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机"> 第一章 危机">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ter>第一章 危机


  社会借着工业进步昌明的结果,究竟会迈向何种境地?当工业停止进步,又能为我们人类留下什么?
  ——米尔(John Stuart Mill)
  我是半世纪前出生于益精市(Excelsior City),祖先们都是开路先锋的农夫,而我是在益精市郊生长的第一代,亲眼目睹这城市的兴起,它从一个海港蜕变为农产品供给地、伐木公司及矿业控测群集之地,现在益精市已成为一座工业化、商业化的大城市,支配着本县及其居民的生活方式。
  他最大的抱负就是远离文明,一有钱他就跑到南加州去了。
  ——约翰逊(Alva Johnson)

城市生活品质恶化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人们所求不多,居民只要市长或是市议员们不要做出使本城蒙羞或窘困的事情,也就心满意足了,然而这种情况却随着城市扩增而有所改变,“益精市”的前途掌握在如比奇斯利克(Jeremiah Beachslic )、巴龙(Rob.R.Baron)及杰图尔(J.P.Getall)这些工商界领袖的手中,随着都市的扩张,他们均被视为本市的英雄。他们所强调永无止境的市场扩展、资源利用,以及对生活水准不断提升的承诺,在在都是找成就“美国梦”(American Dream)的基础。
  益精市从未被规划成“城邦”(city-state)的形态,它只可算是顺势发展罢了。仿佛就在昨天,我的祖父母在平静的益精山谷中耕作,享受自然的悠闲纯朴,偶而开车到城中购买些补给品、在商店闲逛、坐电车游逛或看人理发串串门子。然而现在,我们却挤居城市中或在高速公路上塞车,只期盼能够准时打卡上班。从以往的古朴到今日的情况,没有一定的顺序阶段,我们就是这样,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各区域自然而然地自城郊变成都会。
  城市生活就是:上百万的人们寂寞地聚集在一起。
  ——梭罗(Hery David Thoreau)
  益精市的扩张也增加了工作机会,于是形成了一个劳工密集区,益精床垫公司、水星纸厂、布莱特营造公司以及其他类似之公司都不是在荒郊野外,而是在城市之中经营,尤其是能够提供足够劳力、水源、电力、运输、税负减让及有潜在市场之处,也由于工厂逐步移向城市,劳工人口因而增加,商业活动活跃,使得益精市得以繁荣发展。
  都市就是活动力的展现,你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最好的商店、戏院、图书馆、餐厅、画廊及文化中心,光这些好处就足以抵销都市发展所带来之弊病,如犯罪暴力、拥挤、污染、官僚及交通拥塞等;同时感觉上在都市亦较易追求、获得幸福。
  所有城市都有了疯狂的一面:但在疯狂中亦带勇猛;所有城市也都有美丽的一面:但美丽的背后有时却令人感觉狰狞。
  ——莫寿(Christopher Morley)
  虽然预言家警告这样的发展“太快、大多”,但益精市仍不断地扩张。屯垦者大肆买土地、开垦社区,创造了诸如益精高地、益精湖畔公园及益精疗养村等社区,像这类的“准社区”城市所带来的后遗症而不自知。贫穷的人被遣忘在次等的住宅,因为想拥有新家,所须付出的成本在城市中已上涨两倍,因此所获取的利益反倒成为城市的污点,而且有愈形恶化的趋势。贪婪的屯垦者掠夺新的土地从事开发,却毫不考虑到被改变的区域景观、水土保持工作,以及益精市资源等相关问题。

