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卷四

   史传第十六1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 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2。曲礼曰:史 载笔。左右。铃木云二字疑衍闵本王本 冈本无史者,使也。执笔左右,八 字元脱按胡孝辕本补使之记也元 作已按胡本改3。古元脱孙补者 ,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孙云御览 六百三引无两者字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孙 云御览无两则字秋下有也字4。唐虞流于典谟,商 夏被于诰誓5。自汪本作洎周命 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 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6。自平王微弱 ,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7。昔者二 字从御览增黄云案冯本无昔者校云夫子上御览有昔者二 字铃木云诸本皆无昔者二字夫子闵铃 木云御览作□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 ,临衢而泣麟8,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 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 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9。然睿旨存亡二 字衍黄云案冯本存亡校云各本衍此二字功甫本无此亦误 衍御览亦无幽隐,胡本作秘孙云 御览六百四作然叡旨幽秘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孙 云御览作耻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10 。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 记籍之冠冕也11。

  及至从横之世,及字从御览增史 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孙 云御览作不叙,故即简而孙云御 览无而字为名也12。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 稽古,作楚汉春秋13。爰及太孙云御 览无太字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元 作至胡改孙云御览作志甄序帝绩。孙 云御览作续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 文非元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 也元脱谢补孙云御览有也字14 。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 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15,尔其实录无 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踳落之失 ,叔皮论之详矣16。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 迁孙云御览作史迁之辞,思实过 半17。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 18。至于宗经矩孙云御览作规圣 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孙云御 览作善之罪,征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19。 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 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20。及孝惠委 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元脱 朱补实,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21。汉 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 齐桓着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 号宜慎矣22。张衡司史,而惑黄云案 冯本或校云或谢本作惑同迁固,元帝王帝 王元作年二孙改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23。寻 子弘虽伪,要当孝惠之嗣;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 二子可纪,何有于二后哉24。

  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25。袁张所制,偏驳 不伦26。薛谢之作,疏谬少信27。若司马彪之详实 ,若字从御览增华峤之准当,则 其冠也28。及魏代三雄,记铃木云诸 本作记闵本作纪传互孙云御览作 并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 ,或元脱谢补孙云御览有或字疏 阔寡要29。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 ,非妄誉也30。

  至于晋代之书,繁乎著作31。陆机肇始而未备 32,王韶续末而不终33,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御 览作明序34;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35。按春 秋经传,举例发凡孙云明抄本御览引凡 作目36。自孙云御览无自字史 汉以下,莫有准的37。至邓璨元作(王癸) 朱改孙云御览作粲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一 作撮略从御览改孙云明抄本御览作摆落汉魏,宪章 殷周,虽湘川铃木云诸本川作州曲 学,亦有心孙云御览有放字典谟 38。及安元作交朱改孙云御览作安国 立例,乃邓氏之规焉39。

  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元 作姓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 ,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汉 之初,史职为盛,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详悉 于体国,铃木云玉海国下有也字必 阅石室,启金匮,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于稽古也 40。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 以居宗;然后诠评昭整,苛滥不作矣41。然纪传孙 云御览作传记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孙 云明抄本御览缀作经泛作纪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 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黄云 案冯校本总会校云总会御览作□合孙云明抄本御览作合 之为难也42。或有同归一事,而孙 云御览无而字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 病孙云御览作漏于不周,此又铨 配之未易也43。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傅玄讥后汉之 尤烦,皆此类也44。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孙 云明抄本御览作皋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略近; 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孙 云御览作理实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 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孙 云御览作博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45。 至于记孙云御览作纪编同时,时 元脱胡补孙云御览有时字同多诡 ,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 ;迍孙云御览作屯败之士,虽令 德而常嗤,理欲二字衍孙云御览无常字 欲字嗤理作蚩埋吹霜喣一作喷, 从御览改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孙 云明抄本御览枉下有论字可为叹息者也!为 字从御览增46故元作欲朱改孙 云御览作故述远则诬矫如彼,记孙 云明抄本御览作略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 臣元作心今改孙云御览作懿上心三字乎 47!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 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 ;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48。至于寻繁领杂之术, 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 纲,则众理可贯49。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 内之责,而嬴顾校作赢是非之尤 。秉笔荷担,莫此之劳50。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 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51!

  赞曰:史肇轩黄,体备周孔。世历斯编52,善 恶偕总。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邱明,直归南董。

1 纪评曰‘彦和妙解文理,而史事 非其当行,此篇文句特烦,而约略依稀,无甚高论,特 敷衍以足数耳。学者欲析源流,有刘子玄之书在。’案 史通专论史学,自必条举细目;文心上篇总论文体,提 洁纲要,体大事繁,自不能如史通之周密。然如史通首 列六家篇,(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 家,汉书家。)特重左传汉书二家,文心详论左传史汉 ,其同一也;史通推扬二体,(编年体,纪传体。)言 其利弊,文心亦确指其短长,其同二也;至于烦略之故 ,贵信之论,皆子玄书中精义,而彦和已开其先河,安 在其为敷衍充数乎?至如浮词篇,夫人枢机之发至章句 获全,并文心之辞句亦拟之矣。

2 刘恕通鉴外纪黄帝纪‘史官苍颉 造文字。’原注‘崔瑗曹植蔡邕索静曰“苍颉,古之王 者。”张揖曰“苍颉为帝王,生于禅通纪。”慎到曰“ 在庖牺前。”卫氏曰“在包牺苍帝之世。”谯周曰“在 炎帝世。”徐整曰“在神农黄帝之间。”或云“苍颉作 书,天雨粟,鬼夜哭。”’胡克家注云‘周礼外史疏引 世本作篇曰“苍颉造文字,黄帝之史。”广韵九鱼又引 之曰“沮诵苍颉作书。”(案此见书字下,不云引世本 。)并黄帝时史官。说文序曰“黄帝之史苍颉。”原注 所引崔瑗蔡邕索静(静当作靖。)张揖卫氏诸书,即隋 书经籍志所载飞龙篇(崔瑗。)劝学圣皇诸篇(皆蔡邕 。)古今字诂(张揖。)四体书势(卫恒。)之说也。 (索靖草书状一卷,隋唐志不著录,马国翰有辑本。) 山海中山经注及水经洛水注引河图玉版曰“苍颉为帝南 巡狩……”案其言为帝者,为黄帝也。崔瑗等即以苍颉 为王者,盖误会河图之文而然也。谯周徐整诸说,盖古 史考及三五历文。或云者见淮南子本经训。’载籍推史 官之起,必云苍颉,故详录前说,实则其人有无,非所 能知也。

3 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无左右二字,此衍文当删。大戴记盛德篇‘天子御者 内史太史左右手也。’白虎通论记过彻膳之义‘所以谓 之史,何?明王者使为之也。’陈立疏证曰‘汉书杜延 年传注云,史使一也。或作使字。是史使或通用。言为 王者所使,故谓之史,亦谐声为义者也。’彦和说本白 虎通。

4 ‘记事者’‘记言者’二者字疑 衍。礼记玉藻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 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玉藻疏引六艺论同,与汉志反。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正义云‘左是阳道,故令之记动;右是阴道,故使之记 言。艺文志称左史记言,右史记动,误耳。’彦和用玉 藻说。

5 谷梁隐八年传云‘诰誓不及五帝 。’谓典谟唐虞所传,诰誓三王始有也。尚书所载皆典 谟训诰誓命之文,虽为古史,而体例未具,非史之正宗 。至周公制春秋,编年之体,于是起也。

6 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云‘韩宣子适 鲁,(昭公二年。)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 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韩子所见,盖 周之旧典礼经也。’正义云‘知是旧典礼经者,传于隐 七年书名例云“谓之礼经。”十一年不告例云“不书于 策。”明书于策,必有常礼,未修之前,旧有此法,韩 子所见而说之,即是周之旧典,以无正文,故言盖为疑 辞也。制礼作乐,周公所为,明策书礼经,亦周公所制 ,故下句每云周公,正谓五十发凡,是周公旧制也。’ 史记历书‘䌷绩日分。’索隐‘䌷绩者,以言造历算运 者,犹若女工缉而织之也。’左传隐公元年经‘元年春 王正月。’正义云‘周以建子为正,则周之二月三月, 皆是前世之正月也。故于春每月书王。王二月者,言是 我王之二月,乃殷之正月也。王三月者,言是我王之三 月,乃夏之正月也。既有正朔之异,故每月称王以别之 。何休云“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三 月,夏之正月也。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 …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彦 和䌷三正以班历之义,似用何休说也。杜预序又云‘记 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 以纪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 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周礼有史官,……诸侯亦各 有国史。’春秋之名,经无所见,唯传记有之。昭二年 韩起聘鲁,见鲁春秋。外传晋语司马侯对晋悼公云‘羊 舌肸习于春秋。’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法。云教之以 春秋。礼记坊记云‘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齐 。’又经解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凡此诸文所说 ,皆在孔子之前,则知未修之时,旧有春秋之目。闵因 叙云‘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 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公羊疏引。)墨子云 ‘吾见百国春秋。’(此墨子佚语,隋书李德林传载德 林重答魏收书引。)皆诸侯各有国史,通名春秋之证。 (史通六家篇‘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案汲冢琐语 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

7 郑玄王城谱云‘于是王室之尊, 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 ’

8 纪评曰‘昔者二字不必增。’叹 凤,见前正纬篇。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 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
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西狩获。麟孔子 曰“吾道穷矣!”’孔丛子记问篇‘叔孙氏之车卒曰子 锄商,樵于野而获兽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 父之衢。……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 先为之祥;今周宗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 曰“予之于人,犹麟之于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 ”’

9 论语八佾篇‘子语鲁太师乐,曰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翕如,盛。)从之, 纯如也,(从,读曰纵。言五音既发,放纵尽其音,声 纯纯和谐。)皦如也,(言其音节明也,)绎如也,以 成。’(纵之以纯如皦如绎如,言乐始作翕如而成于三 。)子罕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郑曰,反鲁,哀公十一年冬。)汉书艺文志 ‘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 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败以成罚,假 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褒贬,见上征圣篇 。

10存亡二字衍,应删。汉志云‘有 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 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 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左丘明受经 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身为国史,躬览载 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其文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 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正义云‘将令学者本 原其事之始,要截其事之终,寻其枝叶,尽其根本,则 圣人之趣虽远,其赜可得而见。’)

11释名释书契‘传,转也。转移所 在,执以为信也。’(广雅释言云‘传,转也。’)史 通六家篇‘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孔子既着春秋 ,而丘明受经作传。盖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 人。或曰,传者,传也,所以传示来世。案孔安国注尚 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观左传之释经 也,言见经文而事详传内,或传无而经有,或经阙而传 存,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信圣人之羽翮,而述者 之冠冕也。’

12杜预左传后序‘纪年篇起自夏殷 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皆用夏正 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 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此战国史职犹存 之证。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战国策三十三篇。自注‘记春 秋后。’刘向战国策序云‘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 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脩书。臣 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筴谋,宜为战国策 。’姚范援鹑堂笔记四十云‘按录而不叙,即简为名, 刘知几亦同彦和此说。余谓此较之向序为优。’(刘说 见六家篇。)

13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楚汉春秋九篇 。自注‘陆贾所记。’史记集解序索隐‘贾撰记项氏与 汉高祖初起及说惠文闲事。’汉志补注引沈钦韩曰‘隋 志九卷。唐志二十卷。御览引之。经籍考不载,盖亡于 南宋。’王先谦曰‘后书班彪传云“汉兴,定天下,太 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案贾叙述时 辈,不容多有抵牾,就其乖舛之迹而言,知唐世所传, 已非元书。’(章宗源隋经籍志考证,征引颇详。)

14史记自序‘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败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 令。’位杂中贤,谓后世帝王不皆贤圣;文非元圣,谓迁 不敢比春秋经,自序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 作也,而君(君谓壶遂。)比之于春秋,谬矣!’是也 。本纪之名,彦和谓取式吕览,恐非。史记大宛传赞两 言禹本纪,正迁所本耳。

15史记本纪十二,世家三十,列传 七十,书八,表十,共一百三十篇。本篇不言世家,恐 有脱误。疑当据班彪史记论作本纪以述帝王,(史记首 列五帝本纪。三皇本纪,司马贞补撰。)世家以总公侯 ,(
自序谓三十辐,共一毂,此总字所 取义。)列传以录卿士,文始完具。史通云‘盖纪之为 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 ’‘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 ,则见之于年月;其书事委曲,付之列传,此其义也。 ’(本纪篇。)又云‘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 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 释纪。’(列传篇。)又云‘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 次之体,与本纪不殊。(各国自用其年。)盖欲抑彼诸 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世家篇。 )

    又云‘盖谱之建名,起于周 代;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 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
表历篇。新论书佚,桓语亦引见梁 书刘杳传。)又云‘夫刑法礼乐,风土山川,求诸文籍 ,出于三礼,及班马着史,别裁书志,考其所记,多效 礼经。且纪传之外,有所不尽,只字片文,于斯备录, 语其通博,信作者之渊海也。’(书志篇。)案史记八 书,实取则尚书,故名曰书。尚书尧典禹贡,后世史官 所记,略去小事,综括大典,追述而成。故如‘乃命羲 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以闰月 定四时成岁。’即律书历书天官书所由昉也。‘岁二月 东巡狩。……车服以庸。’封禅书所由昉也。‘帝曰, 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直哉惟清。’礼书所由昉 也。‘帝曰,夔,命汝典乐。……百兽率舞。’乐书所 由昉也。‘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平准书所由昉也。禹贡一篇,河渠书所由昉也。刘子 玄谓出于三礼,恐非。

16班彪史记论(后汉书班彪传。) 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 ,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 ,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 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由是乘 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国语独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 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 后,七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汉兴 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孝 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 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 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 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 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 。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 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大敝伤道,所 以遇极刑之咎也。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 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 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 ,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 ’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 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 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 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若 序司马相如举郡县,箸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 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今 此后篇慎覈其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 传曰‘杀史见极,平易正直,春秋之义也。’( 班 彪学谷梁春秋,此传曰当是谷梁佚文。)

17汉书叙传下‘探篹前记,缀辑所 闻,以述汉书。’颜师古注曰‘
史迁则云为某事作某本纪某列传, 班固谦不言然,而改言述,盖避作者之谓圣而取述者之 谓明也。’前业,谓太初以前多本史记,太初以后,又 本其父班彪后传数十篇。

18汉书十志:律历,礼乐,刑法, 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范晔狱 中与诸甥侄书云‘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 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 之。’史通论赞篇‘孟坚辞惟温雅,理多惬当;其尤美 者,有典诰之风,翩翩弈弈,良可咏也。’子玄此说公 允,合彦和之旨。

19至于以下四事,当在仲长统昌言 中,惜其书佚亡,不能知所以辨之之辞。案汉书叙传, 固自谓‘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
谓帝纪也。)表志传凡百篇。’又 言‘凡汉书,叙帝皇。……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 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自负甚至,因而有人嫉忌 ,造作谤语。宗经矩圣之典,端绪(犹言条理。)丰赡 之功二句,当即统证明叙传说非夸诞之语。汉书赞中数 称司徒掾班彪云云,安得诬为遗亲攘美?北周书柳虬传 虬上疏言‘汉魏以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 ;纵能直笔,人莫之知,何止物生横议,亦自异端互起 。故班固致受金之名,陈寿有求米之论。’据此,虬亦 知班陈之冤。刘子玄深于史学,而曲笔篇竟谓‘班固受 金而始书,陈寿借米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 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何无识轻诋至此乎 !

20左传为编年之始,史记为纪传之 祖,二体各有短长,不可偏废。史通本彦和此意,作二 体篇,可备参证。节录如下: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 列岁时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 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 于贤士贞女,高才□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 迹在沈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老,□梁之妻, 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 ,(展禽见左传僖二十六年,此云不彰,误记。)仁若 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 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史 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 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 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 ,断续相离。前后屡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 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 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 鲁之曹沬,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

21委机,谓孝惠因吕后戮戚夫人, 以忧疾不听政而崩。孝惠享国七年,宽仁友爱,虽政出 母氏,实一代宗主,齐召南曰‘史记于高祖本纪后,孝 文本纪前,止作吕后本纪,以惠帝事附入,殊非体制; 班氏列惠帝纪于高后纪之前,义理甚正。’(前汉书卷 二考证。)齐氏之说是也。按少帝及恒山王弘实孝惠后 宫子,八年之间,帝位两易,班氏为整齐计,故立高后 纪,以省烦扰。(如立少帝纪,则文帝有篡窃之嫌。) 彦和怵于后世母后临朝,外戚阉宦肆虐,故云违经失实 。言各有当,而纪评谓‘独抽此条,未免挂漏。’不知 彦和实能独见其大也。说文女部‘娲,古之神圣女化万 物者也。’郑玄依春秋纬注礼记明堂位云‘女娲三皇, 承宓羲者。’郑不言其为女身,彦和当即用郑义也。

22通典六十七载晋□翼答何充书曰 ‘中古以上,未有母后临朝,女主当阳者也,乃起汉耳 。’尚书牧誓‘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 晨,惟家之索。’谷梁传僖公九年‘诸侯盟于葵丘。曰 ,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嫡子。)毋以妾为妻 ,毋使妇人与国事。’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时,义渠 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
宣太后,昭王母。)史记吕后本纪 ‘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 诸吕。’

23后汉书张衡传‘衡上疏请得专事 东观,收检遗文,毕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 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为王莽本传但应载篡事而已。 至于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校勘记‘案梅 本作元平二后。校云,元作帝王,孙改。张本亦作平二 ,嘉靖本作年二,年疑平字之讹。’

24子弘实孝惠子,群臣立文帝,故 强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 诈名他人,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 彦和所云‘子弘虽伪,’谓伪称张后子,非谓其非孝惠 子也。(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十一有汉少帝本孝惠子考。 )汉书王莽传上‘
平帝崩。……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 子,号曰孺子。’校勘记‘案上文元帝王后若正,此二 后之二字宜作王;此二字若正,上文帝王宜作平二。元 平二后,谓元帝平帝二皇后也。’

25隋书经籍志‘东观汉记一百四十 三卷。(起光武记注至灵帝。长水校尉刘珍等撰。)’ 章宗源考证云‘唐志一百二十六卷。书录解题八卷。宋 志十卷。其书以新市平林诸人列为载记。房乔修晋书刘 渊等载记,盖仿其例。今四库辑本二十四卷。有天文志 地理志。’史通正史篇‘在汉中兴,明帝始诏班固与陈 宗尹敏孟异作世祖本纪,并撰功臣及新市平林公孙述事 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皆本后汉书班固传之文。)自 是以来,春秋考纪(谓帝纪也。)亦以焕炳,而忠臣义 士,莫之撰勒。于是又诏刘珍及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 士儒林外戚诸传,起自建武,(光武元。)讫乎永初, (安帝元。)事业垂竟,而珍尤继卒。(刘珍李尤事均 见后汉书文苑传。)复命伏无忌与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 恩泽侯表,南单于西羌传,地理志。(后汉书伏湛传‘ 桓帝元嘉中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至元嘉 元年,(桓帝元。)复令边韶崔寔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 二皇(文有脱误。)及顺烈皇后传;又增外戚传,入安 思等后;儒林传入崔篆诸人,寔寿又与延笃杂作百官表 顺帝功臣孙程郭愿及郑众蔡伦等传,凡百十有四篇,号 曰汉记。(边韶见文苑传。崔寔见崔骃传。朱穆见朱晖 传,惟史不言其修史。曹寿不知何人,或谓即班昭之夫 ,非是。曹世叔早卒,不得在桓时修史延笃见本传。) 熹平中(灵帝改元。)马日磾蔡邕杨彪卢植著作东观, 接续纪传之可成者。’

26隋书经籍志‘后汉书九十五卷。 (本一百卷。晋秘书监袁山松撰。)’章宗源考证云‘ 晋书袁山松传“山松着后汉书百篇。”旧唐志一百二卷 。新唐志一百一卷,又录一卷。今存姚氏辑本一卷。’ 又‘
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本五十五 卷,今残缺。晋江州从事张莹撰。)考证征引得十余条 。唐志五十八卷。

