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六十七章 搞核查“猫捉老鼠”频告急,施淫威“沙漠之狐”草收兵


  美国自以为“沙漠风暴”行动几乎全部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化、生能力,然而,伊拉克一位叛逃者提供的情报令西方大吃一惊。这位叛逃者在伊拉克敏感部门长期从事核武器研究,他说多国部队的空袭仅炸毁了伊拉克的3个核设施,另有4个因事先未被探明而完好无损。为了彻底销毁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剥夺其拥有这些武器的权力,美国不断向伊施压,核查与反核查的对抗波谲云诡,险象环生。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无条件接受在国际监督下销毁所有的生物、化学武器以及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今后不准拥有或研制核武器以及生产核武器所需材料,将其现有的核力量完全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为此联合国成立了一个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此后,围绕武器核查问题,美国和伊拉克多次发生严重对抗。1997年10月,特委会主席理查德。巴特勒的一纸报告,又使“猫捉老鼠”的游戏上演了。
  1997年夏,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上任后,多次表示要在对伊问题上保持中立。伊拉克认为这一立场有利于尽早实现摆脱经济制裁和武器核查的愿望,因而表示欢迎。
  9月,伊拉克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充分、彻底、完全”的报告认为,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已经完全执行了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其所有的生化武器、核设施及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导弹已基本销毁,要求联合国根据687号决议第22款结束对其武器核查和经济制裁。
  然而,10月中旬,巴特勒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不仅未提海湾战争后伊在执行安理会决议方面所做的努力,反而指责伊在销毁生化及核武器方面仍有隐瞒,且多次阻挠武器核查小组的正常工作,甚至威胁小组工作人员的安全。美国还为安理会起草了一项决议案,提出限制伊拉克官员出国旅行。该议案以9票赞成、5票弃权在联合国获得到通过。
  在美英的授意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严格遵守联合国各项决议,尽快交出所有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后的、完整的”资料,否则将对伊实施新的制裁。
  这项决议犹如当头一棒,沉重打击了曾满怀希望的伊拉克,严重伤害了伊拉克国民的自尊心。伊拉克指责这项决议是在美国施压下做出的,伊拉克拒绝接受这项决议。
  10月29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作出决定,不再允许特委会以及联合国武器核查组内的美国人进入伊拉克,并于10月30日和11月2日、3日拒绝美国武器核查人员实施核查工作。
  伊拉克还对联合国利用美国U-2飞机对伊进行侦察活动表示不能容忍,要求用不对伊拉克怀有敌意的飞机取代美国的U-2飞机,同时威胁说,将要击落继续飞入其领空的U-2飞机。美方立即作出反应,多次强调将采取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明确而强有力”的行动迫使伊就范,使武器核查得以继续。
  鉴于日趋紧张的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11月4日下午打电话给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希望伊拉克在联合国特使访问巴格达期间及其使命结束前,停止驱逐仍在伊拉克执行联合国武器核查任务的美国人。当日,在萨达姆总统的主持下,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就安南的要求举行会议,“伊拉克同意了安南的请求。
  尽管联合国特使与伊拉克方面进行了多次会谈,但调解未能成功。为了向萨达姆施加压力,美国先是下令在印度洋活动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编队驶入海湾,做好战斗准备。紧接着从世界各地向海湾增派兵力,以加强对伊拉克“禁飞区”的监督,并随时准备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在很短的时间内,驻海湾美军迅速增至2.7万人,各型战舰22艘、作战飞机300多架。英国为配合美军行动,将“常胜”号航母开海湾。从11月15日起,英军、科威特部队与美军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政府警告伊拉克,不得阻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活动,否则将受到严惩,并声称“将不会是小小的打击。”
  美国一方面不断向海湾地区增加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外交斡旋,寻求对伊动武的支持。然而,除了其盟国英国一家表示支持,其他欧洲盟国以及俄罗斯、阿拉伯国家等都未苟同,这就使美国有点骑虎难下了。
  11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伊拉克坚持禁止美国人参加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进入伊拉克的强硬立场感到遗憾,希望伊方配合联合国的调解努力,以避免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进一步恶化。如果安理会认定联合国的调解努力失败,将考虑对伊拉克采取新的制裁措施。
