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东北敌军卫立煌集团辖四个兵团,共十四个军四十四个师五十五万人,分别被我分割包 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第八兵团 (周福成)、第九兵团(廖耀湘) 共八个军二十四个师三十万人,防宋沈阳地区,作为防御中枢集团,以确保沈阳并伺机 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第两个军六十师共十万 人,防守长春孤城,牵制我军主力。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第六兵团四个军十四个师十五万人, 防守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重点在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联系。敌军企图集中 兵力,重点守备,以牵制东北我军于关外,并妄图打通北宁路,如形势不利即撤至关内。 东北我军于冬季攻势后,为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需要,主力位于长春周 围及长春、沈阳之间,先后进行了整编,加强了以炮兵为重点的特种兵建设。至辽沈战役进 行时,东北野战军已有十二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和十七个独立师共六十余万人,加上 机关和地方部队总兵力已达一百余万人,东北地区敌我兵力对比,我军已占相当大的优势。 东北解放区已拥有全东北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土地,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人口,并控制了百 分之九十五的铁路线。 为了就地全歼东北之敌,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主力南下 北宁路,首先歼灭锦榆段之敌,攻占锦州。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攻占这一战 略要点,不仅割裂了傅作义、卫立煌两集团之间的联系,便于我军向两翼机动作战,而且把 卫立煌集团封闭于东北,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并可诱使沈阳之敌出援,造成打运动战的 条件。因此。攻克锦州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但是 林彪开始不愿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作战,继则又不敢集中优势兵力攻歼锦州之敌, 甚至想回长春,表现了林彪思想上的右侧保守。 为了配合东北战场的作战,中央军委还指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发起察绥战役,以 牵制傅作义集团,使其无暇东顾。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于九月十日决定了南下北宁路作战部署,以六个纵队另 四个师对付锦州范汉杰集团,以三个纵队)欠一个师)位于沈阳以西地区,以二个纵队位于 沈阳以北地区,对付沈阳之敌,并阻止长春之敌突围,以第一兵团指挥第12纵队及六个独 立师包围长春之敌。 九月十二日,东北我军发起了辽沈战役。至十月一日,分别歼灭了绥中、沙后所、兴 城、义县之敌,占领了塔山、高桥,把北宁路锦州至秦皇岛段上的敌军分割孤立在锦州和锦 西、葫芦岛以及秦皇岛、山海关三个地区,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切断了东北敌军通往关内 的唯一陆上通道。 十月二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慌忙决定从华北及山东抽调七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 四个师,共计十一个师的兵力,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以沈阳 地区十一个师、三个骑兵旅,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企团东西对 进,增援锦州。 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以掌握主动权的指示,决定增 调第1纵队(欠第3师)第2纵队(欠第5师)由辽西南下,参加攻锦作战。最后确定攻锦 的部署是:以主力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及第6纵队第17师共十六个师的兵力 及炮兵纵队主力,攻歼锦州之敌;以第2兵团指挥第4、第11纵队及两个独立师共八处 师,在塔山地区坚决阻击敌“东进兵团”;以第1纵队(欠第3师)位于高桥为总预备队。 另以第5、第6(欠第17师)、第10纵队(附第1纵队第3师),位于新民以西、以北地 区,牵制敌“西进兵团”:以第12纵队南下通江口地区,准备参加新民方向的打援和截击 长春突围之敌;经第1兵团指挥九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十四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十五日,即攻占锦州,全歼守敌范汉杰(俘)以下十万余人,封闭了东北敌军陆上的逃路。 在攻取锦州的同时,我塔山地区阻援部队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成功地保障了锦州方向的作 战。 我军攻克锦州后,长春守敌鉴于突围无望,守必被歼,在我攻锦州胜利与强大的政治攻 势影响下,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十七日率部起义,十九日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等部投诚, 我军解放长春。 锦州、长春解放后,蒋介石坚令廖耀湘兵团与锦、葫地区之敌继续东西对进,企图重占 锦州,并令第52军主力抢占营口,以便东北残敌经由陆路或海上撤逃。这时,毛泽东指 出,敌东西对进,对我有利;同意东北野战军不找锦、葫,集中主力全歼敌廖耀湘兵团,采 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要求东北我军必须部署有力兵团于 营口及其以西、以北地区,堵塞敌人海上退路。十月二十日,东北我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 除留两个纵队位于塔山地区继续阻击敌“东进兵团”外,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北上,求歼敌 廖耀湘兵团,并以第5、第6两个纵队退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敌前进,以掩护我军 主力由两翼插至廖耀湘兵力后方,围歼该敌,并以第12纵队率五个独立师,星夜兼程南 下,以拖住沈阳之敌并断其南逃退路。至二十五日,敌人在黑山、大虎山攻击受阻,其退路 被我切断,廖耀湘见我主力已逼近两翼,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遂于当晚向营口撤退,其先 头在台安附近遭我独立第2师阻击,误认为是我军主力,又掉头向东,企图逃回沈阳。二十 六日,我军全线出击,在大虎山以东地区对敌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采取边合围,边分 割、边歼灭的战法,至二十八日,即将廖耀湘兵团十万余人全部歼灭,俘敌兵团司令廖耀 湘。 二十八日,辽西作战基本结束时,为迅速歼灭沈阳、营口之敌,东北我军即以第1、第 2、第12纵队向沈阳,第7、第8纵队向沈南,第9纵队向营口急进。十一月一日,我军突 入沈阳市区,敌人迅速瓦解,二日,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同日。营口之敌除第 52军部率第25师等万余人自海上逃跑外,其余为我歼灭。至此,辽沈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锦西、葫芦岛之敌十二个师于九日分别逃往天津、上海。 