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神秘的俄罗斯“塞拉”级攻击核潜艇

  俄罗斯有着庞大的核潜艇部队,其中的许多核潜艇都以其卓越的战术性能而声名显赫。在众多型号重,有一型核潜艇却鲜为人知,它便是俄罗斯的“塞拉”(Sierra)级(也称S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可以说俄罗斯庞杂的核潜艇家族中最神秘的一位。
                 
  “塞拉”及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属于前苏联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于1984年建成服役,最后一艘迟至1993年才交付部队。该级艇共有2型,均位于前苏联高尔基市的第112设计局(即现在的“天青石”中央设计局)设计、“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成的。
                 
  该级艇虽然被定为多用途攻击潜艇,但其最主要的任务则是消灭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当然“塞拉”级也能胜任摧毁敌方水面舰艇、攻击陆上战略目标等多种任务。
                 
  性能情况
                 
  “塞拉”级水上排水量7200吨,水下排水量8200吨。艇长111米,宽14.2米,平均吃水8.8米。水上最大航速18节,水下最大航速32节。最大自持力100天,人员编制95人。
                 
  “塞拉”级的外形采用了良好的拉长水滴线形,艇艏圆顿,光滑过渡到尖细的艇艉。这种先进的艇型非常有利于潜艇的水下运动。又长又高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具艏端艇长的1/3处,上面安装有各种升降设备,如侦察雷达、搜索潜望镜等。艇艉采用十字型操纵面,垂尾鳍上方有一流线倒流罩,内部安装有拖曳声纳收放装置。操纵面后为尖尾、单轴和新型大侧斜螺旋桨。
                 
  该级艇继续采用前苏联独有的双壳体结构,这种壳体除了能让“塞拉”级多装在武器与电子装备外,最主要的是使其极有效地降低了被武器命中时的破坏程度,即大幅地提高了艇的抗沉性。因为艇壳体是用钛合金材料制造的,所以“塞拉”级正常的工作深度可达800米,是目前世界现役军用潜艇中下潜深度最大的潜艇之一。这样大的深度足令当今现役的绝大部分反潜武器望洋兴叹了。另外钛合金制作的双壳体还能确保“塞拉”级在冰区作战时可轻易地穿透数米厚的冰层,而自身却不伤分毫。
                 
  “塞拉”级全艇共有7个耐压舱室,从前之后分别为武器藏、指挥舱、前辅机舱、反应堆舱、后辅机舱、主电机舱和尾舱,这些舱室都是按照保证不沉性标准设计的。在一舱进水时,根本不会影响作战;就是有三分之一的舱室被击破进水,该艇仍然可以在海面漂浮几个小时,以便让艇员从容逃生或等待救援。
                 
  攻击力
                 
  由于“塞拉”级是型多用途攻击核潜艇,需要完成反潜、攻舰、布雷等众多任务,所以其装备的武器不但种类多,而且装载量也相当大。该级艇装备的武器种类有:SS-N-21型远程巡航导弹、SS-N-16型反潜导弹、SS-N-15型反潜导弹、53型、65型鱼雷及各种水雷等。
                 
  SS-N-21型远程巡航导弹主要用于对陆上的目标进行常规攻击或核攻击,在必要时也对大型的海上目标进行攻击。导弹长8.1米,最大直径500毫米,最大射程3000公里,巡航速度0.7-0.8马赫,巡航高度25米,命中精度约45米,战斗部常规装药500公斤,核装药20万吨TNT当量。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助推器+涡轮风扇发动机。总体性能和美国著名的“战斧”巡航导弹不相上下。
                 
  SS-N-16型反潜导弹主要使命是反潜,是前苏联从SS-N-15型反潜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远程反潜导弹。导弹长6.5米,直径650毫米,射程120公里,飞行速度2.8-3.0马赫。战斗部为一枚40型主/被动自导鱼雷,其战斗部重60公斤,也可以换装型号为16B的核弹,最大射程17公里,航速46节。
                 
  65型鱼雷于80年代研制成功,是一型既能攻舰又能反潜的多用途鱼雷。制导方式为先进的尾流自导+主动/被动声导,自导最大作用距离1500米。其全长11米,直径650毫米,射程100公里,航速50节,作战深度950米,战斗部常规装药900公斤或少量核装药,动力装置为蒸汽涡轮发动机。65型鱼雷除了在一般海域工作外,还能适应于海情恶劣的海域、浅水海域及南北两极的冰层下。这种先进的鱼雷,西方至今尚未研制成功。
                 
  53型鱼雷全长7.9米,直径533毫米,最大射程20公里,战斗部常规装药200公斤,航速采用双速制(25节或40节),最大航深400米。该鱼雷制导方式为线导+主/被动自导,自导最大距离1200米。
                 
