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内容 |
1 |
状如温疟或小便不利, 气满呕逆下痢不止方o 水中陟厘 (五两) 、汉中木防已 (六两)
、紫石英 (三两) 、厚朴 (一两) 、陇西当归 (肆两) 、黄连 (二两) 、三岁醇苦酒 (五升) 、上好豉
(三升) o 右八味,皆取真新者, 以苦酒二升渍防已, 极令润出之, 留苦酒, 置以利刀切防? 厚令一分,使厚薄悉等,以板瓦,覆着炭火上,
以厚纸藉瓦上, 布成, 切防已着纸上讫, 从头依次反,周而复始,令色槁燥o 复渍向余苦酒中更出, 着瓦上熬之,
如此尽苦酒止,勿令火猛, 徐徐熬,令极燥? 各捣下筛毕, 都合捣千杵, 以余二升苦酒渍豉一宿, 明旦以瓦盆盛之,以一盆覆之
蒸五升土下, 须土气通流, 熟出之于盆中研豉, 以新布绞取其浓汁,如棘膏法以和药捣三千杵, 顿丸皆如水中鸡头子大,
分着数囊中悬令阴干,取燥,乃更盛着,亟以蜡密封其际o 勿令见风尘, 此药以三丸为一剂,平且以井华水服一剂,昼服一剂o
暮服一剂皆以水服之, 初服宁少食, 当哺食水飧, 欲服药若食饮消腹中调和者,日可一服,若已差者,二三日可一服,
消息以意, 若病重药力未行者, 但益服之? 日可四五剂, 或时下不止者, 当复更增, 令腹中有药力, 饮食消,
是其效也, 新服药未安调, 当水飧助药力, 心中了然, 然后可作羹臛, 但当冷食之耳, 若有时不喜冷食, 百正是药力尽耳,
复益服药至一宿许, 则复欲进冷也, 若欲不复药者, 但稍温食, 药力自尽矣, 服药不必须强多饮水也, 自随体调耳,
久下虚, 服之如法, 禁热食生鱼猪肉蒜生菜酒, 缘酒发药力, 令病者烦热也, 又禁辛物, 及诸肥腻难消物,
皆勿食也o 若有风病, 加防风一两, 人虚赢, 可加石斛一两, 若宿有下痢, 肠胃损弱者, 可加太一余粮二两半,
取石中黄软香者, 若妇人产后疾加石硫黄二两, 小便黄赤不利加蒲黄一两, 依方消息之, 无不得效也, (胡洽云旧有五石赤石脂白石英钟乳矾石井禹余粮各四两常以二月合之)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 |
下痢热诸治不差方o 乌梅 (一升) o 黄连 (二斤金色者) o 右二味末之, 蜜和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夜二,神妙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 |
治积久三十年常下痢神方o 赤松皮去上苍皮, 切一斗为散, 面粥和一升服之, 日三,
差即止, 不过服一斗永?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 |
三十年痢服之, 百日羊, 治热毒痢苦参橘皮丸方o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鬼臼
(一作鬼箭羽) 、黄药、甘草o 右九味, 等分末之, 以蜜烊胶和并, 手丸之如梧子, 干之, 饮服十丸, 日三,
稍加之, 卒下注痢者大良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 |
治诸热毒下黄汁赤如烂血, 滞如鱼脑, 腹痛壮热方o 黄蘗、黄芩、升麻、石榴皮 (各六分)
、白头翁、寄生、当归、壬蛎、犀角、 甘草 (各一两) 、黄连 (二两) 、艾叶 (二分)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 |
龙骨丸, 主下血痢腹痛方o 龙骨、当归、龙胆、附子、干姜、黄连、羚羊角 (各三十铢)
、赤石脂、 矾石 (各一两半) 、犀角、甘草、熟艾 (各十八铢) o 右十二味末之, 蜜和, 先食, 服如小豆十五丸,
日三, 加至二十丸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 |
又方o 牛角、当归、龙骨、干姜、熟艾 (各三两) 、附子、黄蘗、赤石脂、芎藭、阿胶、
厚朴、甘草、橘皮、芍药、石榴皮 (各二两) 、大棘 (二十枚) 、黄连 (五合) 、 升麻 (一两半) 、蜀椒
(一两) o 右十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四升,
去滓, 内牛角末阿胶消以绵? 分七服, 日四, 夜三 (千金翼无橘皮)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 |
治血痢方o 蒲黄 (三合) 、干地黄、桑耳、甘草、芒消、茯苓、人参、柏叶、阿胶、 艾叶
(各二两) 、赤石脂 (五分) 、禹余粮、黄连 (各一两) 、生姜 (二两)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分温五服, 神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 |
治下杂血方o 干蓝、犀角、地榆 (各三两) 、蜜 (二合)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半, 去滓, 下蜜, 煎取五合, 分三服?
