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主页 |
我住的那条街上,最近搬来一个刚刚从外州调到EDS总部的华人,第一次见面时是在晚上散步时,好像没说几句话似的,只听他埋怨达拉斯没有一点文化气息,而他在这也没有朋友等等,似乎很怀念东部大都市的生活。然而没过多久,这位仁兄家门口竟渐渐车水马龙起来,几乎每个星期都有PARTY,而且中外宾客全有。很快就有多事的邻居,一状告到社区董事会,说是每个周末乐声大作和糟杂的人声,吵得她们很难受,打破了这个社区以往的宁静。于是,我做为社区董事之一,又是个中国人,被理所当然地派到这个最没趣的差事,在又一个周末的晚上,敲开了这位邻居的大门,一曲动人的电影《铁达尼号》的插曲扑面而来…… 哇!真没想到你也是铁达尼号迷,是不是从<达拉斯晨报>上看到我们的通知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讨论《铁达尼号》与信仰危机,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是不是?不过没关系,我们喜欢艺术的人,就喜欢在不同的文化撞击中寻找感觉。你问我做电脑软体工程师,为什么喜欢铁达尼号这个电影?这问题实在是太唐突了,请问如今的美国,谁不喜欢《铁达尼号》这部伟大的巨作?!我先跟你讲一个小故事吧:我们台湾从前的小学音乐课本里,有很多内容是将名曲或民谣加以改编,填上歌词作成的歌曲。二十多年以前的某一天,一个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传出了风琴弹出的“青蚵嫂”。教室的两个小男生开始窃窃私语。“咦!这不是青蚵仔嫂吗?”“对啊!怎么要唱这首歌吗?”“好好笑喔,怎么唱这种歌啊?嘻嘻!”“嘻嘻!”当然啦,只是用那个曲子而已,歌词是改编的。那个时候,在教室说台语是要罚钱或罚站的,而青蚵嫂这种歌曲在长期压抑乡土文化的环境之下,绝对不登大雅之堂,在一向严肃的音乐老师手中传出,更是好笑的场面。这时老师好像发现了教室里的动静。“哪一个在嘻嘻笑?站起来。”,于是其中一个站起来了。“笑什么?说。”“开玩笑,当然不能说。说了不是要连累另一个同学也受罚吗?不可以这么没义气,自己扛下来吧!”;小男生心里如是想,于是就用沉默代替所有的回答。“不说就给我出去,滚!”小男生就这么被推出教室。我就是这个小朋友,刚上小学五年级,此后两年间再没被准许进入音乐教室。幸运的是,从那以后我就被激起了对音乐对艺术的狂热,并且为他深深着迷。这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艺术和音乐已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份,要放弃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你相信吗?我已经看过《铁达尼号》三十多遍了,仍然没有看够。透过电影《铁达尼号》大手笔的制作,一时间全世界都感染了这支流行曲——永恒的爱。电影本身可以做为一个纯粹的艺术,也可以做为一个时代人心的反映。对我来说,奇士劳士基的‘三色’、塔可夫斯基的‘牺牲’、柏格曼的‘芬妮与亚历山大’等,这才是做为纯粹艺术的电影中最高明的典范。不过,欣赏‘铁达尼号’这种好莱坞电影时,我将不会使用纯粹电影艺术的要求来面这些流行电影,我要问的是:为什么会流行?为什么我们会受感动?这种情况反映了怎么的时代心灵渴求? 老实说,我们东方民族,不见得能理解铁达尼号事件在西方历史文化中的震憾。纳粹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文化大革命都比铁达尼号事故悲惨太多了,但是为什么铁达尼号事件为成为一个注目的焦点?十九世纪的欧美文明是一个‘理性胜利’的时代,科技发展与知识进步不断的在文明史上留下许多成果。尼采宣称‘上帝己死’,重点在于‘是我们杀死了他’。因为理性成就如此高的社会,靠‘人’就可以使社会达到理想,天国的奥密将可以透过人类的知识得到完整的地上国之实践。于是,铁达尼号的建造,公然向上帝挑战:这是一条‘永不沉没’的世纪邮轮。 在二十世纪末,纵使美苏冷战消除、环保运动风起云涌、弱势反抗运动节节高涨。可惜的是,人类的心灵仍然受困于起码的简单问题: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们仍然觉得心灵不自由?所以只好寄情在女主角的解放?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们仍然歌颂不惜牺牲生命的责任观?寄生命意义在价值的坚持?只可惜这样的时代心灵之考量对中国人而言似乎是很难理解的,对‘人类处境’的思考与对‘自我修行’的思考是永远无法沟通。这样的电影在宗教界被讨论成:上帝为什么要降祸给无辜?