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轮扁削车轮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擅长做车轮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叫轮扁。
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读书读到妙处,不禁摇
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是得意。轮扁见桓公这样爱书,心里觉得纳闷。他放下手中
的锥子、凿子,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说:“请问,大王您所看的书,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
呀?”齐桓公回答说:“书上写的是圣人讲的道理。”轮扁说:“请问大王,这些圣人
还活着吗?”齐桓公说:“他们都死了。”于是轮扁说:“那么,大王您所读的书,不
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很是扫兴。他对轮扁说:“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工匠,凭什么瞎
议论呢?你说圣人书上留下的是糟粕,如果你能谈出个道理来,我还可以饶了你,如果
你说不出道理来,我非杀你不可!”
轮扁不紧不慢地回答齐桓公说:“我是从自己的职业和经验体会来看待这件事的。
就说我砍削车轮这件事吧,速度慢了,车轮就削得光滑但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削
得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由此看来,
削车轮也有它的规律。可是,我只能从心里去体会而得到,却难以用言语很清楚明白他
讲授给我儿子听,因此我儿子便不能从我这里学到砍削车轮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经70
岁了,还得凭自己心里的感觉去动手砍削车轮。由此可见,古代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
些古人留下的肤浅粗略的东西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但是产生理论知识的源泉,而
且有些精深的技艺是难以从书本上得到的。当然,忽视书本知识,排斥间接经验,盲目
地将书本知识一概视为糟粕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农夫献曝
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
从来不曾出过远门。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
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
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
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
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他全然
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
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
么人知道这种好处。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
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于是夫妻俩
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
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
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郑人买鞋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
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
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
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
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
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
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
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
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yang)了。
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
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
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
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新裤与旧裤
郑县一个姓卜的人,他有一个愚不可及的妻子。这个蠢妻子常常做出一些叫人哭笑
不得的事。
有一次,这个姓卜的人要出门,觉得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于是对妻子说:“给我做
条裤子,好吗?”妻子说:“可以。但是,你要做什么样的裤子呢?”丈夫说:“就做
跟原来那条旧裤一样的吧。”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找出那条又旧又破又脏的裤子。她先是按旧裤子原来的那种面
料、花纹到集市上去买布。因为毕竟隔了几年时间,所以她在集市上怎么也找不到和旧
裤的面料一模一样的布。因此这个愚妻非常焦急,她想:“如果找不到像旧裤那样的布,
我怎么能做出像旧裤那样的裤子来呢?”她四邻八乡逢人便问,到处去找做旧裤时用的
那种布料。愚妻诚心“可嘉”,她花了不少时间,终于买到了她找的那种布,布上的花
纹跟旧裤的花纹一模一样。
回家以后,她对着旧裤比划着裁剪,把长的地方剪短,把宽的地方剪窄,就这样,
她依样画葫芦,花了几天时间,好不容易将新裤子缝起来了,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她仔细一想,又犯起愁来了。她发现新裤与旧裤还是不一样。旧裤又脏又破,
到处大窟小眼的,新裤哪里像旧裤呢?这个愚妻拿起新裤看着,绞尽脑汁地想呀想呀,
她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她把新裤放在地上揉呀、搓呀、捶呀、踩呀,累得筋疲力尽,
终于把新裤弄得跟旧裤一样又脏又破。
当她十分得意地将做好的“新裤”拿给丈夫看时,丈夫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最后,这个男人指着愚妻手上拿着的破裤子,气愤地吼道:“既然还是一条破裤子,那
我不如就穿原来的,何必还要你做新的呢!”
