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一章 波士顿条案激起抗英浪潮,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正规军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这个社会形成时比较松散,除了当地土著人,大多数为商人,不善尚武,甚至视常备军为民主制度的威胁。英法战争时期,英国要在当地征集5000人服兵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大张旗鼓地搞了三个月,只征到了500人。但是,自美国建国起建立的军队,使这个年轻国家很快走上了称霸世界的地位。
  说到美国军队的创建,还得追溯到为北美独立而战的革命战争。
  十七世纪初,为了占领北美这块肥地,有许多欧洲人移居北美。但是,经过近100年的角逐,到十七世纪后期,北美大陆已基本被英、法、西三强所控制。由于西班牙的力量正在逐渐衰退,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竞争的对手。到了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以英国全胜告终的英法战争——史称“帝国大战”——之后,英国在北美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
  英国虽然在北美大地上打败了欧洲列强,但要治理好北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却非易事。为了加强对北美的控制,减轻由战争带来的沉重债务负担,英国在北美实行了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有《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
  《印花税法》规定,殖民地的报纸、书刊、营业执照、商业契约、法律证书,乃至学生毕业证书等等,举凡印刷之物,均须缴纳一定数额的印花税。
  英国的这一做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各殖民地在纽约召开了反印花税大会并发表了抗议书。他们达成了抵制进口货的协议,团结起大多数北美人,试图对英国施加经济压力,以迫使其取消该法案。一个自称“自由之子”的组织,行动起来强迫印花税官员辞职,鼓动一些人洗劫了个别不得人心的皇家官员的住宅。面对这种情况,英国议会被迫取消了这一法案。
  然而,1767年英国又颁发了《汤森税法》,对输人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物课以重税。这一税法使物价大涨,再次引起民众抗议。英国政府出于无奈,于1770年废除了该法的大部分项目,但对茶叶税一项却予以保留。
  说来也巧,正是这项税法,这种看来与美国革命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茶叶,却成了爆发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饮茶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西洋人却不大饮茶,他们的主要饮料是咖啡。十七世纪中叶,西方的一些商人开始把中国的茶叶运往欧洲,作为东方物产加以推销。从此,好奇心胜的英国人便把饮茶看成了时髦。
  英国的大学问家塞缪尔。约翰逊在1757年时曾作过如下自白:“我成了一个顽固、恬不知耻的饮茶者,二十年来我在就餐时用来滑润肚肠的就是这种迷人的植物。我的茶罐几乎从来就没有冷却过:晚上我饮茶自娱,半夜我饮茶自慰,早上我饮茶自乐。”这种风俗很快在英国上流社会中传播开来,到后来,中产阶级和劳工也都很快适应了这种时尚。可以说,当时的英格兰已成了一个饮茶之国。
  英国人所饮之茶自然主要来自中国。浙江和安徽的绿茶,福建的红茶,在西方都颇有盛名。当时,广州是西方主要国家与中国通商的唯一口岸,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广州港占据着主要地位。十八世纪初期,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每年不过10万磅,到三十年代已增至100万磅。他们在广州收购茶叶的价格为每磅王先令,在伦敦的售价则是每磅4先令8便士。可见,利润是十分丰厚的。
  美洲殖民地的茶叶消耗量虽比不上英国,但数量也相当可观。据统计,在1760年,美洲殖民地的茶叶消耗每年亦超过100万磅。不过,美洲殖民地的茶叶有一大部分并非来自英国,而是用走私的办法从荷兰人手中购进,这就成了英国税收中的一个漏洞。
  起初,英国政府对类似像进口茶叶方面的税收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7年战争,英政府债台高筑,便不得不在税收上打主意。但是,一个一个税法的出台,又一个一个地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使英国政府大为恼火。1767年出台的《汤森税法》同样激起了北美殖民地的强烈不满。
  殖民地人民认为,这一系列税法都是英国政府精心策划的,如不坚决制止,英国政府就会得寸进尺,其暴政就会愈演愈烈。
