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交响曲》
大峡弯,从地图上看(或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只是一个河流的大拐弯,其实,
走在大峡弯里遇到的却是无数个小拐弯,而且大都是九十度左右的直角形拐弯。从
上往下走去,一个峡谷套着另一个峡谷。峡谷两旁一条条分支分岔的山沟,高高地
悬挂着一条条白练——飞流直下的长长瀑布。有的山沟里冲出一些巨大的石块或泥
土与大石相混的泥石流,堵塞了大江的一半或大部,于是,江水为了冲开道路,变
得怒不可遏,更加湍急和狂野,发起了更加汹涌的猛烈冲击,发出了更响的吼声。
峡谷两岸的松涛声、谷底的江水奔流的轰鸣声、高山上不时传来的雪崩的轰隆声,
偶尔在大地的颤抖中还可听见“咚咚”排炮声——好几次,我们还在这种排炮声中,
看见脚下峡弯深处江上的灰白色雾气里,飘飞过一串串巨大气球似的彩色光团,红、
黄、蓝、绿、白,十分恐怖。特别是当出现一道道蓝白色的又粗又长的巨型光带时,
雷声就在我们的脚下滚动怒吼,大地就在我们的身体下面摇摆晃荡。这是喜马拉雅
造山运动形成的构造性地震。这时,我们根本无法走动,因为地磁混乱和人体失重,
只得蹲下去或半躺在地上,以减小晃动,避免摔倒。
骆叔告诉我们:“这在大峡弯里是‘家常便饭’。我就是在这大峡弯惊心动魄、
雄壮激烈的《喜马拉雅交响曲》里出生和长大的。”高亢激昂的林涛、水吼。山崩
与地震构成的主旋律,再加上深谷高峡中无数小谷小峡的万部和声的回响衬托,
“喜马拉雅交响曲”使我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雄强威力。人,在这伟大的自然力量
面前,不仅显得十分渺小,也显得孤立无援。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