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综述

  反辐射导弹是地面防空雷达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1986年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美国
发射40枚哈姆反辐射导弹,摧毁并压制利比亚防空雷达警戒系统,迫使利比亚大部分雷达
短期内不敢开机工作。在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发射1000多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英军发射
100多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这些新型反辐射导弹为彻底摧毁伊军C3I防空系统发挥了
重要作用。美、法、俄等国不但积极发展装备新型反辐射导弹,而且大量向中东、欧洲和我
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这些先进的反辐射武器。因此,为提高我国防空雷达的生存能力和我
军的电子进攻能力,发展和装备反辐射导弹对抗设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概述
目前,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种先 进武器一样,反辐射导弹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主要是:对目标辐射源的依赖性,超宽频带 导引头的灵敏度、测角精度受到限制,导引头的分辨角比较大等。超宽频带被动雷达导引头 分辨角大,所以抗两点源干扰的能力差。而被动雷达导引头的灵敏度、动态范围、测角精度 三方面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解决,所以反辐射导弹的灵敏度受到限制。反辐射导弹是被动接收 各种体制雷达和各种调制式样的信号,所接收信号是未知的,因此被动雷达导引头与所接收 信号是失配的,这样就相应降低了灵敏度。反辐射导弹对辐射源有依赖性,也就是说,没有 信号反辐射导弹就失去控制而失效。而反辐射导弹的发射、飞行和自身的电磁散射特性有雷 达回波的信息特性,分析其特征,可进行有效识别。采用雷达隐蔽技术,可大大减少被敌方 发现的概率,提高雷达的生存能力。 反辐射导弹对抗系统的研究,就应该根据反辐射导弹的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从反电子侦 察、告警和干扰三个方面进行。 一.反电子侦察技术 反电子侦察技术包括雷达组网技术、双基地雷达技术、分置式雷达技术、低截获概率雷 达技术、降低雷达发射天线旁瓣、背瓣的电子技术、雷达发射功率时间控制技术和雷达扩频 技术等。 利用反辐射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分辨角比较大,测角精度比较低,雷达组网可有效防 御反辐射导弹。 雷达网工作时,可组成两点源(多点源)干扰,以引偏反辐射导弹。雷达还可以安装在机 动车辆上,迅速转移工作地点。可以采用C3I防空系统雷达组网技术,即在防空体系 中,不同功能、不同体制、不同作用范围的各种雷达,或者采用同频、同体制雷达进行联 网,由C3I系统统一指挥协调。网内各雷达交替开机、轮番机动,对反辐射导弹构成闪 耀电磁环境,使跟踪方向、频率、波形混淆。组网的关键在于各雷达站严格同步、指挥中心 处理信息和坐标归一化能力。网内同类型雷达相距较近时可同时开机,使反辐射导弹瞄准中 心改变,起到互为诱饵的作用。 双基地雷达是一种将发射机与接收机以很大距离分别部署的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把发射 机设在离前线几百公里的后方,把无源接收机部署在离前线10~20km的地方。在这种情况 下,双基地雷达发射机(可以用载机)离战斗地区足够远,所以对反辐射导弹的袭击就安全得 多。加之它的接收机是无源的,实际上用一般的电磁设备无法检测到它。用干扰机也干扰不 了这种双基地雷达。 分置式雷达的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分置在数百米范围内的不同位置,发射系统所包括的 两部或三部发射机以同步、同频和相等的功率工作,并合成一个波束向外发射信号,反辐射 导弹只能跟踪它的等效相位中心,不会对发射机造成威胁。 设法使雷达信号不被截获,就可使雷达免受大量已知威胁的破坏,这就是研究低截获概 率雷达的目的。 低截获概率雷达通过许多综合手段避免被发现。