  当天,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呼吁安理会认真听取伊拉克的正当要求,并重申伊拉克政府不会改变拒绝美国武器核查人员入境的决定。
  而美国再次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以迫使萨达姆取消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人入境的决定。11月1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137号决议,对伊拉克实行进一步制裁。决议谴责了伊拉克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人员进入伊拉克和有关核查地点的行动。它要求伊拉克立即撤销其10月29日的决定,无条件地充分与特委会合作。该决议草案是由美英等9国提出的。
  决议决定对与上述违反安理会决议的行动负有责任的伊拉克官员及其武装部队成员实行旅行制裁,禁止他们在各国入境或过境。这一制裁保持到伊拉克完全与武器核查小组充分合作为止。
  决议还表示,如执行这一决议有需要,安理会将坚决采取进一步措施。
  11月1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说,如果伊拉克继续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美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所谓进一步的措施绝不排除军事行动。五角大楼一些官员透露,美国已作好了一系列应急准备,一俟需要就将对伊拉克实施打击。
  11月13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主持召开了革命指挥委员会和执政的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会议发表的一项声明宣布:立即驱逐隶属于特委会中的美国籍武器核查人员出境。这是伊拉克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加重对其制裁的1137号决议作出的正式反应。声明同时表示,伊拉克将继续同联合国特委会以及其他武器核查人员进行合作同一天,应美国政府要求,安理会经过紧急磋商后发表一项主席声明,对伊拉克驱逐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美籍工作人员的决定表示最强烈的谴责。
  11月14日,除少数留守人员外,68名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离开巴格达撤往特委会的后勤基地巴林。这些武器核查人员是根据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13日作出的一项决定撤离的。与此同时,伊拉克也提出一项新的建议,即调整武器核查小组人员的构成,使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在核查小组中拥有同等权力。如果这一点得到同意、伊拉克将允许美国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
  这一建议被美国方面拒绝。白宫发言人麦柯里说:“伊拉克无权决定武器核查人员的组成。”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则称,伊拉克的新建议是寻找外交途径解决危机努力的一部分。
  11月18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将再次向海湾派遣6架B-52轰炸机和6架F-117隐形战斗机,以及协同这些飞机运作的KC-130空中加油机和其他后援飞机,以增强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
  就在美国增兵海湾时,外交调解也进入关键时期。1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向新闻界宣布,俄总统叶利钦当天在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官邸会见了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双方就避免武力解决伊拉克危机问题制定了明确的计划。普里马科夫还表示,希望举行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会议,讨论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问题。
  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代表在日内瓦结束关于伊拉克危机的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希望看到伊拉克“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人员重返伊拉克,根据安理会1137号决议的规定开展正常工作。
  就在同一天,危机终于出现转机。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主持下,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和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举行联席会议,正式决定同意特委会和武器核查小组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所有核查人员从即日起返回伊拉克恢复武器核查工作。这项声明说,在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通过信件密切磋商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提出建议,希望寻求一条平衡的政治解决这场危机的办法。伊拉克接受了俄罗斯的建议。声明强调,通过对话解决目前危机所取得的结果虽然并非伊拉克的全部要求,但伊拉克对此仍表示满意。
