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美军初战失利后,举国震惊,总统震惊。麦迪逊总统怀着沉痛的心情写道:“由于赫尔将军的投降,加拿大人民不再倾向于支持我们而开始反对我们;印第安人投入了英军怀抱;我们必须另外投资装配新武器和人员;西部各部队必须先设法自卫,从而阻碍了他们同其他部队的合作;一股失意气氛笼罩了美国。 “如果我们在这次初战中获胜,其后果将多么不同啊。一支得胜了的军队必将取得加拿大,并可与加拿大的部队取得联系,伊里湖的主动权也必将落入我手,印第安人必将唯我方之命是听;全国民气必将大振;参军人员将成倍增长;志愿人员将信心百倍;民兵将精神抖擞,勇往直前。” 赫尔战败,麦迪逊为战事一筹莫展,但这时他又不得不应酬另外一件大事——总统大选。到1812年,詹姆斯。麦迪逊首届任期已满。在战争未见头绪的时候,麦迪逊作为向英国宣战的总统和军队的最高司令,当然是共和党首推的总统人选。他竞选对手是德威特。克林顿。克林顿是纽约的一位对政局不满的民主共和党人,联邦党对他寄予最大的希望。 战争支配了这次竞选运动。由于战争初期美国遭受失败,克林顿及其支持者批评总统指挥战争不当。麦迪逊的支持者们则声称,这场战争对确立美国的中立权利是必要的。或许是正在进行的战争需要麦迪逊,或许是人们无法知道换个新总统到底会不会比麦迪逊更好。经过竞选,最后麦迪逊获胜,再次当选为总统。 麦迪逊连任总统后,他所面临的战争并没有比初期取得更大的进展。并且从欧洲传来的消息表明,美国将面临一场全新战争,而且必须转入防御。因为在麦迪逊连任总统不久,他的战争必胜的决心还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就传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1813年至1814年的冬天,法国被打垮了,拿破仑退位了,获胜的英国可以向美洲增派部队,从拼死防守转为惩罚性进攻。同时,从英国统帅部传出消息说,英国部队正从加拿大、切萨皮克湾和新奥尔良同时向美军发动进攻。 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美军决定在英国的增援部队跨过大西洋之前首先发起进攻,以遏制某军的进攻势头。1814年3月,威尔金森带着4000名士兵从尚普兰湖北进,到达了科里小溪,那里有不足200名英军占领着一座石头磨坊,美军集中火力猛攻,耗尽了弹药,石头磨坊却没攻下来。威尔金森没有办法,只有收兵回营了。 紧接着,在尼亚加拉前线,布朗指挥着2个旅的正规军和1个旅的民兵,在7月初攻下了伊利堡,随后继续向北挺进。伊利堡的胜利振作了美军士气,使美军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接连打了两个漂亮仗。 第一仗是英军乔治堡的指挥官菲尼亚斯。里亚尔将军率部南下还击美军。两军在奇普瓦相遇,开始了一场厮杀。 奇普瓦是一个狭窄地段,这一役成了在狭窄地形进行的一场典型的十八世纪争夺战。英军首先进攻,去馈了美国民兵,随后与斯科特率领的美国正规军相遇。双方在近距离上排成横队互相猛烈射击,后来斯科特亲自出马,发动白刃冲锋,攻破了敌人的战斗队形。随后,当斯科特的旅跨过一座桥展开战斗队形时,里亚尔惊呼“上帝!那些都是正规军!”在斯科特的攻击下,里亚尔损兵过半,大败而走。从字面上说,里亚尔说得很对,但斯科特“正规军”中的多数是最近招募的新兵,斯科特只对他们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就使之成为能征善战的部队。 为什么斯科特会有如此神力呢?这与他的经历和努力有关,斯科特年轻时在军事法庭工作,在此期间,他潜心研究过战争史与战争理论。1814年春天,他建立了一座训练营,紧张地培训着新兵,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只要军官称职,不用很长时间就能将平民士兵训练成一支精兵。 奇普瓦战役后,美军又打了第二个漂亮仗。奇普瓦战役发起后,戈登。