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公司不是军队,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是不行的。因此下命令前,要先倾听员工意见。 经营者按照自己的意思,命令别人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别人也能顺从命令,确实能做好每一件事,这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然而,如果员工只知道服从命令,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话,将会得不偿失,因为在这种僵硬的情况之下,进步与发展都无从产生。 如果员工在没有接到命令时,也能够将心比心地洞察上级的意思,准确地处理自己所应做的工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会有无限的发展。 而经营者想让员工依据指示,并自动自发地做好一件事,必须在下这命令之前,先倾听员工的意见。不仅要听,并且要问。如果发现还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意思,便要加以说明,阐明问题证结所在。等待对方领会之后,才毅然下令执行。接受命令的人,如果在事先能对命令的内容有所了解,就等于是心理上已有准备。这与被迫服从命令的情况,完全不同。 认清自己的指导立场及重大责任,属下才不会马虎松散。站在领导地位的领导者,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应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实际上能够完全做到的并不多。 例如最近日本非常重视,父母及学校教师是否能对青少年说该说的话,教该教的事。对于青少年而言,如果没有人给予指导,总会觉得好象缺少什么东西似的。但如果一天到晚罗嗦不停,他们也会受不了。 青少年很讨厌当众被骂,如果被骂是有理由,他们还是不希望好好地骂他们。 为什么大人不应骂青少年呢?一方面就由于大人本身由于对事物的了解,不够透沏,因此对青少年无法做适当的指导。 但是最重要的,领导者对于本身指导青少年的立场,应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觉得责任重大;如果缺乏这些因素,领导者就只是旁观者而已。 如果身为公司社长,而不自觉领导的责任,那么管理上,就不会顺利。一个公司的主管,应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向大家说明:“虽然大家这样做或那样做都可以,但我认为这样做最好。”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大家也就会了解社长的想法以及自己应该做些什么。那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也才能发挥出来,同时,全体员工也有蓬勃的朝气,而圆满完成工作目标。这种说明,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这样的第一步,什么事都无法进行,大家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这些问题,对于每一个经营者,或是领导者,都应该好好地检讨。 经营者必须对任何事的成败负责。所以,他既要充分授权,又要随时听取报告,给予适当指导。 俗语说:“有兴趣后才能做得精巧。”松下先生认为在原则上,应该把工作交给有兴趣的人去办。事实上,这样做,效果往往会比较好。 当然,如果这个人企图利用职权谋利,那么,即使他再三表示愿意承办,也不能答应他。而一旦委任后,若发现他的缺点,经营者应该立即矫正;在矫正不过来时,则应该及时更换承办人。 换句话来说,虽然可以委托,却不能放任。 松下先生认为,经营者应该对任何事的最后责任,应该由自己来负的自觉性。一旦有了这种观念,就会随时关心交代的事情,做得怎样了。虽然委任了,却不断地挂念,因此,会要求对方不断地提出报告;若发现问题,则给予适当的意见或指示,这是经营者应有的态度。 当然,一旦委任了,就不应该过分干涉,要宽容到某种程度,这样才能培养人才。不过,如果发现与要求不符时,则应该确实地提醒。否则,等于遗弃了自己所慎重选择的人才。就经营者来说,这是极为不负责的作风。 另一方面,如果被委任的,是观念正确的人,他对于该报告的事,一定会详细报告。不过,也有人会以为“既然交给我办,那就得一切由我作主”,而不提出报告,一意孤行,以致误了大事。发生这种情形时,就表示根本找错了人,必须由适当的人接替。 人才动用的妥与否,足以决定经营的成败,绝不可马虎。不论用人者或被用者,都应该随时提高这方面的警觉。松下先生认为,经营者尤其应该随时认真他检讨,有没有切实做到适才适用。 下情上达 正确的经营态度,除需要独立自主外,更需要审慎的反省与下情上达。 