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9、10月份,美国地面部队陆续抵达战区,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央总部的战斗力。到10月初,在海湾地区的作战飞机总数已近1000架。空军第4、第37和第48战术战斗机联队提供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由于第366和第35战术战斗机联队具有电子对抗能力的中队的到达,伊拉克的防空体系可被压制或摧毁。最后,对地面支援至关重要的5个中队的F—16C战斗机和4个中队的A—10攻击机到达,防御能力可进一步加强。另外,第三陆战队航空联队可用固定翼攻击机和AH—1W攻击直升机支援地面部队,还可用战斗机帮助保持重要的海岸地区的空中优势。“肯尼迪”号和“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到达战区后,分别取代了在红海的“艾森豪威尔”号和阿拉伯海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它们的舰载机联队也增强了攻击和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10月10日,星期三上午,鲍威尔在五角大楼会见了施瓦茨科普夫的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少将罗伯特·约翰斯顿。下午,切尼、沃尔福威茨、鲍威尔、各军种参谋长和凯利来到五角大楼的作战会议室。他们是五角大楼少数几个可讨论绝密作战计划的人。五角大楼正在考虑进攻作战这一情况绝对不能泄露,否则,萨达姆就会在美军完成防御部署之前发起攻击。 约翰斯顿首先说明,“中央总部是按照总统下达的威慑与防御任务部署部队的。但是,如果总统告诉我们明天实施进攻,虽然我们没有准备就绪,但作为军人只有服从。我们草拟了一项应急计划。” “这个计划分为4个阶段,”他解释说,“头3个阶段全是空中作战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地面进攻。”随后,这位参谋长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计划。 第一个阶段,将用飞机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以切断萨达姆与其部署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军队的联系。与此同时,空军还将摧毁伊拉克的空军和防空系统。 另外,在第一阶段还将利用空袭摧毁伊拉克的的生物、化学和核武器库。 第二个阶段,将对伊拉克的补给和弹药基地、运输设施和道路进行大规模的连续空袭,以切断伊军补给线。 第三个阶段,将对守在工事里的43万伊拉克地面部队和共和国卫队实施空袭。 这四个阶段会有交叉,在第一个阶段的空袭一周后,就对驻科伊军发起属于第四阶段的地面进攻。 切尼、鲍威尔等人听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约翰斯顿提醒他们说,“这个计划是初步的。”施瓦茨科普夫认为,如果要实施一个合适的进攻方案,他还需要增派一个由3个重型装甲师组成的军。 切尼的结论是:按照该计划,以现有的美军发动进攻,将冒极大的风险。 约翰斯顿补充说:“由于气候和宗教方面的原因,1月1日至2月5日之间的6周内是实施进攻的最佳时机。 第二天,即10月11日,约翰斯顿在白宫向布什汇报。在情况分析室,约翰斯顿再次讲述了该计划。会议进行了近2小时,布什多次插话,提出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当约翰斯顿说施瓦茨科普夫需要一个由三个重型装甲师组成的整编军才能具备发动地面进攻的能力时,布什问运兵需多长时间。约翰斯顿答称,2至2个月可到位。 约翰斯顿的简要汇报使切尼对该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计划制定人员改变投入所有力量直接突破的伊军防线的想法。他请鲍威尔考虑一下,在西面距科威特300—400英里处沿沙伊边界向约旦边界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地面进攻。对通往巴格达的西部通道进行这样的突然袭击,可使美 军地面部队不必克服伊军的防御工事也不会遭到伊军的抵抗,可切断巴格达与约旦的交通线,可对那些位于伊拉克西部地区,威胁到以色列安全的固定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场进行直接的地面攻击。 但鲍威尔直接反驳道:“不行,这种战法不切实际,我们没法调动兵力。” 10月21日,鲍威尔离美前往沙特,次日下午见到了施瓦茨科普夫。他说,“他没有从总统那里带来关于下一步该怎么办的决定,没有指示他们是继续执行目前的任务,还是为发动进攻作好准备。但不管怎样,现在都必须拿出一个十分像样的进攻计划来。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进攻任务,要说明还要增派多少部队。”他要施瓦茨科普夫开个单子,看他想要什么,并保证帮他得到这些东西。 施瓦茨科普夫估计,在此刻要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所需兵员得超出他现有兵力的一倍才行。最后他说:“我想要第七军。” 第七军是美国驻欧洲地面防御力量的精锐部队,有3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师,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师。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要求,在一年以前,在华约解体之前,这个要求是不可想像的。施瓦茨科普夫说:“如果布什总统真想进攻,他必须把第七军派来。” 鲍威尔支持这些要求,他还建议把在美国本土的一个绰号“印第安大个子”的陆军第一机械化步兵师调来。施表示同意。 10月24日,切尼来到白宫。经过6个月尤其是近两个月使美国蒙受政治损失的争吵之后,政府与民主党终于在预算问题上达成了妥协。现在布什有时间回答他留给切尼的问题了:还要增派多少兵力? 总统说,他认为增兵应以能够实施进攻,把伊拉克驱逐出科威特为限。那天下午,切尼跟贝克在国会的保密安全室向议员们简要介绍了一些机密情况,但两个人谁都未对正在考虑增兵这一点做出任何暗示。 10月30日下午3点半,布什同贝克、切尼、斯考克罗夫特和鲍威尔在情况室碰头。 斯考克罗夫特首先发言,他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交叉路口。”他的意思是,或者继续采取威慑与防御政策,或者改为制定进攻方案。 听到这里,切尼已经明白,布什除了要实现他所提出的解放科威特的目标外,已不再愿意接受其他任何方案。反伊国际联盟太脆弱,无法无限期地维持下去。局外人可能不这么看,但他们这些局内人却清楚,各种计划安排都是十分脆弱的。切尼觉得,某些外界的偶然事件就很可能会彻底瓦解这个联盟。 会议开始前就说过,要留出时间让参联会主席报告他与施瓦茨科普夫协商的情况。 “好,好,好,”总统终于没;“让我们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鲍威尔说:“总统先生,我们已完成了你赋予的任务。”保卫沙特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他介绍了在伊拉克继续集结部队的情况下,施瓦茨科普夫是如何抽调一部分部队来完成这次任务的。 鲍威尔说:“现在,假如总统决定采取进攻行动,集结部队的话,下面就谈谈我们的要求。”他随后讲出了施瓦茨科普夫要将部队增加一倍的想法。中心意思是,增调第七军,这样,施瓦茨科普夫就可用高速机动坦克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翼侧攻击。采取这种打法,他们可以避免正面攻击伊拉克的主力部队。 使斯考克罗夫特感到惊奇的是,施瓦茨科普夫会要求增派这么多部队。会议桌周围发出“噢、啊”的惊叹声,但布什却不动声色。 鲍威尔说,如果总统决定实施进攻,他赞成施瓦茨科普夫的建议。他转向总统说:“如果你给我更多的时间,譬如说3个月,我可以调去更多的军队。这一点就是这么重要,你可以带我到储蓄借贷银行去保贷款,要破产大家一起破产。”鲍威尔的意思是,实施进攻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认为唯一的限制因素就是运输系统的运输能力问题。 切尼说,他不仅无条件地支持施、鲍两人的建议,反而更进一步。他说:“假如总统想采取进攻方案,增兵不应成为问题,总统应该同意增兵,应该下令增兵。”