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
1740年5月30日,24岁的菲德烈威廉继承普鲁士王位,史称菲德烈二世,又称弗里德里希二世或菲德烈大帝。普鲁士是欧洲新兴的强国,因它是一个内陆国家,四周都受到敌国的包围,在这种环境之下,为了要维持其强国的地位,就必需向外扩张。菲德烈即位后,继续执行其父菲德烈一世的扩张政策。1740年12月16日,菲德烈借口奥地利的王位继承问题,发兵侵入西里西亚,造成既定事实,逼得奥地利改变了过去与英国、荷兰结盟反对法国的传统态度,转而求助于法、俄两国。菲德烈则利用英国想夺取法国殖民地的企图,同英国结盟,对抗法、俄、奥、瑞(典)和萨(克森)五国同盟。
1756年,菲德烈获悉俄国鼓动奥地利对普鲁士开战。他认为,若待奥地利准备好了再战,必将于己不利,于是决定先发兵攻击。8月27日,他亲率7万大军,突然不宣而战侵入萨克森,9月10日占领了该地首府德累斯顿。欧洲各国闻讯大为震怒,决定出动50万大军从各方面围剿菲德烈。至1757年10月间,俄军已侵入东普鲁士,法军占领了汉诺福,奥军进入了西里西亚,而法奥联军也由西向柏林逼近。面对危局,菲德烈派李华尔德元帅率2.5万人迎击8万俄军;派贝芬公爵率4.1万人对抗10万奥军;他自己在11月4日,率3.2万人到达罗斯巴赫,以来迎击法奥联军。 法奥联军由法国的索拜斯元帅和奥地利的希尔德堡豪森亲王率领,共6.3万人(其中法军3万人,奥军3.3万人),对普军几乎占有二比一的优势,所以他们是趾高气扬。索拜斯和希尔德堡豪森决定第二天上午进攻,计划绕过菲德烈的左翼,切断他的退却线,并准备在一击之下即结束这个战役。 11月5日上11时,索拜斯命令部队拆营,成3个纵队前进。前卫为法国和奥地利的骑兵,中央为法国和奥地利的步兵,后卫为法国的骑兵。联军旌旗招展,军乐悠扬,好像胜利游行一样地向普军左翼旋转。 罗斯巴赫村落位于一个低缓的小丘上,从那里可以清楚的看见联军的营地。菲德烈派高德上尉在一高屋顶上监视敌营。下午2时,国王正在用膳,高德上尉冲进了房间,向国王报告说敌人正向普军的左翼旋转。菲德烈亲自爬上了屋顶,看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了敌人的意图,是想从侧面和后方来攻击他,并驱逐他离开他的交通线。于是,他当即决定将主力调往侧面和后方,易守为攻。下午2时30分,他下令部队移动。半小时后,各部队即进入了新的阵地。普军移营之快,使目击者叹为观止。一名法国军官说:“好像是在歌剧中变换布景一样。” 对于普军的移动,索拜斯却认为菲德烈正在全面撤退,于是充匆忙下达攻击令,以致使自己前进纵队的头部已暴露给普军。下午3点30分,普鲁士的席德里兹将军抓住战机,率4000骑兵从正面和侧翼迅猛攻击联军。普军骑兵向一把风快的钢刀一样,在庞大的尚未展开的联军之中,横冲直撞,反复冲杀了四次之多,驱逐着敌人向后溃退。同时,普军炮兵的18门重炮也向溃逃中的联军步兵开火,在这个火力的掩护下,普鲁士的亨利亲王率领7个步兵营,用快步前进,攻击领先的敌军,以来支援骑兵。由于普军的炮火使联军步兵整行的被撕开了,普鲁士的火枪兵就变成了可怕的刽子手。联军步兵被逐回后,前后挤成一团,于是席德里兹又抓住这个机会,再度打击在他们背上,使他们落荒而逃。 到下午4点30分的时侯,会战的胜负已经完全决定了。普军在炮火掩护下,全面向崩溃中的联军攻击。联军的退却变成了溃散,在周围40里以内的地区中,到处都是败兵。由于纪律的废驰,这些败军变成了乌合之众和惊弓之鸟。菲德烈却未展开追击,其原因是黑夜已经快到了,而菲德烈又急于赶回情况危急的西里西亚。