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内容 |
1 |
辟疫气, 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 岁旦屠苏酒方o 大黄 (十五铢) 、白术 (十八铢)
、桔梗、蜀椒 (各十五铢) 、桂心 (十八铢) 、 乌头 (六铢) 、菝 (十二铢) 、一方有防风 (一两)
o 右七味 〔口父〕咀, 绛袋盛, 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沈井中,
令至泥, 正月朔日平? 置酒中煎数沸,
于东向户中饮之, 屠苏之饮, 先从小起, 多少自在, 一人饮一家无疫, 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 还滓置井中,
能仍岁饮, 可世无 病当家内外有井, 皆悉着药辟温气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 |
辟温气, 太一流金散方o 雄黄 (三两) 、雌黄 (二两) 、矾石 (一两半) 、鬼箭羽
(一两半) 、 羖羊角 (三两烧) o 右五味治下筛, 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 并挂门户上, 若逢大疫之年,
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 中庭烧之, 温病人亦烧熏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 |
辟温气, 雄黄散方o 雄黄 (五两) 、朱砂 (一作赤术) 、菖蒲、鬼曰 (各二两)
o 右四味治下筛, 以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 |
天气不和, 疾疫流行, 预备一物柏枝散方o 取南向社中柏东南枝, 暴令干, 捣末,
酒服方寸匕, 神良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 |
辟温病, 粉身散常用方o 芎藭, 白芷, 本 (各等分) o 右三味治下筛, 内米粉中以粉身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 |
辟温气, 杀鬼烧药方o 雄黄、丹砂、雌黄 (各一斤) 、羚羊角 (羖羊角亦得) 、芜荑、虎骨、鬼臼、
鬼箭羽、野丈人、石长生、猳猪屎、马悬蹄 (各三两) 、青羊脂、菖蒲、 白术 (各八两) 、蜜蜡 (八斤) o
右十六味末之, 以蜜蜡和为丸如弹许大, 朝暮及夜中, 户前微火烧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 |
辟温, 虎头杀鬼丸方o 虎头 (五两) 、朱砂、雄黄、雌黄 (各一两半) 、鬼臼、皂荚、芜荑
(各一两) o 右七味末之, 以蜜蜡和为丸如弹子大, 绛袋盛系臂, 男左女o 右, 及悬屋四角, 晦望夜半,
中庭烧一丸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 |
辟温杀鬼丸, 熏百鬼恶气方o 雄黄、雌黄 (各二两) 、羖羊角、虎骨 (各七两) 、龙骨、龟甲、鲮鲤甲、
猬皮 (各三两) 、樗鸡 (十五枚) 、空青 (一两) 、芎藭、真朱 (各五两) 、 东门上鸡头 (一枚)
o 右十三味末之, 烊蜡二十两, 并手丸如梧子, 正旦门户前烧一丸, 男左女o 右, 辟百恶, 独宿吊丧问病各吞一丸小豆大,
天阴大雾日, 烧一丸于户牖前佳o 汉建宁二年, 太岁在酉, 疫气流行, 死者极众, 即有书生丁季回从蜀城山来,
东过南阳, 从西市门入, 见患疫疠者颇多, 遂于囊中出药o 人各惠之一丸, 灵药沾唇, 疾无不差, 市中疫鬼数百千余见书生施药,
悉皆惊怖而走, 乃有鬼王见书生, 谓有道法兼自施药, 感众鬼等奔走若是, 遂诣书生欲求受其道法, 书生曰,
吾无道法, 乃囊中之药o 呈于鬼王, 鬼王药, 惊惶叩头乞命而走, 此方药带之入山能辟虎狼虫蛇,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 |
入水能除水怪蛟蜃, 雄黄丸方o 雄黄、雌黄、曾青、鬼臼、真珠、丹砂、虎头骨、桔梗、白术、女青、芎藭、白芷、
鬼督邮、芜荑、鬼箭羽、藜芦、菖蒲、皂荚 (各一两) o 右十八味末之, 蜜丸如弹子大, 绢袋盛, 男左女o
右带之, 卒中恶及时疫, 吞如梧子, 烧一弹丸户内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0 |
赤散辟温疫气伤寒热病方o 藜芦、踯躅花 (各一两) 、附子、桂心、真朱 (各六铢)
、细辛、 干姜 (各十八铢) 、牡丹皮、皂荚 (各一两六铢) o 右九味末之, 内真朱合治之, 分一方寸匕置绛囊中带之,
男左女o 右, 着臂自随, 觉有病之时便以粟米大内着鼻中, 又酒服一钱匕, 覆取汗o 日三服, 当取一过汗耳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1 |
又方o 正月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长七寸, 以丹涂之悬门户上, 又令人带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2 |
断温病令不相染着方o 汲水瓶绠长七寸, 盗着病人卧席下良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3 |
又方o 以绳度所住户中壁, 屈绳即断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4 |
治温令不相染方o 桃树蠹屎末之, 水服方寸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5 |
又方o 术豉等分, 酒渍服之妙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6 |
又方o 正旦吞麻子赤小豆各二七枚, 又以二七枚投井中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17 |
又方o新布袋盛大豆一升,内井中一宿,出服七枚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伤寒上) 99方) |
18 |
又方o新布袋盛赤小豆内井中三日,出举家服二七枚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伤寒上)99方) |
19 |
又方o 松叶末之, 酒服方寸匕, 日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0 |
又方o常以七月七日合家吞赤小豆,向日吞二七枚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伤寒上) 99方) |