此治热毒蛊妙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0 |
治热毒下黑血, 五内绞切痛, 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o 黄连 (一升) 、龙骨、白术 (各二两)
、阿胶、干姜、当归、赤石脂 (各三两) 、 附子 (一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 分五服, 余以正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热毒痢, 至十五日, 命将欲绝,
处此方药, 入口即定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1 |
治下血日夜七八十行方o 黄连、黄蘗 (各四两) o 右二味 〔口父〕咀, 淳酢五升, 煮取一升半, 分再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2 |
白头翁汤, 治赤滞下血, 连月不差方o 白头翁、厚朴、阿胶、黄连、秦皮、附子、黄蘗、茯苓、芍药
(各二两) 、干姜、 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 (各三两) 、大枣 (三十枚) 、粳米 (一升) o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米, 令熟出米, 内药煮取三升, 分四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3 |
治下赤连年方o 地榆、鼠尾草 (各二两) o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 分二服, 如不止, 取屋尘水渍o
去滓, 一升分二服, (古今录验方云服屋尘汁一小杯)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4 |
又方o 鼠尾草、蔷薇根、秦皮 (如无用槲皮代之) o 右三味, 等分 〔口父〕咀, 以水淹煎去滓, 铜器重釜煎, 成丸如梧子, 服五六丸稍增,
差止, 亦可浓汁服半升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5 |
治大热毒纯血痢, 不可差者方o 黄连陆两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夜露着星月下, 旦起, 空腹顿服卧将息,
即止, 不差, 加黄芩二两更作服之, 仍不差者, 以疳痢法治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6 |
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 脾胃冷实不消温脾汤方o 大黄 (四两) 、人参、甘草、干姜
(各二两) 、附子 (一枚大者)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临熟, 下大黄与后温脾汤须大转泻者, 当用此方神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7 |
治热痢水谷方o 黄连、阿胶 (各二两) 、乌梅 (四十枚) 、黄蘗 (一两) 、栀子
(三十枚) o 右五味 〔口父〕咀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亦治神良,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8 |
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o 黄连 (六两) 、阿胶、鼠尾草、当归、干姜 (各三两) o
右五味 〔口父〕咀, 若大冷白多, 以清酒一斗, 煮取二升,
分三服, 若热及不痛去干姜当归, 以水煮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9 |
黄连汤, 治赤白痢方o 黄连、黄蘗、干姜、石榴皮、阿胶 (各三两) 、当归 (二两)
、甘草 (一两)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0 |
茯苓汤, 治因下空竭欲死, 滞下脓血, 日数拾行, 赢笃垂死, 老少并宜服方o 茯苓、黄蘗、黄连、龙骨、人参、干姜、黄苓、桂心、芍药、当归、栀子人、
甘草 (各半两) 、赤石脂 (一两) 、大枣 (十二枚)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再服, 不差, 满三剂, 此方主风虚冷痢最佳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1 |
女萎丸, 治热病时气下赤白痢, 遂成方o 女萎 (三分) 、乌头、桂心 (各四分)
、黄连、云实 (各二分) 、藜芦 (三分) 、 代赭 (一分) o 右七味末之, 蜜和为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
大下痢, 宿勿食, 清旦以冷水服之, 勿饮食, 至日中过后, 乃饮食, 若得药力, 明旦更服如前, 亦可长服,
虚赢, 昼夜百行脓血, 亦差, (亦名云实丸)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2 |
治赤白下痢,大孔虫生悉皆差,此名圣汤方o鼠尾草(二两) 、豉 (一升) 、生姜、栀子人
(各六两) 、桃皮 (一握) o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一本单用桃皮, 以酒煮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3 |
治赤白滞下方o 成煎猪膏 (三合) 、清酒 (五合) o 右二味, 缓火煎十沸, 适寒温顿服之,
