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是在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强的突击力、自给力和续航
力,可长期在水下进行独立战斗活动。与水面舰艇相比,潜艇所具有优越隐蔽性,以及反潜
作战的困难复杂,往往可以给敌方造成更大的威胁。在动力来源上,潜艇分为常规和核子两
种。常规动力潜艇以柴油机和蓄电池组为动力,产生的噪音较小,隐蔽性较高,但水下潜伏
时间也较短。核子潜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可长期潜伏水下活动,具有比常规动力潜艇更优
越的作战性能和更广阔的活动范围,但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大。在作战性质上,潜艇可分为战
略导弹潜艇和战术攻击潜艇。前者以弹道核导弹为武器,主要用以打击敌方的战略后方目
标;后者以鱼雷和巡航导弹为武器,主要实施海上反潜、反舰作战、也可攻击沿岸的陆上目
标。
受苏联海军的影响,中国从一开始就极为重视潜艇部队的建设。五十年代初,中国海军
刚组建,即制订了“以海军航空兵、潜艇部队和快艇部队为主,相应发展其他兵种部队”的
建设方针。六十年代,中国又决定海军武器装备“以导弹为主,以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
小型水面舰艇”的建设方针。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潜艇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部
队,先后装备了九种型号约一百三十多艘潜艇。中国并大力发展潜艇工业,现有十多个造船
厂可以建造潜艇,其中制造常规潜艇的主要有湖北武昌造船厂和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核子
潜艇的为辽宁葫芦岛造船厂。四十多年间,中国约生产了七种型号一百二十多艘的常规和核
子潜艇。
九十年代后,中国海军开始向大型化和远洋化发展,潜艇仍是建设的重点。可以说,中
共长期以来始终把潜艇作为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进行建设。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潜艇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的仿造苏
式潜艇阶段、从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建造第一代潜艇阶段,以及从八十年代中期
以后到现在的第二代潜艇研制阶段。就中国海军的总兵力看,潜艇部队构成了最主要的进攻
打击力量。据伦敦战略研究所最新出版的《军事平衡》一书显示,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海军
拥有现役潜艇五十多艘,包括一艘夏级导弹核潜艇、五艘汉级攻击核潜艇、一艘G级常规导
弹潜艇,以及一艘宋级、两艘K级、十艘明级潜艇和三十多艘R级常规鱼雷潜艇。此外,还
有四十多艘R级和五艘W级潜艇在预备役。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海军所拥有的潜艇部队实力,仅次于俄国和美国海军,排世界第三
位,在亚洲则最强大。不过,中国的大部分潜艇,均由五、六十年代技术制造,产生的噪音
甚大,作战性能颇受怀疑。中国也深为了解这种状况,除积极研制更先进的第二代潜艇外,
还耗费巨资从俄罗斯购买优良的常规动力潜艇。一、仿制苏式潜艇阶段五十年代,中国与苏
联先后签订了两个有关海军的国防技术协定,取得两种常规鱼雷潜艇、一种常规导弹潜艇的
材料设备和图纸资料。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中国进行装配生产,先后建造出W级、R级和
G级三种潜艇。通过仿制苏式潜艇,中国除生产出大量装备部队的潜艇外,并建立了自己的
潜艇工业,获得了制造潜艇的技术与经验。其中G级导弹潜艇的仿造,对中国以后自行发展
导弹核潜艇的帮助尤大。W级常规鱼雷潜艇:
中国仿造的第一种苏式潜艇,代号03型。一九五三年,中国与苏签订第一个海军技术
援助协定,规定苏联向中国转让W级常规动力鱼雷潜艇的制造权,提供成套器材设备和图纸
资料,并派专家到大陆指导建造。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上海江南造船厂和湖北武昌造
船厂分别开工装配建造。一九五六年第一艘潜艇下水,一九五七年交付海军服役。到一九六
二年,两个造船厂前后共生产了二十一艘W级潜艇。
W级潜艇代表了苏联五十年代初的成熟技术,水面排水量一千零三十吨,水下排水量一
千三百五十吨,艇体为全焊接结构,装有柴油机和电动机各两台,航速水面十七节,水下十
五节,配备有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六具,二十五毫米双管高炮两门。此外,还装有柴
油机水下通气管装置,以及水声和导航等观察通讯设备。