  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正式磋商后,同意联合国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成员于21日返回伊拉克。当日,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特委会的77名武器核查人员从后勤基地巴林乘坐联合国飞机返回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1月22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正式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这次核查危机获得政治解决。
  伊拉克这次以美国核查人员刺探情报为由,向美国核查人员下了逐客令,还威胁准备随时击落侵犯其颌空的美U-2间谍飞机。这显然是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起挑战。美国感到,不给以严厉惩罚,就在会某种程度上动摇它作为超级大国说一不二的地位。然而,美国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达到惩罚伊拉克的目的。一位美国前政府官员风趣地说:“大家无非是按照萨达姆的曲调跳了一场舞。”美国一方面在嘴上说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危机,另一方面却向海湾调集了大批战机和战舰,使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机猛增至300多架,战舰增至20多艘。整个伊拉克都置于美国机载、舰载战斧式导弹的射程之内。美国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以武力为后盾,以惩罚为目的,迫使伊拉克就范。
  然而,正当美国开动军事和舆论机器的时候,伊拉克却回到了原先的立场,使美国一下子失去了对伊实施军事打击的口实。难怪许多美国人感到,这次他们分明是被伊拉克给耍弄了。
  1998年1月12日,伊拉克政府宣布,伊拉克将从13日起禁止特委会下属的一个武器核查小组在伊执行任务,直到该小组重新组成并保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人员在小组中的比例达到平衡。
  伊拉克所指的这个小组是由美国人斯科特。里特率领的一支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该小组中包括9名美国人、5名英国人、1名俄罗斯人和1名澳大利亚人,于11日抵达巴格达。显然,在伊拉克看来,16人中14人来自英美的比例妨碍了检查的公正性。
  伊拉克不仅对核查人员组成提出异议,还指出里特本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因此不能接受他们的核查。里特36岁,1984年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和马歇尔学院毕业后,加入海军陆战队。海湾战争期间,他在沙特的美军司令部当情报分析员。战争结束后他进入联合国特别委员会从事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退役时军衔是海军陆战队上尉。伊拉克媒介宣称,里特在武器核查中的行动“像条赛拘一般,对伊拉克的国家安全全然没有半点尊重”,并说他派到伊拉克来是“为了制造危机,并且来执行特委会以外的任务。他在核查中的表现威胁着伊拉克的安全与主权,他是为了间谍任务而非禁止武器任务而来的。”伊副总理阿齐兹则是骂他是个“捣乱者”,说他“伪造事实、制造谎言、故意拖延核查进程以及给安全委员会提供假报告”。
  伊拉克这次拒绝核查与上次不同,不是要驱逐核查行动中的所有美国人而是针对行动中的一个小组,而且矛头直指小组领导人斯科特。里特。与此同时,联合国其他小组的工作都在照常进行,并未受阻。
  实际上,伊拉克把气统统撒在斯科特。里特身上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里特小组的任务是调查伊拉克采取何种手段来逃避武器核查,他盯住的目标都是一些伊拉克方面认为比较敏感的地方,而且里特经常不事先通知伊方就突然行动,曾多次激怒伊拉克人。1997年12月,他就带领一个小组突然搜查萨达姆总统经常去的哈巴尼亚湖边疗养地。那是一次未事先通知的突击行动,虽然一无所获,但伊拉克方面一直对此不满。
  l月12日,伊拉克官方发言人说,自1997年11月发生武器核查危机以来,伊拉克就把特委会人员构成不平衡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他强调,由美、英控制的特委会将导致延长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阻碍安理会687号决议第22条款的实施。这位发言人还称,美国人控制了特委会在纽约总部和在伊拉克境内的核查行动,并在武器核查过程中一再捏造事实,制造谎言,故意拖延武器核查工作,并向安理会提交有关伊拉克执行687号决议情况的不真实报告。
  美国和联合国方面当即对伊拉克指责表示否认,说伊拉克此举无非是想转移视线、转嫁矛盾。美国总统克林顿当天在白宫说:“伊拉克无权来挑选谁参加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决定权在联合国手里。如果明天他们还不让工作,那么我希望联合国安理会能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行动。”
  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记者招待会上,劝告伊拉克不要在联合国武器核查问题上采取鲁莽行动,以免激化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安南说,他希望伊拉克政府耐心等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下周前去巴格达,同伊方讨论并解决有关问题。