他解释说,如果他们不得不投入交战的话,只有增兵才能确保胜利。他不希望在明年1月或2月再要求增加部队。萨达姆完全有能力用更多的部队抗衡。切尼不希望再回到情况室来,说:“总统先生,我记得我们在10月份对你说过的话,我们在海湾增了兵,但现在还是不够用。” 最后,布什说:“如果你们认为需要,我们就增兵吧。”次日,总统最后批准了增兵方案。 切尼也并非认为美国在海湾的所有行动都是正确的,正如他决心像他的军事指挥官熟悉统一作战计划一样,他也要深入了解海湾作战计划的细节。 切尼告诉沃尔福威茨,虽然他要严格监督计划人员并向他们提出问题,但他不想对他们进行微观管理。他无意重新制定作战计划。“但计划定出后我要掌握它,”这位国防部长说。 在大多数的上午,切尼都要听取联合参谋部作战与情报方面的汇报。这种汇报十分枯燥乏味,总是讲述伊拉克部队和多国部队的位置、多国部队的事故以及一些一般问题。然而事必躬亲的切尼都想知道得更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听取了15次汇报。 鲍威尔在制定进攻计划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三个阶段的空战列出一份伊拉克主要战略目标的清单。目标分为几类,每一类中又都有重点目标。 施瓦茨科普夫的计划人员正忙于设计一系列矩阵和计算机模型,以期找出在20至30天的轰炸期限内适于打击各种目标的武器系统,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所选用的这些武器一方面要使敌人受到最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美国及盟国的部队免受伊拉克部队的打击。 如何实施第四阶段的地面作战。要看空军对伊军造成的损伤程度而定,要设法在对多国部队有利的情况下与伊拉克陆军部队交战。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就授权使用武力把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的678号决议进行表决。结果以12票对2票通过。也门和古巴两国投了反对票,中国则投了弃权票。这是自1950年朝鲜战争以前,联合国安理会授予最广泛的开战权力的决议。 该决议明确规定1991年1月15日是伊拉克从科威特最后撤军的期限,如果到了1月15日,萨达姆还不从科威特撤军,那么美国就可以拿着联合国安理会的“令箭”,“名正言顺”地对伊拉克发动进攻,把其赶出科威特。 联合国关于使用武力的决议,在总统看来是一个分水岭。 现在,布什已在这个非同一般的联盟中拥有许多国际朋友,其中主要国家领导人有戈尔巴乔夫、撒切尔夫人、穆巴拉克和法赫德。如果萨达姆不在45天之内撤军,布什会采用武力将其赶出科威特。 12月16日,星期天,布什从戴维营返回白宫,他要在白宫录制戴维·弗罗斯特对他的公开电视采访,此片将在元月2日播放。 总统说,只要美国和盟国勇敢地与萨达姆抗衡,世界就可能更加和平。“如果我们妥协,这种和平就不会实现。我们所面临的是一场极其明白无误的善与恶之战。这场道义之争泾渭分明……如此重要,自第二次世界以来尚属首见。这是二战之后最重要的一次道义之争。” “1月15日之后,您打算怎么办?您倾向怎么办?”弗罗斯特问布什。 “噢,我还没定下决定。” 鲍威尔的心理状态是矛盾的,他不愿被这种心理状态所压倒,甚至不想被矛盾心理所困扰。他觉得,只要通过其他手段还能达到目的,布什就不愿进行战争,鲍威尔仍然确信,萨达姆不愿与美国交战,并力图不断找出萨达姆不愿交战的理由。 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美国必须取胜。假如美国不能速战速决,将造成毁灭性后果。美国必须取得全面胜利。美国外交政策的成败,以及军队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声望、士气如何,都将取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 12月17日,布什两次对记者发表谈话。第一次有人问他,在1月15日最后期限过后会采取什么行动。 “你们等着看吧,”布什说。 下午第二次见记者时,一位记者问布什为什么不指明具体的军事威胁的手段?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明将采取进攻行动? 布什回答说:“因为我没有威胁的意思,我想其他人也没有。我们只是决心已定。”当天鲍威尔和沃尔福威茨一起研究了布什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鲍威尔实在是有些恼火。总统的态度模棱两可,尽管他不想这样做。一天中,总统忽左忽右,拿不定主意。既要解释政策,又要做到不起误解,这正是总统所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鲍威尔不愿看到这件事情给办砸了。 鲍威尔和沃尔福威茨甚至考虑,他们是否要设法向白宫建议,找位传递信息的把关人 1月15日到来这段时间至关重要,这是心理战时期。总统的一字一句都事关重大:第一,必须震慑萨达姆;第二,必须使国会不从中作梗;第三,一旦使用武力,必须获得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鲍威尔不愿因信息传递的重大失误而被迫进入战争。 12月17日,莱斯平与斯考克罗夫特一起去白宫开会。在此之前,以阶斯平为首的众议院武装部委员会刚刚开完了关于海湾政策的听证会。他得出结论说,他可能支持战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不使用武力,那么何时才能使用呢? 阿斯平明白,斯考克罗夫特对采取外交手段失去耐心。萨达姆说,他要到最后期限的前三天即1月12日,才在巴格达会见贝克。这遭到了布什的拒绝。斯考克罗夫特说,萨达姆对周围每个人都那么蛮横无礼,我们没有必要去理睬他。4个月的外交活动和经济制裁都失败了。折腾了4个月,我们都精疲力尽,而且感到失望了。斯考克罗夫特说,用战争解决则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他确信,这场战争只要2至3个星期就能解决问题。 12月21日,布什邀请多国部队28个成员国的大使到白宫。会见之后,他带着大使们参观了身披圣诞新装的白宫。 与此同时,中央情报局局长韦伯斯特正在整理一份圣诞节前送来的国家情报分析特别报告,就萨达姆会不会在1月15日最后期限到来以前撤出科威特提供准确预测。在各个情报机构举行的论讨会上,韦伯斯特和中央情报局及国务院情报部门都一致认为,一旦萨达姆意识到部署在他面前的部队规模以及美国和盟国的决心,他将撤出科威特。 帕特·兰想,事实恐怕会与此相反。他确信,萨达姆只看到了自己的部队规模和自己的决心,国防情报局长李伊斯特以及4个不同军事情报部门的负责人与兰的观点一致。 他们坚持将不同意写成几个“注脚”加在情报分析报告上。这份报告付印后,交给布什总统。 圣诞前夕,布什接受了《时代周刊》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布什:会不会爆发战争? 他说:“噢,上帝。”他想了一下,接着说:“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是会从那里滚出去的。”他的回答反映了情报分析报告大多数人的意见。 虽然战斗还没有打响,但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并不显得轻松,他在一心一意地忙于制订战争计划。按照施瓦茨科普夫的设计,战争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大规模空袭,时间将持续两周以上,目标是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战略性军事和通讯设施;第二阶段为地面作战,时间大约一周左右。第一阶段的行动代号为:“沙漠风暴”,第二阶段的行动代号为“沙漠军刀”。 为了保证“沙漠风暴”行动首战告捷,施瓦茨科普夫吸取了以往战争的教训,将海军、陆军所属的作战飞机统统集中起来。交由海湾美空军司令霍纳中将全权负责指挥。同时命霍纳及其助手巴斯特·格洛森准将拟定出“沙漠风暴”行动的具体方案。1990年12月底,霍纳中将将经过若干次修改后的行动计划呈报给施瓦茨科普夫和五角大楼。 为选择最佳时机,尽快发动空战,美最高决策层决定让鲍威尔去向施瓦茨科普夫说明情况,让施根据月相和天气预报,提出开始空战的时间和实施空战的时限。 鲍威尔手中已有了一份绝密的“预先号令”,准备发给施瓦茨科普夫。“预先号令”是指“在命令与行动前下达的先期通知。”“预先号令”一旦发出,施瓦茨科普夫就必须全力以赴投入执行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通过保密电话,鲍威尔询问施瓦茨科普夫1月15日联合国规定的最后期限过后,选择什么日期和时间最为合适。 