W级潜艇是中国海军大量装备的第一批潜艇,大部分现已退役,但仍有五艘在预备役,
主要作训练之用。R级常规鱼雷潜艇:
中国仿造的第二种苏式潜艇,代号033型。一九五九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第二个海军
技术援助协定,由苏联向中国提供器材、图纸和技术资料,并派专家指导仿制苏联的R级常
规鱼雷潜艇。一九六零年,江南和武昌两个造船厂开工建造。不久苏联撤走专家,中断了未
到器材的供应,给潜艇建造带来极大困难。以后两个造船厂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基本按照
苏联的原设计,分别于一九六五和一九六六年建成首艇。
R级潜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为艇体,下潜深度增大,配备有新式电子装备及更完善的水
下通气管装置。潜艇长七十六米,宽六点七米,高五点二米,水面排水量一千四百七十五
吨,水下排水量一千八百三十吨,动力为两台柴油机四千马力和四台电动机,水上航速十五
节,水下航速十三节,最大下潜深三百米,最远航程一万五千公里,战斗定员五十三人。配
备的武器有六具五百三十三毫米的鱼雷发射管,携带鱼雷十八枚或三十六颗水雷。为加强攻
击力,武昌造船厂曾为一艘R级潜艇加装了六具鹰击八号反舰导弹发射器,并成功地进行了
水面发射导弹的试验。
R级潜艇在五十年代颇为先进,中国也加以改进,动力系统噪音有所降低,以后还安装
了法国声纳,配备了意大利鱼雷,但改进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八十年代末R级潜艇停止
生产时,两个造船厂先后共建造了八十多艘。目前仍有三十多艘R级潜艇在服役,其他则保
留在后备役。此外,中国还出口了十多艘R级潜艇,其中北韩七艘,埃及四艘。G级常规导
弹潜艇:
中国仿造的第三种苏式潜艇,代号031型。这是一种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亦是根据一九
五九年中国与苏联的第二个海军技术援助协定,由苏联提供器材设备和图纸资料,并派专家
指导建造。这种潜艇装有三具苏式SS-N-5型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配备有天文导航、定位
稳定、导弹发射控制和指挥器具等在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一九六零年,大连造船厂开工装
配建造。不久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苏中断援助,撤走专家,并拒绝提供未到的材料、设备
和潜射弹道导弹。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只好按图纸资料自行研制。幸好大部分器材设备已事
前运到,因此大连造船厂仍能在一九六四年建成潜艇,一九六六年交付海军使用。
中国仅建造了一艘G级潜艇,建成后因配套的潜射弹道导弹没有研制出来,潜艇在很长
时间里只能作训练使用。一九八二年巨浪一型潜射导弹研制成功后,首先在该潜艇进行发射
试验。但第一次发射实验失败,导弹失控在空中爆炸自毁,第二次发射试验才获得成功。G
级常规导弹潜艇长九十八米,宽八点六米,高六点六米,水面排水量二千三百吨,水下排水
量近三千吨,装有三台柴油机共六千马力和六台电动机,航速水面十七节,水下十三节,最
大航程一万公里,战斗定员八十六人。中国研制的巨浪一型导弹的弹径比苏式SS-N-5型导
弹大,因此这艘潜艇只装有两具导弹发射筒,而非苏式潜艇的三具导弹发射筒。此外,还装
有五百三十三米的鱼雷发射管十具,可携带鱼雷三十枚。
二、第一代潜艇的制造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潜艇有三个型号,即明级常规鱼雷潜艇、
汉级鱼雷核潜艇和夏级导弹核潜艇。研制的时间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八十年
代。明级潜艇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能算是苏式R级潜艇的改进型,汉级鱼雷核潜艇和夏级导
弹核潜艇则是中国自行研制而成。中国第一代潜艇前后研制时间长达二十多年,但能在薄弱
的工业和科技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造出核潜艇,确实是一项重大成绩。
在自行研制第一代潜艇的过程中,中国建立了科研队伍,积累了经验技术,为新一代潜
艇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明级常规鱼雷潜艇: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常规动力鱼雷潜艇。这种潜艇是在改良R级潜艇的基础上研制而
成,代号035型。一九六七年,中国决定研制新型常规鱼雷潜艇,主要战术指标是提高水下
航速和续航力。根据这个要求,承担设计任务的舰艇研究院七零一研究所改变以往潜艇设计
首先保证水上航速的作法,确定以提高水下航速为主的设计方针,选定水下航行阻力较小的
线型船体,采用大功率的柴油机和电动机,以保证潜艇的快速性。一九六九年武昌和江南两