  于是,马萨诸塞议会于1768年2月起草了《通告信》,寄往其他各殖民地议会,希望能共同进行抗议活动。在《通告信》的号召下,各地“自由之子”联合了许多商人和劳工,纷纷起来抵制某货,举行抗议示威。
  这些斗争在波士顿表现较为激烈,不久即发生了波士顿惨案。
  当时,英政府在波士顿驻军有两个团的兵力,主要任务是防止走私。他们日夜在城里巡逻,不轨行为多有发生,有的刁难行人,有的调戏妇女,从而造成士兵与居民的关系恶化。
  1770年3月5日,波士顿的绳索制造工人聚集在海关,向守卫海关的英国兵投掷雪球。士兵在慌乱中向群众开人,杀死数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
  这一惨案激起了北美人民反英情绪的进一步高涨。波士顿这座仅有1.7万人的城市,竟有五万人加入到给死难者送葬的行列中。
  在发生波士顿惨案的同一天,英国新任首相诺思慑于殖民地的抵制某货运动,宣布废除了《汤森税法》规定的关税,但却保留了对茶叶征收进口税,以便维护英国议会有权向殖民地征税这一权利,保住濒临破产的以经销茶叶为主的东印度公司。
  带思的政策虽使英国同北美殖民地紧张关系有所缓和,但基本矛盾并未解决。北美许多有识之士,仍坚持反对英殖民主义政策。塞缨尔。亚当斯等人在波士顿的市镇会议上发表演说,在报纸上撰写文章,谴责英国政府及其在马萨诸塞的代理人的阴谋,完全是企图剥夺殖民地人民的自由。
  英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造反”行为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1773年英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专门法——《茶叶法》。
  殖民地人民同英政府围绕《茶叶法》再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东印度公司的许多商人屈服于人民群众的压力,或不敢公开露面,或改变经销手段。在查尔斯顿,茶叶卸货后立即被商人们存在公共仓库,直到《独立宣言》发布以后才敢打开。在纽约城和费城,船长甚至未敢卸货。唯独在波士顿,总督不顾人民的反抗情绪,决定卸货,征收关税。
  鉴于这种情况,塞缪尔。亚当斯决定率领“自由之子”和部分群众,待东印度公司运茶船只再次进入波士顿港时,与之大干一场。
  1773年12月伤口,东印度公司的运条船抵达波士顿港。下午5时许,有近百名伪装成印第安人的人开始向格里码头进发。
  他们迅速登上三艘运茶船,逼迫船长打开了所有的舱门,取出了所能找到的茶叶箱放在甲板上,再用小斧头把茶叶箱砍坏,三小时后,价值10000英镑的45吨茶叶全部被倒入大海中。
  第二天,后来当了美国第二位总统的约翰。亚当斯在日记中写道:自由之子们“如此勇敢,如此胆大,如此坚定、无畏和不屈服”,以致“我不能不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历史上的新纪元”。
  波士顿倾条事件后,英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惩治波士顿人。英国国会马上通过了《波士顿港法》:宣布关闭波士顿港口;增派波士顿驻军;军队可以征用民房;并把马萨诸塞州的总督由文盲换成武官。这样,军政大权全落入了驻波士顿的司令官托马斯。
  盖奇之手。
  恐怖笼罩了波士顿,革命已不可避免。英国人把塞缨尔。亚当斯视作罪魁祸首,密谋把他绑架到英国受审。但殖民地人民却尊他为美国革命之父。因为正是他促使了革命的早日来临。
  可以说,小小茶叶引发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实际上已经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波士顿倾茶的信息传到英国本土,立即引起了两种不同的反应。在上议院任议员的前首相威廉。庇特要求英国尊重北美人民的权利,撤走盖奇将军及波士顿的驻军。他在议会中向他的同仁们发出慷慨陈词的劝告:“任意确定税收制度必将引起反抗,这一点是本应该早就预见到的。今天北美人民反抗税收的那种精神正是英国本土人民在几十年前反抗苛捐杂税的那种精神。北美大陆的辉格主义的光辉,点亮着北美300万人民的心,他们宁可选择贫穷而有自由,而不愿意选择富有而扣锁链。对于这样一支力量我们去反对吗?
  驻美的几个团再加上国内的1.8万精兵够吗?首相衙门的任何阳谋或阴谋也同样无法抵抗住这样一个北美全体一致的大联合。再多的决议草案、再多的纸上增兵案,也无法阻止危险的来临。
  ……任何旨在把奴役加之于他们身上,把专制制度强加在如此伟大的民族身上的企图必将一事无成,也必将一败涂地。我们迟早将撤退,让我们在可以主动撤退的时候撤退吧,千万不要到被迫撤退的时候再撤退!“庇特的慷慨陈词最终也难以打动英国统治阶级的心,因此,他的撤军提案终于以68对18票被否决掉了。
  下议院议员埃德蒙。伯克从对北美人性格和文化素养的分析中,提出了一个调和折中的议案,他说:“在北美人的性格中,热爱自由是主要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整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他们热爱自由,以之为自己的命根子,决不愿受到约束。
  “对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人民,我们的威胁能起什么作用呢?
