令人憎厌?
然而,他善于讨人欢喜,特别是善于讨女性欢喜,虽然手法老套,但是无往不利,叮叮
当当喜欢油腔滑调的石中玉,她认为他懂得情趣;但这不足为奇,她自己就不怎样正派,但
闵柔明知儿子行为卑劣,洞悉他的花言巧语,也是一样忍不住被他逗得十分欢喜。不过,闵
柔是他母亲,儿子再坏十倍,也会朝好的方面想。
以为女子特别易为花言巧语所动而忽略了一个人的本质,其实是基于错觉,任何习惯了
自我中心的人,都易受花言巧语所迷,莎士比亚笔下的李耳王便是一个著名例子。他年纪大
了,不喜欢听消极的话,恭维浮夸之词,他听着十分受用,结果赔上了财产,失去了真正爱
自己的人,更险些丢掉性命。
大部分人以为自己懂得分辨忠好,所以大部分人以为自己会喜欢贤而木讷的石中坚,不
会喜欢花言巧语的无行浪子石中玉,但是这也可能是错觉,恐怕多数人听到中听的话,也宁
可信是真的。像石中玉那样的人,一定有不少人喜欢和愿意纵容,不喜欢他的人,起码有部
分是基于妒忌。一个人努力、尽责、忠诚而得不到欣赏、喜爱及酬报,看到另一个人做尽坏
事反而占尽风光,自然恼恨这个人,其实,这也是错的,他们应该恼恨的,是那些报酬这种
人的人。
对于石中玉这样的人,唯一方法是敬而远之,别人怎样喜欢他,那是别人的事。
桑土公
桑土公,见于《天龙八部》第三十四回。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诸人夜聚荒山,图谋反叛
缥缈宫天山童姥,他即在其中,是一怪异有趣之极的金庸闲角。
桑土公是“四川碧灿洞”洞主,他身量矮小,能躲在大鼎内发“牛毛针”,一个时辰内
封喉攻心,又能以土遁,以泥土岩石作天然保护掩饰,就像一些能变色的蜥蜴、青蛙那样。
他全身装上有毒尖刺,看来比桃花岛的软猬甲还厉害,敌人不察,一掌一脚加于他身上,便
即时受伤中毒,若得不到他的独门解药,必然毒发身亡。
慕容复、风波恶、包不同、郑百川及王语嫣一行人错过宿头,夜临荒山,乍见碧光点
点,正欲避开,忽然有人传音侮辱,郑百川运用内功喝倒发声之人,众人随即上前查看,不
料就此陷入“万仙大会”的漩涡之中。
群“仙”现身(教人想起“荒山之夜”的群鬼。)众人正思退路,忽然大松树下隆然掉
下一个青铜大鼎,随即牛毛毒针四方八面大蓬飞击,风波恶、包不同及周遭不少小鬼大仙中
针,骇呼之声登时四起。
慕容复飞身踏上鼎盖,使出“千斤坠”功夫,不使里面的人越出,鼎中人连连运力,总
不成功,“桑土公在哪里?”“快拿解药!”
呼喊不绝。慕容复正以为鼎中人已经闷倒,岂料忽然之间,毒针又从另一个方向袭至,
原来桑土公早自鼎底惜土遁走,再次发难。
慕容复飞身跃起,半空里看得分明,双足向岩石旁一个矮胖子踏了下来。此人怀中抱着
一只小鼎,作势欲发,正是桑土公。
他已被慕容复击倒于地,包不同上前疾抓他肩头,不料指头一阵剧痛,己被他身上尖刺
所伤。他怒极要踢他屁股,忽然想起他屁股上可能也装了尖刺,逼得硬生生收腿,改为举起
大石砰然砸下,以为砸个正着,谁知石下无人,桑土公又遁去!
这次他贴在岩石旁边,夜色昏沉,他背脊跟岩石一模一样。
最后,牛毛针的解药自然也是被藏在土中,桑“土公”名副其实!
张三李四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说法,在现实社会不是永远正确,更多时是好心得不到好
报,坏人反而能恣意横行,势力日益扩张,因此,人们往往盼望有“包青天”那样的权威人
物来分辩善恶、警恶惩好,而更进一步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负起赏善罚恶的神圣任务。
问题是,真正毫不错误地分辨善恶、完全公平地赏善罚恶有没有可能?
在《侠客行》里,金庸塑造了执行赏善罚恶的“赏善罚恶”二使张三及李四。张三李四
当然是假名,他们的真名一直没有透露。他们执行龙木岛主十年一次的赏善罚恶及邀请中原
武林各大帮派掌门到侠客岛喝腊八粥,已有二十年的历史。由于两项任务一同执行,武林人
士皆误会掌门若接受邀请铜牌,帮众门人则生,掌门若不肯接受,帮众门人则被赏善罚恶使
者杀得一个不留,根据龙木岛主的解释则是,遭杀的都是经过他们详细调查,证明是大奸大
恶的坏人或帮会,从来没有杀害好人,而世间认为张三李四杀害好人,只不过因为世人不知
道这些表面良善的人所做的坏事。
但是,张三李四是否真的那么明察秋毫而又大公无私呢?起码在他们与石破天初见之
时,他们的行为已是颇有值得怀疑之处。他们对石破天毫无认识,不过见他态度奇特,不合
世俗常理。
就怀疑他是有意加害他们的敌人。
怀疑也还罢了,但怀疑未经证实,张三李四已立意以自己练功的毒酒,送他进鬼门关。
当然,他们一开始便告诉石破天那是毒药,是石破天不信而坚持要喝,但是张三李四的行为
也极不光明磊落,最后加重毒药,更分明有意置他于死地。若真正严明查办赏罚恶,断断不
可能这样做。
张三李四先以为石破天是坏人,后来知道他不是坏人,也只当他是呆子,直到他们在给
各帮派送铜牌的过程中,渐渐认识他深了,才确定他是个良善得少有的人,因此在侠客岛
上,对他十分友善亲热。
人是会错的,所以还是不要自封“赏善罚恶”使者为妙。
白自在
“威德先生”白自在,真是一个有警惕作用的人物,踏入“灰色年华”的人当引以为
戒。这位雪山派的掌门,必然是武功与人格一般值得人景仰,不然也不会得到“威德先生”
这个衔头,既有“威”也有“德”,谈何容易。
但正因为他成名得早,多年来雪派享誉甚隆,他又长年在凌霄城之中,让门下弟子个个
奉为天神般的人物,到得老年,竟然走火人魔,自大狂发作起来,自称天下第一,任何弟子
有一句表示有保留,便遭他打死。
石中玉投在雪山派门下,品行不端,对年纪尚幼的小师妹阿绣进行“性侵犯”,阿绣羞
愤投崖自尽、母亲急痛成疯,祖母史婆婆与丈夫白自在吵起来,一怒出走。当然阿绣并未死
去,两祖孙由石破天伴着回来,发现雪山派发生了巨变,白自在被关起来,门下弟子互相争
夺掌门之位。查究之下,才知道原来弟子不是有心反叛,而是逼得制服白自在自保,叛乱是
由此起。
被关在数重门后、身上围满了锁链的白自在,余威仍在,他生来高大,令人感到威风凛
凛,但他的自大狂也不减,他死要面子,坚持不是被制服囚禁,而是他自己喜欢住在那里。
史婆婆与他谈了几句,即知他不是什么急怒攻心,迷失理智,而是真真正正相信自己很了不
起。
阿绣疼爱爷爷,一面哄着,一面要开锁救他出来,但最后把他自自己的心魔中解放出来
的是石破天,他结结实实地打赢了白自在,使他无法不接受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他绝对算
不上天下第一。
清醒过来的白自在,不愧仍是个人物,他接受了“赏罚二使”的铜牌,为雪山派承担祸
福,作为他的赎罪。
多少人没有威德先生一半的成就地位,也等不到他的八十高龄,就自视天下无匹了,生
活环境越封闭便越易自大,别人同意,他沾沾自喜,更加不可一世,别人稍有异议,他便蛮
横对付。
好心的石破天太少了,这些人是自大下去的多。
霉手药王
“毒手药王”的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充满寓言意味。金庸可能由于喜爱侦探小说,所以
十分擅长制造悬疑。“毒手药王”这个既神秘而可怕的人物,在传闻中一时是男,一时是
女,一时老一时少,没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所知道的,只是他神出鬼没,下毒的手法防不
胜防,无法可治。
胡斐和钟兆文去找毒手药王医治苗人凤的眼睛,气氛又诡异又吸引人,程灵素出现之
后,悬疑气氛更浓厚,加上“七心海棠”、“药王神篇”等等“法宝”,组织成一个近似魔
法仙法的世界。
但揭穿了谜底原来并不复杂。毒手药王既研究医治人的药物,也研究毒药,他不喜欢别
