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南海人赠蛇
南海中有一个岛,岛上的人以打鱼为生。岛民们对付蛇很有办法,因此遇到蛇并不
惊慌失措。打死了蛇以后,岛民们看看扔掉可惜,便把蛇肉烹调了来吃。这一吃,大家
发现蛇肉鲜美嫩滑,特别可口,于是,蛇肉成了岛民们普遍喜爱的美味佳肴。
有一次,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南海人带着家人到遥远的北方去旅游。他们一家人
都爱吃蛇肉,怕到了别处吃不到这样的美味了,就带了不少腊制的蛇肉当干粮。
这个南海人带着家人走了很远很远,来到了齐国。他找了一家还算整洁的旅店安顿
了下来。齐国人都十分好客,主人见他们从很远的南方来,就热情地招待他们。每天做
好饭好菜给他们吃,铺床、清扫房间、洗衣服,把这个南海人一家照顾得十分周到,房
钱也收得很便宜,还常常主动向他们介绍齐国的风土人情。
南海人受到这样的款待,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挺感动,于是便跟家里人商量着要
送些什么礼物给主人,以表达感激之情。想来想去,他觉得蛇肉最合适。北方没有这类
佳肴,主人一定会喜欢的。
打定了主意,他便在带来的腊蛇肉里挑开了,最后选中了一条长满花纹的大蛇。他
高兴地拿着蛇去见主人,想象着主人开心的样子。
齐国在北方,很少产蛇。齐国人一见到毒蛇,吓得逃命都来不及,更别提去吃了。
所以见到南海人送来的大花蛇,害怕得脸色都变了,吐着舌头转身就跑。南海人大惑不
解:主人这是怎么了?他想了好一会,对了,一定是主人嫌礼物轻了。他赶紧叫过仆人,
叫他再去挑一条最大的腊蛇来送给主人。
像这个南海人一样,遇事不了解情况,也不加以调查,就胡乱依自己的猜想来作主
观臆断,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
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
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
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
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
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
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
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
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
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
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
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
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
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
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
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人同屋
有这么三个人,性情爱好各不相同,又同住在一间屋子里,常常为一些事情争论不
休。
一天,甲从外面回来,由于在外面赶路便觉得燥热,一进门便嚷着屋里太闷太热,
随手将门窗全都大开。乙在家呆了一天,哪里也没去,正觉浑身寒冷,便责怪甲不该打
开门窗。两个人互不相让,一个要开,一个要关,一个说闷,一个说冷,为一点小事闹
了好半天。丙从外面回来,一听甲、乙各自的说法,心里便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可是
甲和乙都认为丙这个人天性愚笨,因此根本听不进丙的劝解,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又一次,乙从集市买回一只纸糊的灯笼,一进门便遭到甲的反对,甲责怪乙没买绸
罩的灯笼,绸罩的灯笼又好看又高贵;乙则说纸糊的灯笼点亮后一样漂亮,价钱却要比
绸灯笼便宜好多。甲说纸灯笼便宜但不如绸灯笼耐用;乙说买一只绸灯笼可买十只纸灯
笼;甲说宁买一只绸灯笼也不要十只纸灯笼;乙说十只纸灯笼可变换花色品种……丙夹
在两人中间,一会儿劝甲,一会儿劝乙,可是依然不能使甲和乙停止争吵。
甲和乙在争吵时总是强调自己的理由,只注意自己对的一面,却看不到自己的偏激。
而丙,虽然比甲、乙要笨一些,但由于他没有参与争吵,所以他能较客观地看问题,所
以他能判断谁是谁非。
我们平时处世待人,不能像甲和乙那样,固执已见,主观偏激,而应像丙那样,客
观冷静,我们的头脑就能明辨是非。
空中楼阁
从前,有个有钱人,他生来愚蠢,又不愿意读书学习,却自以为是,骄傲得很,常
常干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来。
有一次,他到另一个有钱人家里去做客,见到人家的府第是一座三层楼的楼房,高
大威风,又宽敞壮丽,看上去很是阔气不说,站在三层楼上,还能看见远方美丽的景致,
真是妙极了。他心下不禁十分羡慕,想道:要是我也有一幢这样的三层楼房,那该多好
啊!我也可以站在我的三层楼上,喝茶观景,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要盖楼房,钱自然是不愁的。他回到家里,马上叫人请来泥瓦匠,吩咐道:“给我
建一座三层楼房,越快越好!”
于是泥瓦匠立刻开始动工,打地基、和泥、垒砖头,开始修建楼房的第一层。
有钱人天天跑到工地上去看,头几天地基打好了。又过了几天,垒了几层砖。再过
几天,砖垒高了一点。有钱人想楼房都快想疯了,而今过了这么些天,他的楼房还没影
子,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跑去问泥瓦匠:“你们这是建造的什么房子啊,怎么一点也
不像我要的楼房呢?”
泥瓦匠答道:“不是照您的吩咐在建楼房吗?这就是第一层了。”
有钱人又问:“这么说,你们还要修第二层啰?”