27隋志‘后汉记六十五卷。(本一 百卷。梁有。今残缺。晋散骑常侍薛莹撰。)’考证云 ‘唐志一百卷。今存姚氏辑本一卷。太平御览皇王部引 光武明帝章帝安帝桓帝灵帝六赞。’又‘后汉书一百三 十卷。’(无帝纪。吴武陵太守谢承撰。)考证云‘新 唐志同,又录一卷。旧唐志三十三卷。史无帝纪,惟闻 此书。北堂书钞设官部引承书有风教传,亦创见也。史 通论赞篇“谢承曰诠。”今存姚之骃辑本四卷。’案谢 承之外,尚有晋祠部郎谢沈后汉书八十五卷。彦和所指 ,未知何人。

28隋志‘续汉书八十三卷。(晋秘 书监司马彪撰。)’考证云‘晋书司马彪传“彪讨论众 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为纪志传凡八十 篇。号曰续汉书。”唐志八十三卷,又录一卷。今存姚 氏辑本一卷。’续汉书亡,而志独以附范书得存。又‘ 汉后书十七卷。(
本九十七卷。今残缺。晋少府卿华 峤撰。)’考证云‘晋书华峤传“
初,峤以汉纪烦秽,有改作之志。 会为台郎,遍观秘籍,遂就其绪。起于光武,终于孝献 ,一百九十五年。为帝纪十二卷,皇后纪二卷,十典十 卷,传七十卷,及三谱序传目录凡九十七卷。”史通内 篇曰“
班固华峤,子长之流也。”(二体 篇。)又曰“创纪传者五家,推其所长,华氏居最。” (外篇正史篇。)又外篇曰“峤删定东观记为汉后书。 ”(正史篇。)愚按蔚宗撰史,实本华峤,故亦易外戚 为后纪,而肃宗纪论,二十八将论,桓谭冯衍传论,袁 安传论,刘赵淳于江刘周赵传序,班彪传论,章怀并注 为华峤之辞。’案史通正史篇论后汉书,于东观记之下 ,即论司马彪华峤二书,亦可以证彦和详实准当之评, 必非虚也。

29隋书经籍志‘魏氏春秋二十卷。 (孙盛撰。)’考证云‘晋书孙盛传“盛着魏氏春秋。 ”史通题目篇曰“孙盛有魏氏春秋,孔衍有汉魏尚书, 陈寿王劭曰志,何之元刘璠曰典,此又好奇厌俗,习旧 捐新,虽得稽古之宜,未达从时之义。”模拟篇曰“孙 盛魏晋二阳秋;每书年首,必云某年春帝正月。夫年既 编帝纪,而月又列帝名,以此拟春秋,所谓貌同心异也 。”魏志武纪注引“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臣松 之以为:孙盛著书,多用左氏以易旧文,后之学者,将 何取信。且魏武方以天下励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 非其类。”又臧洪传注“臣松之案:酸枣之盟,止有刘 岱等五人而已。魏氏春秋横内刘表等数人,皆非事实。 ”陈泰传注“臣松之案:孙盛言诸所改易,非别有异闻 ,自以意制,多不如旧。凡纪言之体,当使若出其口, 辞胜而违实,固君子所不取,况复不胜,而徒长虚妄哉 。”’盛书称阳秋,避简文太后讳也。(简文太后讳阿 春。)魏略三十八卷,(隋志不著录。魏京兆鱼豢撰。 )考证云‘见旧唐志正史类。新唐志五十八卷,入杂史 类。史通题目篇曰“鱼豢姚察(察,宜作最。)着魏梁 二史,(隋志古史类编年体有姚最梁后略十卷。)巨细 毕载,芜累甚多,而俱榜之以略。”称谓篇曰“鱼豢孙 盛等没吴蜀号谥,呼权备姓名。”又外篇论古今正史曰 “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愚按魏略有纪 志列传,自是正史之体。’

    江表传,隋志不著录。后汉 书章怀注引用,撰人题虞浦。唐志入杂史,题五卷,云 虞溥撰。晋书虞溥传‘撰江表传。子勃过江,上江表传 于元帝,诏藏于秘书。’隋志‘吴录三十卷。(张勃撰 。梁有,隋亡。)’考证云‘史记索隐(伍子胥传。) “张勃,晋人,吴鸿胪俨之子也。作吴录。裴骃注引之 ,是矣。”唐志入杂史类。通志略入编年类。其书有志 有传,其体不似编年类。’

30晋书陈寿传‘撰魏吴蜀三国志凡 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张华深善之 ,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张华 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 广太守。’彦和谓荀张比之于迁固,张系张华,荀不知 何人,岂勖尝称其书,既而又疾之耶?抑荀或是范之误 。范頵表言‘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 益风化。’或即彦和所指,非妄誉也。

31校勘记‘繁当作系,字误也。诸 本作系。’晋书职官志‘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 ,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于是 改隶秘书省。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 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 ’史通史官建置篇‘若中朝之华峤,陈寿,陆机,束皙 ,江左之王隐,虞预,干宝,孙盛,并史官之尤美,着 作之妙选也。’

32隋志‘晋纪四卷。(陆机撰。) ’考证云‘史通内篇曰“陆机晋书,列纪三祖,直叙其 事,竟不编年,年既不编,何纪之有!”(本纪篇。) 曲笔篇曰“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又外篇曰“晋 史洛京时著作郎陆机始撰三祖纪。”’(正史篇。)

33隋志‘晋纪十卷。(宋吴兴太守 王韶之撰。)’考证云‘宋书王韶之传“父伟之,少有 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自书写,泰元隆安时事,小大悉 撰录之。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 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善叙事 ,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南史萧韶传曰“昔王韶之 为隆安纪十卷,说晋末之乱。”史通杂述篇曰“若王韶 晋安陆记(安陆当是隆安之讹。)此之谓偏记者也。” ’

34隋志‘晋纪二十三卷。(干宝撰 。讫愍帝。)’考证云‘晋书干宝传“宝字令升。着晋 纪,自宣帝讫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其书简略 ,直而能婉,咸称良史。”史通内篇论二体曰“晋史有 王虞,副以干纪。”又曰“干宝著书,盛誉丘明而深抑 子长。”其义云“
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 之事,靡有遗也。”又载言篇曰“
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丘明,其 臣下委曲仍为谱注。”又论赞篇曰“必择其善者,干宝 范蔚宗裴子野。是其最也。”序例篇曰“惟令升先觉, 远述丘明,重立凡例,勒成晋纪。邓孙以下,遂蹑其踪 。必定其臧否,征其善恶,干宝蔚宗,理切而多功,邓 粲道鸾,词烦而寡要。”唐志编年类有干宝晋纪四十卷 ,正史类又有干宝晋书二十二卷,自是重出。’

35隋志‘晋阳秋三十二卷。(讫哀 帝。孙盛撰。)’考证云‘晋书孙盛传“盛字安国。着 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文心雕龙才略篇曰 “孙盛干宝,文胜为史,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 异,而笔彩略同。”’

36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故发传之体 有三,而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 在彼,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成十四年。)梁亡 ,(僖十九年。)城缘陵(僖十四年。)之类是也;二 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参会不地,(桓二年 。)与谋曰及(宣七年。)之类是也;三曰婉而成章, 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其事非一,故言诸 以总之也。如僖十六年齐人止公之类。)璧假许田(桓 元年。)之类是也;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 意,丹楹,(庄二十三年。)刻桷,(庄二十四年。) 天王求车,(桓十五年。)齐侯献捷(庄三十一年。) 之类是也;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亡,欲盖而章,书 齐豹盗,(昭二十年。)三叛人名(襄二十一年,昭五 年,昭三十一年。)之类是也。推此五体以寻经传,触 类而长之,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伦之 纪,备矣。’左传有五十凡例。如‘隐公七年春,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 则赴以名,告终嗣也,以继好息民。(告亡者之终,称 嗣位之主。)谓之礼经。’杜注‘此言凡例,乃周公所 制礼经也。’

37班彪论史记,谓其细意委曲,条 例不经。范哗谓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 辨。(狱中与诸甥侄书。)彦和之说本此。然史汉一为 通史,一为断代,皆正史不祧之祖。后之撰史者,无能 逾其轨范,所谓莫有准的,特以比春秋经传为不足耳。

38璨,当作粲。晋书邓粲传‘邓粲 长沙人。以父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乃着元明纪十篇 。’隋志‘晋纪十一卷。’注云‘讫明帝。’世说赏誉 篇注引‘咸和中,贵游子弟慕王平子谢幼舆为达,卞壶 欲奏治之。’咸和,成帝年号,是粲所记不止讫于明帝 。御览人事部‘张华多须,以帛缠之,陆云见之,笑不 能止。’华云皆卒于惠帝时,似不宜载于元明纪中。( 隋志考证语。)岂粲初撰元明二朝事,既而又扩充称晋 纪耶!粲书亡佚,彦和所云,无可征实矣。

39才略篇云‘孙盛准的所拟,志乎 典训,’盖取法邓粲也。

40史记自序集解引如淳曰‘汉仪注 “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 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 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自序‘迁为太史令,䌷史 记石室金匮之书。’(索隐‘案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 之处。’)

41史通论赞篇可与彦和此说互证, 节录于下:

    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 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谷梁子,史记云太史公。 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后 汉书。)陈寿曰评,王隐曰议,(晋书。)何法盛曰述 ,(
晋中兴书。)常璩曰撰,(华阳国 志。)刘□曰奏,(三史略记。)史官所撰,通称史臣 ,其名万殊,其义一揆,必取便于时者,则总归论赞焉 。夫论者,所以辩疑惑,释凝滞,若愚智共了,固无俟 商榷,丘明君子曰者,其义实在于斯。司马迁始限以篇 终各书一论,必理有非要,则强生其文,史论之烦,实 萌于此。夫拟春秋成史,持论尤宜阔略;其有本无疑事 ,辄设论以裁之,此皆私□笔端,苟炫文彩,嘉辞美句 ,寄诸简册,岂知史书之大体,载削之指归者哉。至若 与夺乖宜,是非失中,如班固之深排贾谊,范晔之虚美 隗嚣,陈寿谓诸葛不逮管萧,魏收称尔朱可方伊霍,或 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必备加击难,则五车难尽,故 略陈梗概,一言以蔽之。

   是立义选言,是下当有以字。

42纪以编年,传以缀事。史通烦省 篇实本彦和此说,文载征圣篇注。

43参阅本篇注第二十条所录史通二 体篇。

44后汉书张衡传‘衡条上司马迁班 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章怀注曰‘衡集其略曰 “易称宓戏氏王天下。宓戏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史迁独载五帝,不记三皇。今宜并录 。”又一事曰“帝系,黄帝产青阳,昌意。周书曰,乃 命少皞清;清即青阳也。今宜实定之。”’摘班固不合 ,见上第二十三条。十余事仅存此三条。晋书傅玄传‘ 玄少时避难于河内,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 。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 为傅子。’严可均全晋文(四十七至五十。)有傅子辑 本,无论后汉尤烦之文。惟史通覈才篇引傅玄云‘观孟 坚汉书,实命代奇作,及与陈宗尹敏杜抚马严撰中兴纪 传,其文曾不足观,岂拘于时乎!不然,何不类之甚者 也!是后刘珍朱穆卢植杨彪之徒,又继而成之,岂亦各 拘于时而不得自尽乎!何其益陋也。’三史,谓史记, 汉书,东观汉记。其评断惜亡佚不可考。

45‘传闻异辞’见公羊隐公元年桓 公二年及哀公十四年传。‘录远略近’见荀子非相篇, 又见韩诗外传卷三。彦和此论,见解高绝,史通疑古惑 经诸篇所由本也。孔子修春秋,托始乎隐,以高祖以来 事,尚可问闻知也。尚书托始于尧舜,以尧舜为孔子所 虚悬之理想人物,故尧舜二典,谓之尚书;尚书者,上 古之书,与夏书商书之有代可实指者,本自有别。竹书 纪年起于夏禹,不必可信。司马迁撰史记,乃又远推五 帝,作五帝本纪;张衡欲纪三皇,司马贞本其意补三皇 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徐整三五历记皆论三皇事。 亦记盘古神话。)宋胡宏撰皇王大纪,又复上起盘古; (盘古本西南夷之神话,自后汉渐流传于中国。)愈后 出之史家,其所知乃愈多于前人,牵引附会,务欲以古 复有古相高,信述远之巨蠹矣。

46史通曲笔篇申述彦知此论,兹节 录之。

    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 语之训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以 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 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 虞预,毁辱相凌,(晋书王隐传‘虞预私撰晋书,借隐 所著书盗写之。后更疾隐形于言色。’)子野休文,释 纷相谢,(裴子野曾祖松之,齐永明末,沈约撰宋书称 松之以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 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沈惧 ,徒跣谢之,请两释焉。)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 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 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 己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 畀豺虎可也。盖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 失一朝,荣辱千载,苟违斯法,岂云能官,但古来唯闻 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是以隐侯(沈约。)宋 书多妄,萧武(梁武帝。)知而勿尤,伯起魏史不平, 齐宣览而无谴;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不 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欲求实录,不亦难乎!

    案史贵信实,不知则阙。历 观史家,其任情高下,爱憎无准,固已如刘子玄所论。 然亦有才称良史,性好直笔,而记载失实,舛误不免, 斯盖事非得已,欲改末由者也。一事:孔子修春秋,有 褒讳讥贬之例,深文隐晦,莫测精微,三传纷纭,更滋 歧径。夫简策定制,云出周公,孔子笔削,取准礼经, 古史体式本尔,固不必以后代史学绳墨之也。史迁为纪 传之祖,发愤著书,辞多寄托。景武之世,尤着微旨, 彼本自成一家言,体史而义诗,贵能言志云尔。班固陈 寿,整齐故事,颇重客观,克称良史。自外诸史,率好 驾说是非,炫其褒贬,委曲讳隐,相诩忠厚,主观强烈 ,真迹掩损,亦有国家丑秽,讳莫如深,生在本朝,宜 避时难,岂得责以齐史之死职,孙盛之寄书。抑此二患 ,非无救药。一则据事直书,弃绝抑扬,闻见必录,毋 烦赞论,二则不知之例,无妨阙文,时移世迁,后人可 补。必使史如写生画,形色随实物,又如葡萄酒,不入 一滴水,纯凭客观,绝无成心,庶几事绝矫饰,文尽可 信。

    二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 ,子孙传业,守职不堕,用能优游缀辑,求其真切,自 司马迁死后,史无专官,随唐以降,更置监修,限以岁 月,钳其喉舌,载笔之士,乌合史馆,仓卒成编,惟务 速效。史料所资,朝廷则有实录,语多谄谀,大臣则有 行状碑表,或出门生献媚,或出文人鬻笔,类不可信, 至于名士专集,杂载传状墓志,本无直笔之责,自多阿 世取容。及其易代修史,藉此排编,删改首尾,贵能形 似,既乏旁稽参校之暇,故老乡里之询,浊源混混,欲 挹清流,乌可得乎。

    三事:曾参杀人,颜回攫饭 ,耳目所亲,犹或舛讹。况时代久远,疆域宽广,转展 言传,能不失实。记录之士,有闻直书,纵无一字之差 ,已违事物之直矣。故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又曰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又曰,纣之恶,不若此之 甚也。下流之人,众恶所归,反观上流,众善所归,则 史册所称圣贤豪俊,其言行果可无疑乎! 

    四事:编年之法,遇事而书 ,范野非广,秉笔较易。自纪传创体,号为正史,一代 钜典,莫不因循,政治之繁杂,人物之殷盛,既难得其 统绪;至于天文律历,地理艺文,谱牒世系,典章沿革 ,尤专门绝学,非一人所能精,史汉以下,敷衍抄撮, 篡袭备数者多矣。此蔚宗所以叹班书十志,该富为不可 及,文通炫才,先撰十志,而李延寿诸人竟束手不为也 。晋史撰述多家,终归沦废,向使诸人用其所长,各作 专史,所得不更善乎!精一易工,囊括多漏,此自然之 理也。纪传包举既广,踳驳舛讹,势不可免,故非撰造 专史,不能救纪传根本之尤。

    五事:记言记事,古史分职 ,尚书左传,颇可考证。自文士撰史,好用古言,鄙薄 俚语,嗤为不经;于是武夫走卒,言必雅驯,修饰改易 。几类翻译,丧真失实,莫此为甚。夫文言纪事,或收 简约之功,口语传神,必须存其本质。李延寿南北史, 颇著鄙语,及今读之,转富生气;宋子京新唐书,文求 典雅,词悉独造,用力虽勤,徒资骇笑;观此二史,思 过半矣。修史之士,必代他人造作古言,读其书者,又 信以为其人之言果真云云;转相传授,后先一辙,虽欲 证改,末由也已。凡此五事,皆致尤于不意之中,与吹 霜喣露,寒暑笔端者,罪当异科,而记事不实,贻误后 人,其失惟均。抑吾为此言,非谓古史一不可信,但欲 细辨真伪。采求实证,勿轻为作假者所催眠,迷滞而不 悟耳。因彦和有时同多诡之叹,聊贡瞽说,附兹高论。

47纪评曰‘陶诗有“闻多素心人” 句,所谓有心人也。似不必改作素臣。’案纪说是也。 素心,犹言公心耳。说是也。素心,犹言公心耳。本书 养气篇‘圣贤之素心。’是彦和用素心之证。文选陶征 士诔‘长实素心。’亦作素心。

48公羊闵公元年传‘春秋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瑾瑜,谓尊者贤者。讳尊贤 ,惩奸慝,为作史之准绳。绳。

49史通全书,皆推阐此四句之义, 孰谓彦和此篇是敷衍足数者。

50嬴当作赢,赢,贾有余利也。韩 愈不敢作史。恐赢得是非之祸尤耳。荷担,犹言负责。 言负责。

51迁固皆良史,而后世尚诋呵之; 若褒贬任情,抑扬失正,则生绝胤嗣,死遭剖斫,难乎 免于殃戮矣。韩愈不敢撰史,盖深有见于其难也。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辱问见爱,教 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 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然 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况褒贬邪!孔子圣人,作春 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弟几 尽,左邱明纪春秋时事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班 固瘐死,陈寿起又废,卒亦无所至,王隐谤退死家,习 凿齿无一足,崔浩范晔赤诛,魏收夭绝,宋孝王诛死, 足下所称吴兢,亦不闻身贵而今其后有闻也。夫为史者 ,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唐有 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其余文武之士,立功名 跨越前后者,不可胜数,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 

    仆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 率,宰相知其无他才能,不足用,哀其老穷,龃龉无所 合,不欲令四海内有戚戚者,猥言之上,苟加一职荣之 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 谋引去。且传闻不同,善恶随人所见,甚者附党,憎爱 不同,巧造语言,凿空构立善恶事迹,于今何所承受取 信,而可草草作传记,令传万世乎!若无鬼神,岂可不 自心惭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仆虽騃,亦粗知自爱 ,实不敢率尔为也。夫圣唐钜迹,及贤士大夫事,皆磊 磊轩天地,决不沉没。今馆中非无人,将必有作者勤而 篡之。后生可畏,安知不在足下,亦宜勉之。

52南齐书鱼腹侯子响传‘刘绘为豫 章王嶷乞葬蛸子响,表云,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 非。’称史为历史,即世历斯编之义。
 
 
 

   诸子第十七1

  诸子者,入铃木云玉海作述道 见志之书2。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 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 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3。昔风后元 脱曹补力牧伊尹,咸其流也4。篇述者,盖上古遗 语,而战伐黄云案冯本代系校增铃木云 嘉靖本梅本作代所记者也5。至鬻熊知道,而文王 谘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肇始,莫先于兹6, 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7。然 则鬻惟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8。

  逮及七国力政,俊乂□起。孟轲膺儒以磬折,庄 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 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 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元作狡柳改兼 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铃木云玉海作而 街谈,承流而枝附者,不可胜算。并飞辩以驰术, 餍禄而余荣矣9。暨于暴秦烈火,势炎昆冈,而烟燎之 毒,不及诸子10。逮汉成留一作普思 ,子政雠校,于是七略芬菲,九流鳞萃,黄 云活字本无九字萃下有止字杀青所编,百有八十余 家矣。11迄至魏晋,作者间出,谰谰 与谰同元作□朱改言兼存,璅语必录,类聚而求, 亦充箱照轸矣12。然繁辞谢补虽 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其纯粹者入矩 ,踳駮者出规。礼记月令,取乎吕氏之纪13。三年问 丧,写乎荀子之书14,此纯粹之类也。若乃汤之问棘 ,云蚊睫有雷霆之声15;惠施对梁王,云蜗角有伏尸 之战;16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17,淮南有倾天折地 之说18,此踳駮之类也。是以世疾诸混同一 作洞铃木云诸本作洞虚诞19。按归藏之经,大明 迂怪,乃称羿弊铃木云弊当作毙玉海及 诸本作毙十日,嫦铃木云玉海作 常嘉靖本作姮娥奔月。殷汤疑作 易如兹,况诸子乎20!至如商韩,六虱五蠹,弃 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21。公孙之白马孤犊, 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黄云案冯本作枭 鸟,非妄贬也22。昔东平求诸子史记,而汉朝不 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而诸子杂诡术也23。然洽闻之 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 亦学家之壮观也。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24;管晏属篇,事 覈而言练25;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26;邹子之 说,心奢而辞壮27;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28;尸 佼尉缭,术通而文钝29;鹖冠绵绵,亟发深言30; 鬼谷眇眇,铃木云嘉靖本王本冈本作渺 渺每环奥义31;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32;辞 约而精,尹文得其要33,慎到析密理之巧34,韩非 着博喻之富35,吕氏鉴远而体周36,淮南泛采而文 丽37,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疑 脱铃木云梅本气字下空二格文之大略也38。若夫 陆贾典语39,贾谊新书40,扬雄法言,41刘向说 苑42,王符潜夫43,崔寔政论44,仲长昌言45 ,杜九幽求46,咸一作或叙经 典47,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 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48,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 子之流。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 开户牖。两汉以后,体势漫谭校作浸黄 云活字本汪本作浸弱,虽明乎虽 乎二字元作难于朱改坦途,而类多依采。此远近之 渐变也49。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 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50!