官商勾结

  从政治层面看亦可反映出一些助长环境恶化的发展。前任市长凯文出身名门望族,亦是各种艺术。活动的赞助者,然而却在市长选举中失利败给派特——一位强力支持大企业的政客;而继任者潘克市长更在其三任任期内大捞一笔,不当致富,使他每适生日时便席开百桌,大肆铺张宴请和政府部门有合约之商界闻人。除此之外,市府内亦设有一税赋减免信托基金,由市长的堂哥掌管。根据《益精日报》的报导,潘克市长在退休之际已收受比奇斯利克油品公司之股票,以答谢其允准开采益精湾的油田;而巴龙银行总裁巴龙三世也为潘克市长购买益精乡村俱乐部终身免付费的会员证。市政府就像上层漏洞的船逐渐下沉。
  若今天你仍感迷惑混乱,只因你未明智地思考。
  ——彼德(lrene Peter)
  “直到这种官商勾结愈来愈明显,益精市的居民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他们把狐狸送进了鸡窝,居民听到母鸡的咯咯叫声,却始终看不到蛋,这时他们才睁开双眼而猛然察觉,他们的环境已充诉着有毒的化学废料、污水、烟雾,到处丑陋的都市面貌以及沉沦的道德感。在不稳定的经济中,物价暴涨,使得像我这样年轻但薪资微薄的老师,困居在高价租金区域中却动弹不得,无法搬运;正当我觉得钱存得差不多而可以打点些东西时,却发觉物价又涨了。
  钱是圆的,它会滚动离开。
  ——阿莱赫姆(Shooom Aleichem)
  贫穷的人及饱受压迫的族群开始群情激愤,进而诉诸暴力与犯罪。增税、涨价、物资短缺、能源危机及罢工等现象,使日常作息无法正常运作,一片混乱,于是油然生起对都市生活的憎恶,并向往以往纯朴简单的生活。
  托拉斯(袭断)集团以其拥有之公司而闻名。
  ——琼斯(EllisO.Jones)
  他们怀念七一年代的生活方式,想要回到以前安居乐业的生活,而选举奈尔成为新任市长,寄望他能从事改革,重建法律与秩序。奈尔市长上任后,全力展开一连串的措施对抗青年文化、反对异议份子、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新闻自由及生育控制,他强调个人之小我对社会福利义行的责任,他的座右铭就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这类似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的论调。奈尔市长又赞扬爱国主义、勤奋工作、节俭。大我、家庭、教会及自扫门前雪的价值观,诸如此类的观念使得他能使污秽的政治转浊为清。然而在此同时,犯罪及任意开发环境却逐步恶化。
  我需要四个州的善意立法,自行运用我的金钱成立立法机构,因为我发觉这样的方式最为廉价。
  ——古尔德(Jay Gould)
  除益精市外,事实上全世界科技发达国家正带头领导发展中国家,朝着毁灭的途径迈进,人类与自然界都“手携手、肩并肩”朝着毁灭的路径行走,我所谓的“彼德扩增”(Peter Prolif-eration)效应正代表我们正在蹂躏着自己的星球;我们过度渴望所谓的“增长”,殊不知提升国家生产总值也正是掠夺人类资产的明证,而经济成长的美梦,及像这种纠缠盘结的“恩赐”,最终会成为我们的噩梦。
  当国家变得苍老,艺术美学亦不再引人入胜,而重商情结却比比皆是。
  ——布莱克(William Blake)

渐进式的教育改革

  在一九三八年,我开始参加教师课程时,就有心理准备在未来成为一名传道授业的教授;然而在实际从事教学之前,我也不断寻找大众教育问题的解答,事实上二十五年来,每年我在研读不同课程时也从未间断思考,开始我只是在乎自己的教学,思图改进,但以后找也开始关心其他老师如何改进教学方式,盼望使为人师长者能更加称职。
  从研读自然科学逐渐移转兴趣至社会科学领域,使我更能领略科学与人生之间微妙的关系,然而我们对科学的研究,似乎无法与实际社会进步的情况相结合。所谓的科学与技术似乎自行发展,有着精确的演算与抽象的定义或分析,考虑众多因素,却独缺对“人”的考虑,换言之,人类的创造的科技使得人已无法以社会约束力指导其发展。我相信教育必须做某些改革,使得孩子们能关怀万物、聪慧理性,进而能与他人和平相处,与环境和自然“和谐”生活在同一星球之上,并且在科技化的世界当中,拥有满足的个人生活。
  在十九世纪初,很少人需要广告撰稿人去告诉他们究竟有何需求。
  ——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在我察觉到问题时,便知道最重要的改革步骤,首先须从教师本身教育着手,而那些颇受欢迎的教育改革提案,例如小班制教学。更多之财力支援、好的书籍、完善的设备及建物筑,诸如此类的提议若没有完备的师资伴随增加,就往往没有多大价值。完备的师资就是教师能够具备相当程度的能力。我致力于建筑一种提升教师能力的有效方法与一系列的改进计划。而这种方法就是“系统渐进法”。此方法虽然耗时,但其结果证明此法比以往传统方法来得有效。也由于系统渐进法之成功,使我联想到或许也可适用于改善其他人文或社会情况。
  事实上,系统渐进的概念并非首创,它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太空计划,使人类能登陆月球,尽管成就如此“高超”,这观念却从未在人文之课题上加以应用。
  谴责科技,就好像是忘记那绿油油的美丽花园,是由海水淡化后加以灌溉而成的;然而颂扬科技成就,也像是忘了原子弹投掷在广岛所造成的损害一样。
  ——蔡斯(stuart Chase)

