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唐 -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编号 内容
1 治舌本强直或梦歌乐而体重不能行宜泻热汤方o 前胡、茯苓、龙胆、细辛、芒消 (各三两) 、杏人 (四两) 、玄参、大青 (各二两) 、苦竹叶 (切一升)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食后服o射干煎方,主治同前o 射干(八两) 、大青 (三两) 、石膏 (十两一作一升) 、赤蜜 (一升) o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煎取二升,分三服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脾脏上)70方)
2 治脾热面黄目赤, 季胁痛满方o 半夏 (八两一) 、枳实、栀子、茯苓、芒消 (各三两) 、细辛 (五两) 、白术、 杏人 (各四两) 、生地黄 (切一升) 、淡竹叶 (切一升) 、母姜 (八两)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去滓, 下芒消,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 治脾横方o 若赤黑发如瓜大煎羊脂摩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 又方o 末赤小豆和鸡子白傅之o 四肢寒热, 腰疼不得俛仰, 身黄, 腹满, 食呕, 舌根直, 灸第十一椎上及左o 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o 俾胃俱实o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 足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 病苦脾胀腹坚枪胁下痛, 胃气不转, 大便难时, 反泄利, 腹中痛上冲肺肝, 动五脏立喘鸣多惊, 身热汗不? 喉痹精少, 名曰脾胃俱实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 泻热方o 大黄、麻黄、黄芩 (各四两) 、杏人赤、茯苓、甘草、橘皮、芒消、 泽泻 (各三两)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绞去滓, 内大黄, 煮两沸去滓o 下芒消, 分三服o 治脾脉厥逆, 大腹中热切痛, 舌强腹胀, 身重食不下, 心注脾急痛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 大黄泻热汤方o 大黄 (三两细切水一升半别渍一宿) 、泽泻、茯苓、黄芩、细辛、芒消 (各二两) 、 甘草 (三两) 、橘皮 (二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三合, 去滓, 下大黄, 更煎两沸o 去滓, 下芒消,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7 治脾热胁痛, 热满不歇, 目赤不止, 口唇干裂方o 石膏 (一斤碎) 、生地黄 (汁赤) 、蜜 (各一升) 、淡竹叶 (切五升) o 右四味, 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 取七升, 去滓澄清, 煮石膏, 取一升五合, 去 下地黄汁两沸, 次下蜜煎取三升, 细细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8 治脾热偏一边痛, 满偏胀方o 茯苓、橘皮、泽泻 (各三两) 、芍药、白术 (各四两) 、人参、桂心 (各二两) 、 石膏 (八两) 、半夏 (六两) 、生姜 (切一升) 、桑根、白皮 (一升)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分三服, 若须利下, 加芒消二两佳o 脾虚冷o 右手关上脉阴虚者, 足太阴经也, 病苦泄注, 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瘅心烦不得卧肠鸣, 名曰脾虚冷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9 治虚胀,胁痛肩息,有时发作悉补之方o五加根皮 (一近) 、猪椒根皮 (二斤) 、丹参、橘皮 (各一斤) 、地骨皮、干姜、 白术 (各八两) 干地黄、芎藭、附子 (各五两) 、佳心、桔梗(各四两) 、大枣 (五十枚) 、甘草 (三两)o右十四味〔口父〕咀,以酒四斗渍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一升,日再服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0 治脾寒饮食不消, 劳倦气胀, 噫满忧恚不乐, 槟榔散方o 槟榔 (八枚皮子并用) 、人参、茯苓、陈曲、厚朴、麦蘗、白术、 吴茱萸 (各二两) o 右八味治下筛, 食后酒服二方寸匕, 日再一方用橘皮二两半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1 温脾丸, 治久病虚赢, 脾气弱, 食不消喜噫方o 黄蘗、大麦蘗、吴茱萸、桂心、干姜、细辛、附子、当归、大黄、曲、 黄连 (各一两) o 右十一味, 末之, 蜜丸如梧子, 每服十五丸, 空腹酒服, 日三麻豆散, 主脾气弱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2 不下食, 饵此以当食方o 大豆黄 (二升) 、大麻子 (二升熬令香) o 右二味治下筛, 饮和服一合, 日四五, 任情多少o 脾胃俱虚o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 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 