  l月16日,英国首先耐不住性子,外交大臣库克宣布英国的‘常胜“号航母将驶入海湾,与已在那里的武装力量配合,摆出一副迫使伊拉克就范的架式。
  1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纪念海湾战争七周年的一次讲话中,对联合国核查工作发出了“最后通牒”,表示如果在未来6个月里,联合国仍不能结束对伊武器核查及取消经济制裁的话,联合国核查小组则需离开伊拉克。
  l月对日,伊拉克表示,有关联合国对包括伊总统府在内等敏感地区核查问题的讨论应推迟到4个月以后进行,因为到那时,联合国对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会有一个全面的评估。伊副总理阿齐兹批驳说,核查人员认为伊拉克国家元首的住处可能匿藏生化武器的说法是荒谬的。他还特别列出8个地方为核查禁区。
  巴特勒访问巴格达期间,同伊方会谈的中心议题是劝说其尽快同意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无限制地进入伊拉克任何地点,包括总统府。然而伊拉克拒绝了巴特勒的建议。
  巴特勒无功而返,心里很不是滋味。1月23日,他在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他此次巴格达之行的结果时,指责伊拉克方面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不与特委会合作,阻挠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工作,致使武器核查无法正常进行。随后他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又宣称:“从目前情况看,伊拉克仍拥有可摧毁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的生物武器。”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巴特勒的报告和讲话犹如火上浇油,西方各大媒体借此大肆渲染伊拉克可能的核、化。
  生武器威胁及核查问题,危机由此骤然升级。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获悉巴特勒的报告后,于1月24日召集外交和安全顾问开会商讨惩处伊拉克的问题。出席会议者包括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国防部长科恩、国家安全顾问塞缪尔。伯杰、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和驻联合国大使理查森。
  经讨论研究,大家倾向于进行时间较短、火力较猛的轰炸,目的是破坏伊拉克军事机构和削弱伊拉克制造和运载生化武器的能力。这样,旨在打击伊拉克的“沙漠惊雷”计划正式出笼了。
  1月28日,奥尔布赖特奉命离开华盛顿,踏上通往欧洲和中东的游说之旅。与此同时,国防部长科恩前往海湾地区,同那里的盟国和伙伴商讨同一问题。然而,除英国外,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搭乘美国的战车,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不过,这并没有动摇美对伊动武的决心。美英两国在大造声势、对伊发出战争威胁的同时,加快了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集结。美调集了包括2艘航空母舰、300多架战斗机、近3万军队在内的强大军事力量。第三艘航空母舰“独立”号抵达海湾水域,而将“尼米兹”号航母撤回国内。英国的“常胜”号航空母舰也已抵达海湾。美国防部还考虑增派3000人的地面部从前往科威特。因为一旦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科威特可能会受到伊拉克的报复,这支部队将用来挫败伊拉克对科威特的袭击。
  美国陈兵海湾,完全出于其战略利益的需要。其战略意图在于维护其在海湾的长久利益特别是石油利益,对海湾国家和伊朗“杀一儆百”,强化其在中东乃至全球的主导地位。倚仗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防部长科思扬言,如果美国对伊拉克下手,其规模将超过以往的几次军事打击。
  面对美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伊拉克并没有屈服的迹象,并对美国的战争警告发起反击。且月29日,萨达姆表示:“伊拉克不希望发生战争”,但他同时警告说,如果“邪恶的敌人入侵,伊拉克将别无选择,只有用其全部的潜力、经验和信仰进行自卫。”
  萨达姆的基本目标是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以求尽早解除联合国对伊的制裁。为了尽早取消制裁,萨达姆面对美国的强权和“封杀”,忍辱负重。他容忍了美国对伊主权的粗暴干涉,容忍了美国对伊拉克民族尊严的践踏,容忍了美国把持下的武器核查小组搜查伊拉克农业部、情报部等要害部门。对于萨达姆来说,他认为七年来伊拉克基本执行了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因此,放松对伊制裁的条件已趋成熟。而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反对给伊松绑,反而试图加强对伊制裁。在他看来,不与美国对抗,美国也绝不放松对他们的压力;而与美国对峙,最坏的结果无非再次受到袭击。于是,在核查问题上坚决反对美国的立场和政策,对美国大声说“不”!
  在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2月20日踏上了伊拉克国土。他在与萨达姆会谈时就和平解决危机达成了共识。2月对日上午,安南与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在巴格达签署了联合国在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协议。协议规定:伊拉克不加限制、无条件地向联合国特委会武器核查小组开放包括8个总统府邪在内的伊拉克境内任何地点,以便核查小组执行核查任务。
