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四十二章 美将原子弹投向广岛长崎,日本法西斯宣告寿终正寝


  在欧洲战场,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盟军对德战争已经结束。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美军已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陷在中国大陆的日军也已失去往日的声威。从整个战场形势看,世界人民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日本在军事上失败虽然已成定局,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仍不甘心失败,极力在国民中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情绪,搞所谓本土决战,妄图以流血震慑美国,争取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体面结束战争。
  穷兵黩武的日本法西斯推行的本上决战,就是要在海上、空中和陆上都实施不间断的特攻作战。所谓陆上特攻作战,就是拼刺刀,对坦克实行肉搏攻击,用一个兵去拼搏轰炸一辆坦克。日军参谋次长河边在6月8日的御前会议上称,在日本进行本土决战,对美军不利,对日军则有“绝对优势”条件。他大肆煽动武士道精神,说什么“皇国的万物众生统统化为战力”,“发挥一亿国民的特攻精神”,以“互相刺杀的战法”消灭敌人,保卫大日本帝国。
  为了逼迫日本法西斯放下武器,早日结束战争,7月间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了继德黑兰和雅尔塔之后的三国首脑第三次会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茨坦会议”。
  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这项公告最初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也在公告上签字,使之成为苏、美、英、中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在盟军的轰炸封锁下,尽管日军的处境已极为困难,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盟军要想取胜也绝非易事。美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作战中,整个战事就持续了92天,伤亡7.5万人,损失飞机763架,驱逐舰以下舰艇400余艘,大多数是被神风自杀飞机击毁的。美国统帅部认为,美军要在日本本土登陆,共需动用150万部队,并付出50万人的伤亡,这是相当大的代价。如何使用较小的代价使日本法西斯投降呢?
  就在美国人考虑如何减少其伤亡时,从美国本上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1945年7月伤口,美国人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阿拉默果尔多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当天下午,杜鲁门就在波茨坦收到了关于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电报,这位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感到一阵欣慰,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原子弹能在美国首先试验成功,这使美国又多了一个致胜的法宝。
  人们对原子弹的最初认识,那还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情。
  30年代初,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存在一种能使原子裂变的中子。科学家们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揭开原子裂变的奇特秘密。这个秘密一旦揭晓,既能服务于战争,毁灭人类;也能服务于和平,造福于人类。
  不幸的是,这一秘密被发现在疯狂的30年代。
  1938年12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学化学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史特莱斯曼,花费了6年时间,终于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这项科学成就马上引起了德国军方的注意,希特勒要抢先研制出一种大规模毁灭人类的原子武器。已经拥有几百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党卫军的德国,若再加上威力无比的原子弹,那么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前景,就不太美妙了。
  而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希特勒狂暴到竟与知识分子对立的地步。纳粹德国的种族法把犹太人看作德国社会的污秽,作为被清除和消灭的对象,就连能揭开原子分裂秘密的犹太科学家们也毫不例外。2000多位欧洲科学界精英人物,一个个离开了纳粹德国、意大利以及匈牙利,他们流落到了英国、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和美国。
  因为是犹太人,“相对论之父”、科学泰斗爱因斯坦不堪忍受纳粹的虐待和侮辱,也被迫离开了欧洲;刚刚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斯齐拉德,从匈牙利侨居国外。紧步其后尘的还有在核物理方面有辉煌成就的意大利学者费米,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贝蒂、史特莱斯曼、迈特纳、赖纳、弗里斯等等。这批顶尖科学巨人殊途同归,都集中到了美国。
  这些被悲惨命运抛向美国的欧洲新移民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德国拥有了原子弹,其他的国家唯一能够抵御这种威胁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原子弹同法西斯的原子弹相抗衡。
  1939年8月3日,斯齐拉德、爱因斯坦联名,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长信,建议美国应该刻不容缓地研制原子弹。10月11日,当总统的财政顾问、国际金融家萨克斯带着爱因斯坦的这封信和斯齐拉德准备的一份备忘录来见罗斯福时,这位美国总统对这个神秘的领域还一无所知,而且也缺乏更大的热情。
  萨克斯汇报说,这些科学家对希特勒德国可能制造出原子弹表示严重关切。但罗斯福在听萨克斯说话时的那种很不在意、不很相信的神情,使萨克斯甚为担心,如果总统把这些信扔在一边,不加仔细研究怎么办?