21 |
又方o常以七月七日男吞大豆七枚,女吞小豆二七枚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伤寒上)99方) |
22 |
又方o 神仙教人立春后有庚子日, 温芜菁菹汁, 合家大小并服, 不限多少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3 |
断温疫转相染着, 乃至灭门延及外人, 无收视者方o 赤小豆、鬼箭羽、鬼臼、丹砂、雄黄
(各二两)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4 |
右五味末之, 以蜜和服如小豆一丸, 可与病人同床传衣治疫病方o 药子二枚末, 水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5 |
又方o 白蜜和上色朱砂粉一两, 常以太岁日平旦, 大小勿食向东方立, 吞服三七丸如麻子大,
勿令齿近之, 并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中, 终身勿忘此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6 |
又方o 凡时行疫疠, 常以朋望日细锉东引桃枝, 煮汤浴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7 |
治瘴气方o 蒜 (五子并皮碎之) 、豉心 (一升) o 右二味以三岁男儿尿二升, 煮五六沸,
去滓服之良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8 |
又方o 青竹筎二升, 以水四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治患雾气者, 心内烦闷少气,
头痛项急, 起则眼眩欲倒, 身微热战掉不安,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29 |
时复憎寒心中欲吐, 吐时无物方o 新猪屎二升半, 内好酒一升, 搅令散, 以生布绞取汁,
更以绵滤顿服之取尽, 即地铺暖卧覆盖, 铺前着火, 当汗出, 若得汗当细细去上衣o 勿使心寒, 寒即不差,
看汗自干乃起, 慎风冷, 亦治疟及风劳蛊毒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0 |
治肝腑藏温病阴阳毒, 颈皆双筋牵, 先寒后热, 腰强急缩, 目中生花方o 桂心 (一两)
、白术、芒消、大青、栀子 (各三两) 、柴胡 (五两) 、石膏、 生姜 (各八两) 、生地黄、香豉 (各一升)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1 |
治肝腑藏温病阴阳, 先寒后热颈筋牵挛, 面目赤黄, 身中直强方o 玄参 (一两) 、细辛
(二两) 、栀子、黄芩、升麻、芒消 (各三两) 、 石膏 (三两) 、车前草 (暴切二升) 、竹叶 (切五升)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半煮竹叶车前, 取七升, 去滓下诸药煎至三升,
下?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2 |
治心腑藏温病阴阳毒, 战掉不定惊动方o 大青、黄芩、栀子、知母、芒消 (各三两) 、麻黄
(四两) 、玄参 (六两) 、石膏、 生葛根 (各八两) 、生地黄 (切一升)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去滓, 下芒消, 分三服, 治脾腑藏?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3 |
头重颈直, 皮肉痹结核隐起方o 大青、羚羊角、升麻、射干、芒消 (各三两) 、栀子
(四两) 、寒水石 (五两) 、 玄参 (八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4 |
治肺腑藏温病阴阳毒, 咳嗽连续, 声不绝呕逆方o 麻黄、栀子、紫菀、大青、玄参、葛根
(各三两) 、桂心、甘草 (各二两) 、杏人、 前胡 (各四两) 、石膏 (八两)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5 |
治肺腑藏温病阴阳毒热暴气斑点方o 栀子、大青、升麻、芒消 (各三两) 、须 (切四两)
、豉 (一升) 、石膏、 生葛 (各八两作生姜)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下芒消,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6 |
治肾腑藏温病, 身面如刺, 腰中欲折, 热毒内伤方o 茵蔯蒿、栀子、芒消 (各三两)
、苦参、生葛 (各四两) 、生地黄、 石膏 (各八两) 、白、豉 (各一升)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二升半, 下消, 分三服o
温风之病, 脉阴阳俱浮, 汗出体重, 其息必喘, 其形状不仁, 嘿嘿但欲眠, 下之者则小便难,
发其汗者必言, 加烧针则耳聋难言, 但吐下之则遗失便利,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7 |
如此疾者宜服萎蕤汤方o 萎蕤、白薇、麻黄、独活、杏人、芎藭、甘草、青木香 (各二两)
、石膏 (三两)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分三服, 取汗, 若一寒一热加朴消一分及大黄三两,
下之, 如无木香, 可用麝香一分, (小品方云 萎蕤汤治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喉咽干舌强内疼心痞o
满腰背强亦治风温) 夫病与百合狐惑湿风温病鬼魅皆相类, 宜精察节气, 其新故二气相搏o 喜成此疾o 伤寒膏第三
(方三首)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8 |
治伤寒头痛项强, 四肢烦疼青膏方o 当归、芎藭、蜀椒、白芷、吴茱萸、附子、乌头、莽草
(各三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醇苦酒渍之再宿, 以猪脂四斤煎,
令药色黄, 绞去滓o 以温酒服枣核大三枚,
日三服, 取汗, 不知稍增, 可服可摩, 如初得伤寒一日, 苦头痛背强, 宜摩之佳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39 |
治伤寒敕色, 头痛项强, 贼风走风黄膏方o 大黄、附子、细辛、干姜、蜀椒、桂心 (各半两)
、巴豆 (五十枚)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醇苦酒渍一宿,
以猎月猪脂一斤煎之调适其火, 三上三下药 伤寒赤色发热,