恶性循环

  由于人类具有创造的天性,使得人类成为无可救药的系统建立者。环视整个人类历史。人类将所有的观察纳入系统之中,人类创造发明了法律制度以规范其社会行为;更制定航行规则、道路网,并且也将诸多知识纳入所谓科学范畴之中。除此之外,也将人类的未知事物纳入信仰、宗教及玄奥的体系之中,所有人类各期的社会,不论身处文明或原始时代,都可算是人类自创的系统,我们拥有的科技文明,不论是简单的工具、武器或是电子、传播输送网络,都是由人类所自创的系统。
  不幸的是,这些大多数由人类为了处理社会问题而建立的系统,都是天马行空的任意发展,即鲜少注意到长程发展的结果。没有人料想到大气层会受到污染,也没有人会料想到社会福利所衍生出的诸多问题;从没人想到致力于医药的发明,竟也会衍生出社会上老人与新生儿的问题,也没有人会想到富裕的结果竟会发生背后的贫穷现象。
  我们益精市的农民仍然种植作物以供应全城居民,而在处理与运送这些农作物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配合,如农夫需要种籽、饲料、肥料、除虫剂以及其他化学药品,以帮助作物的种植与生长;卡车及火车载运农作物到达经销商之手。但是以往云雀的叫声已被隆重的机械引擎声所取代,除草时各种油料排气淹没了原有的干草香。在城镇的肮脏仑库中,新鲜的农作物被加工处理,最后运抵商店或超市供人们购买及消费。
  文明的道路,系由锡罐所铺设而成。
  ——哈伯德(Elbert Hubbard)