人烦扰,于是隐居不出,除了程灵素之外,他的三个弟子是一个老者,另一男一女,他们到
处施展下毒手段,便造成错觉,以为“毒手药王”是精于易容。
毒手药王性情暴躁,出家之后,取名“大嗔”,后来脾气稍有进步,改称“一嗔”又作
进为“微嗔”,死时已是“无嗔”了。一个人不是生出来就完美的,但可以慢慢改进。
程灵素是“无嗔”时代的关门弟子,是用药治人的“药王”多于杀人于无形的“毒
手”,但是慕容景岳、姜铁山跟薛鹊是他早期的弟子,他们接近“毒手”多于“药王”。
毒手药王最后化尽自己的暴戾,但是他暴戾时期的弟子,却仍然遗害人间,他把“药王
神篇”传给程灵素,希望她若不能引导他们改过,便为他清理门户。
清理门户,最后程灵素竟然做到了,但是“无嗔”大师忘记了他还有一位更可怕的师弟
石“万嗔”,他没有对付石万嗔的方法,终于“无嗔”弟子在“万嗔”的三大剧毒之下致命
——不是因为她本领比他低,而是她心地比他好。
这寓言的意义是什么呢?最好的寓言,是有多过一个固定意义的。我们可以说,善不是
恶的对手,也可以说,最高的境界不是手操最大杀伤力的武器,而是舍己为人的精神。
阳顶天
倪匡先生给明教教主阳顶天的评价不高,他说,作为一个庞大组织的负责人,阳顶天未
免太为私人感情思怨左右了。
成功的政治人物或公众人物,私人生活不如意的,绝不会比普通人少,但是应付私人生
活不如意的自由,却比普通人有更多限制。很多时,这不过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公众形象,但
有些时候,公众人物私生活上的波澜,却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为了避免影响社会,便要
在私生活上作出牺牲。
这个说法,理论上并无不对,但事实上不是一定做得到。阳顶天发现妻子心属师兄成
昆,而且常常与他在光明顶秘道与他幽会,感情上受了很大打击,以致练功出错而死。他死
在秘道之中,委任下任教主的遗书也留在那里,结果引起明教内部分裂斗争。
在这件事上,阳顶天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他的错。
事实上,从他写给阳夫人的遗书之中,可见他的确是很努力地控制自己。他不怪她对自
己不忠,反而因令她不快乐而感到抱歉,是他个性宽厚而有绅士风度的表现。他从来没有强
迫阳夫人嫁他,与神龙教主洪安通强迫苏荃下嫁,完全相反。他的婚姻失败,是他的个人悲
剧,不幸影响到明教的整体安危。若在现代社会,阳顶天可能考虑离婚,让双方面回复自
由,但即使在今天,公众人物离婚,在某些社团里仍是不被接纳。
当然,阳顶天不是完全没有过错;他的过错,是不应犯规带阳夫人进入秘道。照原则,
一个人职责上要守秘的事,绝对不应向配偶或家人泄露,阳顶天的做法,是难以自辩的。但
在另方面,把阳夫人在秘道私会成昆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归咎于他,也不公道,因为其中因
果,有太多意外成分。
总括来说,阳顶天能令明教兴旺二十余年,必然有他过人的才干,他不是没有弱点,然
而,这些终归是弱点,不是基于卑鄙动机的大过。
杨逍
一个人的是非善恶可以用理性原则判断,但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吸引力,却是无法用
道理分析的。明教的光明左使杨逍,怎样看也不是个好人;他逼好妇女、他对待对手冷酷无
礼、他的野心高于他的领导才能。然而他有一种别人所无的特殊气质,使他别具吸引力。
他以暴力强奸了峨嵋女侠纪晓芙,纪晓芙力拒不下而失身,事后因他监视严密而无法寻
死,然而,她终于趁他全力应付敌人之际逃出之后,却非但没有再图自尽,反而因已爱上了
他,为他生下女儿,改名“不悔”,以示她虽然当时是被逼,事后却不后悔。
在古代,一个因奸成孕的未婚妈妈,要面对多少艰难屈辱?
究竟杨逍有什么令人心折之处,能使纪晓芙为他受这么大的折磨而仍死生无悔?
张无忌携着杨不悔找寻着杨逍,所得的第一个印象是:“杨逍英俊潇洒,年纪虽然稍
大,但仍不失为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比之稚气犹存的殷梨亭……只怕当真更易令女子倾
倒。”其实杨逍令女子倾倒的,可能不是他的“风度翩翩”,而是他的粗布白衣、他“不言
不动,神色漠然,似乎心驰远处,正在想什么事情”那种神态气质。(用现代话说,就是
COOL和“深沉”?:)东方剑)杨逍的冷漠高傲,是他一贯的个性。灭绝师太告诉周芷若二
十多年前她的师伯孤鸿子与杨逍单独比武的情况,己生动地把这份冷傲表达出来。杨逍当时
不过是不到二十的少年,而孤鸿子已是成名人物,还特意借了倚天剑去助阵,结果杨逍以高
强招数打败孤鸿子,倚天剑根本没有机会出鞘,杨逍自视武功高强,竟然对倚天剑不屑一顾
而去,孤鸿子气极病死。
冷傲的杨逍,令纪晓芙对他倾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分明对她动了很深的真情。他自
张无忌口中听到她的死讯时震惊晕倒,以致几乎在何太冲、班淑娴剑下丧命,就是证明。
杨逍绝对有不平凡之处,然而他也有严重缺陷,使他不能真正成为一流人物。
范遥
杨逍、范遥合称“逍遥二仙”,两人都是著名的美男子,但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
用了不同的手法烘托出他们的特色。写扬逍,金庸强调他的冷傲自负和男子魅力;写范遥,
金庸强调的是智勇和毅力。
范遥一出场时是汝阳王手下一个相貌丑陋的哑巴“苦头陀”,跟随赵敏进行破坏中原武
林的阴谋,他碰上杨逍及张无忌到万安寺救人,张无忌到小岗上测试他的武功,证明值得他
佩服,那才发声透露本来身分,与旧友相认。
到了这时,范遥的英俊面目早已无存,他说出阳顶天失踪,他怀疑是成昆勾结蒙古官府
所做的手脚,眼见明教内部起了分裂,他便一心要深入蒙古人的巢穴查探。为了避免庐山真
面目被成昆识破,竟然自毁容貌用医药弄焦头发,再扮成哑巴,从西域混至汝阳王府之中,
一耽近二十年。
能够自毁容貌,必然是十分狠心,何况本来以英俊出名,更要忍心得不得了。扮哑巴、
到西域卖武,由花刺子模国的蒙古王公荐入汝阳王府,都显出他的机智,而在汝阳王府潜伏
多年,更显露他过人的毅力,换了别人,很可能早已沉不住气而被揭穿。
跟范遥做朋友可能乐趣无穷,但做他的敌人肯定极不好过,因为这人除了武功高强,机
智沉毅之外,还行事邪气,绝不讲仁义道德,为了达到掩护身分的目的,杀几个明教兄弟也
在所不计,至于杀人灭口、杀人嫁祸等等,就更不犹豫了。
他与杨逍的说话语气亦是不同,杨逍冷傲,说话不容情,范遥更口没遮拦,例如乱说灭
绝师太是他情人、周芷若是他们私生女儿,虽然目的是为了骗鹿杖客给他解药救人,一半动
机也是在乘机损损灭绝师太,讨她便宜,激她愤怒。灭绝师太自杀,主要原因是受了赵敏之
辱,巩固她必死之心的,则是范遥破坏她的声名。
金庸写善人也有坏处、坏人也有好处,每每过火,写成好人是坏人。坏人才是好人,但
范遥则恰到好处,令人觉得他又好又坏。
殷梨亭
武当七侠,各人性格不同,宋远桥慈和、俞莲舟严肃、俞岱岩精练、张松溪机智、张翠
山懦雅、莫声谷刚直,最稚气软弱的是排六的殷梨亭。
殷梨亭处事毫无主见,唯听师兄的主意,依照他自己的做法,应付不了的问题便寻逃
避。各门各派因龙门镖局之事,要向张翠山大兴问罪之师,龙门镖局的一门老少不是张翠山
所杀,但却是殷素素杀的,而殷素素成了张翠山的妻子,使他承认责任又不是、否认又不
是,殷梨亭之意,就是叫张翠山一味抵赖,可说殊不高明。
但是,殷梨亭可爱之处是他为人热情。俞莲舟与张翠山久别重逢,自是欣喜,但在人前
也略拘束,对殷素素更是心中宽宥、表面不假辞色。殷梨亭一见张翠山即呼喊:“五哥,我
想得你好苦!”