施的回答是:沙特时间1月17日凌晨3点,即华盛顿时间1月16日下午7点,联合国最后期限过后整整19个小时。 那将是一个有月光的夜晚,这对于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来说至关重要。实际上,伊拉克雷达捕捉不到F—117A飞机,伊拉克人即使在月夜里也不能发现它或其他任何飞机。 鲍威尔对有两页篇幅的“预先号令”进行了修改,具体要求施瓦茨科普夫在1月17日凌晨3时做好实施“沙漠风暴”行动的一切准备。接着,“预先号令”被送到五角大楼的几位官员手中,征求意见。最后的定稿准备待总统批准后发出。 12月29日,鲍威尔授权向施瓦茨科普夫发出“预先号令”,时间是格林威治时间12月29日16点12分,也就是华盛顿时间上午11点12分。 布什决心争取国会的支持,布什心里明白如果动用武力最后获得成功,如果尽可能以小的代价和尽可能少的伤亡实现了预定的目标,人们就不会在乎国会展开过怎样的辩论,投过什么样的票。反之,如果这一军事行动遭到惨败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人们就会把一切推到总统身上。 依照美国的法律,不管国会是否投赞成票,总统作为部队总司令有充分的权力指挥军队采取军事行动,尽管总统也受法律的约束,但他有宪法这个强大的后盾。 历届总统都曾单独下令使用过军队,他们这样做总计起来有200多次,只有5次宣战。目前的危机十分类似的情况是朝鲜战争,当年杜鲁门就没有通过国会,只是根据类似现在的联合国决议行事。 斯考克罗夫特赞成向国会提交一份建议性提案。他说,即使总统拥有宪法授权,但有了国会的支持,总统的政治权力会得到更大的加强。总统并不希望在政府与国会意见不一时发动战争。 日内瓦会谈之后,国务卿贝克又飞抵沙特阿拉伯与法赫德国王会面。根据美沙之间的秘密协定,从沙特发动任何军事进攻,都必须国王批准。贝克此行的目的正在于此。法赫德当即同意,条件是开战前必须通知他。 贝克许诺说,进攻之前他将向来自华盛顿的班达尔亲王通报 1月12日,星期六,国会经过3天认真辩论之后,授权预见布什发动战争的权力。国会通过的决议采用了联合国决议中关于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措辞,同时也特别提到了可以“使用军事力量。” 美国国会的表决等于是对伊拉克的宣战。这是美国国会自1941年12月7日对日本宣战以来的第一次宣战行动。 参议院的表决十分接近:52票赞成,47票反对;众议院则以250票对183票通过了决议。在国会通过这一决议的当天,布什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国会的授权“并不意味着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仍有时间维持和平。” 一位记者问:“你心中是否已经作出了动武的决定?” 布什回答说:“没有。我仍然希望能够和平解决。现在避免战争的唯一和最好的办法是伊拉克马上大规模撤军,毫无条件和妥协可言,当然,事到如今,我也不得不说,想让萨达姆不折不扣地执行联合国决议,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这个周末,白宫派遣伊格尔伯格和沃尔福威茨来到以色列。因为以色列仍是一张活牌。上个月沙米尔总理曾出人意料地向布什总统作了保证,以色列决不会先发制人,去进攻伊拉克。 现在看来,萨达姆肯定会向以色列发动进攻。至于以色列如何作反应,美国方面毫无把握。沃尔福威茨和伊格尔伯格试图就此游说以色列领导人。 沙米尔说,他不会对以色列如何行动做出许诺,因为任何国家都不会作出不反击的许诺,尤其是以色列,它素有针对所有恐怖行动作出反应的传统。 沙米尔答应在行动之前征求美国的意见。沙米尔说,他明白不卷入战争的好处,但是有关维护国家生存的千锤百炼的信条告诉我们:要采取单方面行动。 伊格尔伯格和沃尔福威茨提出,通过扩大部署美国“爱国者”导弹的方式改善以色列的防御系统,该方案正在实施之中。 布什还批准在五角大楼作战中心和特拉维夫以色列国防军总部建立绝密通信联络,并于1月13日正式启用。 当晚,布什在白宫官邸会见切尼、斯考克罗夫特和鲍威尔。他们一致认为,既要及时,又不能太早,在大部分情况下,应在进攻发起前1—2小时通知他们。 切尼和布什还重新审定了轰炸目标,以便总统对有争议的目标心中有数。 布什对其中的一组目标有所担心,要求删除,其中包括萨达姆雕像和凯施门,据说这些目标是伊拉克国家的象征,对伊拉克人有极大的心理价值 1月14日(星期一)早晨,切尼和鲍威尔最后一次在特别作战中心用1个小时复审空袭目标。 布什当天在白宫官邸邀请空军参谋长麦克皮克、切尼和斯考克罗夫特共进午餐。麦克皮克结束了他对驻海湾空军部队为期10天的视察之后返回美国。布什作为二次大战中的飞行员,希望听到第一手材料。 下午晚些时候,贝克和鲍勃·金米特来到五角大楼用1个小时的时间在特别作战中心复审了轰炸目标。切尼希望贝克能从政治角度审查空袭方案,以防发生预料不到的后果。贝克没有对轰炸目标作任何更改 1月15日上午,布什给两名牧师打电话。一名是布什自己教区的埃德蒙·布郎宁主教,主持主教派教堂。前一天晚上,布朗宁在白宫外面组织了“和平守夜”。布什还打电话给参议院牧师理查德·霍尔沃森,让霍尔沃森与他一起为国家祈祷。 上午10时30分,布什在椭圆形办公室与核心内阁成员碰头。在场的有奎尔、贝克、切尼、斯考克罗夫特、鲍威尔、苏努努和盖茨。他们最后审阅了绝密的“国家安全指令”的草稿。对此文件修改时加了两个条件,即实施“沙漠风暴”行动的条件是:第一,直到最后一分钟,外交上毫无突破;第二,已按正当方式通知国会。 布什签署了指令。“国家安全指令”故意没有注明日期,一旦上述两个条件具备时,再加上日期和时间。 布什批准切尼正式签署一项执行令,并且在当天发给施瓦茨科普夫。 下午5时,切尼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鲍威尔带来了一个绝密文件夹走了进来,夹子里装着执行令。该令由参联会主席亲手写成。他和切尼一起看了一遍,一张桔黄色的纸上注明:此令批准施瓦茨科普夫依照12月29日的预先号令实施“沙漠风暴”行动。 如果是一张普通的执行令,切尼只需在封面一栏里签署姓名的第一个字母,以示批准,尔后由鲍威尔正式颁布,按规定程序将国防部长令传达给总部司令。 这次,两人都深知这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性文件,因此签署了全名。 鲍威尔通过绝密传真线路将印有“阅后即毁”字样的命令副本传送给施瓦茨科普夫。再过26小时左右,“沙漠盾牌”行动就会变成“沙漠风暴”行动 1月16日,在美国万里之外的海湾地区,美国士兵们已经做好了战争的一切准备。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布什总统下达开战的命令。 16日上午10时半,布什总统终于拿起笔,签署了给驻海湾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作战命令。放下笔之后,他对身旁的国防部长切尼说:“现在,这个命令立即下达。如果在今天午夜之前,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撤军,它将由我本人宣布收回。除此之外,发生任何情况均不能影响它的执行。” 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最后的时刻到了,萨达姆没有宣布撤军,布什也没有收回他的命令。 1月16日,星期三,凌晨时分,施瓦茨科普夫收到了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发出的进攻命令。 这时,弗里曼大使也通知沙特费萨尔王子:总统的决心已下,进攻命令已下达到海湾舰队,第一颗打向伊拉克的“战斧”式导弹就要发出。命令也下达到空军基地。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要军队牧师卡尔·彼得森上校为美国军队的安全祈祷。于是,这个在国防部的地下水泥掩体里已待了143天的牧师,唱起了他喜爱的李·格林伍德的歌——《上帝保佑美利坚》。 施瓦茨科普夫在下达给他手下所有部队的动员令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我已从你们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这种决心就是要尽快完成这次任务,以便让我们都能回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身边。我对你们充满了信心。总统、国会、美国人民以及全世界都会联合起来站在你们这一边,支持你们的行动。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现在你们应该是‘沙漠风暴’中的雷和电。上帝与你们同在,保佑你们所爱的家人和我们的祖国。” 