松下公司,一向都是采用分层负责的管理方式,以养成员工独立自主的能力,并奖励某种程度的独断专行。这种制度的精神,也就是分公司在经营方针上,不必事事请示总公司,而是由每位员工,各依良知作判断,以进行工作。当然,这种制度,有好的也有坏的,松下先生认为基本是可行的。因此,本年度,也将继续依这个方式来处理业务。 对于这种经营方式,同行中也许有两种想法。其一,既然委任自己办理,当然在自己权限范围内,能完全处理。不过,如果事关公司政策上的问题,则应该向总公司或社长请示栽夺,较为妥当。另外一种就是:既然委任给我,由我自行处理就好了,何必多事去请示报告? 看起来这么平凡的小事,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员工立场来说,既然被委任,当然可以随意处理。但在总公司方面,却十分关心处理的经过情形。有了这种慎重的行事和经营态度,不管对内或对外,都自然流露,才能使属下认真地工作,处理业务。这种处事的态度,由同事间互相提醒,当然最好,可是一般人很难做到。所以还是在遇事处理时,应反省自己所为,是否正确无误。尤其对于旁人的意见,亦须妥善考虑,三思而行。只有从这儿提高处事的能力,才能算是真正的负责尽职。 让部门主管有充分自由的经营权力,他们才会感觉自身存在的意义。 当松下先生任职于电力公司时,一到上班时间,就分秒不差地开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就被升为检查员。他不是工厂里面的检查员,而是外出到街上的检查员。在此后工作的时间中,不再被人监督,反而监督他人;而且又在工厂外面工作,行动又自由,坐车往东或往西,都不需别人约束了。松下先生就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只需妥为安排,把工作做完就可以交差。当时,他心中有自由开放的感觉,心中充满感激。所以,松下先生这样说:“可是当时高兴的程度,比起最近我被选为全国富豪,排名第一位时的感受,犹有过之。” 毕竟,自由自在地自行安排工作,是多么快乐,又多么值得感激,当时内心的喜悦,是无可言喻的。 后来,松下在公司设立事业部,采取独立的经营制度,让各单位主管,可以自由其经营能力,这个观念,即是由此而来。松下认为,无论企业大小,只要能够以自己的创意,自由决定方针,达成绩效,这样,经营决策者才有存在意义。这也是让部门负责人,自由发挥其经营能力的着眼点。 严厉的批评,是因为求好心切,这应该解释为真挚情感的表现。 很多人都知道,松下是喜欢做生意的,纵使全部身心投入其中,也乐此不疲。松下说过,他偶尔也会对部属的工作态度或方法,有些严厉的批评,这是基于他的使命,也是求好心切所致。实际上如果没有这样的气魄,是不能经营企业的。“好好先生”的作风,只能对近似神仙能力的人有用,对平凡人是没有影响的。所以一旦热情激发时,说话就会加重语气,成为激烈的批评。 经营者必须随时向员工强调公司的实际情况。只要诚恳、忠实,虽然说了和以前矛盾的话,也会接受。 不论经营者是否关于说话,必须随时向员工强调实际情况。即使被责难“这与你三个月前说的不同。怎么突然改变?”只要说的是实话,就不必在意了。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说,则自己既不好意思,也不会动人;但如果说得很实在,即使和昨天说的完全不同,也能说服对方。因此,经营者必须保持实实在在的作风。喜欢玩弄权术的人,不是真正的经营者。经营绝不是魔术或权术。经营就是不欺骗别人,正正当当地做事,因而获得别人的信赖。 松下认为,如果不能抱着经营者应有的坚定信念,则不能成为经营方面的强者。 经营者不一定要具备最高的智能,知识及技术。但是,“应该实实在在地经营才好”的这种使命感,却不能输给任何人。这样才能使大家认真工作。 根据调查表明,有一部分经营者失败的症结,都在人才问题上。 美国的一位大学校长,他研究过曾经在美国非常成功,但传到第二代,经营却失败的七十五家公司。结果,症结都在人才问题上。 公司创办后,得以渐渐地成长,不能否定某些创建元老的贡献。但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因有功而位居要职的人,有不少人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但第二代的经营者,却碍于情面,不便辞退这些人,以致公司终于倒闭。 当然,也有许多公司因为其他原因而倒闭,但这位校长调查的七十五家公司,都存在着上述的现象。 当年轻的第二代,继承上一代就任社长时,周围的干部,大多是年纪大而对公司有功劳的人。一般而言,由于人情的关系,即使有些人已不再能胜任工作,可是,也实在不便请他离开。 所以,松下先生告戒经营者不应该有这种作风。否则,会跟美国的那些公司一样,走上失败的命运。因此,必须破除情面,及早采取对策。如何报答这些曾为公司出血流汗的人,固然必须考虑,但影响决策的重要职位,则应该选用真正适合的人。 如何下定决心来实践它的力量呢?松下认为,这完全取决于经营者对公司的观念,他是把公司当做“属于自己”的呢?还是“属于所有员工,甚至属于公司”的呢? 如果认为公司是属于自己的,当然会想:“任意辞退对自己有很大贡献的人从内心上不愿意这样做。