此战联军死伤3000人,被俘5000人,其中包括8名将官和300名军官。另有火炮67门,7对国旗,15面军旗和许多行李。而普军却只损失了541人(其中死165人,伤376人)。 罗斯巴赫会战以菲德烈二世的勇敢决断和技艺高超而饮誉后世。拿破仑对菲德烈的评价是:“愈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愈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所能说的最高赞誉之词。” 鲁腾会战 菲德烈在罗斯巴赫击溃法奥联军后,立即率领1.3万人从莱比锡出发,赶往情况危急的西里西亚。11月28日,菲德烈到达帕赫维兹。此时,贝芬公爵在布里斯劳被查理士亲王和道恩元帅指挥的奥军击败,并已放弃了该城。在帕赫维兹,菲德烈命令齐曾将军去指挥贝芬的败军,并命令他们于12月3日,集中在该城中。同一天,菲德烈进到了新市,用一个轻骑兵的突袭把它占领了。菲德烈的迅速前进使奥军主帅查理士亲王和道恩元帅大为震惊,因为他们认为菲德烈在罗斯巴赫会战后,一定会宿营过冬的。 12月4日,奥军把重炮留在布里斯劳,匆匆越过了东维德尼兹河,在该河以西占领了一个阵地。奥军共有84个步兵营,144个骑兵中队,210门火炮,总人数近8万。其右翼由鲁齐西伯爵指挥,并配有尼配恩泥沼的掩护;中央位置在鲁腾,由查理士亲王和道恩元帅亲自指挥;左翼由纳德斯提将军指挥,位置在沙格秀兹之后。右翼的骑兵位置在古克维兹,左翼的骑兵则在鲁腾。以防御而论,这个阵地是坚强的,不过却比较过分的延长,两个侧翼之间相距达5英里半。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阵容,菲德烈所用的兵力一共只有3.6万人,其中2.4万名步兵,共分48个营;1.2万名骑兵,共分128个中队。共有火炮167门,其中61门为重炮。战场为一个开阔的平原,菲德烈曾在此作过演习,所以对于地形早有充分的认识。 12月5日上午5时,普军从新市前进,菲德烈一马领先。在走到该村与鲁腾之间一半距离时,他命令全军暂停,把他的将领们召到一棵桦树下训话。他说:“假使我要让奥地利人占领西里西亚,则我认为我是毫无所成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决定违背一切战争艺术的规律,向查里士亲王的部队进攻,尽管他的兵力差不多要比我们强过了三倍。我必须冒险采取这个步骤,否则一切都完了。我们必须击败敌军,否则就会全体死在他们的炮火之下。这是我的想法,这也是我的做法。现在大家回去,把我所说的话向士兵们传达。” 菲德烈的计划是直向前进,达到布里斯劳道路,在奥军的右翼方面作佯攻,然后利用敌人阵地过分延伸的弱点,横越过敌阵的正面前进,打击到敌阵的左翼上,驱逐他们离开交通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决定把全军都位置在奥军的左翼方面,用他的右翼作最强硬的打击,而把左翼缩回。 菲德烈命令部队继续前进,直抵波尔尼村为止。菲德烈亲自率领前卫10个营和60个中队领先,主力分为4个纵队接着在后跟进。军乐队一路吹奏着,军人们高唱着军歌: 我要克尽厥职,我的地位是您所赐与,我要坚强而勇敢的战斗,当我这样战斗时,一定能成功! 有一位军官问国王,是否应命令他们停止不唱。菲德烈回答说:“绝对不必,有这样的士兵,上帝在今天一定会赐我以胜利的。” 天刚拂晓,普军前卫在薄雾中进到波尔尼,与奥将罗斯提兹将军所率领的5个团遭遇。