  赞曰:大铃木云当作丈夫 处世,怀宝黄云活字本作实挺秀 。辨雕万物51,智周宇宙。立德何隐,含道必授。条 流殊述52,若有区囿。

1 纪评曰‘此亦泛述成篇,不见发 明。盖子书之文,又各自一家,在此书原为谰入,故不 能有所发挥。’案纪氏此说亦误。柳子厚谓‘
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 其端;’(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彦和论文,安可不及 诸子耶!

2 汉书艺文志曰‘今异家者,各推 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 六经之支与流裔。’

3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正义曰‘老庄荀孟管晏 杨墨孙吴之徒,制作子书,皆是立言者也。’论语卫灵 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 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有风后十三 篇。自注‘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又有力牧十五 篇。自注‘黄帝臣,依托也。’又道家有力牧二十二篇 。自注‘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又 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小说家有伊尹说二十七篇。自注 ‘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5 风后力牧伊尹诸人,非自著书, 至战国始依托之述于篇耳。札移十二‘战伐元本作战代 。(冯本活字本并同。)案,元本是也。铭箴养气才略 三篇,并有战代之文。’

6 子自当作子目,谓子之名目也。 留存事始引文心曰‘鬻熊作书,题为鬻子。’铁桥漫稿 五鬻子叙曰‘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二篇。名熊,为周师 ,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又小说家“鬻子说 十九篇。后世所加。”隋志道家鬻子一卷。旧唐志改入 小说家。新唐志仍归道家。今世流传仅唐永徽中华州郑 县尉逢行珪注本,凡十四篇为一卷。道藏作二卷,在颠 字号。注甚疏蔓;又分篇琐碎,所题甲乙,故作傎倒羼 乱,以瞀惑后人。宋又有陆佃校本,分行珪十四篇为十 五篇,琐碎尤甚;又棼其次第,不足存。案群书治要所 载起迄如行珪,而第二篇至第十三篇联为一篇,则行珪 十四篇仅当三篇。意林称今一卷六篇,末后所载多出昔 文王见鬻子一条,则行珪十四篇未足六篇。行珪姓名不 他见,其人为唐人与否,其本为唐本与否,未敢知之。 ’四库提要曰‘考汉书艺文志道家鬻子二十二篇,又小 说家鬻子说十九篇,是当时本有二书。列子引鬻子凡三 条,皆黄老清静之说,与今本不类,疑即道家二十二篇 之文。今本所载与贾谊新书所引六条文格略同,疑即小 说家之鬻子说也。今本或唐以来好事之流,依仿贾谊所 引,撰为□本,亦未可知。观其标题甲乙,故为佚脱错 乱之状,而谊书所引,则无一条之偶合,岂非有心相避 ,而巧匿其文,使读者互相检验,生其信心欤!且其篇 名□赘,古无此体,又每篇寥寥数言,词旨肤浅,决非 三代旧文,姑以流传既久,存备一家耳。’

7 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姓李氏 ,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 封于段干。’孔子问礼于老聃,见礼记曾子问篇,当可 信。惟着道德经之老子,当即其子为魏将者,时代远在 孔子后,不得为孔子师。

8 彦和意谓鬻子老聃皆贤者,故其 遗文称子,其实述老子学者亦尊五千言为经,汉志道家 所著邻氏经传,傅氏,徐氏经说是也。

9 汉志,儒家孟子十一篇。(赵岐 章指题辞云‘七篇二百六十一章。又有外书四篇;性善 辩,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弘深,似非孟子本真 。’今所传孟子外书更伪中之伪。孙志祖读书脞录二有 论孟子外书二节甚善。)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 ’正义曰‘臣则身宜偻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也。’汉 志道家庄子五十二篇。今郭象注本仅三十三篇。庄子内 篇首列逍遥游。文选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彪云‘言消 遥无为者,能游大道也。’翱翔,犹言逍遥。汉志墨家 墨子七十一篇。自注‘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 庄子天下篇论墨学曰‘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 。’郭注‘觳,无润也。’案说文角部‘觳,盛□卮也 。一曰射具。从角,(吉殳) 声。’又石部‘确,□石也, 确或作谷(禾改石) 。’(□石,谓坚也。)玉篇‘确,硗 确。’庄子大觳之觳,系谷(禾改石) 之假借字。(管子地 员篇亦以谷(禾改石)
为觳。)

    汉志名家尹文子一篇。自注 ‘说齐宣王,先公孙龙。’师古曰‘刘向云“与宋钘俱 游稷下。”钘,音形。’钱大昭曰‘今道臧本上下二篇 ,(大道篇上下。)盖本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诠次之旧 。故隋志已作二卷。’其书言‘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 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圜白黑之实,名而不 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 ,事以检名。’即彦和所称课名实之符也。汉志农家野 老十七篇。自注‘六国时在齐楚间。’应劭曰‘年老居 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王应麟曰‘真隐传“六 国时人,游秦楚间,年老隐居,著书言农家事,因以为 号。”’汉志阴阳家‘邹子四十九篇。’自注‘名衍。 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王应麟曰‘ 史记驺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 ,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云云,燕昭王身亲往师之。 作主运。又见司爟注郑司农引。’史记孟荀列传集解引 别录云‘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书言天事, 故曰谈天。’

    汉志法家申子六篇。自注‘ 名不害,京人。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 篇,号曰申子。’集解引别录曰‘今民间所有上下二篇 ,中书六篇,皆合二篇,已过太史公所记也。’铁桥漫 稿五申子叙曰‘泰族训(淮南子。)云“今商鞅之开塞 ,申子之三符,韩非之孤愤。”注“申不害治韩,有三 符验之术也。”案三符当是申子篇名。史记正义引阮孝 绪七录云“三卷。”隋志不著录。旧新唐志意林皆三卷 。宋不著录。明陈第世善堂书目有三卷。今复不著录。 余从群书治要写出一篇,刺取各书引见之文,依意林次 第之。其篇名可考者,曰君臣(
见意林二,艺文类聚十九,御览三 百九十,六百二十四。)曰大体(
引见初学记二十五及意林。)及三 符也。余三篇不知也。’又法家商君二十九篇。四库提 要曰‘文献通考引周氏涉笔以为鞅书多附会后事,拟取 他词,非本所论着。然周氏特据文臆断,未能确证其非 。今考史记称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鞅欲 反。惠王乃车裂鞅以徇。则孝公卒后,鞅即逃死不暇, 安得著书!如为平日所著,则必在孝公之世,又安得开 卷第一篇即称孝公之谥!殆法家者流,掇鞅余论,以成 是编,犹管子卒于齐桓公前,而书中屡称桓公耳。’

    鬼谷子一卷。案鬼谷子汉志 不著录。隋志纵横家有鬼谷子三卷。注曰‘周世隐于鬼 谷。’玉海引中兴书目曰‘周时高士,无乡里族姓名字 ,以其所隐,自号鬼谷先生。苏秦张仪事之。授以捭阖 至符言等十有二篇,及转丸本经持枢中经等篇。’因隋 志之说也。唐志卷数相同,而注曰苏秦。司马贞索隐引 乐台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苏秦列传。)此又唐志之所本也。胡应麟四部正伪则 谓隋志有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必东汉人本二书之 言,荟萃为此,而托于鬼谷,若子虚亡是之属。其言颇 为近理,然亦终无确证。隋志称皇甫谧注,则魏晋以来 书,固无疑耳。(以上多取四库提要说。)孙志祖读书 脞录四鬼谷子注条云‘鬼谷子注向有乐台皇甫谧陶宏景 尹知章四家,今所传者,不着撰人名氏。近秦太史恩复 刻本题为梁陶宏景注,以注中有引“元亮曰”之文。元 亮为陶潜字。宏景引其言去姓称字,故断为陶注。志祖 案注中又有称陶宏景曰者,则其人在宏景后,而非宏景 注明矣,(近刻去此四字,但注云别本引称陶宏景曰。 )去姓称字,古人注书,亦无此体例。疑所称元亮者, 或其人姓元,未定是五柳先生也。今本盖唐尹知章注。 尹知章鬼谷子叙,困学纪闻尝引之。’

    汉志杂家尸子二十篇。自注 ‘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汪 继培辑尸子序曰‘汉书艺文志杂家尸子二十篇。隋唐志 并同。宋时全书已亡。王应麟汉志考证云“李淑书目存 四卷。馆阁书目止存二篇,合为一卷。其本皆不传。章 怀太子注后汉书(
宦者吕强传。)谓尸子书二十篇。 十九篇陈道德仁义之纪,一篇言九州险阻水泉所起。刘 向序荀子,谓尸子著书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术。刘 勰又谓其兼总杂术,术通而文钝。今原书散佚,未究大 指。’汉志小说家青史子五十七篇。自注‘古史官记事 也。’王应麟曰‘风俗通义引青史子书。大戴礼保傅篇 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隋志梁有青史子一卷。’案 以上十家,并本汉书艺文志,每家举出一人。惟鬼谷子 不见于汉志,彦和时有其书,以为苏秦张仪之师,故特 举之。

10史记始皇本纪‘三十四年,丞相 李斯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 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彦和云‘烟燎 之毒,不及诸子,’恐非事实,战国诸子之学,亦有师 徒相传,珍守勿失,其书籍又非如六经之繁重,山严屋 壁,藏匿自易,故至汉代求书,诸子皆出也。论衡书解 篇‘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此 彦和所本。(赵岐孟子章句题辞亦谓秦不焚诸子。)

11汉书艺文志总叙曰‘昔仲尼殁而 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 ,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 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 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 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 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 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 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 令尹咸校数术,(占卜之书。)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医药之书。)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 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 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隋志‘哀帝使歆嗣父 之业,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歆遂总括群书,撮其 指要,着为七略。’)故有辑略,(师古曰‘辑与集同 ,谓诸书之总要。’)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 ,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 籍。’

    文选魏都赋注引风俗通云, 刘向别录‘雠校者,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 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刘向上晏子列 子奏并云‘以杀青书可缮写。’然则其录奏者,并先杀 青书简也。御览六百六引风俗通云,刘向别录‘杀青者 ,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 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去其汁也。吴 越曰杀,杀亦治也。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 ,皆先书竹,改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以上 皆汉书补注引沈钦韩说。)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 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 而已。’

12隋书经籍志子类著录魏晋人所撰 书多种,在杂家小说家者尤不鲜。说文言部谰或作谰。 广韵二十五寒‘谰,逸言。’韩诗外传五‘成王之时, 有三苗贯桑而生,同为一秀,大几满车,长几充箱。’ (舆中载物,形如箱箧,因谓之车箱。)照轸,疑当作 被轸。释僧佑出三藏记集杂录序曰‘书序之繁,充车而 被轸矣。’说文‘轸,车后横木也。’充箱被轸,犹言 车不胜载。

13礼记月令正义曰‘按郑目录云‘ 名曰月令者,以其记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 二月纪之首章也。”’

14黄注‘荀子礼论前半,褚先生补 史记礼书采入;其后半皆言丧礼,三年之丧一段,与礼 记三年问同文。’

15列子汤问篇‘殷汤问于夏革曰, 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江浦 之间生么虫。(么,细也。亡果反。)其名曰焦螟。群 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 子羽方画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角虒) 俞师旷方 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 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 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16庄子则阳篇‘惠子闻之而见戴晋 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 ”’按蛮触相争。系戴晋人对梁王语,非惠施也。

17列子汤问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 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 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又夏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 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 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 ,四曰瀛州,五曰蓬莱。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 步,而暨五山之所。’

18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 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19诸下脱一‘子’字。混同,疑当 作鸿洞。鸿洞,相连貌,谓繁辞也。汉书扬雄传‘雄见 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王念孙曰,即 ,犹或也。)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 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20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注‘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归藏为殷 代之易,殷汤当作殷易。汉志不载归藏。御览六百八引 桓谭新论云‘归藏四千三百言。’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 十五辑得八百四十六字。兹录其两条。‘昔者羿善射, 弹十日,果弊之。’(弊应作毙。)‘昔常娥以西王母 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21五蠹,韩非子篇名。五蠹,谓学 者,言谈者,带剑者,串御者,(串御犹言近习。)商 工之民。此五者,皆邦之蠹也。商君书靳令篇‘六虱: 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 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 必贫至削。’俞樾诸子平议二十‘樾谨案上言六虱,下 言十二者,而中所列凡九事,于数皆不合。疑礼乐诗书 孝悌当为六事;本作曰礼,曰乐,曰诗,曰书,曰修善 ,曰孝,曰悌,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 羞战。故总之为十二也。然则何以称六虱?曰,六虱二 字乃衍文也,六虱之文见去彊篇。其文曰“农商官三者 ,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曰食,曰 玩,曰好,曰志,曰行。”此说六虱最得。盖岁也,食 也,农之虱也;玩也,好也,商之虱也;志也,行也, 官之虱也。去彊篇又曰“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 有善,有修,有孝,有悌,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 无使战,必削至亡。”然则商子之意不以此为六虱明矣 。’商鞅轘死。(说文‘轘,车裂人也。’)韩非至秦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22黄注‘列子(仲尼篇。)公孙龙 诳魏王曰“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按列子所述魏 公子牟正深悦公孙龙之辨,所谓承其余窍者也。(乐正 子与诋公子牟之忿辞。)庄子秋水篇则异是。龙问牟, 吾自以为至达已,今闻庄子之言,无所开吾喙,何也? 公子牟有陷井之蛙谓东海之鳖之喻,是鸮鸟当作井蛙矣 。’

23汉书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来朝 ,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凤曰, 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 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 形阨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

24孟荀皆战国大儒,传孔门之学, 不容轩轾于其间。荀子著书,主于明周孔之教,崇礼而 劝学。其中最为口实者,莫过于非十二子及性恶两篇。 王应麟困学纪闻据韩诗外传所引卿但非十子而无子思孟 子,以今本为其徒李斯等所增。不知子思孟子,后来论 定为大贤耳,其在当时,固亦卿之曹偶,是犹朱陆之相 非,不足讶也。至其以性为伪,杨倞注曰‘伪,为也。 ’其义甚明。后人昧于训诂,误以为真伪之伪,遂哗然 掊击,是非惟未睹其全书,即性恶一篇,自篇首二句以 外,亦未竟读矣。彦和称孟荀理懿而辞雅,识力远胜韩 愈大醇小疵之论,宋儒盲攻,更不足道。

25汉志道家管子八十六篇。(今书 存七十六篇。十篇有录无书。)刘向上奏云‘凡管子书 ,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又儒家晏 子八篇。刘向上奏云‘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 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异,复 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 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

26汉志道家列子八篇。今本出晋张 湛,疑即湛所伪造也。张湛列子序云‘其书大略明群有 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 以着物自丧,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 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任,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 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 大归同于老庄。属辞引类,特与庄子相似。庄子慎到韩 非尸子淮南子玄示旨归,多称其言,遂注之云尔。’湛 序云‘往往与佛经相参;’盖湛时佛学已入中国,故得 窃取其意。又云‘特与庄子相似;’盖庄子书中多称列 御寇,故取材庄子特多。又周穆王篇非汲□书发见后不 能造,尤为湛伪撰之证。(穆天子传晋初出于汲冢。) 列子放诞恢诡,故彦和云‘气伟而采奇。’

27心奢辞壮,即史记孟荀传所谓‘ 其语闳大不经,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 能行之’者也。论衡案书篇‘邹衍之书,瀇洋无涯,其 文少验,多惊耳之言。案大才之人,率多侈纵,无实是 之验,华虚夸诞,无审察之实。’

28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 曰,墨子者,显学也。其体身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 ?曰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 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 故其言多不辩。’汉志墨家随巢子六篇。隋唐志并云一 卷。意林同。随巢为墨翟弟子,(班固自注。)其书言 鬼神炎祥,阐发墨子明鬼之义,以为鬼神贤于圣人。马 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随巢子一卷。

29汉志尸子二十篇,尉缭子二十九 篇,并在杂家。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 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故 彦和称其术通。汉志兵形势家有尉缭三十一篇。今所传 尉缭子五卷,二十四篇。胡应麟谓兵家之尉缭,即今所 传,而杂家之尉缭,并非此书;今杂家亡而兵家独传。 案胡氏之说是也。(晁公武读书志称元丰中以六韬孙子 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颁武学,号曰 七书。此兵家之尉缭所以得传。)

30汉志道家鹖冠子一篇。自注‘楚 人,居深山,以鹖为冠。’今所传宋陆佃注本凡十九篇 。其中世兵篇与贾谊鵩鸟赋文辞多同,彦和所谓亟发深 言者,殆指此篇,抱经堂文集十书鹖冠子后‘鹖冠子十 九篇,昌黎称之,柳州疑之,学者多是柳。盖其书本杂 采诸家之文而成。如五至之言,则郭隗之告燕昭者也, 伍长里有司之制,则管仲之告齐桓者也。世兵篇又袭鲁 仲连遗燕将书中语,谓其取贾谊鵩赋之文又奚疑。’

31四库提要曰‘高似孙子略称其一 阖一辟,为易之神;一翕一张,为老氏之术,出于战国 诸人之表,(子略卷三。)诚为过当。宋濂潜溪集诋为 蛇鼠之智;又谓其文浅近,不类战国时人,又抑之太甚 。柳宗元辨鬼谷子以为言益奇而道益隘,差得其真。盖 其术虽不足道,其文之奇变诡伟,要非后世所能为也。 ’

32汉志道家文子九篇。自注‘老子 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隋 志文子十二卷,即今所传本也。其书并引老子之言而推 衍之,旨意悉本老子,故云情辨以泽。(泽,润泽也。 )

33汉志名家尹文子一篇。四库提要 曰‘其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 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 间。周氏涉笔谓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盖得其真 。’

34汉志法家慎子四十二篇。史记‘ 慎到赵人,着十二论。’(孟荀列传。)‘隋志旧新唐 志皆十卷。滕辅注。崇文总目三十七篇。书录解题称麻 沙刻本才五篇。余所见明刻本亦皆五篇。今从群书治要 写出七篇,有注,即滕辅注。其多出之篇,曰知忠,曰 君臣。’(铁桥漫稿五慎子叙。)四库提要曰‘今考其 书,大旨欲因物理之当然,各定一法而守之,不求于法 之外,亦不宽于法之中。则上下相安,可以清静而治。 然法所不行,势必刑以齐之;道德之为刑名,此其转关 ,所以申韩多称之也。’

35汉志法家韩子五十五篇。史记韩 非传‘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作孤愤五蠹 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彦和所云博喻之富,殆指 内外储说林等篇而言。

36汉志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六篇。自 注‘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作。’四库提要曰‘今本凡十 二纪,八览,六论。纪所统子目六十一,览所统子目六 十三,论所统子目三十六,实一百六十篇,汉志盖举其 纲也。不韦固小人,而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 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孔子曾子之言。 其他如论音则引乐记,论铸剑则引考工记,虽不着篇名 ,而其文可案。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 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 ,一无及焉。其持论颇为不苟,论者鄙其为人,因不甚 重其书,非公论也。’