但如果认为:“公司绝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虽然规模不算大,却有从上一代传下来的传统,藉此传统,使所有员工及社会受益。我只不过是在代表他们经营。”自然就会想:“为了大家,我有义务让公司继续成长。为了完成这个义务,必须破除情面,让适当的人才,担任重要职位。对于曾立下功劳的人,则以其他方式酬报他们吧。”这样才能产生果断的决心及坚强的力量。 换句话说,就是应该思考怎么做才正确。坚持正确的看法,坚定行动的信念。惟有心存“保持光荣传统”的决心,才能有真正坚强的勇气及力量。 这中做法不仅只用于人事,也不只用于第二代。任何一代经营者都应该在经营的各个方面保持光荣传统。 经营者必须有为公司牺牲。为员工的利益坚持到底的决心。 身为统帅的人,必须随时有“一旦紧急时,即使战况对我不利,我仍然要留下来,奋战到底,不惜为大家牺牲自己”的决心。否则,部下不可能为他拼命,结果必须被打败。 做买卖或经营企业,也是如此,经营者应具备的条件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这种决心。诚于内,形于外,有没有这种决心,大家都看得出来,如果缺少了它,不能奢望大家衷心敬佩,跟着你走。没有这种决心的经营者,会异常的客气或害怕,甚至不敢叱责部下。这样一来,难免使公司上下不能一致。因此,经营者必须随时保持,一旦紧急时,不惜为员工牺牲的决心。如果不能以这种决心从事经营管理,就不会有高度的成长。 领导者必须怀有真诚的信念与态度,才能让员工心悦诚服地为他效命。 现在时代潮流,与过去大不相同了,思想上,也较为混乱分岐。尤其是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动,由劳工所组成的工会,对公司是否忠诚?是否采取合作的态度?从多方面来看,实在很难说。 但是公司的负责人,仍应象古代武士,抱有为全体牺牲的觉悟才可以。这样的话,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有些员工会是自始自终,抱持要与公司对抗的信念。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能为公司的真诚所动。相信在这个社会上,真诚之心还是会感动人,所以“诚”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但是公司会长要有这种想法,就连课长级人员,也应有这样的想法,负责人能为全体而牺牲。广义地说,也是为了国家,直接说,当然是为自己的部下,同样也是为国家。为了国泰民安,自己可以引咎切腹。 课长级人员能为部下,能为公司,尽心尽力牺牲奉献,除了极少数例外,相信这个公司的经营,一定是可以顺利的。一个经营者可以不具备经营能力。但是,他至少必须拥有一个具有完整、严格经营能力的部属,为他执行必要工作。发展商业行销,经营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不过,需要经营能力的,不只是限于商业行销上。比如一个设施完备,有一流科学家的研究机构,若没有完整严格的经营能力来运作,就必定不会产生伟大的研究成果。一旦有了经营能力,科学家做起研究,才会事半功倍,而充分地发挥,也因此会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同样的,在一个经营能力健全的医院,医生也会因而生气蓬勃,在自己的岗位上专心工作。 缺乏经营能力的地方,就算是有优秀的人才,也无法带动他们兴致盎然地工作,反而让这些人不知所措。所以,不论是公司或商店,都应拥有适合自己的经营能力。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但也不一定会因为没有这个能力,而使公司的经营一落千丈。 之所以这么说,从过去的历史便可明了。具有帝王身分,又拥有经营能力的人,并不多见。但是,国家并不会因此而衰亡。因为,没有经营能力的帝王,可能利用臣下的长处。凡事托付可替代自己的宰相,让他做实际的营运工作。这样一来,一国的经营便可走上轨道了。 公司、商店等的经营也是如此。老板本身若不具经营能力的话,可托付适当的部属。只要了解经营能力的重要性,方法是有很多种的。 早上说的,到晚上已成老旧;所以变更不叫变更,而是进步。 现在公司内有各种组织,而松下却认为这些组织,今后应为顺应形势,为追求更完美的境界,加以调整变更。所以我们必须以新观念,时刻检讨目前的组织。 释迦牟尼称此为“诸行无常”。它的意思是,世间一切都非恒常,是时时刻刻变化的。 比如,三十年前的产品,现在已经完全不做了,即使作了,也卖不出去,所以我们必须每天生产新的东西,这和释迦牟尼的“诸行无常”的观点完全相符。 保持纯朴坦率,可以医治“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心病。松下在公司的某一聚会中,发表了如下的谈话: “疾病是很不容易察觉的。