辽沈战役自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历时五十二天,共歼敌三十六个整师四十七万 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这对于尔后顺利平津 战役和加速全国的解放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各战区在东并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前后,也相继发动攻势,歼灭了 大量敌人。 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一部配合下,于九月七日至十一月十 五日进行了察绥战役,解放了绥东、察北广大地区,进占包头,包围归绥,歼敌二万一千余 人,迫使傅作义在平绥路上往返调动军队,不敢大力增援东北,有力地配合了东北野战军的 作战。 华东野战军于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采取攻济打援的作战方法,进行了济南战役,全 歼守敌十万余人,生俘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济南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我军夺取敌坚固 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严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坚守大城市的信心,动摇了蒋介石 反动军队内部,正如中国中央在贺电中指出的:济南战役“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 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接着,我军又收复了临沂、烟台等地,除青岛外基本上解放了山 东全境。 西北野战军于八月八日至十三日、十月五日至十八日和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先后 进行了澄合、荔北战役和冬季攻势,歼敌胡宗南部六万余人,将胡宗南集团箝制在西北战 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 中原野战军于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进行了郑州战役,使敌人未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增 援东北。 辽沈战役及在此期间其他战役的胜利,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我军 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敌军总兵力下降至二百九十 万人左右,我军则增至三百余万人。 这就使我们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毛泽东估计,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即可将国民党反 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
平津战役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着东北、 华北我军联合打击的威胁,已成惊弓之鸟。由地美、蒋、傅之间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是 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举棋不定。傅作义错误地估计我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 能入关作战,所以未定下立即逃跑的决心,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 局变化的方针。依据这一方针,傅作义将其所辖的蒋、傅两系军队共四个兵团十二个军约五 十五万人,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五百余公里的铁路线 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将其嫡系部队配置在平绥路北平至张家口段,将蒋系部队配置在北平 及其以东地区,必要时,可丢下蒋系部队自行西逃。 从全国形势来看,我军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对战局发展最为有利。因 此,中央军委决定乘敌人尚未确定逃跑之前,调华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与华北军区第2、第3 兵团及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敌是惊弓之鸟, 能否抓住敌人,不使其南逃或西窜,是战役指导的关键。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归绥, 缓攻太原,并同意与傅作义进行谈判,以麻痹敌人。同时,令华北野战军主力于十一月下旬 秘密迅速入关,在华北我军协同下,首先对敌采取抓住西线,稳住东线,对西线之敌围而不 打,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的方针,由西而东完成对敌人的合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先遣兵团、华北第2、第3兵团在平张段统一行 动,首先迅速包围张家口,吸引东面敌人向西增援,切断平张段,尔后分割围歼平津张地区 之敌。 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华北第3兵团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包围张家口地区之敌。 傅作义为保住向西的逃跑,急令第35军率三个师增援张家口,并以怀来地区之第310师增 援宣化,昌平地区的第269师西调怀来。为了抓住西线各敌,中央军委于十二月二日令华北 第2兵团向下花园急进,令东北先遣兵团向南口、怀来前进,以切断平绥路,分别包围没线 之敌。由于东北先遣兵团第11纵队,于十二月五日,在行进途中歼灭了密云守敌一个师, 傅作义即认为我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并错误地判断我军将要进攻北平,因而又慌忙决定调 第35军迅速返回北平,怀来、南口地区之第104、第16军向西接应,同时调天津附近之第 62、第92、第94军共八个师到北平布防;将第13军由怀柔、顺义撤到通县;第101军由 涿县撤到丰台、门头沟。敌人这一收缩行动,对我军抑留敌人在现地十分有利。十二月六 日,敌第35军(两个师)突出我军对张家口的包围圈后东窜,八日被我军华北第2兵团包 围在新保安地区。十日、十一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第11纵队协同下,先后在康庄、 怀来地区将敌第16军主力及第104军主力歼灭,至此,傅系部队主力分别被我军包围在张 家口、新保安两地,敌人西逃之路被切断。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越过长城,进入冀 东,尚未对平津塘诸点完成包围,因此“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为了不使 敌人决策狂跑,尽快地完成对平津塘诸点的包围,毛泽东于十二月十一日及时下达了关于平 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令西线各部对张家口、新保安诸敌,在两星期内“围而不打”,令 东北野战军主力,要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最快速度同时切断津,塘和 平、津之间敌人的联系,对敌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再行休整,然后从容攻击。同 时,指示淮海前线我军对杜聿明集团:“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稳住敌人,使 其不好下从海上逃走的决心;并令山东我军控制济南以北一段黄河,并在胶济路上预作准 备,以防敌人经济南向青岛逃跑。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以第1、第2、第 7、第8、第9、第12纵队,包围天、塘沽地区之敌,以第3、第5、第6、第10纵队在第 11纵队及冀中军区第7纵队的配合下,包围北平之敌。