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昭寺一瞥
大昭寺广场到了。宽阔的广场虽然比不上布达拉宫门口的大广场气派(24万平
方米,总投资1.1亿元),但也够水平的了。广场,从大昭寺门口向西,直通布达拉
广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动的大昭寺门口,人群的流动方向却明显地看得出来:
凡是靠近寺庙外墙的,都是按顺时针方向,从左往右绕行的转经者。无数男女老少
的转经者,有的手摇转经筒[注],有的手持佛珠宝串边走边数佛珠,一个个口中不
停地念着六字真言。一阵阵“囗吗呢呗咪囗”的念经声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时而
显得先后参差不齐、音调不一,时而又如潮水般嗡然大吼,五音俱备,和谐一致,
有如一个庞大的合唱团在一个人指挥之下,唱出
一曲“啊,莲花湖中珍宝”[注]的大合唱来。从不同的衣着上看,他们来自卫、藏、
安、康、羌、堆(前后藏和安多、康区、羌塘、阿里)等不同藏区,从性别、年龄
上看,他们男女老幼都有。有的携儿带女,背负锅盆,怀抱婴儿;有的老爷子老态
龙钟,扶杖而行;也有的太婆婆一手牵着抹有红毛耳朵的“长生羊”,一手摇着转
经筒,或是一手牵只卷毛狮子狗,怀中兜着小巧玲珑的“袖犬”(那小犬还伸出小
狐狸般的脑袋,长伸着粉红色的舌头,两眼水灵灵地四处张望),边走边念他们永
不厌倦的“六字真言”颂偈长歌。在这围绕西藏第一座佛寺转经祈福的人群中,偶
尔还可看见几个碧眼金发的“老外”,一两个肩上站着猴儿或叭儿小犭更犬的大爷、
伯伯,更可以看见不少穿着时髦、打扮现代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
“呜——呜——”,“叶叶叶叶……”一辆摩托车从转经的人流外围,风驰电
掣般转了过去,不一会儿又转了回来。“嘎——”,那一辆摩托停在我们面前。我
好奇地问:“阿角哪,你怎么啦?”
“车出毛病了。得修修再转经去!”那骑车的小伙
子一身牛仔打扮,架着副大边框墨镜,相当友好地回答我的问话。他发现小金多,
指指说:“金多哪,你怎么在这儿,不在家做作业呢?”
“你干吗呀!转经,还开着摩托?”金多问。
那伙子边说边修车:“全家派我当代表来转经的。一人三圈,三七二十一。走
着路转完经,不是半天功夫就没了吗,怎么上班去。摩托开起转,快,转完还挂得
上上班时间哩。反正我边转边念,一点也不含糊,不就得啦。”
“我告你去!我要给龙加爷爷说,你,索朗勒扎转经作假,开车念经……”
索朗勒扎毫无惧色,马上反击道:“你告去,你告去!我爷爷才不会理这茬儿
哩——他比你开放,比你改革。念经转经也可以现代化嘛,老古板!”
“唿隆——咔咔咔咔!”索朗勒扎修好摩托,刚一发动,便挥手高叫“拜拜”,
倏然而去。随风飘来他那粗大嗓门发出的低音喇叭似的瓮声瓮气的吼声:“囗一吗
一呢一呗一咪一囗一!”
“觉卧莫!——公足松——!向毛主席保证——我一定要去告你……”金多似
乎十分气忿,一边挥动拳头,一边大声吼叫。吼完,他转身低头悄声对我说:“这
是吓唬他的。要不,他会去老师那里告我不按时做暑假作业。我的班主任是他的
‘素姆啦’——姨妈哩!”
我笑了:“鬼机灵,‘人小鬼大’,先发制人哩!”