37汉志杂家淮南内二十一篇。汉书 景十三王传谓‘淮南王安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 河间献王德传。)又淮南王传‘辩博善为文辞。’要略 曰‘若刘氏之书,(淮南王自谓也。)观天地之象,通 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 王之风;以储与(
犹摄业也。)扈治(广大也。)玄 眇之中,精摇(楚人谓精进为精摇。)靡小,(靡小皆 览之。)弃其畛挈,(楚人谓泽浊为畛挈。)斟其淑静 ,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 ,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四淮南鸿烈篇曰‘予惟今所存二十一 篇之中,缪称训齐俗训道应训诠言训兵略训人间训泰族 训要略八篇注本,则盖为许慎;其余十三篇,恐属高诱 注。’本岛田此说颇有征,附记于此。)

38彦和特举以上十八家,为晚周百 氏之冠冕,(其中淮南一家虽出于汉代,然撰书之人, 仍存战国恣肆高谈之风,故得列入。)并指明研求诸家 之径途,循此以往,则得百氏之华采也。‘文’疑是衍 字。论语泰伯篇‘曾子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郑 玄注曰‘出辞气能顺而说之,则无恶戾之言入于耳。’ 彦和谓循此则得诸子之顺说,不至为鄙倍之言所误也。

39札移十二‘案典当作新。新语十 二篇,今书具存。史记贾本传及正义引七录并同,皆不 云典语。隋书经籍志儒家云“梁有典语十卷,吴中夏督 陆景撰。”(亦见马总意林。)与陆贾书别。彦和盖偶 误记也。’汉代子书,新语最纯最早,大旨皆崇王道, 黜霸术,贵仁义,贱刑威,归本于修身用人。其称引老 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余皆以孔氏为宗 。所援据多诗书春秋论语之文。绍孟荀而开贾董,卓然 儒者之言,史迁目为辩士,未足以尽之。(用四库提要 及严可均新语叙语。严语见铁桥漫稿五。)

40汉志儒家贾谊五十八篇。崇文总 目云‘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隋唐志皆九 卷,别本或为十卷。’考今隋唐志皆作十卷,无九卷之 说,盖校刊隋书唐书者,未见崇文总目,反据今本追改 之。明人传刻古书,往往如是,不足怪也。然今本仅五 十六篇,又问孝一篇,有录无书,实五十五篇,已非北 宋之旧。抱经堂文集十书校本贾谊新书后云‘新书,非 贾生所自为也,乃习于贾生者,萃其言以成此书耳。过 秦论史迁全录其文,治安策见班固书者乃一篇,此离而 为四五,后人以此为是贾生平日所草创,(朱子语录。 )岂其然欤!修政语称引黄帝颛喾尧舜之辞,非后人所 能伪撰,容经道德说等篇,辞文典雅,魏晋人决不能为 ,故曰,是习于贾生者萃而为之,其去贾生之世不大相 辽绝可知也。’

41四库提要曰‘汉书艺文志儒家扬 雄所序三十八篇。注曰“法言十三。”雄本传具列其目 。凡所列汉人著述,未有若是之详者,盖当时甚重雄书 也。自程子始谓其曼衍而无断,优柔而不决;苏轼始谓 其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至朱子作通鉴纲目,始书 “莽大夫扬雄死,”雄之人品著作,遂皆为儒者所轻。 若北宋之前,则大抵以为孟荀之亚也。’

42汉志儒家刘向所序六十七篇。自 注‘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新序十卷,说苑二 十卷,两书性质略同。彦和特举一以概之耳。崇文总目 云‘新序所载皆战国秦汉间事。’以今考之,春秋时事 尤多,汉事不过数条,大抵采百家传记以类相从,故颇 与春秋内外传战国策太史公书互相出入。推明古训,以 衷之于道德仁义,在诸子中犹不失为儒者之言也。说苑 二十篇,其书皆录遗闻佚事,足为法戒之资者,其例略 如韩诗外传,古籍散佚,多赖此以存。如汉志河间献王 八篇,隋志已不著录,而此书所载四条,尚足见其议论 醇正,不愧儒宗。其他亦多采择,虽间有传闻异词,固 不以微瑕累全璧矣。(节录四库提要语。)抱经堂文集 五新校说苑序曰‘汉禁中先有说苑一书,而子政为之校 雠奏上,号曰新苑。余向阅文献通考,疑新苑为说苑之 伪。及后得宋本此书,前有子政所上奏云“臣向所校中 书说苑杂事及向书民间书互校雠,分别次序,除去与新 序复重者,更造新事十万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 四章,号曰新苑,皆可观。”然后知余向之所疑为妄也 。’据卢氏此说,则说苑非子政自撰。今本说苑当称新 苑。

43四库提要曰‘潜夫论十卷,汉王 符撰。后汉书本传称其“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 篇,以议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 今本凡三十五篇,合叙录为三十六篇,盖犹旧本。范氏 以符与王充仲长统同传。韩愈因作后汉三贤赞。今以三 家之书相较,符书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过之;辨别 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前史列之儒家,斯为不愧。 ’

44铁桥漫稿五崔氏政论叙曰‘隋志 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实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 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 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实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 当世便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辩而确。范史论曰“实 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晁错之徒不能过也。”其本北 宋时已佚失,故崇文总目不著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 录解题亦无之。通志略载有六卷,虚列书名,不足据。 余从群书治要写出七篇,本传及通典各写出一篇,凡九 篇。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诚哉 是言也。’

45铁桥漫稿五昌言叙‘隋志杂家仲 长子昌言十二卷,录一卷。汉尚书郎仲长统撰。旧唐志 作十卷。新唐志移入儒家,亦十卷,崇文总目称今所存 十五篇,分为二卷,余皆亡。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 题不著录。明陈第世善堂书目有二卷。疑即十五篇本。 今所见刻本仅明胡维新两京遗编有理乱,损益,法诫三 篇;归有光诸子汇函有理乱,损益二篇;皆出本传,无 所增多。余从群书治要写出九篇,益以本传三篇,以意 林次第之。本传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着论三十四篇 ,十余万言。今此收辑,才万余言,亡者盖十八九。而 治要所载,又颇删节,断续□离,殆所不免;然其闿陈 善道,指□时敝,剀切之忱,踔厉震荡之气,有不容摩 灭者。缪熙伯方之董贾刘扬,非过誉也。神仙家言,儒 者所弗道,而昌言有其一篇,故是杂家。’

46黄以周儆季杂箸子叙幽求子叙曰 ‘幽求子晋杜夷撰。夷字引齐,事迹具晋书本传。隋志 道家作杜氏幽求新书二十卷。唐志作杜氏幽求子三十卷 。意林标题书名同唐志,卷数同隋志。考杜氏新书即笃 论,非幽求子。隋志并题新书,唐志云三十卷,皆误。 当以意林为正。杜氏家学皆宗儒,至夷一变而入道。其 言曰,“道以无为为家,清静虚寂,宏广多包,圣人所 宅。”此其宗恉也。马氏辑是书,兼采新书,今补其遗 漏四事,黜其误入八事。’

47咸,一作或,作或者是。

48适,疑当作述。论说篇云‘述经 叙理曰论。’

49体势漫弱,谭献校本改漫作浸, 案谭改是也。坦途,谓儒学。六国以前,仍指六国,非 谓春秋时代。汉自董仲舒奏罢百家,学归一尊,朝廷用 人,贵乎平正,由是诸家撰述,惟有依傍儒学,采掇陈 言,为世主备鉴戒,不复敢奇行高论,自投文网,故武 帝以后董刘扬雄之徒,不及汉初淮南陆贾贾谊晁错诸人 ,东汉作者,又不及西京,魏晋之世,学术更衰,所谓 谰言兼存,璅语必录,几至不能持论矣。

50纪评云‘隐然自寓。’金楼子自 序篇‘人间之世,飘忽几何。如凿石见火,窥隙观电, 萤睹朝而灭,露见日而消,岂可不自序也。’

51庄子天道篇‘辩虽雕万物不自说 也。’此彦和所本。情采篇亦引此文。

52李君雁晴曰‘述同术,途也。’
 
 
 

   论说第十八

  圣哲元作世朱按玉海改彝训 曰经,述经叙理曰论1。论者,伦也;伦理孙 云明抄本御览作礼无爽,则圣意不坠无 爽元作有无圣字上无则字从御览改孙云御览五九五引作 则圣意不堕2。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 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3。自论语已前 ,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4!详观论体,条 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 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5。故议者 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 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6 。论也孙云御览无也字者,弥纶 群言,而研精元脱朱补孙云御览有精字 一理者也7。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8;不韦春 秋,六论昭列9;至孙云御览有于字石 渠论艺,白虎通讲;孙云明抄本御览通 讲作讲聚聚述圣言通经,孙云御 览无聚言二字论家之正体也10。及班彪王命11 ,严尤元作允朱改孙云明抄本御览作左 三将12,敷述昭情,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 名法13;傅嘏王粲,校练名理14。迄至正始,务欲 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 涂矣15。详观兰石之才性16,仲宣之去代孙 云明抄本御览作伐17,叔夜之辨声18,太初之 本玄19,辅嗣之两例20,平叔之二论21,并师心 独见,锋颖铃木云黄氏原本御览玉海作 □精密,盖人伦铃木云御览玉海 人伦作论一字之英也。孙云御览 引作盖论之英也22至如李康运命,同论衡而过之 23;陆机辨亡,元作正谢改效 过秦而不及24;然亦其美矣。孙云明 抄本御览作哉次及宋岱元作代郭 象,元作蒙朱据旧本改锐思于几 神之区25;夷甫裴頠,交辨于有无之域26;并独步 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 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 绝境乎。27逮江左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 抽前绪矣28。至如张衡讥世,韵似俳说;孔融孝廉, 但谈嘲戏;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 汪本作才不持论宁如其已29。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两于字从汪本改孙云御览于作及铃木云 嘉靖本作穷有数追无形梅本冈本无两于字追下有究字一作钻孙云御览作钻坚求通,钩 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圆通 ,辞忌枝碎,孙云御览有也字必 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 ;斯孙云明抄本御览作期其要也 。是以论如御览作辟孙云御览作譬析 薪,贵能破理。斤利者,越理而横断;辞辨者,反义而 取通;览文虽巧,而检迹如顾云当作知 孙云御览作知妄。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安可以曲 论哉30。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 是同;若秦延君元作君延杨改之 注尧典,十余万字;朱普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 人恶烦,羞元作差朱改学章句。 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 ,要约明畅,可为元作谓式矣3 1。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铃 木云疑作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32。说 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33;太公以辨钓兴周34; 及烛武行而纾郑35,端木出而存鲁36,亦其美也。 暨战国争雄,辨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 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37;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38;六印磊落以佩,五都 隐赈而封39。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 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 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 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40。夫说贵抚会,弛张 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41。范睢之言事42,李 斯之止逐客43,并烦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 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44。至于邹阳之说吴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45。敬通之说元 脱孙补鲍邓,事缓而文繁;所以历骋元 作聘柳改而罕遇元作过也4 6。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 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 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47。而陆氏直称说炜晔以 谲诳,何哉48?

  赞曰: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 寸。阴阳莫贰,鬼神靡遯。说尔飞钳,呼吸沮劝。

1 凡说解谈议训诂之文,皆得谓之 为论;然古惟称经传,不曰经论;经论并称,似受释藏 之影响。魏书释老志曰‘释迦后数百年,有罗汉菩萨, 相继着论,赞明经义,以破外道。皆傍诸藏部大义,假 立外问,而以内法释之。’隋书经籍志‘以佛所说经为 三部,又有菩萨及诸深解奥义,赞明佛理者,名之为论 。’彦和此篇,分论为二类;一为述经,传注之属;二 为叙理,议说之属。八名虽区,总要则二。二者之中, 又侧重叙理一边,所谓‘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 理者也。’

2 释名释典艺:‘论,伦也;有伦 理也。’说文系传三十五,‘应诘难,揭首尾,以终其 事,曰论。论,伦也。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语各 有伦,而同归于理也。’伦,理也,爽,差失也。(王 弼注老子‘美味令人爽口。’)

3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 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 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 论语。’补注引王先慎曰‘皇邢二疏,并云“论,撰也 。”群贤集定,故曰撰。郑注周礼云“答述曰语。”以 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 论下者,必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语也。’段玉 裁注说文论字曰‘论,以仑会意。□部曰“仑,思也。 ”龠部曰“仑,理也。”此非两义。思如玉部□理,自 外可以知中之□。灵台“于论鼓钟,”毛曰“论,思也 。”此正许所本。诗于论,正仑之假借。凡言语循其理 ,得其宜,谓之论。故孔门师弟子之言,谓之论语。王 制“凡制五刑,必即天论,”周易“君子以经论,”中 庸“经论天下之大经,”皆谓言之有伦有脊者。’论语 之取义如上。仰其经目,疑当作抑其经目,谓谦不敢称 经也。

4 困学纪闻十七‘文心雕龙云“论 语以前,经无论字。”晁子止云,不知书有论道经邦。 ’纪评云‘观此知古文尚书梁时尚不行于世,故不引论 道经邦之文,然周礼却有论字。’(纪说误。顾广圻谓 刘彦和屡引东晋古文,如通变篇,议对篇,丽辞篇,事 类篇皆引之。案顾说是也。)纪闻阎笺云‘论道经邦, 乃晚出书周官篇,本考工记或坐而论道来。’何笺云‘ 论道经邦,出于古文尚书,未可以诋彦和。’又云‘书 中议对篇即引议事以制。’案诸家皆误会彦和语意,遂 率断为疏漏;其实“论语以前,经无论字,”非谓经书 中不见论字,乃谓经书无以论为名者也。上文云“群论 立名,”下文云“六韬二论,”皆指书名篇名言之。后 汉书何进传章怀注曰‘太公六韬篇,第一霸典文论,第 二文师武论。’今本文师在文韬为第一篇,与章怀所举 不合,亦无文论武论之目,盖又非唐时之旧矣。

5 说文‘论,议也。’广雅释诂二 ‘说,论也。’详本篇及议对篇,毛公注诗,安国注书 ,皆称为传,传即注也。贾逵曰‘论,释也。’汉书曰 赞,后汉书曰论,三国志曰评,其实一也。铨当作诠。 淮南书有诠言训,高注曰‘诠,就也。’诠言者,谓譬 类人事,相解喻也。史传多以撰为之。序,如书序,诗 序,序卦,及班固两都赋序,皇甫谧三都赋序之属。引 ,未详。左思吴都赋注‘南音,征引也,商角征羽,各 有引。’诗行苇笺云‘在前曰引。’正义‘引者,牵引 之义。’

6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议, 从言,义声,亦取宜意。说文‘
议,语也。’段注曰‘议者,谊也 ,谊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为议。’说,即悦怿之 悦。说语,谓悦怿之语。释名释书契‘传,转也。转移 所在,执以为信也。’王褒作四子讲德而云作传。文选 标为四子讲德论,是传亦称论之证。转师,谓听受师说 ,转之后生也。仪礼郑氏注正义曰‘注者,注义于经下 ,若水之注物。’礼记曲礼目正义曰‘注者,即解书之 名。’主解为注,以解释为主。赞,明也;见颂赞篇。 广雅释诂三‘评,平也。’序与叙,音义同。易艮‘言 有序,’文言‘与四时合其序,’诗‘序宾以贤,’仪 礼燕礼‘序进,’左宣十二年传‘内官序当其夜。’皆 次第之意。陈先生曰‘后汉书冯衍传“退而作赋,又自 论曰。”自论,即自序也。’说文肉部‘胤,子孙相承 续也。’胤,有继续之义,引伸为牵引之义。文选长笛 赋‘曲胤之繁会丛杂,’琴赋‘曲引向阑,’引与胤同 义,故曰‘引以胤辞。’八名之中,传注为述经之论, 叙引诠解文辞,当属此类。其余则皆叙理之论也。

7 晋释慧远大智论钞序曰‘又论( 指大智论。)之为体,位始无方而不可诘;触类多变而 不可穷;或开远理以发兴,或导近习以入深;或阖殊涂 于一法而弗杂;或辟百虑于同相而不分;此以绝夫累瓦 之谈,而无敌于天下者也。尔乃博引众经,以赡其辞, 畅发义音,以宏其美,美尽则智无不周,辞博则广大悉 备,是故登其涯而无津,挹其流而弗竭,汪汪焉莫测其 量,洋洋焉莫比其盛。虽百川灌河,未足语其辩矣。虽 涉海求源,未足穷其邃矣。’释僧叡大智度论序曰‘尔 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 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 。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 则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则立论以明之;论其未辩, 则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喻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 ,信若人之功矣。’录此二节,可与彦和弥纶群言,研 精一理之说互参。

8 纪评云‘物论二字相连,此以为 论名,似误。同年钱辛楣云。’李详补正云‘钱说见十 驾斋养新录引王伯厚云“庄子齐物论,非欲齐物也,盖 谓物论之难齐也。”邵子诗“齐物到头争恐误。”按左 思魏都赋“万物可齐于一朝。”刘渊林注“庄子有齐物 之论。”刘琨答卢谌书“远慕老庄之齐物。”文心雕龙 论说篇“庄周齐物,以论为名。”是六朝人已误以齐物 二字连读。详案庄子齐物论郭象注“夫自是而非彼,美 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正 是齐物之意。六朝既有此读,故邵子宗之。其观物外篇 云,“庄子齐物,未免乎较量,”亦读与诗同非误也。 文达少詹,似皆未得其旨。’

9 吕氏春秋有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 顺士容六论,凡三十六篇。

10汉书宣帝纪‘甘露三年,诏诸儒 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 决焉。’补注引钱大昭曰‘时与议石渠者,可考见者凡 二十三人,议奏之见于艺文志者,凡一百六十五篇。易 诗二经,独无议奏。班氏失载之耳。’汉书瑕邱江公传 刘向传韦玄成传皆载讲经石渠事。三辅故事曰‘石渠阁 在未央殿北,藏秘书之所。’后汉书章帝纪‘建初四年 冬十一月,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 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 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 虎议奏。’班固传‘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 德论。’儒林传‘命史臣着为通议。’孙诒让籀□述林 四有白虎通义考上下二篇,甚详明。其下篇云‘今本文 心雕龙述上衍聚字,圣下衍言字,应依御览引删。’校 勘记‘通字言字并衍,诸本皆误。玉海引无通字言字。 ’又案本书时序篇‘历政讲聚。’即指此事,亦作讲聚 ,明钞本御览作讲聚,是。

11后汉书班彪传‘隗嚣拥众天水, 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 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彪 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着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 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 终不寤。’汉书叙传及文选五十二载王命论,录于下: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暨于稷契,咸佐唐虞 ,光济四海,奕世载德。至于汤武,而有天下。虽其遭 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乎应天顺民,其揆一也。是故刘 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着乎春秋。唐据火德,而德绍 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由是言之 ,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絫之业; 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为鬼神所福飨 ,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 此位者也。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 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 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 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闇于天道哉,又不睹 之于人事矣。夫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 儋石之畜,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 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不得 而妄处哉!故虽遭罹阨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彊如 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么□尚 不及数子,而欲闇奸天位者乎!是故驽蹇之乘,不骋千 里之涂;燕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楶梲之材,不荷栋 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 公餗,’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桀共推陈婴而 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卒富 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 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王陵之母,亦见项 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于 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 ,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 死,以固勉陵。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夫以 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 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 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者,帝王 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 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 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 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 如向赴。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 说,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 爱,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 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瑞符应,又 可略闻矣。初,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晦冥, 有龙蛇之怪;及长而多灵,有异于众。是以王武感物而 折券,吕公睹形而进女,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 而知所处。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故淮阴 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 败,稽帝王之世运,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符 瑞不同斯度,而苟昧于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 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遇折足之凶, 伏斧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 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 ,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几,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 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12汉书王莽传下‘尤素有智略,非 莽攻伐四夷,数谏不从,着古名将乐毅白起不用之意, 及言边事,凡三篇,奏以风谏莽。’三将军论佚。全前 汉文六十一辑得两条。王翦为秦将,灭燕,燕王喜奔逃 东夷。秦王曰‘齐楚何先?’李信曰‘楚地广,齐地狭 ;楚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于易。’(御览四百三十 七。)白起。平原君劝赵孝成王受冯亭。王曰‘受之, 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将,谁能当之者乎?’对曰‘渑池 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 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 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 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 持守足以当之。’王从其计。(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严 尤三将叙。)