造船厂分别开工建造首艇,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先后下水,一九七四年均交付海军使
用。
明级潜艇长七十六米,宽七点六米,高五点一米,水面排水量近一千六百吨,水下排水
量二千一百吨,动力为两台柴油机五千二百马力和两台电动机,航速水面十五节,水下十八
节,最大潜深三百米,最大航程一万三千公里,战斗定员五十七人。武器配备有五百三十三
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八具,可携带鱼雷十八枚或水雷三十二枚。整体看来,明级潜艇在操纵
性、适航性、水下续航力及噪音辐射等方面,均比R级潜艇有所改善,水下航速更提高了百
分之四十,但主要性能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无法成为新一代潜艇。明级潜艇前后共建造了
十艘,现均在服役。
汉级鱼雷核潜艇:
中国建造的第一种鱼雷攻击核潜艇,外界称为汉级核潜艇。一九五八年,中国在第一座
原子反应堆投入试验运行后,就决心研制核潜艇。一九六零年,中国制订了“以核反应堆为
纲,船、机、电、弹跟上”的核潜艇研制方针,并由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展开潜艇核动力装
置的各项预研工作。一九六五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核潜艇的研制全面展开,由舰艇研究
院核潜艇研究所负责总体设计。与此同时,中国从大连、上海、武昌三大造船厂抽调近三千
名职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辽宁葫芦岛建成核潜艇制造厂。一九六八年第一艘核潜艇开
始动工建造,一九七零年底建成下水,一九七四年交付海军使用。但是,为核潜艇配套的深
水反潜鱼雷却迟迟没有研制出来,邓小平对此非常不满,曾多次下令,要求海军尽快解决核
潜艇“有艇无雷”的问题。直到一九八四年,鱼雷才研制成功。一九八八年,汉级核潜艇通
过了大深度潜水、水下全速航行、深水鱼雷发射等方面的试验,最后完成研制全过程。
汉级核潜艇采用水滴形艇体,外形短粗,长一百米,宽十一米,高八点五米,水下排水
量五千吨,装有一台一万五千轴马力的压水式核反应堆,航速水面二十五节,水下三十节,
最大潜深三百米,战斗定员七十五人。武器配备有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六具,使用的
鱼三型电动声导反潜鱼雷。该型鱼雷可在大深度水下发射,能自动捕获和跟踪目标,一次过
靶失掉目标后,亦能实施再度搜索和攻击。目前多数的国际军事观察家认为,葫芦岛造船厂
先后共建造了五艘汉级核潜艇,编号从401到405。其中403、404和405三艘潜艇的船体
被扩展八米,加装了六具鹰击八号反舰导弹发射器,增强了打击能力,但需浮到在水面才能
发射导弹。所配备的鹰击八号反舰导弹,最大有效射程四十公里,弹头重一百六十五公斤,
时速为音速的零点九倍。夏级导弹核潜艇:
中国建造的第一种战略导弹核潜艇,代号092型,外界称为夏级核潜艇。第一艘汉级核
潜艇建成后,舰艇研究院随即展开了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不过,解放军高层在研制什么
样的导弹核潜艇上意见争论很大。最后决定采用两步方案,即在鱼雷核潜艇的基础上研制导
弹核潜艇,性能先不要求太高;然后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基础上,再研制性能更好的第二
艘潜艇。也就是先解决“有”的问题,再考虑“好”的问题。由于是在已发展出的鱼雷核潜
艇上建造导弹核潜艇,因此当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潜地导弹的发射和水下导航定位的技
术。
在导弹发射技术上,舰艇研究院承担研制任务的七零三研究所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最后
采用了燃气动力结合的冷发射方案。一九七二年展开试验,经历十六年的努力,直到一九八
八年才完全掌握了潜地导弹的水下发射技术。导航定位系统对导弹核潜艇极为重要,它一要
引导潜艇水下航行,二要保证潜射导弹的命中精度。经多年努力,最后研制出惯性导航、星
光导航和卫星导航三结合的导航系统。一九七零年导弹核潜艇在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一
九八一年初下水,一九八三年交付海军。但一九八五年第一次导弹发射实验时失败,一九八
八年第二次发射才取得成功。
这样前后耗时十二年,最后研制成导弹核潜艇,终于使中国有了水下战略核威慑力量。
中国第一艘夏级核潜艇编号406,艇长一百二十米,宽十米,高八米,水下排水量八千
吨,装有一万五千轴马力压水式核反应堆一台,航速水面十六节,水下二十二节,最大潜深
三百米,战斗定员一百零四人。艇上装有十二个导弹垂直发射筒,配备十二枚巨浪一型潜射
弹道导弹。自卫武器则为六具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也使用鱼三型深水反潜鱼雷。巨