普军同时从正面和侧翼发起进攻,这只奥军立即被击溃,包括身负重伤的罗斯提兹将军本人在内的800名奥军被俘。不久晓雾全部散去,于是可看清奥军的全部,从尼配恩一直延伸到沙格秀兹为止,看得是那样的清楚,几乎其人数都历历可数。 波尔尼村的丧失对于奥军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因素,不仅菲德烈从那里可以望见奥军的全部部署,而且这个高起的地形使奥军看不见普军的主力,正分为4个纵队向该村前进。当普军主力将到之际,菲德烈即派遣其前卫中的骑兵,去追击罗斯提兹的残部,并向鲁齐西伯爵指挥的奥军右翼逼进。鲁齐西以为这是普军主力的攻击,立即向道恩元帅求援。于是道恩把他的骑兵预备队和左翼骑兵之一部分,派往右翼增援。这时,普军主力的4个纵队,又合并成2个纵队。当他们到达波尔尼村之后,即在高地的掩蔽下,向右旋转,直指奥军左翼。普军行军序列如下:右翼在前,齐曾率领43个中队,毛莱斯亲王率领6个营,前面的前卫是魏德尔将军所率领的3个营。左翼在后,由李左将军率领,包括所有其余的步兵,侧卫为狄森将军所率领的40个中队。每一部分骑兵又有10个中队的轻骑兵,以供支援。后卫为尤金亲王率领的25个中队。 查理士亲王和道恩元帅发现菲德烈的部队突然失踪了,遂幻想以为普军是全面退却了。道恩说:“普军已经走了,不要去骚扰他们!”可是正午后不久,又看到普军的头部,在罗贝亭兹和沙格秀兹之间出现了,从那里开始威胁奥军已经减弱的左翼。 突然面对占压倒优势的普军,奥军左翼指挥官纳德斯提将军慌忙向主帅查理士亲王求援。但是已经太迟了,大约在下午1时,魏德尔在6门火炮的支援下,并由毛莱斯的6个支援营追随在后面,开始突击沙格秀兹防线。同时齐曾的先头骑兵也向奥军骑兵发起冲锋。到了下午1时30分,纳德斯提这一翼被击溃了。在沙格秀兹与鲁腾之间的战场上,遍野都是逃兵,而普鲁士的骑兵则在后面追击,再往后面即为成双线前进的步兵。右面为魏德尔,中央为毛莱斯,左面为李左,全部又都获有重炮兵的支援,他们用纵射打击飞逃中的奥军。 这时,查理士才明白已经受到了普军主力的奇击,于是匆忙召回已经派往增援右翼的骑兵。普军接着向鲁腾发起猛烈攻击。奥军在失望中作困兽之斗,普军一营一营地开上去,都未能获得成功。于是菲德烈又投入了他的近卫军。再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普军终于攻占了鲁腾镇。奥军在撤出鲁腾之后,把一个炮兵连移到了其北面的山岭上,在其火力掩护下,奥军步兵重新部署,企图发起反击。菲德烈命令部队继续追击,但却为奥军炮火所逐回,于是他在布特堡小山上设立炮兵阵地,包括超级重炮在内,将奥军扫退。 当奥军被扫退时,正是下午4时。到了薄暮时,鲁齐西已经把奥军的右翼骑兵,集中在弗罗贝尔维兹,看见李左的步兵暂停不进了,于是即趋前向李左的侧翼发起进攻。对于鲁齐西而言,可以说是不幸之极,因为在拉达克斯多夫的村落后面,正隐藏着狄森的40个骑兵中队,这是他所看不见的。突然间,在布特堡炮兵阵地的火力掩护下,普军骑兵冲入开阔地中,30个中队从正面向鲁齐西冲锋,普军的龙骑兵攻击他的侧翼,而普军轻骑兵则迅速绕到他的后面。这一攻击具有决定性的效果,鲁齐西被杀,其部队均被击散。接着狄森又向右旋转,从后面向奥军的步兵冲锋,而魏德尔则从鲁腾附近,攻击奥军的侧翼。到了夜幕将垂时,奥军即全部崩溃,他们的退却变成如鸟兽散了。 菲德烈跟踪追击,并挺进到里沙为止。他发现这个小镇中已经是挤满了溃兵。当他骑马进入该镇时,遇见了几个奥军军官,他下马向他们说:“晚安,先生们,我敢说你们一定不曾想到会在这里碰到我。