13三国魏志武帝纪评曰‘太祖揽申 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国故论衡中论式篇曰‘当 魏之末世,晋之盛德,钟会袁准傅玄皆有家言,时时见 他书援引,视荀悦徐干则胜。此其故何也?老庄刑名之 学,逮魏复作,故其言不牵章句,单篇持论,亦优汉世 。然则王弼易例,鲁胜墨序,裴頠崇有,性与天道,布 在文章,贾董卑卑,于是谢不敏焉。经术已不行于王路 ,丧祭尚在,冠昏朝觐,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 独至。陈寿贺循孙毓范宣范汪蔡谟徐野人雷次宗者,盖 二戴闻人所不能。上施于政事,张裴晋律之序,裴秀地 域之图,其辞往往陵轹二汉。乃齐梁犹有继迹者,而严 整差弗逮。夫持论之难,不在出入风议,臧否人群,独 持理议礼为剧。出入风议,臧否人群,文士所优为也。 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14三国魏志傅嘏传‘傅嘏,字兰石 ,常(当作尝。)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世说 新语文学篇‘钟会撰四本论。’刘孝标注曰‘
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 合,才性离也。傅嘏论同,李丰论异,钟会论合,王广 论离。’魏志王粲传‘粲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注 引典略曰‘粲才既高,辩论应机;钟繇王朗等虽各为魏 卿相,至于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全后汉文九 十一辑得粲所著论六篇,皆残缺不完。兹录王傅文各一 篇于下:

        王粲儒吏论(艺文类 聚五十二。)

    士同风于朝,农同业于野,虽 官职殊务,地气异宜;然其致功成利,未有相害而不通 者也。古者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十五入 大学,学君臣朝廷王事之纪。则文法典艺,具存于此矣 。至乎末世,则不然矣。执法之吏,不窥先王之典;搢 绅之儒,不通律令之要。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 起于几案之下,长于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 欲无察刻,弗能得矣。竹帛之儒,岂生而迂缓也!起于 讲堂之上,游于乡校之中,无严猛断割以自裁,虽欲不 迂缓,弗能得矣。先王见其如此也,是以博陈其教,辅 和民性,达其所壅,祛其所蔽,吏服雅训,儒通文法; 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

        傅嘏难刘劭考课法论 (魏志嘏本传。)

    盖闻帝制宏深,圣道奥远,苟 非其才,则道不虚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暨乎王略 亏颓,而旷载罔缀,微言既没,六籍泯玷。何则?道弘 致远,而众才莫晞也。案劭考课论,虽欲寻前代黜陟之 文,然其制度,略以阙亡。礼之存者,惟有周典,外建 侯伯,藩屏九服,内立列司,管齐六职,士有恒贵,官 有定则,百揆均任,四民殊业。故考绩可理,而黜陟易 通也。大魏继百王之末,承秦汉之烈,制度之流,靡所 脩采。自建安以来,至于青龙,神武拨乱,肇基皇祚, 埽除凶逆,夷芟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及经邦治 戎,权法并用,百官群司,军国通任,随时之义,以应 政机,以古施今,事杂义殊,难得而通也。所以然者, 制宜经远,或不切近,法应时务,不足垂后。夫建官均 职,清理民物,所以务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 以治末也。本纲未举,而造制未呈,国略不崇,而考课 是先,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昔先王之 择才,必本行于州闾,讲道于庠序,行具而谓之贤,道 脩则谓之能。乡老献贤能于王,王拜受之,举其贤者, 出使长之,科其能者,入使治之,此先王收才之义也。 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 ,专任吏部,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 未为叙。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述综王度,敷 赞国式,体深义广,难得而详也。

15魏氏三祖,皆有文采。正始中, 玄风始盛。(正始齐王芳年号。)高贵乡公才慧夙成, 好问尚辞,有文帝之风。盖皆守文之主。晋书范□传载 其王弼何晏论,可作参考,录于下:

        王弼何晏论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 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着论 曰:或曰,黄唐缅邈,至道沦翳,濠濮辍咏,风流靡托 。争夺兆于仁义,是非成于儒墨。平叔神怀超绝,辅嗣 妙思通微,振千载之颓纲,落周孔之尘网;斯盖轩冕之 龙门,膏粱之宗匠。尝闻夫子之论,以为罪过桀纣,何 哉?答曰,子信有圣人之言乎?夫圣人者,德侔二仪, 道冠三才,虽帝皇殊号,质文异制,而统天成务,旷代 齐趣。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 ,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搢绅之徒,翻然改辙 ,洙泗之风,缅焉将坠;遂令仁义幽沦,儒雅蒙尘,礼 坏乐崩,中原倾覆,古之所谓言伪而辩,行僻而坚者, 其斯人之徒欤!昔夫子斩少正于鲁,太公戮华士于齐, 岂非旷世而同诛乎!桀纣暴虐,正足以灭身覆国,为后 世鉴戒耳。岂能回百姓之视听哉?王何叨海内之浮誉, 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 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吾固以为一世之祸轻,历 代之罪重,自丧之衅小,迷众之愆大也。

16傅嘏论才性同,文佚。本传注引 傅子曰‘嘏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 本精微,□能及之。’

17札移十二‘案代当作伐,形近而 误。隋书经籍志儒家梁有去伐论集三卷,王粲撰,即此 。去伐,言去矜伐。艺文类聚二十三引袁宏去伐论,仲 宣论意,当与彼同。’

18稽康声无哀乐论,全文五千六百 五十五字,载本集,文繁不能悉录。世说新语文学篇注 ,引其略曰‘夫殊方异俗,歌笑不同,使错而用之,或 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哀乐之情均也。今用均同之 情,发万殊之声,斯非声音之无常乎!’

19札移十二‘案本玄论张溥辑太初 集已佚。考列子仲尼篇张注引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 ,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道本无名,故老氏曰, 彊为之名,仲尼称尧荡荡,无能名焉,云云。”与本无 之义正合。疑即本无论之文,无无玄元,传写贸乱,遂 成歧互尔。’三国魏志夏侯玄传‘玄字太初。’注引魏 氏春秋曰‘玄尝着乐毅,张良,及本无,肉刑论,辞旨 通远,咸传于世。’

20三国魏志王弼传‘弼好论儒道, 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两例疑当作略例。隋志有王 弼易略例一卷,邢□序称其‘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 明六爻之得失。’彦和或即指此欤!姑录略例明象篇于 下: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 ,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着。故言者所以 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 者所以存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存鱼,得鱼而忘筌 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 者,非得象者也;孝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 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 ,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 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 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是 故触类可忘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义苟在健,何必马乎 !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 苟应健,何必干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为干,案文责卦, 有马无干,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互体不足,遂及卦 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喻弥甚,纵复 或值,而义无所取;盖存象忘意之由也。忘象以求其意 ,义斯见矣。

21魏志何晏传‘晏好老庄言,作道 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注‘晏字平叔。’ 札移十二‘案隋书经籍志道家梁有老子道德论二卷,何 晏撰。世说文学篇云,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 见王注精奇,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是二论即道德论, 显□无疑。考晏有无为论,见晋书王衍传。又有无名论 ,见列子仲尼篇注。(天瑞篇注又引何晏道德论,并举 其总名。)无为无名,皆道德经语,殆即二论之细目与 。’(如札移此说,则似无嫌于辅嗣略例之为总名。)

        何晏无名论(列子仲 尼篇注。)

    为民所誉,则有名者也;无誉 ,无名者也。若夫圣人,名无名,誉无誉。谓无名为道 ,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无誉者,可 以言有誉矣。然与夫可誉可名者,岂同用哉!此比于无 所有,故皆有所有矣。而于有所有之中,当与无所有相 从。而与夫有所有者不同。同类无远而相应,异类无近 而不相违。譬如阴中之阳,阳中之阴,各以物类,自相 求从。夏日为阳,而夕夜远,与冬日共为阴。冬日为阴 ,而朝昼远,与夏日同为阳,皆异于近而同于远也。详 此异同,而后无名之论可知矣。凡所以至于此者何哉? 夫道者,惟无所有者也,自天地以来,皆有所有也。然 犹谓之道者,以其能复用无所有也。故虽处有名之域, 而没其无名之象。由以在阳之远体,而忘其自有阴之远 类也。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 者道也。道本无名,故老氏曰,彊为之名。仲尼称尧荡 荡无能名焉。下云巍巍成功,则彊为之名,取世所知而 称耳。岂有名而更当云无能名焉者邪!’夫惟无名,故 可得遍以天下之名名之。然岂其名也!唯此足喻而终莫 悟,是观泰山崇崛,而谓元气不浩芒者也。

22以上皆正始以前人,故上文云迄 于正始。

23李康运命论载文选五十三,李善 注引集林曰,‘李康字萧远,中山人也。性介立,不能 和俗,着游山九吟。魏明帝异其文,遂起家为寻阳长。 政有美绩,病卒。’本论大意在明‘治乱,运也,穷达 ,命也,贵贱,时也。’文气壮利,不可停滞,故骈词 叠调虽众,初不觉其繁重。视论衡逢遇累害以下十余篇 ,义虽一致,文则不如萧远远矣。运命论文繁而不可剪 截,故全录于下: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 ,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 ,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 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 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 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 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 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 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 ;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 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 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也,其言也 ,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 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 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 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 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 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 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彊也,征发于社宫;叔孙 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 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 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 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 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 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 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 矩之内,訚闇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阿荀卿,体 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 援。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 ,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 仲尼之仁也,而取雠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 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 ,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 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 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 。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 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 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 ,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 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 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 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 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 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 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 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 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 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 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 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 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 ;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筭矣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 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 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 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籧蒢戚施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 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 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 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 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 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 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 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 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 

    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尽 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 ,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扬雄仲舒之阒其 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 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 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 则善恶书于史策,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 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 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 ,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 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 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 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 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 疏,分荣辱之客主哉!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 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 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 ,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 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筭,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 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 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 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 从事于斯矣。

24陆机辩亡论上下二首,载文选五 十三。李善注引孙盛曰‘陆机着辩亡论,言吴之所以亡 也。’此论纯规过秦,过秦首责子婴,此则致讥归命; (孙皓降晋,封归命侯。)过秦言形势之不足恃,此则 言险阻之不能独凭;过秦叹子婴之不能救败,此则言归 命之不善守成;此用意之相拟也。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 以下,笔致拟秦孝公据殽函之固以下;彼二君子以下, 句法拟此四君者以下。过秦累叙六国人物,此亦累叙吴 朝人物;过秦有尝以十倍之地以下一节,此有魏氏尝藉 战胜之威以下一节。过秦有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以下一节 。此亦有夫曹刘之将以下一节。过秦有故先王见始终之 变一节,此亦有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以下一节。此句 读之相拟也。古人每于名篇。不惮因袭;屈宋以后之九 ,枚乘以后之七,陈腐可厌;士衡此篇,拟贾虽肖,究 嫌碌碌;文又冗繁,故不复录。

25隋书经籍志易家有晋荆州刺史宋 岱周易论一卷。晋书郭舒传有荆州刺史宗岱,疑即宋岱 之误。晋书郭象传‘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 能清言,常闲居以文论自娱。永嘉末,病卒。着碑论十 二篇。’世说文学篇注引文士传曰‘象少有才理,慕道 好学,托志老庄;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又曰‘象作 庄子注,最有清辞遵旨。’兹录郭象庄子序,彦和所谓 锐思几神之区,度宋郭二人,必有专论,今不可考矣。

    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 未始藏其狂言,言虽无会,而独应者也。夫应而非会, 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 不得已而后起者,固有间矣。斯可谓知无心者也。夫心 无为,则随感而应,应随其时,言唯谨耳。故与化为体 ,流万代而冥物;岂曾设对独遘,而游谈乎方外哉!此 其所以不经,而为百家之冠也。然庄生虽未体之,言则 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 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 宏绰,其旨玄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 而不敖。故曰,不知义之所适,猖狂妄行,而蹈其大方 。含哺而熙乎澹泊,鼓腹而游乎混茫,至人极乎无亲, 孝慈终于兼忘。礼乐复乎已能,忠信发乎天光。用其光 ,则其朴自成;是以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流深长 也。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之所扇,畅乎物宜,适乎民 愿,弘其鄙,解其悬,洒落之功未加,而矜夸所以散。 故观其书,超然自以为已当,经昆仑,涉太虚,而游惚 恍之庭矣。虽复贪婪之人,进躁之士,暂而揽其余芳, 味其溢流,仿佛其音影,犹足旷然有忘形自得之怀;况 探其远情,而玩永年者乎!遂绵邈清遐,去离尘埃,而 返冥极者也。

26晋书王衍传‘王衍字夷甫,魏正 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 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 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 ,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 ,着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裴頠传‘頠字逸民。 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 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 徒,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物务自婴。遂相放效。 风教陵迟。乃着崇有之论,以释其蔽。王衍之徒,攻难 交至,并莫能屈。’魏志裴潜传裴松之注引陆机惠帝起 居注曰‘頠理具渊博,赡于论难,着崇有贵无二论,以 矫虚诞之弊;文辞精富,为世名论。’世说文学篇注引 晋诸公赞曰‘頠疾世俗尚虚无之理,故着崇有二论以折 之。才博喻广,学者不能究。后乐广与頠清闲,欲说理 ,而頠辞喻丰博,广自以体虚无,笑而不复言。’晋书 頠传载有崇有论,因其为当时名篇,录之于下:

    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 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着分,有生之体也;化感 错综,理迹之原也。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 足,故凭乎外资;是以生而可寻,所谓理也;理之所体 ,所谓有也;有之所须,所谓资也;资有攸合,所谓宜 也;择乎厥宜,所谓情也。识智既授,虽出处异业,默 语殊涂,所以宝生存宜,其情一也。众理并而无害,故 贵贱形焉;失得由乎所接,故吉凶兆焉。是以贤人君子 ,知欲不可绝,而交物有会;观乎往复,稽中定务。惟 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躬其力任,劳而后飨,居以仁 顺,守以恭俭,率以忠信,行以敬让,志无盈求,事无 过用,乃可济乎。故大建厥极,绥理群生,训物垂范, 于是乎在,斯则圣人为政之由也。若乃淫抗陵肆,则危 害萌矣。故欲衍则速患,情佚则怨博,擅恣则兴攻,专 利则延寇,可谓以厚生而失生者也。悠悠之徒,骇乎若 兹之衅;而寻艰争所缘;察夫偏质有弊,而睹简损之善 ;遂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贱有则必外形,外形 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礼制弗存, 则无以为政矣。众之从上,犹水之居器也。故兆庶之情 ,信于所习,习则心服其业,业服则谓之理然。是以君 人必慎所教,班其政刑,一切之务,分宅百姓,各授四 职,能令禀命之者,不肃而安,忽然忘异,莫有迁志; 况于据在三之尊,怀所隆之情,敦以为训者哉!斯乃昏 明所阶,不可不审。

    夫盈欲可损,而未可绝有也 。过用可节,而未可谓无贵也。盖有讲言之具者,深列 有形之故,盛称空无之美。形器之故有征,空无之义难 检;辩巧之文可悦,似象之言足惑。众听眩焉,溺其成 说,虽颇有异此心者,辞不获济,屈于所狎,因谓虚无 之理,诚不可盖,唱而有和,多往弗反,遂薄综世之务 ,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卑经实之贤,人情所殉, 笃夫名利,于是文者衍其辞,讷者赞其旨,染其众也。 是以立言藉其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 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 ;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弃长幼 之序,混漫贵贱之级。其甚者,至于裸裎,言笑忘宜, 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老子既着五千之文,表摭秽 杂之弊,甄举静一之义,有以令人释然自夷,合于易之 损谦艮节之旨,而静一守本,无虚无之谓也。损艮之属 ,盖君子之一道,非易之所以为体,守本无也。观老子 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 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人之既生,以保生为全;全 之所阶,以顺感为务,若昧道以亏业,则沉溺之衅兴, 怀末以忘本,则天理之真减;故动之所交,存亡之会也 。夫有非有,于无非无;于无非无,于有非有。是以申 纵播之累,而着贵无之文;将以绝所非之盈缪,存大善 之中节,收流遁于既过,反澄正于胸怀,宜其以无为辞 ,而旨在全有。故其辞曰,‘以为文不足。’若斯,则 是所寄之涂,一方之言也。若谓至理,信以无为宗,则 偏而害当矣!先贤达识,以非所滞,不之深论;惟班固 着难,未足折其情;孙卿扬雄大体抑之犹偏有所许。而 虚无之言,日以广衍,众家扇起,各列其说,上及造化 ,下被万事,莫不贵无。所存佥同,情以众固,乃号凡 有之理,皆义之卑者,薄而鄙焉。辩论人伦,及经明之 业,遂易门肆。頠用矍然,申其所怀,而攻者盈集;或 以为一时口言,有客幸过,咸见命着文,擿列虚无不允 之征。若未能每事释正,则无家之义,弗可夺也。頠退 而思之,虽君子宅情无求于显。及其立言,在乎达旨而 已。然去圣久远,异同纷纠,苟少有仿佛,可以崇济先 典,扶明大业,有益于时,则惟患言之不能,焉得静默 及未举一隅,略示所存而已哉! 