酒服梧子大一枚, 又以火摩身数百过, 兼治贼风绝良风走肌肤, 追风所在摩之, 神效, 千金不传, 此赵泉方也o
白膏治伤寒头痛向火摩身体酒服如杏核一枚, 温覆取汗, 摩身当千过, 药力乃行, 并治恶疮, 小儿头疮牛领马鞍皆治之,
先以盐汤洗疮以布拭之傅膏肿,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0 |
火灸摩千过, 日再, 自消者方o 天雄、乌头、莽草、羊踯躅 (各三两)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苦酒三升渍一夕, 作东向露又作十二聚湿土各一升许大,
取成煎猪脂三斤, 着铜器中, 加上炊, 以苇薪令释, 内所渍药炊, 令沸, 下, 着土聚上,
沸定复上, 如是十二过, 令土尽遍, 药成去滓, 伤寒咽喉痛含如枣核一枚, 日三, 摩时勿令近目o 发汗散第四
(方十一首)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1 |
度瘴发汗青散, 治伤寒敕色, 恶寒发热, 头痛项强, 体疼方o 麻黄 (二两半) 、桔梗、细辛、吴茱萸、防风、白术
(各一两) 、乌头、干姜、 蜀椒、桂心 (各一两六铢) o 右十味治下筛, 温酒服方寸匕, 温覆取汗, 汗出止,
若不得汗, 汗少不解, 复服如法, 若得汗足, 如故头痛发热, 此为内实, 当服驶豉丸若翟氏丸, 如得便头重者,
可以二大豆许内鼻孔中, 觉燥涕出, 一日可三四度必愈, 兼辟时行病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2 |
五苓散, 主时行热病, 但狂言烦躁, 不安精彩, 言语不与人相主当者方o 猪苓、白术、茯苓
(各十八铢) 、桂心 (十二铢) 、泽泻 (三十铢) o 右五味治下筛, 水服方寸匕, 日三, 多饮水汗出即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3 |
崔文行解散, 治时气不和, 伤寒发热者方o 桔梗、细辛 (各四两) 、白术 (八两)
、乌头 (一斤) o 右四味治下筛, 若中伤寒服钱五匕, 覆取汗, 解, 若不觉, 复小增之, 以知为度 若时气不和,
旦服钱五匕, 辟恶气欲省病服一服, 皆酒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4 |
六物青散, 治伤寒敕色恶寒方o 附子、白术 (各一两六铢) 、防风、细辛 (各一两十八铢)
、桔梗、 乌头 (各三两十八铢) o 右六味治下筛, 以温酒服钱五匕不知稍增之, 服后食顷不汗出者, 进温粥一杯以发之,
温覆汗出可也, 勿令流离, 勿出手足也, 汗出止, 若汗大出不止者, 温粉粉之微者不须粉, 不得汗者当更服之,
得汗而不解者,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5 |
当服神丹丸, (方出下篇发汗九门) 青散治春伤寒, 头痛发热方o 苦参、厚朴、石膏
(各三十铢) 、大黄、细辛 (各二两) 、麻黄 (五两) 、 乌头 (五枚) o 右七味治下筛, 觉伤寒头痛发热,
以白汤半升和药方寸匕投汤中, 熟讫去滓尽服, 覆取汗, 汗出温粉粉之良久, 一服不除, 宜重服之或当微下利者,
有大黄故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6 |
诏书发汗白薇散, 治伤寒二日不解者方o 白薇 (十二铢) 、杏人、贝母 (各十八铢)
、麻黄 (一两八铢) o 右四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自覆卧, 汗出即愈o 治伤寒头痛身热, 腰背强引颈,
及风口噤疟不绝, 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腹大,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7 |
华佗赤散方o 丹砂 (十二铢) 、蜀椒、蜀漆、干姜、细辛、黄芩、防已、桂心、茯苓、人参、
沙参、桔梗、女萎、乌头 (各十八铢) 、雄黄 (二十四铢) 、吴茱萸 (三十铢) 、 麻黄、代赭 (各二两半)
o 右十八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日三, 耐药者二匕, 覆令汗出, 欲治疟, 先发一时所服药二匕半, 以意消息之、细辛、姜桂丹砂雄黄不熬,
余皆熬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8 |
赤散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 往来有时方o 干姜、防风、沙参、细辛、白术、人参、蜀椒、茯苓、麻黄、黄芩、代赭、桔梗、
吴茱萸 (各一两) 、附子 (二两) o 右十四味治下筛, 先食酒服一钱匕, 日三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49 |
乌头赤散, 治天行疫气病方o 乌头 (一两半) 、皂荚 (半两) 、雄黄、细辛、桔梗、大黄
(各一两半) o 右六味治下筛, 清酒若井华水服一刀圭, 日二, 不知稍增以知为度o 除时气疫病, 若牛马六畜中水行疫,
亦可与方寸匕, 人始得病一日时, 服一刀圭, 取两大豆许吹着两鼻孔中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0 |
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水解散方o 桂心、甘草、大黄 (各二两) 、麻黄 (四两) o
右四味治下筛, 患者以生熟汤浴讫, 以暖水服方寸匕, 日三, 覆取汗, 或利便差? 丁强人服二方寸匕, (延年秘录有黄芩芍药各二两古今录?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1 |
甘草有芍药治天行热病生疱疮疼痛解肌出汗) 治时病表里大热欲死方o 大黄、寒水石、芒消、石膏、升麻、麻黄、葛根o
右八味等分治下筛, 水服方寸匕, 日二o 发汗汤第五 (例一首桂枝证十三首方十九首) 例曰,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 欲令手足皆周, 至浆浆然一时间许益佳, 但不可令如水流离霢霂耳, 若病不解, 当更重发汗, 汗出多则亡阳,
阳虚不可重发汗也, 凡服汤药, 发汗中病便止, 不必尽剂也o 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 丸散亦可用, 要以汗出为解,
然不及汤随证良验, 凡病无故自汗出, 复发其汗, 愈, 卫复和故也o 夫脉浮者病在外, 可发汗, 宜桂枝汤o
夫阳脉浮大而数者, 亦可发汗, 为宜桂枝汤o 病常自汗出者, 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而外不解, 此为卫气不和也,
