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六 选良方运筹帷幄刚柔相济


  培养人才,无论如何,素质是最重要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公司,无法提供很高的薪资,所以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到这些公司服务。再说要教育员工,但是大家都很忙,并且师资也缺乏。说要培养人才,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关于人的素质问题,大家都认为人有聪明和愚蠢的差别。但是,聪明和愚蠢只是相对而言的,不管人再怎么聪明,也没有象神或佛祖那样的智慧;再怎么愚蠢,也不会比狗、猫更差。聪明人和愚蠢人的区别,也不过是一纸之隔罢了。松下先生认为,任何人都有“只要肯磨练,就会发出光亮”的本质。人的智慧的差别是不大的。
  人的身心,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同时,我们也接受大自然的恩赐,能够因自己的意思而达成的事情也只有一点点而已。在这么一点点的智慧差异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也有各式各样的人生观。只有一点点的聪明,就要夸耀,或者是为了一点点的笨拙而自悔,会有什么意义呢?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幼稚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只有一点点智慧的差异而已,聪明中也带有愚蠢,愚蠢中也隐伏着聪明。这就是聪明与愚蠢的哲学。松下先生认为人很象钻石的原石。钻石的原石只要经过表面磨擦,就会发出光亮来。并且依照琢磨的方法如何,切割的角度如何,而发出千奇百怪的光芒来。同样的道理,任何人都具有只要琢磨就会发出那种钻石一样的光芒。因此,要培养人才,或是活用人才,都要先考虑这种人的本质,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了不起的素质。这是最基本的观念。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无论有多么优秀的人才在那里,恐怕也不能使他尽情地发挥优点。
  关于因为中小企业的薪资低,所以在学校成绩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前往服务的问题。其实松下电器公司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大公司,而是从小企业,经过中等企业,慢慢地壮大起来。在薪水方面,战后有一段时期,因为财政的穷因,薪水迟发的情形也出现过。学校的毕业生选择公司,并不一定以知名度高、薪水多的公司做为考虑的对象,而是对经营者有信心,或者是觉得这项工作值得做。只要这个公司有一种魅力的话,人才就会集中过来。再说,光选在学校成绩好的人才,也是一件令人觉得十分奇怪的事情。松下电器公司不单只重视学业成绩,还把三分之一的重点,放在此人对体育运动有没有兴趣的上面来。
  关于在公司里面,找不到适当教师的问题。经营者或者是管理者,透过日常的工作,随时随地指导他们、磨练他们,这就是教育,根本不需要什么讲师。在大公司里,有教育训练的干部,负责召集训练的对象开研修会。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主体是要透过工作场所的工作,由上司来教导,研修会只不过是辅助其中的不足罢了。在中、小企业里,经营者的眼睛,可以顾视到各个角落,所以连电话的挂法,对客人的接待以及工作的作法,都可以现场指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并不一定要开研修会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松下先生认为人的分配和运用,会使人的能力成长,也会使人的能力枯萎。这就是人才培养的环境。不过,中小企业却没有这层顾忌,它可以把人的长处,活用超过百分之一百以上。在大公司里面,常常有素质优秀的人,因为没有被安置在适当的职位上,而使他们的能力埋没了。组织愈大,衙门气息也愈明显,当然,工作效率就很难提高。中小企业反而容易造就人才。这是松下先生自己亲身的体验。
  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人才呢?在中小企业里,常常有“那样做的话,公司会倒下去”的情况发生,所以不得不拼命地工作。还有因为员工只有四五十个人,彼此之间,比较容易了解和相处,而且默契特别的好。所以松下先生一向认为,中小企业才是每一个员工,能把实力全部发挥出来的好地方。
  一般社会人士都说:“中小企业是弱者”。可是,大企业中的员工只能把力量发挥到百分之七十,中小企业却能发挥到百分之一百,甚至有时候可以发挥到百分之一百二十。这就是中小企业条件特别优越的地方。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地把握住这个优点。
  有些企业家说:“因为工作忙碌,或是景气不好,所以无法去做教育员工的工作。”对此,松下先生反而说:“那样的时刻,正是培养人才的好时机。”不景气的时候,东西无法销售出去,收款也很困难,处处都有不顺利的情况。这时候,无论如何要想法子克服,这就要比顺利的时候动更多的脑筋,更加倍地努力才行。这时候,人才的能力就会成长。他认为,情况不好的时候,才是给员工实施活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境造就人才。”
  这样看起来,因为是中小企业,所以成绩优秀的人都不肯来,或者是缺少教师等等原因,都不是不能培养人才的真正理由。总而言之,能不能做到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那个公司经营者的意志。
  企业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学校教育和企业所做的员工教育,根本不一样。那么,其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企业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校教育跟企业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校老师教学成绩的好坏,学校对他,都没有好或者是不好的评价。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如果某一位老师的班级里,有很多学生考上了高中,那位老师的薪水,并不会因此增加;相反的,学生成绩不好的时候,老师的薪水也不会因此减低一毛钱。
  在企业方面,教育的效果就不同了,并且很迅速清楚地显示出来。所以这个责任,必须由负责教育的上司负起来。如果,一个领导者,通过一段时间对职工的教育后,还是出现了很多不良的产品;业绩依旧无法提高。这对企业而言,是绝对不容许的事。这就是企业教育严厉的一面。
  其次,在学校,老师的工作就是教学,学生的工作就是接受教育。而在企业里,则有更为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生产的工作和销售的工作。因此如果象学校那样,第一个钏头听会长训话,第二个钏头听营业部长训话……的话,生产和销售的业务,又该由谁来做呢?