●建立再生系统

  今天,以系统的观点分析这些过程,显而易见的有许多现象未被察觉,像是在整个过程中的产生之废料,就从没被解释或加以说明。泥土中的有机物可转化成可食用的植物、但亦有些在过程中被抛弃或被经销者丢弃。有些部分如皮、叶、残余等变成家庭垃圾,这些垃圾不是在城市的垃圾场中就是在下水道中,逐步流入益精湾中,这是一种单向的流动。,农地上的有机物逐渐耗尽,而河流、海湾却满布氮及肮脏的废物。系统分析家可以断定整个自生产到加工处理以及行销是种精密而有组织的流程,然而对于所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再利用、再循环重生的简单道理,即视之为“无利可图”或“毫无价值”。因此,一个完备的系统应当是在政府愿意支援及补助计划下建立,或是由产业界本身发现所谓的“废弃物”有利可图,在如此的概念下,所有自生产到消费的流程系统,包含所产生的“废弃物”之再生利用,使有机废料回归泥土,借以维持生态平衡,才能使整个流程达到零污染的境界。
  这种再生的概念,对长年以耕作为生的人们而言是理所当然,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过去几千年以来,同样的土地被耕种却仍生生不息,原因即是有机养料能回归到泥上中。
  系统分析家指出,益精山谷由于腐植土的流失,使得撒人士中的化学肥料在渗人士中之后流到河里,农民更因土中化学肥料不足而变本加厉地添加,于是河流的污染更加严重。另外,生产化学肥料的普利葛拉特工厂座落于河流上游的益精湖岸,化学物质及废弃物流入益精河,加上农业污染物质,使得沟渠到处涨漫着有毒的易燃性气体,甚至已有多次在河面上起火而甚至毁坏河面上桥梁的纪录。船只航行在繁忙的水道中也会污染水面,大部分的龟类因而死亡,河流更因此丧失了娱乐休闲的功能,而这河水正是益精市的水源。讽刺的是,当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我们短视的市长却仍在为益精市的工业化,不遗余力地大力鼓吹。
  我们再检视这些农、工业,亦可发现另一问题,那就是杀虫剂的使用方式。以往我们均小心谨慎地使用,然而现在杀虫剂也加入污染的行列,肆无忌惮的冲入河流及空气中,即使杀虫剂能够发挥效用,但同时它也杀死了益虫及食肉动物,而这些正是害虫的天然敌人。借着风力、毒剂四处飘送,毒害野生及家养的动物,甚至农民本身亦身受其害。毒剂亦借由雨水的流失而渗入河水,流入海中,使得原本即因化学工厂排水污染的海湾更形恶化,鱼类大量死亡一赖捕龟为食的海鸟亦因此遭殃,无法生蛋孵育;人类吃了有毒的鱼导致细胞毒素累积,而婴儿亦喝进食用毒草的乳牛所产的牛奶等,怪象比比皆是。
  系统分析家须再审视这些农业残留物的问题,或能发现在整个流程中其数量是如此巨大,虽然经销商在流程中因使用了瓦楞板而便利不少,却没留意它是否可以回收,这些纸板最后全部堆积在益精市的垃圾场中。在市场中,消费者选购水果及蔬菜,然后用塑料袋加以盛装,顾客在柜台结帐,又将这些塑料袋集合置入纸袋中,当消费者回家之后,这些纸袋、塑料袋全部成了家庭垃圾。
  目前最令人忧心的是,整个系统从生产到行销,并没有所谓回馈于泥土的过程,其结果往往是生产率提高了却又造成另上次灾祸的发生,每一时生命所依赖的土地,因环境恶化的循环而每下愈况,污染愈形严重。
  若由盲者引导盲者,则两人皆跌入沟中。
  ——马太福音十五章 十四节(Matt.15:l4)

●系统渐进法

  欲解决这些摧毁力强大的科技文明效应,必须制定必要之法律以规范废弃物流入河中,废气排入空气及食物含毒量之检测等。这虽属必要,但这也只是减缓环境恶化的时间罢了,实质上并没有改变这种单向系统终将导致灾祸的宿命。
  与“非得即失”的研究法相比,系统渐进法的主要目的即是将系统中每一单位能合作和谐,这不是什么新鲜或神奇的方法,新颖的是分析家在系统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尤其是处理较具规模的难题更是如此。渐进法的本质即在使常识能够合乎逻辑地加以有效利用,虽然只是普通常识,但整套方法亦须大量而精确的知识予以强化,也需要学术的严谨纪律,使知识能有效应用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上,即使是再杰出的专家,若没有正确的信息资料,往往导致错误的结果,但其强调的是分析与决策,并且此二项是建立在完整、有序、符合逻辑及精确的前提要求之下。借着系统渐进不断地应用,就可先纠正这类的错误并重获和谐。
  “彼德计划”便是基于系统活动力,应用在解决人类一些问题、“彼德计划”不在塑造一个乌托邦的社会,而在尽力使生存在此星球上的人类及环境能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彼德计划”是一种具活力的过程,使个人及社会能朝更高品质之生活迈进,而非居更危险的环境。
  我们究竟有无系统,这倒无庸置疑——我们会有系统,因发明系统是人类的天赋。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允许系统中任一单位破坏我们原本具有的本能?或者是应用系统中之任一单位,配合知识的研究而使我们生存得更好,具备更合乎自然和谐之能力。我们愿意提升科技,但在此成就的背后,我们能漠视环境生态的需求吗?若我们能深刻体会上述议题,则人类更伟大的世纪,即将很快地来临。
  逝者已矣,而未来正操之在我。
  ——罗伯逊(F·w·Robertson)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