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战区导弹防御作战演习

  一提起1991年的海湾战争,人们最难以忘却的事情,恐怕要数美国的“爱国者”导
弹与伊拉克的“飞毛腿”型弹道导弹的较量了。在那次战争中,美国第一次在实战中利用P
AC-2“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伊拉克向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发射的“飞毛腿”弹
道导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而开创了弹道导弹攻防作战的先河。借助于发达的电视转
播手段,全世界的男女老少亲眼目睹了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攻防作战的壮观场面。海湾战争
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战区弹道导
弹看作是未来地区冲突中的主要威胁,极力强调在未来的地区冲突中保护城市和重要的军事
设施免遭战区弹道导弹攻击的重要性,积极谋求获得防御战区弹道导弹的能力,并把战区弹
道导弹的攻防对抗作战看成是未来局部地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演示和试验各种先进的战区导弹防御技术,检验所制定的联合作战计划和战术原
则,培养未来参与战区弹道导弹攻防作战的指挥官和士兵,从1994年以来,以美国为首
的北约国家的作战部队,每年都要在美国和欧洲地区进行陆、海、空军联合的或多国部队联
合的战区导弹防御演习:1994年,美国和北约国家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举行了代号为“联
合特遣部队”(JTF-95)和“有力的防卫-94”导弹防御演习;1995年,美国和
北约的部队又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举行了代号为“流沙”和冷火”的战区导弹防御演习;19
96年和1997年,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战区导弹防御演习。这些演习充分说明,美国和北
约国家正在为迎接未来弹道导弹攻防对抗的高技术战争而做好准备。
保卫鹿特丹的战区导弹防御演习
作为一个典型的实例,我们着重介绍美国、德国和荷兰的部队于1996年4月15~ 19日期间,在欧洲地区举行的代号为“96光学风车联合计划”(JPOW’96) 演习。这场演习是以保卫荷兰最重要的城市、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免遭弹道 导弹的攻击而展开的。按照预先制定的作战想定,演习是伴随着发现6枚模拟的战区弹道导 弹正朝着鹿特丹市飞束开始的。为了保卫这座城市,包括荷兰、德国和美国在内的北约防御 部队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展开了一场“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防御作战”。 在荷兰东部的一片森林之中,隐藏着一座秘密的钢筋水泥建筑物。这便是北约组织设在 荷兰的指挥、控制和通信中心。根据美国“国防支援计划”(DSP)预警卫星提供的“信 息”,在这座坚固的指挥、控制、通信中心里,军官们已经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看到,射程为 300~900千米不等的6枚战区弹道导弹正划过几条弧线向着鹿特丹疾速飞来,再过 4~7分钟的时间就将落在鹿特丹市内。依据导弹的飞行轨迹,他们确定,导弹的落点是鹿 特丹市的炼油厂和市中心的商业区。与此同时,导弹的发射点也被确定出来了,由于时间紧 迫,“时间就是胜利”,指挥中心的官员不敢有一刻的延误,及时地向所有的有关部门发出 预警,并开始部署和指挥防御来袭战区弹道导弹的战斗行动。 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荷兰皇家空军在地面待命的战斗机群紧急起飞,在空中担负战斗巡 逻的F-16战斗机群也立即调转航向,分头朝敌方发射战区弹道导弹的区域飞去,以便摧 毁敌方的导弹发射车。 在鹿特丹附近,“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雷达立即按照探测战区弹道导弹的模式工 作,把雷达波束的能量集中在一个仰角为89.5°的垂直平面内,根据预警卫星提供的引 导信息,在指定的方向搜索来袭的弹道导弹。当来袭的战区弹道导弹出现在“爱国者”导弹 系统指挥控制车内的显示屏上的时候,荷兰和德国空军的“爱国者”导弹系统立即开始防御 作战,自动地向每一枚来袭的目标发射两枚“爱国者”导弹,转瞬之间便“发射了”11枚 “爱国者”导弹,拦截并摧毁了所有的6枚“来袭”弹道导弹,鹿特丹也得救了。
演练中的战区导弹防御“四大支柱”
