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 卷六一至七十

列传 卷一至十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索隐列传者,谓叙列入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故曰列传。 正义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 一〕然虞夏之文可知也。〔二〕尧将逊位,让于虞舜, 舜禹之闲,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三 〕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四〕王者大统 ,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五 〕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六〕?太史公曰:余登箕山,〔七〕其上 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 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八〕义至高,〔九〕其 文辞不少概见,何哉?〔一0〕

〔一〕 索隐按:孔子系家称古诗三 千余篇,孔子删三百五篇为诗,今亡五篇。又书纬称孔 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三百三十 篇,乃删以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今百篇之内 见亡四十二篇,是诗书又有缺亡者也。

〔二〕 索隐按:尚书有尧典、舜典 、大禹谟,备言虞夏禅让之事,故云“虞夏之文可知也 ”。

〔三〕 正义舜禹皆典职事二十余年 ,然后践帝位。

〔四〕 索隐言天下者是王者之重器 ,故庄子云“天下大器”是也。则大器亦重器也。

〔五〕 正义皇甫谧高士传云:“许 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 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 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 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 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 里。

〔六〕 索隐按:“说者”谓诸子杂 记也。然尧让于许由,及夏时有卞随、务光等,殷汤让 之天下,并不受而逃,事具庄周让王篇。 正义经史唯 称伯夷、叔齐,不及许由、卞随、务光者,不少概见, 何以哉?故言“何以称焉”,为不称说之也。

〔七〕 索隐盖杨恽、东方朔见其文 称“余”,而加“太史公曰”也。

〔八〕 索隐谓太史公闻庄周所说许 由、务光等。

〔九〕 索隐谓尧让天下于许由,由 遂逃箕山,洗耳于颍水;卞随自投于桐水;务光负石自 沈于卢水:是义至高。

〔一0〕索隐按:概是梗概,谓略也 。盖以由、光义至高,而诗书之文辞遂不少梗概载见, 何以如此哉?是太史公疑说者之言或非实也。 正义概 ,古代反。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 异焉。〔一〕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二〕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 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 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 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四〕采 薇而食之。〔五〕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 山兮,〔六〕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七〕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八〕于嗟 徂兮,命之衰矣!”〔九〕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一0〕

〔一〕 索隐谓悲其兄弟相让,又义 不食周粟而饿死。睹音睹。轶音逸。谓见逸诗之文,即 下采薇之诗是也。不编入三百篇,故云逸诗也。可异焉 者,按论语云“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今其诗云“我 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是怨词也,故云可 异焉。

〔二〕 索隐按:“其传”盖韩诗外 传及吕氏春秋也。其传云孤竹君,是殷汤三月丙寅日所 封。相传至夷、齐之父,名初,字子朝。伯夷名允,字 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解者云夷,齐,谥也;伯, 仲,又其长少之字。按:地理志孤竹城在辽西令支县。 应劭云伯夷之国也。其君姓墨胎氏。 正义本前注“丙 寅”作“殷汤正月三日丙寅”。括地志云:“孤竹古城 在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

〔三〕 索隐刘氏云:“盍者,疑辞 。盖谓其年老归就西伯也。”

〔四〕 集解马融曰:“首阳山在河 东蒲阪华山之北,河曲之中。” 正义曹大家注幽通赋 云:“夷齐饿于首阳山,在陇西首。”又戴延之西征记 云:“洛阳东北首阳山有夷齐祠。”今在偃师县西北。 又孟子云:“夷、齐避纣,居北海之滨。”首阳山,说 文云首阳山在辽西。史传及诸书,夷、齐饿于首阳凡五 所,各有案据,先后不详。庄子云:“伯夷、叔齐西至 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 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闇,周德衰,其并乎周 以涂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 山,遂饥饿而死。”又下诗“登彼西山”,是今清源县 首阳山,在岐阳西北,明即夷、齐饿死处也。