  MSHM定向攻击水雷,也成为大陆架水雷,属于火箭上浮定向攻击式短索锚雷,是前苏联在80年代装备的新型水雷。它主要用于打击大陆架水深范围内的水面舰艇核潜艇。MSHM定向攻击水雷主要由筒体、目标探测和控制装置、可控尾翼的火箭战斗部、锚雷等组成。其一旦被布放到位,水雷将于雷索顶端处垂直向上,当目标探测装置探测到舰艇时,水雷就启动其主动声引信,并计算出火箭战斗部的弹道和相应的战斗部尾翼的舵角,随后筒体开盖,火箭发动机点火,战斗不脱壳而出,按照预定的弹道飞向目标。MSHM定向攻击水雷长4米,直径533毫米,全重820公斤,布深60-300米。另外“塞拉”级还装备有先进的PKM-1、KPM型火箭上浮定向攻击水雷、SMDM自航式沉底水雷等。西方还没有类似的武器。
                 
  “塞拉”Ⅰ型艇最大武器装载量为30枚,除了发射管内正常装载外,舱内一般可装12枚65型鱼雷和20枚53型鱼雷。如果装载导弹的话则必须相应减少鱼雷的数量。其执行布雷任务时,最多一次可携带各型水雷60枚。
                 
  “塞拉”Ⅱ艇的武器装载量增加到40枚,除了能发射Ⅰ型艇的所有武器外,据说还能发射“针”式防空导弹。
                 
  “塞拉”级的艇艏装有8具650毫米的多用途液压平衡式发射装置,艇上配备的众多武器均由这8具多用途发射管发射或布放。至于要发射和布放533毫米的武器,只需在原来的650毫米发射管内套上特制的鱼雷衬套就可以了。值得一提的是,该级艇上装备了快速装填装置,管内的武器发射后能够尽快地再次装填,所以“塞拉”级武器再次发射效率是很高的。
                 
  而反观现今的西方攻击核潜艇,能有“塞拉”级这样强大攻击力的,眼下恐怕只有美国的“海狼”级和“洛杉矶”级了。
                 
  隐蔽性
                 
  在现代战场上,被发现也就意味着被消灭。而良好的隐蔽性对潜艇来说更是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天青石”中央设计局在设计“塞拉”级时就对安静性给与了特别的重视,可以说该级艇上集中了前苏联多年来在降噪研究方面取得的各种最新成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塞拉”级的艇壳材料有先进的钛合金制成,这种金属自身具有高强度、低磁性的特点,这使得敌方很难探测和跟踪。在艇的外形上则采用了拉长水滴形线形,以降低流体噪声。艇外表面设计得非常光滑,极少有突出体暴露。艇体与指挥台围壳上的开孔数量降到了最少,较大的开孔均设计了能自动开启和关闭的活动盖板,因而当活动盖板关闭后,从艇的外观上是根本看不到开孔的,从而降低了艇体的水流动噪声。并且该艇指挥台围壳与艇体的衔接处运用了弧形圆滑过渡,这是为了减少围壳与艇体间流体干扰及降低阻力和噪声。艇的水平舵、方向舵、艉水平舵等装备都设计成光顺的流线型,其中的水平舵为收放式,不用时可收回艇体内部。
                 
  二、艇体的外表面全部敷设了一层厚厚的消声瓦,这种消声瓦厚约80-150厘米,长宽比为90-85,由合成橡胶制成,其结构分为两层,外层为实心固体,内层设置了各种尺寸与形状的孔洞。这种消声瓦即能够吸收敌方主动声纳的探测波,又能隔绝和降低本艇的噪声,使艇体表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无声回声层,从而大大加强了“塞拉”级的安静性。
                 
  三、为了降低艇内的内部噪声,设计人员首先在壳体内部和舱壁上大量的敷设了吸声材料。为了消除艇上机械所发生的噪声,设计人员尽量采用降低噪声设备,并且给噪声强的设备上加装隔声罩、消音器和设立隔声室。为防止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向潜艇传递,机械设备都安装在一个统一的筏体上,筏体通过隔振器撑在艇体上,使机械振动对潜艇的影响减到最小。对于结构振动,则在筏体上、设备的减振基座上及动力舱的甲板、舱壁上敷设由大量的约束阻尼材料。艇内的系统管道尽可能多地采用弹性连接管与艇体相接,对其中流体强烈作用的管路采用了降低流速、局部管路采用阻尼软管和消音器的办法,以减少流体冲击振动和隔绝振动传到艇体上。
                 
  四、从前的潜艇的螺旋桨由于叶片周向载荷的不均匀,旋转时将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为此“天青石”中央设计局特意为“塞拉”级安装了新型的大侧斜螺旋桨,这种桨有效地降低了噪声。另外艇内还采取了减少红外辐射、消除磁特征、降低核辐射等等许多措施。
                 