德拉蒙德将军从金斯顿率领增援部队前来支援,并被任命为英军指挥官。英美两军又在隆迪小道相遇,这一遭遇战远比奇普瓦之役更为激烈,双方军队列开模队几乎枪口对着枪口射击着。 这场战斗从战术上讲胜负不分,但由于布朗和斯科特均负重伤,美军撤回了伊利堡,德拉蒙德随后包围了此堡,但到9月中旬撤走了。这时,雨季到来了,不适于部队大规模作战。为此,美军炸掉了伊利堡,部队撤回到了美国本土。尼亚加拉战线再次呈现出僵持局面。 在美军撤回本土不久,英军却不顾一切地开始了攻势。普雷沃斯特将军率领1.5万名士兵向里奇留河下游推进并进至普拉茨堡。乔治。唐尼率领一支小舰队在左侧掩护,保证沿路的补给线路畅通无阻。 在他们对面是梅科姆率领的5000名美军士兵和驻扎在普拉茨堡湾由托马斯。麦克多诺率领的海军分舰队。 如果普雷沃斯特发动一次全力以赴的进攻,无疑能打败梅科姆的杂牌部队,迫使麦克多诺从错地逃跑。但是,这位英国指挥官决定同时在陆上和水上发动进攻。9月11日,唐尼的舰队驶进了普拉茨堡湾,首先发起了进攻。岸上美军炮火十分猛烈,当湖面上硝烟散尽的时候,英国舰队已成了一堆废物。 普雷沃斯特的陆上进攻进展缓慢,当他得知唐尼的水路进攻失利后,便下令停止进攻。虽然他的大部队仍完好无损,但由于他失去了对湖面的控制权,使得他的后勤供应线处于崩溃的地步。第二天,他不得不率军撤退。 普拉茨堡英军虽然失利,但却另有收获。为了掩护普雷沃斯特部队的进攻,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早在8月份英军就发起了对切萨皮克湾的进攻。这一行动原本是策应性的,要求不得进行任何远离海岸大规模战斗的攻击,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海军的指挥官是亚历山大。科克伦海军中将,陆军的指挥官是罗伯特。 罗斯将军。当他们被授权打击沿海城市后,科克伦的舰队很快就驶进了切萨皮克湾,美军乔舒亚。巴尼的炮舰队便向塔克森特河上游逃窜。英海军随后令4.5万名士兵下船沿河岸推进,同时派出小舰向河的上游驶去。由于无路可逃,巴尼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炸毁了自己的炮舰队。 此时,罗斯正向华盛顿挺进,由于陆军部长阿姆斯特朗认为华盛顿并无战略意义,因而没有设防。政府匆忙组织了一支人数众多的民兵,由威廉。温德尔指挥。温德尔在布拉登斯堡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被轻而易举地攻破了,新组建起来的士兵们如鸟兽散般地逃离了阵地。 在第三道防线上是逃回来的巴尼的部队。这支部队要比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强得多,虽然巴尼手下的500名水兵由于不习惯陆上行军正忍受着脚痛的折磨,但他们仍坚守在第三道防线上。 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并高呼着“冲上敌舰!”的口号发起了反击,战斗激烈异常。直到敌人从翼侧包围了他们的阵地时,水兵们才最后撤走。布拉登斯堡战役就此结束。 此前,麦迪逊虽然不懂军事,但他一直担心英国会进攻华盛顿,所以屡促陆军部长阿姆斯特朗注意保卫首都。但是,这位部长不相信英军会进攻华盛顿,他认定英军将进攻巴尔的摩,所以把兵力部署在巴尔的摩沿线上。 8月24日,当英军突然由布拉登斯堡进攻华盛顿时,抵挡已措手不及,英军几乎毫无阻挡地长驱直入华盛顿。当天,麦迪逊夫人多莉刚准备好午餐,还没开始吃饭,就接到麦迪逊派人送来的一个纸条,叫她马上离开白宫。幸亏白宫前几天做了准备,已把《独立宣言》宪法等原件运至35英里外的地方收藏。麦迪逊夫人急忙把一些细软装上车子,逃出城外。她走后不到几个小时,英军就占了白宫。 英军占领白宫后并未罢手。海军中将科克伦主张焚城以做报复,因为美国军队此前在加拿大烧了一座城。但罗斯将军不同意,他主张只烧公共建筑物。24日傍晚,华盛顿火光冲天,英军点燃了国会大厦、总统府、财政部、陆军部、邮政局及国务院。