跟出跟进,片刻不肯分离。对殷素素亦马上接受,因素素也姓殷,称她不但是嫂子,还
是姊姊。
七峡之中,殷梨亭最为感情脆弱,他为与纪晓芙姻缘遭劫而伤心落魄,一直不能忘怀,
或许不够男子气概,然而,女子对于深情的男子总是心软的,峨嵋派女弟子对“殷六侠”分
外眷顾,不但因为对纪晓芙负他而感到有愧,同时也因为敬重他恁地多情,为她憔悴。
他对纪晓芙的思念有多深,从他在光明顶上淬然遇见杨不悔时的反应便看得出来。那
时,他正要刺死杨逍,杨不悔奔过来叫止他,“殷梨亭凝剑不前,定睛看时,不禁‘啊’的
一声,全身冰冷,只见这少女长挑身材、秀眉大眼,竟然便是纪晓芙”,使他险些晕倒。
正是这份深情,最后感动了杨不悔。殷梨亭受了重伤,她为补母过而在他身边服侍,他
在昏迷中时时拉着她的手,叫她“晓芙”,求她不要离开他,使她对他由怜生爱。她对张无
忌说:“他后来清醒了,瞧着我的时候,眼光和神气一模一样,仍是在求我别离开他,只是
不说出口来而已。”男子的眼泪,其实与女子的眼泪一样,是能令人心软的。殷梨亭的弱
点,也是他吸引人之处。
朱长龄
相貌堂堂、显贵忠良之后的朱长龄,为了贪图夺取屠龙刀,弄得人格尽丧,无揣损失家
财百万,到头来连死也死得分外尴尬可笑。金庸讽刺世人贪心,朱长龄真是代表作。
为了骗张无忌说出谢逊及屠龙刀的下落,朱长龄可谓费尽心思、落足本钱,包括利用女
儿进行美人计、把自己的华厦庄院烧成白地,又叫武烈扮成谢逊毒打自己,进行苦肉计。好
容易骗得心地善良单纯的张无忌吐露真相,岂料功亏一篑,终于被无忌识破计谋。
阴谋被揭穿之后的朱长龄,便懒得再假装君子,索性露出凶狠的本来面目了,张无忌被
他追逼得紧了,竟跳下万丈悬崖自尽,朱长龄情急之下伸手去抓他,也一起摔了下去。但幸
勿误会,他不是救人心切,而是舍不得眼睁睁失去得宝途径。金庸这样描述:“以他数十年
的武功修为,若是立时放手反跃,自可保住性命。可是他知道只须五指一松,那‘武林至
尊’的屠龙宝刀便永远再无到手的机缘……”但要贪心的人放手,又哪里可以?朱长龄陪着
张无忌摔下悬崖,幸好凭他机智及武功,结果没有摔死,落在一块半天临空、不能上不能下
的大平台上。朱长龄见无端身陷绝境,怒极了张无忌,无忌惊慌起来,逃入石壁上的山洞,
朱长龄拼命钻入洞中追赶,竟自挤在窄洞之中,进退不得,几乎从此就嵌在这洞口之中,不
能动弹。最后虽然脱困,但已挤断了肋骨。此节颇有寓言味道。贪心的人由于舍不得放下所
贪之物,目标越是难到手便越是拼命追,弄到上不得、下不得、进不得、退不得,自是常
事。
而贪心的人让贪念冲昏了头脑,最不能汲取教训。隔着一个山洞,张无忌在四季如春的
山谷练成九阴真经,朱长龄则在光秃秃冰天雪他的平台上呆了五年!结果无忌出洞,朱长龄
又贪他的武功,忘了教训,又往狭小的山洞中钻。这次他更拼命,于是终于无法脱身,活活
困死。从朱长龄的故事可见金庸相信贪心、做坏事是很愚蠢的。
何足道
金庸小说中不乏多才多艺而又有魅力的中年男子,如黄药师、杨逍都是,杨逍更是白衣
飘飘、身长玉立的美男子。然而这两人都冷傲而邪气,不及“昆仑三圣何足道”的清纯不
染。我认为何足道是金庸小说最可爱的男子之一。
何足道似乎谈不上英俊,他“长脸深目,瘦骨棱棱”,一身白衣,三十余岁的年纪,大
概是样貌清雅罢了。他多才自负,曲高和寡,故而寂寞,有知己难寻之叹。郭襄与他初见,
他便是独自抚琴,空山之中,惟有招来百鸟相伴,空有绝高棋艺,只能划地为局,自己跟自
己对弈。然而,他却不像杨逍、黄药师那么高不可攀,他在外号“昆仑三圣”之下,自名
“何足道”,那不只谦虚,更有满怀落索、自叹徒负才华之意了。
看这多才多艺的中年汉子自怜自叹,一如深闺娇女自怜“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真是
有趣得很。
看他对小郭襄一“曲”钟情,更加有趣。郭襄观棋脱口指点、论他琴意言词中肯,何足
道即时引为知音,喜不自胜,其实郭襄不过十六七岁,见识不见得高深,抚琴一曲,意虽云
雅,琴艺想亦平平,这西域痴人未免寂寞过甚,因而大惊小怪了。
不过,郭襄气质清逸,胸襟爽朗,与何足道气味相投,则是事实。于是他一见难忘,竟
为她谱新曲,四处寻找她一听,幸好找着,不然他更耿耿于怀,返回昆仑之后更加书空咄咄
了。
何足道颇有书呆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义感。他远自西域来嵩山少林,不过
是受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所托,来传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什么“金在油中”,糊里糊涂跟少林
和尚打了一场,无端落败,无端懊恼。若非巧合与郭襄结识,真是一趟白忙。
昆仑山三圣坳植满奇花,何足道单思难遣,这幅图画,可真教人绝倒,又是同情又是好
笑。
何太冲
“昆仑三圣”伺足道,在少室山下邂逅郭襄,结下一段风雅情谊,是个少有的清纯可爱
人物。但是昆仑派一传再传,传到张无忌少年时代,掌门的何太冲,却是个非常卑劣的角
色。
何太冲惧内而好色,与《神雕侠侣》中的公孙止倒有三分相似。他早年得师姊班淑娴相
助而夺得掌门人地位,于是感其恩德而娶她为妻。这位班女士与“淑”、“娴”沾不上边
儿,但比起裘千尺的专横狠毒,似乎略逊一筹。
当然,惧内不足以阻止男人好色,何太冲嫌班淑娴比他年纪大,不够青春风情,于是以
子嗣为藉口,纳妾至五名之多,只是每纳一名,惧内便增一分,惧至顶点,护花无力,班淑
斓坦然承认要毒死他最宠爱的五姑,他完全不敢吭声。
大凡惧内的人,总爱对婢仆下属作威作福,何太冲武功了得,妻子以外的人,他都有本
事对付。不知到底是天生,还是长期惧内及压抑自己的后果,何太冲专横小气、自私怕死,
凉薄地恩将仇报,为求自保,连小孩子也忍心残害,虽然他没有像公孙止那样牺牲心爱的女
子及手刃亲生女儿,但看来唯一原因,只是班淑娴没有把他逼至这一步,他可以选择杀害救
了他和他的爱妾五姑性命的张无忌,作为脱身的方法。
何太冲选择让张无忌做替死鬼,简直完全不必考虑,亦完全没有丝毫内疚,反而感到庆
幸,总之自己安全,他对别人死活,绝对不会关心。唯一憾事,是未能找到机会,强迫或哄
骗张无忌说出谢逊及屠龙刀的下落。
尽管何太冲的个性行为这么令人倒胃,关于他这段故事仍是十分好看,令人再三重阅也
不觉得厌倦。三圣坳中的繁花似锦,掌门人的爱妾身罗怪病,境内名医尽皆束手无策,然后
忽然一日有少年人到来,自称能医此症。原来如夫人不是患病,而是中毒,只因她窗外花圃
之中,种得有剧毒的灵脂兰,引来了嗜毒的金银血蛇……故事这样引人入胜,主人翁是大坏
蛋,只有更添紧张刺激。
苏星河
“聪辩先生”苏星河,是“聋碰门”的掌门人,“聪辩”即是聋哑,因为耳虽聋而心
聪,口虽哑而理辩。
但其实所谓“聋哑门”,不过是掩人耳目!苏星河是丁春秋的师兄,他两人都是逍遥派
无崖子的徒弟。无崖子就是段誉误闯进的无量山剑璧石洞、洞中石像仙子的爱侣,也是雕成
这石像的大师。
石像蓝本是李秋水,李秋水与无崖子是同门师兄妹,还有一位师姐,就是缥缈山灵鹫官
主人天山童姥。
李秋水与无崖子同居,生下了王夫人,王夫人与段正淳结下私情,生了段誉朝思暮想的
王语嫣,而段誉防身之宝“凌波微步”及“北冥神功”,都是逍遥派的武功。
李秋水后来做了西夏王妃,她的另一个孙女儿就是虚竹的“梦姑”。虚竹娶了这西夏公
主(虚竹、段誉两个结义兄弟娶了王语嫣及西夏公主两个同祖母的女子,也可算奇事),又
继承了天山童姥的灵鹫宫,逍遥派在《天龙八部》的地位,真是再重要没有了。
苏星河在小说中最大的作用,是摆出师父无崖子的珍珑棋局,虚竹破了珍珑,随即受无
崖子传功并命为逍遥派掌门之后,苏星河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然而,苏星河的个性行事,颇有值得人深思之处。无崖子分明是个超人,武功既高不可
测,每一门艺术工艺也是精通,随这样的一位超人学艺,应是求全面呢?还是择一而精研?