采用高占空系数发射信号形式可把辐射 能力以近似噪声的形式扩散在宽的频率范围上。 用了低旁瓣雷达天线后,使任何可能出现的截获仅仅约束在主瓣范围。另外还有功率管 理的方法,即仅当有必要测量目标特性时才辐射能量,并且把发射功率限制在与被探测目标 反射截面相一致的水平上。 降低雷达发射天线旁瓣、背瓣的电平,如将天线设计成超低旁瓣,低至-50dB,可有效 对抗反辐射导弹从旁瓣攻击的能力。雷达采用发射功率时间控制技术后,在发现反辐射导弹 后,能应急关机,发射信号可以闪耀工作,进行时间控制,可以控制发射空域,形成某些 “寂静”的扇面区,并可突然间歇发射。扩频技术是选取的雷达工作频段及频率,使反辐射 导弹难以接收与分选,从而实施有效对抗。 二.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 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包括雷达告警和光电告警(红外告警、紫外告警、可见光告警和激 光告警)两方面。对反辐射导弹告警装置的要求如下: 不能被反辐射导弹发现,*?亦不易被敌机侦察告警发现。 不会成为反辐射导弹攻击目*?标。 能提供相控阵雷达天线旁瓣或后方来袭反辐射导弹的存在及有关数*?量。 对反辐射导弹的作用距离*?30~40km(雷达告警);5~20km(光电告警)。 能够提供反辐射导弹飞行航迹数量,*?引导杀伤武器攻击反辐射导弹。 有抗地杂波以及人为瞄准式杂波、欺骗干扰的能*?力。 具有区分目标飞机与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反辐射导弹告警装置与相控阵雷达协同工当发现来袭反辐射导弹,提供反辐射导弹信 息。 根据反辐射导弹从载机发射出并以较高的径向速度(3M)指向雷达站的特点,采用多普勒 雷达或成象雷达等手段,识别出反辐射导弹的回波或图象,从而发现反辐射导弹,发出告警 信号,引导干扰系统实施有效干扰。 对于雷达告警来说,目前的近程搜索雷达要及时发现反辐射导弹是困难的,因此,必须 研究专用的雷达。如超高频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这种雷达可采用电扫天线小功率固体化的 脉冲雷达,具有成本低、运输方便的优点。它可安装在雷达站附近,与雷达电缆连接,各自 工作在不同频率上。它能及时发现反辐射导弹,迅速告警。 在现役雷达设备中采用各种措施,也能有效识别反辐射导弹。如:①雷达接收机的增益 控制采用对数中放或者限幅中放体制,雷达就具有能在强目标回波附近发现弱目标的能力, 就有可能在敌机回波附近发现反辐射导弹的回波。②雷达设备配置A型或A/R型显示器。因 为A型或A/R型显示器比PRI型及B型等显示器要求的识别系数要低得多,也就是说A型或 A/R型显示器要求的信杂比较低。这就相当于提供了雷达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也就是相当 于提高了发现概率或发现距离。③通常情况下,由于反辐射导弹处于目标和雷达站之间。因 此,操作员只要注意观察飞机回波前方即可。这种目标出现的“先验性”,减少了漏警概 率,也相当于提供了发现概率。④由于反辐射导弹的运动速度较快(一般可达2~3M),这就 增加了识别目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发现概率。 在导弹逼近告警中,光电告警设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光电告警设备已广泛装 备部队,并在实战中成效显著。光电告警设备角分辨率高(可达微弧量级),体积小、重量 轻、成本低,且无源工作,能准确引导干扰系统(特别是激光武器)实施干扰,所以能辅助雷 达告警设备,是反辐射导弹告警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反辐射导弹光电告警中,可以采用红外告警、警外告警和激光雷达告警技术。目前, 红外告警设备进入第三代发展时期。这代产品具有全方位的告警能力,可完成对大群目标的 搜索、跟踪的定位,自动引导干扰系统工作,用先进的成象显示提供清晰的战场情况。由于 采用大面积阵列的区域凝视技术,目标的分辨率最高可达微弧量级,告警距离可达10~ 20km。如美国和加拿大联合研制的AN/SAR—8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用于补充舰载雷达警戒 系统功能,确保探测掠海飞行导弹。其技术性能是:视场方位为360°,俯仰20°,虚警率 为1/40min;工作波段为3~5μm和8~14μm;探测距离大于10km。 同红外告警相比,紫外告警具有虚警低,不需低温冷却、不扫描,告警器体积小重量轻 等优点,所以以其独特的优势迅猛发展,在不长的时期内历经两代技术革新。