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疾病一直发展,等到察觉时,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这时才慌慌张张地服药、打针。但要等到药效发挥,也需要一段时间。这是人体生病时的情形。一个企业体也是如此。” “一个企业体生病,也和人体一样,有一段相当久的潜伏期。当发现缺失予以整治,而在效果发生前,病状仍继续进行,直到药力生效,病症停止进行后,才开始慢慢恢复。因此,企业体的疾病,也要在恶化之前,日常就多加注意,善于整治。“麻烦的是,企业发展得愈大,生病的可能性和疾病的种类,好象也愈多,例如,一个公司在发展后,生产十种制品时,比发展前只生产一种制品时,要更容易罹患疾病。” “这并不只限于企业体。一个部门、一个课室,也是一样。因此,被公认为有的各单位负责人,就务必及早发现自己部门的疾病。不然,他这负责人的资格,就有疑问了。” 当时松下特别提到,对于人类的疾病,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对于企业的疾病,就很不容易发现。同样是人类的疾病,如果是心的疾病,就很难发现了。 肉体发生疾病时,即有“身体觉得倦懒”,或者“某某部位疼痛”等等感觉,大多比较容易发觉。如果不是这样,就需健康检查或去看医生,接受诊治。最近已经有检查全身的综合性的设备,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所以说起来,只要自己愿意,肉体的疾病,大致都可以诊断出来。 然而,心的疾病,就相当不容易发现,即使去看医生,也不容易发现。这里心的疾病是指“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之类的心病。 因此,“保持纯朴坦率的心”,也是松下的宗旨之一。对任何事,有以纯朴坦率的心去应付,才是心的健康态。被私心所迷惑,而以被迷惑的心,去处理事物,就是心的健康已受到损害。 今天的世态,真是有些令人心寒。每次阅读报纸,所报导的社会上的种种事件时,不禁会想,大家的心,为什么不能稍为保持纯朴坦率,就会安宁和谐得多。正因为只顾自己的心情欲望,去处理事情,才容易犯错,或伤害别人。 俗语说:“借镜旁人,纠正自己。”能发觉别人的缺点,但对自己的缺点,都很不容易感觉到。这可能是人的常情。对于这些,应该更加深入考虑才行。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回顾自己一天的言行,问是否心中有愧,时时反省自己,应做到“仰不愧于天”的地步。 经常反省,及早发现心的疾病——如果大家都能如此,这社会势必更加光明。于是大家的繁荣、和平与幸福,也将随着光临。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谨慎小心,诚实地检讨自己一天的言行,是否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同时,由于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却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这时,不必愤愤不平,而应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明镜。若能这样双管齐下,就能避免问题的发生,而能够人人心理健康,社会更加光明了。 当公司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经营者不知道的东西愈多,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 几年以前,松下先生不仅担任松下的社长,还兼任好几个公司的职务。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经营者的经验讨论会。轮到松下发言时,他说:“最近我的做法是,尽量不去记忆与工作有关的事;更不愿去了解各部门的专业知识。”讲完后,每个人都很吃惊地追问他:“这怎么可能呢?经营者如对本身职务,不记忆、不了解的话,如何使公司经营下去呢?” 事实上,他们的疑问,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作为一个经营者必须时时刻刻地注意摊资料,作为参考,以便下定决策,让部属去执行。所以他的决策,必须要精确无误,才不会对公司造成损害。而在这种要求下,经营者对公司的工作情形、产品以及制作技术,都应该充分涉猎。尤其当公司规模愈来愈大,产品的种类愈来愈多,营业额愈来愈大,管理制度也愈精密的时候;他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就更须面临严格的考验。所以,如不对生产各部门的事有所了解,又怎能达成任务呢? 对于这种观念,若是在三四十年前,松下也会深信不疑。当时,他的确也是根据自己一些粗浅的知识和理解力,来作判断决策。 但如果一个略通业务和副业知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就非得弄清楚来龙去脉不可。