丁春秋选择了精研武功,成为举世惊骇的魔头,苏星河选择了全面学习。
成了个通才,结果通才的苏星河,为武功的专才丁春秋所击败,为避他再袭击,忍辱自
扮聋哑,遣逐原来弟子,创办了掩人耳目的“聋哑门”。
苏星河一生心愿就是为师父灭了叛逆弟子丁春秋,他自己做不到,便以棋局召集能人,
收入逍遥派,代行这个心愿。虚竹因此而遇上奇缘,丁春秋最后被收服,苏星河也算没有空
等了。
函谷八友
苏星河收了八个弟子,他自己是个通才,弟子则是在学武功之外,每人修一门工艺专
科,可说是通才与专才之间的“中庸之道”,倒也切合现代“主修、副修”的意念。原意武
功是“主修”、工艺技术是“副修”,还是刚相反,殊难稽考,但是八弟子结果成了工艺专
家、副习武功,却是事实。
苏星河为使弟子免于祸,把八人同逐出门墙,从此不见,这八人不敢再以师兄弟相称,
但眷念师门情深,于是纪念在函谷关学艺之地,并称“函谷八友”。
函谷八友,大哥康广陵,习琴,纯直而脾气拗执;二哥范百龄,学的是围棋,以磁铁棋
盘作武器,薛慕华虽称他天下少有敌手,但他天资似乎不高,参详苏星河摆出的珍珑,就几
乎呕血毙命。
三哥苟读,是个书呆;莫说理论无能,他几句说话,竞教玄痛顿悟,即时圆寂。四哥吴
领军,擅丹青;五哥薛慕华,是读者最熟悉的一个,乔峰携阿朱到聚贤庄求医,求的就是这
位薛神医。后来乔峰被萧远山救走,阿朱留在庄上,还是给薛神医救治过来。
这才有阿朱与乔峰的动人恋情。金庸小说之中有神医不少,除了薛慕华之外,《倚天屠
龙记》有蝶谷医仙胡青牛、《笑傲江湖》有杀人名医平一指,都是医术高明而行事古怪的人
物。
六哥是冯阿三,学的是土木工艺,是木匠兼巧匠,薛神医庄院的奇妙机关便是他所参
破;七妹石清露,是药花圣手,使用花粉述倒人;八弟李傀儡,学演艺,时而扮唐明皇、时
而扮梅妃,在七情六欲,戏假情真中渐入疯癫,但骨气强而性刚烈,武功虽低而宁死不屈,
那完全是他自己的角色。
金庸小说中常穿插打浑胡闹的谐角,函谷八友不完全是谐角。玄难是得道高僧,他自
思,别人都道这八人为了杂学而荒废武功,无怪受制于丁春秋这种魔头,但是自己为了练武
功而疏忽修行,不急生死,难道又不是误入歧途?这一想,就想到人生目标去了。
江南四友
《笑傲江湖》的江南四友,似是《天龙八部》函谷八友的“压缩本”,江南四友分别嗜
好琴棋书画,而函谷八友还要加上医、工、花等等工艺,其实两者的义意是完全不同的,起
码我所得的感受完全不同。
函谷八友使我想到的,是“精”与“博”之间的取舍问题,江南四友使我想到的问题则
是所谓“玩物丧志”的表象真相。
江南四友奉东方不败命令,在梅庄看守囚在西湖底黑牢的任我行。向问天为了营救任我
行出狱,利用他们对琴棋书画爱得发痴这个弱点,设下计谋引他们上当,终于成功。事情败
露之后,魔教长老到梅庄质问,黄钟公便以“玩物丧志”四字自责。
其实,黄钟公这样说,是有点言不由衰的。后来,任我行强迫江南四友吞下“三尸脑神
丸”,从此作为他不贰之臣,黄钟公不肯,宁愿自尽,他临死时便另有一番说话。他说:
“我四兄弟人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好好作一番事业。但任教主性子暴躁,
威福自用,我四兄弟早萌退志。东方教主接任之后,宠信奸佞,锄除教中老兄弟。我四人更
是心灰意懒,讨此差使,一来得以远离黑木崖,不必与人勾心斗角,二来闲居西湖,琴书遗
怀,十二年来,清福已享得够了。人生于世,忧多乐少。本就如此……”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黄钟公这番话应是出自肺腑。也就是说,江南四友不是“玩物丧
志”,而是因为壮志消沉,所以才“玩物”以消遣。
而“玩物”虽然没有让江南四友对社会作出贡献,起码也使他们自己生活得十分愉快,
若投其所好,如令狐冲那样,他们所知的不少,与他们倾谈相处,委实乐趣多多。琴棋书
画、酒的品尝,也不算是庸俗的嗜好了。丹青生的“四蒸四酿吐鲁著葡萄酒”未免有大话西
游之嫌,但这类“神话”既有趣亦无伤大雅。
君子自求多福,或可更进一步说,发现壮志难酬,也不必完全消沉,找一块清静地,灌
溉心田,多少也会有收成的。
玄冥二老
诸葛亮“许先帝以驱驰”,可以体谅,但有时见才华不凡的人,甘心做庸碌富贵之人的
手下,委实不明是什么缘故。若那主人老板客气礼貌看待,那还不致难堪,但又偏偏是态度
傲慢,目中根本没有别人的尊严,那怎能够忍受得了?