此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28个国家出兵参加)在海湾地区部署总兵力近70万人,其中美国约23万人、英国35万人、法国1万人、海湾6国15万人、埃及3.6万人、叙利亚1.9万人。美军装备包括1200辆坦克、2000辆装甲车、1300架战斗机和1500架直升飞机。在海湾及其附近水域部署,370多艘船只,其中3艘航空母舰(“肯尼迪”号、“萨拉托加”号及“中途岛”号,这三艘航空母舰编队共38艘舰只)已到位;另外还有“威斯康星”号战列舰以及中东特混舰队(18艘舰只)、两栖攻击舰(13艘舰只)。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历史上在海外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海、陆、空军集结 1月16日夜,天上没有星月,四野一片漆黑。风呼呼地叫,不时卷起地上的沙粒,又抛向远东。 在沙特阿拉伯中部的某空军基地,一架架满载炸弹的飞机,像一头头潜伏的怪兽,随时可能突然扑出。机场跑道旁两行长长的指示灯,像巨兽伸出的两颗嗜血的獠牙。 当地时间1月17日零点50分,第1架美国F—15E从这里腾空而起,紧接着,数百架各型飞机也从这里及其他机场相继起飞,列队向伊拉克飞去。 在靠近沙伊边界线的伊拉克境内,一架美国陆军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距离伊拉克一个保护巴格达的防空雷达站旁的发电站只有12公里了。这将是战争的第一个目标。 飞行员通过前视红外传感器能看到该建筑物,好像是地平线上的一个小舞场。飞行员的仪表显示,他的“地狱火”导弹飞到目标需要20秒钟。他发射了导弹。他说:“这一枚导弹是给你的,萨达姆。”仪表一秒秒地计算着时间,从荧光屏上,他所能看到“地狱火”导弹飞向建筑物的上空,像一块岩石那样坠下去。这个小舞场一下子炸得粉碎,画面无声无息地显示在他的雷达荧光屏上。 从海湾的战舰上发射出第一颗“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爆炸。大约当地时间凌晨2点30分,庞大的机群飞临巴格达上空并开始空袭。 为空袭打头炮的是一架名噪一时、绰号为“黑色幽灵”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它把一枚2000磅的精确制导炸弹精确地投到位于巴格达闹市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屋顶的正中。顷刻之间,飞蝗般的炸弹从天而降,铺天盖地,爆炸声震撼大地。巴格达市内的政府大楼、兵营和炼油厂也先后被命中,大火冲天,浓烟滚滚,整个巴格达市笼罩在火光和硝烟之中。 战争的火焰与光芒照亮了海湾黑色的天宇。 美军和多国部队的空袭是从四个方向全线展开的: 伊科东南部的波斯湾:从“中途岛”号、“突击者”号航空母舰上出动战斗轰炸机,同时载有常规弹头的“战斧”式导弹也向伊境内目标发射。 伊拉克西面的地中海:停在那里的美国数艘战列舰向伊境内军事目标发射中远程导弹。 伊科边界南侧:利雅得和宰赫兰等多国部队空军基地里担负不同任务的飞机编队起来,飞向伊科纵深执行轰击任务。 伊科西南部的红海:从“萨拉托加”号、“肯尼迪”号、“罗斯福”号和“美利坚”号航空母舰上出动战斗轰炸机,一批战列舰也发射“战斧”似巡航导弹,目标是伊境内的军事通讯网、“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其他军事目标。 在第一轮的空袭中,美军出动的飞机及其任务是:F—4G“野鼬”式电子干扰机和FA—6B“徘徊者”反干扰电子作战机,它们的任务是干扰伊拉克的军用雷达和通讯联系;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和F—15E战斗轰炸机以及A—6攻击机,这三种飞机是空袭伊拉克防空火力网和飞机场等战略目标的主力机种;“战斧”式巡航导弹、F—111隐形轰炸机和F—15E战斗轰炸机,其任务是摧毁伊南部的“飞毛腿”导弹、核工厂和化学武器生产工厂;A—6攻击机、F—111隐形轰炸机、B—52重型轰炸机和其他种类战斗轰炸机,其任务是轰击伊科境内的军事指挥机关和控制中心;另一批A—6攻击机、F—111隐形轰炸机、B—52重型轰炸机和其他种类的战斗轰 炸机,其任务是轰炸伊科境内的地面部队,重点是精锐的“共和国卫队”;F—15、F—16和FA—18战斗机,其任务是护航。 在对巴格达的第一次空袭中,美军还出动了新投入现役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编队和“别动队”。 战斗打响90分钟后,伊拉克的防空部队开始作出反映。 巴格达市区。根据萨达姆的命令,全城所有防空火器一齐向空中开火。高射机枪、高射炮射出的弹道轨迹与空中投入的炸弹经纬交织,形成一片片奇丽而骇人的火网,甚是壮观。防空警报声和爆炸声吞没了整个巴格达市区,震撼着中东这座历史名城。 然而,多国部队的空袭实在是太猛烈了,再加上强烈的电子干扰,伊拉克的防空雷达和地空导弹很快被压制住。剩下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因指挥通信设施和目标指标雷达受到强烈的干扰,失去指挥,因此只好各自为战,盲目地对空射击。 5点整,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16日晚上9点整,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办公室里通过电视向美国和全世界人民宣布:战争开始,美国已经发动进攻。 从6点左右起,多国部队的飞机开始返回自己设在沙特阿拉伯和航空母舰上的基地,许多飞行员走下飞机的第一件事就是紧紧拥抱,眼里闪烁着泪花,还有人高举V形手势以示胜利。 6点35分,美军及其盟军又向伊拉克及其占领下的科威特发动了第二轮轰炸。 天渐渐放亮了,多国部队加大了空袭密度。到17日午夜,多国部队的飞机共进行了3轮高强度轰炸,出动飞机2000多架次,投弹1万多吨。此外,停泊在波斯湾的美海军军舰也向伊拉克腹地的指挥通信中心、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以及部分机场发射了1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第一天轰炸过后,萨达姆的总统府、巴格达电信电报大楼、空军和防空指挥部被摧毁,巴格达附近的两个机场陷于瘫痪,一切工业设施、巴格达电厂、电视台大楼也被炸坏。此外,在伊拉克领土上至少有75个地方遭到轰炸。对于这样的空袭结果,布什总统、五角大楼和施瓦茨科普夫将军都感到非常满意。 按照“沙漠风暴”行动计划,从1月17日至30日为战略空袭阶段,主要目的是削弱伊拉克战争潜力,夺取并保持战略制空权。因此,在以后的13天当中,多国部队的飞机不分昼夜,轮番上阵,连续对伊拉克保持强大的空袭压力。在多国部队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伊拉克的军队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伊拉克空军装备的几百架飞机,要么逃往国外,要么深藏于地下。勉强升空的为数不多的飞机立即成了多国部队飞机的活靶子,有些伊军飞行员尚未发现多国部队的飞机,就被发射的空对空导弹击中,魂归西天。多国部队没费多大劲就夺得了制空权。 在萨达姆的百万大军中,给多国部队带来最大麻烦的是伊拉克装备的800余枚“飞毛腿”导弹。从1月18日开始,萨达姆下令用“飞毛腿”对沙特和以色列境内的目标进行反击,一时间给多国部队造成很大恐慌。 施瓦茨科普夫急令多国部队空军派专门飞机去搜寻消灭“飞毛腿”导弹。然而“飞毛腿”导弹的机动性很强,它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使多国部队空军的攻击效果甚微。用施瓦茨科普夫的话说,寻找“飞毛腿”犹如草堆中找针一样困难。 最后,还是“爱国者”地对空导弹上演了一场大战“飞毛腿”的好戏。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大多被“爱国者”拦 截。由于战绩突出,因此,“爱国者”地对空导弹获得了“‘飞毛腿’的克星”的美誉。 在战略空袭阶段,萨达姆的“军中之军”共和国卫队也上了黑名单,被列为重点攻击目标。 担负轰炸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任务的是美国战略空军的B—52轰炸机。 