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剑河 永远的清流
      作者:桂文亚
         
      香扑扑的心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我最早对剑(康)桥的印象,可以说是来自中学时欣赏诗人徐志摩的新诗《再别康
      桥》和他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不过,等到我对剑桥产生了真切的体会和感情,
      却是去年夏天,在那儿生活了三个半月。
        剑桥和牛津,都是英国古老的大学城,也都以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成为世界知名的
      学术重镇。剑桥将近有三十所学院,最早的彼德学院创建于13世纪,而相继在14、15世
      纪创建的学院也多达九所,其中以三一书院、国五学院和皇后学院最具知名度。
        由于这些古老优雅的学院建筑把剑桥点缀得古色古香,所以这儿每年不但吸引了无
      数的观光客,也由于它独特的文化气质,成为拜访过的文人墨客笔下最好的写作题材。
        说起剑桥,不能不介绍剑河。早年,“剑桥”被译做“康桥”,“剑河”被译做
      “康河”,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这篇文章中,就曾写过:“康桥的灵性,就全
      在康河上——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
      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协调,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
      你的性灵。”
        剑河究竟有多美呢?
        7月盛夏的一个午后,我和友人来到剑河畔,准备好好探索一下剑桥灵魂的秘密。
      我们六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候之后,一一登上一艘长形的撑篙船,各就各位坐好。
        这艘木船,得用一根很长的竿子撑着走。同伴中有一个曾在水乡苏州住过十一年的
      中国留学生,所以划船这件事难不倒他。要知道,用这种长竿子撑着船走,不但耗费体
      力,更需要技术。许多刚上阵的新手,不是把船划得在河心上团团打转,就是横冲直撞,
      吓散了排队嬉戏的小水鸭!
        船身轻盈似燕地滑出了岸边,朝河心驶去。墨绿色的河水,隐然可见小鱼儿在摆荡
      的水草丛中穿梭。帘幕般的垂柳,一层层,一叠叠,迎面拂来,好似一幅厚实的风景油
      画。
        船儿在曲折的河面上或逆流而上或蜿蜒而下,游人在照面的时候挥挥手,互相道个
      好。在夕阳的金光里,金黄的头发更闪光,黑色的眼睛也更晶莹。
        剑河两岸罗列的,是风格不一的学院建筑。最美的,也许当数国五学院的教堂了。
      那耸立在蓝天下的尖塔、湛蓝河水里的倒影,显得庄严而圣洁。而沿岸的葱绿草坪上,
      或躺或卧的游人,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看书,也有三三两两围坐一块儿聊天说笑的。
        躺在船里的人,随船穿流过一座座雕琢古朴的拱桥,心情是懒洋洋的;欣赏着沿岸
      的繁花茂叶,心情是香扑扑的;眼角掠过学院建筑老式的窗沿,心情是静悄悄的……
        如果你去过剑桥,你一定不会忘记剑桥梦境般的温柔,如果你没有去过剑桥,也不
      妨读一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看一看凝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细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远足到格兰切斯特
        格兰切斯特是剑桥一个古老的村落,也是剑河源流的所在地。著名的抒情诗人拜伦,
      常到那儿去玩。据说,上游的拜伦潭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10月,秋天的脚步已悄悄移向剑桥,我决定步行到格兰切斯特,做一次悠闲自在的
      “探险”。沿着健行小径往登平顿路走去,两旁行道的树已经换了新装,黄得灿烂,也
      红得眩目。
        在剑桥,有很多专为行人设计的小径路。当你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一座神秘的森林,
      两旁巨木林立,无声的阳光穿越苍绿的叶丛,把光明带进幽暗的树林里。
        林子里落满一地不知名的咖啡色果实,圆圆亮亮的像打上了蜡的栗子,看起来香香
      脆脆的,真想好好咬上一口。
        就在捡拾把玩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位穿运动鞋的中年胖先生。
        “请问,这是哪里啊?”树林愈走愈深,还真有点儿怕迷路了。
        “你要去哪儿啊?”他反问。
        “格兰切斯特!”