《倚天屠龙记》一里,殷无福、殷无禄、殷无寿三人都本是成名人物,甘自改名换姓,
给殷天正做家仆,那是他们感激他救命之恩,执意这样回报。殷天正本身有过人之处,是个
英雉人物,而且三人虽是家仆身分,也没有人看轻他们,因此读者看了也不难阿大、阿二、
阿三这三名汝阳王府奴仆,亦是隐姓埋名的武林高手。“阿大”被张三丰认出是前丐帮长
老、剑术上的一代宗师“八臂仙猿”。他以奴仆身分而守大宗师行事的规格,不占人便宜、
不乘人之危,那是很重视自己尊严的人了,为什么竟甘心为蒙古侵略者的爪牙,容许赵敏那
样的人把他呼来喝去?他一句淡然带过,只说自己是“百死之余”,此外不作解释。读者对
他尊敬,也为他难过,但主要是感到迷惑。
做坏人的仆人,难免要照坏人吩咐去做坏事;阿大仍得到读者尊敬,因为在这部小说里
他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不过是照赵敏吩咐跟张无忌比剑,但阿三以大力金钢指残忍地
折断俞岱岩全身骨骼,那就令人憎厌了。
玄冥二老,是这类有极高本领而甘被利用之辈之中,最令人鄙视之徒。他们一个叫“鹿
杖客”,一个叫“鹤笔翁”,可说是“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他们练成威名无人能及的
“玄冥寒掌”,竟用来对付一个幼弱稚子,不过是受了主人吩咐照做。甘心做这种有失身份
的卑鄙行为,为的原来是升官发财。
其实,对他们来说,升官发财有什么好处!鹿好淫而鹤嗜酒,就是抢人钱财去买酒嫖
妓,凭他们武功,也自不难,何须供人差遣!但世界上是有这种人的,空负才学本领,没来
由的甘为走狗,所得的其实少得可笑。
风清扬
《笑傲江湖》描写权力斗争的可怕,同时也描写教条主义怎样助长权力斗争。教条主义
导致分裂、分裂导致两派斗争,除了正派与魔教之间百多年来的对立之外,魔教之内有分
裂、叛乱、斗争,正派不同派别之间有斗争,甚至一派之内,也分裂为不同宗支,互相斗
争,例如华山派就分成“剑宗”、“气宗”两支,一支坚持武功之道,应以剑术为主,一支
坚持应以气功为主,剑宗指气功为主之说为邪说,气宗指剑术为主之说为邪说,而最显浅的
道理——剑术及气功一样重要——则两方都视为邪说。华山派两宗大战,一夜间二十余名高
手丧生,气宗是胜利了,剑宗从此销声匿迹,但是华山派也元气大伤,从此不振了。
风清扬是剑派的弟子,因为两派大战之时不在华山,幸免于难。剑宗大败之后,他便匿
居在华山,一住二十多年,令狐冲在思过崖“面壁思过”,与岳灵珊练她新学的“玉女剑十
九式”,风清扬一时兴起,岳灵珊去后,他现身在月光下,就以她学的六式,与令狐冲斗了
起来。令狐冲还未定过神来,他已离去,这次相会,一句也没有交谈。
到后来田伯光受不戒和尚胁逼,上山强邀令狐冲去见仪琳,风情扬才正式教起令狐冲武
功来。他不但传授他神奇的“独孤九剑”,同时更启发了他对武功之道的了解。风清扬可说
是令狐冲真正的师父,也是与令狐冲极其投缘的忘年之交。
从风清扬对令狐冲所说,他对“气宗”的岳不群“气功为主。钻研剑术是邪途”的教
条,十分鄙视,他教给令狐冲的是,剑招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用剑招的最高境界是从有招
到无招。也就是说:不可拘泥,要随机应变。他传授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就是最繁难的剑
法,但学会之后,他却要令狐冲尽数忘却,只存其意。
一个人不可不学,更不可让学来的东西束缚,将任何言论奉为教条,是把这言论变为最
大的束缚。寂寞隐居华山二十多年,风清扬虽然仍是以剑术为主,但已经超越于剑宗之上
了。
绿竹翁
绿竹翁俨然是位世外高人,只是他不隐居在深山僻野,而隐居在洛阳城的绿竹巷中。
他无权无位,以编织竹器为生,无名无姓,就叫绿竹翁。他并不是离世独活,只不过不
与权贵往来,只交志趣相投的朋友,而旨趣相同,便不管是落拓江湖子弟还是账房师爷,也
可以诚意交往。
所以“金刀王家”在洛阳如何显赫,也无缘结识这位奇人,反而是王府管账的易师爷,
因为喜爱吹萧而识得东城绿竹巷中,有这么一位精通音律的蔑匠。
金刀王家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绿竹巷中,易师爷要求绿竹翁鉴别从令狐冲身上得来的
《笑傲江湖之曲》,他便依言按谱试吹,但王家驹搬出“金刀王家”的名衔出来,他只是冷
冷他说:“老蔑匠不去拜访王老爷,王老爷也不用来拜访老篾匠。”
绿竹翁其人其事,《笑傲江湖》没有作太多透露,读者只知道他叫任我行作“师叔”,
因此称呼任盈盈为“姑姑”;他琴、萧都精通,虽然不及盈盈造诣之高;他喜欢美酒而精于
品尝;绿竹巷中一片清凉幽雅,他显然深谙房舍园林设计之道。
他的武功深藏不露,但只是在送别令狐冲时稍微显露一下,便足使王元霸惊心。他不但
功力收放自如,施展于无形之中,而且威力大而不见霸气,只有内行人才明白他的本领,从
外表看,平常人见的是一个普通老翁。
他在魔教多久,原来是什么地位,一直没有揭露,不过,这些细节完全不重要,重要的
是他的品格和趣味。任盈盈后来对令狐冲说,她在黑木崖听厌了谀词、看厌了权力斗争,所
以命绿竹翁陪她游山玩水,隐居在绿竹巷中,过着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显然,她挑选了绿
竹翁相陪,正因他是个品格高尚和趣味高雅的人。
自食其力,与世无争,以琴萧会友,的确是令人向往的理想生活。江湖风波险恶,绿竹
巷仿佛是世外桃源,而巷中的绿竹翁,是遁世避乱的隐者。
柯镇恶
江南七怪之首“飞天蝙蝠”柯镇恶乡土气息浓厚,重视父权,奉传统社会规范为不可稍
违的神圣典范;他恩怨分明,爱恶强烈,脑筋闭塞,毫无想像力,亦不讲道理;性情暴躁,
动辄出手伤人或口出恶言,武功不如人就拼了老命也不退后。他口硬心软,脾气来得快,也
去得快,怪错了什么人,口头永远不会道歉认错,但是会以间接方法明显表露歉意,加倍弥
补。
这种个性骤听或许可爱,实际上很难吃得消,这种老人家之能闯祸,与卤莽的年轻人只
有更甚,因为他是长辈,小辈劝说什么,他绝对可以不理。
欧阳锋与杨康设下毒计,江南六怪桃花岛上中伏,柯镇恶逃出后,与全真七子及郭靖烟
雨楼前大战黄药师。他自从郭靖识得黄蓉,一开始就称她为“妖女”,偏见极深,偏偏烟雾
中一轮逃命,他正是为黄蓉所救。此时,他是第一次真正与“小妖女”相处,黄蓉一边口里
不饶人,一边切实照护他,其实她为父亲被郭靖冤枉,心中正凄酸万状。此时,柯镇恶才隐
隐感到这“小妖女”的特别。到黄蓉说“明天又是各走各路”,他已有不舍的感觉。
他匿身神像后,听黄蓉在殿上自傻姑口中套出桃花岛上杀五怪的阴谋,才知自己怪错好
人,黄蓉救他脱困,叫他代自己向郭靖说出真情,更令他惭愧自咎,但他自然不会当面道
歉,虽然终于改称她为“蓉儿”,一找到郭靖,他就又掌掴他又掌掴自己,大骂他“小糊
涂”、自己“老糊涂”,喝令他若不把“我乖蓉儿好好救回,我要了你的小命。”唉。
但是即使写这样普通的一个人,金庸也不乏神来之笔。柯镇恶一夜恶战之后,“失陷”
黄蓉“毒手”,寂静之中忽闻鸡啼,他心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鸡啼了!明天嘉兴府四
下里的公鸡仍是一般鸡鸣,我却……再也听不到了。”想到柯镇恶,或者想到人生于世如雪
泥鸿爪,总是记起这几句。
海大富
海大富扶着小桂子出场,连连喘气咳嗽,骤看是个阴阳怪气的老病太监,一点也料不到
他原来身怀绝技。那种情景,令人想起金花婆婆扶着殷离在蝶谷出现。
不过,金花婆婆原是紫衫龙王黛绮丝所扮,本来一点也不老,但是海大富则真的是老,
又为练功过急而受了很重的内伤,要吃一种猛烈的药物抵挡。饶是如此,他仍是个厉害人
物,深沉冷酷得令人不寒而栗。
海大富所剩下的感情,只有他对出了家的主子顺治的忠心,此外,他一切都漠不关心。
顺怡因董鄂妃逝世而出家,出家之前,念念不忘要为被害的妃子报仇,吩咐海大富暗中
查访,真凶一经查出,马上由他处决。顺治出家之后,海大富就仿佛单单为完成顺治的心愿
而活,他急于练成更高的武功,就是为了对付这位潜伏深宫之中的神秘杀手,对他来说,别
人的意义,只是在对于助他完成任务的利用价值。
为了避免目标被敌人察觉,海大富完全不动声色,他极能沉得住气,明知韦小宝杀死小
桂子,又冒充小桂子服侍他,他也装作被瞒过,暗中留意他的动静。他自己一个人,身患重
病,又瞎了双眼,日夕与一名来历可疑的小子共处一室,处处提防他暗算,但他不但忍得住
不露出痕迹,反而倒过来利用韦小宝与康熙误打误撞的结交,从他们的比武中,找出“真凶
是太后”这个惊人真相。
海大富夜访慈宁官与太后对质,是整件事的高潮,也是《鹿鼎记》最精彩的情节之一。
他们之间的对话及生死傅斗,显露出海大富的精密推理分析头脑,他料敌极明,行事出人意
表,令人又惊骇又不得不佩服。
这个阴沉可怖的老太监,与毒药、化尸粉等事物为伍,绝对不是个可爱人物,然而他一
生完全在不可告人的宫廷隐秘及阴谋斗争的霉暗气息之中度过,他的阴沉冷酷,不过是正常
的自卫反应。
多隆
康熙说韦小宝是一员福将,当真说得再正确没有,他的运气之佳,史无前例,别的不
说,单说多少人像生下来就为了助他发达已是;别的人也暂不说,单说多隆、索额图两个便
是,特别是多隆。
多隆是个老粗,头脑简单,为人热情,而且信任别人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也可算一个活
宝。他是官中的侍卫总管,韦小宝交了他这个朋友,无论要放沐王府的刺客,还是要在法场
上救回犯人,都无往不利。
韦小宝结交多隆,过程简单得很,康熙对韦小宝恩宠有加,谁都想巴结巴结,而韦小宝
毫不恃宠生骄,反而对多隆十分亲热,那就令多隆大喜过望了。
其次就是韦小宝仗义疏财,不但多隆得来的赏赐要分给他而他不要,还常常自己拿出数
千数万银子交给多隆分给手下,又为众侍卫提供财路,让他们上郑克爽的“王府”讨债,不
独有银子花,还讨债讨得高兴,这样的朋友哪里找?