取差止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4 |
又方o 酒四升, 煮钱四十文, 取二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5 |
又方o 乱发鸡子大烧末水服不过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6 |
治冷热不调, 或水或脓或五色血者方o 酢石榴五枚, 合壳子捣, 绞取二升汁, 服五合,
差止o 泄痢食不消, 不作肌肤, 灸脾输随年壮o 泄注五痢便脓血, 重下腹痛, 灸小肠输百壮o 泄痢久下失气劳冷,
灸下腰百壮, 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 灸多益善也, 三宗骨是忌针o 泄痢不禁, 小腹绞痛, 灸丹田百壮,
三报穴在脐下二寸, 针入五分o 泄痢不嗜食, 食不消, 灸长谷五十壮, 三报穴在侠脐相去五寸, 一名循际o
泄痢赤白漏, 灸足太阴五十壮, 三报o 久泄痢百治不差, 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之上陷中, 去大指歧三寸, 随年壮o
又屈竹量正当两胯脊上点讫下量一寸点两傍各一寸, 复下量一寸当脊上合三处, 一灸三十壮, 灸百壮以上, 一切痢皆断,
亦治湿, 冷脊上当胯点处不灸o 又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o 又灸关元三百壮, 十日灸, 并治冷痢腹痛在脐下三寸也o
赤白下, 灸穷骨, 惟多为佳o 冷痢第八 (论一首方三十二首) o 论曰, 旧治痢, 于贵胜用建脾丸多效,
今治积久冷痢, 先以温脾汤下讫, 后以建脾丸补之, 未有不效者, 贫家难以克办, 亦无可将息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7 |
温脾汤, 治积久冷热赤白痢者方o 大黄、桂心 (各三两) 、附子、干姜、人参 (各一两)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 取二升半, 分三服,
(与前温脾汤小异)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8 |
建脾丸, 治虚劳赢瘦, 身体重, 脾, 胃冷, 饮食不消, 雷鸣腹胀, 泄痢不止方o
钟乳粉 (三两) 、赤石脂、好曲、大麦蘗、当归、黄连、人参、细辛、龙骨、干姜、 茯苓、石斛、桂心 (各二两)
、附子 (一两) 、蜀椒 (六两) o 右十五味末之, 白蜜丸如梧子, 酒服十丸, 日三, 加至三十丸, 弱者饮,
此方通治男女, (集验无细辛篮骨) o 增损建脾丸, 治丈夫虚劳, 五脏六腑伤败受冷, 初作滞下, 久变五色,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29 |
赤黑如烂肠极臭秽者方o 钟乳粉、赤石脂 (各三两) 、礜石 (一方用矾石) 、干姜、苁蓉、桂心、石斛、
五味子、泽泻、远志、寄生、柏子人、人参、白头翁、天雄、当归、石榴皮、牡蛎、 龙骨、甘草 (各三两) o 右二十味末之,
蜜丸酒服二十丸, 日三, 加至四十丸, 此二方止痢神验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0 |
驻车丸, 治大冷洞痢肠滑, 下赤白如鱼脑, 日夜无节度, 腹痛不可堪忍者方o 黄连
(六两) 、干姜 (二两) 、当归、阿胶 (各三两) o 右四味, 末之, 以大酢八合烊胶和之, 并手丸如大豆许,
干之, 大人饮服三十丸? 小儿百日以还三丸, 暮年者五丸, 余以意加减, 日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1 |
大桃花汤, 治冷白滞痢腹痛方o 赤石脂、干姜、当归、龙骨、牡蛎 (各三两) 、附子
(二两) 、白术 (一升) 、 甘草、芍药 (各一两) 、人参 (一两半)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木, 取九升, 内诸药, 煮取二升分三服,
脓者加厚朴三两, 呕者加橘皮三两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2 |
又方o 龙骨 (六两) 、厚朴、当归 (各二两) 、赤石脂 (五两)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热加白头翁二两半o
牡蛎三两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3 |
桃花丸, 治下冷脐下搅痛方o 赤石脂, 干姜 (各十两) o 右二味蜜丸如豌豆, 服十丸,
日三服, 加至二十丸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4 |
仓米汤, 治小腹冷气积聚, 结成冷痢, 日夜三四十行方o 仓粳木 (半升净淘干漉)
、薤白 (一握去青切细) 、羊脂 (一升熬) 、 香豉 (三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澄清) o 右四味, 先以羊脂煎亘白今黄,
并米内豉汁中煎, 取四升, 旦空腹温服一升, 如行十里, 更进一升, 得快利止, 若利不止, 更服如前, 利后进粳米豉粥,
若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5 |
更服一剂, 永差, 附子汤, 治暴下积日不住o 及久痢方o 龙骨、甘草、芍药、干姜、黄连
(各一两) 、石榴皮 (一具大者) 、阿胶 (二两) 、 附子 (一枚) 、黄芩 (半两) 、粳米 (三合)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6 |
治卒下痢汤方o 黄连 (五两) 、生姜 (一斤) o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顿服, 未止, 更合服, 必定治, 久冷?