泥瓦匠奇怪地回答:“当然了,有什么问题吗?”
有钱人暴跳如雷,勃然变色道:“蠢东西,我看中的是第三层,叫你们修的也是第
三层,第一层、第二层我都有,还修它作什么?”
这个有钱人真是可气又可笑,没有第一、第二层楼房,哪里来第三层呢?做事情要
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否则我们的理想就好像这个有钱人的空中楼阁一样,永远是虚幻
的东西。
快快长大
从前,有一位国王,他的王后给他生了一个小女儿。国王非常喜爱这个小女儿,常
抱着她,亲她的小脸蛋逗着她玩。
国王天天看着襁褓里的小女儿,欣赏她小巧的鼻子、红嘟嘟的嘴巴。他想:女儿长
大以后一定会是个举世无双的美人儿,这多让做父亲的自豪啊!可是,小女儿长得实在
太慢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女儿长大的模样呢?
国王不想这样一天天地等着女儿长大,就把太医叫来,命令他说:“快给小公主开
些药吃,让她立刻就长大。你身为全国最好的医生,如果办不到的话,就说明你根本名
不副实,我就杀你的头!”
太医是个聪明的人,他不慌不忙地思考了一会,就开口说道:
“陛下,您尽管放心好了,我知道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立刻长大。但是,这种药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10年才开一次花,要弄到它谈何容易?请您给我一些时间,我
保证带药回来见您。不过,在我去找药期间,您不能见小公主,不然药就不灵了。”
国王同意了。于是医生就出发了,不过他并没有去找药,而是找了个地方隐居了起
来。
一直过了12年,医生才回到京城,他禀报国王说:“我终于找到药了。”国王大喜,
让他赶快把药给小公主服下。医生很快带着公主过来了,国王一看,公主真的长大了,
高兴极了,夸奖道:“太医的医术果然是举世无双啊!”还叫左右赏赐给太医许多珍宝。
世上哪有能够使人立刻长大的药呢,小公主也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自然地长大的,而
不是因为服了什么灵丹妙药。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客观存在,如果硬要去改造它,不
但不能成功,还有可能受人愚弄。
与狐谋皮
从前有个人,他非常想穿一件皮袍,同时又最爱吃精美的佳肴。他整天都羡慕别人
有华丽的狐皮大衣,梦想着自己也有一件这种价值千金的大衣。可是他没有钱去买这样
昂贵的狐皮大衣。怎么办呢?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去找狐狸商
量,请它们献出它们的皮。
他在野地里转悠,碰到了一只狐狸,他便十分亲热地对它说:“可爱的狐狸,你身
上的皮实在漂亮。可是在你们狐狸圈内,有谁又会欣赏你漂亮的皮呢?这样好的皮放在
你身上实在太可惜,你不如把皮献给我,你再随便披一件什么皮就可以了。”
他的话刚一说完,狐狸吓得直吐舌头,转身就窜进山里去了。
这个人没得到狐皮,回到家里又想起了精美的佳肴。他恨不得马上做一桌整猪整羊
的佳肴,先用来祭祀,然后自己把佳肴吃掉。可是他没有钱去买猪、买羊。于是,他又
一转念,跑到外面去寻羊。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羊,便立即对羊说:“我现在正打算做
一桌上好的酒菜,请你为我献上你身上的肉。”
他的话还没说完,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飞也似的逃进树林里去躲起来了。
这个人要狐献皮、要羊献肉的事情在狐狸群和羊群中传开了,它们都远远地躲开了
他。五年过去了,这个人没有弄到一只祭祀用的羊;十年过去了,他没有做成一件梦寐
以求的狐皮大衣。因为这个人要想得到这些东西的办法太愚蠢了。
何姓何国人
唐代有一位高僧,法名僧伽。龙朔年间,僧伽常在长江、淮河一带云游,他修行深
邃,心存四海之间,行迹奇特。
一天,僧伽行至一处河滩,他看那远帆、白云,心中甚是空旷、超脱。正一人不知
不觉散步间,迎面走来当地一书生。书生见这位僧人仙风道骨,高雅不俗,便上前与他
攀谈。
书生问:“敢问高僧,姓何?”
僧伽双手合十,低眉闭眼,回答:“僧何姓。”
书生觉得真巧,这位高僧竟然就是姓何。书生接着又问:“高僧不知何国人?”