大火整整着了一个夜晚,第二天早晨,经过群众扑救才熄灭。烧城结束后,英军未敢久留,又爬上军舰向巴尔的摩方向驶去。 英军火烧总统府并没有把总统府彻底烧毁。后任总统在整修时将之粉饰一新。当初建总统府时,华盛顿总统参与了设计图样的选定,最后选中了南卡罗来纳州的建筑师詹姆斯。霍本的设计图。霍本借鉴了英国都伯林的莱斯恩特公爵府的外表和基本轮廓,而且还参照了都伯杯以西的一座城堡式的乡村建筑。霍本取其合理化,屋顶采取栏杆式建筑,深得华盛顿总统的偏爱。总统官邪的椭圆形大厅的布局和设计风格,是以卡斯特库尔等三座建筑的椭圆形客厅为样板建造的。 1792年10月13日,总统官邱正式奠基开工,由于资金不足,施工进展得非常缓慢,直到1800年才初步建成,所以,华盛顿总统在他的任期内无线入住白宫,而且在他有生之年也没有目睹这幢官邪的建成。住进白宫的第一位主人是美国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火烧华盛顿,对英军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对美国则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战争打到首都被占、总统府被烧的地步,实不多见。 但从另一方面看,也从反面帮了美国一个大忙。美国上下,包括反对派看到首都被焚,爱国之情骤然高涨,纷纷转变对战争的态度,决心与英军决一死战。 麦迪逊总统说:“必须战斗下去直至胜利!” 纽约市市长德维持。克林顿说:“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这场战争是否正义或不正义了;已不是宣战时机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了;不是战争的借口久已不存在的问题了;不是政府是否该赶快结束战争的问题了;也不是政府是否尽到责任的问题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愿意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的家庭,我们是不是愿意勇往直前迎击和击退我们的敌人?!” 举国的普通百姓这样喊道:“把英国佬赶出去!把英国佬消灭掉!” 这样,在美英之间,双方的胜负不仅是物质的较量,也明显地表现出了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较量。美国上下团结一心,有了非战胜敌手不可的精神力量,战争的局面很快随之发生了变化。 英军按照预定计划向巴尔的摩进攻。他们从以前的经验出发,满以为能轻易地再次取得胜利,但这次却令他们失望了。美国指挥官塞缪尔。史密斯和他手下的战士、民兵们同仇敌汽,坚决要阻敌于他们的工事之前,他们已经和城市的市民一起筑起一道道防御工事。 和攻打华盛顿时一样,英军罗斯和科克伦决定再一次海陆并进,直取巴尔的摩。罗斯将在诺斯角登陆,科克伦率领的海军则准备从水上摧毁麦克亨利堡炮台,以保证罗斯部队顺利进城。 9月12日晨,罗斯的军队果真在诺斯角上了岸。他们在一座农场不慌不忙地吃着早饭。正在就餐时,罗斯忽闻他的前哨部队与守军斯特里克的部队发生了接触。为了弄明真相,罗斯跨上了马,出来观看真相。但突然有一颗子弹向他射来,正好打中罗斯要害,他当场落马,立即被运回本部,不久即因伤重而死。 接替罗斯的是布鲁克上校,此人并无指挥作战的经验。同时在战场上接任也没时间进行谋划,只是命令部队同美军混战了一阵。这一战英军伤亡了300多人。由于罗斯之死,英军丧失了斗志,只好以撤退告终。 罗斯的部队告负,科克伦却率领他的5艘炮舰踌躇满志,意在必得。他命令炮舰从早上7点开始发炮,每艘炮舰每小时可发物发炮弹,预计中午就可把麦克亨利堡炮台摧毁。守军司令艾米斯丹德发现自己的炮弹射程不能到达某军军舰,所以下令停止射击,等待敌军进人射程。 美军炮台停止发炮,英军误以为美军弹尽,三艘军舰逐渐前进。下午三四点钟,某部已推进到离麦克亨利堡烟台很近的地方。这时,艾米斯丹德估计敌舰已进入了射程,乃下令发炮。