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 卫和则愈宜桂枝汤o 病人藏无他病, 时时发热, 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故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 宜桂枝汤o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此为荣弱卫强, 故令汗出, 欲救邪风, 宜桂枝汤o 太阳病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寒, 宜桂枝汤o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表未解也, 宜桂枝加厚朴杏人汤o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 不可下,
宜桂枝汤o 太阳病先发其汗, 不解而下之, 其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o 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
当须解其表则愈, 宜桂枝汤o 太阳病下之气上冲者, 可与桂枝汤, 不上冲不可与o 凡桂枝本为解肌, 若脉浮紧发热无汗者,
勿与之, 常知此勿误也o 凡酒客勿与桂枝汤若服必呕o 凡服桂枝汤吐者, 后必吐脓血也o 桂枝汤治中风, 其脉阳浮而阴弱,
阳染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 涩涩恶风,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2 |
淅淅恶寒, 嗡嗡发热, 鼻鸣干呕方o 桂枝、芍药、生姜 (各三两) 、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二枚) o 右五味 〔口父〕咀三物, 切姜擘枣,
以水七升煮枣令烂, 去滓乃内诸药, 水少者? 煮令微沸, 得三升, 去滓, 服一升,
日三, 小儿以意减之, 初服少多便得汗出者 小阔其间, 不得汗者, 小促其间, 令药势相及汗出, 自护如法,
特须避风, 病若重宜夜服, 若服一剂不解, 疾证不变者, 当复服之, 至有不肯汗出, 服两三剂乃愈, 服此药食顷,
饮热粥以助药力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3 |
治伤寒头及腰痛, 身体骨节疼, 发热恶寒不汗而喘, 麻黄汤方o 麻黄 (三两) 、桂心、甘草
(各一两) 、杏人 (七十枚喘不甚用五十枚)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煮麻黄, 减二升去沫, 乃诸药煮, 取二升半, 绞去
服八合, 覆冷汗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4 |
大青龙汤治中风伤寒, 脉浮紧, 发热恶寒, 身体疼痛, 汗不出而烦燥方o 麻黄 (六两)
、桂心、甘草 (各二两) 、石膏 (如鸡子一枚碎) , 生姜 (三两) , 杏人 (四十枚) 、大枣 (十二枚)
o 右七味 〔口父〕咀以水九升煮麻黄, 去沫, 乃内诸药, 煮取三升,
分服一升, 厚覆当大汗出, 温粉粉之即止,
不可再服, 服之则筋愓肉, 此为逆也, 不汗乃再服o 阳毒汤, 治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 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
身重腰背痛, 烦闷不安狂言, 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 面赤斑斑如锦文, 咽喉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5 |
唾脓血, 五日可治, 至七日不可治, 宜服升麻汤方o 升麻、甘草 (各半两) 、当归、蜀椒、雄黄、桂心
(各六铢)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如人行五里进一服o 温覆手足,
毒出则汗, 汗出则解, 不解重作服之得吐亦佳仲景婴桂心o 有甲手大一片肘后与千金有栀子子六铢甲如手一片o
阴毒汤, 治伤寒初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已上至十日变阴毒, 身重背强, 腹中绞痛, 咽喉不利, 毒气攻心,
心下坚强, 短气不得息, 呕逆唇青面黑, 四肢厥冷, 其脉沈细紧数, 仲景云, 此阴毒之候, 身如被打, 五六日可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6 |
至七日不可治也, 甘草汤方o 甘草、升麻 (各半两) 、当归、蜀椒 (各六铢) 、甲
(一两) o 右五味 〔口父〕咀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如人行五里顷更进一服, 温? 毒当从汗出,
汗出则愈, 若不汗则不除, 重作服 (仲景方去蜀椒) 阴旦汤, 治伤寒肢节疼痛, 内寒外热, 虚烦方, 芍药、甘草
(各二两) 、干姜、 黄芩 (各三两) 、桂心 (四两) 、大枣 (十五枚)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夜再, 覆令? 阳旦汤,
治伤寒中风, 脉浮, 发热往来汗出, 恶风头项强, 鼻鸣干呕o 桂枝汤主之, 随病加减如左o 以泉水一斗,
煮取四升, 分服二升, 日三, 自汗者去桂枝, 加附子一枚, 渴者去 加括楼根三两, 利者去芍药桂, 加干姜三累,
附子一枚炮, 心下悸者, 去芍药, 加茯苓四两, 虚劳里急正阳且主之, 煎得二升, 内胶饴半斤, 为再服,
若脉浮紧发热者, 不可与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7 |
六物解肌汤, 治伤寒发热身体疼痛方o 葛根 (四两) 、茯苓 (三两) 、麻黄、牡蛎、生姜
(各二两) 、甘草 (一两) o 右六味 〔口父〕咀, 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再服后得汗, 汗通即止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8 |
(古今验录无生姜甘草) 解肌汤, 治伤寒温病方o 葛根 (四两) , 麻黄 (一两)
、黄芩、芍药、甘草 (各二两) 、大枣 (十二枚) o 右六味
〔口父〕咀, 水一斗, 煮取三升, 饮一升, 日三服, 三四日不解脉浮者, 宜重服发汗, 脉沈实者, 宜以驶豉丸下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59 |