  聪明的萨克斯,灵机一动,便用当年拿破仑没有采纳富尔敦提出的用蒸汽船的建议,因而未能横渡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的例子劝说总统:“您知道富尔敦吗?”萨克斯问。
  “那是我们美国的光荣。一个讲究实效的发明家,而不是空谈家。”罗斯福回答说。
  萨克斯笑笑,接着讲了富尔敦拜见拿破仑,建议成立一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舰艇在英国登陆的故事。“军舰不用帆?”拿破仑疑惑不解,于是便命令卫士:“将这个想入非非的发明家轰出去!”
  后来,有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这件事:“幸亏这一命令,英国才免于亡国之痛;如果拿破仑稍微动一下脑筋,那么19世纪的历史进程也许完全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罗斯福听后,沉思片刻,他明白了萨克斯的用意,也清醒地认识到拥有原子弹将意味着什么。他拿来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1939年10月19日,罗斯福总统果断拍板,采纳爱因斯坦等的建议。他按了一下办公桌上的电钮,面对应声而来的军事助手们,指着一大堆各种说明资料,平静地说道:“这件事必须处理一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大大推动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按照罗斯福总统的指令,组成了以“S-11”为代号的特别委员会。主要成员有陆军部长史汀生,科学研究发展局长布舍博士,以及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博士等。原子试验室设在新墨西哥州北部海拔7300英尺高的山峦起伏的洛斯阿拉莫斯,由罗伯特。奥本海默这个“呆头呆脑、身体瘦小、不修边幅”的人领导。
  为了严格保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称之为“曼哈顿工程”。
  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其中许多人都是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来到这里,一套简陋的小木屋要住三家人;两对夫妻各居一室,一个单身汉晚上只好睡在门厅里。在挂着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写着的“危险”标志牌的铁丝网圈围起来的大院内,研制者彼此以“洛斯特”(失踪的阿拉莫斯人)相称,以形容他们那几乎与世隔绝的处境。对于远在外地的亲属,只让他们知道“新墨西哥州圣菲1633信箱”的通信地址。
  美国政府开始只提供经费以进行核试验,因此头两年“S一11”行动委员会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分离浓缩铀和如何产生裂变连锁反应的实验课题上。到1942年12月,这些忘我工作的科学家们已经能在实验室进行链式反应和实验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过去人们仅仅只能使原子产生裂变,但从这一试验成功后人们可以随意控制裂变,可以使其产生,也可以使它中止。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突破。它表明,实验证明的理论原理能立即投人工业生产阶段了。
  美国政府为“曼哈顿”计划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造出的原子弹供给军队使用;二是要抢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于是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格罗夫斯坐镇华盛顿“曼哈顿”计划总部,而远在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实验室的主任罗伯特。奥本海默每天数次与他通话,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到1944年圣诞节晚上,格罗夫斯向他的同事们宣称,可望于1945年8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4年秋,在原子弹研究的同时,美国空军就开始对B-29超级重型轰炸机进行改装,同时又集中“509”大队1500名官兵从事投掷原子弹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犹他州盐湖城的温多弗空军基地,大门口村着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标语牌:“你离开这里时,须把你在这里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留在这里!”
  新组建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第“509”混合大队,在这里接受特殊训练。大队长兼机长是年仅27岁的保尔。蒂尔茨上校,他和他的伙伴们都参加过欧洲和北非作战,每个人都是千挑万拣、具有丰富轰炸经验的优秀飞行员。
  使这些年轻人感到与以前训练不同的是,他们在这里使用的炸弹,不是过去他们常扔的那种,而是一颗既大又笨的模拟炸弹。而且整个大队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干,只是偶尔也会飞往敌方地盘扔个把炸弹,混合大队的这种异常举动常常遭到岛上其他部队的讥笑,他们自己也感到百无聊赖。
  1945年7月16日,当原子弹试爆成功后,面对着方圆一公里半内已经没有任何生命的土地,洛斯阿拉莫斯的知识精英们先是一阵兴高采烈,继而又产生一种负罪感。
  负责内爆试验的班布里奇竟这样宣布了他的“祝福”:“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永远难忘,一件肮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表演。”
  他随后对奥本海默说:“现在,我们都是狗娘养的了!”