  所以,在企业教育方面,一定要透过日常工作,再施行教育才行。工作场所就是教室,上司就是老师,日常工作就是教材。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场所内的训练”。
  除了这一种工作场所内的训练以外,还有一种叫作“工作场所外的训练”。主要由上司以外的教育指导者,来担任实施研修会的教育训练。把受教育训练的对象,集合在某一个会场,有时候甚至于实施“住宿训练”。松下电器公司也有各种课程,这个很象学校教育。可是,其教育的结果一定要回馈于工作场所,由上司追踪查验,并且以活用在日常业务上做为目标。到后来还是透过日常业务,由上司指导员工,这是企业教育的精神。
  学校教育跟企业教育另外一个不同点是,在学校,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可是在企业,光是知识的传授是没有意义的,知识必须要能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上,才有价值。松下先生说,实业家必须是临床医师才行,“我们必须把员工培养成为一个临床家”。若拿这个来当做企业教育的目标,可能是很恰当的。
  光有政治的学识,不能经营事业,必须是临床经营家才行。光有医学的知识,并不能把病治好,必须是临床医生才行。如果是学校的老师,研究科学的目的,是把科学的知识教给学生,所以,光有学识,是不行的。还得有教学经验。同样,要使科学能实际应用,就必须成为临床科学家才行。物理或科学上的定义,任何人都无法将它推翻。可是做人的道理,并不是死板板的,一成不变的。虽然知道互相做生意,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人是感情的动物,生意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做成功的。把那种微妙的人情世故察觉出来,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临床”。
  各位在研究所的人、销售部的人、营业部的人,统统要成为“临床家”才行。
  上司就是老师,要以身作则。管理者不光是要指导员工工作,还要做教育训练,那么,做为老师的管理者,要有什么样的心态才行呢?
  管理者必须做的“指导”与“教育训练”的内容如下:指导,要让每一个员工知道部内所有的方针、目标、计划,并使他们能够做到,而且要努力去做才行。如果对某一部分,有“不知道”、“不会做”或“不想做”的情形时,光是分配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充分的教育他们,使他们了解,纠正他们的错误等,这就是“指导”。教育训练对某些事,有“完全不知道”、“完全不会做”的情形时,应该事先充分地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有关的知识教导他,这就是“教育训练”。
  实际上,指导和教育训练并不一定要分开来讨论,只要在日常的工作上,能使员工的能力增强,就可以了。
  那么,身兼老师的管理者,应该有什么心态,才是对的呢?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教育和指导并不光是用嘴巴说说而已,必须以身作则才行。身教要重以言教。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多半是由上司的一言一行中模仿来的。
  上司对事情的想法、工作的态度等,全部都会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员工,而形成工作场所的气氛。上司平时的举动,员工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吸收、消化。松下先生把上司应该做好模范的重要性,做了如下的说明。
  松下先生刚开始独立做生意的时候,员工非常的少。因为是小工厂,所以松下先生打电话时,店员就在旁边听。年轻的店员听了几次以后,等到自己要打电话的时候,就模仿他的打法。这么一来,店员打电话的方法,就形成一种“统一”的形态。外面的人,都说松下先生的每一个店员,都很会打电话。其实,这并不是松下先生刻意教的,而是不教而学的,是无意识的记忆。这个和在学校教导的方法,是相同的。
  在工作场所,前辈们在做事,助手在旁边帮忙的当中,他们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把工作的方法学会了。
  上司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工作,就是给部属最好的教育。但是,往往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走向向反的一面。上司把公司规定的正确作法破坏掉。例如,公司把新进的员工集合起来,教授正确的方法,可是,新进的员工到了实际的工作场所,如果看到前辈们的方法都是错误的话,他们就会照着工作时错误的方法去做。如果当老师的,有错误的作法,就会导致“反教育”的结果。要指导部属,上司就应该把正确的方法,确确实实地学会,并且用正确的态度工作才行。
  松下电器公司订有“人事的基本方针”,做为主管者教育部属的方针。当时的人事主任曾经于公元一九五七年,巡回全国三十四所的推广部门时,把这个人事的基本方针,好象收音机一般,在每一个地方详详细细地讲述着。这个基本方针总共有七个项目。把管理者指导部属时应有的态度写得非常清楚。现在把其中的一部分摘录如下:
  松下电器公司的人事基本方针
  第一、松下电器经营的基本方针,必须要充分地彻底了解。
  第二、必须要知道,经营的好坏根本在于人。
  第三、人事必须要有诚意和“大的情爱”才行。