〔五〕 索隐薇,蕨也。尔雅云:“ 蕨,鳖也。” 正义陆玑毛诗草木疏云:“薇,山菜也 。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 可生食也。”

〔六〕 索隐按:西山即首阳山也。

〔七〕 索隐谓以武王之暴臣易殷纣 之暴主,而不自知其非矣。

〔八〕 索隐言羲、农、虞、夏敦朴 禅让之道,超忽久矣,终没矣。今逢此君臣争夺,故我 安适归矣。

〔九〕 索隐于嗟,嗟叹之辞也。徂 者,往也,死也。言己今日饿死,亦是运命衰薄,不遇 大道之时,至幽忧而饿死。

〔一0〕索隐太史公言己观此诗之情 ,夷、齐之行似是有所怨邪?又疑其云非是怨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 ,可谓善人者非邪?〔一〕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 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 厌,〔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 日杀不辜,〔三〕肝人之肉,〔四〕暴戾恣睢,〔五〕 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六〕是遵何德哉? 〔七〕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八〕若至近世,操行 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九〕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一0〕时然后出言,〔一一〕行不由 径,〔一二〕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一三〕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一四 〕

〔一〕 索隐又叙论云若夷、齐之行 如此,可谓善人者邪,又非善人者邪,亦疑也。

〔二〕 索隐厌者,饫也,不厌谓不 饱也。糟糠,贫者之所餐也,故曰“糟糠之妻”是也。 然颜生箪食瓢饮,亦未见“糟糠”之文也。

〔三〕 索隐“跖”及注作“跖”, 并音之石反。按:盗跖,柳下惠之弟,亦见庄子,为篇 名。 正义按:跖者,黄帝时大盗之名。以柳下惠弟为 天下大盗,故世放古,号之盗跖。

〔四〕 索隐刘氏云“谓取人肉为生 肝”,非也。按:庄子云“跖方休卒太山之阳,脍人肝 而哺之”。

〔五〕 索隐暴戾谓凶暴而恶戾也。 邹诞生恣音资,睢音千余反。刘氏恣音如字,睢音休季 反。恣睢谓恣行为睢恶之貌也。 正义睢,仰白目,怒 貌也。言盗跖凶暴,恶戾,恣性,怒白目也。

〔六〕 集解皇览曰:“盗跖冢在河 东大阳,临河曲,直弘农华阴县潼乡。”按:盗跖即柳 下惠弟也。 索隐直音如字。直者,当也。或音值,非 也。潼音同。按:潼,水名,因为乡,今之潼津关是, 亦为县也。 正义括地志云:“盗跖冢在陕州河北县西 二十里。河北县本汉大阳县也。又今齐州平陵县有盗跖 冢,未详也。”

〔七〕 索隐言盗跖无道,横行天下 ,竟以寿终,是其人遵行何德而致此哉?

〔八〕 索隐按:较,明也。言伯夷 有德而饿死,盗跖暴戾而寿终,是贤不遇而恶道长,尤 大着明之证也。

〔九〕 索隐谓若鲁桓、楚灵、晋献 、齐襄之比皆是。

〔一0〕索隐谓不仕暗君,不饮盗泉 ,裹足高山之顶,窜迹沧海之滨是也。 正义谓北郭骆 、鲍焦等是也。

〔一一〕索隐按:论语“夫子时然后 言”。

〔一二〕索隐按:论语澹台灭明之行 也。

〔一三〕索隐谓人臣之节,非公正之 事不感激发愤。或出忠言,或致身命,而卒遇祸灾者, 不可胜数。谓龙逢、比干、屈平、伍胥之属是也。

〔一四〕索隐太史公惑于不轨而逸乐 ,公正而遇灾害,为天道之非而又是邪?深惑之也。盖 天道玄远,聪听暂遗,或穷通数会,不由行事,所以行 善未必福,行恶未必祸,故先达皆犹昧之也。 正义傥 音他荡反。傥,未定之词也。为天道不敢旳言是非,故 云傥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一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二〕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四〕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五〕岂以其重 若彼,其轻若此哉?〔六〕