目前,紫外告 警设备已发展成为装备量最大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之一。紫外告警是利用“太阳光谱盲区” 的紫外波段来探测导弹的火焰与尾焰。“太阳光谱盲区”是指波长在220~280纳米的紫外 波段,这一术语来自下列事实:太阳辐射(紫外辐射的主要来源)的这一波段的光波几乎被地 球的臭氧层所吸收,所以“太阳光谱盲区”的紫外辐射变得很微弱。这样,由于空域内太阳 光等紫外辐射的能量极其有限,如果出现导弹羽烟的“太阳光谱盲区”紫外辐射,那么就能 在微弱的背景下探测出导弹。因此,“太阳光谱盲区”的紫外告警就为反辐射导弹逼近告警 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目前研制的第二代导弹逼近紫外告警系统是以多元或面阵器件 为核心探测器,它角分辨率高,探测能力强,可对导弹进行分类识别,所以具有优异的技术 性能。 德国宇航公司研制的“米尔兹”,用来探测超音速导弹的发射与逼近。它采用高灵敏 度、高分辨率的成象型紫外传感器,使用实时图象处理和专用软件算法,并能有效抑制虚 警。系统反应时间0.5s,角分辨率为1°,总重8kg,探测距离为5km。 同微波雷达相比,激光雷达有更高的分辨率、更远的作用距离和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 力,因此是反辐射导弹告警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反辐射导弹干扰技术 干扰反辐射导弹技术包括两方面:软杀伤和硬摧毁。软杀伤技术包括有源和无源诱铒诱 骗反辐射导弹。 改变反辐射导弹与雷达之间的传播介质,使反辐射导弹难以截获跟踪目标雷达;使用激 光致盲武器对反辐射导弹进行软杀伤;使用人为的有源干扰,扰乱导引头上的电子设备;用 有源干扰提前引爆反辐射导弹引信;使用核脉冲导弹,将反辐射导弹的电子线路冲击坏。 在雷达周围一定距离,设置有源假目标以引偏反辐射导弹。可用两点非相干源,其诱饵 辐射源的工作频率、发射波形、脉冲定时及扫描特征等与雷达发射机完全一致。或采用相干 两点源,使诱铒辐射源辐射信号与雷达辐射信号构成一定的相位关系,如180°。时差可由 计算机根据阵地配置和目标来进行调整,使真假辐射信号到达反辐射导弹导引头,使反辐射 导弹跟踪两源的功率重心或跟踪两点源连线之外的某一点。诱饵引偏系统的优点:设备简 单,造价便宜,可以在雷达工作状态下起到保护作用。但对真假辐射源参数一致性要求比较 高。 为了干扰反辐射导弹,可使用偶极子反射体。同时可使用假的转换辐射器。在这种情况 下,偶极子云的距离最远不超过反辐射导弹接收机距离选通脉冲的宽度,最近不小于反辐射 导弹战斗部的杀伤范围。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反辐射导弹的飞行轨迹直接在雷达上空设置偶极子云,或者计算雷达 的位置设置偶极子云。当然,偶极子云的存在时间很短,这就需要专用的发射装置。例如, 北约的RBOCMK33系统就配备这种专用发射装置MK135。偶极子弹的速度和飞行时间为70m/s 和4s。当发射角为45°时,每4s发射一次,可在距离135m、高105m处形成偶极子云;当 发射角度为65°时,可在距离90m、高度130~140m处形成偶极子云;当发射角度为75° 时,可在距离70m、高度160m处形成偶极子云。 为了防止反辐射导弹的进攻,也可升高雷达天线,在一定距离上放置反射雷达波束的金 属带,放置金属带的距离应与箔条反射体的距离相当。 早期的反辐射导弹多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新型反辐射导弹普遍采用激光近炸引信。另 外,反辐射导弹还采用被动导引头与电视和红外导引等复合制导技术。所以,可在雷达和反 辐射导弹之间投放专用介质,造成反辐射导弹的导引误差。这种专用介质有烟幕、气溶胶及 其它屏蔽介质。 反辐射导弹具有激光近炸引信等光电装置,所以采用激光致盲武器可对其实施软杀伤。 近年来,在激光武器的研制中,激光致盲武器因其造价低、能耗小、技术难度小而异军突 起,发展较快,已成为最先装备部队的激光武器。专家们把激光致盲的作用归纳为三个方 面:一是伤害人眼;二是破坏光电器件;三是破坏光学系统。这些作用统称为“致盲”。 根据各种实验证明,当强激光照射到视网膜时,就可使人眼受到伤害。其受伤程度从发 红、短时间失明到永久性失明。更严重的后果是激光烧坏视网膜,造成眼底大面积出血。对 人眼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器的各项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有激光的波长、激光输出功率,脉 冲宽度和光斑直径等等。