  我们派去了一支军队,一支不算小的陆海军,但在完成我们的目标方面收到什么效果呢?北美的风波是否有所平息呢?不,一点也没有。我们一方面既不可能铲除北美的自由精神。另一方面又不可能从我们的惩罚行动中得到任何效果。那怎么办呢?接受北美精神这种现实吧。“伯克还直截了当地指出,“不论多大的红衫军也决不能统治亚美利加”。
  伯克的调和议案也未能说服英国朝野百官,最后,终于以271对78票在下议院中被否决。
  英国军人中也有反对对北美作战的,但在英国这个“军人不得参政”的国度里,军人的政见不可能得到重视。有一位埃芬厄姆勋爵上书陆军大臣巴林顿说:“请禀明陛下,再也没有一位臣民像我这样随时乐意高兴地为陛下的安全、光荣和尊严而献出我的生命和财产。但所以唤起我对陛下的不可动摇的忠诚之心的那些原则,同时又阻止我去投身于任何足以剥夺任何一部分英国人民的自由权利的活动。由于找不能违背自己良心地同意拿起武器去反对在北美的同胞,因此,谨禀告陛下,请容许我辞退军职。“但是,英国朝野的大多数人却倾向于殖民主义政策,一些文人墨客也都极力粉饰英国的征税“正确无误”。他们认为,北美殖民地是地地道道的叛逆,非加以镇压不可。当时英国最大的学问家塞缪尔。约翰逊写了一篇长文,名谓《是征税,不是暴政》,他在文章中说:“每个社团的最高当局都有权要求自己所有的臣民作出贡献。
  这些贡献对于公众的安宁和繁荣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早被人类公认为形成所有政治社会的最基本的首要条件。但今天一些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却对此提出异议,他们否认议会有权向殖民地征税。
  “北美人民有能力承担纳税义务,这是不容置疑的;拒绝纳税应遭到处罚,这也是非常可能的;但是,权力并不是真理的象征。让我们审查一下我们自己的主张,也审查一下那些不服从权威者的反对派意见,特别是不偏不倚地注意事态的结果,这个结果一定会证实一方为掠夺,或者另一方为谋反。
  “什么自然法则、人道权利、宪章信仰、自由危机、颠覆围剿?这一切口号使人感到震耳欲聋。然而它们有时出于小团体的利益,有时则出于诚实的愚昧。
  “在相隔万里之外建立的政府体制怎么能得到每个人的赞同呢?这一点是很难得到解释的。在最有利的自由环境中,个人赞同这种提法是消极的,因为每个人都以臣民的身份出身在某个国家里,我们可以说,每个人自出生起就赞成了某个政府制度的存在。除此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允许我们有其他的选择。因此,‘个人赞同’不过是充满学究味的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而已,它不过是些狂热的共和者们的痴心梦想。”
  如果说这位学问家的文章还属于温和型的话,那么,诺思勋爵要求立即对波士顿采取惩罚措施,则属于强硬派。他说:“波士顿人民阻挠税收官员执行任务现在已属第三次了,对波土顿居民加以惩罚是他们罪有应得。波士顿人是北美一切骚动中的罪魁祸首,它一直在表示它想破坏大不列颠法律在马萨诸塞湾地区的行使,所以必须对它立即加以惩罚。”
  上议院强硬派议员桑德威契说的更为可笑。他说:“诸位勋爵,请相信,只要炮声一响,就会把他们(波士顿)
  吓跑,他们将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这是不成问题的,诸位根本不用为这件事操什么心。“为英国统治阶级豢养的克拉克将军则说,只要他率1000名正规军,就可以从缅甸打到佐治亚,并且可以割除所有男性的生殖器。对有些人要用武力,对另外一些人则只需要吓唬一下就行了。
  经过强硬派占上风的国会辩论之后,国王乔治三世在1774年1月18日发出公告:新英格兰的政府已进入叛乱状态,必须予以打击。
  这样,一场镇压活动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在北美,英政府颁布的“强制法令”的推行,托马斯。盖奇率领的驻军的增加和对城市实行“军管”,使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外逃,市面萧条,气氛恐怖。塞缪尔。亚当斯感到,马萨诸塞一个州已不能对付面临的局面。他主张召开一次13个殖民地的代表大会。
  凑巧的是,弗尼吉亚的革命派也在同期酝酿着这个想法。
  1774年3月,弗吉尼亚议会因不服从“强制法令”被英国总督勒令解散。5月27日,被解散的议会在威廉斯堡的一家酒店举行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召开一次13州的联合会议。