(延年秘录有桂心一两)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o 丹砂 (一两)
, 末之以水, 煮取一升, 顿服之, 覆取汗, 治疫气伤寒三日已前不解者方好豉 (一升绵里) 切一升小男儿尿三升o
右三味, 先熬豉今相得, 则投小便煮取二升, 分再服, 徐徐服之覆令汗神验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0 |
解肌升麻汤治时气三四日不解方o 升麻、芍药、石膏、麻黄、甘草 (各一两) 、杏人 (三十枚)
、 贝齿 (二枚) (一作贝母十八铢)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尽服, 温覆发汗便愈, 葛根龙胆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1 |
治伤寒三田鈤不差, 身体烦毒而热方o 葛根八两龙胆大青各半两外麻石膏萎蕤各一两甘萆桂心芍药黄芩麻黄o
各二两生姜二两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葛根, 取八升, 内余药, 煮取三升, 分四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2 |
治伤寒四五日, 头痛壮热, 四肢烦疼不得饮食方o 栀子人黄连黄茱萸大黄各半两好豉一升白七茎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上四物六七沸, 内后白豉煮得三升,
顿服一升, 汤讫, 温覆令汗出,
粉之, 得汗便止, 后服勿复取汗, 不得汗者, 复服重发, 此药无忌, 特宜老小, 神良o 治夏月伤寒, 四肢烦疼发热,
其人喜烦, 呕逆支满, 剧如祸祟, 寒热相搏,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3 |
故今喜烦, 七物黄连汤方o 黄连、茯苓、黄芩 (各十八铢) 、芍药、葛根 (各一两)
、廿草 (一两六铢) 、 小麦 (三合) o 右各 〔口父〕咀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冷分三服, 不能一升者可稍稍服之o 汤势安乃卧, 药主毒气, 服汤之后, 中热及咽喉痛,
皆差, 其明日复煮一剂, 如法服之, 此汤无毒, 但除热下气安病人, 小儿服者取三分之一, 以水四升煮得二升,
稍稍服o 三匕汤, 治伤寒中风得之三日至七八日不解, 胁痛, 四肢逆干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4 |
水浆不下, 腹中有宿食不消, 重下血一日数十行方o 茯苓 (如鸡子大) 、黄芩、人参
(各三两) 、栝楼根 (四两) 、芒消、 干地黄 (各一升) 、大黄、麻黄、寒水石 (各半斤) o 右九味捣筛令相得以散三方寸匕水一升煮,
令三沸, 绞去滓服之, 日三, 温覆汗出即愈, 病剧与六七匕o 五香麻黄汤, 治伤寒忽发肿, 或着四肢, 或在背,
虚肿浮如吹状o 亦着头面唇口颈项, 剧者偏者脚胫外如轴大而不痛不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5 |
着四肢者乃欲不遂悉主之方o 麝香 (半两) 、薰陆香、鸡舌香 (各一两) 、沉香、青木香、麻黄、防风、独活、
秦艽、萎蕤、甘草 (各二两) 、白薇、枳实 (各二两) o 右十三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覆取汗后, 外摩防已膏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6 |
治伤寒三日外, 与前药不差, 脉势仍数者, 阳气犹在经路未入藏腑方o 桂枝、黄芩、甘草
(各二两) 外麻、葛根、生姜 (各三两) 、芍药 (六两) 、 石膏 (八两) 、栀子 (二七枚)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二升七合, 分二服, 相去十里久, 若前两服
服即占, 不得汗更进一服, 得汗即止, 不得汗者明日去栀子, 加麻黄二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7 |
足水二升, 再依方服, 治伤寒雪煎方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8 |
治伤寒雪煎方o 麻黄 (十斤) 、杏人 (一斗四升) 、大黄 (一斤十三两如金色者)
o 右三味 〔口父〕咀, 以雪水五斛四斗渍麻黄于东向釜中三宿,
内大黄, 搅令调, 炊以桑薪,
煮得二斛汁, 去滓复内釜中, 捣杏人内汁中复炊之, 可余六七斗汁, 绞去滓置铜器中又以雪水三斗合煎之, 搅令调得二斗四升,
药成可丸, 冷凝丸如弹丸有病者以三沸白汤五合, 研一丸入汤中, 适寒温服之, 立汗出, 若不愈者复服一丸,
密盛药切令泄气o 发汗丸第六 (方二首)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69 |
神丹丸, 治伤寒敕涩恶寒发热体疼者方o 附子、乌头 (各四两) 、人参、茯苓、半夏
(各五两) 、朱砂 (一两) o 右六味末之, 蜜丸以真丹为色先食服如大豆二丸, 生姜汤下,日三o 须臾进热粥二升许,重覆汗出止,
若不得汗, 汗少不解, 复服如前法, 若得汗足应解而不解者,当服桂枝汤, 此药多毒, 热者令饮水, 寒者温饮解之,
治疟先发服二丸 (要略用细辛不用人参别有射罔枣大一枚) 名赤丸主寒气厥逆o 治伤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中口,噤不能言,惟欲饮水,
为坏伤寒医所不能治为成死人, 精魂已竭,心下才温,以杖发其口开,灌药咽中,(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0 |
药得下则愈, 麦奴丸一曰黑奴丸, 二曰水解丸方o 釜底墨、突墨、梁上尘、大黄、麦奴、黄芩、芒消
(各一两) 、麻黄 (二两) o 右八味末之, 蜜丸如弹子大以新汲水五合, 研一丸破, 清置水中, 当药消尽服之,
病者渴欲饮水极意不问升数, 欲止复强饮能多饮为善o 不欲饮水当强饮之, 服药须臾当寒,寒出竟汗出便解, 若服药日移五尺许不出汗,
复服如前法, 不过再三服佳,小麦黑勃名麦奴o 宜吐第七 (例一首证五条方五首) 例曰,大法春宜吐,凡服吐药,
中病便止, 不必尽剂也o 病如桂枝证, 头不痛,项不强,而脉寸口浮,中鞭满, 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以内有久痰,
宜吐之o 病上诸寒,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得使人按之,按之反有涎出o 下利日十余行, 而其人脉迟寸脉微滑者,此宜吐之,吐之利即止o
少阴病, 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愠愠然欲吐复不能吐者,宜吐之宿食在上管宜吐之o 病手足逆冷脉乍结者,客气在中,心下满而烦,