在各种波长的激光中,以0.53μm的蓝绿激光对人眼的伤害程度最 大。如Nd:YAG倍频激光器。相对来说,波长从0.4到1.4μm的激光,都能对人眼造成较 大伤害。 对于破坏光电传感器来讲,所需的激光能量则要高一个到几个数量级。实验表明,当受 到强激光辐照时,热电型红外探测器将出现破裂和热分解现象,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则被气 化或熔化。 对于光学系统来说,当光学玻璃表面在瞬间接收到大量激光能量时就可能发生龟裂效 应,并最后出现磨砂效应,致使玻璃变得不透明。当激光能量进一步提高,光学玻璃表面就 开始熔化。 这样,光学系统就会立即失效。 在激光致盲武器的瞄准系统中,已经采用了“猫眼效应”。因猫的眼睛有较高的反射 率,所以在漆黑的夜晚,人们可以看到猫的明亮的两只眼睛。美国、前苏联、法国的科研人 员都提出激光武器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搜索作为攻击目标的敌方光学设备和光电传感器,确 定其位置,实施准确攻击。例如美国的Stingray激光武器系统和前苏联的车载激光武器, 均采用低能激光脉冲进行扫描,当接收到敌方军用光学设备的反射激光时,再用高能激光进 行攻击。 在雷达频率上施放不同调制的有源干扰,如向反辐射导弹方向施放双频干扰,将使导引 头混频器输出端被干扰,这种干扰足以引起反辐射导弹接收机过载,从而导致导引头跟踪中 断。 由于激光近炸引信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哈姆、响尾蛇和阿拉姆等新型反辐射导 弹都采用激光近炸引信。对激光近炸引信工作原理分析可知,采用与近炸引信相同重频的激 光脉冲,难以在一组编码序列中全部通过选通门,几乎没有任何干扰效果。但是,如果在选 通门附近产生15~20MHz高频激光干扰脉冲,则即使在短延时引信选通门只有60ns的情况 下,也必定有一个干扰脉冲通过。而在超前同步发射时,由于激光近炸引信距被攻击目标较 远,从目标返回的激光信号不能通过选通门,达到在远距离提前引爆的干扰效果。 将核脉冲导弹发射到反辐射导弹附近爆炸,产生核脉冲,将反辐射导弹的电子线路冲击 坏,使导引系统失灵。 硬摧毁技术包括使用防空武器,如歼击机、防空导弹和高炮摧毁反辐射导弹;使用高能 激光武器摧毁反辐射导弹;使用射束武器摧毁反辐射导弹;用火炮密集阵拦截反辐射导弹。 采用歼击机和防空导弹可对载机进行拦截,在其未发射反辐射导弹之前就将其击毁。同样可 采用反导导弹和高炮摧毁反幅射导弹。 高能激光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抗电子干扰和威力大等优点,是对付精确制导武 器、空间武器,以及遏制大规模导弹进攻的战术与战略防御武器,对未来战争将产生重大影 响。虽然高能激光武器的研制费用高,但其使用费用很低。在作战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高能 激光武器每发射一次仅需几百到几千美元。而一枚“爱国者”导弹则高达数十万美元。所 以,高能激光武器以其高的效费比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促使世界各国投入巨资竞相研制。 高能激光武器主要由高能激光器、精密瞄准跟踪系统和光束控制发射系统组成,其特点 是“硬杀伤”。高能激光器的功率为几百KW至几MW甚至更高,主要有化学激光器、自由电 子激光器、CO2气动激光器、X射线激光器和准分子激光器等等。在反辐射导弹对抗系统 中,可供使用的主要是氟化氚化学激光器等。国外正在研究与研制粒子束武器。这种武器的 基本部件是一个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加速器。美国海军专家认为,为了摧毁1km远 的导弹,需要0.7~10MJ的脉冲能量;要提前引爆2km的导弹,需要0.1MJ的脉冲能量;破 坏3km远处导弹的弹载设备,需要的脉冲能量为0.01MJ。 这种系统如舰载射束武器系统ChareHaritige。该系统能在0.5km处引爆导弹战斗部, 而破坏弹载电子设备的距离为4.6km,发射速度为6次/s,系统重100t。 采用火炮密集阵拦截反辐射导弹,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防御措施。例如美国的密集阵系 统,它是由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该系统采用Unlcan格林6管火炮,每分钟发射8000发炮 弹,火炮能以每秒钟86°的转速上升到+80°和下降到-25°。密集阵系统发射的炮弹形成 一个扇面,足以拦截来袭的导弹。