  在以上两大州的号召下,北美第一次大陆会议于1774年9月匕日在费城开幕。除了佐治亚州外,其他12州都派了代表参加。参加这次大会的有:被称为革命之父的塞缀尔。亚当斯、后来当了第二位总统的约翰。亚当斯、船业巨头约翰。汉考克和弗吉尼亚的乔治华盛顿,还有帕特里克。亨利、佩顿。伦道夫和理查德。亨利。李等人。这些人都是创立美利坚的精英。
  在经过几天的一般讨论后,大陆会议成立了两个委员会,各由12人组成,即每州一人。第一委员会受命草拟一份权利法案,即殖民地权利宣言。约翰。亚当斯是这个委员会的骨干。
  会议讨论得最多的是北美人民的宪法权利问题,以及确定北美殖民地同英国在宪法上的关系问题。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由于代表们意见分歧,分成了激进派和保守派。激进派的代表赞成杰斐逊在《英属美利坚的权利综观》中提出的观点;保守派则坚持英国议会对帝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有权管理北美的贸易。
  最终,激进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1774年10月14日,大陆会议在亚当斯等人所拟条文的基础上修改定稿。这份文件作出如下宣言:北美的诸英国殖民地居民,根据不容改变的自然法、英国宪法的原则以及若干合约,享有以下的各种权利:他们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他们从来没有把这样一种权利出让给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最先定居在这里的人,在他们从母国移居本大陆之时,就享有凡英格兰领域内的自由臣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自由和豁免;他们移民到本大陆决不意味放弃、交出或丧失上述权利中之任何权利,相反地,他们当时是,而且他们的后代今天仍有权行使和享受上述所有权利,并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加以行使和享受;
  英国式自由的基础,及一切自由政府的基础,就在于人民有权利参加他们的立法议会。……他们有权在他们的地方议会中享有自由和完全的立法权,他们有权举行和平集会、商议怨情,并向国王递交请愿书;在和平时期,在未获某驻在殖民地的议会的同意下,在该殖民地驻扎常备军是违法的。
  上述宣言,对渴望革命的北美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英国国会的“强制法令”和英王的“公告”显然是对北美人民的“最后通谋”;大陆会议的“权利宣言”显示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决心与英政府对抗到底。双方的矛盾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终于,独立战争于1775年4月19日在列克星敦打响了第一枪。
  北美殖民地人民在大陆会议的号召下,开始进行军事准备。
  在英军集中的新英格兰,军事准备进行的比较早,马萨诸塞建起了民兵的组织。其头目有一个名叫保尔。里维尔。他是一名制作银器的工匠,体力充沛,善骑快马,头脑敏捷,颇能应变。
  1774年秋,里维尔等30人组成了一个委员会,目的是刺探英国士兵和托利派分子的活动。只要打听到什么消息,就立即报告给汉考克、亚当斯和沃伦等人。
  1775年4月18日黄昏,他们观察到有许多士兵开往康门街,便急忙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沃伦。沃伦找到汉考克和亚当斯,一起分析了英军的动向之后,对委员会的行动作了部署。里维尔在参加活动的情况追记中写道:“我按照亚当斯的指示,回到家后准备行装,立即奔赴波士顿北部。在那里备有一条小船,有两个朋友为我划船渡过了查尔斯河。我们在查尔斯顿上岸后碰到了科南特上校,他说他已看到塔尖信号。我要他马上给我一匹快马。他给了我一匹很好的马,那时大概是晚上11点钟。
  “当我们赶到查尔斯顿时,看到在一棵树下有两个骑马的人,走近一看,原来是英国兵。他们也发现了我,并前来捉拿。我挥鞭急奔,总算甩掉了他们。到达孟福德后我叫醒了当地民兵队长。后来又沿途叫醒了许多人。我在列克星敦克拉克牧师家与汉考克、亚当斯和道斯先生会合。
  “我们吃了点东西之后立刻前往康科德。在路上我们碰到普雷斯科特医生,他是‘自由之子’成员。我们走到一半的时候,道斯和普雷斯科特去叫醒一户人家,我在路口放哨。我忽然发现有两个英国兵来了,接着我又发现自己已被4个英国兵包围。沃伦策马跃过一道矮墙,得以逃脱,直奔康科德去报信。我被英军押着走了一阵后又被放了。”