提起B—52轰炸机,那可是大名鼎鼎,全世界的人对此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之所有以这么大的名气,是因为它曾创造多项世界纪录: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重量最大的轰炸机,达到233吨;在美国的B—1轰炸机问世前,它是世界上载弹量最多的轰炸机,最大轰弹量近30吨;它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轰炸机,一口气可飞16100公里;它还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轰炸机,从1955年服役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可谓是一名“老兵”。 由于B—52能在1.6万米以上的同温层高空中飞行,因此人们送给它一个绰号叫“同温层堡垒。” 在美国战略空军中,B—52不仅是一个创纪录的能手,而且还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功臣。在越南战争中,它常常采用令人恐怖的地毯式轰炸战术,这一次,为了降服萨达姆,B—52再次披挂上阵了。 18日晨,太阳还没露面,一架架挂满穿甲集束炸弹的B—52轰炸机从土耳其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腾空而起。 在空中编好队后,机群向科威特西北部地区的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的阵地飞去。几个小时后,机群飞临共和国卫队阵地上空。只见B—52轰炸机排着队用他那拿手好戏地毯式轰炸战术,铺天盖地地向下倾泻穿甲炸弹。 霎时间,共和国卫队的阵地上硝烟弥漫,爆炸声响成一片,B—52所到之处均化为一片焦土,苏制T—72坦克不时被击中起火。 在以后的十几天中,B—52天天都去轰炸共和国卫队,使其动弹不得。 在多国部队超强度的空袭下,萨达姆的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一败涂地,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萨达姆心里明白,这一回是必输无疑了 1月31日,在战略空袭进行12个昼夜之后,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命多国部队空军转入战术空袭阶段,主要对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地面部队和防御阵地、坦克和装甲车集群、交通枢纽、桥梁、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燃料和弹药库以及后勤补给基地等目标,进行猛烈的轰炸。施瓦茨科普夫是想通过这一阶段的轰炸,利用空中优势最大限度地削弱伊拉克的有生力量,为尔后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障碍。 经过第一轮38天的角逐,多国部队的空军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占尽了上风,也取得了空军战争史上最辉煌的战果。 伊拉克的所有战略目标除深藏在地下的之外,都被多国部队刮起的“风暴”扫得荡然无存。可怜萨达姆的百万大军,尚没有与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真正交火,就遭到了惨重的打击,伊拉克南线战区的54万大军,在多国部队疾风暴雨般的空袭下损失25%以上,重装备损失高达30—45%。伊拉克的4000多辆坦克有1660多辆成为多国部队飞机的靶子,2800辆装甲车也有840多辆被毁。萨达姆的精锐之师共和国卫队作为多国部队空军重点“照顾”的目标,损失更是惨重,它每天都要遭到多国部队数百架飞机的轰炸。到2月23日,第二阶段空袭结束,共和国卫队已损失近半,被打得七零八落,“军中之军”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 萨达姆的战争机器严重受损,它的反击软弱无力,但它们在顽强地运转。当有战场记者问萨达姆是否放弃抵抗时,他的回答是:不!绝不! 于是,战争之神继续发出狰狞的微笑。 美国一名电子专家说:“当代的世界是电子世界,当代的战争是电子战争,海湾战争就是一场电子战争的大曝光!”此话不无道理。 早在1982年,以色列空军在叙利亚的贝卡各地进行电子战,使叙利亚损失了30多个导弹连和近百架飞机,显示了电子战在现代战场上的威力。西方军事专家由此预言:“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电子战。”仅隔9年之后,海湾战争的结果似乎使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 所谓电子战,是指战争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或器材进行电磁斗争,其目的是压制、干扰、削弱以至破坏对方的电磁辐射能,使得对方电子监测设备陷于瘫痪,无法了解己方的军事行动,从而赢得战争。 在海湾战争爆发以前,美国就部署了4—7颗KH—11、KH—12照相侦察卫星和红外侦察卫星,不断地监视伊拉克地面军事装备的变化和调动。KH—12卫星的照相分辨率高达0.1米,使地面设施难以隐蔽,从而为多国部队的轰炸提供了详细的目标地理坐标及目标性质分析的依据。美国发射了“长曲棍球”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它能探测地下几米深的物体,可描绘伊拉克的地下防御工事分布。美国还发射了数颗保密的通信侦察卫星和电子情报侦察卫星,以截获和窃听伊拉克的轻便无线电报话机通讯和小分队间的电话交谈,收集伊拉克的雷达电子情报。 此外,设在阿曼、塞浦路斯和意大利圣维托的地面侦察站,对伊拉克的雷达和通信网络进行远距离的侦察、窃听。这些侦察设备较准确地测出伊拉克绝大多数的战略目标的位置 性质,并可根据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使用的通讯设施的电子“指纹”来跟踪萨达姆的活动。 美国用6架预警机监视伊拉克的飞机活动,预警机的电子侦察系统(无源探测系统)并可监视伊拉克的军舰、防空雷达、制导雷达的分布和活动。因此,在海湾战争爆发以前,多国部队对伊军的军事部署和军事活动了如指掌,而伊拉克缺乏这些侦察手段,无法获取多国部队的准确情报。伊拉克在第一轮的电子战中便败下阵来,从而决定了它在战时被动挨打的地位。 早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的5个月,多国部队就在海湾部署了高、中、低三层侦察监视系统,全方位、多途径、昼夜对伊拉克的重要军事设施、雷达、导航等系统实施不间断的电子侦察,将所获得的有威胁的电磁信号输入作战飞机的电子战数据库,为多国部队飞机雷达告警、电子干扰和发射反雷达导弹提供了依据。在高层,通过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两颗电子情报卫星与地面情报截获系统相配合,获取坦克之间的无线电通话和其他轻便型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通信联络信号。在中层,派出U—2R和TR—1A飞机在高空进行电子侦察,每天还至少出动5架RC—135电子侦察机,用于截获电子情报。多国部队的各种专用电子战飞机和作战飞机都可利用机载电子战设备对100—150公里纵深进行战术电子侦察。 在底层,利用设在阿曼、塞浦路斯和意大利圣维托的地面侦察站进行监听和侦察。 在“沙漠盾牌”行动前,美国就已拉开了电子侦察网。集中在海湾战区的上千名电子战专家从收集的情报中研究分析各种雷达信息,辨认伊军各种电子武器和制导设备的反射波,编制干扰波和反干扰波,干扰破坏伊军的雷达探测系统。 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的24小时里,美军对伊拉克电子干扰达到最强点。FA—6B“徘徊者”式电子干扰飞机专门对付电磁波制导武器和干扰通讯电波。FF—11A“乌鸦”式飞机发射出强大的干扰波,使伊军地——空通讯联络、地面雷达、以及飞机和导弹中的雷达制导系统全部失灵。 对此,法国《巴黎日报》以《电子战的真正胜利》为题,报道说: “当美国第一批‘战斧’式巡航导弹飞向巴格达时,电子战达到了最激烈程度。据证人说,连巴格达电台的广播都听不清楚。 “这是一场隐形战争,战斗员根本看不见。6个月来,所有的卫星、监听、破译和照相处理手段详尽截获了伊拉克领土上空的全部无线电联系,美国人把截获的数百万信息输入电脑,处理分析,极其精确地制定了进攻计划。此次1300架次飞机空袭的前锋是最先进的AGM——88A‘哈姆’式反雷达导弹。它的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发现一个普通微电脑发出的热辐射。它可以越过敌区(电子干扰装备)咬住目标加以摧毁。 “美国的AGM——88A导弹轻易地摧毁了敌方电子装备,因为这种导弹有两种使用方法:第一种是飞行员在空中预先咬住目标后发射;第二种是盲目发射,无定向飞行,直到发现地面雷达的超高频信号,咬住目标俯冲。