此由积卧冷处, 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 日夜五六十行, 大小腹痛不可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7 |
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方o 好曲米五升,微熬,令香粥, 清淳酒令热, 和曲末一升, 空腹顿服之,日三服,若至食时,捣蒜一升,令至熟,下姜椒末,
调和, 如常食之法,惟须稠,勿加盐以水和曲二升,作饼极烂,煮之干漉热, 内蒜齑臼中相和,一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差来,少食余食,
以此法治,不过两日无有不差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8 |
治久冷或痢不痢但患腰腹苦冷方o 上新蜀椒三升醋宿渍之, 以曲三升, 和椒一升, 紧拌煮作粥,
空腹顿服之, 加豉盐任性调和, 不差更作, 以差为限, 不过三升椒即愈o 此不但治冷, 大治诸虚损冷, 极有所益,
久当自知耳o 马蔺子丸, 治积冷痢下白脓方, 马蔺子 (一升熟熬之) 、附子 (二两) 、干姜、 甘草 (各二两半)
、神曲、麦蘗、阿胶 (各五两) 、黄连 (三两) 、蜀椒 (五合) o 右九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服二十丸,
日二, 以知为度, 酒调散服方寸匕, 亦佳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39 |
治三十年痢不止厚朴汤方o 厚朴、干姜、阿胶 (各二两) 、黄连 (五两) 、石榴皮、艾叶
(各三两)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分再服o 四续丸, 治三十年注痢, 骨痢痿黄, 肠滑不差方, 一名蜡煎丸o 云实 (五合熬令香)
、龙骨 (三两) 、附子、女萎 (各二两) 、白术 (二两半) o 右五味, 末之以蜡煎烊, 以丸药如梧子大,
服五丸, 日三, 不过五六服差o 椒艾丸, 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 或青或黄, 四肢沉重, 起即眩倒,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0 |
骨肉消尽, 两足逆冷, 腹中热, 苦筋转, 起止须扶, 阴冷无子方o 蜀椒 (三百粒)
、熟艾 (一升) 、干姜 (三两) 、赤石脂 (二两) 、 乌梅 (一百枚) o 右五味, 椒姜艾下筛, 梅着一斗米下蒸,
令饭熟去核, 内姜椒末, 合捣三千杵, 蜜和丸如梧子, 服十丸, 日三服, 不差, 至二十丸, 加黄连一升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1 |
下痢丸,治数十年痢,下气消谷,令人能食,夏月长将服之不霍乱方o 法曲(一升) 、附子、干姜、黄连、黄蘗、桂心
(各三两) 、蜀椒 (半两) 、乌梅 (二升半) 、大麦蘗 (一升) 、吴茱萸 (四两) o 右十味末之,蜜和食后服,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餐,
三服o 亦可至四十丸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2 |
曲蘗丸, 治数十年下痢不止, 消谷下气, 补虚赢方o 好曲、大麦蘗 (各一升) 、附子、当归、桂心
(各二两) 、蜀椒 (一两) 、黄连、 吴茱萸、乌梅肉、干姜 (各四两) o 右十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食已,
服二十丸, 日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3 |
乌梅丸,治久痢诸药不差数十年者, 消谷下气补虚方o 乌梅肉 (四两) 、当归 (三两)
、桂心(二两) 、黄连、吴萸茱、干姜 (各四两) 、蜀椒(一两半)o 右七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后服十丸,日三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4 |
治下痢肠滑, 饮食及服药俱完出, 猪肝丸方o 猪肝 (一斤熬令干) 、黄连、乌梅肉、阿胶
(各二两) 、胡粉 (七碁子) o 右五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酒服二十丸, 日三, 亦可散服方寸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5 |
乌梅丸, 治冷痢久下方o 乌梅 (三百枚) 、干姜黄连 (各十两) 、当归、蜀椒 (各四两)
、细辛、附子、 桂心、黄蘗 (一方用麦药) 、人参 (各六两) o 右十味, 末之, 以苦酒渍乌梅一宿, 去核,
蒸五升米下, 别捣如泥, 盘中搅, 令相得, 蜜和捣二千杵, 食前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 稍增至二十丸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6 |