至十二月二十一日,东北野战军主 力提前完成了对平津塘之敌的战略包围,封闭了平津之敌由海上南逃之路。至此,傅作义集 团即被我军“一概包围了”。 我军完成了对敌人分割包围后,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先打新保安和塘沽 两点。在打新保安之前,中央军委估计,敌第35军被歼后,张家口守敌有突围的可能,而 华北军区第3兵团不占优势,为增加包围张家口的兵力,中央军委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西 调张家口,归第3兵团指挥,十二月二十日,该纵到达张家口附近。二十二日,华北军区第 2兵团攻克新保安,全歼灭守敌第35军(两个师);二十三日,张家口守敌五万余人突围 逃跑,被我华北军区第3兵团及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二十四日全部歼灭于张家口以北地 区。 为了统一对平津战役的领导和指挥,党中央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决定由林彪、罗荣 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塘沽地区因地形不利,不便歼敌,东北野战军建 议,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改为攻取天津。 一月十四日,东北野战军集中第1、第2、第7、第8、第9纵队共二十二个师,采取东 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部署,对天津守敌发起进攻,经二十九小时 激战,于十五日解放天津,全歼守敌十三万人。俘虏津塘防区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 捷。十七日塘沽敌人由海上逃走。至此,北平之敌完全孤立,陷入绝境。我军除东北野战军 第1、第2兵团(即原先遣兵团)外,十二月底又增调华北第2、第3兵团进至北平附近, 对北平之敌形成严密包围。一月十四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 《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十六日,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傅作 义发出最后通牒,指出:一是放下武器,一是和平改编,否则,“我军将以精确战术攻城, 勿谓言之不预”。在此情况下,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守敌八个军,二十五个师,全 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 一月三十一日,我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解放。和平解放北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北平守军是执行我党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被誉为“北平方 式”。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除塘沽守敌五万八人从海上逃跑外,共歼灭敌军五十个师五 十二万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地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我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敌人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在中 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历时四个多月,歼敌一百四十三个师,连同地方部队共一百 五十四万人。至此,战争第三年七个月的作战,共歼敌二百三十二万人,使敌人的精锐部队 丧失净尽,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淮海战役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十月底,其四个兵团、四个绥 靖区、二十五个军,约六十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 企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署是:第7兵团(黄百韬)在新安镇地区;第13兵 团(李弥)在徐州以东地区;第2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地区‘第16兵团(孙元 良)由郑州撤往蒙城;第9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3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 庄地区;第4绥靖区(刘汝明)在商邱;第1绥靖区(周岩)在淮阴。 这一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 九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十月十一日,毛泽东提 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 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呀。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 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第16兵团不使其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 7后团,并迷惑敌军,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 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 这样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7兵团。 十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第2纵队向江汉、第6纵队向宛西行动,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 兵团(张淦)向南,第12兵团(黄维)向西,以配合郑州战役。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这时,敌主力第16兵团(孙元 良)已向东撤走,残敌万余人被歼,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够机动 使用于东线。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变化,十一月一日,中央军委确 定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能够参战的 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上地方 部队,共有六十多万人。 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之敌重蹈卫立煌集团全军被歼之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 江淮,以屏障南京,于十一月四日,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蚌段两侧守备,企 图以徐蚌段为轴心,各机动兵团分布在该段两侧地区,以攻势防御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 到淮南,确保南京,并于六日按此计划调整部署。同时,调华中“剿总”所属之第12兵团 至太和、阜阳地区,相机东援。 