  奥本海默表情冷漠,一个劲地在抽“骆驼”牌香烟。他痛苦地感到:世界不会再是原来的样子了。他记起了《摩诃婆罗多》中的经文,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大致相似的形象,“我已经变成了死神,大千世界的毁灭者”。一生对政治不感兴趣,正直、随和、热情奔放的费米冲到格罗夫斯跟前喊道:“现在战争该结束了吧!”
  “是的,但只能在我们把它们扔到日本之后!”格罗夫斯冷冷地回答。
  美国不惜血本制成了原子弹,当然要派上用场。但怎样派,派在哪里,使人伤透脑筋。
  以美国陆军部长史订生为主席的委员会,经过无数次的会议,终于在激烈的争吵中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尽早地把原子弹投到日本国土上某个有军事设施而又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以达到大量杀伤的效果。京都、广岛、长崎、小仓兵工厂和新泻成了理想的选择目标。
  美国认为,广岛是最理想的原子弹轰炸目标。它位于大田川三角洲,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的军运港口,也是日本海军护航队的集结点,驻有日本第二军和一个军区司令部,约有军队2。5万人。该市人口为24。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300人,地势平坦,市区内多为木质建筑物,公用事业和市内交通发达,同时工业也很发达。当时广岛已有三周没有下雨,建筑物很容易燃烧。
  小仓是日本九州岛北端的一个城市,在广岛和长崎之间,是一个铁路枢纽。小仓兵工厂是日本最大的军火工厂之一,这个厂从事多种类型的武器和其它的防御材料的制造,也是较为理想的轰炸目标。
  长崎在九州岛西部,是一个港口和工业城市,是日本最大的船舶制造和修配中心之一,由于生产海军装备而成为重要的军港。该市曾受到过5次小规模轰炸,但实际上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但由于长崎处于谷地,被认为不太适于原子弹轰炸,因此只作为预备目标。
  目标选定了,轰炸是否还具有军事意义?美国军政要员意见也不统一。杜鲁门认为,即便是军事上已经没有必要,也要把原子弹扔出去。因为他对苏联的戒惧日益加重。苏联利用对德作战,一步步控制了东欧,并且还表示要在进攻日本的战争中担任主要角色,杜鲁门想借此给斯大林当头一棒。还有,美国为研制原子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在战争中显示出威力,实施“有视界爆炸”,国会中那帮议员们的冷嘲热讽,批评弹劾所形成的强大压力,新总统已感到难以承受。
  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直在给杜鲁门打气:“一次或两次袭击可能结束战争,给日本挽回下台的台阶,这样可以解除日本决死作战的武士道精神,摧垮日本的抵抗意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访惶,杜鲁门终于下定了决心。
  7月4日,美英签署了一项协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7月17日,杜鲁门得意洋洋地与丘吉尔、斯大林会晤于波茨坦。
  7月24日,杜鲁门把美国已经拥有能使战争结束的威力巨大的炸弹一事透露给了斯大林,其用意一方面在于炫耀,另一方面暗示苏联已无参战必要。但斯大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好好利用它对付日本,而苏联仍将于8月份对日宣战,没有买杜鲁门的帐。
  7月30日,杜鲁门发布命令: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美国空军可在8月3日以后,在天气许可的条件下,立即在日本的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四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特种炸弹。
  此时此刻,日本政府仍在作争取苏联的外交努力,他们以让出中国东北特权为条件,要求苏联作出中立保证,并在盟国间调解,作出有利于日本的和平创议。日本人哪里知道,他们给的这点好处,斯大林早在2月份的雅尔塔会议上已从罗斯福那里得到了,甚至比日本答应的还要多。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此时的苏联已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给日本的外交努力的答复将是苏联对日的宣战。
  此时此刻,美国也已等得不耐烦,他们想赶在苏联出兵之前结束对日的战争。于是决定,8月6日凌晨2时45分,蒂贝茨上校驾驶着B-29“埃诺拉。盖伊”号飞出提尼安机场的跑道,直奔广岛。机上载着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广岛时间:7时09分,响了一阵警报,美军飞机数架,飞人广岛上空,盘旋几周后又飞离而去,没有轰炸。
  8时整,广岛上空又出现了3架飞机。虽然这时已经发出了空袭警报,但广岛居民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因为美军飞机不断对日本国土进行轰炸,已经有66个城镇遭到了99次大空袭,而广岛并没有受到多大破坏,人们对警报已经习以为常了。美军气象飞机离去,刚刚解除警报,现在又有美军飞机飞来,大家都疲塌了。因此,广岛市民很少有人进人防空壕进行隐蔽,甚至有人还在翘首仰望飞机,指指划划。
  “投弹!”当飞机飞到广岛一座大桥上空时,投弹手接到了命令。原子弹高弹舱50秒钟后,在离地面600米的空中立即射出令人眼花目眩的白色闪光,随即是震耳欲聋的大爆炸。
  不幸的广岛被翻滚的黑烟所吞噬。