这个愚蠢的妻子对旧裤全盘照搬,结果弄巧成拙,自己害自己。
浴屎避“鬼”
燕国人李季有一妻一妾,却不知道怜惜她们。李季常常让妻妾在家守着空帷,自己
却独自远出、云游四方。时间一久,他的妻子和一个男人私通起来,李季的妾也卷进了
这桩桃色旋涡。
有一天,李季突然从外地归来。当时他的妻妾正在屋里与那个男人寻欢作乐。她们
听到李季敲门的声音都吓了一跳。李季的妻子害怕事情败露以后丈夫不会饶恕自己,急
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李季的妾心想自己本来只是一个贱配,因此不像李季的妻子那样
顾虑重重。她在一旁给李季的妻子出主意说:“等一会儿我们把门打开时,就让这个公
子赤身裸体、披头散发地冲出去。自家的男人要是问起这件事来,我们就说什么都没有
看见。”那个到李季家通奸的男人照着这话做了。他光着身子从李季的卧室中冲出去,
与李季迎面相遇、擦肩而过。李季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搞懵了。大白天里怎么会突然冒
出这么一个一丝不挂、不知羞耻的人呢?李季急忙进屋里去问妻妾:“这到底是怎么一
回事,哪来的这么一个不穿衣服的男人?”他的妻妾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怎么什么都
没有看见呀!”李季说:“假使你们刚才真的都没有看见那个男人,莫非是我碰见鬼了
吧?”她的妻子随声附和地说:“如果你刚才真的看到了一个光身子的男人是从这间屋
子跑出去的,那么这个人肯定是鬼。”
李季相信了那个光身子的男人是鬼的说法以后,心里顿时惶恐不安起来。他对自己
的妻妾说:“我碰到了鬼该怎么办呢?”她的妻子说:“你快去把牛、羊、猪、鸡、狗
的粪便收集起来,用这五牲的屎尿洗一洗身子就可以避鬼去邪、求得平安了。”李季说:
“这个办法很好!”于是,他真的在五牲的屎尿堆里洗起澡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相信虚妄形象的人眼里,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将被扭曲和
否定。由此看来,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人们解释不清的各种笑话,恐怕都与忘记了科学
的基本原理,盲目迷信某些偶象有关。
膳吏辩诬
晋文公在位的时候,曾遇到过一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陷害案。
某日,一个侍从在御膳间端了一盘烤肉,恭恭敬敬送到晋文公面前请其就餐。晋文
公拿起餐刀正准备切肉尝鲜,忽然发现肉上粘着不少头发。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小刀,命
人去找膳吏。
那个膳吏看到传召的侍从脸色不好,一路上不停地捉摸这次晋王召见的原因。究竟
是刚送去的烤肉火功不够,还是烧烤时用料不当,口味欠佳呢?他哪知道一见晋文公就
遭到一阵责骂。晋王气势汹汹地说道:“你是存心想噎(ye)死我吗?为什么在烤肉上
放这么多头发?”膳吏一听,原来发生了一件自己没有料到的祸事。虽然他明知道这件
事里面有鬼,但在君王的气头上是不能辩白的。否则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招致横祸。
因此,膳吏急忙跪拜叩头,口中却似是而非、旁敲侧击地说道:“请君王息怒,奴才真
是该死。烤肉上缠着头发,我有三条罪责。我用最好的磨石把刀磨得比利剑还快,它能
切肉如泥,可就是切不断毛发,这是我的第一大罪过。我在用木棍去穿肉块的时候,竟
然没有发现肉上有一根毛发,这是我的第二大罪过。我守着炭火通红、烈焰炙人的炉子
把肉烤得油光可鉴、吱吱有声、香味扑鼻,然而就是烤不焦、烧不掉肉上的毛发,这是
我的第三大罪过。不过我还想补充一句,您是一位明察秋毫的贤明君主,您能不能把堂
下的臣仆观察一遍,看看其中是否有恨我的人呢?”晋文公觉得膳吏所言话外有音,所
以对案情产生了一点怀疑。他立即召集属下进行追问,结果不出膳吏所料,真的找出了
那个想陷害膳吏的坏人。晋文公下令杀了那个人。
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客观世界里充满了矛盾。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
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新媳妇
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
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
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边拉车的马问赶车的仆人说:“边上的两匹马是
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别人家借来的。”新娘又指着中间的马问:“这中间
的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着便说:“你若嫌车走得慢,
要打就打两边的马,不要打中间的马。”驾车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这位新媳妇。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赶紧上前将新娘扶下了车。新媳妇却
对还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说:“你平时在家做饭时,要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
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伴娘虽然碍着面子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不高兴这个新
媳妇的多嘴。
新媳妇进得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边的人说:“快把这个
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里妨碍别人走路。”婆家的人听了这个新娘子没有
