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黄永玉演讲所涉及的主要画家与画派


                江堤 辑录

  多纳太罗(Dunatello,1396—1466)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著名雕刻家。据说他是最先实行尸体解剖的艺术家,他精通透视学,所以他的人物雕像在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通常是被认为最接近古希腊雕刻的优秀传统。其实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刻划人物精神面貌方面,其写实手法早已超过了古代雕刻。在纪念碑式的英雄雕像中,他并不追求理想化的美,而是极力刻划一个使人感到在生活之中可能存在的英雄形象。在艺术上他主张学习古典雕刻的写实传统。据说1425年他的雕塑《哈巴库库》从工作室移往乔托设计的钟楼壁龛时,佛罗伦萨市民为出现如此亲切感人的形象而激动得沿途欢呼。秃顶的哈巴库库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秃子”。他的作品如此真实、如此优美、完善和精良,比前此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更为突出。他还有许多好作品:《圣乔治像》《施洗约翰像》《佣兵队长格太梅拉塔骑马像》《抹大拿的圣玛利亚》《基督碟刑》(浮雕)等。多纳太罗的艺术使文艺复兴早期的雕刻达到了高潮,又给盛期的雕刻开了端倪。他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培养了许多后学,诸如西蒂纳诺、飞亚索罗、罗斯令诺、佛罗基奥等,都是些很有成就的艺术家。特别是佛罗基奥,不仅和他的老师一样在雕塑上很有造诣,而且更热心于艺术教育,伟大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就是他的学生。

  达·芬奇(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杰出代表,佛罗伦萨画派最重要的画家兼雕塑家、数学家、力学家、建筑师和工程机械师。他是富裕的佛罗伦萨公证人的私生子,母亲是一位年轻的农妇,15岁时从名师佛罗基奥学画、雕塑和珠宝工艺。25岁时开设自己的画室,创造了《贝努瓦圣母》等一批作品。1482年他的声名风靡米兰城,为米兰改建城堡、制造火炮、设计议会厅、制定城市规划和建造水渠与旋床。绘画有《岩间圣母》等。1497年为格拉齐耶修道院食堂绘制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1500年曾回到佛罗伦萨,1503年绘制了最杰出的《蒙娜丽萨》。随后再度去米兰,画出了《圣安娜与圣母子》《施洗者约翰》《岩间圣母》(第二幅)。1516年受法王法兰西斯一世的邀请去法国定居,在那里主要从事手稿的整理,画有素描自画像等。达·芬奇一生多才多艺,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人们将他誉为文艺复兴的“三大杰”之一。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与达·芬奇、拉斐尔齐名,世称文艺复兴三杰。他生于佛罗伦萨,门岁从基兰达约学画,一年后从多纳大罗的学生贝托多学习雕塑,主要靠自学。他的艺术创作在人文主义的支配下,又受到萨伏那罗拉(Savonoroia)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和浪漫主义的理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他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中年所作《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象征着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他还在西斯廷教堂,800平方米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4年,独立完成了《创世纪》巨型天顶壁画。晚年所作美第奇陵墓雕像,《晨》《暮》《昼》《夜》,则具有冷静而沉郁的悲剧性,显示出人物心情的内在激动与意志力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重要作品还有壁画《最后的审判》、雕塑《摩西》及《奴隶》等。建筑设计有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和加必多利广场行政建筑群等。米开朗基罗有诗集传世。

  拉斐尔(Raphael Santi,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大师,罗马画派的主要代表。出身于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画师,从小随父学画。12岁从师佩鲁吉诺,早期就画下了一大批圣母的作品:《圣母的婚礼》《大公圣母》等。1509年在梵蒂冈为教皇绘制装饰性壁画《辩论会》《帕尔纳斯山》《智慧、节制、力量》《雅典学院》以及《园丁圣母》等。晚年画家为埃里奥多罗厅绘制了《驱逐埃里奥多罗》《波尔戈火灾》等一系列壁画,同时创作不少优秀肖像和有关圣母的作品:《椅中圣母》《西斯廷圣母》《圣家族》《圣母与幼儿基督和约翰》《卡切利翁像》《乔奴·达拉巩像》《教皇利奥十世和主教像》《基督变容》等。拉美尔只活了37岁,但他的绘画却具有严谨完善的构图,优美和谐的色彩,娴熟精深的技巧,丰富宽广的想象。他画的圣母充满善良、和蔼和智慧,画面给人亲切、宁静与安谧的气氛,可以说是一曲人间生活的幸福、欢乐、安宁的理想颂歌。他的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人们将他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三大杰出的巨匠。