《鹿鼎记》虽然有讽世味道,毕竟讽刺得不是很尖刻,仍是温情为主,是本快乐的小
说,因此多隆这个人也不是个势利贪财的人,他喜欢韦小宝,并不是见钱开眼,而是的确气
味相投,韦小宝的不学无术、好赌、说话粗俗,正合多隆脾性,使他感到完全没有拘束,皇
帝跟前的红人把他视作自家兄弟,又教他怎能不生感激之心?
韦小宝对多隆是真心的,他虽然杀多隆以求脱身,毕竟是逼不得已,而且杀死多隆,的
确令他十分难过。韦小宝的幸运,最大的证明就是见于多隆原来身体构造特异,他是“偏心
的人”,韦小宝一匕首刺下去刺昏了他,他却没有死掉。这样,韦小宝连“不做对不起朋友
之事”的纪录也得到保全。
而且,若多隆死了,韦小宝又焉能临刑掉包,救出茅十八?偏是多隆监斩,而多隆既信
任韦小宝,又头脑简单,韦小宝在紧要时刻拿出精绣春宫,多隆看得意乱情迷,茅十八便救
出来了。多隆的存在,对韦小宝重义气的名誉,实在关系重大。
索额图
除了多隆之外,韦小宝最幸运就是结识了索额图,事实上,他得日后成为贪污刮龙及官
场应对高手,索额图就是启蒙老师。
索额图给韦小宝上的第一课是抄鳌拜的家。他教授的第一个原则是贪赃之道,在于理直
气壮。他跟韦小宝说:“这次皇恩浩荡,皇上派了咱哥儿俩这个差使,原是挑咱们发一笔横
财来着。”
把责任轻轻往皇帝身上一堆,自己便显得全无私心,理直气壮了。
第二个原则是贪污越大,风险越小,量小非君子。鳌拜二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
银子的家产,大可抹去个“一”字,轻轻巧巧变成一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多
贪”的原则,道理在于贪来之财不可独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同分享,遭人举报的
机会自然减少,获得的支持自然增加。
第三个原则是必须强调贪污是没有受害人(除了那个罪大恶极的被刮之人之外)、只有
得益者的行为。康熙本来吩咐,鳌拜霸占了苏克萨哈的家产,要捡出来还他的子孙,韦小宝
跟索额图私下取去一百万两,岂非使苏家受损?索额图强调不然;他指出,对苏家来说,这
根本是意外之赐,给他们六七万两,他们己感激零涕了,又何必多给?
再说,“要是给苏家银子太多,倒显得苏克萨哈生前是个赃官,他子孙的脸面也不光
采,是不是?”给他们少些,反而是对他们好!
索额图教韦小宝怎样认识发财机会、用什么言词、什么手法、该贪多少,才是贪得漂
亮,财到手之后要分给什么人、分多少、用什么藉口,才分得漂亮,韦小宝举一反三,将索
额图的传授发扬光大。
不过,我说他认识索额图是幸运,倒不是指索额图带他发财,而是,一般来说,贪了污
的人总要依行贿之人之意做一两件亏心事,凤姐才拿了人家三千两,已弄出了两条人命,索
额图一味提供财路,并无别的要求,从来没有叫他做什么伤人害理的事,使读者充分相信韦
小宝的贪赃“无伤大雅”,这样理想的“教父”、这样干净的贪污何处寻?韦小宝不是幸运
是什么?
顾炎武
《鹿鼎记》的主角韦小宝是个粗俗的小无赖,《鹿鼎记》的绝大部分人物也是粗鄙无文
之辈,但是引出整个故事的楔子,则是以最文雅俊逸的几位当世大儒为中心。“反清复
明”,随着故事发展下去而堕落风尘,但在开宗明义之时,却是重气节的读书人,不惜牺牲
一切而争取的理想抱负。
吕留良、黄宗义等在楔子中出现的大儒,在全书中不时再现,但不过是偶然点缀,唯一
不同的是顾炎武。在金庸笔下,他练过武功,是活跃推动反清复明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主动
担任了许多联络江湖人物的工作,广交武林人物,而且深受这些草莽英雄的敬重。
但敬重归敬重,顾炎武对反清复明所起的实际作用不大,而反清复明运动,最后也没有
多大成就。或者,金庸想说,读书人不过会做文章,空有节烈精神、空有理想,到底不是革
命家、政治家的材料。
需要做文章的时候,顾炎武等人的确是驾轻就熟的,例如韦小宝要伪造一封书信,谎称
好官吴之荣是吴三桂的侄子,预闻吴三桂的造反计谋,这几位便维肖维妙地造了出来,过程
令人芜尔,完全是些文人逸事式的妙闻风格。
顾炎武最大的表现是在“杀龟大会”上,参加协助四方八面来的英雄好汉组成大联盟,
他的才智见于他对群雄的心理的了解,知道若只推选一位盟主,必然引起纷争分裂,于是他
凭着声望和口才,说服了众人每省推选一名盟主作联络人,成功地组成了“锄奸盟”。“锄
奸盟”雅俗共赏的嘉名,自然是他的文才了。但是,锄奸盟结果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吴三桂
最后还是让康熙平了。
在《鹿鼎记》的天地中,顾炎武式的懦雅文士是没有希望得胜的,做群众运动的精神领
袖,其实比镜花水月真实不了多少。
可能顾炎武自己终于也明白了,所以他请韦小宝自己做皇帝,因为福气比什么都重要,
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箫远山
萧峰是“峰”,父亲是“远山”,名字改得甚妙。有其子必有其父,箫峰魁梧神勇,萧
远山亦然,但比起萧峰,萧远山多了一股狠劲蛮横,又更加凶猛。
他自聚贤庄救走萧峰,声势夺人,恰似飞将军从天而降,他扮马大元的鬼魂,扼死白世
镜,揭破马夫人康敏的杀夫嫁祸阴谋,两次都是黑衣蒙面。一直至少林寺内,他才露出本来
面目,这时读者才知道他是萧峰的父亲,知道他并没有在雁门关外自杀身亡。
萧远山是忠是奸,不是个易答的问题。他未现身之前,只听到他的故事,令人感到他是
惨被奸谋所害的一条好汉,他在雁门关外,奋力保护妻儿,终于寡不敌众,悲愤留言题壁之
后,抱着妻儿尸首投崖,惨剧在三十年后由目击者智光大师叙述出来,使人感到恻然不忍,
又复骇然。
他既已涌身下跳,半途发现儿子活看,不忍要他同死,奋力将他回掷崖上,这个动作,
表露了他的爱子情深,也表现出他的过人武功和机智。这样的一个人物无端被害,怎不令人
感到不平!更何况他自杀的部分原因,是自愧破了不杀南朝汉人的誓言?