万一部属的解说,又和上级的意思不能沟通,往往会要求把建议搁置,再做研究,如此,就可能会误事了。这就是经营者知道太多,反而有反效果的一个例子。 然而,象这样的经营方法,基本条件是:必须使单位的负责人,都有相当水准的知识和经营头脑。在他们提出一项建议之前,就已经审慎地研究和估量,确定可行,才提出来。所以,除了刚进公司的新人外,在经营决策层的重要干部,大部分都已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知识。一旦建议经过他们一致同意之后,应该是相当可靠才是,如果再表示意见,就显得多余了。这就是松下决心不再多求了解,并以这种方法,来接受部下的经验和智慧的原因。可能在经营者的观点上,会认为不合常规,但事实上,通过这种方式所下的决策,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松下的许多事情,都能做得很顺利。当然,偶尔松下也会从较高的标准,提醒他们,某些建议发生不当的可能性。可是,为了迅速对某些业务作决策,还是宁可少干涉部属的决定,因为这样确实太浪费时间。 松下不敢说自己这种做法,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不敢肯定,它是不是经得起科学统计分析的考验;只是提供长久以来的经验而已。象这种经营方式,也许得力于松下个人的直觉,或者只是不可理喻“巧合”罢了。但侥幸的是,他用这种经营方式,却得到了一些成就。所以松下才敢指出这点:当企业规模庞大到某一程度时,经营者就应该刻意去避开某些杂事。经营事业时,订定计划是很重要的。如果想开一家饼干店要如何经营下去,首先必须考虑,五年后的需要,变化究竟如何?现在每月销售量,虽只有一百万元,可是五年后,当然会有少许的自然增加,加上以后爱好者的增多,所以现今虽只能月卖百万,五年后达五百万,应该没问题,以此为目标,渐渐增加人员的雇用,或设备的扩充。 我们当然是作如此的考虑,并用如此的计划进行这计划并不能说不对。可是实际上是不是一切都能照计划,这就不知道了。 如果你只说不知道,也不是办法,终会一事无成。所以,还是要大胆地做假定,大概会如何,而订定一个工作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天天在工作中去摸索。 其实经营事业,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困难。为什么不难?据说,盲人比较不易摔倒受伤;倒是正常人,反而容易摔跤受伤。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盲人看不见百公尺前的东西,也许仅知道跟前的东西,甚至连跟前的事,也不知道,才需要依靠拐杖。他们是用拐杖探测路面而走,这样,他们就不会摔倒受伤。做生意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虽磋商订定一个目标,预测大概会如何,可是不真正做下去,是不会知道究竟会怎样。因此,如果象盲人一样,一步步摸索,就不会受伤,能够成长的生意,终究会成长。因此,只要平凡地做下去,做生意并不困难。坚守在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上,即使它是“夕阳工业”,也有发展有希望。 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一百个人不能都做同样的事,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虽然不同,可是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天分与专长,并使自己陶醉在这种喜悦之中,与社会大众共享;在奉献中,领悟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人所被期望的。 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但无论什么立场,绝对没说这个立场不行,或那个工作不好,因为这一切全在于你所持的观点。所有的工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有人认为事业有“适合时代”与”不适合时代”的区别;说某种事业是“夕阳事业”,某种事业是“成长事业”。从某种角度看,也许是正确的。可是,从事于夕阳事业的人,是不是就注定失败了呢?不一定吧,某种事业是不是属于“夕阳事业”,到底由谁来决定呢?松下认为,除了经营者自己以外,谁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很多人认为,应该由社会环境或政府来决定。其实现在政府,就往往是基于这种想法,而决定各种政策。某种事业,对国家有利,就支持它;某种事业,对国家没有多大需要,就不奖励它。所以有人认为事业的兴衰,应由政府采取政策来决定;虽然是不得已的措施,但是,最好要摒除这种想法。 