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的话,都不免在心里暗暗发笑,认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
见机讲话了。
其实,这新媳妇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刚踏进婆家门就
俨然以主妇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却引起了旁人的反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人说话、办事,要有理有利有节,讲究策略
和方式。如果不顾时机、不分场合,即使是好话、好事,也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
往还会被别人笑话。其结果,一个本来很有智慧的人,反而被别人当成了傻瓜,以至于
他以后的事情就难办得多。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
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
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
“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
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
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
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
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
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
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
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
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锟铻剑与火浣布
周穆王决定用武力去征讨西部少数民族统治的西戎之时,西戎首领自知难以抵御这
一来势汹汹的进攻。为了讨好周穆王,平息战祸,西戎首领献上了稀世之宝锟铻
(kunwu)剑和火浣(huan)布作为贡品。
这锟铻剑是用锟铻山所产的纯钢,经反复锻造而成。剑长1尺8寸,剑刃放射红光,
锋利无比,用它来切削玉石,就像切削泥土一样,毫不费力。
那火浣布更是奇特,用这种布料缝制的衣袍如果穿脏了,洗涤时不必用水,只需投
进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去就行。在火中,火浣布变成了火红色,而那些脏处则还原成布的
本色。将布袍从火中取出一抖,整件布袍就洁白如雪,十分靓丽。
贡品送进王宫后,人人称奇,赞叹不已。可是,皇太子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世间根
本不可能有削铁如泥的宝剑和不怕火烧的布袍,凡是说这种话的人都是虚妄的,他们靠
传播假话骗人。
有位叫萧叔的大臣在见过这两件宝物后说:“皇太子过于自信和武断,他的结论有
些蛮不讲理。”
其实,皇太子对他所不知道的稀有之物,采取不予承认的态度,是浅薄无知的表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认知视野将会越来越广阔,许多原来被判为匪夷所思
的事物将层出不穷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不能像周朝的皇太子那样武断地下结
论,盲目地加以排斥啊!
愚人得燕石
宋国有一个愚蠢的人,他在山东临淄附近捡到一块颜色像玉的石头,其实这不过是
一块普通的燕石,由于这个人没有见识,他惊喜得不得了,以为捡到了值钱的宝贝。他
双手捧着这块燕石,一会儿把它贴在脸上,一会儿用手小心地抚摸。回到家里以后,还
一个劲地盯着燕石看了又看,舍不得放手。
晚上,这个人要睡觉了,只好把石头放进柜中。他刚躺下一会儿,觉得心里很不踏
实,于是起身从柜中取出“宝贝”,把它放在枕头下,这才安心地睡去。可是他睡着以
后,迷迷糊糊在梦中发觉有人偷走了他枕头下的“宝贝”,于是他又从梦中惊醒了。他
翻开枕头一看,那“宝贝”在枕头下面安然无恙。可是这个人依然不放心,于是又将石
头紧紧握在手中钻进被子里,将石头捂在胸前,这才睡着。就这样折腾了一夜,他好不
容易熬到第二天天亮。
这个人想,总是将宝贝握在手里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请来工匠,用上好的牛皮做
了一只装燕石的箱子。这皮箱共有10层牛皮。愚蠢的燕人先用10层上好的丝绸将石头仔
细包裹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皮箱里收藏起来。这样,他才满意了。
过了些日子,外地有一个客人听说这个人得了至宝,特地找到他家里请求观赏一下
宝石。于是这个宋国人在虔诚地斋戒7日之后,穿上端庄的礼服,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
这才当着客人的面,十分郑重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皮革做的箱子;解开一层又一层丝绸巾
系成的包裹。那个外地客人这才好不容易地看到了这个宋国蠢人所谓的“宝石”,禁不
住捂着嘴“嗤”地一声笑起来,竟笑得前仰后合。宋国人大惑不解,瞪着一双傻呆呆的
眼睛望着客人问:“你为什么如此发笑?”
这位客人止了笑,认真地对他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燕石,和普通的砖头瓦片没多
大区别。”
宋人听了大怒。他指着客人说:“胡说!你这是商人口中说出的话;你安的是骗子
的心!”
那个外地客受辱后扫兴地走了。而这个宋国的蠢人则把这块燕石更加严密地藏起来,
更加倍小心地守护着它。
看起来,一个人缺少知识并不可怕,怕的是像那个把燕石当成宝玉的宋国人一样,
既孤陋寡闻,又不懂装懂,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做了蠢事还自以为得计。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