饥不能食者,以病在中,宜吐之o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中痞,气上撞咽喉不得息者,(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1 |
此为有寒也宜吐之, 瓜蒂散方o 瓜蒂、赤小豆 (各一两) o 右二味治下筛, 取一钱匕,
香豉一合, 熟汤七合, 煮作稀粥, 去滓取汁, 和散温顿服之, 不吐者少少加, 得快吐乃止, 张文仲以白汤丈三合o
和胀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2 |
水导散, 治时气病, 烦热如火, 狂言妄语欲走方o 甘遂 (半两) 、白芷 (一两)
o 右二味治下筛, 水服方寸匕, 须臾令病人饮冷水腹满即吐之, 小便当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3 |
(一名濯肠汤此治大急者) 藜芦丸, 治漡寒不得吐方o 藜芦、附子 (各一两) o 右二味末之,
蜜和如豆大, 伤寒不食服二丸, 不知增之, 此谓得病一日已上四日已来, 服药后日移三丈不吐, 进热粥汁发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4 |
治伤寒温病三四日, 中恶欲令吐者服酒胆方o 醇苦酒 (半升) 、猪胆 (一具) o
右二味尽和饮之, 吐即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5 |
又方o 取比轮钱一百五十七枚以水一斗, 煮取七升, 分服汁尽, 须臾复以水五升更煮钱,
令得一升, 复以水二升投中, 合三升, 出钱饮之, 当吐毒即愈o 宜下第八 (例一首诸证十二条方八首) 例曰,
大法秋宜下, 凡下以汤胜丸散也, 中病便止, 不必尽剂也, 伤寒有热而小腹满, 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 此为有血也,
当须下之宜抵当丸o 太阳病, 身黄脉沈结, 小腹坚满, 小便不利者, 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为血证谛也属抵党汤下之o
太阳病不解热结在膀胱其人如狂, 其血自下即愈, 其外不解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外已解但小腹结者, 可攻之o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体必重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 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戢然汗出者, 大便已坚宜承气汤,
若汗多而微热恶寒者, 为外未解也, 桂枝汤主之, 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 若腹大满而不大便者, 可少与承气汤,
微和其胃气, 勿令大下o 阳明病, 潮热大便微坚, 与承气汤, 不坚者不可与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
欲知之法, 少与承气汤, 腹中转失气者, 为有燥屎o 乃可攻之, 若不转气者, 此为头坚后溏, 不可攻之也,
攻之必胀满不能食, 欲饮水者即哕, 其后发热者, 大便必复坚宜与少承气和之, 不转气者, 慎勿攻之o 阳明证,
其人喜忘者, 必有畜血, 所以然者, 本有久瘀血, 故令喜忘, 屎虽坚大便必黑, 宜抵党汤下之o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
此为越热不能发黄, 但头汗出, 身无汗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 渴引水浆者, 此为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 宜下以茵蔯汤,
方出弟十卷中o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 口燥咽干, 急下之, 宜承气汤o 夫实则语, 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直视语喘满者死,
下痢者亦死o 伤寒四五日, 脉沈喘满, 沈为在里而反发汗, 津液越出, 大便为难o 表虚里实, 久则语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6 |
大承气汤, 主热盛腹中有燥屎语者方o 大黄 (四两) 、厚朴 (八两) 、枳实 (五枚)
、芒消 (五合)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先煮二物,
取五升, 去滓内大黄煎, 取二升o 去滓下芒消更煎一两沸, 分再服, 得快利止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7 |
抵党丸方o 水蛭 (二十枚) 、桃仁 (二十三枚) 、虫 (二十枚) 、大黄 (三两)
o 右四味末之, 蜜和合分为四丸, 以水一升煮一丸, 取七合顿服之, 晬时当下血不下更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8 |
抵党汤方o 水蛭 (三十枚) 、桃仁 (二十三枚) 、虫 (二十枚) 、大黄 (三两)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去滓服一升,
不下更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79 |
承气汤方o 枳实 (五枚) 、大黄 (四两) 、芒消 (半升) 、甘草 (二两)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去滓适寒温分三服,
如人行五里进一? 取下利为度, 若不得利, 尽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0 |
生地黄汤, 佁伤寒有热, 虚赢少气, 心下满, 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o 生地黄 (三斤)
、大黄 (四两) 、大枣 (二枚) 、甘草 (一两) 、芒消 (二合) o 右五味合捣令相得, 蒸五升米下,
熟绞取汁, 分再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1 |
伤寒七八日不解, 默默心烦, 腹中有干粪语, 大柴胡加萎蕤知毋汤方o 柴胡 (半斤)
、黄芩、芍药 (各三两) 、半夏 (半升) 、生姜 (五两) 、大黄、 甘草 (各一两) 、人参 (三两)
、萎蕤、佑毋 (各二两)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二升,
