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有一面光辉的旗帜
狮泉河镇的烈士陵园里,为当代阿里献身最早的五十六位烈士都是进军阿里先
遣连的。在瞻仰陵墓时,我发现一位十分熟悉的人——李狄三。刚读三年级我就认
识他了,他的英雄事迹,在我边看“娃娃书(连环画)”边抹眼泪的时候,便铭刻
心中,永记不忘了。
面对陵墓,我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向英雄们致敬。嘴里禁不住自言自语地说:
“李爷爷,我来拜望您和您的战友们来了!”同时把一大束从野地里采摘来的红柳、
黄花,呈献在他们的墓前。
邦哥和小金多颇为惊诧地问:“你认识他?”
“他,你认识呀?”那位当地的干部惊奇地问。
我点点头说:“当然认识!这五十六个最早牺牲的,好些个我早就认识了的。
在书本里、电影里和电视里不都有李秋三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吗?”
“啊!”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是的,见过。”
小金多稍有疑惑似的说:“那该不是艺术加工过的吧?”
那当地干部马上回答说:“艺术加工?不,那还远远不如事实本身呢!你想听
听当地老百姓讲的吗?跟讲格萨尔一样,那才精彩哩!”说着,他情不自禁地讲起
来:
四十多年前的1950年初,中央确定由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多路向心进军西
藏。新疆部队派出一支部队进军藏北,解放阿里。进藏独立骑兵师派第一团保卫股
长李狄三,以团党委和团首长的代表身份,率一团一连为先遣连,执行先遣任务。
一连共135人,包括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七个民族的战士。八
月一日,一连由于田县普鲁村誓师出发,我们阿里的当代历史,就是从那一天翻开
新的一页的。带领一连翻开这页历史的李狄三,既是革命英雄,也是阿里民间的传
奇人物。
按《西藏革命史》和(1949—1966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的记载,当年9月,先
遣连到了改则的巴空地方后,宣传党的政策,开展群众工作。10月10日,阿里噶本
(相当专员)派两个代表带着信件来进行谈判。信中提出五点要求,并通过李狄三,
致电毛主席,说西藏人民要做中央人民政府的老百姓,服从中央的命令和指示,并
表示要促使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和平协商。李狄三和噶本双方达成协议,并把致毛
主席的电报上报。后来,毛主席回了电报,答复了噶本的要求,并鼓励他们。10月
底,一连到了扎麻芒保居民点,那里只有二十来户牧民。他们被风雪围困了二百多
天。全连战士在李狄三带领下,在冰冻的草地上挖地窖,挖圈马坑,修筑工事。断
了粮,便组织打猎组打野牛、野羊吃,还把兽肉和仅剩的一点盐巴支援当地牧民。
自己呢,吃清水煮野马肉。[注]衣服破
了,他们就用麻袋布补,用兽皮缝。饥饿、严寒、缺氧、劳累,许多人患了一种恶
性高山病——全身浮肿流黄水直至死亡,李狄三也没能幸免。但他长期隐忍病痛,
十分顽强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支撑起全连旺盛的斗志和革命精神。当5月2
8日副团长安志民率领的后续部队到达时,病危的李狄三已不能说话。他把枕边的工
作日记交给安志明,几分钟后,便闭目与世长辞了。第二天部队为病逝的李狄三和
五十五位战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后来,一连被授予“进军阿里先遣英雄连”称
号,每人荣立一等功)。六十年代,他们的遗骨才被迁葬到这里的烈士陵园来的。
刚才说的是历史上记载了的。老百姓却喜欢更具体的事实和具有传奇色彩的英
雄故事。
当年的谈判是友好的、成功的。可是,谈判代表之一的才旦朋杰“仲译”(秘
书)却挑衅性地提出要同解放军比试枪法。李狄三欣然同意。比赛那天,远远近近
的牧民都来观战。宽阔草地作靶场,牛羊骨竖起当靶子。藏兵们开枪了,乒乒乓乓,
子弹全部打在地球上,去向不明,观众哄堂大笑。先遣连的战士们举枪便击发,枪
声响时只见骨片满天乱飞,百发百中,引来牧民和藏兵们喝彩声不绝。那“仲译”
想捞回点面子,便要求与李狄三比试比试。李狄三不慌不忙,掏出驳壳枪“哒、哒、
哒”,三发快射,发发命中。那“仲译”连打五枪,无一中靶。观众中发出阵阵嗤
嗤笑声。紧接着,李狄三命令小炮班以正前方的石堆为目标,进行射击表演。“目
标,正前方石堆。榴弹,瞬发引信,表尺×××,方向×××。一发一放!”“咚
—咚!”眨眼功夫,碎石飞天,石堆被炸没了。“哗哗哗!”素来不兴鼓掌的藏胞
和战士们一起狂热地鼓起掌来。
自从那次打枪打炮比武以后,“金珠玛”[注]的威名像神勇的格萨尔被老百姓
传扬开来,连同着这些“神兵天将”们那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与美好言行的名声,
在万里羌塘和阿里草原上像暖风一样四处飞扬。可以说,直到今天,这里的老百姓
一提起当年解放军进阿里,几乎十之八九要谈到四十多年前这场很有戏剧性的草原
大比武,而最精彩的高潮,便是在李狄三指挥下,表演的炮击石堆了。阿里的老百
姓唱:
“在阿里辽阔的草原上,
是什么声音像雷在响?
——是我们人民的无敌解放军。
用大炮在轰垮那挡路的山岩!”
“李狄三原来是干什么的?”小金多问。半天不说话的邦哥却马上回答说:
“他出生在河北省无极县一个农民家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读过抗大,在35
9旅时参加过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时曾三次负伤,参加过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的
战斗,牺牲时才34岁。”
“他有孩子吧?”我把存在心头多年的问题提了出来。
那当地干部小声回答说:“有一个儿子吧!据说,1962年,组织上才找到他的
家乡和家属,把他的唯一遗物——一支钢笔给了他的儿子。”
我的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
务,壮烈的气概,非凡的功勋!不管未来的时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李狄三爷爷
他们曾经高扬的那种作人的纯粹精神,永远是一面光辉的旗帜。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