  其实,在英军释放里维尔之时,英军大部队已决抵达列克星敦了。英军共约800人,他们的目标是康科德,但他们行经列克星敦时发现美方已有准备,有一群神态严峻的民兵突击队员站在村子的草坪上,民兵们高喊着:“英军滚回去!”就在这时,不知谁开了一枪,于是局势大乱,枪声四起。最后美军四散,发现共死8人,都是美方的。所以,美方有充分的理由把这个冲突说成是英军对美利坚村民的一次“野蛮袭击”。
  4月19日凌晨4点钟,英军开往康科德。在离镇子约一公里处的一个小山上,守着一队民兵,英军向小山进攻……山上民兵则自动撤退了,英军通过了必经的小桥进入镇内。他们两个连守桥,另两个连进入镇内搜索军械。他们的确找到了一些枪炮,但大量的武器显然已经转移。
  正当英军销毁军械之际,民兵发起了反攻。他们从四面八方钻了出来,人数众多。英军见势大为恐慌,立即奉命后撤。从康科德到波士顿约有20英里。这时沿途民兵都已获得消息,早已严阵以待。他们隐蔽在石墙、小丘和房屋后面,瞄准那些耀眼的红衫兵不断射击。此时,英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此次遭遇战,入侵英军共伤亡了250人。据军事专家们估计,当时若有一名智勇双全的指挥员把民兵们组织好,战术运用得当的话,入侵的800名英军可能会全部被消灭。
  列克星敦的枪声给北美人以极大的鼓舞。在列克星敦人的鼓舞下,各殖民地纷纷建立起民兵。列克星敦有84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成立起“绿色少年”的反抗组织,冒死向加拿大进攻,夺取了哈得孙河北段的英军炮台,夺得大炮60门;另有一支民兵也曾攻向加拿大,虽不得手,却逼得英军不敢分兵由加拿大南下。其他殖民地的民兵也都行动起来,有的公开攻打军营堡垒,有的焚烧政府官员的住宅。到处是一片革命的燎原之火。
  英国政府见势不妙,便再次通过盖奇将军施以缓兵之计。盖奇在事后发表一项公告说:“鉴于避免进一步流血,我以英王陛下的名义,宣布政府对参与叛乱的人,只要放下武器回去过和平生活,就一律宽恕,不再进行任何追究。但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约翰。汉考克,另一个是塞缨尔。亚当斯,因为他们的罪行太严重,不能不予以惩罚。”
  根据列克星敦发生战斗的新形势,大陆会议于1775年5月ic日举行第二届会议。由于第一届会议主席佩斯。伦道夫已病逝,所以大会推选汉考克为主席。会议虽申述了各州必须支援波士顿的理由,但“独立”两字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大陆会议还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全国性的军队。最初这支军队由在波士顿包围盖奇的新英格兰民兵组成。
  大陆会议正在开会的时候,北美同英殖民主义者的矛盾日趋激烈。大陆会议于1775年6月14日决定由优秀的步枪手组成10个连,其中弗吉尼亚、马里兰各两个连、宾夕法尼亚6个连,从而使这支军队更具有“大陆”特色。大陆会议还具体规定了征兵方法和组织构成:每个连队有1名上尉、3名中尉或少尉、4名中士、4名下士、l名鼓手或号手又68名二等兵。随后,这些连队一起组成了大陆军第一团。——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最早的正规军。后来,美国国会将6月14日定为美军的建军节。
  1775年6月15日,大陆会议根据约翰。亚当斯的建议,以选举方式任命弗吉尼亚民兵上校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负责“指挥所有大陆军武装”。侨日,华盛顿接过了指挥权。
  大陆会议还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以明确华盛顿的职权,并拟就对他的指令。然后,代表们又通过了陆军指挥系统和参谋机关的组织计划,确定在华盛顿领导下,任命两名少将、8名难将,设立一个副官署,并设立军粮处、军需处和薪他处。就这样,大陆军站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前列,与英军展开了长达8年之久的独立战争。
  亚当斯在推荐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时,对华盛顿作了如下评价:“他有为将之才干及经验,他那独立资才、雄浑智能及刚正品性,令我及全数美利坚人赞誉。”
  乔治·华盛顿这位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伟大人物,1733年2月22日出生于弗吉尼亚东部韦斯特摩兰郡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
