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
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
(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
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
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
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
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
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
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
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
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
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
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
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
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
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
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
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
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
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
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
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
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
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
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
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
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
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
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
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
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
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
“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
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
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
“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
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
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
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
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
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
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
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
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
一下您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
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
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
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
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
“啪”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
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
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
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
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
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将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的大碍。我们应当从后羿身
上吸取教训,面临任何情况时都应尽量保持平常心。
染丝的联想
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
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晒时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了。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顿有所悟,不觉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
“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放到黄色
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所用的颜料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同。如果
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同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如此看
来,染丝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接着,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深深地感到,其实在
人世间,不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也存在着一个会
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青少年,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
社会大染缸之中时,一定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择善而从,以促使自
己更健康地成长。
齐桓公见鬼
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
突然间,桓公看见了一个鬼?他赶紧握着管仲的手,惊魂未定地问:“仲父你看到什么
了吗?”
管仲如实相告:“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齐桓公回宫以后,吓得丢魂失魄,从此就病倒了,竟至几天卧床不起。这时,有个
名叫皇子告敖的读书人,主动求见桓公,对他说:“这是您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鬼
怎么能伤害得了您呢?一个人的体内如果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
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升,
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如果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伤害心脏,
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齐桓公听后,不禁半信半疑地问道:“那么,到底世间有没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内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院子里
的粪土堆上,有个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时常有倍阿鲑(gui)蠪
(long)一类的鬼出没其间;在西北方的墙脚下,则有泆(yi)阳鬼安家;水中的鬼叫
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
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wei yi)。”
齐桓公赶紧追问:“那委蛇是怎样的形状呢?”
皇子告敖形容说:“委蛇嘛,像车毂(gu)那么大,像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衣裳,
戴着红帽子。委蛇特别不喜欢雷车发出的隆隆声响,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抱头而立。谁
如果能见到委蛇,那就是将要成为霸主的一种先兆!”
齐桓公听了这一席话,顿时笑逐颜开。他兴奋地说:“我所见到的正是你说的这种
委蛇呀!”于是,他赶紧重整衣冠,与皇子告敖对坐交谈。还不到一天的时间,齐桓公
的病就不知不觉地好了。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齐桓公见鬼是一种心理病态,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疗的方
法,去满足齐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这个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灵猿受窘
在原始的大森林间,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如叶形椭圆的楠木、
叶子对生的梓树、可防虫蛀的樟树、可做染料的栎(li)树等等。它们枝繁叶茂,遮天
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鱼得水。您瞧,它
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时而跃上,时而落下,不时还会扯住一
很藤蔓,荡到另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去小憩片刻。它们在大森林内嬉戏玩耍,逍遥自得,
神气活现,好不威风,俨然就像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谁也奈何它不得。由于它们
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哪怕是像后羿、逢蒙那样的神射手吧,恐怕也没有办法去
瞄准它。
然而,若是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会变成另外一番
景象了。那里尽是生有长刺的柘(zhe)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酸苦的枳(zhi)树
等等。在这些浑身长刺的灌木丛中,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
跳,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稍有行动,往往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真可谓
是危机四伏。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
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好不凄惶!
同样是这群灵猿,为什么在乔木林和灌木丛中的表现竟有天壤之别呢?这并不是由
于灵猿的筋骨突然得了什么急病而变僵硬了,而只是因为它后来所处的环境,使它不能
充分施展其攀援腾越的本领所造成的结果啊!