  美国对协议表示谨慎赞同,因为它满足了美国提出的条件。
  但是克林顿总统称,一旦伊拉克违反同联合国达成的协议,美国有权立即对伊拉克动武。他强调,重要的不是听伊拉克说了什么,而是看它做了什么,“我们得春伊拉克是否言行一致”。
  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批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至此,因美国大举向海湾地区增兵、并威胁要对伊拉克动武而日趋紧张的核查危机得以缓解。
  1998年10月五日,伊拉克政府宣布,由于对联合国解除对伊制裁的前景感到失望,它自当天起停止与联合国特委会任何形式的合作。伊拉克政府之所以作出上述决定,是因为对10月30日安理会通过的分两阶段审议解除对伊制裁方案的不满。安理会的方案是:第一阶段审议伊拉克在销毁武器方面执行安理会决议的情况;第二阶段审议伊拉克执行安理会决议其他条款的情况,包括释放海湾战争中扣押的科威特战俘和归还科威特财产等。但方案同时为全面审议此问题开列了先决条件,即特委会需证实伊拉克已恢复与武器专家的全面合作。伊拉克为此迅速作出反应,认为此方案故意拖延对伊制裁问题的审议,也未能提出解除对伊制裁的明确时间表。
  伊拉克还声明要求联合国安理会解除现任特委会主席巴特勒的职务、改组特委会,使之成为一个真正中立的专门国际机构,而不应成为一个间谍机构或美国的代理。
  声明强调,伊拉克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对解除制裁的前景感到失望。声明说,在美国控制下的特委会及其主席巴特勒为阻挠解除对伊制裁,不断散布谣言,甚至不惜制造武器核查危机,否认伊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声明说,经验告诉伊拉克,在美国的压力下,安理会按传统的方式已不可能解除对伊的制裁。这是伊拉克方面自1997年6月巴特勒开始担任联合国特委会主席以来,首次决定完全中止同特委会的一切形式的合作。
  对此,美国方面迅速作出强烈反应。当天,美国务院、国防部和情报部门的高级官员在白宫召开会议,讨论伊拉克武器核查进程中出现的最新情况。美政府认为,伊拉克中止与联合国特委会的合作是“对国际社会的一个严重威胁”。里五月五日,克林顿说,伊拉克此举是对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公然违背。他说,美国在处理伊拉克的问题上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伊拉克的决定宣布后,美国防部长科思取消了原定对亚洲为期6天的访问,返回华盛顿紧急磋商。他向伊拉克发出警告,如果伊拉克不履行联合国有关武器核查协议,将面临军事打击。
  1五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经过多次磋商,一致通过了关于伊拉克问题的第1205号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撤销10月对日和8月5目的决定,恢复同联合国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这项由英国提出的决议,谴责伊拉克的决定公然违反了安理会有关决议,重申一旦伊拉克恢复合作,就准备按安理会有关决议对伊拉克问题进行全面审议,但没有提出取消对伊制裁的时间表。在磋商过程中,决议草案根据中国和有关国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删除了认为伊局势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继续构成威胁的词句,加入了安理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重申全面支持秘书长的有关努力,以及安理会愿按照第687号决议的有关规定就对伊禁令期限采取行动等内容。俄罗斯代表强调,决议没有给任何人对伊动武“开绿灯”。
  伊拉克政府10月五日宣布中断同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的一切合作后,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执行常规武器监测任务外,其他武器核查工作全部停止。在核查人员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特委会问月6日决定将在伊的100多名核查人员削减20%,并从7日开始分批撤出。
  11月11日,在巴格达的所有特委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共103人分乘联合国飞机从巴格达撤到巴林特委会后勤基地待命,近200名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联合国工作人员乘车前往安曼。12日上午,最后一批犯人的联合国工作人员乘车离开巴格达前往约旦首都安曼。至此,在一天多的时间内,共有3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撤出伊拉克,撤离的规模和速度在历次武器核查危机中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这一重大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安理会事前竟一无所知。原来,这一切都是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同美国密谋后迅速实施的。据认为,这一计划意在一箭三雕:为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铺平道路;向伊拉克施加重大的压力,迫使其作出妥协;将武器核查工作延期的责任推给伊拉克。
  联合国大批工作人员撤离伊拉克的行动加剧了危机。美国大举向海湾增兵使局势更加紧张。美、英两国12日宣称已做好动武的准备,同伊拉克的对话也已结束,现在该是采取行动的时候。英、德、澳大利亚等国已要求本国公民离开伊拉克。伊拉克在动员民众准备迎击美国军事打击的同时,正在寻求安南和安理会采取行动阻止美国的军事打击。