  在人事方面,无论做什么事,必须以诚意贯彻始终。在任何场合,诚意必定能够感动人。
  诚意同时要有“大的情爱”,这是很重要的。拘束于“小情爱”,做迎合谄媚,或给人短期间的喜悦,都不是真的“情爱”。考虑个人的将来,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他需要了解的事情要彻底地说明,经常以深的情爱,关心那个人的进步和向上,才能产生真正“伟大的情爱”
  第四、不要用权力去驱使别人,而要用理解和信赖,令人自动自发地工作。
  站在管理立场的人,常常很容易以他的地位和权力去对付部属。用权力去驱使人,不但起不到真正的效果,而且在贯彻执行重大的方针时,会产生更大的困难。必须要了解共同的任务,要站在理解和信赖上,使人主动地合作才行。
  第五、要培养人才,必须要给他适当的意愿。
  有一句话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有需要,才会有人去发明。站在管理立场上的人,要经常给部属强烈的意愿,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地从事创造改进。
  第六、必须给予他权力,让他负起责任。
  各部门的主管,要信赖员工,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权力,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如果让他们做不必负责的工作,就会使工作迟延,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
  如果光要他负责,却又不给予权力的话,情形也一样。要提高工作效率,才会必须要给予他相当责任的权力,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顾虑的情况下,放手去做,才会做出最有效的创造、发明。
  我们给予人适当的责任和权力的话,那个人必定会尽全力去做。大目标的说明和指导是必要的,而过于琐碎的地方,就不需要罗嗦。因为管得太繁琐,会使员工受到束缚,失去创造的兴趣,而产生依赖的心理。
  因此,适当的意愿,大目标的指导,养成员工做事负责的态度,会使每一个人对于工作都能全力以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没有适当人才的时候,让能力较差者负责的话,恐怕他不能愉快胜任。所以,必须要给予他适当的辅导才行。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时候,也难免会失败。如果我们怕他失败,而于每样事情,都要指导的话,会使他变得很机械。我们应该把员工偶尔的失败,看成是培养人才的学费,让员工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干劲才好。
  同时,在另一方面,虽然给予他责任和权力,如果遇到他认为对公司全体会产生很大影响的事情,虽然是属于自己权力范围内的事情,也必向上司请示,象如此谦虚的态度,也是十分的重要。
  第七、好的经营,必须要使员工们真诚合作才行。
  综上所述,是主管培育员工时应有的态度。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教育员工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这是松下先生所写的,文中所述的经营者和店主,把它换成主管,真理是不会变的。在公司是经营者,在商店便是店主;在营业部是营业部长,在某一课,就是课长。不管是那一个单位的主管,能以身作则、热心工作,这就是培育员工的根本原则。
  人有缺点没有关系,不过一定要有热心,有诚意,知错就改,仍不失为一个好员工。
  最近,有很多公司或商店都在加强员工教育,因而设有很多组织。我认为把这些制度和组织慢慢地扩大,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在这些教育中,灌输“灵魂”。怎样去灌输“灵魂”呢?也就是说,在公司的话,必须有经营者,商店必须反映出来店主的人格。松下先生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但是,这并不表示经营者或是店主,要有标准完整的人格,或什么事情都得做模范不可。那样做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很不自由,一定会令人觉得疲倦。我们不必象神那般,只要做一个普通的人就行,人有缺点,也无关紧要,就是把缺点暴露了出来,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所说的缺点和人格,是可以同时并立的。
  最重要的事情是,工作的时候要有示范作用,换句话说,一定要认真才行。有很多缺点,也没什么关系,随时会露出马脚,也无伤大雅。可是,身为店主的人,在经营这个店的热心方面,一定要比任何一个店员更热心更刻苦才行。从这个地方,店主的示范才会产生作用。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店主是哪一种人,员工自然就会学做哪一种人。
  在松下公司,每天早上都举行朝会,可是,最近朝会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员工脸上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而训话的题目,也没什么变化。有很多人认为,要念公司信条的话,一个星期一次也就够了,何必天天念呢?尤其是年轻的员工,特别不喜欢大家一起朗读信条。松下电器公司的朝会是很有名的。到底举行朝会,实际上可以获得多大的效果呢?