    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 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 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故养既化之有, 非无用之所能全也。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也。 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谓 心为无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须于匠,然不可以制器 以非器,谓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 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审投弦饵之 用,非无知之所能览也。由此而观,济有者皆有也。虚 无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

27梵言般若,此云智慧也。动绝神 源,谓用思至极深之地;即下云般若之绝境也。神源, 犹言理源。世说文学篇‘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 知理源所归。’

28世说文学篇‘旧云,王丞相过江 左,止道声无哀乐(嵇康声无哀乐论。)养生(嵇康养 生论。)言尽意(欧阳坚石言尽意论。)三理而已,然 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29讥世孝廉二文佚。三国吴志是仪 传注‘是仪,本姓氏,以孔融嘲改姓是。’曹植辩道论 ,列举当时道士迂怪之语,辨其虚诞,义颇近正,而文 实冗庸,兹据孙星衍续古文苑所校录于下:

        曹植辩道论

    夫神仙之书,道家之言,乃言 傅说上为辰尾宿,岁星降下为东方朔,淮南王安诛于淮 南,而谓之获道轻举,钩弋死于云阳,而谓之尸逝柩空 ,其为虚妄甚矣哉!中兴笃论之士,有桓君山者,其所 著述多善,刘子骏尝问,言人诚能抑嗜欲,阖耳目,可 不衰竭乎?时庭下有一老榆,君山指而谓曰,此树无情 欲可忍,无耳目可阖,然犹枯槁腐朽,而子骏乃言可不 衰竭,非谈也,君山援榆喻之,未是也。何者?余前为 王莽典乐大夫,乐记云,文帝得魏文侯乐人窦公,年百 八十,两目盲,帝奇而问之,何所施行?对曰,臣年十 三而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事,教臣鼓琴,臣不能导引, 不知寿得何力。君山论之曰,颇得少盲专一内视,精不 外鉴之助也。先难子骏以内视无益,退论窦公,便以不 外鉴证之,吾未见其定论也。君山又曰,方士有董仲君 ,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后复竟 死,生之必死,君子所达,夫何喻乎。夫至神不过天地 ,不能使蛰虫夏逝,震雷冬发,时变则物动,气移而事 应。彼仲君者乃能藏其气,尸其体,烂其肤,出其虫, 无乃大怪乎

    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 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郗俭,始能行气导引 ,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本所以集之 于魏国者,诚恐斯人之徒,挟奸宄以欺众,行妖隐以惑 民,故聚而禁之也。岂复欲观神仙于瀛洲,求安期于海 岛,释金辂而履云舆,弃六骥而羡飞龙哉。自家王与太 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然始等知上遇 之有恒,奉不过于员吏,赏不加于无功,海岛难得而游 ,六绂难得而佩,终不敢进虚诞之言,出非常之语,余 尝试郗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 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然不必益寿,可以疗疾 而不惮饥馑焉。左慈善修房内之术,差可终命,然自非 有志至精,莫能行也。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诸术士 咸共归之,然始辞繁寡实,颇有怪言。余尝辟左右独与 之谈,问其所行,温颜以诱之,美辞以导之,始语余, 吾本师姓韩字世雄,尝与师于南海作金。前后数四,投 数万斤金于海;又言诸梁时,西域胡来献香罽腰带割玉 刀,时悔不取也;又言车师之西国,儿生擘背出脾,欲 其食少而努行也;又言取鲤鱼五寸一双,令其一着药, 俱投沸膏中,有药者奋尾鼓鳃,游行沉浮,有若处渊, 其一者巳熟而可啖。余时问言,率可试不?言是药去此 逾万里,当出塞,始不自行,不能得也。言不尽于此, 颇难悉载,故粗举其巨怪者。始若遭秦始皇汉武帝,则 复为徐市栾大之徒也。桀纣殊世而齐恶,奸人异代而等 伪,乃如此耶。

    又世虚然有仙人之说,仙人 者,党猱猿之属与,世人得道化为仙人乎?夫雉入海为 蛤,燕入海为蜃,当其徘徊其翼,差池其羽,犹自识也 ,忽然自投,神化体变,乃更与鼋鳖为群,岂复自识翔 林薄巢垣屋之娱乎?牛哀病而为虎,逢其兄而噬之,若 此者何贵于变化耶。夫帝者,位殊万国,富有天下,威 尊彰明,齐光日月,宫殿阙庭,焜燿紫微,何顾乎王母 之宫,昆仑之域哉。夫三鸟被致,不如百官之美也;素 女常娥,不若椒房之丽也;云衣雨裳,不若黼黻之饰也 ;驾螭载霓,不若乘舆之盛也;琼蕊玉华,不若玉圭之 洁也,而顾为匹夫所罔,纳虚妄之辞,信眩惑之说,隆 礼以招弗臣,倾产以供虚求,散王爵以荣之,清闲馆以 居之,经年累稔,终无一验,或殁于沙丘,或崩于五柞 ,临时虽复诛其身,灭其族,纷然足为天下一笑矣。若 夫玄黄所以娱目,铿锵所以耸耳,媛妃所以绍先,刍豢 所以悦口也。何以甘无味之味,听无声之乐,观无采之 色也。然寿命长短,骨体强劣,各有人焉,善养者终之 ,劳扰者半之,虚用者夭之,其斯之谓矣。

30韩诗外传六‘辩者,别殊类使不 相害,序异端使不相悖,输公通意,扬其所谓,使人预 知焉,不务相迷也。是以辩者不失所守,不胜者得其所 求,故辩可观也。’徐干中论覈辩篇曰‘俗士之所谓辩 者,非辩也。非辩而谓之辩者,盖闻辩之名而不知辩之 实,故目之妄也。俗之所谓辩者,利口者也;彼利口者 ,苟美其声气,繁其辞令,如激风之至,如暴雨之集, 不论是非之性,不识曲直之理,期于不穷,务于必胜, 以故浅识而好奇者,见其如此也,固以为辩。不知木讷 而达道者,虽口屈而心不服也。夫辩者,求服人心也, 非屈人口也。故辩之为言别也,为其善分别事类而明处 之也,非谓言辞切给而以陵盖人也。故传称春秋微而显 ,婉而辩者,然则辩之言必约以至,不烦而谕,疾徐应 节,不犯礼教,足以相称,乐尽人之辞,善致人之志, 使论者各尽得其愿而与之得解。其称也无其名,其理也 不独显,若此则可谓辩。故言有拙而辩者焉,有巧而不 辩者焉。君子之辩也,欲以明大道之中也,是岂取一坐 之胜哉!故君子之于道也,在彼犹在己也。苟得其中, 则我心悦焉,何择于彼;苟夫其中,则我心不悦焉,何 取于此。故其论也,遇人之是则止矣;遇人之是而犹不 止,苟言苟辩,则小人也。虽美说,何异乎鵙之好鸣, 铎之喧哗哉?’

31纪评云‘训诂依文敷义,究与论 不同科,此段可删。’案纪说非是。陈先生曰‘按此据 郑君六艺论。王氏圣证论言之。’贾逵云‘论,释也。 ’是彦和所本。汉书儒林传‘张山拊授信都秦恭延君, 恭增师法,至百万言。’艺文志六艺叙曰‘博学者又不 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 ,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颜师古注曰‘言其烦 妄也。桓谭新论云“秦近君(近字误,当作延。)能说 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但说曰若稽古三万 言。”’(御览学部引作二万言。)又儒林传‘林尊事 欧阳高为博士。授平当。平当授九江朱普公文。’案后 汉书桓郁传‘初,桓荣受朱普学章句四十万言,浮辞繁 长,多过其实。及荣入授显宗,减为二十三万言。郁复 删省定成十二万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据此 传,三十万当改作四十万。论衡效力篇‘王莽之时,省 五经章句,皆为二十万,博士弟子郭路,夜定旧说,死 于烛下。精思不任,绝脉气灭也。’西汉之末,五经章 句,皆极繁衍,若朱普章句仅三十万言,则比之他经, 不为太过,范书不应独言其浮辞繁长矣。通人谓如扬雄 班固之等。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 已。’后汉书班固传‘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郑玄诗谱曰‘鲁人大毛公, 为训诂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 。’彦和所见尚书孔安国传,即梅颐伪古文尚书。梅传 实据王肃之注,而附益以旧训。王肃好贾马之学,渊源 有自,不得概以伪目之。(郑康成注古文尚书又书赞我 先师棘下生子安国云云,是孔氏传至东汉末尚存也。王 肃注更可信为古文。)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六,刘子玄 引郑康成自序云‘遭党锢之事,逃难注礼。党锢事解, 注古文尚书毛诗论语,为袁谭所逼,未至元城,乃注周 易。’王鸣盛蛾术编五十八郑氏著述篇曰‘康成坐党锢 十四年,则是注经,三礼居首,阅十四年乃成,用力最 深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曰‘
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所 以江左诸儒,并传其学。’

32说文‘说,说释也。从言,兑声 。’说释,即悦怿。说文系传通论曰‘悦者,弥小也。 (小而言之曰喜,大而言之曰乐。)悦,犹说也,拭也 ,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故于文,心兑 为悦。易曰“兑,说也,决也。”心有不快,忽自开决 也。诗曰“蜉蝤掘阅。”掘阅者,蜉蝤之掘土,使解开 也。’兑为口舌。周易说卦文。(说文‘兑,说也。’ )言咨悦怿,咨,疑当作资。舜典‘帝曰,龙,朕塈( 憎疾也。)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33伊尹说汤,见吕氏春秋本味篇, 文繁不录。严可均曰‘案汉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小 说家有伊尹说二十七篇,本注“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此疑即小说家之一篇,孟子伊尹以割烹要汤,谓此篇 也。’(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34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 ,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今六韬文韬文师篇载太 公辨钓语。六韬词意浅近,必出依托,彦和所见,未知 即今本文师篇否,文冗庸不录。

35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郑伯使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 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悦,与郑人盟,使□子戍之,乃还。’

36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田常欲作乱 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 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 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 ,说田常曰,……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 晋,而霸越。子页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 有变。’案此事亦见家语屈节解及越绝书内传陈成恒篇 ,史公误采战国策士虚托之语,绝不可信。伊尹以下四 事,惟烛武说秦伯可信,其余悉不录。

37转丸飞钳,皆鬼谷子篇名,转丸 篇文佚。郝懿行曰‘案刘向战国策序,国策或曰短长。 困学纪闻卷十,蒯通善为长短说,主父偃学长短纵横术 ,边通学短长。’

38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 之师。’

39史记苏秦列传‘秦喟然叹曰“使 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后汉 书蔡邕传‘连衡者六印磊落。’

    张仪列传‘秦惠王封仪五邑 。’尔雅释言‘赈,富也。’郭璞注曰‘谓隐赈富有。 ’字亦作殷赈。文选西京赋云‘乡邑殷赈。’亦作殷轸 。羽猎赋云‘殷殷轸轸。’

40弭,止也,息也。文选子虚赋‘ 弭节徘徊。’注‘节,所仗信节也。’史记郦食其传‘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袭齐,齐王 田广以为郦生卖己,遂烹郦生。’又淮阴侯列传‘高祖 捕蒯通,欲烹之。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欲为 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乃释 通不烹。’又陆贾列传‘陆生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以上三人,皆战国末汉初之辩士也。张释,即张释 之,去之字,便文耳。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 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颜师古注‘令其议论依附时事也。’汉书杜钦传(附 杜周传。)赞曰‘钦浮沉当世,好谋而成,以建始之初 ,深陈女戒,终如其言;庶几乎关雎之见微,非夫浮华 博习之徒所能规也。’文辩之语,本此赞意。又游侠传 ‘楼护,字君卿,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谷 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言其见信用也。’本书知音 篇,亦称君卿唇舌。颉颃万乘,谓郦蒯张之属;抵嘘公 卿,谓陆杜楼诸人也。札朴三‘扬雄解嘲“邹衍以颉颃 而取世资。”夏侯湛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 故颉颃以傲世。”案颉颃,犹上下浮沉也。诗“燕燕于 飞,颉之颃之。”传云“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 ’黄注云‘抵嘘疑作抵戏,杜周传赞“业因势而抵□。 ”注“□音诡,一说□读与戏同音,(许宜反。)险也 。言击其危险之处。鬼谷有抵戏篇也。”’(案谐隐篇 ‘谬辞诋戏,’谓嘲戏取说也,此抵嘘即诋戏之字误, 黄注似迂。)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二语精 绝。汉代学术文章,皆可作如此观。

41史记魏豹列传‘汉王闻魏豹反, 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 ’汉书高纪注引张晏曰‘缓颊,徐言引譬喻也。’不专 缓颊,亦在刀笔;谓不仅口说,落于笔札者,亦得称说 。史记萧相国世家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 吏。’汉书萧何传赞师古注曰‘刀,所以削书也。古者 用简牒,故吏皆以刀笔自随也。’抚会,犹言合机。

42范睢上书秦昭王(战国策五又见 史记范睢传。)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 者不能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 其官大。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 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若将弗行,则久留臣 无为也。语曰‘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 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 ,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虽以臣为 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覆于王前耶!臣闻 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 ,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 不足以厚国家乎!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 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 ?为其凋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 。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 ,弗能改已。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 听也。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耶?抑其言臣者,将贱而 不足听耶?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闲,望 见足下而入之。

43李斯上始皇书(文选。)臣闻吏 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 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 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孝 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 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 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 范睢,废穣侯,逐华阳,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 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 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弗纳,疏士而弗用,是使国 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 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 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而赵卫之女不充后庭,骏马駃騠 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 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 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 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 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 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 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 众,兵彊者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 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 雠,内自虚而外以树怨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44校勘记‘烦字可疑。案烦当作顺 ,檄移篇顺误作烦。可以互证,又封禅篇文理顺序,顺 元误作烦,是亦一证矣。’韩非子说难篇,精微周密, 可作参考,兹依史记六十三韩非传,录于下。凡说之难 ,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 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 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 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 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 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 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 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而以泄败。未必 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 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 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 见疑,如是者身危。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 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迺自以为也,故说者与 知焉,则身危。彊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 者,身危。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 人,则以为鬻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 则以为尝己;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泛滥博文,则 多而久之;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 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 敬而灭其所丑;彼自知其计,则无以其失穷之;自勇其 断,则无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无以其难概之;规 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有 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大忠无所拂辞,悟言无所 击排,迺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 。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 迺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 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 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 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宋有富人, 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之父亦云。暮而 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昔者郑武 公欲伐胡,迺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 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迺戮关其思,曰,胡,兄 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 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 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昔 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 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 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 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 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夫龙之为虫也, 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麟径尺,人有婴之,则必 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 矣。

45汉书邹阳传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 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 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 故先引秦为谕,因道胡越齐赵淮南之难,然后迺致其意 。其辞曰: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 ,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 叩函谷,咸阳遂危。何则?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也 。今胡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菟,斗城不 休,救兵不止,死者相随,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 不绝。何则?彊赵责于河间,六齐望于惠后,城阳顾于 卢博,三淮南之心思坟墓,大王不忧,臣恐救兵之不专 ,胡马遂进窥于邯郸,越水长沙,还舟青阳,虽使梁并 淮阳之兵,下淮东,越广陵,以遏越人之粮,汉亦折西 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辅大国,胡亦益进,越亦益深, 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臣闻交龙襄首奋翼,则浮云 出流,雾雨咸集;圣主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 。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之 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然臣所以历数王之朝, 背淮千里而自致者,非恶臣国而乐吴民也,窃高下风之 行,尤说大王之义,故愿大王之无忽,察听其志。臣闻 鸷鸟絫百,不如一鹗,夫全赵之时,武力鼎士,袨服丛 台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幽王之湛患,淮南连山 东之侠,死士盈朝,不能还厉王之西也。然而计议不得 ,虽诸贲不能安其位亦明矣。故愿大王审画而已。始孝 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自立天子之后 ,使东牟朱虚东褒义父之后,深割婴儿王之,壤子王梁 代,益以淮阳,卒仆济北,囚弟于雍者,岂非象新垣平 等哉!今天子新据先帝之遗业,左规山东,右制关中, 变权易势,大臣难知,大王弗察,臣恐周鼎复起于汉, 新垣过计于朝,则我吴遗嗣,不可期于世矣。高皇帝烧 栈道,水章邯,兵不留行,收弊民之倦,东驰函谷,西 楚大破,水攻则章邯以亡其城,陆击则荆王以失其地, 此皆国家之不几者也。愿大王熟察之。

    又阳传云‘景帝少弟梁孝王 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 ,从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 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 杀之。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絫,乃从狱中上书 。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上梁王书文繁 不录。

46后汉书冯衍传‘冯衍,字敬通。 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衍 以计说永云云。’文繁不录。章怀注曰‘东观记,衍更 始时为偏将军,与鲍永相善,更始既败,固守不以时下 。建武初,为扬化大将军掾,辟邓禹府,数奏记于禹, 陈政言事。自明君以下,皆是谏邓禹之词,非劝鲍永之 说,不知何据,有此乖违。’严可均曰(全后汉文二十 。)‘案章怀注,据东观记谓是谏邓禹之词,非说鲍永 。今考建武初,衍未辟邓禹府,禹亦未至并州。至罢兵 来降,见黜之后,始诣邓禹耳。此当从范书作说鲍永为 是。’据东观记,衍数说邓禹,全后汉文仅辑得三条, 亡佚殆尽矣。衍在光武时,被黜,仕不得显,卒至西归 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所谓历骋而罕遇也 。

47纪评曰‘树义甚伟。’

48陆机文赋曰‘论精微而朗畅,说 炜烨而谲诳。’李善注曰‘说以感动为先,故炜烨谲诳 。’士衡盖指战国策士而言。彦和谓言资悦怿,正即炜 烨之义。惟当以忠信为本,不可流于谲诳。纪氏称为树 义甚伟,是也。
 
 
 

   诏策第十九

  皇帝御孙云御览五九三引作驭宇, 其言也神。渊嘿黼孙云御览作负扆 ,而响盈四表,唯孙云御览唯上有其字 诏策乎1!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命之为义,制 性之本也2。其在三代,孙云御览代作 王事兼诰誓。誓以训孙云御览作 诫戎,诰以敷政,命喻自天,故授官元 作管锡胤3。易之姤象,后以施命诰四方。诰命动 民,若天下之有风矣4。降及七国,并称曰令。铃 木云王本同嘉靖本梅本下令字作命御览两令字并作命闵 本冈本张本同令者,使也5。秦并天下,改命曰制 6。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疑衍一 则字以定仪为读孙云御览则字不重无命字一曰策书 ,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孙 云御览敕并作敕敕戒州部,铃木 云御览作郡嘉靖本作邦诏诰百官,制施赦命,孙 云御览作敕令策封王侯7。策者,简也。制者,裁 也。诏者,告也。敕者,正也8。诗云畏此简书;易称 君子以制度数;顾校作数度礼称 明君之诏;书称敕天之命;并本经典以立名目。远诏近 命,习秦制也9。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群后10。虞重 纳言,周贵喉舌11。故两汉诏诰,铃 木云御览作令职在尚书12。王言之大,动入史策 ,其出如綍,不反若汗13。是以淮南有英才,武帝使 相如视草14;陇右多文士,光武加意于书辞;岂直取 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15。观文景以前,诏体浮新; 孙云御览作杂武帝崇儒,选言弘 奥16。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劝元作 观谢改戒渊雅,垂范后代17;及制诰黄 云诰当作诏严助,即云厌承明庐。盖宠才之恩也1 8。孝宣玺书,赐太守陈遂,赐太守元 作责博士考汉书改汪本作责博进陈遂亦故旧之厚也 。19逮孙云御览作及光武拨乱 ,留意斯文,孙云御览作词采而 造次喜怒,时或偏滥。诏赐邓禹,称司徒为尧,敕责侯 霸,称黄钺一下20。若斯之类,实乖宪章21。暨明 帝铃木云御览帝作章崇学,雅元 作惟朱改诏间出。安和政弛,铃 木云御览作和安弛作弛礼阁鲜才,每为诏敕,假手 外请22。建安之末,文理代兴,潘勖九锡,典雅逸群 。23卫觊元作凯孙改顾校作觊孙云御 览作觊禅诰,符命孙云御览作采 炳耀,弗可加已孙云御览弗作不 已作也24。自魏晋诰策,孙云 御览作诏策职在中书,刘放张华,互管孙 云御览作管于斯任,施命孙云御 览作令发号,洋洋盈耳25。魏文帝下诏,孙 云御览作魏文以下辞义多伟,至于作威作福,其万 虑之一弊乎26!晋氏中兴,唯明帝崇才,以温峤文清 ,故引入元脱朱按御览补中书。 自斯以后,体宪元作虑朱改孙云御览作 宪风流矣27。夫王言崇秘,大观在上,所以百辟 其刑,万邦作孚28。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 优文封策,则气含风孙云御览作云雨 之润;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治孙 云御览作启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眚灾肆赦, 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此诏策 之大略也29。戒敕为文,实诏之切者,周穆命郊元 作邓朱考穆天子传改父受敕宪,此其事也30。魏 武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一作诰从御览 改勿得依违;晓治要矣。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 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 以御卫,有训典焉31。

  戒者,慎也,禹称戒之用休。君父至尊,在三罔 元作同许改孙云御览作罔极32 ,汉高祖孙云御览无祖字之敕太 子,东方朔之戒子,亦顾命之作也33。及马援已下, 各贻家戒34。班姬女戒,足称母师也35。教者,效 也。出言而民效也。孙云御览上效作效 下效作效契敷五教,孙云御览无 此四字故王侯称教36。昔郑弘孙 云御览作宏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 37。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孙云 御览罕下有施字于理,乃治体乖也38。若诸葛孔 明之详约,庾稚恭之明断,并理得而辞中,教一 作辞从御览改之善也39。自教以下,则又有命。 诗云有命在天,明铃木云冈本作命为 重也40。周礼曰师氏诏王为轻命铃木 云冈本作诏为轻梅本为上有明诏二字无命字41。 今诏重而命轻者,古今之变也。

  赞曰:皇王施令,寅严宗诰。我有丝言,兆民尹 好42。辉音峻举,鸿风远蹈。腾义飞辞,涣其大号。 铃木云王本冈本涣误作焕

1 说文宇,籀文从禹,作宇。文选 沈约奏弹王源‘自宸历御宇。’汉书成帝纪赞曰‘临朝 渊嘿,尊严若神。’尚书顾命‘设黼扆。’伪孔传曰‘ 扆屏风,画为斧文,置户牖间。’礼记曲礼下‘天子当 扆而立。’

2 性,疑当作姓。说文‘姓,人所 生也。从女从生,生亦声。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 称天子。’古人最重得姓,故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 十四人。契为司徒,赐姓子氏;柏翳为舜主畜,赐姓嬴 ;盖必立功有德,始得赐姓也。国语周语下‘皇天嘉之 ,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祚四岳国,命为侯 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 ,迄于天下。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制姓,犹言赐 姓命姓矣。凡命姓者,亦必授之以官,故百姓即为百官 也。禅让之际,尤必称天而命之,论语尧曰篇‘尧曰“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 永终。”舜亦以命禹。’彦和之意,以为命之本义,由 于制姓,至三代始事兼诰誓耳。