病苦胃中如空状o 少气不足以息, 四逆寒, 泄注不已, 名曰脾胃俱虚也, 治腹胀善噫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3 食则欲呕, 泄澼溏下口干, 四肢重, 好怒, 不欲闻人声, 忘误喉痹补之方o 黄连 (一两) 、禹余粮 (二两) 、白术 (三两) 、大麻子 (五两) 、干姜 (三两) 、 桑白皮 (八两) 、大枣 (二十枚) o 右七味 〔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分四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4 治脾胃俱虚, 苦饥寒痛方o 人参、当归、桂心、茯苓、桔梗、芎藭 (各五两) 、厚朴、甘草、橘皮、 吴茱萸 (各二两) 、白术 (五两) 、麦蘗 (一升)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5 治脾胃虚冷, 白术散方o 白术、厚朴、人参、吴茱萸、茯苓、麦蘗、曲、芎藭 (各三两) o 右八味治下筛, 酒服, 方寸匕, 食后, 日三, 一方加大腹橘皮, 凡身重不得食, 食无味, 心下虚满, 时时欲下, 喜卧者, 皆针胃管太仓o 服建中汤及服此平胃丸方, (建中汤方出第十九卷中) o 杏人 (五十枚) 、丹参 (三两) 、苦参、葶苈、玄参 (各二两) 、芎藭、 桂心 (各一两) o 右七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酒服五丸, 日三, 以知为度o 崔文行平胃丸, 治丈夫小儿食实不消, 胃气不调, 或温壮热结, 大小便不利者,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6 有病冷者, 服露宿丸, 热药后当进此丸, 调胃方o 大黄 (二两) 、小草、甘草、芍药、芎藭、葶苈 (各一两) 、杏人 (五十枚) o 右七味末之, 蜜丸饮服, 如梧子, 五丸, 日三, 一岁儿二丸, 渐加之, (千金翼有昌蒲当归干姜茯苓麦门冬细辛为十三味无杏人) o 论曰, 凡病宿食, 在上管当吐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 有宿食不消, 下之愈, 胃中有澼, 食冷物即痛, 不能食, 有热物即欲食, 大腹有宿食, 寒栗发热如疟状? 宿食在小腹者, 当暮发热, 明旦复止, 寸脉紧即头痛风寒, 或腹中宿食不化, 寸口脉紧者, 如转索左o 右无常, 脾胃中有宿食不消, 寸口脉浮而大, 按之反涩尺中微而涩, 故知宿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7 大曲蘗丸, 主消谷断下温和, 又寒冷者长服不患霍乱方o 大麦蘗、曲 (各一升) 、附子、干姜、当归、人参 (各三两) 、赤石脂 (一两) 、 桔梗、女萎 (各二两) 、吴茱萸、皂荚 (各五两) 、蜀椒 (二两半) 、 乌梅 (五十枚) o 右十三味末之, 蜜酢中半渍梅一宿, 蒸三斗米下去, 核捣如泥, 和药蜜和捣三千杵 服十丸, 日三, 下甚者, 加龙骨阿胶艾各三两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8 消食断下丸, 寒冷者常服之方o 曲、大麦蘗 (各一升) 、吴茱萸 (四两) o 右三味末之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 日三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19 干姜散, 治不能食, 心意宜然忘食方o 法曲、干姜、豉、蜀椒、大麦蘗 (各一升) o 右五味, 合治下筛, 食后服五方寸匕, 日三, 以能食为度, 消食丸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0 治数年不能食方o 小麦蘗、曲 (各一升) 、干姜、乌梅 (各四两) o 右四味, 末之, 蜜和服十五丸, 日再, 加至四十丸, 寒在胸中及反胃番心者, 皆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1 曲蘗米散, 主消谷能食, 除肠中水气胪胀方o 法曲、杏人、麦蘗 (各五两) o 右三味, 治下筛, 食后酒服, 一合, 日三 脾劳第三 (论一首方二首) o 论曰, 凡脾劳病者, 补肺气以益之, 肺王则感于脾, 是以圣人春夏养阳气, 秋冬养阴气, 以顺其根本矣, 肝心为阳, 脾肺肾为阴, 逆其根则伐其本, 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2 治脾劳实四肢不用, 五脏乘反胀满, 肩息气急不安, 承气泄实热半夏汤方o 半夏、宿姜 (各八两) o 茯苓、白术、杏人 (各三两) o 竹叶 (切一升) 、橘皮、芍药 (各四两) 、大棘 (二十枚)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四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3 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 食不下通噫消食膏酒方o 猪膏 (三升) 、宿姜 (汁五升) 、吴茱萸 (一升) 、白术 (一斤) o 右四味, 捣茱萸木等二物, 细细下筛为散, 内姜汁膏中煎, 取六升o 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 日再o 肉极第四 (论一首、方六首) o 论曰, 凡肉极者主脾也, 脾应肉, 肉多肌合, 若脾病则肉变色, 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 肌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脾, 体痒淫淫如鼠走其身上, 津液脱, 腠理开, 汗大泄鼻端色黄, 是其相也, 凡风气藏于皮肤, 肉色则败, 以季夏戊已曰伤于风为脾风脾风之状多汗, 阴动伤寒, 寒则虚, 虚则体重怠堕, 四肢不欲举, 不嗜饮食, 食则咳, 咳则o 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 不可以动转, 名曰厉风, 里虚外实, 若阳动伤热, 热则实? 