  松下电器公司不但举行朝会,就连下班时间,也要举行夕会。公司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开町的时候,松下每天开始工作时,都要训海员工几句话。象现在这样很象样的朝会,是在公元一九三三年,公司迁移到门真以后的事。休假日以外,从未间断过,并且一定让全体员工都参加。
  朝会的时候,一定要唱社歌,并且要全体员工朗读七大精神。
  七大精神就是把经营的基本方针,更具体地变成员工们应有的态度,加以表现出来的。
  松下电器公司遵守的“七大精神”
  第一精神:生产报国的精神
  生产报国是松下公司纲领所揭示的目标。凡公司产业人,必须以本精神做为第一精神目标。
  第二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
  大公无私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无论学识、才能多么的好,只要是缺少了大公无私的精神,就不足做为他人的表率。
  第三精神:亲爱精诚的精神
  亲爱精诚是松下公司早已具有的信条。不论各个人才多么优秀,如果缺少这个精神的话,等于是一盘散沙,毫无用处。
  第四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
  为了达成我们的使命,惟有彻底奋斗,才是惟一的出路。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真正的幸福就不会来临,也不能够力争上游。
  第五精神:遵守礼节的精神
  做人而不尊重礼节,或者是做人而没有谦让之心的话,社会秩序就不能维持。有了正确的礼仪和谦让的美德,才能美化社会,滋润美妙的人生。
  第六精神:顺应潮流的精神
  如果违反了自然的法则,就不能进步和发达。不顺应社会的潮流,而从事人为的有偏差的事情,绝对不会成功。
  第七精神:感恩图报的精神
  感恩图报的念头,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喜悦和活力。这个念头如果深刻的话,任何艰难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也是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泉源所在。
  在朝会和夕会的时候,值日者会上台发表联络事项和感想,可以使得上上下下的消息传递不误,并使每一个人都有轮流发表的机会。还有,实施朝会和夕会,可以使每天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界限,时刻牢记“七大精神”。但是,开朝会的最大意义是,在一天工作开始时齐读“七大精神”。自己宣誓,做为一个产业人绝对不违背产业人的精神。
  从前在学校,每天都要举行朝会。但是战后,大家都以为那是军国主义的遗毒,所以时至今日,朝会已经被废止了。听说,最近有些学校将朝会已经恢复了,但是顶多也是一个星期开一次罢了。大概是为了这个缘故吧,年轻人都不喜欢开朝人会,都不喜欢一起排队或是一起朗读信条。
  松下先生也碰到过好几个这样的大学生,他们说:“我们本想去松下电器公司,但是,听说那里每天要开朝会,要念‘七大精神’,所以我们就不愿意去了。”也有许多刚刚进来的员工心不心甘情愿地参加朝会。
  这个朝、夕会的时间,是包含在公司的上班时间内。可以说,是公司出钱的时间。松下电器公司的茨木工厂,一分钟可以完成大型电视机六台。如果取消五分钟的朝会,就可以多增产三十台的电视机。那么为什么明明知道会造成损失,并且年轻人也不情愿参加,却还要举行朝、夕会呢?
  这是因为松下先生说,重要的事情,必须反复地持续下去才行。
  不管你说什么好话,从嘴里说出来的话,立刻会消失掉,听的人也会马上忘记。除非印象很深刻,大概过了两三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说好话的那个人,却以为对方会牢记着他的话。等到对方不记得时,他便会认为对方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人。
  说莫名其妙,的确是莫名其妙。可是,人的记忆力是很不可靠的东西。心里想着要把某某东西记牢,可偏偏会忘记。那么,怎么才能记牢呢?
  第一个方法是——反复地说。重要的事情,希望对方记住的事情,要好几次、好几次,反复地说,要两遍、三遍、五遍、十遍地讲,这样的话,纵使不想记,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会记住。另外一个方法是,把它写下来,也可以帮助记忆。
  松下公司现在的顾问高桥荒太郎,于战败后,为了重建赤字累累的工厂而努力。所有的工厂都在总部严格地管制之下。可是,其中固然有顺利重建,转亏为盈的工厂,也有一直亏损,奄奄一息的工厂。尤其是马达部门,情况特别严重,和闭锁以前的时代一样。负责重建的高桥先生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原因并不在细枝末节的事情,或者没有干劲的问题,而是迷失了松下电器公司经营的基本方针。原来那家工厂,已经好久没有举行朝会了。
  那个工厂干部以下的全体员工,也都为了重建而拚命努力工作,并没有偷懒。可是,他们没有举行朝会,也就是说,他们把公司基本的精神都忘却了。于是,高桥先生指导工厂厂长以下的干部,让他们重新认识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观念,牢记“七大精神”,然后根据这个观念,重新检讨每一样产品的品质、成本、服务等各方面,加以改善。结果,半年的时间里,就使工厂起死回升,扭亏为盈。
  我们想使员工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往上提升,要施行什么样的教育才好呢?
  让他们去参加外界的讲习会就会有能力吗?让员工去参加外界的讲习会,可能也有效,不过,松下先生认为,人的能力所以能开发、表现,是在遇到困难工作的过程中,给予一个人超过他所能胜任的高目标,或是给他完全没有经历过的新领域的工作。当那个人能完成任务的时候,他的实力就会很显著地进步了。除此以外,可以说,没有其他真正有效的,能使人能力进步的方法。
  前面介绍过,前副社长中尾加入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过,在同一个经营恳谈会上,中尾先生谈到他受命制造电热器当时的情形。因为跟现在我们正在谈的主题很有关系,所以把它摘录下来,以供读者参考。摘录如下:
  从那时候起,会长(指松下先生)就说过,松下电器公司除了制造电器器具以外,同时也要培育人才。关于这个问题,通过“时间隧道”来说明的话,那是会长下决心,要在松下电器公司制造电热器时候的事情。会长征求我的意见说:“松下电器公司想制造电热器,你认为怎样?”会长要制造电热器的终旨是很有趣的。他说:“我用过电热器,是非常方便的东西。可是,以现在的价钱,虽然是很方便,却不能使多数人受惠。于是我想,做一个合理的设计,合理的生产、销售,而制造出能使任何人都买得起时的,甚至靠租房间生活的人也买得起的电热器,使电热器能普及于社会。你愿意试试看吗?”