七味散, 治痢下久不差神验方o 黄连 (八分) 、龙骨、赤石脂、厚朴 (各二分) 、乌梅肉
(二分) 、甘草 (一分) 、 阿胶 (三分) o 右治下筛, 浆水服二方寸匕, 日二小儿一钱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7 |
羊脂大治诸久痢不差方o 乱发 (灰汁洗去垢腻烧末) 、黄连 (末各一升) 、乌梅肉
(二两) 、 酢 (七合煎取稠) 、白蜡 (两秦子) 、羊脂 (一子) 、蜜 (七合煎取五合) o 右七味,
合内铜器中汤上煎之, 搅可丸饮服如梧子大三十丸, 日三o 子大小如方寸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8 |
又方o 黍米 (二升) 、蜡、羊脂、阿胶 (各二两) o 右四味, 合煮作粥, 一服令尽,
即差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49 |
治大下后腹中空竭, 胸中虚满, 不下食方o 芍药、甘草、半夏 (各一两) 、厚朴、当归
(各三两) 、生姜 (五两) 、 桂心 (三两)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服二剂最佳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0 |
治下痢心胸满不快, 腹中雷鸣, 或呕吐方o 黄连 (五两) 、橘皮、甘草 (各二两)
、龙骨 (三两) 、大枣 (十五枚) 、 人参 (一两) 、生姜、半夏 (各三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先煮水一大沸, 乃内药, 煮取三升, 分四服
?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1 |
断痢汤, 治胸心下伏水方o 半夏 (一升) 、生姜 (五两) 、茯苓、甘草、龙骨 (各二两)
、附子 (一两) 、人参、黄连 (各三两) 、大枣 (十二枚)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2 |
治下后烦气暴上, 香苏汤方o 香豉 (五两) 、生苏 (一把冬用苏子三两) o 右二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顿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3 |
治卒大下痢热, 唇干口燥, 呕逆引饮, 泻心汤方o 人参、甘草、黄芩、橘皮、栝楼根
(各一两) 、黄连 (二两) 、半夏 (三两) 、 干姜 (一两半)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三服, (胡洽云治老小利水谷不o
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无橘皮栝楼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楼一o 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仲景用大枣十枚)
o 治夏月暴冷, 忽则壮热泄痢, 引饮热汤下断变, 通身浮肿, 成冷下结,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4 |
脉沈细小数方o 泽漆 (一两半)o吴茱萸、茯苓、白术、桔梗、当归、犀角、青木香、海灌、芍药、大黄
(各二两)o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下后消息五六日许o 可与女曲散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5 |
女曲散, 治利后虚肿水肿者, 服此药小便利得止, 肿亦消方o 女曲 (一升) 、干姜、细辛、椒目、附子、桂心
(各一两) o 右六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不知, 加至二三匕, 日三, 产后虚满者大良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6 |
治卒暴冷下下部疼闷方o 烧砖令热, 大酢沃之, 三重布覆, 坐上即差o 疳湿痢第九
(论二首、方十首) o 论曰, 凡疳湿之病, 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 取冷眠睡之所得也, 礼云, 君子盛暑之月,
薄滋味, 无食肥浓煮饼, 此时以不利人也, 养生者宜深戒久, 不? 多患疳湿耳o 凡所患处, 或着口龂咽喉下部疳,
与月蚀并不痛, 令人不觉其治用五月五日虾, 角蒿, 救月木, 寒食泔淀, 但得一事单用之, 烧作灰o 和腊月猪脂傅之,
逐手便差, 极须慎口味耳o 凡疳在慎盐医酢酥油枣等, 一切皆忌, 惟白饭豉苣宿苦荁芜菁不在禁限o 凡吹药入下部,
没中指深, 即止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7 |
治疳湿下黑, 医不能治, 垂死者方o 髑髅灰、熏黄、朱砂、青黛、石盐、丁香、麝香、矾石、栀子、莨菪子、铁衣、