  采用了上述众多的降噪措施后,“塞拉”级终于成为一型真正安静化的潜艇。其Ⅰ型艇的噪声约有120分贝,这和美国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118噪声分贝已经相差无几。而经过改进的“塞拉”级Ⅱ型艇的噪声比Ⅰ型更低。
                 
  动力装置、自动化系统和电子设备
                 
  动力装置方面,“塞拉”级上装有两座压水堆,单堆功率为200兆瓦,而回路采用2台涡轮发动机,输出功率高达95000轴马力。艇上还配备有2套柴油发电机组和2组蓄电池。柴油发电机组可保证潜艇在应急和事故状态下的辅助用电,同时还能推动潜艇应急航行。机组提供的电能确保反应堆冷却系统以及必要时向蓄电池充电。因为有了如此大功率的动力系统,所以“塞拉”级虽然排水量大,但仍有着极好的机动性和较高的航速。
                 
  和西方同期建成的攻击核潜艇相比,“塞拉”级的自动化程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从双方艇圆数量配备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如“塞拉”级拥有艇员95人,而美国“洛杉矶”级上的艇员多达133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设计人员在“塞拉”级上安装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比如该级艇在指挥舱设有自动化的作战指挥系统,艇员能通过计算机对全艇进行管理。该型作战指挥系统具有收集和处理传感器信息、显示战场态势、控制武器发射、确定射击阵位、自动解算多批目标运动要素、进行作用距离预报等许多功能。除设有自动化的作战指挥系统外,潜艇的操纵控制、动力系统、艇务系统都是全自动化的。
                 
  在电子装备方面,“塞拉”级的电子设备不但数量多、种类齐全,而且在性能上与西方相当。主要有:“鲨鱼鳃”主/被动搜索与攻击型低频艇壳声纳,“鼠叫”低/中频型主/被动搜索跟踪声纳,拖曳线列阵甚低频声纳,声速梯度仪,噪声监测仪,测冰、测水仪等水声设备:“魔伴”搜索雷达,“停车灯”侦察雷达;中波、短波、超短波与极低频通信设备,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与卫星通讯设备:“奥米加”、“罗兰”C、无线电定位仪、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等。
                 
  正是有了上述众多的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作战、控制系统,才使得“塞拉”级能够从容地在任何时候、任何海域同任何对手作战。
                 
  缘何停建
                 
  虽然“塞拉”级是一型性能非常优良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但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仅仅建造6艘,当1983年第6艘即最后一艘“塞拉”级Ⅱ型艇建成服役后,俄海军就再也没有订购后续艇了。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塞拉”级钛合金的双壳体。虽然保证了它具有着大深度、低磁性优点,但造价非常昂贵。要知道钛合金是地球上极珍贵的金属,连美国也只拿钛合金用于建造航天器。在冷战时期,这种高价高性能的核潜艇对前苏联海军来说是可以勉强接受的;但在今天,在俄海军财力吃紧的情况下,自然是负担不起的。
                 
  其次是来自内部的激烈竞争。在设计建造“塞拉”级的同时,前苏联还安排了另外两家潜艇设计局设计攻击核潜艇,即著名的“红宝石”设计局和“孔雀石”设计局。最终“红宝石”设计局设计了“麦克”级,“孔雀石”设计局设计出了“阿库拉”级。结果1983年下水的“麦克”级运行了不到6年就出事沉没了。相比之下,“孔雀石”的“阿库拉”级除最大下潜深度略逊于“塞拉”级外(“阿库拉”为600米),其它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塞拉”级,甚至“阿库拉”级的Ⅱ型艇在某些性能上还略有超出。但在价格上,“阿库拉”级约低于“塞拉”级1/3以上,这主要是因为“阿库拉”级虽然也采用双壳体,可其外壳为高强度钢,内壳才是钛合金。这就是为什么“塞拉”级只建造了6艘,而“阿库拉”级的两型艇建造多达16艘,时至今日仍然在改进并继续建造的原因之一。
                 
  最后就是俄罗斯战略的大环境的改变,俄罗斯认为没有必要保留一支像前苏联时期那样规模庞大的攻击核潜艇部队。加上俄现役的核潜艇不但数量多,而且型号也相当杂,除去“塞拉”级的6艘艇外,还有“阿库拉”级Ⅰ型艇、Ⅱ型艇16艘,“奥斯卡”级Ⅰ型艇、Ⅱ型艇12艘,V-Ⅲ即16艘。繁多的型号也给后勤保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综合种种因素,“塞拉”级因其太过“贵族化”而使持续建造计划被停止,并可能再也没有发展建造的机会了。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