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原文 古人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客孰整也?我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译文 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往往能在掌握了敌我双方实力的虚实后就对双方交战的结果有了基本的认识。将帅在预料胜负的结果时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双方的君主哪一个比较圣明?双方的将领哪一个更为贤明有能力?双方的官吏哪一方更有能力?双方哪一方的粮草更为充足?双方中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双方的军容哪一方更为严整?双方的战马哪一方跑的快?双方哪一方占据的地势更为险要?双方哪一方的幕僚更有计谋?双方各有哪些可以畏惧的邻国?双方哪一方的国力更富有?双方哪一方的百姓生活更安定?通过比较上述几个方面,双方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出判断了。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知已知彼的问题。这是我国军事家们都十分重视的临战指挥的基本问题,孙子兵法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诸葛亮十分强调开战之前深入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不打无把握之仗。这再一次显示了诸葛亮谨慎用兵的指导思想。 拓例 诸葛亮两全遣兵 三国时期,曹操谋杀马腾之后,又想趁周瑜新死之际进攻东吴。而这时刘备正在积极准备攻取西川。曹操认为既攻东吴又防止刘备的势力扩大,似不可能。另一方面如果放纵刘备入川,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使孙权处于无援的地位。于是决定举兵攻吴。孙权得到消息大惊,忙向刘备求救。刘备、诸葛亮认真分析当时形势,认为如果孙权被灭刘备则成为更孤单的力量。如果援助孙权,则失去进兵西川的好时机。诸葛亮经过认真思考,他认为不动用江南之兵,也不必动用荆州之兵,曹操不会真的举兵东吴。只要修书一封给马超即可。原来诸葛亮想到,曹操杀了马腾;其子马超必有报仇之心。这时如果表示与马超结好,马超必定更加放心地考虑攻打曹操。果然,马超见到刘备的书信后,马上决定攻打曹操,并连下长安、潼关。曹澡得知马超由西入关,只好率军调头舍东吴而顾马超。 这一实例充分说明诸葛亮根据当时几方力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找到了变两难为两全的对策。 ------------------ allan9扫校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