去滓服一升, 日三,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2 |
取下为效 (筑验用枳实四枚不用芍药) 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方o 柴胡 (四两) 、升麻、黄芩、大青、杏人
(各三两) 、芍药、佑母、 栀子人 (各四两) 、香豉 (一升) 、石膏 (八两)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二升七合, 分温三服, 若热盛加大黄四两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3 |
治伤寒留饮宿食不消, 驶豉丸方o 豆豉 (一升) 、巴豆 (三百枚) (今用二百枚)
、杏人 (六十枚) 、黄芩、黄连、 大黄、麻黄 (各四两) 、芒消、甘遂 (各三两) o 右九味末之, 以蜜和丸如大豆,
服二丸, 不得下者增之 (崔氏云此黄素方) 发汗吐下后第九 (脉证七条方十七首灸法一首) 伤寒已解半日许,
复心烦热, 其脉浮数者, 可更发汗, 宜桂枝汤, 凡发汗后饮水者必喘, 宜慎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4 |
治发汗后, 表里虚烦不可攻者, 但当与竹叶汤方o 竹叶 (二把) 、人参、甘草 (各二两)
、半夏 (半升) 、石膏 (一斤) 、 麦门冬 (一升) 、生姜 (四两)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内粳米半升, 米熟去之o
分服一升, 日三, (文仲无生姜) 服桂枝汤大汗后, 脉洪大者, 与桂枝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5 |
若形如疟, 一日再发汗出便解者, 属桂枝二麻黄壹汤方o 桂枝 (一两十七铢) 、麻黄
(十六铢) 、芍药 (一两六铢) 、甘草 (一两二铢) 、 杏人 (十六枚) 、大枣 (五枚) 、生姜 (一两六铢)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煮麻黄再沸, 去沫内诸药,
煮取二升, 适寒温分再? 取微汗而已o 小青龙汤治伤寒表未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6 |
小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方o 桂心 (三两) 、半夏、五味子 (各半两) 、麻黄、甘草、干姜、芍药、
细辛 (各三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麻黄,
减二升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三升o 分三服, 相去十里顷复服之, 若渴者, 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
若微痢, 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 熬令赤色, 若噎, 加附子一枚, 若小便不利小腹满者, 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喘, 去麻黄加杏人半升, 数用神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7 |
治伤寒发汗出而喘, 无大热, 麻黄杏人石膏甘草汤方o 麻黄 (四两) 、杏人 (五十枚)
、石膏 (半斤) 、甘草 (二两)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先煮麻黄, 令减二升, 内诸药, 煎取三升, 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8 |
发汗若下后, 烦热中窒, 气逆抢心者, 栀子汤方o 栀子 (十四枚) 、香豉 (四合绵裹)
o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栀子, 取二升半, 内豉煮取一升半, 分二服, 温进一服, 得快? 止后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89 |
治发汗后腹胀满厚朴汤方o 厚朴 (八两) 、半夏 (半升) 、生姜 (八两) 、甘草
(二两) 、人参 (一两)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太阳病发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发热心下悸, 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
属玄武汤方 茯苓、芍药、生姜 (各三两) 、白术 (二两) 、附子 (一枚)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 温服七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0 |
太阳病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连汤方o 葛根 (半斤)
、黄芩、黄连 (各三两) 、甘草 (二两)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先煮葛根, 减二升, 内诸药, 煮取三升, 去滓 ? 伤寒发汗吐下后心下逆满, 气上冲, 起即头眩, 其脉沈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挳摇者?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1 |
茯苓汤方o 茯苓 (四两) 、白术、桂心 (各三两) 、甘草 (二两)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分三服o
凡寸口脉浮关上自沈, 为结, 巢源作沈细o 凡伤寒病发于阳, 而反下之, 热入因作结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2 |
结病, 项亦强如柔痉状, 下之即和, 宜大陷丸方o 大黄 (八两) 、芒消、杏人、葶苈
(各五合) o 右四味捣筛二物, 别研杏人芒消如脂, 和散取如弹丸大一枚, 甘遂末一钱匕, 白蜜二合, 水一升煮取八合,
温顿服之病乃自下, 如不下o 更服, 取下为效o 伤寒六七日, 结热实, 其脉沉紧, 心下痛, 按之正坚,
宜大陷汤o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干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 心大烦,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3 |
