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一章 历史是实际经验


  “蠢人常说他们是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学习。我却认为利用别人的经验更加好些。”这是俾斯麦说的一句名言,但是最先发现这个真理的却不一定是他。对于军事问题来说,这个格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正规军人,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不同,他不可能经常不断地履行自己的作战勤务。因此,有人甚至断言:“军人这行职业”,就其直接意义来说,简直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职业,只不过是一种“临时性的雇佣关系”。而且存在一种离奇现象:当雇佣兵制被常备军制取代以后,“军人这行职业”就不再成为一种职业了。
  在过去实行雇佣兵制时,充当雇佣兵,还可以算作一种职业,因为只有进行战争时军人才会受雇和领得薪饷;而常备军的正规军人,则可以在不打仗的时候继续领取薪金。
  关于严格说来没有“军人这行职业”的论断,就现代军队的大多数来说,从他们经常都在就业这一观点来看,不是很准确的。但是,如果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在现今时代,与过去比较起来,战争的规模尽管愈来愈大,而它的次数毕竟愈来愈少了,那么,上述的论断仍然不是没有根据的。甚至可以说,在和平时期,军队即使进行最严格的训练,也总是“理论性”多于“实践性”。
  然而,俾斯麦的名言,能够帮助我们比较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他使我们认识到,有两种不同的“实际经验”: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而且在两者之间,间接经验可能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它的范围毫无疑义要广阔得多。即令在最有利的工作领域内,要取得直接经验,其范围和可能性总归是极其有限的,更何况在军事勤务当中。试以医生这行职业来与军人职业作个比较。医生的实习机会当然要比军人多得多,可是,医药学和外科学方面最伟大的成就,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研究工作者,而不是实际开业的医生。
  直接经验就其本质说来是极其有限的。无论对于理论还是对于实践,它都不足以构成坚实的基础。即从最好的情况来说,它也只能造成一种有利于进行科学总结的气氛。间接经验则具有较大的价值。其原因是:它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历史,这就是普遍性的经验。”它不是某一个别人物的经验,而是许许多多在各种复杂多样的条件下从事活动的人们的经验。
  把战争史作为军事教育的根据是很合理的,因为在训练和培养士兵方面,利用战争史料能产生良好的实际效用。不过,这种经验究竟有多大价值,也和其他任何经验一样,既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于上面所引的关于历史经验的定义,也取决于对它进行研究的方法。
  拿破仑说,在战争中,“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统帅们一般都承认,这个经常被人们引用的格言是正确的。然而,这种算术上的对比难道真的合理吗?人们对此又很难作出回答。这是因为,如果武器装备不能满足要求,则士气必将下落,如果消耗巨大精力而只能获得微小的利益,甚至于招致死亡,则士气必将丧失。而且,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本是统一而不能彼此分割的。尽管如此,拿破仑的格言还是有其不朽的价值,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思想,即精神因素在所有军事活动中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作用,它往往能够决定战争和战斗的结局。在战争史上,精神因素是一个具有“经常性”的因素,只是其程度有时稍有变化。而物质因素则是经常变化着的,几乎在每次战争和每一军事情况中都各不相同。
  认识了这种情况,有助于从实际运用战争史的角度来钻研军事历史。过去,军事训练的实施和军事理论的建立,都是以深入研究一两个会战或战役来作基础。而这个基础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因为在每一次战争中所用的军事手段和斗争工具经常都在变化。这种变化造成的危险性,就是把我们的眼界限制得很狭窄,以致促使我们作出错误的结论。在物质的领域中,只有一个事实是唯一不变的因素,这就是一切的工具和条件都在经常不断地发生变化。
  与上述情况不同,人们对于危险的反映,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某些人由于他们的秉性、经受的锻炼和专门的训练有所不同,对于危险的反映,可能不及另一些人那样敏感。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的。情况愈是特殊,我们的分析研究愈是囿于局部范围,对于精神因素的判定也就愈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支军队在某个具体场合能够表现出多大的抵抗力,人们是很难准确作出判断的。可是,不管在什么场合,这一点并不妨碍人们作出下面的结论:军队遭到突然袭击时,或者在经受饥饿和疲劳时,其抵抗力必将显得差些。心理方面的分析研究愈是充分,则为了作结论而打下的基础也就愈牢固。