如何用高超修行面对死时毫不惊慌?这是完全可以被预料到的。因为凡是重视‘自我修行’而没有去关怀‘人类处境’的生命态度,是无法理解铁达尼号事件对人性乐观多大的打击——对基督教文化影响的社会,他们理解的是人类对自己能力无限的过份乐观己经破灭;对我们的中国人的宗教思维,却独独能想到高超的修行与教义理论的合理性。 话说回来,为什么在如此进步的现代社会中,却透过铁达尼号电影,发出这种‘自由’与‘负责’的心灵呼唤?人类真正想要的自由是什么?人类能做为一生意义所系的价值是什么?铁达尼号电影留下这些问题,却彷佛以艺术、爱情做为答案。女主角基于对男主角的爱与誓言,从此展开全新的人生;直到老年后回到铁达尼号事故现场,重新与铁达尼号所有勇敢赴死的人相遇:乐师、船工、船长、设计师……直到男主角;这一群人终于相会,每个人都走出了有意义的一生,难道就是导演要表达的终极意义? 这种对‘人类无限’理想的失落与质疑,或许就是铁达尼号事件如此成为一个历史焦点的原因。曾经代表人类科技文明最高成就的‘永不沉没之轮’,最后仍只能在重重错误中沉没。 我们可以试想这样的一个‘当头棒喝’对当时企图以理性杀死上帝的欧美文明是多大的震憾;对他们来说,基督教文化精神一直强调的‘人是有限’的基本精神,在理性发展的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初几乎都被毁弃。结果,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如此疯狂相互毁灭的心灵堕落。于是,欧美文明以理性杀死上帝的思潮走向,至此不再相信理性科技,走向后现代思潮,质疑理性的无能并且积极寻找全新的上帝。 不过,这种震憾终究只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人类心灵而己,为什么在这个二十世纪末的时代,这种震憾会重新成为流行风气呢?于是我仔细欣赏了电影‘铁达尼号’,试图从中发现人心的渴求。我发现这部电影表达的是‘自由’与‘负责’的壮丽呈现,也就是电影高唱‘自由’与‘负责’两个重要的价值,把一切做出这价值的角色都给予光辉的表达。 对于女主角罗丝而言,她和男主角的爱情被导演诠释成‘心灵的解放与自由’,男主角死后,罗丝答应他要好好活下去,永不放弃任何求生机会。然后电影最后一幕一幕流览整个老罗丝珍藏的照片,我们看到她开飞机、两腿分开像男生一样骑马、演戏……她的艺术生命透过男主角的救赎,而成为自由解放的人生。 男主角为什么有这种救赎罗丝的能力?因为电影把男主角塑造成一个‘自由’人,全身的家当就是一身衣服,除了艺术心灵外别无他物。所以搭上铁达尼号只因为赌赢了钱,参加贵族宴会仍能说出人生大道理。电影特意塑造一个‘自由’的男人遇到一个‘压抑’的女人,于是,自由得到胜利,女人得到爱情的救赎。环绕这个中心主题,透过沉船的各个不同时间不情节,导演强烈显示一个‘负责、尽责’的社会。船员们认真执行‘妇孺先上’的原则,他们虽然无形中成为阶级压迫的共犯,让三等旅客无产阶级遭受迫害。然而,那是他们基于维持秩序的‘责任’而进行的共犯行为。人为了负责而不得不为恶,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做恶,只能说是人的无奈。 所以铁达尼号的设计者勇敢面对自己的设计不良,而直接面对死亡;船长面对自己指挥不当,而面对死;乐团演奏者面对‘用音乐安抚人心’的责任,而面对死;工作人员用自己身体接电维持电力,而面对死。在这些壮丽的影像中,导演呈现一个‘勇于负责’的社会,对比其中许多自私、胆怯怕死、耍手段的各种人。这种‘自由’与‘负责’为不会是电影对时代最大的呼唤?要比爱情至上的情怀,‘英伦情人’比‘铁达尼号’还更胜一筹;当然铁达尼号的热度也可能来自彻底的商业宣传和明星塑造、高明的电影特效;但是,这股流行热潮会不会真实反映某种人心渴望? 于是,在二十世纪初震撼‘理性至上,上帝己死’幻梦的铁达尼号事件,在二十世纪末为了寻求‘自由’与‘负责’而复活。我们现在所处的心灵是怎样的时代?为什么我们己经拥有这么多自由之后,女主角的解放这么起码的自由解放仍然能成为心灵的呼唤?拥有这么多自由的人类,为什么还时时需要透过自由解放来安慰自己?在西方社会法治己成熟的现实面,如此歌颂‘负责’是怎样的心灵要求?会不会,因生命丧失一个‘为何而活’的价值感,所以‘负责’变成另一种型式的价值渴望。乐团的生命价值在于维持音乐到最后一刻、船工的生命价值在维持电力的最后一刻,纵使死去,这个生命是有意义的,不再虚无。 我们这个铁达尼爱好者俱乐部,就是聚集了这样一群心灵的探索者,以每周一次的研讨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知道你今天来的目的,但请你先参加我们的讨论会,会后我们再请你谈你所要说的好不好? |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