  我回答说:“这是非常好的构想,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可是,我完全不懂得电热器。当然,我对机器的加热之类多少有些经验,可是,关于制造电热器的知识,可以说等于零。”会长却对我说:“你能做。你一定能做的,试试看吧。”
  就这样,会长从那时候起就能做到:使人了解制造产品的社会意义,信任人,给予人适当的责任与权限。我听了他的话后,就回答说:“我的能力有限,不过,我愿意全力以赴。”我立即答应了下来。但是我实在是完全不懂,所以先到书店去买“电热器”的书。可是,当时有关电热器方面较具体的书,连一本也没有。结果,我找到了一本石川芒次郎先生所写的“工业电热”的书,于是我就买下来自己狠读一番,总算知道了电热器到底是什么东西。然后,我就开始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地去设计、试作与准备制造设备。当然,一开始有过两三次的失败记录,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并没有弃馁,仍以坚强的毅力工作,最后总算获得了会长所期望的成果。
  “要培养人才,必须让每一个人大胆的工作,充分发挥其才能,然后才能发挥出公司全体的力量来。”这样的想法,通过一段时间我才想起来,但会长从那时候起就已经做到了。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果我们光是担心那个人的缺点,我们就不能痛快用人。如果尽可能看他的长处的话,用途是很多的。松下先生认为,纠正缺点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最主要是用七分的功夫去看优点,用三分的功夫去看缺点,较为妥当。
  象这样,不管年纪轻有没有经验,总是大胆地把任务交给部属去自己发挥——这就是松下先生的作风。
  可是把工作交给了他以后就不管了吗?失败的时候,要如何处理呢?松下先生认为,虽然把工作委任给他,但是,工作进行的情况,还是要时刻注意监督才行。他说,把工作抛出去而不管,那是不负责任,也是怠忽的行为。
  当然,有时候把任务交给了他,才发现了那个人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种缺点,松下先生认为应该由经营者把它纠正过来才行。如果纠正不过来的话,只好换人。
  换句话说,也就是“交给他”,就是让他单独去做;“不交给他”,就是上司不能放手不管。
  经营者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有“最后的责任要由我自己担当”的觉悟才行。这样想的话,当然会担心工作进行的情况才对。虽然已经交给他了,可是心理始终牵挂,所以要求他提出报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勉励或指示他。这是经营者应有的态度。
  当然,既然交给了他,对细节不要过分插入,在某种范围内,要闭一只眼睛,把握大方向才能培养出人才。可是,当那个人即将脱轨的时候,就得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注意才行。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话,那就等于自己否定了“原先自己认为这个人是必能胜任的人选”。做为经营者,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在另一方面,被信任的人,如果知道这种身受重任的微妙关系,他就懂得,该报告的事情要规规矩矩报告。可是,其中也有人自以为“既然交给我,我就可以任意去做”,于是不写报告,独断专行。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得承认自己的判断错误,选错了人,只好赶快换人了。
  经营在人为,所以在用人方面,可不能有“马马虎虎”或“客气同情”的态度。用人和被用人,双方都要很认真才行。尤其是经营者,任何时候都要认真检讨,有没有把人才用在适当的地方。
  上司在什么情况下赋予下属职权呢?
  设定目标以后,就得信任部属,必须把大幅度的职权赋予部属。这里所指的职权是指:决定权。对特定的问题,可以做决定。命令权。向别人发出命令,让他们去做特定的行为。行为权。自己能做特定的行为。
  部属因为被赋予职权而感到上司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所以为了一心一意想报答这种信任,会拚命努力去达成任务。另外,在赋予下属职权时,目标必须明确,手段、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委让权限的意思就是,目标要明确,但是关于完成目标的手段、方法,即要尊重个人的自主性。发挥各人的长处,把一切都交给他,才会产生真正的“责任感”,也才会产生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任务的热情和信心。这样会变成旺盛的“问题意识”,进而摆脱日常常识、习惯和想法的旧一套,而洞察事物的本质,使得能想出新的方法、创意,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经营的能力。
  交代琐碎事情,会使人降低积极性,失去创造、设计的热情,到后来就不能发挥个人的独特风格了。
  权限虽然委让给部属了,可是责任仍然在上司。光是把权限委让出去,然后对最后结果严加批评,那么部属的能力恐怕不能充分地伸展了。所以身为上司就算把权限委让出去,仍然要掌握大原则,若是见中途方向走歪了,就该立刻修正。如果当部属怎么努力也无法克服困难的时候,就应该替他设想,给以帮助,或指导他从更高的观点去看更广的世界。当他在手足无措的时候,一句宝贵的热心意见,就象输入血液的营养剂,往往可以使他获得真正的成长。从这样援助部属的关系中,更可以培养部属对上司的信心。
  可是,尽管大家都强调权限委让的重要性,实际上,“没有实效”的情形也不少。权限委让不顺利,多半是因为如下的原因:
  原因之一,部属的业务目标不明确。这时候,因为部属的责任范围不明确,所以不知道委让给谁。
  原因之二,负责人的性格属于做事不果断那一类型的时候,或是负责人在心目中对部属有什么不安感或不信任感的时候。
  原因之三,负责人没有建立起制度或体制,能在情况恶化时,提早发现并且采取适当对策。这样的体制并不是以“监视”或“监督”的方式去施行,而是着眼在为伸展每一个部属的自主责任性,同时使得全体组织有统一性,并且提高效率。除了这一些以外,还要培养“虽然是自己权限内的事,仍然要和上司商量”的谦虚态度和尊重上司的行为。
  一方面,受权限委让的部属,也考虑一些问题。部属不能适应上司交付的“委让”,主要的原因是:
  其一、他没有接受委让权限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其二、他的性格消极,没有信心去完成。
  其三、他一向认为,与其自己思考,不如请教上司比较方便,这是一种懒惰的行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司有必要很具体地、有耐心地继续指导,使权限委让能顺利进行。
  积极推展工作的人,工作会越来越多;相反的,消极的人,工作会溜走。自己为完成任务而努力,等于是自己主动地把握权限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上司要努力,给予权限;部属要努力,把握权限。
  公司很想培养具有拼命精神的人才,可是,公司的职员都很消极,光做被命令的事情。有些公司也实施过“建议制度”,可是并没有出现过好的局面。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部属产生干劲呢?