现在日本从事灯笼制造业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日光灯,霓虹灯的发明,使人认为灯笼已不再需要了。其实、灯笼仍继续不停地发挥它的商品功能,最近,它成为日本外销美国的主要产品之一。 即使是文明社会,还是会想享受“岐阜灯笼”那种闲情逸致。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那些全神贯注于制造有民俗色彩的灯笼业者,成功的不少。可是埋怨灯笼业已经不行,而必须从事不适合自己行业的人,确实也相当多。 只要有“既然经商,就不应该亏损,事实上也不可能亏损”的信念,就能成为出色的经营者。 长久以来,松下得到许多工厂的协助。这些工厂的经营者,个性各不相同。不过他觉得嫌钱工厂的经营者,都有些共同的特性,他们似乎都有某种力量与信念。 例如,当松下为配合顾客的要求,希望降低产品的价格,请他们把卖价降低时,他们绝不会说:“你怎么没考虑,这样会使我亏损。”他们会回答说:“我也想以这种价钱供应。我一定尽力达成你的愿望,但请你忍耐三个月。我在这段时期内。会努力降低成本,设法满足你的要求。请你放心,我有这种信心。” 松下自己在刚创业时,曾经从事承包的工作。那时候,他也采取同样的作风。 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我会亏损,请你不要为难我。”“一定要五元才行吗?” “如果不是五元,我就不合算”。 “真的吗?或许有办法以五元,甚至以四元五毛供应。我一定设法要求。”如果这样对待顾客,对方一定会高兴。这样你就能拼命地努力达成目标。 当然,如果顾客要求的减价太过分,则实在没有办法接受;但对于合乎社会需要,所作的降低成本计划,一定要全心全意地设法实现。 松下认为,惟有抱着“既然经商就不应该亏损,事实上也不可能亏损”的信念,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心中有一丝“偶尔亏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种念头,就难免信心动摇,而在中途遭遇挫折。企业能否成长、也许就取决于经营者的基本观念吧。 “在买卖或企业经营时,难免亏损”的这种观念,只能算是弱者的一种自我安慰。就买卖和企业经营的本质而言,只要真正负责,再踏出一步,一定会有适当的利益。经营者应该具有这种最起码的态度。 不是你替我销售,因为你的公司是属于我的;我的公司,也是属于你的;是大家的公司,是社会的公司。 有一次,美国某大连锁商店的副董事长,到松下公司来。目的是要来采购松下公司的制品。松下也特地和这位副董长见了面,在交谈中,特别让松下感兴趣的,是他说明中的一段:“为了经营这种商店,我们拥有七种基本精神。对重要的顾客,务必恳切对待,以这种精神,做为全店的指导原则。” 因此松下说:“你现在给我介绍了贵公司的七种精神。老实说,敝公司正好也有和贵公司相同的七种精神,这些就是。”说罢,松下把公司应遵守的精神,译成英文拿给他看。他非常高兴地说:“这太好了。敝公司和贵公司今后就要开始交易,但现在已经有共通的地方。”又说:“敝公司对商业上的对象,都不叫‘供应商’,而是称为‘协助商’。这种‘供应商就是协助商’的观念,是出自创业人的一个理念,你们居然有七种和我们相同的伟大基本精神,实在再好也没有了。” 经过如此,松下得以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形,对方也与松下产生共鸣,可以说在非常可喜的状况下,交易成立。松下先生告诉该副董事长: “副董事长,敝公司和贵公司之间的交易,能顺利成立,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交易成立,我认为松下电器公司从今天起,在美国全国新开张了一千七百家的商店。刚才你让我看的那些不了起的店铺,老实说,我认为今后全部都是属于我的。而且那里又有董事长和你,其他优秀的干部和训练有素的几万名从业人员。我认为那些人士,全部都是我的从业人员。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放心出货给贵公司。” 最后松下又问: “我是这么想的,你反对吗?” 副董事长说: “我生意已经做了很久,但跟我说这种话的,你是第一人。但是仔细一想,你说的确实有理。今后,请你把我们公司,全部当做属于你的吧。我非常赞成你的想法。” 他非常高兴,再度跟松下握手,乍看似乎毫无道理的要求,他竟然很了解,欣然赞成;这一点松下自己也非常高兴。但实际上,他认为这种想法不仅仅对生意,对社会上任何事,都应该可以通用。 因为在今天的社会,任何人都以某种形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并且往往会错以为,那些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可是如果从更高远的观点看,人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为了社会生活的权宜。