灵猿受窘的遭遇说明,任何一种技能技巧能否得以充分施展,除主观努力外,客观
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时代,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客观环境,使各种人才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该是何等重要啊。
扁鹊施换心术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
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
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
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
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
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
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接
着,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
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
他俩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二人分
别喝下一种麻醉药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这其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
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转来后,仍如术前
一样健康强壮。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
两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回家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
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这样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
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他就会逐渐趋向完美。
穿井得一人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
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
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
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
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
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
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
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
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
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
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
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
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
“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
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
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
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
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
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
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
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
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
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
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
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
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
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
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
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未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季肯
定会经常刮大风,这可真是有远见的喜鹊。为了保障住所未来的安全,它果断地决定立
即搬家。于是,它不辞辛苦地寻找安全的处所,终于选中了一处粗大低矮的树桠,这地
方低矮踏实,上面有浓密的枝叶遮挡,大风也不可能撼动这个粗大稳固的矮树桠。然后,
喜鹊又不厌其烦、不顾劳累地将原来的窝巢从高高的树顶上搬下来,它将那些搭窝的枝
条、草叶,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树桠上,筑起了新居。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
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犯到这低矮处的树桠上了。
夏天到了,大树浓密的树阴下真凉快,过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树阴下歇凉。人们在树
阴下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鹊蛋。
人们觉得挺有趣的。于是,窝巢里的小鹊或鹊蛋经常被人掏走。小孩子们看到大人这样
做,他们也来掏小鹊和鹊蛋。尽管小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鹊窝,可是他们想办法找来竹
竿,用竹竿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还互相争抢着。
可怜的喜鹊这下更遭殃了,秋季还远远没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坏得不像样子了。它
虽然考虑到了防备未来的灾患,却没想到眼前的危险,结果还是没能避过灾难。
人也是一样,当我们在计划未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当前,如果不能兼顾眼下与
将来,考虑问题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话,都会遭受损失的。
阳谷的愚忠
有一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方龙争虎斗,直杀得天昏地暗。楚国的国君楚
恭王也亲自率兵参加这场血战,一连几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身负重伤,只好鸣
金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大将军司马子反,在前线奋战,又累又渴,一回到营帐就直嚷着要喝水。子
反有个叫阳谷的仆人,平时对主人一向忠心耿耿百般爱护,此刻一见主人这般模样,赶
紧搬来一坛酒,让子反解渴,并用汗巾一个劲地替子反擦汗。司马子反这个人向来嗜酒
如命,见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一喝上酒,哪
里还顾得上眼下正大敌当前,军营帐外,叫战声声。子反一杯接一杯喝了个一醉方休,
直至醉倒床上。
休战半日,楚恭王准备重新开战,迎击晋军。恭王派人去司马子反帐中催他出战,
不料子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声大作,哪里能起床打仗。于是仆人阳谷又对来人说
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大将在这紧急关头病了,十分着急,便亲自到子反帐中探望。楚恭王刚一
进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顿时气得脸色发紫。恭王指着睡在床上的子反大声喝道:
“今日之战,关系重大,寡人亲自出战,身受重伤,指挥全军就完全靠你了,谁知你在
这紧要关头竟敢胡来,这不是存心要让楚国亡国吗?像你这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嗜酒
之徒,还能再率兵打仗吗?罢!罢!罢!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军回朝。子反的仆人阳谷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
谅子反,自己愿替子反顶罪。恭王冷笑道:“你作为仆人,一味只知道娇宠自己的主人,
你的罪过也不轻。子反作为国家大将,误了国家大事,你顶替得了吗?”