干姜、故靴底灰、干虾 (五月五日者) 、细辛、土瓜根、芥子、蜀椒、葶苈、 日蒲 (各等分) o 右二十味,
治下筛, 以竹筒吹杏人大, 着大孔中, 所有患疳疮上悉传之, 其丁香麝香别研捣, 着药中合之, 一方有寒食泔淀救月木楸叶为二十三味,
若病大者用灌方如左o 麝香、丁香、甘草、犀角 (各三分) o 右四味, 治下筛, 合和, 以盐三合蜀椒三合,
豉二合, 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o 去滓, 内四味散合和, 分作二分, 灌大孔, 旦一灌, 酉一灌之, 凡久下一月不差
成疳候大孔必宽者是, 以此主之凡下血者是蛊也, 以八物茜根汤主之, 在蛊方中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8 |
治疳湿久下痢赤白, 百疗不差者方o 兔头骨、蛇头、菥蓂子、故绯 (并灰) 、葶苈子、狸骨
(一作狐骨) 、蜣蜋、 百草 (五月五日收) 、倒挂草、床中桄木、青黛、晚蚕蛾、青矾、丁香、蝎虫屎、 麝香、苦参、黄蘗、干姜、角蒿、朱砂、卯成盐、救月木、桂心、铁衣、芒消、
虾、黄矾、荏子 (各等分) o 右二十九味, 治下筛, 以筒子内下部吹着, 日三度, 神方, 治疳湿不能食,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59 |
身重心热脚冷百节疼痛方o 黄芩、芍药、苦参、甘草、当归、蜀椒、甘松 (一作甘淀) 、青黛、熏黄、
豉 (各二两) 、白 (一握) 、东引桃桹 (一握) 、盐 (一合) 、麝香 (半两) 、 猪胆 (二枚)
o 右十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八升, 煮取四升分为二分,
一度灌一分, 汤如人? 然后着麝香猪胆一枚,
即灌, 灌了作豉粥食之, 后日更将一分如前灌之, 七日忌生冷毒物等, 但是油腻酱乳醋三十日忌之大佳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0 |
治疳蚀人诸处, 但是赤血痢久不差立着即差秘之方o 五月五日虾 (一枚作灰末) 、金银土埚、人屎灰
(各五两一作验灰) 、 麝香 (一分) 、银末 (小豆许)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1 |
右五味治下筛, 传疮上, 即差, 三七日忌如前, 痢者吹下部、治疳痢不止方o 苦参、甘草、熏黄
(各二两) 、豉 (一升半) 、白 (五茎) 、蜀椒 (三十粒) o 右六味, 以苦参等三物各捣下筛, 以水五升煮白豉椒,
取三升, 以三指撮苦参末等各一撮, 内汁中, 冷暖如人体, 先饮少许豉汁, 食一口饭, 乃侧卧, 徐徐灌之讫,
多时卧不出为佳, 大急, 乃出之于净地, 当有疳湿虫如白马尾状, 头黑, 是其效也, 其重者, 且大难差,
当取桃枝绵里头? 用前件汁, 适寒温络之, 近脊烙之, 一上三十度烙乃差, 神验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2 |
又方o , (崔氏云晋代之地多五疳蚀人五脏通见脊骨下脓血手足顷疼四肢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3 |
无力夜卧烦躁不安面失血色肩疼面及手足有浮气或下血乃死治之方o 雄黄、青葙 (各二两)
、苦参 (三两) 、矾石、雌黄、铁衣、藜芦 (各一两) 、 麝香 (二分别研) o 右八味治下筛, 以竹管内大孔中酸枣许,
吹内下部中日一, 不过三o 小儿以大豆许, 此方极救死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4 |
又方o 大麻子、胡麻 (各一升半) o 右二味并熬, 令黄, 以三升瓦瓶, 泥表上,
厚一寸, 待泥干o 内大麻等令满, 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 蜜泥之, 掘地作, 倒立口, 底着瓦器承之,
蜜填孔中, 地平聚炭瓶四面, 着击垒之, 日没, 放火烧之, 至明旦开取适寒温, 灌疳湿者下部中, 一合,
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 亦不得过多 多则伤人隔日一灌之, 重者再三灌之, 旦起灌至日夕, 极觉体中乏力, 勿怪也,
非但治疳湿, 凡百异同疮疥癣并洗涂之o 论曰, 凡日月蚀时, 忌食饮, 腹中生虫, 及房室生子不具足, 必患月蚀疮,
亦不得与儿乳, 日月生后, 乃不忌, 令人口臭, 齿龂宣露o 常有血出舌上生疮者, 皆由犯此所致耳, 日月蚀时须救,
不救出行o 逢暴雨, 其救月杖须收取治之神药, 预备患此者施之救疗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5 |
治月蚀恶疮息肉方o 硫黄、茹、斑猫 (各等分) o 右三味治下筛, 傅疮上, 干者以猪脂和傅之,
日三, 夜一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6 |
又方o 吴茱萸根、蔷薇根、地榆根 (各三两) o 右三味治下筛, 以盐汤洗疮傅之,
日三o 小儿痢第十 (方三十七首) o 温中汤, 治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 及乳母亦将冷洗浴, 以冷乳饮儿,