我想在这里找一个寄宿之地,可以办到么?” 12月6日,菲德烈命令部队休息一天,第二天进到了布里斯劳,并派齐曾将军率领骑兵之一半,连同9营步兵和轻装部队,继续追击查理士和道恩。他们一直追到12月9日为止,又俘获2000余人。12月19日,布里斯劳的守军1.7万人向菲德烈投降,鲁腾会战结束。在这场会战中,奥军伤亡1万余人,被俘2.1万人,损失火炮116门,军旗51面和车辆4000辆。而普军仅伤亡6000人。 鲁腾一战,菲德烈以劣势兵力,给予奥军以歼灭性的打击。除了希维德尼兹要塞外,收复了西里西亚的全境。而普鲁士也变成了欧洲最强的军事强国。对于这个会战,一位将军曾这样评论:“无论是在执行或后果方面,要想找到一个可与鲁腾会战相比拟的例证,那么在古代史中还可以勉强找到一个,而在近代史中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他在军事科学中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对于菲德烈所独创的体系,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最好的表演。”([英]约。弗。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2卷) 拿破仑也说:“鲁腾会战,在运动、机动和决断三方面都是一个杰作,专靠这一个会战,即足以使菲德烈永垂不朽,而被列于世界上最伟大名将之林。他在这一战中所作的一切调动,都是合于战争原则的。他并不曾当着敌军的前面侧进,因而他的纵队是敌人所看不见的。在波尔尼战斗发生之后,奥国人就认为他一定采取前面高地上的阵地,当他们还正在坐待之际,他却在高地和雾幕掩蔽之下,并以前卫作佯攻,而将其主力继续前进,以来攻击敌军的极左端。” 罗斯巴赫会战和鲁腾会战都是斜行的攻击序列,但一个是最坏的,而一个是最好的。在罗斯巴赫会战中,那是毫无将道之可言,法奥联军的指挥官根本没有计划,他们对于这种运动完全是外行,好像是对于一个并不了解的体系,照样硬抄一样,他们在普军完全可以看见的情况下前进,越过普军的侧翼。而联军步骑炮三个兵种之间,根本无合作可言。在鲁腾会战会战中,菲德烈是运动、集中、奇袭,然后再打击。三个兵种的部署和合作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此外,他的部下对于他的将才具有深刻的信心,这也是菲德烈获胜的原因之一。 英国军史学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罗斯巴赫和鲁腾这两大会战,不仅拯救了普鲁士,使其免于绝灭,而且他们的回忆也就支配了日尔曼的历史,再透过历史而支配了日尔曼人的心灵。从这两个会战中,产生了民族的团结力和优越感,使日尔曼人民能够渡过各种难关,一步又一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德国,终于代替了法国,而成为欧洲的巨强。这样也就结束了六百年来英法争霸的局面,而使世界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附图:鲁腾会战 ○尼配恩 →‖鲁齐西伯爵 ↑○古克维兹 ○波尔尼■前卫 主力↓↓○弗罗贝尔维兹 ○鲁腾‖查理士亲王和道恩元帅 ↓↓○布特堡 ○拉达克斯多夫 ↓↓○罗贝亭兹 →○沙格秀兹‖纳达斯提将军 |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