根据中央军委首先歼灭第7兵团,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的计划,华东野战军决 以七个纵队分割围歼第7兵团于新安镇、阿湖地区;以八个纵队担任阻缓任务,其中以三个 纵队南北对进,牵制、阻击第13兵团东援,割裂第7、第13两兵团之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 三个纵队歼灭第3绥靖区之敌或促其起义,尔后;渡过运河,直插徐州以东,以牵制敌第 13兵团,阻击徐州之敌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面威胁徐 州。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由睢县、柘城地区东进,求歼商邱地区之敌第4绥靖区,尔后 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调第2、第6纵队至淮海战场阻 击敌第12兵团。 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六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敌人正在收 缩,当即转入追击。敌第7兵团因等海州第44军西撤,推迟至七日西开,而第13兵团已按 计划离开徐东,准备调往灵壁。十一月八日,敌第3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三个半 师起义,我山东兵团顺利地南渡运河,越过该部防区,直插徐州以东地区。刘峙发现我军多 路向徐州逼近,判断我将东西夹击徐州,十分恐慌,当即改变原来撤至徐蚌两侧的计划,决 定调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坚守徐州。 同时,蒋介石决定调杜聿明回徐州“剿总”任副总司令,并以李延年率第9绥靖区机关 在蚌埠组建第6兵团,第4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与第6兵团协同动作,沿津浦路两侧向宿 县推进,并担任固镇、宿县之间的守备。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于九日夜间,要求 华东、中原野战军“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定下了全歼敌刘峙 集团于徐州地区的决心。十一月十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了第7兵团西撤的先头师,切断了 该敌的退路,十一日华东野战军将敌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为全歼第7兵团,我军调整 了部署,华东野战军以山东兵团挨近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及特纵炮兵大部攻 歼敌第7兵团,以第7、第10、第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面逼近徐州,侧击东 援之敌,以第1纵队为预备队;陈毅、邓小平当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3和 两广纵队转入徐蚌段作战,其中以第4纵队、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和两广纵队由西南面、冀 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由西北面威胁徐州,以第3纵队及第9纵队一部攻击宿县,第9纵队主 力南下阻击敌第6、第8兵团北援,第1纵队为预备队。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 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党中央考虑到此役是南线空前的大战役,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 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因此十六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 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地 区前后方的一切事宜。 十一月十二日,我军对敌第7兵团展开猛攻,二十日攻占碾庄,二十二日全歼第7兵 团,击毙贡百韬。徐州东援之敌遭我顽强阻击,每日只能前进一至二公里,由确山赶来增援 的敌第12兵团十一个师,遭到中原野战军阻击,也只进到浍河以南的赵集附近。 敌第7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徐州的第2、第16兵团,蚌埠的第6、第8兵团及第 12兵团三路会攻宿县,企图打通徐蚌间的联系,把徐州之敌撤走,因此,敌第12兵团继续 向徐州方向推进。总前委决房集中中原野战军全部围歼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北、 南两个作战集团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并以一部作为中原战军围歼敌第12兵团的预备 队。十一月二十五日,敌第12兵团十二万人被我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之双 堆集地区。 敌第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见其突围不成,徐州、蚌埠增援无望,遂一面令刘峙到蚌 埠督令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 永城南下,企图侧击我中原野战军。解第12兵团之围后共同南逃。毛泽东对徐州敌军柯能 突围早有预见,并指示华东野战军预作准备。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团约三十万人, 向永城方向逃窜。 我华东野战军即以十一个纵队全力追击,十二月四日,将该敌全部包围在永城东北之陈 官庄地区。六日,第16兵团自行突围,被我消灭。第2、第13两兵团即就地转入防御。 我军同时包围了敌两个集团,蚌埠之敌仍企图北上救援。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黄 维),挟一个(杜聿明),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六个纵队及 华东野战军各一个纵队阻击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敌第6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为总预备 队。十二日我军对敌第12兵团发起总攻,至十五日将敌全歼,生俘黄维。敌第6兵团北援 被阻,当获悉第12兵团被歼后,连夜逃回蚌埠。 此时,平津战役已经胜利展开,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中央军 委,对杜聿明集团暂缓攻击。着淮海前线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做好 攻击准备。十二月十七日,毛泽东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但杜聿明等拒绝投降。十 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平津、平张线 上。华东我军遂于一月六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十日将敌全歼,生浮杜聿明,击毙邱 清泉,淮海战投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使 敌人的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京、沪地区,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 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惶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第7、第8、第13纵队 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间广大地区,前出到长江北岸,为尔后渡江作战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