  勤劳热情、有没有积极性,跟那个人的工作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是说:劳动就是能力和热情的总和。
  这样的公式,是可以成立的吧。不论能力多么强,没有干劲的话,就没有用。相反的,只要有热情,能力差一点也可以补足。甚至可以说,只要有干劲,能力会越来越强。
  要使人产生干劲的原动力,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维持动机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些主要原因有缺失,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例如: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的方式;监督者的监督技术;薪水与福利制度;作业条件与环境等等。这一些不能维持良好状态的话,就会引起很多员工的反差。当这一些主要原因得到了满足后,可能仍然不能提高员工积极的勤劳热情。当然,工资、福利、作业条件等不好的时候,必定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把这些主要原因加以改善,是使员工产生干劲的基本条件,但是,只有这些,还是不够,另外还必须有一个动机。
  这个根本的动机愈获得满足,干劲就愈增强,而这些动机,都是从工作本身产生出来的。
  这些动机主要包括:达成工作任务;表现或成绩被肯定;工作本身的性质(有责任的工作,开创、发展的工作);根据以往的成绩,适当的加重责任;工作的知识使能力有进步的机会等。
  根据马士罗那有名的“欲望的五个阶段”之分,人最高的欲望是被大家承认、被尊敬,并发挥能力,有所创造,也就是“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是使人产生干劲的原动力的第二类。要使这一类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是,去向困难的工作挑战,或大胆去从事工作。但是这个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员工。以全体员工为对象时,最简便的方法是,上司认真听取部属的意见,并加以制度化,也就是“建议制度”。
  松下先生一向很乐意听取员工的意见,他常常对员工表示,请大家把各自所想的事情,积极地说出来。
  例如,下面的两次谈话,一个发生在公元一九三三年,另一个是于公元一九三九年。两次都是于朝会时,松下先生向全体员工发表的。在民主主义时代发表这种谈话,当然是不足为奇的,可是,在当时军国主义的言论编制时代,发表这种言论,是很令人惊讶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经营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成败,关键是“人和”。
  任何公司、商店,如果要提高经营的效果,最重要的事情是“员工和睦”。所以松下公司的信条,也以此为第一。要把这个“人和”反映在经营上,最好的方法是,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认为对本公司有益的事情,不论是大是小,请不客气地向主任或社长提出建议。经营的领导者要虚心听取各位的意见,然后把它综合研究,才能产生合理的领导。不过,有时候,各位所提出的美好构想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立刻采用,可是我们一定会找一个适当的时期,使它实现的。请不要以为“我的建议,却不被采用”。
  把松下先生的这种构想制度化的,就是松下电器公司的建议制度。松下电器公司“下情上达”的公司风气,是很旺盛的。例如,公元一九七八年,当时已创业六十周年了,在积极鼓励建议之后,一年之间总共提出了一百七十七万件的建议。次年并没有怎么鼓励,仍然有一百五十七万件的建议,平均每人提出了二十四件的建议。某事业部甚至达到平均每人每年八十六点二件,可见大家是多么的热心。
  建议事项都会转送到审查员那儿,要不要采用,都要回答得清清楚楚。如果不采用,都要写出详细的理由——例如,你的建议,别人已经提出过了,我们不采用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果这个地方能再进一步设计的话,也许我们会采用等等——然后送到建议者的手里去。这个回信的处理是很费事的,可是如果不这么一件一件处理的话,建议制度会变成有名无实了。对于不采用的案子,就把它丢进了纸篓,也许处理时间可以省掉很多麻烦,可是,这样做,建议制度就会被破坏了。大家对此会认为无所谓的。除此以外,凡建议被采用,都会发给奖金,以资鼓励。
  建议的内容,有关制造方法的顺序、布局、改善机械或工具之类的比较多。例如,干电池的工厂,布局和工程都依照员工的建议进行着。在那儿使用的工作机器,没有一件是原来的机器,统统都是由全体员工的建议而经过改良,或另外订做的新机器。
  在传送带边工作的女工也提出过很好的建议。作业指示图是由班长、领班等富有经验的人所写的,可是,实际操作以后,员工发现,这个地方如能改成这样,工作效率不是更好吗?建议的结果被采用,以后就按照建议去做的方案,实在太多了。
  按照命令去做,是“作业”,可是,一面想着,还有没有改善的余地,就会变成“工作”。有人批评说,在传送带之前工作的人,就是“人被机器使用”,使人失去了人性。可是,如果能用不同的态度面对着工作,照样可以把人的自主性发挥出来。松下电器公司就是希望全体员工,能成为有自主性的人。