从心下至小腹, 坚满而痛不可近宜大陷汤方o 甘遂末一两匕大黄六两切芒消一升o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
取二升去滓, 内芒消一沸, 内甘遂, 分再服, 一服得快利, 止后服o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痢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心下痞坚结满干呕心烦不能得安, 师见心下痞, 谓病不尽, 复下之, 其痞益甚,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4 |
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使之然也, 宜甘草泻心汤方o 甘草 (四两) 、黄芩、干姜
(各二两) 、黄连 (一两) 、半夏 (半升) 、 大枣 (十二枚)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分服一升, 日三, 加人参o
三两乃是o 治伤寒发汗后, 胃中不和, 心下痞坚, 干噫食臭, 胁下有水气, 腹中雷鸣下痢者?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5 |
属生姜泻心汤方o 生姜 (四两) 、甘草 (三两) 、半夏 (半升) 、黄连 (一两)
、干姜 (一两) 、 人参 (三两) 、黄芩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分服一升, 日三o
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 结热在里, 表里俱热, 时时恶风, 大渴, 舌上干燥而烦?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6 |
欲饮水数升, 宜白虎汤方o 石膏 (一升) 、知毋 (六两) 、甘草 (二两) 、粳米
(六合)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 米熟, 去滓,
分服一升, 日三, 诸亡血及虚? 不可与白虎汤,
若立夏后至立秋前得用之, 立秋后不可服, 春三月尚凛冷, 亦不可与之, 与之呕利腹痛, 伤寒无大热, 而口干渴心烦,
背微恶寒, 宜白虎汤o 伤寒脉浮, 发热无汗, 其表不解, 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o 宜白虎汤o 若渴欲饮水,
口燥舌干者, 亦宜白虎汤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7 |
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 青葙子丸方o 青葙子 (五两) 、黄芩、苦参、栝楼根 (各一两_)
、黄茱蘗 (二两) 、龙誊、 黄连、栀子人 (各三两) o 右八味末之, 蜜丸, 先食服如梧子大柒丸, 日三,
不知稍加, 一本云o 锡和为丸o 伤寒热病十日已上, 发汗不解, 及吐下后诸热不除, 及下利不止斑出,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8 |
皆治之大青汤方o 大青 (四两) 、甘草、阿胶 (各二两) 、豆豉 (一升)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煮三沸去豉, 内阿胶令烊 ?
日三服欲尽复作, 常使有余, 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 源? o 治复肘后有赤石脂三两胡洽集验同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 (伤寒上) 99方) |
99 |
治伤寒不了了朝夕有热如疟状方o 知毋 (二两) 、麻黄、甘草、芍药、黄芩、桂心 (各一两)
o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五合,日三,温覆令微汗o 若心烦不得眠,其人欲饮水,当稍稍饮之,令胃中和则愈o 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o
初得病或先头痛身寒热,或涩涩欲守火,或腲背强直,面目如饮酒状,此伤寒初得一二日, 但列火灸心下三处,第一处去心下一寸,名巨阙,第二处去心下二寸,名上管,第三处去心下三寸,名胃管,各灸五十壮,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数有异,可绳度,随其长短寸数最佳取绳从心头骨名鸠尾头度,取脐孔,中屈绳取半,
当绳头名胃管o 又中屈半绳更分为二分, 从胃管向上度一即是上管,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阙,大人可灸五十壮,小儿可三壮,
亦随其年, 灸之大小以意斟量也, 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上二十壮,以绳度鼻正上尽发际中屈绳断去半,便从发际入发中,
灸绳头名曰天聪,又灸两颢,又灸两风池,又灸肝输百壮余处各二十壮,又灸大冲三十壮神验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 (伤寒下) 伤寒杂治第一(论一首方五十一首灸法一首) o 论曰,除热解毒, 无过苦酢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栀子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是其要也,也热盛非苦酢之物不解也,热在身中即不时治治之,
又不用苦酢之药,此如救火不以水也,必不可得脱免也,又曰今诸疗多用辛甘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青葙葶苈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疗之,但稍与促其间无解也,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
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病在骨髓,无可奈何,而凡医o 治病,或言且待使病成乃顿去之,此为妄矣, 当预约束家中及所部曲,具语解此意使有病者知之为要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九(伤寒上) 99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