实则人身上如鼠走, 唇口坏, 皮肤色变, 身体津液脱, 腠理开, 汗大泄, 名曰恶 而须决其纲纪, 知其终始阴阳动静o 肉之虚实,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能治其病者, 风始入肉皮毛肌肤筋脉之间, 即须决之, 若入六腑五脏, 则半死矣o 扁鹊曰, 肉绝不治, 五日死, 何以知之, 皮肤不通外不得泄, 凡肉应足太阴, 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肌肉唇反者气尽则肉先死, 使良医妙药, 终不治也o 治肉热极肌痹淫淫, 如鼠走身上, 津液脱腠理开, 汗大泄为脾风, 风气藏于皮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4 肉色败, 鼻见黄色, 麻黄止汗通肉解风痹汤方o 麻黄、枳实、细辛、白术、防已 (各三两一作防风) o 生姜、附子 (各四两) o 甘草、桂心 (各二两) 、石膏 (八两)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麻黄, 去沫, 下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o 治肉极虚热, 肌痹淫淫, 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 或痹不仁, 四肢急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5 西州续命汤方o 麻黄、生姜 (各三两) 、当归、石膏 (各二两) 、芎藭、桂心、甘草、黄芩、防风、 芍药 (各一两) 、杏人 (四十枚)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先煮麻黄, 除沫, 下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o 分四服, 日再o 治肉极热, 则身体津液脱, 腠理开, 汗大泄, 厉风气下焦脚弱, 越婢汤, 方出第七卷中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6 治肉热极则体上如鼠走, 或如风痹, 唇口坏, 皮肤色变, 石南散主诸风大病方o 石南 (三十铢) 、署预、天雄、桃花 (一作桃人) 、甘菊花、 芍药 (各一两一本作甘草) 、黄耆 (十八铢) 、山茱萸 (一两十八铢) 、 真朱 (十八铢) o 、石膏 (二两) 、升麻萎蕤 (各一两半) o 右十二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日再食后服o 治肉极虚寒为脾风, 阴动伤寒体重怠堕, 四肢不欲举, 关节疼痛不嗜饮食,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7 虚极所致大黄耆酒方o 黄耆、桂心、巴戟天、石斛、泽泻、茯苓、柏子人、干姜、蜀椒 (各三两) o 防风、独活、人参 (各二两) o 天雄、芍药、附子、乌头、茵芋、半夏、细辛、白术、黄芩、栝楼根、 山茱萸 (各一两) o 右二十三味 〔口父〕咀, 绢袋贮, 以清酒三斗渍之, 秋冬柒日, 春夏三日, 初服 渐渐加, 微痹为度, 日再, 治肉极虚寒卒中风, 口噤不能言, 四肢缓纵, 偏挛急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8 注五脏恍惚, 喜怒无常, 手脚不随方o 独活、茵芋、黄芩 (各三两) 、甘草、防风、芍药、芎藭、麻黄、葛根 (各二两) 、 人参 (一两) 、乌头 (三枚)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竹沥四升合, 煮取四升, 分四服, 日三, 夜一o 肉虚实第五 (论一首、方二首) o 论曰, 夫肉虚者, 坐不安席, 身危变动, 肉实者, 坐安不动, 喘气o 肉虚实之应主于脾, 若其腑脏有病从肉生热则应脏, 寒则应腑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29 治肉虚坐不安席, 好动主脾病, 寒气所伤, 五加酒方o 五加皮枸杞皮 (各二升) 、干地黄、丹参 (各八两) 、杜仲、 石膏 (各一斤一方作石床) 、干姜 (四两) 、附子 (三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清酒二斗渍三宿, 一服, 七合, 日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0 治肉实坐安席不能动作, 喘气, 主脾病, 热气所加关格, 半夏汤除喘方o 半夏、宿姜 (各八两) 、杏人 (五两) 、细辛、橘皮 (各四两) 、麻黄 (一两) 、 石膏 (七两) 、射干 (二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须利下, 芒消三两o 秘涩第六 (论一首、方四十二首、灸法十五首) o 论曰, 有人因时疾差后, 得秘塞不通, 遂致夭命, 大不可轻之, 所以备述, 虽非死病, 凡人不明药饵者, 拱手待毙, 深可痛哉, 单复诸方, 以虞仓卒耳, 凡大便不通, 皆用滑腻之物及冷水并通也, 凡候面黄者, 即知大便难o 跌阳脉浮而涩, 浮则胃气强强, 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 大便则坚, 其脾为约,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1 脾约者, 其人大便, 坚小便利而渴, 麻子人丸方o 麻子人 (二升) 、枳实 (八两) 、杏人 (一升) 、芍药 (八两) 、大黄 (一斤) 、 厚朴 (一尺) o 