  其父奥古斯丁。华盛顿早年曾就学于英国,办过工厂,并拥有许多土地。华盛顿门岁时,父亲去世了,留给他一份丰厚的家业。
  华盛顿的童年主要是在他父亲的农庄里度过的。他从小就学会了骑马、打猎,养成了敢于冒险的精神。由于艾亲的早逝,他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掌握了土地测量、牲畜饲养和烟草种植技术,学会了用冷静理智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战争。
  华盛顿是一个刚直、坚定、乐观的人。有人说,华盛顿的性格古怪,几乎没有信得过的友人;也有评论家认为他的沉默寡言是骄傲自大。其实并非如此。在华盛顿看来,人生是严肃的,应当认真对待。他根据自己对是与非的认识形成一个道德准则,并严格遵守。他很少谈到耶稣,但却相信天命,相信上帝在殖民地一边,因为殖民地是受压迫、被围剿的一方,终究要取得胜利。
  渐渐成熟的华盛顿给自己确立了两个目标:一是向西部开拓,发大财,当一名全美屈指可数的大富翁;另一个是钻研军事,作一个统帅千军万马、赫赫有名的将军。对于这两个志向的选择,并非完全以他自己的兴趣而定,命运已经为他作出了安排。
  华盛顿15岁时,决意外出独立谋生。他拿起了父亲留下的老式测量仪,为英国殖民当局做土地丈量员。16岁时继承了哥哥劳伦斯在弗吉尼亚的维农山庄,管理着8000英亩的土地和270名黑奴及少量白种契约奴。发大财、当富翁的心理,使他对西部广袤无垠的土地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弗吉尼亚与阿勒根尼山脉之间的大片土地上兴修水利。为了实现宏图大业,他离开庄园里豪华舒适的别墅,搬进了西部荒野上的小木屋。每天与猎人和伐木工人为伍,以射猎火鸡和鹿为食。经过苦干和积累,华盛顿已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富翁之一了。
  1752年底,英、法殖民主义者在俄亥俄展开争夺,弗尼吉亚被卷入战争。当时这个地区分成若干个军区,每个军区都有一个少校级副官长来组织和武装民兵。华盛顿经哥哥劳伦斯推荐,被任命为弗吉尼亚民兵团的少校副官。华盛顿率领民兵团作战,既打过漂亮的胜仗,也有过不光彩的败北。1753年,法国军队占领了俄亥俄州和弗吉尼亚州的领土。华盛顿自告奋勇要去找俄亥俄河上的法军炮台司令官,警告他们立即停止对英属俄亥俄土地的“蚕食”。1754年春,华盛顿接受总督了维弟之命,带领一支小分队去阻止法国人的“蚕食”行为,结果吃了败仗。
  许多美国传记作家在记述华盛顿的恋爱生活时,都认为他是情场上的政将。欧文说,华盛顿与女孩子在一起时,总是显得拘谨、不自然。华盛顿也曾以一首诗来表露他在情场失败的心情:“啊!我真倒霉,热恋而不敢倾诉;为爱情折磨深感痛苦;久已倾心,却不敢吐露。”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先后与四位姑娘谈过恋爱,虽然都未能成功,但应该说,他是一个与女人很有缘分的风流男子。
  1759年2月6日,26岁的华盛顿与比他长一岁的寡妇——玛莎。丹德里奇。卡斯蒂结为伉俪。这位寡妇新娘1731年6月对日生于弗吉尼亚州新肯特县。她身材虽较矮小,但面容却十分可爱。她为人诚实,有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养。华盛顿早就认识玛莎和她的丈夫。玛莎的丈夫去世后,华盛顿曾多次到庄园去看望她。经过几次接触,两人相爱了。在盛大的婚礼仪式之后,他俩在玛莎农庄的白色小屋里度过了几周蜜月,然后去华盛顿的弗农山庄。据说华盛顿后来提议建筑总统官邪并取名白宫,与他度蜜月时住过的小白屋有某种联系。
  在帮助英国反对法国的战争中,在和平的种植园主的生活中,华盛顿渐渐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政策感到不满,认为只有独立才是北美人民的唯一出路。于是,他自告奋勇招募了1000名士兵,带领民兵支援波士顿。两次大陆会议,他都作为弗吉尼亚的代表参加,并坚决站在激进派的一边。
  在第二次大陆会议上,华盛顿被全体代表一致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虽然接受了这一职务,却拒绝领取薪俸,只要求报销履行这一职务的工作支出。华盛顿把生命、财产等完全奉献给了北美洲的独立事业。
  1775年6月20日,担当大任的华盛顿总司令从费城出发,前往坎布里奇,接受对大陆军的指挥权。

  ------------------
  书 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