浪一型潜射导弹使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携带二百万吨级当量核弹头一个,射程一千八百
公里。在中国到底建造了几艘夏级导弹核潜艇的问题上,外界一直没有定论。《詹氏海军年
鉴》认为,中国建造了两艘,但一艘在一九八五年导弹发射失败时被毁。一九九四年美国能
源部出版的《世界核武器资料》则认为,中国海军现有两艘夏级导弹核潜艇。
三、第二代潜艇的研制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建成了数量庞大的潜艇部队,成为海军夺取
和掌握制海权的主要作战力量。不过,由于中国潜艇制造技术的陈旧和亚太各国反潜作战能
力的提高,中国潜艇部队已逐渐失去威力。一九九四年解放军出版的《登陆作战》一书,对
此已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该书说:我军拥有较强的潜艇力量,但敌方综合立体反潜作战能力
已获极大提高,将来我军以潜艇为主夺取制海权的作战,将会受到严重挑战。基于这种认
识,八十年代中期后中国就展开了第二代潜艇的研制。就现在已知的资料判断,中国正在进
行三种第二代潜艇的研制,包括一种常规动力潜艇、一种导弹核潜艇和一种攻击核潜艇。与
此同时,中国还耗费巨资从俄罗斯购买潜艇,可见对潜艇的重视。
宋级常规动力潜艇:为取代陈旧的R级和明级潜艇,中国从八十年代初即开始研究新型
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据解放军的资料显示,正在研制的新型潜艇用数字声纳和侦测显示设
备,以及性能先进的线导鱼雷和新型发射装置。一九九四年五月,美国军用侦察卫星发现武
昌造船厂新下水了一艘常规动力潜艇。美国海军根据卫星照片判断,这艘潜艇长约七十五
米,宽八点五米,泪滴型船体外形,使用七叶高弯角单螺旋桨推进器,巡航时具有很大的静
音效果。这表明新下水的潜艇,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外界将其命名为宋级潜
艇。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下旬,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中国新型的宋级潜艇具有在水下发
射巡航导弹的能力。以此判断,中国在潜艇研制上已解决了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关键技术。
这无疑是中国发展第二代潜艇的一项重大成就。
不过,中国最近耗费巨资从俄罗斯购买K级潜艇的事实,又说明新一代潜艇的研制仍有
一系列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大幅降低潜艇的噪音问题。噪音大是潜艇的
致命弱点,不仅会丧失隐蔽性和突然性,而且易被敌方发现和摧毁。
对攻击潜艇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因为它需迫近敌方舰艇才能展开攻击。现在中国潜艇
几乎都噪音很大,很容易被发现。水下搜索与跟踪技术则是另一个瓶颈问题。
如何在水下相当远的距离搜索和跟踪敌方的舰艇,是攻击潜艇实施攻击和保护自己的首
要条件。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至今还没有发展出有效的水下探测技术来。先进的
鱼雷和潜射巡航导弹则是第三个关键问题。中国在鱼雷发展上,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成绩
并非十分理想,至今仍缺乏制导精确的远程重型鱼雷。潜射巡航导弹是当代先进攻击潜艇的
主要武器。从宋级潜艇的发展看,中国已掌握了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技术。但中国现在装备
的巡航导弹,仍种类少、射程短、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很难成为新一代潜艇的有利武
器。显然,在没有解决这些关键技术之前,中国很难研制出新一代潜艇。
新型导弹核潜艇:中国正在改良夏级导弹核潜艇的基础上,研制发展新型的第二代战略
导弹核潜艇,代号为093型。中国当初在研制夏级导弹核潜艇时,优先考虑的是解决“有”
与“无”的问题,对潜艇性能要求并不高,建成的夏级导弹核潜艇也因而存在许多不足之
处。除航行噪音大、核辐射度高等问题外,潜艇所装备的巨浪一型潜射导弹只能携带一枚弹
头,突防能力有限。更严重是导弹的射程有限,须迫近敌方海域才能实施攻击,极易受敌方
反潜力量所制约。从这些缺陷不足之处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批量建造夏级核
潜艇的原因所在。为建立可靠的水下战略核威慑力量,中国必须发展新一代的战略导弹核潜
艇。事实上,中国研制用以取代夏级核潜艇的第二代导弹核潜艇,已有相当的一段时间。
据《詹氏海军年鉴》判断,这种代号093型的新型导弹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已经完成,首
艇将在一九九六年开工建造,估计在公元两千年左右完工。一九九五年五月,中国进行了东