“不,是他先说我不做作业的嘛。”金多分辩说。
距离大昭寺大门不远处,有两个周围用墙围起来的地方。一问,原来是唐柳和
会盟碑。走拢去一看,那古柳还在,从老树中间又冒出了新的树干和枝条,新干虽
不算大,但枝叶翠绿,生意盎然。那会盟碑矗立在此已是千多年了。人们叫它“唐
蕃(Bo)会盟碑”或“长庆和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物。
由于唐朝的两位公主——文成和金城先后与吐蕃赞普缔结姻缘,那时吐蕃尊唐为舅,
自称为甥,因此人们也称此碑“甥舅会盟碑”。
临来西藏前,王老让我看的资料中就有这块碑的。据史书记载,唐长庆元年
(公元821年),吐番派使臣伦纳罗到长安请盟,唐表赞同,命宰相与大臣17人与蕃
使盟于长安西郊。接着,派大理寺卿刘元鼎为会盟专使,随伦纳罗入藏,于次年
(822年)5月在拉萨东郊设坛盟约,当众诵读盟文。823年正式立碑三块,这是其中
之一,立在此处。唐使臣太仆寺少卿杜载等参加了这次隆重的盟碑落成典礼。资料
中说,这碑高4.76米,宽0.95米,厚0.50米。
金多问我:“想看那碑吗?”
我点点头。金多四下张望,突然伸手高举摆动,高声呼叫:“邦哥啦,第学!”
(藏语:叫化哥,到这儿来)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一辆小四轮微型长安车刷地擦身而过,吓了我一大跳。
“嘎——”,车停在围墙边,那开车的探出头问:“要帮忙吗,金多啦!”
金多笑眯眯地说:“邦哥啦,就在这儿停一会儿。我的朋友从内地来,想看看
这石碑,劳您驾啦,借你‘长安’的光嘛!”
“快,上!”说着,那人钻出汽车,扶我站上车顶。我掏出相机,“咔嚓”起
来。金多小声直叫:“别用闪光!——警察发现要赶的哩!”
“不理他,我有记者证!”我说着,收好相机,掏出笔记本,边看边记。那已
略有风化的碑体上,镌刻的藏汉文碑文还能辨认。我匆匆地拣看得最清楚的汉文记
了下来:“……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
世世代代使其称赞……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善,再续旧亲之情,重
申邻好之义……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原文是繁体字,
标点是我加的)。
啊,这碑文不仅充分表达了汉藏两族共崇旧好,永息争端的愿望,而且重申了
唐蕃“社稷如一”,“和同为一家”的大一统主张。碑文中还记述了这次会盟的经
过,立石年月以及参加登坛会盟各官员的名单。
我谢过“邦哥”,他便要开车走。我悄悄问金多:“他真的是邦哥——叫化子
呀?”
“当然是。不过,那是从前他爷爷的事了!”金多说,“现在,人家是车老板,
百十万元户。”
原来如此!我心中豁然开朗:怪不得叫他“邦哥”他一点也不在意,那是他的
光荣家史哩!
“邦哥”正要走,金多却叫住他说:“邦哥啦,再帮个忙,讲一下那东西。”
说着,他指着大昭寺门楼顶上那两只金羊和一个金色的车轮。
“邦哥”掉头一看,不屑一顾似的说:“那不就是象征‘众生皈依,法轮永转’
的意思吗!不过,那对青羊是地道的西藏的野羚羊,那轮子呢,却又是内地古代的。
过去,雪域高原之上是没有车子的。”
“邦哥”招招手,开车走了。我们向大门走去。
大昭寺的门口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磕长头的人。他们每人面前铺一个长垫,一个
个膝盖上捆绑着各种不同的“护膝”,手上戴着各自不同的“手套”——有毛呢的、
棉垫式的、也有皮革的、木板的,个别还有金属的。他们原地不动,一次又一次地
跪下,卧倒,长伸双手;又再一次爬起来,站正,又跪下,匍匐在地再长伸双手;
再一次爬起来,站正……他们如此不停不歇地反复站、跪、伏、伸,又伏、跪、站
起,再跪、伏、伸直,……他们每伏下伸直一次,便用手在地上划一条道。
金多引着我从侧边走进大门,小声对我说:“他们是在磕长头哩!看出来了吗,
他们大多数都来自川、甘、青、滇和外地各县,是跪着走来的。——不,那叫磕长
头!也就是像现在这样磕头,只不过站起来后便站到那划线的地方,再跪下去磕头。
像他们这样磕着头走到大昭寺来朝拜还愿的人,一年不知有多少哩!他们还要绕着
这寺庙外圈和布达拉宫磕长头苦干圈,才能功德圆满呢!”