但是意外生还的萧远山,心态却完全改变。他以为自己一家三口要一同死去,是又悲又
愧,但发现儿子活着,自己也活着,反而变成充满仇恨,因为他发现了原来惨剧是有人策划
出来的。
萧远山的报仇手段可谓既凶且蛮,他故意潜入少林,把武功典籍偷看了个遍,查出真相
之后,杀不成主谋的慕容复,便一连杀死谭公、谭婆、玄苦,甚至连不懂武功、无辜的乔三
槐夫妇也死在他掌下。他不急于与萧峰团聚,却恣意杀害萧峰追寻的人,使他蒙冤,竟是基
于一种“你冤枉了我,我偏做给你看”的偏激,制造原因使萧案蒙冤,似乎旨在证明南朝汉
人很会冤枉人。
萧峰的悲剧,事实上有一半是萧远山所造成的,萧峰不能怪责父亲,他的冤枉,才真真
正正的是有冤无路诉。
慕容博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两句说话,大概可以用作慕容博的写照。这个亡国的鲜
卑帝王后裔,一心想着复国,运用毒辣手段及发动阴谋而不计原则,藉口就是:为了国家大
事,没有什么手段是不可以用的。
从某个角度看,慕容博值得佩服,因为他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私人的恩怨及幸福放
在第二位,能够为长远的目的而忍受暂时的屈辱。
慕容复因被段誊击败,羞愤之下横剑自刎,慕容博喝止他,森然问道:“你有儿子没
有?”慕容复答道未有,他又续问:“你有祖宗没有?”随即责骂他:“你高祖有儿子,你
曾祖、祖父、父亲都有儿子,便是你没有儿子!大燕国当年慕容光、慕容怡、慕容垂、慕容
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断种绝代的无后之人!”
一言蔽之,就是叫幕容复忍辱负重,不要为一时意气、一己荣辱而忘却一国一族的重大
目标,这些说话,的确值得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引为警惕。
慕容博认为应为国家民族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更进一步在他与萧远山、萧峰的对话表
露出来。他与鸠摩智及慕容复三人。
对箫氏父子两个,明明占了上风,却提出以自己的生命,换取萧峰助慕容复恢复大燕。
他把自己生命视作等闲,反而坚信“以一命而换万世之基,这买卖如何不做?”
所谓“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一生一死,正好为此作为例证,慕容博若然成
功,就是大燕后世所敬奉的英雄。
然而,我对慕容博最后也佩服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我个人讨厌政治买卖的勾
当,对阴谋及挑拨离间的手段难有好感,但是此外也有别的理由,就是慕容博口中的复国,
所谋求的不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而是他一家一姓一朝的权位,他为的是个人的野心、一个家
族的野心,而不是为国家民族。
鲜卑氏的大燕王朝亡了,耿耿于怀的不过是大燕的落难王孙。慕容博的目的既然殊不高
贵,他所采用的卑鄙手段便完全没有藉口可言了。
段延庆
“四大恶人”之中,以段延庆的角色最为复杂。事实上,“四大恶人”每人都有善良可
爱或可悯之处,叶二娘对玄慈的情深义重。南海鳄神岳老三的憨直诚实、就是贪淫好色的云
中鹤,也有善心救王语嫣的时候。
“恶贯满盈”段延庆居于四大恶人之首,为恶最大,最残忍无情,但是他的受苦也最
深。他本是大理太子,因叛乱逃亡,几乎丧失性命,但虽然不死,己是重伤残废。木婉清初
见这“怪人”坐在海滨,面上木无表情,口不能言,腿不能走,只能以腹语传意,以拐杖点
地走路,连吃饭也只能用手扳开嘴巴,像寄信那里把食物投下去。木婉清又怕又是怜悯他,
相信读者也是一样。
但是段延庆最痛苦的是他的内心。苏星河所摆的珍珑,最能触动人心境,段延庆解这个
珍珑,举棋不定,只觉“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也不是,邪也不是,那可难也!”这正是
他的处境。他本来是段氏正宗,流入邪魔外道,是他的恨事。丁春秋在旁煽动,说道:“一
失足成千古恨,再想回头,那也是不能了。”
为恶是为恶最大的惩罚,延庆太子是个聪明顶绝的人,他年轻之时,未遭大变之日,也
是个尊贵英俊的王子,恐怕比段誉还要俊逸高贵几分,为何竟沦落到要与江湖上的魑魅魍魉
为伴?即为恶人之首,又有何乐趣?即能把天下最尊贵的人抓来折磨至死,又有何满足可
言?他像英国诗人米尔顿《失乐园》的魔王路斯弗那样,统领地狱的大权,抵不上他回忆自
己曾是“光明之子”的痛苦。
《天龙八部》写邪恶,是以慈悲之心写的。段延庆最大的痛苦是:“我不能再为善
了”,金庸到最后给他一个解脱的机会,他忽然发现原来天龙寺外的长发白衣观音,不但以
她的身子舍他,而且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我有一个儿子!”这个发现使他登时从绝望之中
释放出来。他对段王妃敬畏感激,他因段誉而感到骄傲、感到欢欣莫名,他有了希望,也就
有了新生。
空见
舍己为人,是任何社会都公认的至高美德。若什么地方发生了灾祸,有人奋不顾身地进
入灾场救人,这人必被视作英雄对待;若他为了救人而失去生命,他的伟大牺牲必然永远为
人纪念。但是,在现代商业社会,愿意舍己为人的人实在太少了,有不少人甚至认为舍己为
人是愚蠢的行为,心地仁慈的人容易受骗上当,在这些人的眼中,他的牺牲不但不值得敬
佩,反而显出他的头脑不够精明,值得轻视。
从这种现代商业社会的眼光看,空见神僧不过是个善心的傻瓜。他为了说服谢逊不再滥
杀无辜,甘愿受他一十三拳而不还手,终于在他的“七伤拳”下丧命。
空见神僧这样做,可说是受了成昆的骗。成昆假意忏悔,求少林收为弟子,空见神僧收
了成昆为弟子,为他剃渡改名圆真之后,成昆便骗空见去找谢逊。
谢逊到处大开杀戒,无非为逼成昆现身,他有什么理由要打空见一十三拳?只因空见答
应他,这一十三拳若打得伤他,成昆便会现身,与谢逊了却恩仇。岂料成昆根本无意现身,
空见在谢逊拳下重伤,临死才明白原来这是成昆陷害谢逊的好计。空见若能除掉谢逊固然
好,谢逊打死了空见,不但与少林结下深仇,更惹起武林公愤,那更大佳。果然,成昆的奸
计达到目的。
从一个角度看,空见的慈悲心,被成昆利用了作杀人利器。
但这个看法是片面的。空见虽然中了成昆之计,但他仍是达到了目的,他的伟大精神感
动了谢逊,终于使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谢逊以卑鄙奸计打死空见,大感后侮,自动提出说依从空见临死的要求,空见就说:
“但愿你今后杀人之际,有时想起老衲。”
就是一念之仁,谢逊放过了张翠山和殷素素,这样,世上才能有张无忌,而最后是无忌
激起的慈爱之心,终使谢逊的一生怨愤得到化解。
空见的牺牲,绝对是有价值的,他大仁大智大勇的舍己行为,永远使《倚大屠龙记》的
读者感动。
鸠摩智
金庸一贯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但他笔下的宗教人士,倒不是一律是好人,鸠摩智就是
一个很有趣味的例子。
“大轮法王”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既然为法“王”,地位自是尊贵无比,他的
尊贵,是以很具体的方法表现出来的,首先,他的随身用具,无一不是极尽华贵,到天龙寺
去要胁人交出“六脉神剑”谱,书信竟是银字金笺,精工镶嵌,本身就是珍贵的工艺品一
件。他用来装慕容博抄录的少林绝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黄金打造的小箱,这人的金子未免太
多了。
用具奢华,他个人亦词藻华丽,吐属高雅,配合尊贵身分。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
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称。鸠摩智果然“宝相庄严”,他“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
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明珠宝玉,自然生辉”,使人看不一会,便生出“钦仰亲近之
意”。
他表演“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
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但见他出指轻柔无比,左手每一次弹出,都像是要弹去右手