它可在500至6万英尺之间的高度发射,可飞行20公里。美军使用的第二种导弹是AGM——64D‘小牛’式导弹,弹头装有微型摄像机,一旦发射后,可供飞行员遥控飞向目标。这种导弹速度为一马赫,射程32公里。” 在这样强大的电子战的掩护下,多国部队的隐形飞行、巡航导弹、战斗轰炸机直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当时伊军毫无察觉,巴格达夜空灯火通明。因此,当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投放的炸弹在电信大楼内猛烈爆炸时,伊拉克防空部队尚无反应,直到爆炸后10分钟,记者才听到防空武器的枪炮声。与此同时,F—4G反辐射导弹攻击机把一枚枚反辐射导弹送入雷达波束,这些导弹能沿着雷达发射的电磁信号路径直射雷达天线。多国部队的战斗轰炸机都带有先进的电子自卫系统,可以有效地欺骗和压制敌方雷达。在这样大规模的、综合的电子作战兵器的攻击下,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完全瘫痪。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说:“这次在伊拉克的夜空中发生的一阵接一阵的爆炸声,已开始了战争的一个新纪元,人们称之为高技术战争。” “人们谈论的已不再是炮火支援和大面积轰炸行动,而是‘外科手术式的切割’、‘智能武器系统’、‘精确命中率’和‘计时作战行动。’”鲍威尔说,“过去的摩托车通讯兵和手摇战地电话已成为往事。新式电子武器都是在近40年里研制出来的。其中还包括任何雷达都捕捉不到的魔影般的隐形轰炸机。” 在这场电子混战的1.2万米高空,有若干个“空中指挥堡垒”,即F—3A型空中预警飞机。在这些指挥部里,军官们 坐在几十个电脑前,从空中指挥并协调攻击行动。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写道:“他们几乎就像在玩一种杀人的电子游戏。” 在海湾战争第一阶段混战中,美军使用了10多种最新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F—117A隐形战斗机。 美机还大量使用了高精确度的“灵巧炸弹”。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使用了激光制导系统、红外线制导系统或电视制导系统。在电视制导系统中,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可通过安装在炸弹上的电视摄像系统传回的图像信号来随时校正炸弹路线,使之准确地飞向攻击目标。由于这类炸弹制导系统十分先进,所以飞行员可在防空炮火之外进行投掷。 在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的水域里,美国有7艘航空母舰,其中“罗斯福”号最为先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可载95架飞机和5000多名海军官兵。每艘航母上都配有远程导弹,又可载40—100架的各类作战飞机,因此,它们实际上是7个大型军事基地和飞机场。这些航母均受电子操纵,它们对美国掌握制海权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陆军地面作战方面,美军先进的M1A1坦克和“布莱德利”战斗装甲运兵车是主战装备。此外,美军还拥有上千架A——10A反坦克攻击机和“阿帕奇”反坦克攻击直升机。 A—10A反坦克攻击机可在超低空范围内对敌方坦克实施有效攻击,装备有“小牛”反坦克导弹,配有激光和红外线瞄准装置,可携带重达8390公斤的武器,是挫败坦克攻击的有效武器。 在美军的高科技主体作战中,电子计算机发挥了中心作用。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到沙特宰赫兰的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的作战指挥室,从每个军师的指挥部到连排基层军官的小皮箱,大大小小的微机在紧张地工作。 五角大楼里有一套叫做“全球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施瓦茨科普夫的电脑系统叫“现代战争规划系统”,它专门用来帮助这位美军司令模拟战场情况,设计作战方案。 美国国防部还有叫做“联合部署系统”的电子计算机指挥网络,美空军则有“储存物资控制和分配系统”。比较重要的还有“军队战队服务支援系统”,为部队提供伤亡情况并提供药品服务等等。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军事战争,它向人们提供了现代战争的典型模式,也充分证明了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沙漠风暴”行动取得圆满成果,空中打击给萨达姆以重创,但萨达姆仍占据着科威特,在这种情况下,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开始了 2月24日,正是中东地区的凌晨时分。此刻,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座大楼内的美军司令部灯火通明,充满着紧张的气氛。进进出出的男女军人全部步履匆匆,神情严肃。 作战室内更是一片繁忙景象。 身高体壮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站在沙盘前。两片很薄的嘴唇紧闭着。不时看看腕上的手表,在室内来回踱着步子。 前线不断传来消息:各路大军已按预定时间抵达出击地点;装满炸弹的飞机正在一批批地轮番轰炸指定的目标;载有1.8万名海军陆战队员的两栖登陆舰队已向科威特海岸逼进;空降师业已登机待飞…… 然而,施瓦茨科普夫在攻击时刻到来之前却显得有些不安。这位被人称为“敢冒险的军人”对中东地区作过多年研究,深知这场战争的风险。尽管经过一个多月大规模空袭,萨达姆的地面部队受到很大削弱,而且他和他的将军们对“沙漠军刀”计划进行了反复推敲,并讨论了所设想到的每个细节和应变措施,但对萨达姆精心布下的防御阵式,仍无迅速取胜的把握。如果真像外界猜测的那样,陷入“第二个越南战争”的泥潭,那对美国来说就等于是失败。 为了有效地利用前一阶段的空袭成果,一举冲垮伊拉克的防线,施瓦茨科普夫下了一个充满风险的大赌注,他把30万美国地面部队和数万盟国部队一字排开,准备全线出击,后面只留下一个美军师和部分沙特部队。采取这种后来被称为“胆大包天”的部署,如果成功,多国部队就能实现速战速决的目的,如果受挫,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就很难预料了。多国部队的后方已非常空虚了。可见,施瓦茨科普夫的担心并非是多余的。但,事已至此,只得全力以赴,见机而行了。 当地时间凌晨4时,根据施瓦茨科普夫的命令,多国部队的先头部队相继跨过科伊边界和沙伊边界,一场事关全局的地面攻势终于展开。几十分钟之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向全世界宣布:海湾战争的“最后决战”已在24日格林威治时间1时开始。 最先发起进攻的是助攻方向上的美海军陆战队和牵制方向上的阿拉伯国家的军队。 然而,天公不作美,此刻天空中大雨滂沱,地面泥泞不堪。先头部队为了预防伊拉克狗急跳墙使用化学武器,全部穿着臃肿的防化服,迈着沉重的步伐行进在沙漠中,远看去像一群外星人入侵者。沙特阿拉伯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部队负责进攻海岸附近的伊军最坚固的工事。在它们左面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1师和第2师,这两个师由海军陆战队驻海湾地区司令沃尔特·布默中将亲自指挥。海军陆战队的任务是突破伊军防线,攻占科威特城。 工兵在部队进攻之前已在伊军的雷区炸开一条条前进的道路,陆战队的坦克和装甲车排成长长的纵队从通路上向前开进。在此之前,空军的飞机还向陆战队进攻的地段上投掷了汽油弹,把伊拉克用来迟滞美军前进灌油壕沟里的石油引燃烧掉,推土机和装有推土铲的坦克则把深壕填平。 海军陆战队的推进很顺利,遇到的抵抗是软弱无力的。这说明前一阶段的空袭效果是非常好的。施瓦茨科普夫终于放下了心,他决心提前14个小时发动主攻。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美国第7军的5个师和英军第一装甲师,它们从伊科沙三国边界汇合处由南向北发起猛烈的进攻。 美第1骑兵师率先冲过边界沿巴廷干河河谷向北虚晃一枪,深入到伊拉克部队最集中的地方,然后突然调转方向,向西推进,直插伊拉克腹地。美第1骑兵师突破了伊军的一个布雷区,为英国第1装甲师扫清了前进道路。美第3装甲师冲过边界后,避开了伊军防线的正面,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兜了个圈子,从北面伊军的后背发起了进攻。