僧伽手捻佛珠,很自然地脱口答道:“何国人。”
书生听后,明白了,原来这位僧人姓何,是何国人。
过了几年,僧伽因病逝世,大才子李邕(yong)为僧伽写碑文。李邕找来当年曾与
僧伽交谈过的那位书生,书生将僧伽所言说给李邕听了,李邕也并未理解高僧对书生所
说话的真正含义,他和书生的理解是一样的。于是,李邕在给僧伽所写传记中这样写道:
“大师姓何,何国人氏。”
这碑文实在有点像对痴人说梦话,不知所云。
其实,僧伽作为出家人,四海为家,也无所谓姓氏、故乡,而大才子李邕竟也只会
表面理解、悟不出深意,可见凡夫俗子原来比不上道行高远的出家人,闹出如此笑话,
背离原话旨意,最后遗人笑柄。
古书与古铜
有一个读书人,他的一大嗜好便是买书。
这一天,他进城去,半路上碰到另外一个读书人,手里也拿着好多书。他上前将那
人手里的书看了一遍,喜欢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都买下来成为自己的,可是他手里
又没钱,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他想出个好主意,就对那个读书人说:“书生,
我家里有好多的古铜器,我本打算把它们卖掉再去买些书。现在我看你手上的书正是我
想要买的书,我想用我家里的古铜器换你的书,不知行不行?”
没想到那个卖书的读书人正好有收集古器皿的嗜好,听说这个要书的读书人家里有
古铜器,实在是太高兴了,于是两人立即达成了以古书换古铜器的交易。卖书人随着到
了买书人的家里,看见各种各样的古铜器摆在那里,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用自己随身带
的书,换了十几件古铜器,一边背起铜器回家,一边心里还在一个劲地庆幸自己今天好
运气。
卖书人将沉重的古铜器背回家中,还没喘过气来,只见他的妻子从房内走出来,惊
讶他怎么回得如此之快,便问:“怎么这么快就把书给卖掉了?”
卖书人并不回答妻子的问话,他将鼓鼓囊囊的口袋打开,然后十分小心地将古铜器
皿一件件拿出来,对妻子说:“我用书换了这些古铜器了,这些东西正好是我所需要
的。”
他妻子一听气坏了,指着他骂道:“真是个糊涂蛋,你换回这些个破旧东西,能变
得饭吃么?你吃大亏了呀!”
卖书人却回答说:“他换得我的那些书,难道就能当得饭吃吗?有什么吃亏不吃
亏?”他的妻子竟哑口无言,还若有所悟地点着头哩。
其实两个读书人互换古书与古铜器,本是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好事,可卖书人妻
子的庸俗责骂,却引出了卖书人的一个愚蠢回答,着实可叹。
少见多怪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
到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的南部,天气不好,一
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很少有放晴的时候。我们那里的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偶尔地,
遇到太阳出来的时候,狗都以为是一个怪物挂在天上,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
象十分有趣。”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的动物,但也还不至于大惊小怪到这种
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后来,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里住了下来。
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非常罕见。这位学者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
的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后竟然下起雪来,而且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
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像一床铺天盖地的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的好几
个州都覆盖了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的狗都非常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
静下来的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
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况,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话。
出太阳、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的气候现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
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的事,这时
候就需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建筑师的特长
从前有一位建筑师,远近的人都听说过他的大名。于是有一天,有一个人问他说:
“先生您究竟有些什么特长呢?”建筑师颇为自豪地回答这个人道:“我呀,最擅长于
衡量木材,按照要建造的房屋的情况,根据木材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木料。我对整
幢要建的房子的细节都了然于心,懂得什么地方应该分派什么人去做。只有在我的指挥
下,工匠们才能有条有理地劳动,如果没有我,房子就建不成了。所以,官府请我去,
付给我的工钱是普通工匠的三倍;在私人那里,工钱的一大半也归我。”
有一天,这个人到建筑师家里去拜访他,他家里的床正好坏了一条腿,他就叫过仆
人说:“一会儿去请个工匠来修理一下吧。”这个人吃惊地问他说:“您天天都和木料
打交道,难道您连区区一个床腿都不会修吗?”建筑师回答:“这是工匠做的事,我怎
么会呢。”这个人当着建筑师的面不好再说什么了,心里却暗暗想道:原来这个建筑师
什么本领都没有,只会到处吹牛、骗人钱财呀!
后来,京兆尹要修官衙,请的就是这位建筑师,这个人就赶去看热闹。
到了工地上,他看到地上放着成堆的木料,工匠们把建筑师围在中问。建筑师根据
房子的需要,在木料上敲打了几下,就知道了木材的承受能力。他挥舞着手杖指着右边
说道:“砍!”那些拿斧头的工匠就都跑到右边的木料旁砍起来;他又用手杖指着左边
命令:“锯!”那些拿锯子的工匠都到左边锯开了。在他的指挥下,不一会儿大家全都
各司其职,按照建筑师的吩咐忙活起来,没有一个人敢自作主张、不听命令。对于那些
不称职的人,建筑师就将其撤下以保证工程的进度,大家也都没有一句埋怨的话。就这
样,整个工程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建筑师将要建造的房子的图纸挂在墙上,才一尺见方
大小的图,详尽地标出了房子的规格和要求,小到连一分一毫的地方都算出来了,用它
来修建高大的房子,竟然一点出入都没有。
这个人这才明白了建筑师的能耐。
建筑师的特长,不在于对建筑工程中不起眼的细节进行雕琢,而在于对整体作宏观
的把握。对于一个人只能要求他擅长于某个单项,硬要提出些苛刻的要求,对他求全责
备是不对的。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