〔一〕 正义太史公引孔子之言证前 事也。言天道人道不同,一任其运遇,亦各从其志意也 。

〔二〕 集解郑玄曰:“富贵不可求 而得之,当脩德以得之。若于道可求而得之者,虽执鞭 贱职,我亦为之。”

〔三〕 集解孔安国曰:“所好者古 人之道。”

〔四〕 集解何晏曰:“大寒之岁, 众木皆死,然后松柏少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 须岁寒然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 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

〔五〕 索隐老子曰:“国家昏乱, 始有忠臣”,是举代混浊,则士之清洁者乃彰见,故上 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先为此言张本也。 正 义言天下泯乱,清洁之士不挠,不苟合于盗跖也。

〔六〕 索隐按:谓伯夷让德之重若 彼,而采薇饿死之轻若此。又一解云,操行不轨,富厚 累代,是其重若彼;公正发愤而遇祸灾,是其轻若此也 。 正义重谓盗跖等也。轻谓夷、齐、由、光等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一〕贾子曰:〔 二〕“贪夫徇财,〔三〕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四〕 众庶冯生。”〔五〕“同明相照,〔六〕同类相求。” 〔七〕“云从龙,风从虎,〔八〕圣人作而万物睹。” 〔九〕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一0〕颜 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一一〕岩穴之士,趣舍 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一二〕闾巷之人 ,欲砥行立名者,〔一三〕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 世哉?

〔一〕 索隐自此已下,虽论伯夷得 夫子而名彰,颜回附骥尾而行着,盖亦欲微见己之着撰 不已,亦是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故引贾子“贪夫徇财, 烈士徇名”是也。又引“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 从龙,风从虎”者,言物各以类相求。故太史公言己亦 是操行廉直而不用于代,卒陷非罪,与伯夷相类,故寄 此而发论也。 正义君子疾没世后惧名堙灭而不称,若 夷、齐、颜回洁行立名,后代称述,亦太史公欲渐见己 立名著述之美也。

〔二〕 索隐贾子,贾谊也。谊作鵩 鸟赋云然,故太史公引之而称“
贾子”也。

〔三〕 正义徇,才迅反。徇,求也 。瓒云:“以身从物曰徇。”

〔四〕 索隐言贪权势以矜夸者,至 死不休,故云“死权”也。

〔五〕 索隐冯者,恃也,音□。言 众庶之情,盖恃矜其生也。邹诞本作“每生”。每者, 冒也,即贪冒之义。 正义太史公引贾子譬作史记,若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乃成 其史记。

〔六〕 索隐已下并易系辞文也。

〔七〕 正义天欲雨而柱础润,谓同 德者相应。

〔八〕 集解王肃曰:“龙举而景云 属,虎啸而谷风兴。”张璠曰:“犹言龙从云,虎从风 也。”

〔九〕 集解马融曰:“作,起也。 ” 索隐按:又引此句者,谓圣人起而居位,则万物之 情皆得睹见,故己今日又得著书言世情之轻重也。 正 义此有识也。圣人有养生之德,万物有长育之情,故相 感应也。此以上至“同明相照”是周易干象辞也。太史 公引此等相感者,欲见述作之意,令万物有睹也。孔子 殁后五百岁而己当之,故作史记,使万物见睹之也。太 史公序传云:“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名世,正易传,继春 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作述六经云:“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 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 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 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 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按:述作而万物睹 见。

〔一0〕正义伯夷、叔齐虽有贤行, 得夫子称扬而名益彰着。万物虽有生养之性,得太史公 作述而世事益睹见。

〔一一〕索隐按:苍蝇附骥尾而致千 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

〔一二〕正义趣音趋。舍音舍。趣, 向也。舍,废也。言隐处之士,时有附骥尾而名晓达; 若堙灭不称数者,亦可悲痛。

〔一三〕正义砥音旨。砺行脩德在乡 闾者,若不托贵大之士,何得封侯爵赏而名留后代也?