  由于心理因素要比物理因素重要,而且它还具有较大的固定性,这就可以导出一个结论,即任何军事理论的基础都必须尽可能地广阔一些。如果对于整个的军事史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这样一个基础而只是深入研究一个战例,那么,这种研究便有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与此相反,如果能对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的几十个战例加以研究,并且证明有某种的“因”即能产生某种的“果”,那么,把这种因果关系当作军事理论的一个部分,也就不是没有理由了。
  本书阐述的内容,正是进行一种广泛研究的结果。事实上,也可以看成是由于某些因素所引起的复合后果。这些因素与我曾经担任《大英百科全书》军事部主编这一职务有关。以前,即在早些时候,作者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涉猎了某些时期的战史。百科全书给我提出的任务,迫使我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战史非进行广泛的研究不可。这好象是一个地形测绘员,甚至一个旅游者,如果他有心思的话,其面前的视界是极其广阔的,他可以获得有关整个地形的总概念。然而,如果是一个矿工,他就只能看到自己工作的那个坑道里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印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战争所采取的“路线”,如果不具有某种程度的“间接性”,不能从而使敌人感到措手不及,难以应付,那么,也就难于使战争取得有效的结果。这种“间接路线”,既有物理性的,也有心理性的;通常都是物理性的,但终归总是心理性的。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这种累积下来的经验明白地告诉我们,朝着敌人所“自然期待的路线”而以“直接法”去进攻,不管所指向的目标是属于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常常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其所以如此,原因显而易见,就是上面引述拿破仑那个格言所说的:“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这也就是说,一个敌军或者敌国的实力,尽管在形式上取决于军队数量和物质资源的多少,但其最终结果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指挥的稳定性、人们的精神状况和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
  朝着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采取行动,必将使敌人得以改善态势,因而增强其抵抗能力。战争也和体育场上的摔跤一样,如果不预先使对方发生动摇,丧失平衡,那么要想把敌人打倒在地,就不得不同对方作紧张的较量,因而过多地耗费力量。采取这样的斗争方法,要想夺取胜利,那就必须在力量上大大超过敌人,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不一定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在大多数的战役中,使敌人在心理上和物理上丧失平衡,常常是最后打败敌人的一个重要前提。
  使敌人在心理上和物理上丧失平衡,是在战略上采取“间接路线”的方法来达到的。这种“间接路线”,可能是预先谋划的,也可能是偶然采取的。正如分析表明,这种战略所采取的行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卡蒙将军的研究证明,“迂回到敌人后方”,是拿破仑作战的经常目的和基本方法,所谓“间接路线战略”,实际上已把这个观念包括在内了,而且比它的范围还更广泛。卡蒙只是对时间、空间和交通线等物理因素作了一般的研究。可是,通过各种心理因素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战略行动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从表面上看,这些战略行动同“迂回到敌人后方”这个机动样式并不相似,但是,它们却是“间接路线战略”的鲜明例证。
  查清各种战略行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判明它们的性质,用不着把参战双方的实力数量、它们的补给方法和交通运输情况罗列出来。对于历史上的许许多多事件,我们感兴趣的,只是其中相同的现象,以及后方工作情况和那些引出结果的心理上的措施。
  在各种就性质、规模和时间来说都极不相同的条件下,如果采取类似的措施而能获得相同的结果,那么就可明显地看出,其中必有某些相互联系。我们对此加以研究,就能合乎逻辑地找出其共同的规律。这些条件的差别愈是广泛多样,则所得的规律也就愈加明确可靠。
  所以,对战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新的战争原理。而且其价值并不止此。如果这种研究是创立任何军事理论的必要基础,那么,对于有志研究战史并力图发挥自己关于战争观点和判断意见的普通军事人员来说,其重要性也是相同的。否则,他的军事学说知识就没有牢固的基础,好象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头重脚轻,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
  投笔从戎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