也就是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东西,是为社会、为世人的共同利益而存在的。因此,若能站在这种观点来看事物,“你的公司是属于我的”想法也没有错;反之,也可以说“我的公司是属于你的”了。 社会上的人如果都有这样的想法,自然就会产生寻求大家共同繁荣的欲望来,战争之类的事,也不至于发生。 近来在部分产业界,常见的所谓恶性竞争,也可以说是因为缺乏这种观念,所引起的。大家站在广阔的视野看事物,在今天尤为重要。 现代经营者,一方面要关心企业的经营方针,另一方面,要关心政治的改革。 对于现在做生意或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凭自己的努力及能力,而无法应付的不安与不耐烦,远比过去多得多。 其原因在于,古时候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不密切,现代则“政经一体”的倾向日益明显;政治情势左右经济发展的程度增加了。因此,有不少问题,是商业界本身怎么努力,也无法解决的,因而增加了和过去性质不同的烦恼与不安。 但是,无论国家的局势或政治如何,在顾及国家的问题时,必须同时想到公司应有的方针及作法。无论政治因素引发了何种困难,既然身为经营者,就得坚决地寻求,并贯彻自己认为“正确”的方针,并和自己观念一致的人,携手合作。这样才能寻求局部的稳定。 现代的经营者,必须切实重视“一方面既要关心企业的经营方针,另一方面,也要关心政治的改革。” 政治与经济是不分家的。为了企业的发展,经营者不但要关心政治。还要改善它。 谈到政治,有些人认为那是执政者的事,经营者只要考虑如何扩展事业,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令人怀疑。松下认为,在现代的社会里,经营者在确实而适当地推动企业经营的同时,必须关心政治,并且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日本,封建制度遗留下的观念:“政治是统治阶层的事”,仍然深植在很多人心中。二次大战前,这种倾向特别显著。在松下开创事业的所在地大孤,流行一句话:“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我们独立独行,以自己的力量做买卖。”二次大战前,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比较薄弱,更助长了这种形态。但是今天情况,已经完全改变,经济活动受到政治形态很大的影响。例如,景气好坏,在从前纯粹是经济问题,但是,现在由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将景气调整至一个相当的程度。 或者随着经济的繁荣,需要扩充道路、飞机等各种社会设施,这当然也是政治的工作。同时“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称政治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今天从事企业活动,需要各种许可、认可证明,决定这些事物的政治价值,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价值。 综合这许多的理由,松下认为,企业在贯彻它的使命,贡献社会时,一半要靠企业本身的努力经营,而另一半,则受到以政治形态为中心的社会情势所左右。换句话说,企业除了必须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企业内部,以及诚实而努力地经营外,还需要适当的经济政策以及其他各种措施相配合,企业的努力才会有效果。反之,如果政治措施不得当,经营努力很可能会成为泡影。 所以,身为经营者和经济人,必须拼命努力地工作,以达成他对社会所负的责任。但光是这样,不见得能完成他的责任,也还要关心政治,向执政者提出建议,使政府政策,能与正常的企业努力,经营努力相配合。因此,经营者必须关心政治,适当地提出要求,这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当今民主时代里,更显得重要。 当然,经济人对政府提出建议或要求,常会被认为是为自己的企业,谋求特别的权利,但松下先生并不是这个意思。基于这种心理,关心政治,使政治成为私人的工具,绝对是不好的。松下先生认为,经营者应该以他的专才,来考虑什么对国家国民是好的,关心政治,对执政者提出适当建议,以期产生理想的政治。企业内部的努力才不会白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就更容易达成。 因此,今天的经营者,在拼命努力于副业的同时,要关心政治,对执政者提出适当要求,才能够充分达成他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大家必须铭记在心。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