儿壮热忽值暴雨, 凉加之儿下如水胃虚弱, 则面青肉冷, 眼陷干呕者,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7 |
宜先与此调其胃气, 下即止方o 干姜、厚朴 (各一分) 、当归、桂心、甘草 (各三分)
、人参、茯苓、白术、 桔梗 (各三分)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二升, 煮取九合, 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 余皆随? 温中大黄汤, 治小儿暴冷水谷下,
或乳冷下青结不消, 或冷实吐下o 干呕烦闷, 及冷滞赤白下者良, 若已服诸利汤去, 实胃中虚冷, 下如水,
干呕眼? 烦扰不宜利者, 可除大黄若中乳, 乳母洗浴水气未消, 饮儿为霍乱者, 但用大黄也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8 |
小儿诸霍乱宜利者, 便用大黄, 不须利宜温和者, 则除之方o 干姜、桂心、厚朴、甘草
(各一分) 、当归、人参、茯苓、白术 (各二分) 、 大黄 (六分) 、桔梗 (三分)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二升半, 煮取八合, 凡儿三十日至六十日, 一服二合,
七十日至一百日, 一服二合半, 二百日已来, 一服三合o 黄蘗汤, 治小儿夏月伤暴寒,
寒折大热, 热入胃, 下赤白滞如鱼脑o 壮热头痛身热手足烦, 此太阳之气外伤寒使热气便入胃也, 服此方良,
若以利药下之, 或以温脾汤下之, 则热痢以利药下之, 便数去赤汁如烂肉者, 或下之不差, 后以涩热药断之,
下既不止, 倍增壮热者, 服之即效, 或是温病热? 复遇暴寒折之, 热入腹中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69 |
下血如鱼脑者服之良方o 黄蘗、黄连、白头翁 (一作白敛) 、升麻、当归、牡蛎、石榴皮、黄芩、寄生、
甘草 (各二分) 、犀角、艾叶 (各一分)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二合, 百日儿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二百余日至期岁一服二合半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0 |
治中结阳丸断冷滞下赤白青色如鱼脑, 脱且出积, 曰腹痛经时不断者方o 赤石脂 (五分)
、吴茱萸 (三分) 、干姜、附子、当归、厚朴、白术、木兰皮、 白头翁、黄连、黄蘗、石榴皮 (各一分) o 右十二味末之,
蜜丸如大豆, 三岁服五丸, 三岁以上服十丸, 十岁以上二十丸, 暴下者服少许, 便差, 积下者尽一剂, 更合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1 |
治少小热痢不止栀子丸方o 栀子 (七枚) 、黄蘗 (三分) 、黄连 (五分) 、矾石
(四分) 、 大枣 (四枚灸令黑) o 右五味末之, 蜜丸如小豆大, 服五丸, 日三, 夜二, 服不知稍加,
至十丸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2 |
治少小泄清痢, 藜芦丸方o 藜芦 (二分) 、黄连 (二分) 、附子 (一分) o
右三味末之, 蜜丸如麻子大, 以粥饮服二丸, 立验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3 |
治少小泄注, 四物梁米汤方o 梁米、稻米黍 (各三升) o 蜡 (如弹丸大) o 右四味,
以水五升东向煮梁米三沸, 去滓, 复以汁煮稻米三沸, 去滓, 复以汁煮黍米三沸, 去滓, 以蜡内汁中和之,
蜡消取以饮之, 数试有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4 |
治少小壮热渴引饮下痢龙骨汤方o 龙骨、甘草、大黄、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楼根
(各二两) o 右八味治下筛, 以酒水各五合煮, 散二合二沸, 去滓, 量儿大小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5 |
治少小下痢若热不食, 伤饱不乳, 大黄汤方o 大黄、甘草、麦门冬 (各一两) o 右三味
〔口父〕咀, 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 二三岁儿分三四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6 |
生金牛黄汤, 主小儿积下不止因发方o 生金 (二铢一方用六铢无生金用熟金亦得法应作屑今方用成器者)
、牛黄 (三铢) 、 干姜 (一分) 、细辛 (半分) 、人参 (一分) 、麻黄 (二分) 、黄连 (一分)
、 甘草 (一分)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升六合, 煮取八合, 去滓, 临服, 研牛黄以煮汤中嫌
用生姜代干姜, 今世乏生金, 但用成器金, 亦善, 二三两皆得用也o 泽漆茱萸汤, 治小儿夏月暴寒,