3 黄注‘誓以训戎,书甘誓汤誓泰 誓牧誓费誓秦誓是也。诰以敷政,书召诰洛诰是也。命 以授官,书微子之命蔡仲之命毕命冏命是也。’春秋元 命苞‘命者,天之命也。’万物咸命于天,故天命单谓 之命。授官,谓如唐虞三代之命官。周礼春官典命注‘ 谓王迁秩群臣之书。’锡胤谓如轩辕唐虞之命姓。说文 ‘胤,子孙相承续也。’尔雅释诂‘胤,继也。’锡胤 ,犹言赐姓。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4 易姤卦象曰‘天下有风,姤,后 以施命诰四方。’(姤卦巽下干上。)正义曰‘风行天 下,则无物不遇,故为遇象。(彖曰‘姤,遇也,柔遇 刚也。’故为遇之象。)后以施命诰四方者,风行草偃 ,天之威令,故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诰于四方也。’

5 说文‘命,使也。’‘令,发号 也。’汉书东方朔传‘令者,命也。’贾子礼容语下‘ 命者,制令也。’戴侗六书故曰‘命者,令之物也。令 出于口,成而不可易之谓命。秦始皇改令曰诏,命曰制 ,即诏与制,可以见命令之分。’朱骏声通训定声云‘ 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

6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丞相 绾等议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独断曰‘ 诏,犹诰也。三代无其文,秦汉有焉。’

7 ‘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 上则字疑当作法。史记叔孙通列传‘定宗庙仪法,及稍 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着也。’本书章表篇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本篇则五字为句。则字有写 作□者,传书者误分为二则字,因缀于上句而夺去法字 。蔡邕独断‘汉天子正号曰皇帝,其言曰制诏,其命令 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策书-策 者,简也。礼曰“不满百文,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 ,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篆书,起年月 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 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三公以 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尺一木两行,唯 此为异者也。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 。赦令赎令之属是也。诏书-诏,诰也。有三品:其文 曰“
告某官,官如故事,”是为诏书。 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答之曰“可 。”(史记始皇本纪集解引蔡邕曰‘群臣有所奏请,尚 书令奏之,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可。’)若下某官 云云,亦曰诏书。群臣有所奏请,无尚书令奏制字,则 答曰“巳奏如书,”本官下所当至,亦曰诏书。戒书- 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敕某官,是 为戒敕也。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远矣。’

8 说文‘策,马箠也。’‘册,符 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 。’经传多假策为册。书金滕‘史乃册祝。’郑注‘册 ,谓简书也。’仪礼聘礼正义‘简者,未编之称,策, 是众简相连之名。’左氏春秋序正义‘单执一札谓之简 ;连编诸简,乃名为策。’释名释书契‘策书,教令于 上,所以驱策诸下也。汉制,约敕封侯曰册,册,赜也 ,敕使整赜,不犯之也。’说文‘制,裁也。从刀从未 。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广雅释诂一‘制,折也 。’鲁论语‘片言可以制狱。’古论语作折狱。孟子‘ 可使制梃。’注‘
作也。’后汉书蔡邕传‘制作,国 之典也。’说文‘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通 训定声曰‘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周 礼职各注皆以告训诏。’释名释典艺‘诏书。诏,照也 。人暗不见事宜,则有所犯,以此照示之,使昭然知所 由也。’管子小称篇‘仲父亦将何以诏寡人。’又小匡 篇‘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愿请之以戮群臣。’管子书出战国,是当时已有尊告 卑之意。

    说文‘敕,诫也。’小尔雅 广言‘敕,正也。’虞书皋陶谟‘敕天之命。’传‘正 也。’此彦和所本。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曰‘敕者,自上 命下之辞。汉时人官长行之掾属,祖父行之子孙,皆曰 敕。前史陈咸传言“公移敕书,”而孙宝之告督邮,何 并之告武吏,俱载其文为敕曰。他如韦贤丙吉赵广汉韩 延寿王尊朱博龚遂之传,其言敕者凡十数见。后汉书始 变为敕,而后人因之。何曾传“人以小纸为书者,敕记 室勿报。”则晋时上下犹通称之也。至南北朝以下,则 此字惟朝廷专之,而臣下不敢用。’(北齐乐陵王百年 习书数敕字,以大逆论被杀。)说文有敕无敕,吕忱字 林始有之。(一切经音义六引。)敕在说文力部,训劳 也,从力来声,与敕字音义全异。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曰 ‘敕字束旁,与来字草书相似,因伪为敕。’

9 诗小雅出车‘畏此简书。’传曰 ‘简书,戒命也。’正义‘古者无纸,有书之于简,谓 之简书。’易节卦象辞‘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 ,议德行。’制度数当依易本文作数度。尚书益稷‘敕 天之命,惟时惟几。’孔传曰‘敕,正也。奉正天命以 临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陈先生曰‘明君之诏, 明君当是明神之误,周礼司盟“
北面诏明神”是也。’远诏,谓书 于简策者,近命,则面谕也。

10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注‘
言言出弥大也。綍,引棺索也。’ 纶粗于丝,綍又大于纶。

11尚书舜典‘命龙作纳言。’诗大 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12续汉书百官志三‘尚书令一人。 本注曰“承秦所置。”尚书六人。侍郎三十六人。本注 曰“主作文书起草。”’刘昭注补曰‘尚书龙作纳言, 出入帝命。应劭曰,今尚书官,王之喉舌。’

13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 ;”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

14汉书淮南王传‘时武帝方好艺文 ,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 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15后汉书隗嚣传‘嚣宾客掾史,多 文学士,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故帝有所辞 答,尤加意焉。’又周荣传‘古者帝王有所号令,言必 弘雅,辞必温丽,垂于后世,列于典经,故仲尼嘉唐虞 之文章,从周室之郁郁。’

16史记儒林列传序‘汉兴,尚有干 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 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言孝文稍用文学之 士居位。)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 者。今上即位,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 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 乃请曰“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 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 究宣,无以明布谕下。”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 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校勘记‘御览新作杂,杂 字是也。’

17史记三王世家载元狩六年策封三 王文,兹录如下:

       策封齐王闳

    维六年(汉书作惟元狩六年, )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 于戏!小子闳。受兹青社。朕承祖考,(汉书作天序。 )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世为汉藩辅。于戏念哉 !恭朕之诏。惟命不于常,人之好德,克明显光。义之 不图,俾君子怠。悉尔心,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厥有 □不臧,乃凶于而国,害于尔躬。于戏!保国艾民。可 不敬与!王其戒之!(史记三王世家汉书武五子传。)

       策封燕王旦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 大夫汤庙立子旦为燕王。曰,于戏!小子旦,受兹玄社 。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北土,世为汉藩辅 。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于戏!朕命将率徂征厥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 君(汉书作帅。)皆来,降旗奔师,荤粥徙域,北州以 绥,悉尔心,毋作怨,毋俷德,(汉书作毋作棐德。) 毋乃废备,非教士不得从征。于戏!保国艾民,可不敬 与!王其戒之!(同上,汉书有删节。)

       策封广陵王胥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 大夫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于戏!小子胥,受兹赤 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为汉藩 辅。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扬 州保彊,三代要服,不及以政。(汉书作正。)于戏! 悉尔心,战战兢兢,乃惠乃顺,毋侗(汉书作桐。)好 佚,毋迩宵人,维法维则。书云,臣不作威,不作福, 靡有后羞。于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王其戒之!( 同上,汉书有删节。)褚先生曰‘武帝之时,同日而俱 拜三子为王,为作策以申戒之。’

18汉书严助传武帝赐严助书‘制诏 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处,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 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 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纵横。’黄校诰作诏 ,是也。

19汉书游侠传‘陈遵祖父遂,字长 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 ,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迺赐遂玺书曰“制诏太原太 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妻君宁(遂之妻名。) 时在旁,知状。”遂于是辞谢,因曰“事在元平元年赦 令前。”其见厚如此,’荀悦汉纪云‘杜陵陈遂,字长 子。上微时与上游戏博弈,数负遂。上即位,稍见进用 ,至太原太守。乃赐遂玺书曰“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 重,可以偿博负矣。”’札移十二‘孝宣玺书赐太守陈 遂。注云“赐太守,元作责博士,考汉书改。汪本作责 博进陈遂。”冯校云“赐太守,元版作责博士,梅鼎祚 所改也。当作责博进。”纪云“
当作偿博进,改为赐太守,似非。 ”案疑当作责博于陈遂。此陈遂负博进,玺书责其偿, 汉书所载甚明。元本惟于字伪作士,责博二字则不误。 梅黄固妄改,纪校亦误读汉书,皆不足冯也。’案孙说 亦非也。宣帝微时,依许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其贫 可知。陈遂杜陵豪右,何至博负而不偿耶!宣帝谓我赐 汝之尊官厚禄,可以抵偿负汝之□矣。(钱大昕云,进 本作□。)妻君宁云云者,犹言君宁知我所负之数,明 足以相抵也。参以汉纪,语意更显。宣帝与遂亲厚,赐 玺书以为戏;遂恃有故恩,因曰事在赦令前,亦戏辞也 。故汉书曰‘其见厚如此。’彦和本文当作偿博与陈遂 。

20后汉书邓禹传‘敕邓禹曰,司徒 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 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又冯勤传玺书赐侯霸曰 ‘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耶? 将杀身以成仁耶?’

21续汉书百官志三补注引决录注曰 ‘丁邯迁汉中太守。妻弟为公孙述将,收妻送南郑狱, 免冠徒跣自陈。诏曰“汉中太守妻,乃系南郑狱,谁当 搔其背垢者。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以邯 服罪,且邯一妻,冠履勿谢。”’(意谓邯妻弟为敌将 ,何必以邯妻服罪。)此亦所谓乖宪之类。

22明帝,如永平二年诏骠骑将军三 公及幸辟雍行养老礼诏;章帝,如建初四年使诸儒共正 经义诏,令选高材生受古学诏,皆所谓雅诏间出者。御 览帝作章,是也。安和当作和安。后汉窦宪传‘和帝即 位,太后临朝,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宜诰命。其所施 为,辄外令太傅邓彪奏,内白太后,事无不从。’安帝 政在外戚邓氏,度亦如窦宪故事,所谓‘假手外请’也 。

23周礼大宗伯职‘以九仪之命正邦 国之位。’韩诗外传八‘传曰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 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 ,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后汉 书献帝纪章怀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谓一曰车马,二 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 百人,七百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白虎通论九 锡引礼说乐器作乐则。汉书武帝纪‘三适谓之有功,乃 加九锡。’应劭曰‘一曰车马,……(物名同韩诗外传 ,次序略异。)此皆天子制度,尊之故事事锡与,但数 少耳。’张晏曰‘
九锡,经本无文,周礼以为九命。 春秋说有之。’汉书王莽传上载张竦为陈崇草奏,称莽 功德,列举多条。潘勖册魏公九锡文近拟竦文,远学尚 书,自后大盗移国,莫不作九锡文,如涂附涂,而典赡 雅饬,则无有及此者。文选三十五魏志武帝纪载其文, 依文选录于下。

    制诏:使持节丞相领冀州牧 武平侯。(魏志无此句。)朕以不德,(朕上有曰字。 )少遭闵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 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一人 尺土,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 假寐,震悼于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 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又我皇家,弘济于艰难, 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

    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失 位,以谋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 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于平民。君又讨 之,剪除其迹,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 用威命,又赖君勋,克黜其难,遂建许都,造我京畿, 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又。此又君之 功也。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 阳之役,桥蕤授首,棱威南厉,术以殒溃。此又君之功 也。回戈东指,吕布就戮,乘轩将反,张扬沮毙,眭固 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常,谋危社稷 ,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 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诸 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 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 ,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三种,崇 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悬车,一征而灭。 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 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 ,同恶相济,演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 计,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令, 重译而至,箄于(
箄音必计反,魏志作单于。)白屋 ,请吏帅职。此又君之功也。

    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 ,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 政,民不回慝,敦崇帝族,援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 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薎如也。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 备其礼物,所以蕃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 蔡不靖,忝难念功,乃使邵康公锡齐太公履,东至于海 ,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 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 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 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壤,繄二国是 赖。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 缓爰九域,罔不率俾;功高乎伊周,而赏卑乎齐晋,朕 甚恧焉!朕以眇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 水,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 国中山钜鹿常山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使 使持节御史大夫虑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 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 用建冢社。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 ,出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其以丞相领冀州牧 如故。今更下传玺,肃将朕命,以允华夏。其上故传武 平侯印绶。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

    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 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 驷。君劝分务本,啬民昏作,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 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 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回面,华夏充实;是用锡 君朱户以居。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 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 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君纠虔 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钺 各一。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温恭 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 一卣,珪瓒副焉。魏国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汉 初诸王之制。君往钦哉!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 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24三国魏志卫觊传云‘顷之还汉朝 ,劝赞禅代之义,为文诰之诏。’案献帝诸禅诏引见魏 志文帝纪注者,皆觊所作也。兹录其乙卯册诏魏王文如 下:惟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曰,咨尔魏王。夫命 运否泰,依德升降,三代卜年,着于春秋,是以天命不 于常,帝王不一姓,由来尚矣。汉道陵迟,为日已久。 安顺已降,世失其序,冲质短祚,三世无嗣。皇纲肇亏 ,帝典颓沮。暨于朕躬,天降之灾,遭无妄厄运之会, 值炎精幽昧之期,变兴辇毂,祸由阉宦,董卓乘衅,恶 甚浇豷,劫迁省御太仆宫庙,遂使九州幅裂,彊敌虎争 ,华夏鼎沸,蝮蛇塞路。当斯之时,尺土非复汉有,一 夫岂复朕民。幸赖武王,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夷凶 暴,清定区夏,保乂皇家。今王缵承前绪,至德光昭, 御衡不迷,布德优远,声教被四海,仁风扇鬼区,是以 四方效珍,人神响应,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 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迹,而重华 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祇,绍天明 命,厘降二女,以嫔于魏。使使持节行御史大夫事太常 音奉皇帝玺绶,王其永君万国,敬御天威,允执其中, 天禄永终。敬之哉!(隶释十九载魏文受禅表,文有残 缺,即彦和所云禅诰也。)

25晋书职官志‘中书监及令。魏武 帝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改为 中书,置监令。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 中书令。监令盖自此始也。及晋因之,并置一人。’又 ‘中书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令。’三国魏志刘放 传‘放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 晋书张华传‘华在魏为中书郎。晋武帝时为度支尚书, 当时诏诰,皆所草定。惠帝时为中书监。’互管斯任, 当作并管斯任。魏志刘放传评‘刘放文翰,孙资勤慎, 并管喉舌。’此并管语所本。

26魏志蒋济传‘文帝诏征南将军夏 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 ,作威作福,杀人活人。”济谓帝曰“夫作威作福,书 之明诫。天子无戏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帝遣 追取前诏。’弊,当作蔽。

27明帝手诏以温峤为中书令云‘中 书之职,酬对多方,斟酌礼宜,非唯文疏而已。非望士 良才,何可妄居。卿既以令望,忠允之怀,着于周旋; 且文清而旨远,宜居机密。今欲以卿为中书令,朝论亦 咸以为宜。’(艺文类聚四十八引檀道鸾晋阳秋。)

28易观卦象辞‘大观在上。’正义 曰‘谓大为在下所观,唯在于上。由在上既贵,故在下 大观。’周颂烈文‘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郑注礼 记中庸曰‘不显,言显也。辟,君也。言不显乎文王之 德,百君尽刑之。谓诸侯法之也。’大雅文王‘仪刑文 王,万邦作孚。’笺曰‘仪法文王之事,则天下咸信而 顺之。’

29易离卦彖辞‘离,丽也。重明以 丽乎正。’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恒诰,谓可作常道之诏诰。易恒卦彖辞‘圣人久于其道 ,而天下化成。’大雅大明‘燮伐大商。’传曰‘燮, 和也。’笺曰‘协和伐殷之事。’易震卦象辞‘游雷震 ,君子以恐惧修省。’正义曰‘游者,重也,因,仍也 ,雷相因仍,乃为威震也。’尚书舜典‘眚灾肆赦。’ 王肃注曰‘眚,过;灾,害;肆,缓;过而有害,当缓 赦之。’正义曰‘春秋言肆眚者,皆谓缓纵过失之人, 是肆为缓也,眚为过也。言小则恕之,大则宥之。’‘ 明罚敕法,’易噬嗑象辞。

30穆天子传‘丙寅,天子属官效器 ,乃命正公郊父受敕宪。’郭注‘宪,教令也。’

31魏武语无考。晋武敕戒百官诏, 存者有泰始四年责成二千石诏,(晋书武帝纪。)太康 初省州牧诏,(续汉郡国志三注补引。)泰始五年敕戒 郡国计吏。(晋书食货志。)其敕都督□牙门诸诏未见 。

32戒,教,命,虽皆尊长示卑下之 辞,然不限之于君臣之际,故彦和于篇末附论之。‘戒 之用休,’尚书大禹谟文。孔传曰‘休,美也。言善政 之道,美以戒之。’国语晋语一‘栾共子曰,民生于三 ,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 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族,类也。)故壹事 之。’

33汉高祖手敕太子文见古文苑十, 录之如下。(章樵注汉书艺文志高祖传十三篇。固自注 ,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此篇或诏策之一。)吾 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 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尧 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 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 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 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 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 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 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 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东方朔集载其诫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 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 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 孤贵失和;遗余不迁,自尽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汉书朔传赞止节录‘首阳为拙’ 下六语,艺文类聚二十三,御览四百五十九引此‘才尽 ’句上有‘是故’二字,又自‘才尽’至‘无多’句, 每句中有者字。)

    尚书顾命伪孔传‘临终之命 曰顾命。’

34后汉书马援传援兄子严敦,并喜 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址,还,书戒之曰:吾欲 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 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 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 ,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 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 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 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 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之士,所谓刻鹄 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 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 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郑玄千古大儒。后汉书本传 载其戒子益恩书一篇,郑公出处大端,传经伟业,仁慈 之怀,齐家之道,莫不于此书见之。书中‘不为父母昆 弟所容’句,黄丕烈士礼居题跋记二陈鳣跋元大德本后 汉书云‘吾家旧贫,不为父母昆弟所容,是本无不字, 俱与唐史承节所撰郑公碑合。’案无不字者是。本传谓 ‘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 怒之,不能禁。’章怀注引郑玄别传‘玄年十一二,随 母还家。正腊会,同列十余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闲通 ,玄独漠然如不及。母私督数之。乃曰,此非我志,不 在所愿也。’妄人误以此为不为父母所容,其实玄志在 游学,所以能去□役之吏者,正是为父母昆弟所优容耳 。兹特录其文于下: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 ,去□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 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授焉 。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 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以上游历学业 。)遇阉尹擅埶,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 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 ,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 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 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 ,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以上 出处年岁。)宿素衰落,仍有失误,(仍,频也。)案 之礼典,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 以养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 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 一承之。(以上传家。)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 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以上教诫。)吾虽无 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 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 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 可图乎!(以上自述志事未竟。)家今差多于昔,勤力 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 寡恨。若忽亡不识,亦已焉哉!