当场击中两艘敌舰,科克伦不得不下令暂作后撤。当夜,科克伦又对麦克亨利堡进行了一次密集轰击,作为后撤的掩护。 在战场上的战斗继续激烈进行的时候,全美人民的抗英情绪也在不断高涨。在抗英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巴尔的摩城中有一位寡妇,名叫玛丽。匹克其尔,她有一个女儿叫卡洛琳。英军火烧华盛顿后,就有传闻说英军将进攻巴尔的摩。麦克亨利堡守将艾米斯丹德要求要在堡垒上升起一面特大的美国国旗,向英军示威。经过挑选,把制作国旗的任务就交给了匹克其尔母女。 当时的国旗形式是15颗星和15条横条。每颗星的宽度是2英尺,每一横条的宽度也是2英尺。国旗必须在某军抵达以前升起,所以匹克其尔母女不得不日夜加工。9月2日,这一举世无双的大旗终于在堡垒上空升起。 关于星条旗,还有一些历史传说:有人说,第一面星条旗是出自费城的一个叫贝西。罗斯的女士之手。据说1776年5、6月间,以乔治·华盛顿为首的一个三人小组受命设计一面国旗,华盛顿把设计好的图样交给了一个民兵的遗漏,名叫伊丽莎白。罗斯。伊丽莎白简称贝西,所以人们就叫此旗为贝西。罗斯旗。一些历史学家作了严肃的考证,已否定了这种传说。 关于星条旗的有案可查的第一个文件是1777年6月14日大陆会议通过的一个决议,但是谁草拟的这一决议已无法查考。其内容是:13个合众州的旗帜应为13条红白相间的条,联邦的象征为蓝底的13颗白色星,表示一个新的星座。 在华盛顿任期内,美国新添了两个州。因此在1794年1月8日,国会通过如下决议:“从1795年5月1日起,合众国国旗为匕条,红白相同,联邦以15颗星表示,白星蓝底。” 在英军炮击还十分激烈的时候,巴尔的摩港口出现一艘小艇,开着小白旗,向英军炮舰驶去,在这小船上的是一名年轻律师弗朗西斯。斯考特。基。在离港时,他看见了堡上升起的大旗,高兴地说:“这国旗将使英国人明白,我们多么为我们的国家而骄傲。”英舰看到小船扯白旗而来,就把来人请上了军舰。基随身带了许多英国俘虏的信。这些伤兵俘虏在信中都表示非常感谢皮思斯医生,是皮恩斯医生救了他们的命。基把这些信交给了科克伦将军,将军同意释放扣在舰上的皮思斯医生。但基和皮恩斯都必须等进攻堡垒后再放,因为英军害怕基已看到舰上的情况,可能回去会给美军提供情报。 9月13日凌晨,炮声震天,英军对麦克亨利堡开始了24小时的炮击,基目睹着火箭拖着红色尾巴,以及炮弹在凌空爆炸的景象,看到了美国国旗在晨曦中骄傲地飘扬在城堡上空,基的爱国热情,诗人的激情和灵感一下子迸发出来。他一挥而就写下了关于国旗的诗篇。 次日,英军撤退时,把基和皮思斯医生重新放回小船,让他们驶向巴尔的摩。当他们回到巴尔的磨时,正值人们庆祝英军撤退。人们在酒馆中欢饮庆祝。基走进酒店,索要了几张信笺,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把他先前写在信封上的诗抄了下来并加以补充,写完后就送到了他姻兄尼科尔逊法官家中。 法官阅后大为欣赏,他马上亲自把稿件送到巴尔的摩《美国人报》报社。但报馆中空无一人,人们都去开庆祝会去了,只留下了一名14岁的学徒萨默尔。桑德。桑德说他可以把稿子印成传单。法官说:“行。”桑德问道:“用一个什么标题呢?”法官说:“就叫它‘麦克亨利堡垒保卫战’。”传单上还注明:请按照“天堂之安纳克雷昂”曲调唱咏。 第二天,巴尔的摩各报按照传单转载了这首诗。有一家报纸把标题改为《星条旗之歌》,这个标题立即获得了广泛的接受。 人们到处传唱着这首动人的战歌:——敌人炮声急,证明君屹立。 ——伟哉星条旗,光照自由地。 1898年在美国对西班牙战争期间,社威海军上将下令规定把《星条旗之歌》作为海军典礼上的必奏之曲。1916年威尔逊总统下令把《星条旗之歌》列为一切军事典礼上必奏之曲。1931年3月3日,胡佛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正式把《星条旗之歌》作为美国国歌。 ------------------ 书 路 扫描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