        “啊!有纸笔吗?我画给你看!我每天都到那儿逛一大圈呢!”胖先生很热心地说。
        取过指示图,道谢之后,我们分道而别,心情也轻松不少。
        转出林中小桥,眼前豁然开朗,左边仍是一排高耸浓密的树墙,右边则是一望无际
      的田野。初秋亮丽的阳光,晒出了翻新泥土的新鲜味儿,翻新泥土在耕耘机的操作下,
      形成漂亮的弧线,像是被梳理过的巨人的发辫。
        我就着田径小路往草地上一坐,打开背包,取出一只红艳艳的大番茄吃了起来。我
      边吃番茄边弓着背晒太阳,见不远处走来一头大黑狗,后面跟着的,是它的女主人。我
      对大黑狗招招手,对它的主人笑一笑。大黑狗皱皱鼻子,从身旁错过,长尾巴也扫过手
      里的番茄。
        走出这片田野,是一条公路。记得出外旅行时,爸爸叮咛我:“鼻子底下一条路。”
      意思是:“一张嘴,不怕问。”所以一分不清楚东南西北的时候,我就指着胖先生提供
      的简图问路上的行人:“格兰切斯特怎么走啊?”知道的人,总是很亲切地指点去向。
        将近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这个宁静淳朴的小村庄。这儿房屋的建筑形式果
      然十分特别,房子多有一个低低大大的屋顶,屋顶是用墨黑色的稻草编织成的,外围罩
      着一层细密的铁丝网,顶上矗立着高高的黑烟囱,其中有一排房屋,雪白或粉红色的墙
      面配上鲜黄色的窗框,显得额外鲜明抢眼。
        就像欣赏彩色画片似的,心里不断赞赏着这些活似童话屋的都德式古老建筑和乡村
      农舍,并且仔细地拍下照片。
        只是,美丽的剑河源流在哪里呢?我还不曾找到。
         
      田园协奏曲
        一望无际的田园美景,一弯清澈无涯的流水,这就是剑河!剑河无声无息地流动着,
      在闪耀的、10月的秋阳下。
        我静立在冷冷的阳光下,心头却充满暖意和满足。我终于拜访了剑河的源头。曲折
      的河水,是一片透明澄净的蓝。河面上,泛起细细的涟漪;河岸旁的绿草,像一片片薄
      薄的翡翠,在风中摇曳。
        沿着河岸缓缓散步,两只大白鹅,也陪着我在宽阔的河心上自得悠游。“扑”一声,
      一只大白鹅半个身体栽讲水里,露出一截又肥又白的臀部,另一只仍旧保持原状,优美
      平缓地静静划动。
        我站在河岸这头,河的对岸,是秋收后干净褐黄色的田地,偶尔间隔着青葱碧绿的
      草地。再向远处望去,就是一列列高低不一的树林了。有沉郁的绿,也有浓郁的黄;有
      的枝丫舒展,有的发叶狂披;有矮胖,也有瘦高,交织成一幅自然美丽的秋景。而当你
      独自处身在这片广阔的田园,你的心,就像一只振翅飞翔的小鸟,拥有了整个自由的天
      空。
        远远的,我看到了一对情侣,正朝向河岸走来,女士身穿紫色衣裙,风中摇曳的裙
      摆十分轻柔,他们挽着手的背影,在大树、绿树和河水的衬托下,显得优雅而恬静。我
      忍不住拿起相机,准备捕捉这个美好的镜头,没想到,他俩刚好走到一株苹果树下,被
      错综的枝丫挡住了上半身,而那位女士,正好踮起脚跟,二人相互拥吻啦!
        我满怀祝福地收起相机,沿着河岸继续往前走。不久,走进了茂密的树林子里,一
      路的落叶又深又厚,我故意把落叶踩得沙沙作响,四处飞扬,就像小时候背着书包放学,
      一路踢石子回家的心清,又轻松又顽皮。
        一只小松鼠吃了一惊似的停在脚跟前,我也顿时一停脚,定定地瞪着它。
        你好呀!我静静地看着它到底伯不怕人,什么时候会逃走,它也静静地一动不动,
      似乎在等待我的反应。我们互相坚持着,直到一只野鸽子扑扑地展开翅膀越过树叶,小
      松鼠才“蹦”地一跳不见了。
        然后我继续走,终于走出了树林,走进一座叫“老维克罗吉”的花园别墅里。
        当我走进这座精致古典的庭院,首先吸引我视线的,是前院中几株高大的树木,其
      中一株金黄灿烂,随风摇曳,而铺在翠绿草地上的落叶,尤其给人一种丰美又飘零的图
      像。这株黄金树下,立着一座少女倒立舞姿的铜雕,与自然景观搭配得十分巧妙。
        别墅的后院,盖了一栋童话式的精致小古堡。细绿的草坪,就像柔软的地毯,也塑
      了一个少女裸体的铜雕,正坐在躺椅上晒太阳看书呢!一时兴起,我也跟着躺在草地上,
      仰望着飘着白云的蓝天,心头轻飘飘地,什么也不想。
        不久,一头老猫竖起尾巴,静悄悄地擦过我的裤管。
        走出后院,太阳已微微冷了。庭院的侧园,有两株苹果树,树下满是跌落的青苹果,
      捡了一个,往衣袖上擦擦,咬一口,酸得令我打了一个牙战,这才想起,还没吃午餐呢!
        离开这座美丽的花园,我走进一家叫“独角兽”的乡村小酒馆,喝了一杯咖啡,吃
      了一个硬面包,算算时间,这趟远足前后花了六小时,可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原载《儿童文学》199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