  不建立建议制度也不要紧,只要能使部属积极地提出他的意见即可。松下先生也常常主动地、随时随地去向部属征求意见。任何人的意见,他都会认真地听。松下先生的头脑能保持永远清楚,是很令人惊讶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很愿意细听别人的话。松下先生对干部也常常说,要多听部属的意见,才能把部属培养属成为积极、自主的人才,同时这也是汇集众智去经营的基本。
  举棋不定的时候,部属的建议是最好的。实际上,有许多部属,对某些方面,比部长或课长有更好的意见,如果我们不能把它活用的话,就是一种损失,因此,经常鼓励部属多多建议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样活用部属的好创意,那么部或课的成果就容易作出,同时也能培育部属们成为好的人才。可是,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也许收到部属的好建议时,上司会觉得,照样采用,会有损上司的面子。松下先生认为不应当那样想,虽然建议是部属提出来的,可是“决定采用”的人是自己。好的创意固然很重要,可是,如何采用它并产生成果,是更重要的。如果能够因此而顺利成功,部属的能力和自己的能力都会有所发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司真正的职责,也正在于此。
  因此,上司要具有使部属乐于建议的态度。如果部属所提出的建议并不是最好的,但只要不是恶意的,就可以告诉他:“你按照那样去做做看吧。”
  如果只采用绝对不可能错的建议,而稍有疑问就不采用的话,部属的建议就会愈来愈少,创意和设计的兴趣也就会降低了。如此成了习惯以后,所有部属都会变成硬化了的木头人。这样不但不能培养人才,反而是浪费人才。
  所以,遇到建议不是最好,但也不坏的时候,上司应该有“很好,你去做做看,我也很高兴,就按照你的意思去试试吧。”这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松下先生认为,该反对的就要反对。但是,在左右为难,实在不知道是好是坏时,他多数是表示赞成的,通常会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你去试试看吧。”因此,松下电器的员工都痛痛快快地工作着。
  使部属有干劲,培养部属成为有自主性的人才,可以说是人事政策中,带领部属时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是造就人才的根本。这个主题,怎么说也说不完的,对此,松下先生强调“要使部属说出意见来,是很重要的一步”。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如何交代工作,才能使部属产生干劲”的问题。现在把松下电器公司向管理者说明的文书,摘录给大家:
  把交代工作变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交代工作呢?
  那就是,要使每个人都感到这工作是值得做的,应按照个人的能力,增加工作的质与量,也就是“职务充实化”。交代工作使部属感到值得做的方法是:
  第一,给予部属能自己计划、实施、统制的工作。以往工作的计划和检查常由上司来做,只有实施的部分由部属去做,然后上司再加以批评。这样的做法,会使部属没有自己策划的余地,让他们不经过思考地去工作。这样的话,部属很难对结果负责,理所当然也就对工作没有趣味了。给每一个人有挑战性、需要负责的工作,然后,由自己为了达成这个工作,而去计划、实施和编制等。象这样对整个的工作,尊重部属的自主性,才是把部属当做人看待,也才是正确的工作方法。
  第二,给予部属一连串、整体有规划的工作。为了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在现场的话,可以依照工程的区别,进行分工。可是,分工做得太极端的话,工作就会单纯化。因此,对工作失去兴趣,干劲也会降低。同时,在品质管理上,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为了要避免这样的弊端,作业的本身,在计划时就要把它单纯化。但是,对从业人员不做细密的分工,让他们尽量能多负责几个项目的工作。然后,在他们分担的工作里面,至少要有一项需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力,使得工作有一点变化,才不会过于单调。
  这是把工作当做一个整体的过程,把整体的工作交给部属。其中当然也有加重他责任的意思。可是,对部属来说,把需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自己,感到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对企业来讲,分工是提高效率的一种策略。可是,工作效率不能单看工作时间的计算,成绩就可以提高。从事工作的人,心理和感情要发生作用,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所以,我们必须从这两方面来加以改善和检讨。
  从以上的各项,我们可以明白,人是需要努力、辛苦、勤奋学习才能取得进步,才会感到做人的价值和喜悦。
  那么,公司经营者发现人才之后,如何破格录用呢?我们想不依照常规即是年功序列的方法,破格擢升年轻
  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居于高位。可是他们是不是能胜任新的工作?我们感到不安。另一方面,也担心公司里面的气氛变得不愉快。所以,我们正在迷惑着。请问提拔人才,应该怎样处理才好?