35后汉书列女班昭传‘昭,字惠班 ,一名姬。博学高才,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其辞曰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 ,(母,傅母也。师,女师也。)年十有四,执箕□于 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 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 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导无素,恒恐子谷(曹成 ,字子谷,班昭之子也。)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 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 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 惧失容他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 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 ,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去矣,犹言从今以往。)卑弱第一 。夫妇第二。敬慎第三。妇行第四。专心第五。曲从第 六。和叔妹第七。’女诫文繁不录。

36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文选三 十六注引蔡邕独断曰‘诸侯言曰教。’(今独断无此语 。)

37汉书郑弘传‘弘为南阳太守,条 教法度,为后所述。’

38孔融汉末忠烈之士,范晔称其与 琨玉秋霜比质,自是确论。本传谓融为北海相,到郡收 合士民,起兵讲武,表显儒术,荐贤举良,在郡六年, 日以抗群贼辑吏民为事,似非罕于理者。魏文深好融文 ,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疑有北海鄙夫伪 造融文献之。(抱朴子清鉴篇云,‘孔融边让文学邈俗 ,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此亦成败论人,不足信 据。)如古文苑载融六言诗,称颂曹操,辞极鄙悖,其 作伪显然。彦和所见,或即此类也。兹录其立郑公乡教 于下。(此文载郑玄传,可信。)

        告高密县立郑公乡教

    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 异贤之意也。郑君好学。实怀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吴 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 ,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加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 ,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 。昔东海于公,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闾;(事 见汉书于定国传。)矧乃郑公之德,而无驷牡之路!可 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39三国蜀志诸葛亮传陈寿上诸葛氏 集表曰‘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 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 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 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 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 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案彦和称 孔明详约,详,谓其丁宁周至,约,谓其文彩不艳。晋 书庾翼传‘翼,字稚恭。代庾亮镇武昌,每竭志能,劳 谦匪懈,戎政严明,经略深远,人情翕然,称其才干。 ’御览七百五十四引翼集与僚属教曰‘顷闻诸君樗蒱有 过差者,初为是政事闲暇,以娱以甘,故未有言也。今 知大相聚集,渐以成俗,闻之能不怃然。’又艺文类聚 七十四引翼集答参军于瓒曰‘今惟许其围棋,余悉断。 ’翼盖东晋有为之士,异于清谈委蛇者也。

40诗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 王。’凡经典命皆为上告下之辞,而诏为下告上之辞。 (周礼诸诏字,皆以下告上。)自秦以后,诏惟天子用 之,而命则凡上告下之通称,所谓古今之变也。校勘记 ‘在当作自。’

41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十四文心雕龙 辑注书后‘当作“周礼曰,师氏诏王,明为轻也。”下 衍命字。’札移十二‘黄注云“案周官师氏职无此文。 ”案此据师氏职有掌以□诏王之文,明以臣诏君,为诏 轻于命,非谓周礼有为轻命之文也,黄注缪。’案此句 与上‘诗云有命自天,明命为重也’对文,当依梅本作 周礼曰师氏诏王,明诏为轻也。轻字下命字衍文,当删 。

42尹好,疑当作式好。式,语辞也 。
 
 
 

   檄移第二十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 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铃 木云御览虞下有氏字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 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 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1。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 称古有威让孙云明抄本御览作仪之 令,令顾云令字衍铃木云御览无令字有 文告孙云明抄本御览五九七引告作诰之 辞;即檄之本源也2。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 孙云御览作不服,故兵出须名, 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孙云御 览无之字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元 作师武孙云御览作武师者也3。齐桓征楚,诘元 作告汪本作菁孙云御览作菁茅 之阙4。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5。管仲吕相,奉辞先 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6。暨乎战国,始称为檄。 檄者,皦也。孙云明抄本御览作皎宣 露孙云御览作布于外,皦然明白 也7。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 诸视听也孙云御览作露布者盖露板不封 布诸视听也8。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 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孙云御览作御师,则云肃将王 诛。故分阃推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孙 云御览作属厉辞为武9。使声如冲元 作衡孙云御览作晨风所击,元作 系气似欃枪所扫,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孙 云御览作乘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铃 木云御览作奸凶之胆,订信慎孙 云御览作顺之心,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 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10。观隗嚣之檄亡新,布元 作有孙云御览作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铃 木云御览作意切事明,陇右文士,得檄之体矣11 。陈琳之檄豫州,元脱孙云御览无豫州 二字壮有孙云明抄本御览作于骨 鲠,虽奸阉携养,章密太铃木云御览密 太作实文甚,发邱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孙 云御览作据词书衅,皦然露骨元 作固孙改又一本作暴露孙云御览作曝露矣。敢铃 木云矣敢当作敢矣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 孙云御览无敢指二句12。钟会 檄蜀,征验甚明,13桓公孙云御览作 温檄胡,观衅尤切14,并壮笔也。凡檄之大体, 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孙 云明抄本御览作或述休明或叙否剥御览指上有则剥二字 审人事,算铃木云御览作验彊 弱,角权势,标蓍龟于前验,悬鞶鉴于已然,虽本国信 ,实参兵诈。谲诡孙云御览作诡谲以 驰旨,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孙云明 抄本御览作作莫或违之者也孙云 御览之在或字上15。故其植义飏辞,务在刚健, 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 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若曲趣密巧, 无所取才铃木云当作材矣16。 又州郡征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17。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18。 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19。及刘 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移之首也20。陆机之移 百官,言约孙云御览作简而事显 ,武移之要者也21。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 革,则逆党用檄,顺元作烦曹改孙云御览作顺众资移,所以洗濯 民心,坚同元作用曹改符契,意 用孙云御览作则小异而体义大同 ,孙云御览有也字与檄参伍,故 不重论也。

  赞曰:三驱弛刚,九伐先话22。鞶鉴吉凶,蓍 龟成败。惟黄云活字本作摧谭云作摧压 鲸鲵,抵落蜂虿。移宝一作实易 俗,草偃风迈23。

1 左传文公七年‘赵盾曰,先人有 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又宣公十二年‘孙叔曰“宁 我薄人,无人薄我,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司马法天子之义篇‘有虞氏戒于国中,欲民体其命 也。夏后氏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殷誓于军门之 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周将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 。’

2 国语周语上‘穆王将征犬戎。祭 公谋父谏曰……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 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据此‘
令有文告之辞’句,令字衍,当删 。马鉴续事始‘周穆王令祭公谋父为威让之辞,以责狄 人之情,此檄始也。’司马法仁本篇有征师辞及军令, 录之如下: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 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会天子正刑。’冢宰与百官布 令于军曰‘入罪人之地,无暴神祇,无行田猎,无毁土 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 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 之。’

3 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人将寻盟, 齐人不可,晋侯使叔向告刘献公曰,抑齐人不盟,若之 何?对曰,盟以底信,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 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虽齐不许,君庸多矣。’杜 注‘
董,督也;庸,功也。讨之有辞, 故功多也。’

4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 伐楚,……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 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 ,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 寡人是问。’谷梁僖四年传,包茅作菁茅,此彦和所本 。管子轻重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包茅亦作菁茅。

5 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 曰: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 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 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 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 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 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 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 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 ,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 则是我大有造于西也。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 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 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 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 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康灵即 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 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 悛,入我河曲,伐我湅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 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续 见次节)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 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 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 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 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 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 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 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 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 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 ,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 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 利是视。’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 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 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 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 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 俾执事实图利之。

6 齐桓公以私忿侵蔡,因便伐楚, 本嫌理屈;而管仲对楚人举召康公之命以夸楚,又举先 君四履以自言其盛,吕相尤多诬秦之辞。故彦和谓详其 意义,即今之檄文。

7 文选序‘书誓符檄之品。’五臣 注‘檄者,皦也。喻彼令皦然明白。’一切经音义十‘ 檄者,皎也。明言此彼,令皎然而识之也。’此本彦和 为说者,彦和又必有所本也。

8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既相秦,为 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 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索隐‘王劭按春秋后语 云“丈二尺檄。”(案丈是长之误。二尺误倒。许慎云 “檄,二尺书也,”当作尺二书也。)许慎云“檄,二 尺书也。”为檄,即传檄尔。’说文‘檄,二尺书。’ 段玉裁注曰‘各本作二尺书。小徐系传已佚,见韵会者 ,作尺二书,盖古本也。李贤注光武纪曰“说文以木简 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以征召也。”与前汉书高帝 纪注同。此盖出演说文,故语加详。云尺二寸,与锴本 合。但汉人多言尺一,未知其分别之详。’后汉书鲍昱 传‘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注云‘檄,军书也, 若今之露布也。’校勘记‘案御览引云,露布者,盖露 板不封,布诸视听也。洪容斋四笔引亦云,露布者,盖 露板不封,布诸观听也。乃知或称露布句下脱露布者盖 露板不封八字,而播字则宋时传本或有作布者也。’

9 白虎通论天子自出与使方伯之议 ‘王法天诛者,天子自出者,以为王者乃天之所立,而 欲谋危社稷,故自出,重天命也。犯王法,使方伯诛之 。尚书(甘誓。)曰“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此言开自 出伐扈也。王制曰“赐之弓矢,乃得专征伐。”谓诛犯 王法者也。’尚书甘誓正义‘天子用兵,称恭行天罚; 诸侯讨有罪,称肃将王诛;皆示有所禀承,不敢专也。 ’孔疏盖本彦和。史记冯唐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 ,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 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左传宣 公二年‘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正义云‘兵戎之事,明此果毅以听之之谓礼。’ )

10史记韩安国列传‘冲风之末,力 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尔雅释天‘彗星 为欃枪。’郭璞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 说文‘彗,扫竹也。’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 卖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答 曰“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稔,熟也。文选 任昉奏弹刘整‘恶积衅稔。’战国齐策五‘千丈之城, 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诗大雅皇 矣传曰‘冲,冲车也。’陆德明释文曰‘说文作□。□, 阵车也。’正义曰‘冲者,从傍冲突之称。兵书有作冲 车之法,墨子有备冲之篇。’史记张仪列传‘为文檄告 楚相。’集解引徐广曰‘一作咫尺之檄。’咫书与下一 檄对文。左传隐公元年杜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 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正义曰‘定十二年公羊传 曰“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何休以为堵四十 尺,雉二百尺。许慎五经异义戴礼及韩诗说八尺为板, 五板为堵,五堵为雉;板广二尺,积高五板为一丈;五 堵为雉,雉长四丈。古周礼及左氏说一丈为板,板广二 尺;五板为堵,一堵之墙,长丈高丈;三堵为雉,一雉 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以度其长者用其长;以度其高 者用其高也。诸说不同,贾逵马融郑玄王肃之徒为古学 者,皆云雉长三丈,故杜依用之。’班固西都赋‘建金 城之万雉。’

11隗嚣移檄告郡国(后汉书隗嚣传 )

    汉复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 上将军隗嚣,白虎将军隗崔,左将军隗义,右将军杨广 ,明威将军王遵,云旗将军周宗等,告州牧部监郡卒正 连率大尹尹尉队大夫属正属令,故新都侯王莽,慢侮天 地,悖道逆理,鸩杀孝平皇帝,篡夺其位,矫托天命, 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反戾饰文,以为祥瑞 ,戏弄神祇,砍颂祸殃,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天 下昭然,所共闻见。今略举大端,以喻吏民:

    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 应,各以事降。莽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 乱天术,援引史传。昔秦始皇毁坏谥法,以一二数欲至 万世;而莽下三万六千岁之历,言身当尽此度。循亡秦 之轨,推无穷之数,是其逆天之大罪也。分裂郡国,断 截地络;田为王田,买卖不得;规锢山泽,夺民本业; 造起九庙,穷极土作;发冢河东,攻□丘垄。此其逆地 之大罪也。尊任残贼,信用奸佞;诛戮忠正,覆案口语 。赤车奔驰,法冠晨夜;冤系无辜,妄族众庶。行炮烙 之刑,除顺时之法,灌以醇醯,裂以五毒。政令日变, 官名月易,货币岁改,吏民昏乱,不知所从,商旅穷窘 ,号泣市道。设为六管,增重赋敛,刻剥百姓,厚自奉 养。苞苴流行,财入公辅,上下贪贿,莫相检考。民坐 挟铜炭,没入钟官,徒隶殷积,数十万人,工匠饿死, 长安皆臭。既乱诸夏,狂心益悖,北攻强胡,南扰劲越 ,西侵羌戎,东摘濊貊。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 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故攻战之所败,苛法之所 陷,饥馑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万万计。其死者则露 尸不掩,生者则奔亡流散,幼孤妇女,流离系虏,此其 逆人之大罪也。是故上帝哀矜,降罚于莽,妻子颠殒, 还自诛刈,大臣反据,亡形已成。 

    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卫 将军王涉,皆结谋内溃;司命孔仁,纳言严尤,秩宗陈 茂,举众外降,今山东之兵二百余万,已平齐楚,下蜀 汉,定宛洛,据敖仓,守函谷。威命四布,宣风中岳, 兴灭继绝,封定万国,遵高祖之旧制,修孝文之遗德。 有不从命,武军平之。驰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 振旅,橐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 。(注,百姓襁负流亡,责在君上,既安其业,则无责 也。)

12三国魏志王粲传‘陈琳字孔璋。 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 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 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文 选四十四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琳谢罪下有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语,今魏志无此文。据后汉书 袁绍传章怀注引,则李善所引者,乃是流俗本也。)军 国书檄,多琳瑀(阮瑀)所作也。’裴注引典略曰‘琳 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 ,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校勘记‘案矣敢当作敢矣,与下句幸哉相对。纪昀曰 ,指当作撄。’

       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 文选。)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 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彊秦弱主,赵高执柄 ,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 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 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 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 ,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 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 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 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 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 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 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 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 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 奖□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肆行 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 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 ,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 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仿徨东裔 ,蹈据无所。幕府惟彊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 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 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 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鸶驾反旆,群虏寇攻,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 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 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 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 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 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 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 ,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 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 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 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 ,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 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 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 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 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幕 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

    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往者 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 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 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 果。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 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于是操师震慑,晨夜逋遁 ,屯据敖仓,阻河为固,欲以螗蜋之斧,御隆车之隧。 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 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 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霆 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熿飞蓬,覆沧海以沃粗熛 ,有何不灭者哉!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 ,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 ,及吕布张扬之遗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夷 ,人为雠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岗而击鼓吹,扬素挥以 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 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 臣,皆垂头拓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 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 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 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操又矫 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强寇弱 主,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见兵,与建忠 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 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着。其得操首者,封五 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 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 拘逼之难。如律令。

13魏志钟会传姜维守剑阁拒会,会 移檄蜀将吏士民曰:

    往者汉祚衰微,率士分崩, 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 ,拯其将地,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 祚。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 政殊俗,率士齐民,未蒙皇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 。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 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 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 ,龚行天□,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 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 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 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 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 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 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 与隆大好,中更背违,弃问即异。诸葛孔明仍规秦川, 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 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又清,方内无事,蓄力 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 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阵;比年 以年,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 贤所亲见也。蜀相牡见禽于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 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 ,智者窥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 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酖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 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 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文钦唐咨 为国大害,叛主雠贼,还为戎首,咨因逼禽获,钦二子 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 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诚能深鉴成败,邈然 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 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欤!若偷安旦夕,迷 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14桓温檄胡文(艺文类聚五十八。 )

    胡贼石勒,暴肆华夏,齐民 涂炭。煎困雠孽,至使六合殊风,九鼎乖越;每惟国难 ,不遑启处,抚剑北顾,慨叹盈怀。寡人不德,忝荷戎 重,师次安陆,经营旧邑,瞻望华夏,暂成楚越,登丘 凄览,征夫愤慨。昔叔孙绝粒,义不同恶;龚生守节, 耻存莽朝。历纪逋僭,一朝荡定,拯抚黎民,即安本土 ;训之以德礼,润之以玄泽,信感荒外,武扬八极,先 顺者获赏,后伏者前诛,德刑既明,随才攸叙,此之风 范,想所闻也。(此文缺佚,故未见观衅之语。)

15御览五百九十七引李充翰林论‘ 盟檄发于师旅。’又引充起居诫曰‘檄不切厉则敌心陵 ;言不夸壮则军容弱。’一切经音义十‘檄书者,所以 罪责当伐者也。又陈彼之恶,说此之德,晓慰百姓之书 也。’

16汉书高帝纪‘吾以羽檄征天下兵 。’注‘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封氏 闻见记四引魏武奏事‘有警急,辄露版插羽。’闻见记 又云‘露布,捷书之别名也。’又云‘所以名露布者, 谓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后汉书李云传注 ‘露布,谓不封之也。’

17后汉书刘赵淳于等传序‘中兴, 庐江毛义少节(义字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 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 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李贤注曰‘檄,召书也。’ 晋书王逊传‘为宁州刺史,未到州,遥举董联为秀才。 建宁功曹周悦谓联非才,不下版檄。’南史刘訏传‘本 州刺史张稷辟为主簿,主者檄召;訏乃挂檄于树而逃。 ’皆州郡征吏亦称为檄之证。郝懿行曰‘汉书申屠嘉传 “为檄召通。”是则公府征吏,亦称为檄。’

18说文‘移,禾相倚移也。’假借 为移。广雅释诂三‘移,□也。’释诂四‘转也。’汉 书律历志上‘寿王又移帝王录。’王先谦曰‘
凡官曹平等不相临敬,则为移书。 后汉文移字始见于此。’

19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使时,蜀 长老多言通西南九之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 ,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藉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 ,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其辞 曰: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纷纭,湛恩 汪濊,群生澍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随流 而攘,风之所被,罔不坡靡,因朝冉,从□,定笮,存 邛,略斯榆,举苞蒲,结轨还辕,东乡将报,至于蜀都 。耆老大夫荐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 毕因进曰: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 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 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 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左右患之。且夫邛笮西僰 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 彊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 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使者曰:乌谓此邪!必若所 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余尚恶闻若说,然斯 事体大,固非观者之所觏也,余之行急,其详不可得闻 已,请为大夫粗陈其略。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 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 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及臻厥成,天 下晏如也。昔者鸿水浡出,泛滥衍溢,民人登降移徙, 陭□而不安。夏后氏戚之,乃堙鸿水,决流疏河,漉沈 赡灾,东归之于海,而天下永宁。当斯之勤,岂唯民哉 ,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胝无胈,肤不生毛,故休 烈显乎无穷,声称浃乎于兹。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 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 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且诗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 外,浸浔衍溢,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 。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

    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 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流风犹微。内 之则犯义侵礼于边境,外之则邪行横作,放弑其上,君 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为奴,系絮号泣, 内向而怨曰‘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而恩普,物靡不 得其所,今独曷为遗己。’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 盭夫为之垂涕,况乎上圣,又乌能已。故北出师以讨彊 胡,南驰使以诮劲越,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流 ,愿得受号者以亿计。故乃关沬若,徼牂牁,镂零山, 梁孙原,创道德之涂,垂仁义之统,将博恩广施,远抚 长驾,使疏逖不闭,阻深闇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 于此,而息讨伐于彼,遐迩一体,中外禔福,不亦康乎 。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迟,继周 氏之绝业,斯乃天子之急务也。百姓虽劳,又恶可以已 哉。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 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 ,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观者未睹指,听 者未闻音,犹焦明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 夫!于是诸大夫芒然丧其所怀来,而失厥所以进,喟然 并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怠,请 以身先之。敞罔靡徙,因迁延而辞避。

20汉书刘歆传歆欲建立左氏春秋及 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 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 ,曰: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 ,其道甚着。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 。是故孔子忧道之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 正,雅颂乃得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纪帝王 之道。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重遭战 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陈,孔子之道抑,而孙吴之 术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 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

    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 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 仪,天下唯有易卜,未有它书。至孝惠之世,乃除挟书 之律,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 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朝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 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诗始 萌牙,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 官,为置博士。在汉朝之儒,惟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 ,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 。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 合而成。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读之。故诏书曰‘礼坏乐 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时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 全经固已远矣。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 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 。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 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 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 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 传或间编。传问民间,则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 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 君子之所嗟痛也。

    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 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 不能究其一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 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 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 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 ,抑此三学,以尚书为不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不 哀哉!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闵文学错乱,学 士若兹,虽昭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故 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 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 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余道,绝灭微 学。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 望士君子也。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 视,其古文旧书,皆有征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夫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往者博士书有欧 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皇帝,犹复广立谷梁 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 何则?与其过而废之也,宁过而立之。传曰‘文武之道 ,未坠于地,在人,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 ’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绝哉。若 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 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21黄注曰‘按成都王颖传“颖表请 诛羊玄之皇甫商等;檄长沙王又使就第;乃与王颙(颙 即河间王司马颙。)将张方伐京都。以陆机为前锋都督 。陆机至洛,与成都王笺曰,王室多故,祸难荐有。羊 玄之乘宠凶竖,专记朝政;皇甫商同恶相求,共为乱阶 ”云云。或机此时有移百官文,后代失传耳。’案陆机 至洛与成都王笺晋书成都王颖陆机二传皆不载,引见艺 文类聚五十九。黄注微误。

22札移十二‘三驱弛刚,纪云“刚 ,疑作网。”案当作弛网。网伪纲,三写成刚,遂不可 通。吕氏春秋异用篇说汤解网,令去三面,舍一面;与 易比九五“三驱失前禽”之文偶合,故彦和兼用之。’ 周礼大司马职掌九伐之法。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 钟鼓曰伐。’杜预释例曰‘鸣钟鼓以声其过曰伐。’征 伐必先声其罪,故曰先话。

23札移十二‘案惟压,义不可通。 惟,黄校元本冯本汪本活字本并作摧,是也。当据正。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注曰‘鲸鲵,大鱼名,以喻不义之 人,舌食小国。’僖公二十三年臧文仲曰‘君其无谓邾 小,□趸有毒,而况国乎!’移宝,应作移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