  5个小时以后,美国F13型飞机到广岛上空侦察轰炸效果。整个广岛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当天就有78150人死亡,负伤和失踪的人数为51480名。全市共有76327幢建筑物,其中有4。8万幢全部被摧毁,22178幢受到严重破坏。这天下午,设在广岛的日军第二军司令部通过广岛东南的小城转报东京说,美国“使用了具有从未见过的破坏力的高性能炸弹”。
  16小时后,日本收到了美国广播。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要求日本政府赶快接受波茨坦公告,以便日本人民免受其难,否则就将再次遭到“来自空中的毁灭”。
  广岛的悲剧,并没有使日本政府立即同意接受“无条件投降“。他们仍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
  出乎日本预料的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告诉日本驻苏大使说,因为日本仍在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请求苏联调解远东战争的建议没有希望b苏联政府将遵守苏。
  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所作的承诺,即苏联有条件地正式承担了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役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8月8日下午,苏联正式声明:8月9日对日宣战。
  原子弹的袭击,苏联的参战,使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走投无路,被逼进死角。8月9日上午10时58分,美国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代号为“胖汉”,原准备投向小仓,因小仓上空云层较厚,无法找到瞄准点而改飞长崎。于是,本应在小仓发生的悲剧却鬼使神差地轮到了长崎的头上。
  给人类造成巨大灾害和屠杀的原子弹的投掷和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溃败,终于促使日本天皇和政府迅速作出了投降的决定。在“胖汉”轰炸长崎的同一天,铃木首相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开会,讨论投降事宜。会上形成三对三的局面,僵持不下。午夜时分,天皇召集御前会议,仍是争论得不可开交。无可奈何的铃木只好把矛盾交给天皇,请天皇定夺。尽管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只有批准而没有提出政策的权力,但他决意要破这个例。天皇痛苦地站起来说:“朕已认真考虑了国内外局势,并得出结论认为,继续战争意味着民族的毁灭,延长人类的流血和暴行。我不忍目睹无辜国民再受苦受难。恢复世界和平、解除国家之可怕苦难的唯一办法就是结束战争。”
  8月14日上午,天皇在御前会议上指示铃木内阁接受盟国条件,立即起草无条件投降诏书。
  8月15日中午12时,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26日,一支拥有383艘军舰、1300架舰载机的美国舰队向东京湾挺进。28日,先头部队在东京附近的机场降落。30日,大批美英军队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同日,麦克阿瑟到达东京,控制了东京的广播电台,建立了自己的新闻局。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为什么这个仪式要在一艘军舰上进行?这里有两段小小的插曲: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杜鲁门总统即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统帅,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对日本实行占领。
  消息传到关岛,尼米兹感到愤愤不平。在他看来,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做出了比陆军更多的贡献,而上述任命倒让麦克阿瑟争了头功,使他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给人的印象好像是日本主要是被他的陆军打败的。为了挽回海军和尼米兹的面子,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建议,如投降仪式由麦克阿瑟主持,其举行的场所则应在一艘海军军舰上;如果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在投降书上签字,尼米兹则应代表美国签字。杜鲁门经再三考虑,同意了这建议,使两个将军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然而,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海军确定了在海军上将哈尔西的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仪式,麦克阿瑟又让参谋人员告诉尼米兹,他希望在“密苏里”号上悬挂他的将旗。但根据传统,舰的主桅只升上舰队的最高海军军官的将旗。最后,还是尼米兹的副官聪明,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把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蓝色将旗并排升在主桅上。结果,使两位将军皆大欢喜。
  9月2日拂晓,天空阴云密布,整个东京湾笼罩在凄惨的阴云下。远方,云雾飘荡在富士山那带有积雪的山巅上。