寒入胃则暴下如水, 四肢被寒所折o 则壮热经日, 热不除经月许日变, 通身虚满腹痛, 其脉微细服此汤一剂,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7 |
得数后渐安神方o 泽漆、海藻、青木香 (各二分) 、吴茱萸 (三分) 、茯苓、白术、桔梗、芍药、
当归 (各五分) 、大黄 (一分)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 二百日至一岁儿一服二合半o 一岁以上至二岁一服四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8 |
治少小久痢淋沥, 水谷不调, 形赢不堪大汤药者, 宜此枳实散方o 枳实二两, 治下筛,
三岁以上饮服, 方寸匕, 若儿小以意服, 日三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79 |
治少小洞注下痢方o 蒺藜子二升, 捣汁温服, 以差为度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0 |
又方o 木瓜取汁饮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1 |
又方o 炒仓米末饮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2 |
又方o 酸石榴烧灰末, 服半钱匕, 日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3 |
又方o 狗头骨灰水和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4 |
又方o 羊骨灰鹿骨灰o 右二味并水和服之, 随得一事, 即用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5 |
又方o 炒豉令焦, 水淋汁服之, 神验, 冷则酒淋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6 |
又方o 五月五日百草末吹下部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7 |
治小儿赤白滞下方o 薤白一把豉一升o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 取二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8 |
又方o 柏叶一升麻子末一升o 右二味以水五升, 煮取三沸, 百日儿每服三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89 |
又方o 捣石榴汁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0 |
又方o 乱发灰、鹿角灰 (等分) o 右二味, 三岁儿以水和服, 三钱匕, 日三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1 |
又方o 牛角, 灰水和服, 三方寸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2 |
又方o 烧蜂房灰, 水和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3 |
治小儿赤白痢方o 白蘘荷根汁、生地黄汁 (各五合) o 右二味, 微火上煎一沸, 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4 |
又方o 单服生地黄汁一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5 |
又方o 五月五日虾灰, 饮服半钱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6 |
治小儿热痢方o 煮木瓜叶饮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7 |
治小儿冷痢方o 蓼菜捣汁, 量大小饮之, 一作芥菜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8 |
又方o 捣蒜, 薄两足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99 |
治小儿暴痢方o 小鲗鱼一头, 烧末服之, 亦治大人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00 |
又方o 烧鲤鱼骨末服之一方作龙骨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01 |
又方o 赤小豆末, 酒和, 涂足下, 日三, 油和亦得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02 |
治小儿蛊毒痢方o 蓝青汁一升二合, 分为四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
103 |
治小儿渴痢方o 单捣冬瓜汁饮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