  如果一个团体的领导者是个有领导能力的人,那个团体的每一个分子都会进步。可是,相反的,如果领导者不具有领导能力,那个团体不但不会发展,反而会崩溃。一个有领导能力的领导者,对于团体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松下先生的想法。因此,他对破格擢升人才,是非常赞成的。只要选对了人,就可以打破公司里面暮气沉沉的气氛,使公司迈向繁荣。假使,某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很不好,而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又是个五十岁的经营者,他非常的老练,可是,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接替了他的工作。很明显的,这个公司会焕然一新,并且,每件事情都很顺利。也就是说,那个公司的业绩,是由那位新人发挥他的实力,而完全改变的。
  情况之所以会完全改变,是因为实力有差别的缘故。而这种实力,并不一定会因为年轻就没有,也不一定经验丰富的老人就必然有实力。这与一个人的年龄是没有关联的。
  要站在最高位,当然需要经验,才能把事情办得好。进入公司只有三四天的人恐怕不行。因为他还不熟息公司的情况。可是,在公司待了十年、二十年,到了四十岁左右,如果那个人有素质的话,或者那个人有某种信念的话,他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松下先生认为四十岁左右的人,在体力上还没有衰老,所以,能够做出相当的成果出来。可是在日本,这样的机会比较少。
  在日本,对于年轻有实力的人,常常因为他的年轻,而让他停留于第三位、第四位,使他没有机会发挥才能。这样的现象,在日本的各产业界都有。这对国家繁荣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
  可是,要提拔这种优秀的人才,会使人担心他到底能不能胜任。这的确也是个问题。不按照年资,而要从下面提拔的时候,一方面对他期望,但是,另一方面也很不放心。松下先生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就可提拔。
  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就当作及格来使用。松下先生说,他在提拔人才的时候,有时会遇到令他不大放心的人,但在当时除了这个人之外,就没有第二个人可以考虑的话,只好让他试一试。结果获得成功的事例比较多。
  人的能力,表面的百分之六十也许可以看得出来。而内部的百分之四十,不做做看,就不能知道。所以,得到六十分,应该可以算是及格的了,也就是说,可以提拔他做新的工作。从各方面搜集资料得到的分数,如果达到百分之六十的话,就让他去试试看。不过,重要的事情是,这个百分之六十,不能马马虎虎,而必须是正确的答案。用这个方法提拔人才,公司的成绩才会改变很多。
  在日本有依照年资进级的习惯,越过前辈进级的话,被提拔的人多少会对前辈感到不好意思。被越位的人,心中也有一点不舒服。为了要避免有这种情形,经营者在提拔年轻人以后,要赶快帮助他稳定下来,安心于新的职位。
  破格擢升人才需要有人帮助。例如,提拔某人当课长,在那一课里有很多比那个人年资老的人,他却越过那些前辈们,去当课长。在这种情形之下,光是把新的派令,交给新任课长,然后发表,这次我们派某君当课长,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以前松下先生当社长的时候,一定要交代清楚。也就是说,让那一课里年资最老的前辈,代表全体课员向新任课长宣誓。某君接受新派令之后,便向大家致词,说:“从今天起授命担任课长,请大家多多支持。”这时候,课员里面,年资老的人站起来,代表全体课员向新任课长致祝词,最后说:“我们宣誓,绝对服从课长的命令,全力以赴。”这么一来,从那一瞬间起,课长的威严,就会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
  也许有一些人会认为,这是恶作剧的做法。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便会有奇怪、矛盾的气氛留在那里,课长不象课长,很多事情不能顺利推行。所以,一定要让老资格者做代表宣誓,使得气象焕然一新。
  要提拔年轻人的时候,先是把职位交给他,然后,鼓励他努力去做是不够的。一定要帮助他,经过仪式后,使他能安心地就任,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社长不这样做,公司便不能发展。
  不过,要做破格提拔的时候,社长绝对不能循私情,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做为人事调整的标准。一定要看那个人,是不是恰当的人选,这是基本要件。“某某人工作能力很强,但是我讨厌他,所以不擢升他。”这是不行的。“工作能力差一截,但是我喜欢他,所以,让他当课长。”这样做也是不行的。就算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为了公司的工作需要,必须向这个人低头、拜托。经营的人,要有这样的器度才行。
  松下先生说,周围的人对被提拔的人,应该要由衷地祝福,不能有嫉妒的心理。
  自己的部属只要是人选,就该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他。要推行提拔人才,如果没有大家的了解,我们就没有办法实行。为了使工作进行顺利,哪怕他是自己的部属,只要他是适当的人才,就该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要做到这样彻底的地步才行。这么一来,就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而产生真正民主的公司。
  对于同事的升级,应该由衷地祝福他。做人难免有小气的地方,尤其是日本人,大家的度量都不够大。例如,在同一个工作场所里,以前的老同学进级的话,其他的同学就会嫉妒他。疏远他,排挤他。相反的,有人失败了,就会幸灾乐祸。如此一来,嫉妒和狭窄的心胸,不正好证明他是不配升级的人吗?并且也表示他的人格不够健全。
  在公司里面,光是有功于公司的人,让他担任重要职位,如果那个人的能力不能胜任,对公司也并没有好处。一般的公司,很容易把重要职位,让这些对公司有功的担任。松下先生认为,这是非注意不可的。
  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应该给他优越的俸禄,不要因为有功劳,就给他地位,要给地位,必须要有相当于那个地位的见识才行。如果只因为有功劳,而把地位给予没有见识的人,国家就会崩溃。事业的经营,也是相同的道理。对于有功劳的人,给他提高薪水就行,地位要给有见识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见识的人呢?松下先生说:“有见识的人,就是有才能的人”。对于人才的标准,松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尺度:
  一、不忘初衷而虚心向学的人。
  二、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人。
  三、爱护公司、和公司成为一体的人。
  四、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人。
  五、能作正确价值判断的人。
  六、有自主经营能力的人。
  七、随时随地都有热忱的人。
  八、能得体支使上司的人。
  九、有责任意识的人。
  十、有气概担当公司经营重任的人。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