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3期《舰船知识》刊登了一组图片,介绍了我军新服役的“世昌”号综合训
练舰的航行、训练情况,文字说明指出该舰是一艘多功能训练舰,隶属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可承担航海实习训练、航空训练、医疗救护训练、军用民用物资运输等任务,是为了探索平
战结合的路子而设计建造的。
从图片上看,该舰舷号82,为“郑和”号训练舰的姐妹舰。
其外形与其说像军舰,不如说更像一艘货轮,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舰体中部充作机库
的建筑是用集装箱搭积木般建成,集装箱侧面开有观察窗,安装有空调设备,设有供人员进
出的舱门。该舰可同时搭载两架直升机,供“海豚”、“超黄蜂”、“超美洲豹”等机型起
降。舰载机指挥室也设在机库主上方的集装箱内,着舰设备比较简单,不是常见的“鱼叉”
式着舰装置。该舰只安装了必要的导航、观测设备,没有武器。
从整体上看,该舰布局偏近于民用货轮,总体设计并不先进。其姐妹舰“郑和”号则是
一艘先进的多功能训练舰,担负着培养海军初中级指挥员的任务。与“郑和”舰相比,“世
昌”号在技术性能方面并不显得出色。那么,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艘舰呢?
笔者认为,这是我军贯彻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探索和平时期装备发展、走
平战结合道路的一种尝试。过去我军装备发展一直是军品军用,装备采购、维护、保养均由
军费开支。
随着新装备的不断投入使用,各类装备的日常保养、维修费用也愈来愈庞大,有限的军
费开支不能适应庞大的费用需要。而且,除了已淘汰和将淘汰的,军用装备一直严格保密,
很难满足培训国防后备人材的需要。
为此,在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理论中,提出了探索平战结合,以民养军的路
子。所谓“平战结合”,就是装备的设计、建造既考虑到战时要求,又要注意和平时期的实
际需要。如舰艇的建造,其结构要以军用标准为准,而武器、电子设备则有选择地安装,同
时采用预留或模块化设计,一旦战时需要,可快速加装各种模块以增强火力及电子战能力。
“世昌”号的设计就遵循了这一思路,在战时可快速改装,如增加电子设备、加装轻型防空
导弹等。
在平战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军品民用的问题。“军转民用”已成为全球军工企业
的主要发展方向。军用装备坚固、耐用、技术先进,一般作些许改动即可满足民用要求。例
如,军用卡车比民用卡车使用寿命更长,结构更坚固,马力更大;一台在坦克部队已报废的
柴油发动机,在地质勘探队中仍可使用1000小时以上。然而,军品的价格较高、技术含量
高、保密性强,一般不宜大规模转为民用。因此设计建造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既可满足部
队平时训练、使用需要,又能支援地方建设的装备,是合理的发展路子。
十五大确定今后几年我军将裁员50万,以精简人员,提高质量。
大量精简出来的装备如何使用呢?笔者认为,将一部分技术级别较低,但又能适应民用
需要的装备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从而既可以得到一部分维护、保养费用,又可以考虑开放一
部分对青少年、企业职工、预备役人员进行国防教育,树立并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为国防
建设培养后备人材。这种做法在西方国家已形成体制,我国应予借鉴。在“世昌”号的使命
中,就包括了承担国防夏令营这一条。作为军事爱好者,真希望“世昌”号有机会来广州,
让我们可以登临参观。
平战结合在西方军事强国早已制度化,并应用于战争中。如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军将
大型运输船临时敷设甲板,用集装箱搭建机库,以运输人员装备,同时又可起降“鹞”式战
斗机。该船经改装后作为护航航母使用,既节约了费用,又为运输船队提供了保护,军事效
益不可低估。
我国在平战结合的路子上刚刚起步,但已取得不少成果。如1991年开始使用的大型多
用途野战浮箱,平时可供部队、地方使用,战时可快速搭建成浮动码头、直升机起降场和补
给站。我军的舟桥器材也在历次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军的装备发展
将上到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