  马奈(E.Manet.1832—1883)19世纪法国画家,印象画派的倡导人之一。出生于有丰富艺术收藏品的官员之家,少年时曾在海校学习,后入学院派画家库退尔画室学习,并去欧洲各地观摩写生。1856年建立自己的画室,从事创作。1861年以《弹吉它的人》《双亲像》送官方沙龙展出,获鼓励奖。1863年马奈将《草地上的午餐》《穿斗牛士服的维克托林娜》等三幅作品送交官方沙龙,遭到拒绝,于是只得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1865年以独特的色彩处理画了《奥林匹亚》,引起激烈的争议。70年代画家在莫奈等人影响下,常去海港、花园等处作外光写生,创作了《花园里的女人》等一批追求光色变化的作品。80年代马奈不顾病重体衰,创作出《女神咖啡馆的酒吧间》等一批杰作。他在绘画技法的光色表现上,坚持不懈地探索,开辟了广阔而丰富的境地,对印象派的发展和后世画家的成长,起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喝苦艾酒的人》《西班牙歌手》《隆桑赛马》《斗牛》《露台》《吹笛的男孩》《枪决马克西米连》《喝一杯啤酒》《威尼斯大运河》《阿尔让特依》《铁路》等。

  塞尚(P.Cezanne,1839—1906)19世纪后期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要代表。公认为是西方现代派绘画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出生在法国南部的小镇,父亲是当地的银行家。13岁塞尚在家乡上学时,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左拉。此后他学法律,又改学美术,但直到1862年才潜心从事绘画。1874年他以《现代奥林匹亚》一画参加首届印象派画展,1877年又以16幅作品参加第三届印象派画展,然而参加其他画展均遭拒绝,而常处于一种痛苦的绝望中。80年代后,塞尚的绘画日渐成熟,其风景画和静物画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1886年父亲去世,留下大量遗产,从而使他迁入一所大的住宅中隐居,专心作画,不去理睬世人的奚落和批评家的嘲讽。1890年接受“20人团”的邀请,参加布鲁塞尔的画展。1895年首次举行大型个人画展,他的艺术才逐渐为社会所理解。画家非常勤奋,晚年喜欢画在森林与河边的裸体,创作了一系列《浴者》的油画,这些画充满了豪放气质和象征性构图。塞尚对于绘画的重要贡献,在于强调色彩与体积的密切关系和主观的艺术处理,这对于重视光色的印象派,增添了新的发展基础。他的主要作品有:《穿僧侣服的多米尼叔叔》《黑钟》《肖凯像》《玩纸牌者》《坐在红椅上的塞尚夫人》《男浴者》《苹果和桔子》《盘子与水果》《圣维克多山》《穿红坎肩的少年》《妇女和咖啡壶》等。

  莫奈(C.Monet,1840—192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画家,印象派的主要代表。少年爱好漫画和风景画,1863年人格莱尔画室学习,随后与西斯莱、巴齐依一道去枫丹白露森林写生,以《翁弗勒的塞纳河口》送沙龙展出,受到好评。70年代初,他常去巴黎盖尔波瓦咖啡馆,与以马奈为首的新艺术家群体聚会,并有作品参加多次新艺术家群体的画展。普法战争爆发,穷困的画家们纷纷离开法国,莫奈也到了英国、荷兰等地。1871年画家回到巴黎,在郊区阿尔让住下,画了《日出·印象》《卡普辛大街》等一批杰作。从80年代起,画家开始自己办画展,逐渐与印象派画家们分道扬镳,他在巴黎和纽约的大型画展,受到广大观众和评论界的赞赏。90年代他偏向于组画的描绘,完成了著名的《干草堆》《白杨》《卢昂教堂》《伦敦风光》《睡莲》等组画,光色的表现已达到淋漓尽致、精妙绝伦的程度。晚年,他创作了巨幅的、环形的装饰油画《睡莲》,可以说是他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他是印象画派色彩理论最积极、最彻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对于印象派的发展和新印象派的兴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莫奈的主要作品有:《青蛙塘》《阿尔让特大桥》《阿尔让特游艇》《圣拉查尔火车站》《打阳伞的女人》《穿绿衣的女士》《花园里的女人》《睡莲池塘》等。