伊军对美军第3装甲师的这一招毫无防备,他们的大炮由于固定在修筑的工事里,无法调转炮口,所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的坦克冲了上来。 多国部队全线出击了。到24日下午,在500公里战线上,11路大军相继突破伊军防线,进入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天空中,轰炸机、攻击机不停地袭击伊军阵地和后方交通线,战斗机在空中往来盘旋;地面上,坦克和装甲车隆隆开进,炸弹从空中、海上和陆地向伊军阵地倾泻。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战车和飞机的吼叫声交织成一片。11路大军犹如11把“军刀”直插伊军腹地,在飞机的掩护下,冒着大雨和炮火冲向各自的目标。 在同一时刻,美国总统布什、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及其他一些高级官员都聚集在白宫的总统办公室里。前线传来的消息是令人高兴的。布什和他的顾问们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振奋。鲍威尔预言:这场战争将在3月1日结束。 巴格达萨达姆的地下指挥部。作战室里一片忙乱景象。前线不时传来伊军阵地被攻陷的战报。萨达姆已经预感到形势的不妙,战局已经越来越对伊拉克不利了。但天生的倔强性格使萨达姆根本不考虑再打下去的后果,仍下令对多国部队实施反击。然而,此时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已处于多国部队空军的严密监视之下,伊军哪里还敢离开阵地去进行什么反击,萨达姆的命令无疑是想让他们以卵击石。 多国部队继续向前推进。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在建立前进基地后,又多次采取“蛙跳”战术,在伊拉克纵深200多公里的纳西里耶和巴士拉以北地区再次实施机降,两天内前进了160公里,配合地面部队突入到幼发拉底河畔,切断了10万伊拉克共和国部队北撤的退路。法国第6装甲师在前进中攻占了伊军的一个机场,击溃了伊拉克的一个步兵师,随后又兵不血刃占领了塞勒曼城。 26日,美军第7军开始向伊科北部边界进击,其任务是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攻占军事重地巴士拉。 共和国部队不愧是一支劲旅。尽管在前一阶段的38天空袭中,它的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面对多国部队上千辆坦克的进攻,它仍顽强地坚守着阵地。在这里,多国部队遇到了展开地面进攻以来最强硬的抵抗。 几次冲击受阻后,第7军急招飞机前来支援。没一会儿,一群“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A—10攻击机从远处天际闪出,急驶而来。“阿帕奇”从5公里以远的距离上向伊军坦克发射一枚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而A—10则从更远的距离上发射“小牛”导弹。地面上,M1A1坦克在2000至3500米的距离上也不停地怒吼。共和国部队的抵抗不能说不顽强,但怎经得住美军这空地一体的立体打击。共和国部队终于顶不住了,防线被撕开了个口子。为防止被围歼,共和国部队的3个装甲师,既依赖真主师、麦地那师和汉穆拉维师,只好丢弃阵地向东撤退,奔向巴士拉。 眼见多国部队的11把“军刀”直插过来,萨达姆明白,对他来说败局已定,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再硬撑下来,只会招至更惨重的损失,弄不好部署在科威特的几十万大军将全军覆没。于是,2月26日,萨达姆下令在科威特的伊军全线撤退,这等于是向多国部队摇起白旗。 然而,布什总统不愿看到就要到手的胜利功亏一篑,他命多国部队继续进攻。这正合施瓦茨科普夫的意,这位四星上将指挥11路大军展出了一场追击战。 由于路面和桥梁均受到严重破坏,交通阻塞,伊拉克成千上万的车辆拥挤在一起,完全暴露在多国部队空军的打击之下,成了轰炸机的活靶子。霎时间,在通往伊拉克腹地的各条公路上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公路上燃烧的军车排出几十里,形成了一条条巨大的火龙。 越来越多的伊拉克士兵在围攻中缴械投降。一个多月来,由于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狂,伊军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破旧,很多人身上长满了虱子。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这顿饭只是一个4两重的面包。许多人生了病,但却因缺少药品而得不到治疗。 26日上午,美国海军陆战队完成了对科威特城的包围,但那几乎已成了一座空城。27日凌晨,一支由坦克、装甲车组成的车队从沙漠深处奔驰而来。坦克上插着科威特国旗,在晨风中飘扬着,脸上挂着欣喜的泪水。他们在为打败萨达姆而欢呼,他们在为重新夺回被伊拉克蹂躏了7个多月的首都而欢庆 2月27日,布什总统召集他的战时委员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前线传回的战报表明伊拉克军队已全部撤出科威特,战争的预期目的已经实现。有一位官员建议布什在28日宣布停火。布什沉思了一下说:“我要在今晚宣布停火。同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商量一下。”鲍威尔转身操起电话,把总统的决定告诉施瓦茨科普夫。此时,这位前线司令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听到让他停止进攻的命令后大感意外,他当即建议继续进军。鲍威尔提醒他,总统决心已下,命令不能更改。 这位直率的四星上将只好嘟嘟囔囔地接受下来。 布什的助手们注意到,午夜停火标志着地面进攻战正好打了100个小时。布什很喜欢这个整数。于是,海湾的枪炮声就在午夜时分停了下来。 历时42天的争斗终于偃旗息鼓。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的战争机器遭到严重破坏。战争中,伊军共死伤近10万人,被俘17.5万人,损失坦克3700辆、装甲车2000余辆,火炮2000余门,飞机150余架,其各种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与此相比,多国部队的损失则显得微不足道,仅伤亡600余人,被俘11人,损失飞机49架。战争打成这样的结局,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国部队占了高技术装备上的优势。 战争实践表明,战前人们对这场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进行种种推测大多都应验了。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人们猜测的将爆发一场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世纪性坦克对攻战没有出现。本来多国部队的坦克和装甲车数量要少于伊拉克军队,但一战下来,仅100小时,萨达姆的装甲大军就被摧垮了,形成一边倒的局面。这里固然有多国部队的坦克质量普遍优于伊拉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多国部队掌握着制空权,使伊拉克的坦克部队受到严重的空中威胁。实践结果表明,伊军损失的坦克和装甲车中,大多数是被多国部队的A—10攻击机、AH—64攻击直升机、B—52轰炸机等飞机击毁的。于是,这场发生在幼发拉底河畔的角斗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现代条件下,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部队的作用将受到极大限制,空中力量已经对曾威风一时的装甲大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美丽的幼发拉底河畔,在经历了38天加100小时的战火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在后来的日子里,美国等几个西方强国仍不断向萨达姆发难。 “沙漠风暴”行动狠狠地教训了一下伊拉克,但萨达姆仍是伊拉克的总统,他平息了库尔德人的“叛乱”,打败了什叶派穆斯林“反叛分子”,至今牢牢掌握大权,稳坐宝座。