“唔!”我沉思片刻,想起在路边见到的这种朝圣者,还以为他们是乞丐哩。
位于拉萨旧城中心的这座大昭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座始建于
公元647年的寺庙,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过去的拉萨,便是由围绕它而发展起来
的“热阿洒”的名字衍化而来的。——小金多不断小声补充着导游员的讲解。他说:
“大昭寺,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它的建筑大体沿纵向中轴线分布,由神殿、门
廊、庭院、僧舍、库房等组成,是藏、汉、尼(尼泊尔)建筑艺术的三壁合美之作,
是藏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作。”
我问小金多:“你懂建筑艺术?”
“不懂。我说的是听来和看来的。”他很坦白。
走了一圈,听完介绍,我才真的知道,大昭寺早期的建筑是释迹牟尼大殿的一、
二层,它是内院式外廊的二层建筑。结构上,采用了不少内地和尼泊尔。印度的艺
术造型。另外,在大殿周围的廊殿之间很多地方,都装饰着各种生动有力的雕刻艺
术图案;在廊殿的初檐和重檐间,排列着108个雄狮伏兽和人面狮身木雕作为承檐装
饰,十分特别。这在我国的建筑艺术中还是少见的。
大殿中间那神龛的宝座上供着一尊释迦像,相传这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带来
的。在内殿的前门两侧,便雕塑有当年运送这尊释迦像的四力士像。(这似乎是作
为佛像来自长安的确凿证据!)大殿两旁的厢殿中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尼泊尔
公主的造像,极为精美,十分生动,在释迹像的正殿供桌上,摆着整整齐齐的12盏
金灯。
大昭寺各个殿堂的墙上,壁画很多。可惜由于年代久远,酥油灯和清油灯的黑
烟,还有大把大把的藏香和青香的浓浓黑烟,早已把有的墙壁熏得乌油漆黑,什么
也看不见了。(不知将来是否有人能想出仙方妙法,洗去油烟,还这些壁画以清白!)
据有人计算,大昭寺的壁画如制成1米宽的长条,约有4400米长,可以绕八廓街
五圈。——八廓街就是绕大昭寺外墙的大街。
大昭寺里保存有从7世纪(唐朝)以来的各种典籍、档案、乐器等珍贵文物。清
朝乾隆皇帝设置的为达赖等大活佛转世抽签而特备的“金本巴瓶”[注]就收藏在这
里,据说,在近年的大维修中,翻修和拆墙时,发现了一批与史书记载和传说相符
或从无人知道的稀世之宝珍贵文物,现在仍放回了原处。我看了看照片,彩色的。
整个大昭寺综合了建筑、绘画、雕塑、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藏、汉、尼古代科
技与艺术成就,为研究西藏历史、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
反映了藏族人民为中华灿烂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作为一座唐代建立起来的正宗古寺,
在拉萨,大昭寺与布达拉宫一东一西,昂然屹立,将永远放射着
另一“金本巴瓶”在北京雍和宫,供蒙古、青海大活佛转世抽签时用。它们独特的
光辉异彩。
出了大昭寺,小金多领着我向北走去。
“去哪里?”我问。
“热阿莫钦[注]——小昭寺。”金多回答说,“藏语里,那意思是‘大院子’,
是放宝贝的地方。”
走了约一千米,便到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与大昭寺
一起以“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的小昭寺。
当年(7世纪中叶),在建筑大昭寺的同时,相传在卧错[注]北面的沙地上,修
建了这座小昭寺。这寺庙是仿照唐朝的格式修的。过去,不少内地和外国的高僧大
德(和尚)到这里学经和宣讲佛法。历史上,小昭寺曾几经火焚,又几度修复。现
在看到的残存文物,已经是晚期的作品了。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