  高更(P.Gauguin,1848—1903)19世纪后半期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巴黎知识分子家庭,1859年进神学备修学院,1865年被雇为船员,去过里约热内卢。1871年在证券交易所任职员,生活安稳,业余作画,并结识了毕沙罗,得到这位启蒙老师的指导。1883年辞去交易所工作专门从事绘画,走上一条艰辛之路。1884年全家迁居卢昂,之后赴丹麦,由于生活穷困离开家人去英国、巴拿马、马提尼克岛。1888年回到法国,身无分文,寄居画家修费涅克家,随后又应凡高的邀请去阿尔,结果两人闹得不欢而散。1891年6月高更抵塔希提岛,与土著姑娘成婚。1893年返回法国一段时间,受爪哇女人的骗后,厌恶自己的巴黎生活,1895年重返塔希提岛,1898年在创作重要作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何物?我们向何方?》后,曾萌念自杀而未死去。1899年创作了代表作《两个塔希提妇女》。1901年迂多米尼加岛,次年因病逝世。他在塔希提岛的这段生活是画家创作最重要、最成熟的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油画,也撰写了《诺阿,诺阿》一书。高更的主要作品有:《雅各与天使搏斗》《黄色基督》《美丽的恩琪拉》《塔希提少女》《游魂》《阿门!玛丽亚》《白马》《敬神节》《威鲁马蒂》等。

  凡高(V Van Gogh,1853—1890)19世纪后期荷兰画家,后期印象主义的主要代表。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之家。1869年进入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1875年去巴黎,后因解雇而经过短期学习后,1878年赴矿区作临时传教士。半年后,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而被教会去职,贫困与失望促使凡高下决心做画家。从1880年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边学习边创作。曾在埃顿、海牙、德伦特、纽南、安特卫普等地工作过。1886年去巴黎,在科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结识了西涅克、高更、毕加索、修拉、贝尔纳等印象派画家,深受其影响,但是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与明媚。1886年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在这里他如痴如狂地画了许多著名的画。10月高更应邀而来,12月底凡高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使高更逃走。1889年画家住进医院,随后转进圣雷米精神院,继续不停地画风景。1890年5月曾出院,在加歇医生家疗养,7月去巴黎探望弟弟一家,回奥弗后旧病复发,后奔入田野,开枪自杀。凡高的画色彩强烈饱和,笔触旋转跳动。色彩与笔触中含有象征性和暗示性,给人以鲜明的视觉触感和奇特的心理感受。他的主要作品有:《食上豆者》《唐居伊老爹》《圣马利的渔船》《夹竹桃》《向日葵》《邮递员罗伦》《有柏树的小麦地》《奥维尔教堂》《星夜》《播种者》《鸢尾花》《夜间咖啡馆》《阿尔的凡高卧室》《奥弗附近的平原》《麦田上的鸦群》等。