跟踪国外先进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外在反辐射导弹对抗方面发展很快,很多设备已装备部队。为了尽快缩短同国 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防空雷达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搜集国外先进的反辐射导弹的 对抗情报资料,跟踪先进国家对抗反辐射导弹技术的发展,开展研究。 反电子侦察技术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的防空指挥、协调和通信中心将“虎—G”远程 警戒雷达与霍克、罗兰特和响尾蛇导弹连的制导雷达以及高炮连的火控雷达联网,进行统一 指挥和火力分配,能有效对抗反辐射导弹。 俄罗斯部署在莫斯科周围的橡皮套鞋反弹道导弹系统,是雷达联网的一具典型例子,它 由三个部分组成:7部鸡笼远程警戒雷达,6部狗窝远程目标精密跟踪/识别雷达和13部导 弹阵地雷达。7部鸡笼雷达分别与2~3部狗窝雷达联网;6部狗窝雷达又各与四部导弹阵地 雷达联网。鸡笼雷达在远距离探测目标,并通过数传装置向狗窝雷达指示目标。一直保持寂 静的狗窝雷达只有当目标进入导弹射击范围时才开机工作,而导弹阵地雷达只是在发射导弹 时才开机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概率。 早在80年代,美国陆军就为“爱国者”和“霍克”等地空导弹系统研制出了分置式雷 达,发射机进行三角配置,相互间相距300m,能够有效地对抗反辐射导弹。 低截获概率雷达力图通过许多综合手段避免被发现。如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 中的导弹制导雷达,就是采用的超低副瓣,针状波束并作随机扫描的相控阵天线,发射的波 形为随机捷变频与脉冲压缩兼容。 采用连续波雷达能大大提高雷达的抗反辐射导弹性能。美国的“寂静”雷达TWS—QR就 采用了连续波形。据悉,“霍克”导弹系统中的连续波雷达AN/MPQ—48的改型ACWAR(捷变 连续波截获雷达)也采用了伪码调相连续波。 国外也在发展毫米波雷达。英国的长剑导弹系统配备了DN181盲射跟踪/制导雷达用于 对付反辐射导弹,工作频率35GHz。
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
美国空军为TPS—75防空雷达研制一种反辐射导弹告警系统,命名为AN/TPQ—44,是 一种超高频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它的作用距离为46km。这是一种电扫天线小功率固体化 的脉冲雷达,成本低、运输方便。它安装在TPS—75的附近,相互用电缆连接,各自工作在 不同频率上。 法国研制的Vipere系统,实现了红外全景监视系统与告警一体化,其技术性能:方位 360°;俯仰20°;探测距离大于10km;目标指示精度约1mrad。 美国研制的AN/AAR—54紫外告警设备,包括凝视型、大视场、高分辨率的紫外传感器 和先进的综合航空电子组件。它可提供1s的截获时间和1°的角分辨率。
反辐射导弹干扰技术
国外研究采用烟幕、气溶胶及其它屏蔽介质投放在雷达与反辐射导弹之间破坏电磁传播 条件。如美国研制的这种系统,在2~3s内可在距被掩护目标20~25m处建立包含扇区为高 13m、宽38m、存在时间为1~3min的烟幕屏蔽。经过烟幕的光波信号,将衰减到原来的十 二分之一以内,而经过人造雾的信号将衰减到原来的八分之一以内。 美国爱国者导弹的AN/MPQ—52雷达使用了诱饵发射机。这种发射机(每个阵地3~4部) 覆盖扇区120°,脉冲功率15kW,平均功率450W,重量频率范围4.4~5.6kHz,天线口径 2.4m。这种雷达对付反辐射导弹,既可用于主瓣,也可用于副瓣。每一部假目标发射机只向 一定的方位扇区辐射,其它发射机向另外的方位辐射。 美陆军研制的〖HT5”,6SS〗鱼〖KG-*2〗〖HT5”,6SS〗工〖HT5SS〗鱼激光致盲武器 系统,由于采用了板条状Nd:YAG晶体,减少了以往存在的热畸变,改善了光束质量。据 悉,〖HT5”,6SS〗鱼〖KG-*2〗〖HT5”,6SS〗工〖HT5SS〗鱼武器系统的激光输出能量达 0.1J以上,可破坏8km远处的光电传感器,并能伤害更远处的人眼,尤其是人们通过潜望 镜或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时。 英国皇家信号和雷达研究所与海军部研究所联合研制的舰载“激光眩目瞄准具”是由工 业激光器发展而成的,其外形类似于具有矩形炮管的大炮。整个系统由激光发射器、双目测 距仪、电视摄像机和电气机柜等几部分组成。瞄准跟踪较简单,激光器装在三角架这类的简 单支架上,人工瞄准,以脉冲方式工作,发射蓝色激光束(可能是Nd:YAG倍频激光),对飞 行员的眩目距离约为2.75km。