  美战列舰“密苏里”号由几百艘海军舰船簇拥着,赫然耸立在阴云覆盖的东京湾里。耐人寻味的是,在“密苏里”号战列舰的主桅杆上悬挂的那面美国国旗,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偷袭时,华盛顿国会大厦顶上悬挂的那面星条旗。在战列舰上,美、苏、中、英、法五国的国旗在迎风抖动。一张铺着绿色绒毯的水兵饭桌放在二号炮塔与船栏中间,两边各放着一把椅子。一个庄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来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正式投降签字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出于对日本法西斯的蔑视,参加仪式的盟军官兵身着军便服。美军官兵则更随便,身穿卡其布衬衣,不系领带,也没有穿外衣。8时30分,同盟国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登上“密苏里”号战列舰甲板,哈尔西海军上将站在他身旁。
  8时50分,盟国九国代表及其他将领们相继走上甲板。九国代表是:美国代表C。W。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布鲁斯。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澳大利亚代表T。A。布拉梅、加拿大代表穆尔。科斯格雷夫、法国代表勒克莱、荷兰代表D。E。L赫尔弗里克、新西兰代表伦纳德。艾西特。
  8时55分,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拖着那条在上海一次纪念日皇生辰的集会上被炸残后装上的假腿,从小舰上吃力地爬上了“密苏里”号甲板,帝国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也跟着爬上来。
  当11名毫无表情的身着黑色晨礼服和黄褐色陆军服的日本人登上战列舰甲板时,严肃的盟国官员用沉默来迎接他们。
  受降仪式在麦克阿瑟将军主持下于上午9时举行。他首先进行了短暂的演讲:“我们,各主要参战国的代表们今天聚集在此,来签署一项庄严的协定,以图恢复和平。……我们胜败双方的责任是实现更崇高的尊严,只有这种尊严才有利于我们行将为之奋斗的目标,使我们全体人民毫无保留地忠实履行我们即将在这里正式承担的责任。……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们将告别充满血腥屠杀的世界,迎接十分美好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我们将致力于维护人类的尊严,实现人类追求自由、宽容和正义的最美好愿望。
  这是我们的真诚希望,实际上也是全人类的希望。我以同盟国最高司令官的名义,在此声明——以正义和宽容来完成我的职责;同时,为了彻底、迅速、忠实地遵守投降条件,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接着,战败国日本代表首先在投降书上签字。投降书装订成两个文本,一份是英文,一份是日文。投降书中写道:“……我等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和不论在任何地方的一切日本军队以及在日本国控制下的一切军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外相重光葵“奉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之命令,以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之名义”、梅津“奉日本大本营之命令,以日本大本营之名义”签署了投降书。当重光葵签字时,出现了一个足以反映战败者心态的“小花絮”:他一瘸一拐地走到签字桌旁,慌乱地摘下礼帽和手套,结果把手杖掉在了地上。他右手颤抖地拿起笔,迟迟疑疑好像不知道在哪里签字。看到重光葵这副窘相,麦克阿瑟转身命令他的参谋长:“萨瑟兰,告诉他在什么地方签字。”在萨瑟兰的指点下,重光葵好歹算是过了签字关。
  日方签字后,轮到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签字。他在这个时刻“演奏”了一个小小的历史插曲。签署时总共使用了五支钢笔:第一支他写“Doug”,然后把这支笔送给了曾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从事英勇抵抗之后被俘的美国将军温赖特;第二支笔写了“las”,然后把这支笔送给了在新加坡被俘的英国将军自西华;他用第三支笔写完“MacArthur”,这支笔交给了美国政府档案馆。最后的两支笔签署他的官衔。他把第四支笔送给了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是他从自己衣兜里掏出来的红色小笔,签字完毕后送给了麦克阿瑟夫人。
  随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新等国代表依次签字。仪式前后只用了14分钟。
  至此,日本帝国战败投降被载人了史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划上了沉重的句号。
  当麦克阿瑟宣布“仪式完毕”的话音刚落,天空便传来机群的轰鸣声。几小时前从关岛和塞班起飞的400架B-29轰炸机分秒不差地在这个时刻飞临“密苏里”号上空。几乎在同时,从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500架舰载机也威武地出现在东京湾上空,呼啸着掠过“密苏里”号战列舰,机群在东京湾上空转了一个大弯,然后飞向远方云雾缭绕的富士山雪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后落下了帷幕,然而世界并未从此太平。昔日协同作战的盟国,这时又为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发生龃龉,以至发展为后来的兵戎相见。这一矛盾首先在雅尔塔会议上得以显露。

  ------------------
  书 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