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军方便认识到,在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要想挫败敌方的战 区弹道导弹攻击,最关键的是需要一种“联合战区导弹防御”(JT-MD)能力,包括 陆、海、空军与多国部队联合,地基、海基、空基和天基设施联合,攻击作战与防御作战联 合,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联合。为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94年3月公布了联合战 区导弹防御的作战原则,并把“攻击作战”、“主动防御”、“被动防御”及“作战管理指 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BM/C4I)作为联合战区导弹防御的“四大支 柱”。 “96光学风车联合计划”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联合战区导弹防御的所有方面, 不仅包括多国和多兵种的联合作战,也包括打击敌方导弹发射车的“攻击作战”,利用现有 的陆基、海基、空基、天基和特种设施,实施纵深的“主动防御”,即利用现有的防御武器 系统拦截飞行中的来袭战区弹道导弹,实施包括预警与核生化防护、伪装与电子战在内的被 动防御,以及试验作为战区导弹防御“四大支柱”基础的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 机和情报系统。 BM/C4I “96光学风车联合计划”演习的主角,是美国欧洲司令部(USEUCOM)的战区 导弹防御协调单元,其任务就是协调被动防御、主动防御和攻击作战。据该设备的操作官、 美国空军少校格雷格·杨说,美国欧洲司令部战区导弹防御协调单元,是现有的用于战区导 弹防御的最先进的BM/C4I系统之一,它把各种机载的、空间的和地基的情报获取设 备,各联合司令部,联合的BM/C4I系统和各种战区导弹防御的主动防御装备,如美国 海军的“宙斯盾”武器系统和美国陆军或盟国的“爱国者”导弹系统等等,连通起来。 被动防御 为了实施被动防御,演习中,利用美国的DSP预警卫星和“波音757”空中监视试 验台飞机,探测模拟的战区弹道导弹发射,并通过卫星把预警信息传送给美国欧洲司令部战 区导弹防御协调单元。在探测到导弹发射后的60秒钟内,就向参加演习的部队和将受到威 胁的城市发布话音警报,使受到威胁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戴好防御面具,进入隐蔽所,作好 被动防御。 主动防御 在这次演习中,用于主动防御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实际上并未部署在鹿特丹附近,而 是把荷兰和德国的5个“爱国者”导弹发射排部署在德波尔空军基地已经不用的公路上。这 些“爱国者”导弹发射排及它们的作战指挥中心接到了执行防御任务的命令后,按照它们好 像已部署到鹿特丹附近的阵地上一样,进行模拟的主动防御作战。 攻击作战 打击导弹发射车的攻击作战是演习中最复杂的部分。战区导弹防御协调单元首先要利用 各种类型的情报数据和数据库程序,预测敌方导弹运输起竖发射车离开发射点的运动情 况,一旦导弹运输-起竖-发射车已开始移动了,还要试图确定出它已经移动到哪里了,并要 求预测的位置精度在半径为300米的范围之内,这项工作完成得越快,发现和摧毁导弹运 输-起竖-发射车的机会就越大。演习中,实施打击敌方导弹发射车的“攻击作战”任务,由 荷兰皇家空军的F-16战斗机完成,这些飞机或者已在空中处于警戒状态,或者处于准备 起飞状态。通过“北约防空地面环境”(NADGE)警戒系统,飞机驾驶员利用话音通信 系统,得到战区弹道导弹发射点位置的通报。
计算机仿真是战区导弹防御演习的主要工具之一
弹道导弹的攻防作战是非常复杂的高技术作战,它不仅涉及各种复杂的高技术,也涉及 复杂的作战环境,以及攻防双方为了赢得胜利而采取的各种对抗与反对抗技术。因此,无论 是研制进攻用弹道导弹国家,还是准备研制防御弹道导弹系统的国家,也无论是在研制阶 段,还是在装备部队的使用阶段,攻防双方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真实的作战条件去检验自己系 统的性能和训练部队,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实际的作战条件进行试验和训练,由于动用 的人员和设备多,在经费上也是负担不起的。例如,美国为了进行一次PAC-3型“爱国 者”导弹的拦截试验,即便试验中仅仅使用一枚靶弹和一枚PAC-3型“爱国者”导弹, 整个试验也要耗费大约2000万美元。因此,为了研制和试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 防部不得不转向主要依靠省时、省钱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不仅建立了各种先进的弹道导弹攻 防仿真研究设施,而且开展了大量的攻防仿真研究,包括论证、检验和鉴定弹道导弹防御系 统方案和各种突防手段的方案,论证和鉴定指挥控制软件,高度逼真地研制弹道导弹攻防对 抗的整个交战过程,确定有效的战法等。据称,有关防御系统性能的60%~70%的数据 要靠计算机仿真来获得。除了美国之外,法国、英国和以色列等国,出于发展弹道导弹防御 系统和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不同需要,也都把开展弹道导弹攻防仿真研究摆在十分重要的 地位。现在,美国与北约在战区导弹防御军事演习中,也大量地采用了计算机仿真。在“9 6光学风车联合计划”演习中,实际上既没有发射一枚“进攻”鹿特丹的弹道导弹,也没有 发射一枚防御用的“爱国者”导弹,而是在计算机上模拟来袭弹道导弹的“攻击”和“爱国 者”导弹的“防御”过程,是一场真正的“有惊无险”、“没有硝烟”的弹道导弹攻防对抗 高技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