鲜花上的露珠,却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脸上则始终慈和微笑,显得深有会心。”暗含“拈花
微笑”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他对佛法,博学精深,一进门便道出了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其实他不但博学精
深,根本就是聪明之极,领悟力奇高。
但是金庸越把他的外表谈吐学识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衬托出他“金玉其外、败
絮其中”,一切富丽堂煌的包装之下,鸠摩智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婪卑鄙的人。
他口口声声说要讨到六脉神剑的剑谱,完全是为了忆故人情,但事实上,他的目标是以
这本剑谱,去换取到“还施水阁”阅览更多武功书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绝技,
还贪图更多,金庸小说之中,对武功最贪心的人非他莫属。《神雕侠侣》的金轮法王是鸠摩
智的前身,但鸠摩智比他更金玉其外,因此也显得更虚伪。
无名者僧
《天龙八部》里面,武功最高的不是北乔峰,不是南慕容,不是“恶贯满盈”段延庆,
不是少林高僧,不是潜伏少林寺内的萧远山、慕容搏,而是一个操执杂役的老服事僧,他来
了少林寺四十多年,天天扫地抹尘,供寺中高僧差遣,但这些高僧,竟无一个认得他是谁,
他连名字也没有。
萧远山、慕容博在少林寺潜伏三十余年,肆意阅遍少林绝技秘集,来去自如,而玄寂玄
慈这些一流高手竟懵然不觉,使人即时领略到这两人的高不可测,这位无名老僧一直知道他
两人的行动企图,而这两人毫不觉察,更令人感到这位老僧才是真正的高不可测。少林寺果
然是卧虎藏龙的武林圣地。
这位无名老僧突然现身,主要是要说出一段意义深长的哲理。萧远山、萧峰父子及慕容
博、慕容复父子,互相追逐至藏经阁,斗室相逢,正要把血海深仇,作一了断,彼此正在裂
毗相向之际,无名老僧忽然介入,指出萧远山、慕容博及鸠摩智三人,自道练成绝世武功,
其实已经为自己招来大难。
他提出来的道理,看上去似乎玄虚得近乎无稽,但细思其实是极有意义的。他说,佛门
子弟学武,乃是在强健身体,证法伏魔,修习之时,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若不是这样,
练武一定伤及自身,练的越是上乘的武功,便越具这个效果,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
则戾气深入脏腑,越陷越深。
其实,不但武功,任何学识技术也是一样。一个人所学的,总不免影响别人,而在影响
别人的过程中,转回来影响自己。科学家、医生、商管学家,都是一样。学识越高,越有力
量影响世界,越容易掉入狂妄,若不以慈悲仁慈之念平衡,必然害人害己。
“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
武功时所中的戾气,”就是这种意念,把《天龙八部》提升至极高的境界。
无名老僧指出的,不但是越高武功便越需以慈悲之心化解这个看法,更深的用意是在指
出,由参悟佛法而来的慈悲心是最可贵的,武功是下乘得多的东西,即使最上流的武功也
是。世人不了解,往往舍本逐未,但可惜的是,才智超卓之辈如萧远山、慕容博及鸠摩智,
也掉迸了这个陷阱,执迷不悟。
无名老僧现身说法,目标就是为他们指点迷津。本来这套道理,由什么高僧隐者说出来
都可以,但由一个无人认识、供人差遣的老僧说出,效果又自不同。
最明显的效果是意外及悬疑,使人格外留神,但这不过是表面。更值得留意的是无名僧
人对这些大道理的轻描淡写。智慧不是供在殿堂、为高人一等的人所宣扬的,而是在日常生
活中实践的事,高深佛法,于这位无名老僧,就如呼吸一样。
地位高低是不重要的。事实上,能够看破,地位高或是武功高强也不妨事。无名僧人不
是单只说说,他就是身怀绝技而又不当它值得什么的人。他的目标在渡萧远山、慕容博二
人,他毫不在意地让萧峰一掌把他打得胸骨折断,口喷鲜血。慷慨的舍己为人值得钦佩,毫
不在意的舍己为人,就不是舍己为人那么简单,因为这种态度已是无人无我,对自身自然更
不重视,这种慈悲心,又不与一般仁善之心同类了。
无名老僧的哲理意味浓重,但金庸不是透过他来说教,金庸一向坚持,武林小说是要来
娱乐读者的,不是要来宣扬道理的。
对我来说,无名老僧启人深思,大大增加故事的趣味。这段情节,是我最爱看而又重看
得最多的情节之一,到今看过没有一百也有几十次了,但每次看,都是因为觉得有趣,从来
不是因为想学什么高深道理。
最深奥的道理,也要用最浅易最有趣味的方法说出来。这正是金庸的特色。
慧净
慧净是谁,恐怕没几个读者会记得真确,但《天龙八部》里的那条冰蚕,大家都一定会
记得,这冰蚕浑身通透,就如一管水晶,又恐怖又可爱。奇就奇在游但之为阿紫追踪这冰
蚕,居然追到悯忠寺后的菜园,他停下脚步,听得一人大声责骂:“你怎地如此不守规矩,
一个人偷偷出去玩耍?害得老子担心了半天,生怕你从此不回来了……这样下去,你还有什
么出息,将来自毁前途,谁也不会来可怜你。”
语气又是恼又是怜惜,还以为是什么长辈呵责子弟,原来是个和尚,在叱骂那伏在菜地
下的冰蚕!这和尚正是慧净。他长得极矮,又极胖,活脱脱是个大肉球,但除了这副奇怪长
相,和这番离奇对白之外,慧净的故事基本上就是这么多了。书上说,他本是少林寺僧人,
因犯戒太多受责,逃了出来,挂单在这悯忠寺内,后来又被少林僧人寻着押回去。
但是他说他从昆仑山“万里迢迢”的将那冰蚕带来,究竟又是怎样觅得这冰蚕,用什么
方法“带来”?用意何在?这冰蚕又有何“出息?”怎样会“自毁前途?”什么“前途”?
慧净是个不折不扣的狗肉和尚,试想这大肉球啃着一个不知啃了多久的羊头,是什么光景。
但这又不慧又不净的野僧,竟对小小一条蚕儿如此亲切,这感情何等妙不可言!对小畜牲宠
物用这样的语气是有的,但对一条蚕虫?
慧净后来被丁春秋从玄难等人手上抢去,交薛神医医治,待好了再押去昆仑山再寻冰
蚕,后来好像没有了下落,这些问题也永远成谜了。
一个这样无关重要的小角色,居然教人惦记,不是很奇特么?反过来说,金庸不过是要
这条冰蚕,使游但之练成一门奇特武功罢了。这条冰蚕打哪儿来、往哪儿去,一点也不相
干。但金庸却给了冰蚕这样的身世“性格”,加插了慧净,让他说了那番话,使故事平添了
不少情趣。
金庸小说的世界,往往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人物加插,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觉远
觉远大师在《神雕侠侣》结局时,携着少年张君宝在华山之巅出场,在《倚天屠龙记》
开始在少林寺再昙花一现,便告圆寂,金庸这个人物着墨无多,但是他所占的地位却十分重
要。
他无意中学得“九阴真经”,背诵之际由两个少年默默心记了去,一个是张君宝,后来
创立了武当派,一个便是郭襄,后来创立了峨嵋派。觉远是两位创派大宗师的师父,地位当
然重要。
在金庸小说之中,觉远地位重要,是因为从他衍生了两个人物,其中一个,正是《天龙
八部》的无名老僧。大家都记得这位无名无姓。地位低微的少林寺藏经阁老僧,都记得他深
藏不露,但是在关键时刻忽然现身,以高不可测的武功及透彻的佛家智慧,渡了萧远山与慕
容博二人。
觉远正是少林寺默默无闻的一名监管藏经阁僧人,不但没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他也没听
过武林高手的名字,他追踪至华山之巅,是因为尹克西、萧湘子两人从藏经阁偷了一本《楞
伽经》这部经书是达摩东渡携来的原书,但两人志在的却是夹在经书夹缝之中的“九阳真
经”。
觉远的看法相反,他出于责任心,是以“阁中经书自是每部都要看上一看”,他一早已
发现了“九阳真经”,而已多年来照着修习,但以他之见,“那‘九阳真经’只不过教人保
养有色有相之身,这臭皮囊原来也没有什么要紧……但楞伽经却是佛家大典”,因此重要得
多,这个看法,正是后来《天龙八部》无名老僧讲解的道理。
然而,觉远与无名老僧截然不同。无名老僧老态龙钟而深含智慧,觉远则是“身长玉
立,询询儒雅”,像一位饱学宿儒,但又完全不通世务,这个典型,倒使人想起《鹿鼎记》
中,那位遍习天下武学而于人情世故、奸诈阴恶一窍不通的澄观大师。
澄观比起无名老僧,一深一浅,一庄一谐,相去何止千里?但是两个人物都是源出觉
远,刻画觉远的两段短短文字,就更令人感到兴趣,再三阅读而不厌了。-----侠客居扫描
校对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