  随着核查危机的升级,国际社会加大了斡旋调解的力度。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数日举行的磋商中,中国、俄罗斯和法国三个常任理事国力主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危机,坚决抵制和反对任何有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危机向战争方向进一步恶化的企图和做法。三国代表在会见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时,指出了当前局势的严峻性,恳切地劝告伊方从保护伊拉克本国和海湾地区国家人民安全的大局出发,尽快同意恢复与联合国特委会的合作,切实遵守联合国有关决议,为尽早解除联合国对伊制裁创造条件。
  1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萨达姆,要求伊拉克立即恢复与联合国特别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的合作。收到安南的信函后,萨达姆总统立即主持了革命指挥委员会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地区部的联席会议,决定无条件恢复同特委会的合作。
  在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表示无条件恢复同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合作后不到24小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接受伊拉克的保证,但他同时表示,除非看到伊拉克“完全信守承诺”,否则美国将继续对伊“施加压力”,并随时“准备进行军事打击”。
  克林顿还在声明中列举了伊拉克必须遵守的五项义务,即伊拉克必须解决联合国武器核查特别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意核查人员不受干扰地核查和检测他们的选择的任何地点;向联合国上交所有销毁武器的材料;接受联合国关于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议;不以任何方式阻挠联合国核查人员的工作。
  克林顿还特别提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是该地区和平和世界安全的“最大障碍”,是妨碍伊拉克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最大威胁”。消除这一威胁和障碍的最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一个代表伊拉克人民意志,尊重其人民并致力于该地区和平的新政府”来实现。这是克林顿首次公开晗示美国将推翻萨达姆政权。克林顿的声明显示,美国对伊拉克鲍长远战略已初视端倪,那就是继续通过联合国特委会的工作和经济制裁手段遏制伊拉克,但随时保持对伊拉克的军事压力;加紧培植伊拉克反政府力量并最终推翻萨达姆政权。10月31日,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o解放伊拉克法案“,向伊拉克反政府力量提供9700万美元经费,支持他们从事旨在推翻萨达姆的活动。
  1998年12月17日凌晨当地时间零时49分,沉睡中的巴格达被隆隆的爆炸声惊醒,刺耳的空袭警报回荡在沉闷的夜空之中。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事先未发出警告而对伊拉克发动的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大规模空袭拉开了序幕。
  美国这次对伊动武的直接原因是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在其给联合国报告中认定伊拉克没有遵守其1998年11月做出的与联合国全面合作的诺言,继续设法限制武器核查工作。美指责伊拉克阻挠核查,藏匿可疑资料,刁难核查人员,表示对伊拉克一而再、再而三违反其与联合国的协议已失去耐心。
  就在驻海湾的美国军舰发射第一批“战斧”式巡航导弹的时候,安理会正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讨论巴特勒的报告。安南针对伊拉克的“不予全面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可能作出反应的方案,但没有一项方案暗示要实施空袭。此时的安南根本不知道正在发生的情况。
  与以往在武器核查危机中“光打雷不下雨”的情况相比,美国这次伊动武有些突如其来。在“沙漠之狐”行动前几日,海湾局势并不异常,直到12月15日巴特勒提交伊拉克阻碍武器核查的报告和武器核查人员随后撤离巴格达,一些新闻媒介才报道说:“海湾突又战云密布”。
  对这次袭击伊拉克的目的,克林顿总统解释为:打击伊拉克生产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能力;捍卫美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伊拉克邻国的安全。实际上,他这次下令动武的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想树立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强硬有力的形象;在过去两年里,大的武器核查危机就发生了三次。每次危机的过程几乎是一个模式:伊拉克与以巴特勒为首的武器核查小组发生冲突,拒绝接受核查。美国遂以此为借口兴师动众,大兵压境。伊拉克见势不妙,便软化立场,表示愿意与核查小组合作。如此这般,美国每次耗资10多亿美元,却没机会下手,一次次的“猫鼠游戏”使克林顿政府在国内受到“软弱无能”的指责,在国际上也落下了被萨达姆耍弄的笑柄。这次克林顿瞅准机会,发动空袭,试图对内表明强硬立场,平息不满;对外显示美国在海湾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可以随心所欲的实力。二是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克林顿称,萨达姆不要误以为美国众议院正在就弹劾总统进行“重大辩论”就可以胡来,“虽然我们不热衷于使用武力,但是需要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做”。这番话意在表明,即便身处逆境,他仍以国家利益为重,有能力领导国家,并没有被整成“破脚鸭”。克林顿这样做也可以影响美国民众、舆论和国会议员,使弹劾案发生有利于他的变化。