这不仅使美国的胜利失去了耀眼的光环,而且有关这场战争的争论如今成了人们非议美国政府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话柄之一。因此,如何除掉萨达姆政权,给海湾战争的胜利打上一个完整的句号,成了美国政府的一块心病。 美国认为,彻底摧毁伊拉克的武器生产能力,防止萨达姆卷土重来并使其丧失权力基础是对伊政策的一个重点。 1991年8月和10月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第707,第715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提供它所拥有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核武器及导弹能力的全部情况,并规定将伊大部分军用和部分民用工业置于联合国的永久控制之下。 1992年2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未能执行联合国决议一事提出严重警告,并决定派代表去巴格达督促决议的执行 2月28日,安理会再次发表声明,谴责伊拉克在销毁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问题上没有同安理会合作。安理会当日主席、美国代表皮克林指责伊采取拖延战术,以回避销毁某些导弹的义务 7月5日至25日,联合国派往伊拉克的核查组对伊拉克农业部大楼进行核查时,遭到伊方拒绝。美、英、法三国威胁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这使伊拉克继1991年7月之后又经历了一场危机。双方相互作出要妥协让步,紧张局势才得以缓和。 同时,联合国为保护伊拉克库尔德族人,先在伊北纬36度线以北地区建立“禁飞区”,禁止伊拉克飞机进入该地区上空;8月,为保护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又在伊北纬32度线以南建立另一个“禁飞区”。并宣布“关于要击落进入北纬32度线以南的任何伊拉克飞机”的决定于当月27日生效。 10月3日,安理会没收伊拉克大部分与石油有关的资产,作为在叛乱分子控制下的库尔德人购买食品和药品的权宜措施。 10月9日,伊拉克保安人员在伊科边境的非军事区逮捕了美国人查德·霍尔。伊拉克次日把他交给联合国。 10月26日,联合国检查小组说,巴格达提供的关于其弹道武器计划的情报有很大出入。 11月23日,联合国标定伊拉克和科威特陆上边界上工作宣告结束。 11月24日,安理会断然拒绝伊拉克提出的放宽贸易制裁的要求。 12月27日,美国针对伊拉克企图渗透到伊拉克南部上空的“禁飞区”的做法,将“小鹰”号航空母舰从索马里沿海水域调到海湾。 美国通常有一艘航空母舰派驻在海湾——阿拉伯海地区、但是自从美国在1992年12月初在索马里集结以来,这一水域就没有航空母舰了。“小鹰”号航空母舰是不久被派到索马里沿海水域的。这艘航空母舰通常有70架作战飞机和5500名士兵。 12月27日,美国飞机使用“阿姆拉姆”中程空对空导弹,在伊拉克南部和“禁飞区”击落一架伊拉克米格飞机。 28日,数架伊拉克喷气式飞机再次越过32度线,进入“禁飞区”,美军战斗机奉命截击,伊拉克飞机逃之夭夭。 由于伊拉克空军在海湾战争中损失惨重,因此没有能力同盟国空军进行大的较量。 1993年1月5日,伊拉克将防空导弹运进南部“禁飞区”。导弹的调动可能意味着,伊拉克正在预行采取行动,以 防止美国以违反禁令为由可能对它的军事设施发动突然袭击。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说:“我们正在监视导弹活动情况,我们非常担忧。我们仍在考虑我们的选择。” 国防部长切尼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已在海湾停泊就绪,正严密监视伊拉克近来在南部禁飞区的行动。 切尼警告说,如果萨达姆以为当选总统克林顿不会像布什总统那样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决议,“那就大错特错了。” 1月7日,美英法在俄罗斯的支持下,要伊拉克在48小时内把防空导弹撤出禁飞区。伊拉克拒绝这项最后通牒。与此同时,联合国安理会警告伊拉克,必须允许联合国的飞机自由出入伊拉克。伊拉克拒绝了安理会的警告,说联合国官员必须使用伊拉克的交通工具 1月9日,白宫说,伊拉克作出让步,同意遵照最后通牒办事。伊拉克说,它没有这样做。就在同一天,萨达姆的首席新闻秘书穆赫辛在伊拉克政府报纸《共和国报》头版发表文章说,伊拉克人“别无选择,只能为了生存进行抵抗和战斗” 1月10日,伊拉克不许一架联合国飞机着陆。数百名伊拉克士兵闯入科威特境内,并发动了90分钟的袭击,抢走了一些武器,其中包括“蚕”式导弹。 随后,伊拉克不顾联合国的强烈抗议,公然连续4天入侵科威特领土,并宣称要“收复失地”。 萨达姆如此无视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时对他的军事行动所作的种种限制,再次嘲弄了联合国并对美国政府进行公然的挑衅。美国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一忍再忍 1月13日当地时间18点45分(格林威治时间13日17时,北京时间14日凌晨1时),110架美国和盟国的先进战斗机从各自的基地起飞,袭击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内或附近的指挥控制中心及地对空导弹发射场。来自“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的35架飞机是这支力量的主力。 当地时间21点15分——21点45分,作战飞机轰炸了塔利勒、约杰夫、塞马沃和阿马拉4个军事目标,巴士拉和塔利勒附近的机动萨姆导弹发射场受到袭击。 伊拉克发射高射炮,但没有击中任何目标。 空袭非常成功,所有要轰炸的目标都“被炸得七零八碎……” 美国使用了高速反辐射导弹,它能自动寻找地面发射的雷达信号,并用40磅的弹头将其摧毁。 据伊拉克武装部队总司令发表的一项公报说,这次空袭造成伊拉克19人死亡,15人受伤,其中有军人也有平民。 这是自“沙漠风暴”行动以来海湾地区最大空袭。这一天距海湾战争爆发两周年仅差4天,离布什告别白宫仅差7天。 战机返航一个小时之后,菲茨沃特在新闻界的焦急等待中露面,他声称三国空军完成了预定任务,无一损失。他的话很强硬:如果伊拉克再次“挑衅”,盟军方面保留在不发生任何预先警告的情况下再次打击的权力。他向报界声明说,这是一次短促而有限的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关于在伊拉克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要求伊拉克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海湾战争的一系列决议。 当选总统克林顿在空袭之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对布什的决定表示无条件的支持,并向萨达姆预先发出“克林顿时期”的警告。他说“我的政策同现政府的政策没有什么不同。” 克林顿的副国家安全顾问的入选者塞缪尔·伯杰也在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星期天新闻人物》电视节目中说:“我们将实施禁飞区,克林顿总统将同布什总统一样,决不能容忍对这一行动的任何威胁。”并指出,克林顿政府将会“基本延续”布什政府的政策。 美英法三国空军对伊拉克的空袭,只是“有限度的军事行动”,然而却不排除在不发生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实行再次打击。海湾局势被这突如其来的骤变搅得更不安宁。一个美军突击营正在开进科威特,以防不测。驻德克萨斯州的美陆军第一机械化师1200名军人15日也开进科威特。布什总统在白宫发表讲话,称空袭行动是“出色的”,梅杰首相也说这是对萨达姆的一次教训,两人互相打电话祝贺。 继13日空袭之后,17日,美国飞机又空袭了伊拉克地对空导弹基地,并在伊拉克北部击落了一架伊拉克战斗机。18日,美、英、法三国的战斗机再次轰炸了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的防空设施及导弹基地。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说,伊拉克正把导弹运回南部禁飞区。美国又有一艘舰只开进地中海。 难道果真如古代预言所说,中东是一片永不安宁的土地吗?时至今日,这里仍是世界的焦点。 ------------------ allan9扫描校对 || //www.qiuzao.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