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十二月十四日电(记者李佩)花甲之年的程兴明今天遇到了新麻烦,他学习
电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过去无论是绘制军用弹道还是研制民用摩托车,一张白纸、一把
尺子、一支铅笔,他成为了在中国军转民历史事件中可以记下一笔的“两栖专家”。
他就职于中国嘉陵集团。这个企业创建于上个世纪,百年沧桑,虽然机器早已锈蚀斑
斑,马达转动的还是李鸿章兴办洋务时的皮带。作为重点军工企业,二十年前它仍是中国大
型军品生产专业厂家,一直以生产军用大口径枪弹著名。
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作出中国兵工划时代的决策,“军民结合、平
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拉开了中国军转民的序幕。如今,中国九十万兵工已有一
半开始从事民品生产,程兴明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程兴明所在的军工厂只有五千八百多万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年工业产值不到两
千万元人民币。他说:“那时人们的目光是黯淡的,军工企业尤如一艘大船被搁浅了”。当
厂长以命令的口吻通知要调整产品时,他清楚地感到“以生产军品为唯一天职”的时代已经
结束,同时结束的还有他作为枪弹设计专家的历史。
程兴明是新中国培养的早批大学生,从重庆大学金属热处理专业毕业后,作为高材生被
重用分配到军工企业,他在工厂中心实验室专搞军工技术革新,参与写作了《中国的枪弹制
造》,并成为中国军工企业最年轻的专家。
中国的军工企业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因此在军转民的实践中,人才的效益尤为突
出。程兴明在为企业确定民品生产时,选择了摩托车。当时中国生产摩托车的厂家只有三
家,年产量总和还不足万台。程兴明象过去接受军品任务一样立下“军令状”:“半年拿出
样车!”
“那时,一无图纸、二无专用设备,百分之八十的材料不对口,只得背水一战,”程兴
明说。一间旧房被他们改造成研究所,用烂的一辆摩托车被他们肢解成块后逐一研究。为了
解决试制样车所需的金属材料,他们查看了无数个单位的库存物资。橡胶材料跟不上,就把
自己的旧凉鞋拿出来作原料。中国兵器工业就这样踏上了军转民第二次创业的漫漫历程。
当一九七九年新中国建国三十年大庆时,五台标有“嘉陵牌”的摩托车样车披红挂彩出
现在过去只展军品的展示厅。今天程兴明还清楚地记得,由八百多人直接参与试制的这些样
车,每个零件都是自己制造的,共一千五百八十六个。
不久,中国大地上便刮起了“嘉陵旋风”,嘉陵摩托车驰骋在中国城乡,并占据了三分
之一的市场。
这以后,程兴明的人生道路与嘉陵企业一样一路高奏凯歌。他从技术员成长为这个拥有
两万人企业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一九八一年他参与了嘉陵与日本本田公司的合作事
宜,这是中国摩托车行业中第一次与外资合作。
紧接着他领导了接纳十一家企业组成嘉陵摩托车生产联合体的工作,嘉陵从此踏上快速
发展之路,企业的生产速度以年均百分之三十的速度递增,成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集
团。嘉陵牌摩托车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摩托车大王”。
嘉陵集团的成功,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重庆的军工企业纷纷仿效。这时,中国军转
民的企业已开始从小敲小打生产一些日用机电产品,逐步发展到集中力量生产摩托车、微型
车、重型车等。中国数千名军工专家也象程兴明一样走上了民品开发专家之路。
程兴明算了一笔帐:军转民二十年来,他所在的嘉陵集团累计创造税利二十亿元人民
币,相当于再造了三十多个嘉陵集团。
而今天,中国摩托车市场已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方企业、私营企业都在抢占这个
市场,使中国摩托车的年产量达到上千万辆的生产能力。而这时,程兴明则在为企业的再次
辉煌寻找新的发展座标:“搞农机生产,把下一个目标投向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
现在程兴明所在的企业唯一能找到兵工企业痕迹的只有一样,企业仍保留吹军号上班的
习惯。而程兴明说他身上留下的兵工企业的痕迹是不断创业。他说,他的第三次创业从六十
岁开始,从学习计算机开始。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