激光眩目瞄准具主要用途是使驾驶员放弃攻击,也可使眼睛 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失明。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特遣舰队的“竞技神”号、 “华美”号、“大力”号、“亚尔古水手”号等大型军舰都安装了激光眩目瞄准具,并取得 了使阿方飞机坠毁、被防空炮火击落或放弃攻击的可观战绩。 目前,美国TRW公司采用中红外的氟化氚化学激光器,正在开展称之为“通用面防御综 合反导激光系统”(Gardian)的激光防空武器研制工作,旨在弥补陆军中程反导系统和远程 反导系统的不足。Gardian可部署在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辆上,用于在最后的1分钟对付处 于10km左右的低空来袭隐身目标。这种武器具有常规导弹所不可能具备的一发即中的杀伤 精度。 该系统由一台0.4MW的氟化氚化学激光器和一台70cm直径的定向器/跟踪器组成。典型 系统的反应时间约1s,发射率为20~50次/min,单次射击费用约1000美元。这种系统设 计用于拦截重力加速度过载达100g的机动目标,而且,一旦锁定目标,就能利用激光照射 目标直至将其摧毁。烟、霾等其它战场上的气流不会造成影响光束质量的热晕。恶劣气候条 件至多会使杀伤目标所需的激光辐照时间比晴朗时的1秒略长0.1秒。 TRW公司声称,该系统自1977年首次试验以来,杀伤概率达100%。对这类系统进行的 一些研究表明:陆军激光武器所需的功率大小可在0.1~1MW之间,而就前沿阵地机动防御 应用而言,所需功率约为0.5MW。据悉,该武器系统可严重摧毁4km远的导弹的雷达整流 罩,并能严重破坏10km远的光学系统。 根据目前的方案,美国陆军保护一个战区大约需部署2到4个Gardrian武器系统。
反辐射导弹对抗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研究
对于总体技术来说,在雷达隐蔽技术方面,应将前述的数种防御技术或防御技术与战术 手段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如爱国者的AN/MPQ—53相控阵雷达,在技术上采取了 宽频带频率捷变(有160个跳频点)、辐射控制、低副瓣天线及闪耀诱饵引偏系统等措施,在 战术上它具有快速闭启发射机、摧毁载机和拦截反辐射导弹等对抗手段。 在反辐射导弹告警方面,应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即将雷达与ESM系统(包括光 电告警器)实施一体化。指挥员必须获得所有跟踪目标的位置、速度和精确的信息。由于所 有这些目标必须假定都是同等致命的,所以没有这些数据,对威胁的估计和优先判定是不可 能的。由于不是基于估计威胁目标的易损性,选择最佳武器是不可能的。由于没有软杀伤的 有效性的反馈,对于协同软杀伤和硬杀伤的方案选择是不可能的。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后所 能达到的对抗水平相比,没有数据融合,指挥员协同和控制反辐射导弹自动防御手段的能力 是极低的。这就大大削弱了紧急关头防御系统的操作与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受到敌方攻 击威胁的最后瞬间强制作出有效的自卫反应。所以,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中可获得极大的 作战效益。 在反辐射导弹干扰方面,应采用软硬杀伤武器一体化技术,实施分层防御,以使反辐射 导弹的命中概率降至最低。假定敌机携带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站。当敌机逼近时,我方使用 歼击机或防空导弹拦截敌机。当敌机发射反辐射导弹时,由于我方已采用雷达隐蔽技术,使 反辐射导弹难以发现。当反辐射导弹飞到距我方10km以内时,可使用高能激光武器进行硬 摧毁,或使用激光致盲武器进行软杀伤。另外,我方设置有源假目标,可将反辐射导弹引 偏。如果反辐射导弹突破几层防御,可使用密集阵火炮进行拦截。最后,发射高重频脉冲激 光,将反辐射导弹的激光近炸引信提前引爆。如果将作战分为6个阶段,假设反辐射导弹在 没有对抗的情况下命中率为100%,则在采用上述对抗措施的情况下,每一阶段使导弹的命 中率减少到60%”总的杀伤概率是每一阶段杀伤概率的乘积,每一杀伤概率的降低,将使总 杀伤概率小于5%。当然,软硬杀伤武器的一体化需要多传感器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