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历法


历法就是制定日历,安排年、月、日的法则。它的任务是:适当的编排出年、月、日的关系,具体决定一个年号的月数和日数,给每一个日子编上一个号码。

 

阳历和阴历的来历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

  阴历也就是农历,阴历是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即五年二闰。

 

阳历闰年(即二月有29天)

 

    阳历究竟哪一年算是闰年,只要做一次简单的计算就知道,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除尽的就是闰年,象1964年、1968年等等都是闰年,这几年的二月都有29天。
     又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实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常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秒,四年一共只多出23小时15分4秒。每4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加了44分56秒,400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400年得扣去3天才行,于是,又定了一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白的那一年,比如公元l800年、1900年、2000年等,能被400除尽的才算是闰年。这样公元1800年和1900年尽管能被4除尽,但是不能被400除尽,所以不算是闰年,而公元2000年才是闰年,它的二月才有29天。有了这样一条补充规定,每四百年就可以从中扣去那多加出来的3天了。虽然这样调整以后,也还会有微小的误差,但要经过3000年后才会差一天,我们日常应用就算很准确了。

 

农历闰月的来历

 

   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的月份是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来定的,每 fJ 29天半光景,为了便于计算,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它的~年却又要和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合得上。但是一个月30天或者29天,十二个月只有354天左右,比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365天少十一、二天。为了补一年相差十一、二天,于是规定夏历每三年光景要加一个闰月。说得更精确些,在19个夏历年里加近七个闰月,那么夏历每年的平均天数就几乎是365天多了。这就是夏历闰月的来历。
     至于夏历闰哪一个月是怎么定的,这就牵涉到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代统的说法,往细方加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
              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
              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
              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
              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
   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
              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夏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节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夏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时候,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落在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从上个月闰月。举个1963年的例子:阳历为五月二十二日是夏历四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是小满(四月中气);而阳历六月二十二日是夏历五月初二,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从阳历五月二十三日到六月二十日的这个夏历月里面(夏历是四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芒种。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四月。
     所以,夏历闰那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2006-2007 qiuz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