楚恭王回朝后,按军法将司马子反斩首示众,以戒众人。子反的仆人阳谷从此离开
楚国,不知去向。
作为仆人的阳谷,爱护主人,对主人忠诚无可厚非,但不顾场合,不考虑后果,在
战争的紧急关头还满足主人喝酒的爱好,结果误了国家大事,使主人召来杀身之祸,悔
之晚矣。这种不讲原则、不顾后果的爱实在害人不浅。
粤人成仙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
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
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
灵芝,长得像蘑菇,颜色美丽,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粤人高兴极了,就天天不辞劳苦地
上山去四处搜寻,希望能在那多得数不清的植物中发现灵芝仙草。
终于有一天,粤人照例上山寻找灵芝,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休息,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烂树桩上生着一个大蘑菇,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叶子
有九层,颜色就像金子一样光彩四射。“呀,这就是灵芝吧,没想到真让我得到了,看
来我是和神仙有缘哪!”粤人忘了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把蘑菇采了下来带回家去。
这蘑菇其实并不是什么灵芝,只是山中常见的毒蘑菇,可粤人一心只想成仙,连这点常
识都忘了。
回到家里,粤人郑重地对妻子说:“快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的灵芝了,吃了
它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一定要有缘份,老天是不肯随便让人成仙的。可是你看,这
么难得到的东西都让我得到了,我一定是个有缘之人,很快就会成仙了!”于是粤人斋
戒了三天,还天天沐浴焚香,彻底清洁自己,以示对神仙的虔诚。三天之后,粤人恭恭
敬敬地捧出蘑菇,将它煮熟。他兴奋地想:“马上要成仙了!”夹起一大块蘑菇就往口
里送。这一吃可糟了,他马上感到腹痛难忍,肠子好像要断掉一样。他倒在地上滚了几
滚,就气绝而亡了。
粤人的儿子听到这边有动静,忙过来看看情况。他平时受粤人的影响很深,也是一
心想做神仙,整天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会儿,他见到父亲死了,想了想对母亲说:
“我听说成仙的人,一定要脱去人的形骸。人就是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现在,
我的父亲已经脱去他的形骸成仙了,这不是死。”说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
便走了父亲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粤人家里其他的人还是对成仙执迷不悟,不加思索
地又去争吃蘑菇,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来明明是毒蘑菇,这并不是难以辨认的东西,却偏偏被粤人一家坚信不疑地认为
是灵芝,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幻想侥幸地撞大运,白白地获得好处,这真是利令智昏。要
想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劳动才是一条靠得住的途径,否则就会付出惨重的
代价。
顽固的蹶叔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强,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
蹶叔在龟山的北面种粮食,又想与人家倒着来。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
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
说他道:“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
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蹶叔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
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10年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
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这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像他劝说自己的那
样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
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了。”
后来,蹶叔到汶上这个地方去做买卖。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虑,看到别人抢购什么
货物,他也一定进什么货,处处都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的货一到手,积压得
厉害,使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价钱被压得极低。蹶叔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又教
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
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听。过了10
年,蹶叔常常亏本,终于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这时,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
友的话,意识到朋友是正确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
以后,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
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蹶叔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蹶叔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
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
是继续前进,结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
非常艰难地过了9年。直到一次赶上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
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里,头发全白了,形体枯瘦得就像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得
出他来。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
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人们都
说蹶叔三次改悔就度过了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头破血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
我们做事情,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才能获得成
功。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
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
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
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
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
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
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
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
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
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
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
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
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
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
‘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
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
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
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
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
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个人名叫刘安,不知怎么迷上了修道成仙的事,他做梦都想成为仙人,飞升仙境,
那该是多么逍遥自在悠哉游哉的事啊!于是他整天吃斋念经,求仙诵咒,如痴如狂。他
放着淮南王不当,而专门结交那些会道懂巫的人,尊他们为座上宾,向他们请教得道成
仙的秘诀。
刘安痴迷修道的事广为天下人所传,于是,四面八方的巫师术士道人,全都聚集到
刘安居住的淮南地方。这些巫师道人,有的带来了自己炼制多年的灵丹,献给刘安说:
“吃了这些东西您便可以成仙了。”有的巫师道人住在刘安家为他现场熬制妙药。他们
拿着诱人的妙药对刘安说:“您吃了这些东西便可以得道了。”刘安十分高兴,他重赏
了给他献丹献药的人,将这些灵丹妙药都收藏好。
刘安有了巫师术士道人们献的这些丹、药,修道更全心全意了。他每天念咒吃药,
真的有一天,刘安忽觉身轻气爽,不知不觉竟飘了起来。原来,他真的得道了。他慢慢
地成为仙人升天了。
他的妻子一看,丈夫得道升天了,便将那些灵丹妙药也拿来吃,果然也成仙升天了。
接着,刘安家其他的人都争着吃那些剩下的灵丹妙药,一个个都得道飞升仙境。
后来,连刘安家那些鸡、鸭、猫、狗,因为舔食了盛药的器皿里的残余仙药,也都
随着成仙升天了。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一个人得势升官,家中亲戚和那些与他有关系的朋友,都
跟着沾光,一个个飞黄腾达起来。这种丑恶的裙带关系,是社会的一大公害。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