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巡洋舰属于轻型快速的战斗军舰。起初,它只在甲板以下水
线部分铺设平面(或略带弧型)的装甲,以防止炮弹落入机舱,因此也称装甲甲板巡洋舰,
清末海军中往往通秒为穹甲快船。七十年代,俄国设计师A。A。波波夫首创装甲巡洋舰,
即除了保留碑的装甲甲板外,再在舰体水线部敷设侧舷装甲,从而提高军舰的防护能力。它
的装甲薄于铁甲舰,故仍能保持较高的航速。当时,使用的装甲材料有生铁甲、熟铁甲、钢
面铁甲(即复合装甲)和钢甲四种,以钢面铁甲和钢甲最为流行。“龙威”是用钢甲材料作
防护的装甲巡洋舰,从其规模和性能来看,比铁甲舰低一个层次,属于不同的舰种。所以,
李鸿章抓住裴荫森用“钢甲船”的概念,不能说没有道理。作为国产巡洋舰,其舰型、制造
水平、工艺标准,则比原先建造的军舰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尚未摆脱仿制阶段,便在制造
过程中,没有使用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全由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独运情思,汇集新法,绘算
图式,脱手自制,代表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船舶工业的最高水平。外国专家来厂参观
时,也诧为奇能,称赞不已。
北调
1889年5月15日,“龙威”舰首次出海试航,由船政学堂练习舰管带林承谟驾驶,次
日出芭蕉口至白犬洋,行驶数圈,甚为平稳。下午演放主炮,忽然右副轮机出现故障,原来
是折损,脱落了两颗螺丝。旋抛锚修理。9月28日,又令杨永年为管驾,黄鸣球为帮带,
再次出洋试航,一切符合设计要求。
10月20日,“龙威”在上海准备驶往天津候验时,发现抽水机力量不足,即在上海定
购备件两副。经检查发现装配时轴套中心点与设计稍有差异,立即进行了调整。12月12
日,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南下经过上海,勘验了“龙威”舰,认为船位工程布置妥贴,主机也
坚固灵通,决定将之调往北洋,改为“平远”。
1890年6月23日,李鸿章亲赴大沽,登“平远”校验。他也承认“平远”的装甲、锅
炉等项均系新式,精坚合用,造价便宜。此后,任命李和为管带,全舰额定乘员145人。
结局
1894年9月17日,“平远”舰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海战。在海战中英勇杀
敌,数次击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其中有一发炮弹从左舷士官次室穿入,摧毁敌
舰水雷长事务室、左舷鱼雷发射管、油槽及320毫米主炮构件。另一发炮弹击中中央鱼雷室
上部,炸死敌鱼雷兵二人。在战斗中,“平远”也被敌弹击中起火。
次年,北洋水师在威海卫保卫战争中失败,“平远”舰被日本海军掳去。在日俄战争
中,被编入日本第三舰队。1904年9月18日,“平远”参与攻打旅顺口,在鸠湾方向触雷
沉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