【索隐述赞】天道平分,与善徒云。贤而饿死,盗且 聚群。吉凶倚伏,报施纠纷。子罕言命,得自前闻。嗟 彼素士,不附青云!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一〕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二〕鲍叔终善 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 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 管仲。〔三〕管仲既用,任政于齐,〔四〕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一〕 索隐颍,水名。地理志颍水 出阳城。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 正义 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后,管严之子敬仲也。”

〔二〕 索隐吕氏春秋:“管仲与鲍 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鲍 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

〔三〕 正义齐世家云:“鲍叔牙曰 :‘君将治齐,则高傒与叔牙足矣。君且欲霸王,非管 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从 之。”韦昭云:“鲍叔,齐大夫,姒姓之后,鲍叔之子 叔牙也。”

〔四〕 正义管子云:“相齐以九惠 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独,六 曰病,七曰通,八曰赈,九曰绝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一〕分财 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 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 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 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也。”

〔一〕 正义音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 邑者十余世〔一〕,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

〔一〕 索隐按:系本云“庄仲山产 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 孺,孺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其夷产襄子武,武产 景子耐涉,耐涉产微,凡十代”。系谱同。

  管仲既任政相齐,〔一〕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二〕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 亲固。〔四〕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五〕下令如流水 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六〕俗之所欲, 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一〕 正义国语云:“齐桓公使鲍 叔为相,辞曰:‘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宽和惠民,不若 也;治国家不失其柄,不若也;忠惠可结于百姓,不若 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不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 百姓皆加勇,不若也。’”

〔二〕 正义齐国东滨海也。

〔三〕 索隐是夷吾著书所称管子者 ,其书有此言,故略举其要。

〔四〕 正义上之服御物有制度,则 六亲坚固也。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 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王弼云“父、 母、兄、弟、妻、子也”。

〔五〕 集解管子曰:“四维,一曰 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六〕 正义言为政令卑下鲜少,而 百姓易作行也。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 ,〔一〕慎权衡。〔二〕桓公实怒少姬,〔三〕南袭蔡 ,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 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四〕桓 公欲背曹沫之约,〔五〕管仲因而信之,〔六〕诸侯由 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七〕

〔一〕 索隐轻重谓钱也。今管子有 轻重篇。

〔二〕 正义轻重谓耻辱也,权衡谓 得失也。有耻辱甚贵重之,有得失甚戒慎之。

〔三〕 索隐按:谓怒荡舟之姬,归 而未绝,蔡人嫁之。

〔四〕 正义今齐州东阿也。

〔五〕 索隐沫音昧,亦音末。左传 作“曹刿”。 正义沫,莫葛反。

〔六〕 正义以劫许之,归鲁侵地。

〔七〕 索隐老子曰“将欲取之,必 固与之”,是知此为政之所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一〕齐人不 以为侈。管仲卒,〔二〕齐国遵其政,常彊于诸侯。后 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一〕 正义三归,三姓女也。妇人 谓嫁曰归。

〔二〕 正义括地志云:“管仲冢在 青州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说苑云‘齐桓公使管 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 而国不治,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 ”桓公赐之齐巿租,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 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 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而不得此三权者,亦 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称伯。’”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一〕事齐灵公、 庄公、景公〔二〕,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 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三〕 语不及之,即危行。〔四〕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 衡命。〔五〕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一〕 集解刘向别录曰:“莱者, 今东莱地也。” 索隐名婴,平谥,仲字。父桓子名弱 也。 正义晏氏齐记云齐城三百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 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应劭云故莱夷维邑。