右六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饮服五丸, 日三, 渐君至十丸, (肘后外台无杏人)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2 治关格大便不通方o 芒消 (二两) 、乌梅、桑白皮 (各五两) 、芍药杏人 (各四两) 、麻人 (二两) 、 大黄 (八两)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一本无乌梅, 加枳实干地黄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3 治大便秘塞不通神方o 猪羊胆无在以筒灌三合许, 令深入即出矣, 出不尽, 须臾更灌, 一方加冬葵子汁和之, 亦妙, 又椒豉汤五升, 和猪膏三合灌之佳, 临时易可得即用之, 又煎蜜成煎如人指大, 深内谷道佳, 又无灰浓酒半升盐三钱匕炼成如上法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4 三黄汤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方o 大黄 (三两) 、黄芩 (二两) 、甘草 (一两) 、栀子 (二七枚)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八合, 分三服, 若大秘加芒消二两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5 淮南五柔元治秘涩及虚损不足, 饮食不生肌肤, 三焦不调和荣卫, 利腑脏补三焦方o 大黄 (一升三斗米下) 、前胡 (二两) 、半夏、苁蓉、芍药、茯苓、当归、葶苈、 细辛 (各一两) o 右九味末之, 蜜和合, 捣万杵为丸, 梧子大, 食后服十五元, 稍增之, 日再, (崔氏云令人喜饭消谷益气有忧者加松实半两庵半两服之缓中不如意便服之又有黄 芩一两)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6 大五柔丸主脏气不调, 大便难, 通荣卫, 利九窍消谷益气力方o 大黄、芍药、枳实、苁蓉、葶苈、甘草、黄芩、牛膝 (各二两) 、桃人 (一伯枚) 、 杏人 (四十枚) o 右十味末之, 蜜和丸, 如梧子, 一服三丸, 日三, 加至二十元, 酒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7 濡脏汤, 主大便不通六七日, 腹中有燥屎, 寒热烦迫, 短气汗出胀满方o 生葛根 (二升) 、猪膏 (二升) 、大黄 (一两) o 右三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五升, 去滓, 内膏煎取三升澄清, 强人顿服赢人再服, 亦治大小便不通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8 治大便不通方o 商陆、牛膝 (各三斤) 、大戟 (一斤) 、大豆 (五升)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以大豆五升煎令汁尽, 至豆干o 初服三枚, 以通为度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39 又方o 蜜和胡鷰屎内大孔中, 即通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0 又方o 水四升蜜一升合煮熟, 冷, 灌下部中, 一食顷即通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1 又方o 盐半合蜜三合, 合煎如饧, 出之, 着冷水中, 丸如槟榔, 形如指许大, 深内下部 立通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2 治大便难方o 单用豉清酱清羊酪土瓜根汁灌之, 立通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3 又方o 以酱清渍乌梅灌下部中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4 又方o 桑根白皮、榆根白皮 (各壹把) o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5 又方o 桃皮三升水五升, 煮取一升, 顿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6 又方o 水一升煮羊蹄根一把, 取半升顿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7 又方o 常煮麻子取汁饮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8 又方o 常服蜜煎五合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49 又方o 猪脂和陈葵子末为丸, 如梧子, 每服十丸, 通即止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0 又方o水服桃花,方寸匕,无桃花,白皮亦得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脾脏上)70方)