  毕加索(P.Picasso,1881—1973)20世纪西班牙裔法国籍画家,西方现代美术中最富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法国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父亲是一个工艺学校的美术教师,毕加索从小跟父亲学画,随后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和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深造,然而学院的课程使他厌倦。1900年去巴黎,受到印象画派的熏陶,回西班牙后,用蓝色调回了大批贫困潦倒的人们,至1904年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蓝色时期”。1904年至1906年画家定居巴黎,开始以粉红色为主调,描绘马戏团演员们的生活,同时也参人野兽派群体的活动,此间称为“玫瑰色时期”。1906年至1907年间,画家受非洲黑人艺术和塞尚画风的影响,开始了对绘画形式结构的探索,画出了一些形式全新的油画,这就是立体主义时期。这期间不少青年画家常聚集毕加索画室,共同探讨艺术问题,形成了“巴拉——拉瓦”集团,也就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毕加索创作了大批立体主义的作品,直到1916年随俄国芭蕾舞团巡回演出。20年代,画家综合了立体主义探索成果,加上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影响,转向新古典主义画风,同时也致力于雕塑和插图。1937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格尔尼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留守巴黎闭门画画。1944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著名的《和平鸽》。50年代在世界各地举行大型回顾画展,并开始从事陶艺,同时画了一批重新解释古代名画的作品。60年代画家创作精力依然旺盛,画了《画家与模特儿》组画,以及版画数百幅。1973年4月8日逝世于法国的穆甘。他的一生创作颇丰,仅自存的遗作有油画1800件,版画30000件,素描7000幅,手稿100册,这只是他全部创作的一部分。他的重要作品有:《被遗弃的人》《弹吉它的老人》《人生》《杂耍之家》《站在球上的少女》《拿扇子的女人》《亚威农少女》《森林裸妇》《卡恩韦勒尔像》《静物与藤椅》《小丑》《三个音乐家》《沉睡的农民》《镜前少女》《哭泣的女人》《格尔尼卡》《宫娥》《掠夺萨宾妇人》《朝鲜的屠杀》《战争》《和平》《佛朗哥的幻梦与谎言》等。

  印象画派 19世纪下半叶产生于法国,而后波及欧美的一个重要的现代画派。19世纪60年代,画家马奈以新的色彩观念画出了《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两画,遭到攻击与诽谤,然而他的新观念却使许多青年画家佩服,于是一群年轻画家聚集在他身边,这便是印象画派起始的前提。1874年,这群年青画家在巴黎举办了第一次展览,莫奈的《日出·印象》遭到讥笑,评论家戏谑为“印象主义”,哪知印象画派之名反而使他们扬名世界。他们前后共举办了八次画展,产生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新绘画。他们主张绘画应表现现实中瞬息万变的色与光,反对描绘故事与情节,而力图捕取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的霎时的冷暖变化,从而在技法上引起一系列革新:补色的对比、颜色的厚涂与并置、笔法的精炼与简略等。所以印象派的画大多生动、明快,有一种光色颤动之感。主要的画家有: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德加、雷诺阿、巴齐依、莫里索、劳特累克以及后来成为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修拉、西涅克、凡高、高更和塞尚。

  范宽(约940-1030年左右)宋代画家,与董源、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字中立,华原人。以其性宽,故又名范党。范宽山水画初学李成,后师荆浩,他在借鉴前人艺术成就的同时,力求创新。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山中,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由于范宽的山水是师造化而来,因此面对范宽画迹,就如饱览“回溪断崖,崖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暗霭之间,千态万状。”作者的山水画技法很有特点,画树像鹰爪,松叶如钻针,石头形如鬼脸,皴法则多用淡墨和很灵活的圆笔、侧锋,与云层相似,故称“乱云皴”。

  马远 宋代画家。字遥父,号铁山。生卒年代不详。原籍山西永济,南渡后居钱塘,为光宗、宁宗两朝的画院待诏。其曾祖马贡至其子马麟,皆为画院画家,故有“一门五代皆画手”之称。马远生长在这样一个艺术世系的家庭中,从小就受到绘画艺术的陶冶。马远的画风师李唐,下笔严整,用焦墨作树石,枝叶夹笔,石皆方硬。马远山水突破前人成法,使五代至北宋所流行的细润妍巧的笔调,一变而为大笔粗皴,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构图上,马远将传统的鸟瞰式,转为平视或远视取景,远景清淡,近景浓重,加强了主题的集中性,并显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马远常常取边角之景,虽寥寥一角,但意味深长,因此人称“马一角”。在取材上,马远的山水画,大多表现江南的景色,董其昌曾指出:“马远、夏圭写钱塘山。”可见马远的山水,多是就近取材。马远的画风,在他同时代已有极大的影响。马远、夏圭的画风还远及东洋,为日本画坛所尊重。现存马远的作品有《踏歌图》《寒江独钓》《松涧清香》等。