  共和党人对克林顿的行动另有解释。他们同意推迟定于17日开始进行的弹劾辩论,但认为克林顿在辩论开始前20小时下令动武,是为了转移视线,拖延时间。众院多数派(共和党)领袖迪。阿米说,“我本以为美国总统永远不会考虑使用军事手段保证自己的位子,但是现在美国人民已开始对此怀疑“。
  美国的军事行动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民意调查表明,70%的人支持打击伊拉克,但是这一比例比1991年海湾战争时低得多,而且反对意见也十分强烈。美国发动袭击后,在华盛顿白宫门前、纽约街头出现了抗议示威者。他们高喊口号,手举标语牌,要求政府“不要轰炸伊拉克”,“结束对伊拉克的制裁”。
  有的群众说,一个整天谈论和平与人权的政府却下令袭击他国,炸死炸伤无辜的老百姓,实在不可思议。
  指挥“沙漠之狐”行动的战区总指挥为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海军陆战队出身的津尼上将。12月间日零时49分,第一轮空袭开始,共进行了四个波次,持续了大约4个多小时,发射了2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主要袭击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军事情报总部大楼、特种共和国卫队设施、巴格达市区的总统府、萨达姆国际机场等目标。美国防部长科恩说,第一轮空袭很成功,击中了伊拉克大约50多个目标,其中一些目标被毁。
  12月18日月时50分,美英联军发动第二轮空袭,在7个小时内对伊拉克的武器特别是导弹生产、储存和发射设施,共和国卫队兵营及指挥部等目标进行了两个波次的轰炸。第一个波次,英国空军的12架“旋风”轰炸机从科威特空军基地起飞后,利用激光制导炸弹对伊拉克南部的部分军事设施进行了轰炸。担负第二个波次攻击任务的主要是美国的B-52.F/A-18和F-14,对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的军事设施进行了轰炸。B-1B、F-117也参加了第二波次的空袭行动。“企业”号航母战斗群的数艘军舰,继续向巴格达地区发射了约5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在美军军事打击面前,萨达姆表示,绝不会同敌人“讨价还价”,也不会“向敌人下跪”。他在巴格达电视台宣读了一份告人民书,号召伊拉克人民和武装部队继续抵抗,打击敌人,直至胜利。他赞扬武装部队和防空部队成功地阻截了美英发射的巡航导弹,并使其在空中爆炸,为保卫首都巴格达作出了贡献。
  12月19日凌晨1时30分和4时5分,美英又向伊拉克进行了两个波次的空袭,打击目标由军事和安全设施扩大到电视发射和油田,一些住宅区也遭到轰炸。这是3天以来美英对伊拉克进行的最为猛烈的空袭。第三轮空袭造成巴格达市区遭受严重破坏,总统府、军事指挥部和执政党总部、特种部队司令部、民兵指挥中心被导弹直接击中,受到重创。
  12月19日肥时38分,英国4架“旋风”轰炸机从科威特空军基地起飞后,对巴格达的军事和政府大楼进行了轰炸。在第四轮空袭中,伊拉克劳动和社会部大楼被两枚炸弹击中,伊拉克工业部被炸,巴格达通往伊拉克南部的通信线路被炸断,一些电厂和一家工厂被炸毁。当天晚上,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停止对伊拉克的空袭。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说,空袭严重打击了伊军事设施的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完成了任务”。他警告说,如果发现伊拉克企图重建其武器系统,美国将再次对它采取军事行动;如果伊拉克不允许联合国核查人员回去完成工作,“必要时,我们将使用武力”。他还说,美国还将与伊拉克反对派合作颠覆萨达姆政权,对伊拉克的全面制裁将继续。
  “沙漠之狐”行动为何草草收场?有评论分析,这也许是英美两国在错误的时间匆匆发动了一场本来就注定不会取得太大成果的战争。这次行动是二战以来美国发起的少有的几次未得到盟国认可的军事行动之一,受到俄、中、法等国的强烈谴责和批评。攻击时机选择也很草率。空袭开始于伊斯兰教传统的“斋月”前几天,本身就对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刺激。再加上师出无名,美、英国内不断有人抗议政府的决定,这使得本来就底气不足的美、英政府更加心中无底,最后只好匆匆收场。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无视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公然单方面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开创了一个危险的恶劣先例,令世界深感震惊。
  进入1999年后,美国又利用各种借口,多次对伊拉克进行空袭。
  7月2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1999年以来,美国和英国已对伊拉克轰炸了108次。美英战机的轰炸造成了大批无辜平民伤亡,国防部发言人奎格利却轻描淡写地说美国“没有能力”来核实死亡人数。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本来应该对世界的稳定与安宁负起更大的责任,但它却向无法无天的方向发展。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频繁对伊动武,对当今国际秩序构成严重威胁。美国的霸权行径迫使国际社会作出严肃的抉择:是要和平与安宁的21世纪,还是要霸权威胁下的21世纪?

  ------------------
  书 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