51 又方o 常服车前子及叶并良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2 又方o 捣葵根汁生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3 又方o 好胶 (参寸) o 白 (壹把) o 右二味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 顿服之, 即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4 又方o 葵子、牛酥 (各壹升猪脂亦用得) o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葵子, 取一升, 内酥煮, 一沸待冷, 分二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5 又方o 葵子汁和乳汁等分服之, 立出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6 又方o 酱清 (三升) 、麻油 (二升) 、白 (三寸) o 右三味合煮令黑去滓, 待冷, 顿服之, 一方不用酱清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7 芒消丸治胀满不通方o 芒消、芍药 (各一两半) 、黄芩 (一两六铢) 、杏人、大黄 (各二两) o 右五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 饮服十五丸, 加至二十丸, 取通利为度o 日三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8 又方o 通草、朴消 (各四两) o 郁李人、黄芩o 瞿麦 (各三两) o 车前子 (五合一方六两一方二升)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半, 分二服, 一方用绢袋盛煮, 顿服二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59 又方o 独头蒜烧熟, 去皮, 绵里, 内下部中, 气立通, 又削姜裹盐导之, 及干姜盐杏人捣丸导之, 并佳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0 治胀满闭不下方o 吴茱萸 (一升) 、干姜、大黄、当归、桂心、芍药、甘草、芎藭 (各二两) 、人参、 细辛 (各一两) 、桃白皮 (一把) 、真朱 (半两) 、雄黄 (十八铢) o 右十三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内雄黄真朱末, 酒一升微火 服一升, 得下即止o 走马汤, 主一切卒中恶心痛腹胀, 大便不通, 方出第十三卷, 心腹痛篇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1 巴豆丸, 主寒癖宿食久饮饱不消, 大秘不通方o 巴豆人一升, 清酒五升, 煮三日三夕, 碎大熟, 合酒微火煎, 令可丸如胡豆, 欲取吐下者服二丸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2 练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难方o大黄 (八两) 、葶苈、杏人、芒消 (各四两) o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后服七丸,稍加,(肘后名承气丸)o 便难,灸第七椎两傍各一寸七壮o 又灸承筋二穴各三壮,在中央陷内o 大便不通,灸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一云二寸半),又灸大敦四壮? 在足大指聚毛中o 大便闭塞, 气结心坚满, 灸石门百壮o后闭不通,灸足大都随年壮o 治老人小儿大便失禁, 灸两脚大指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指奇间各三壮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3 治大小便不通方o 葵子 (末一升) 、青竹叶 (一把) o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五沸, 顿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4 又方o 葵子 (一升) 、榆皮 (切一升) o 右二味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三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5 又方o 葵子一升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去滓, 内猪脂一升, 空腹分二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6 又方o甑带煮取汁,和蒲黄方寸匕,日三服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脾脏上) 70方)
67 又方o猪脂一斤,以水二升煮三沸,饮汁立通o(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脾脏上)70方)
68 治大小便不利方o 葵子 (一升) 、消石 (二两) o 右二味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分再服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69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方o 捣白花胡葵子末, 煮汁服之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
70 又方o 末鸡屎白, 服一钱匕o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 灸荣卫四穴百壮, 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o 腹热闭时, 大小便难, 腰痛连胸, 灸团冈百壮, 穴在小肠输下二寸横三间寸灸之o 大小便不通, 灸脐下一寸三壮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上 (脾脏上) 70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