〔二〕 索隐按:系家及系本灵公名 环,庄公名光,景公名杵臼也。

〔三〕 正义谓己谦让,非云功能。

〔四〕 正义行,下孟反。谓君不知 己,增脩业行,畏责及也。

〔五〕 正义衡,秤也。谓国无道制 秤量之,可行即行。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一〕晏子出,遭之涂, 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二〕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 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三〕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 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 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一〕 正义缧音力追反。缧,黑索 也。绁,系也。晏子春秋云:“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獘冠反裘负 薪,息于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石父 也。苟免饥冻,为人臣仆。’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 归。”按:与此文小异也。

〔二〕 正义戄,床缚反。

〔三〕 索隐信读曰申,古周礼皆然 也。申于知己谓以彼知我而我志获申。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 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 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 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 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 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 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一〕

〔一〕 集解皇览曰:“晏子冢在临 灾城南淄水南桓公冢西北。” 正义注皇览云:“晏子 冢在临淄城南灾水南桓公冢西北。”括地志云:“齐桓 公墓在青州临淄县东南二十三里鼎足上。”又云:“齐 晏婴冢在齐子城北门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岂易吾 志’。乃葬故宅后,人名曰清节里。”按:恐皇览误, 乃管仲冢也。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 九府,〔一〕及晏子春秋,〔二〕详哉其言之也。既见 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 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三〕

〔一〕 集解刘向别录曰:“九府书 民闲无有。山高一名形势。” 索隐皆管氏所著书篇名 也。按:九府,盖钱之府藏,其书论铸钱之轻重,故云 轻重九府。余如别录之说。 正义七略云管子十八篇, 在法家。

〔二〕 索隐按:婴所著书名晏子春 秋。今其书有七篇,故下云“其书世多有”也。 正义 七略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

〔三〕 正义轶音逸。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 ,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一〕语曰“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二〕岂管 仲之谓乎?

〔一〕 正义言管仲世所谓贤臣,孔 子所以小之者,盖以为周道衰,桓公贤主,管仲何不劝 勉辅弼至于帝王,乃自称霸主哉?故孔子小之云。盖为 前疑夫子小管仲为此。

〔二〕 正义言管仲相齐,顺百姓之 美,匡救国家之恶,令君臣百姓相亲者,是管之能也。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一〕岂所 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 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 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二〕

〔一〕 索隐按:左传崔杼弑庄公, 晏婴入,枕庄公尸股而哭之,成礼而出,崔杼欲杀之是 也。

〔二〕 索隐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 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 所忻慕。其好贤乐善如此。贤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 戒也。

【索隐述赞】夷吾成霸,平仲称贤。粟乃实廪,豆不 掩肩。转祸为福,危言获全。孔赖左衽,史忻执鞭。成 礼而去,人望存焉。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老子者,〔一〕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二〕姓 李氏,〔三〕名耳,字聃,〔四〕周守藏室之史也。〔 五〕

〔一〕 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 “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 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 ,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 ,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 十一载,逍遥李树下,迺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 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 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 之,即有娠。”张君相云:“老子者是号,非名。老, 考也。子,孳也。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理, 善化济物无遗也。”

〔二〕 集解地理志曰苦县属陈国。  索隐按:地理志苦县属陈国者,误也。苦县本属陈, 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至高帝十一 年,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属焉。裴氏所引不明,见 苦县在陈县下,因云苦属陈。今检地理志,苦实属淮阳 郡。苦音怙。 正义按年表云淮阳国,景帝三年废。至 天汉脩史之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时属楚 国,故太史公书之。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 。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厉音赖。晋太康地记云:“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 子所生地也。”

〔三〕 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 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四〕 索隐按:许慎云“聃,耳曼 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伯阳,非正也。然老子号 伯阳父,此传不称也。正义聃,耳漫无轮也。神仙传云 :“外字曰聃。”按:字,号也。疑老子耳漫无轮,故 世号曰聃。

〔五〕 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 之史也。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 ,因以为官名。 正义藏,在浪反。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一〕老子曰:“子 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 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二〕吾闻之,良贾深 藏若虚,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