  倪云林(1301—1374)元代画家,名瓒,字元镇,号荆蛮民、幻霞子等,还题有懒瓒、东海瓒、奚元朗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厚,自建园林,筑“清闷闷”,书画文物皆藏于阁中。在30岁之前,过着读书作画的安逸生活。晚年卖去家庐田产,隐居太湖。元末农民起义后,倪瓒弃家遁迹,“扁舟箬笠、往来湖柳间”。倪瓒生活于太湖和松江附近的江南水乡,这些地方,是他画题的主要内容。画法继承了董源的传统,又掺杂各家之法。董其昌说:“云林画法,大都树木似营丘,山石宗关同,皴似北苑,而各有变局”。他的布局,往往近景是平坡,上有竹树,其间有茅屋或是幽亭,中景是一片平静的水,远景是坡岸,其上或有起伏的山峦,章法极简。流传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紫芝山房图》等。

  扬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间,活动于江苏扬州的一批颇有创新意识和独特风格的画家之总称。“八怪”按扬州话是奇奇怪怪的意思,并非确指只有八位画家。据各类画史和书籍记载,其说法也不尽一致和相同。有指金农(字冬心)、黄慎(号瘿瓢)、李囗(字复堂)、高翔(字西园)、高凤翰(字南阜)、郑燮(号板桥)、闵贞(字正斋)、李方膺(字晴江)、罗聘(字两峰);也有将华囗(号新罗山人)、陈撰(字囗山)、边寿民(字渐僧)等也列入“八怪”之列。总之生活在扬州的这十几位画家,由于其艺术主张、生活态度、绘画风格、审美情趣都有不少共同之处,对当时的世态炎凉有所感慨,对社会弊端有所痛恨,对朝廷腐败有所愤懑,但又无力去改变它,于是只好借助笔墨丹青去发泄胸中的愤世忌俗之气。他们大多以花鸟鱼虫为题,也兼画人物与山水。如郑燮多画兰竹,金农多画梅花,李囗喜画松石花卉,边寿民主攻芦雁,黄慎虽画花鸟,也画人物。他们都师学徐渭、朱耷、原济、陈道复一路,反对因循守旧,不拘前人陈规,强调革新破格,强调真情实感,因此开创了一代绘画之新风。这与当时画坛上所崇尚的摹古风习相悻逆,故被人们指责为“八怪”。

  齐白石(1863-1957)现代中国书画大师、篆刻大师。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字谓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早年做过木工,后结交当地文人,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靠为人写照、卖画、刻印为生。中年出游大江南北,57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生。他60岁后,画风遽变,取法于徐渭、朱耷、石涛、李囗及吴昌硕诸家,但又突破前人的窠臼,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他重视创造,融合了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擅长画花鸟、草虫,也善于画山水、人物,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强烈;并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见解。篆刻初学浙派,后取法汉代凿印,布局奇肆朴茂,单刀直下,劲辣有力。诗文朴实,充满生活气息。50年代仍勤奋不息,于1956年获得国际和平奖金。他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主要代表作品有:《虾》《螃蟹》《蛙声十里出山泉》《灯娥图》《樱桃》《菊花鸽子》《祖国万岁》《白菜辣椒》等。
  傅抱石(1904—1965)当代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江西新余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肄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画山水、人物,崇尚革新,有所建树。长期体察真山真水,注重意境、章法的表现。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毅瑰丽,善于把水、墨、色融合一体,达到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人物画笔简意远,潇洒人神。理论著作有:《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绘画之研究》《中国美术年表》等。他的主要绘画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潇潇暮雨》《兰亭图》《九歌图——湘夫人》《西风吹下红雨来》《唐人诗意》《江南春》《细待把江山图画》等。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