风三十一号导弹的试射。这是一种陆基和潜地两用的远程弹道导弹。
从它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为新型导弹核潜艇配套的巨浪二号潜地导弹,已接近完成研
制的阶段。据报道这种远程的潜地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达八千公里。它不仅射程远,还采用
多弹头分导技术。估计最多可携带六个弹头,至少也能携带三个弹头。以现有的资料判断,
巨浪二型潜地导弹的弹径在两米左右,比现在的巨浪一号导弹要大得多,作为载体的新型导
弹核潜艇自然也要比夏级潜艇大。
对中国正在研制的新型导弹核潜艇,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其导弹发射筒可能由夏级潜
艇的十二个,增加到十六个。这样如果每枚导弹携带六个弹头,十六艘潜艇就可发射九十六
个弹头,相当于现在八艘夏级潜艇的威力;如果每枚导弹仅携带三个弹头,则可发射四十八
个弹头,也相当于四艘夏级潜艇的威力。西方军事观察家同时还认为,一旦这种新型导弹核
潜艇研制成功,最后的建造规模将会达四到六艘左右,以保证在水下经常有两到三艘潜艇进
行战略巡航。从中国现有的科技和生产能力看,全部的第二代导弹核潜艇,应可在公元二零
零五到二零一零年之间建成。显然,一旦这种新型核潜艇部署完毕,中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将会获得极大的提高。
新型攻击核潜艇:在发展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研制用以取代汉级
核潜艇的新一代攻击核潜艇。从中国正向海洋战略转变的趋势看,发展具有远程潜航能力的
攻击核潜艇是绝对必须的。中国海军现在至少已装备了五艘汉级鱼雷攻击核潜艇。不过,这
几艘潜艇不仅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其性能落后,问题很多,使用起来极不可
靠。据中国《人民日报》报道:在一九九五年十月的黄海演习中,有两艘核潜艇发生故障。
中国现有五艘攻击核潜艇,在一次演习中居然有两艘发生故障,其可靠性可想而知。
不过,发展新型攻击核潜艇既需耗费巨额的资金,也需解决一系列的高精尖技术问题,
如大幅度降低潜艇的噪音,实现水下发射巡航导弹,配备高性能远程鱼雷,以及有效可靠的
水下侦听与跟踪设备等。根据西方军事观察家的看法,以中国现有的财力、技术和战略急需
而言,战略导弹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具有明显的优先地位。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重要性
自不待言。而优先发展常规动力潜艇,一方面是所需研制经费较少,另一方面则可积累技术
与经验,为发展新一代进攻核潜艇作准备。
然而形势的变化往往超出人们的判断。一九九五年出版的《詹氏海军年鉴》透露,葫芦
岛造船厂已在一九九四年展开了新型攻击核潜艇的前期建造工作,估计首艇可在一九九八年
下水,二零零一年加入海军现役。《詹氏海军年鉴》还说,著名的俄罗斯鲁滨船舰设计局的
专家可能也参与了中国新型攻击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自九十年代初苏联瓦解以来,中国以优
厚的待遇大量引进原苏联武器专家到大陆工作。
看来这些专家已帮助中国解决了不少重大的技术难关,使攻击核潜艇得以提前开始建
造。
K级常规攻击潜艇:近年来,中国潜艇部队的一项重要发展,是从俄罗斯购进了先进的
K级潜艇。K级潜艇是原苏联在八十年代研制出的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据俄罗斯与中国双
方的消息证实,中国已与俄罗斯签约,至少订购了四艘K级潜艇,每艘价格二亿五千万美
元,其中两艘已在一九九五年初运交中国。外界估计中国最多可能购买二十二艘K级潜艇。
据信中国与俄罗斯的这笔交易也包括了潜艇制造技术的转让。如果属实的话,中国将可利用
转移的先进技术,或仿杂陧罗斯的K级潜艇,或自行发展新一代潜艇。
与苏联传统常规动力潜艇相比,K级潜艇在技术上有相当大的改进。
它采用短粗的泪滴形船体,减少了水中航行的阻力,降低了与水摩擦的声音。为加强航
行的静音性能,艇体全部用消音瓦和反声纳橡胶涂层包装起来,以吸收潜艇自身产生的噪
音,并阻碍敌方主动声纳的侦测。此外,还采取了其他许多消音技术,如电动机轴速每分钟
由五百转降到二百五十转,推进器桨叶由六叶增为七叶,补助系统也加以重新设计等。通过
这种种的消音措施,K级潜艇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静音效果最好的常规动力潜艇之一。K级潜
艇长七十二米,宽九点九米,高六点六米,水面排水量二千三百吨,水下排水量三千吨,动
力为两台柴油机六千八百轴马力,外加两台电动机,水上航速十六节,水下航速二十二节,
耐航力四十二天,最大潜深三百米,战斗定员五十二人。
在武器上,K级潜艇装有六具五百三十三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可携带十八枚鱼雷,其中
六枚在发射器内,其余存放在储弹舱中。鱼雷发射采压缩气体式发射装置,并配备快速装雷
系统,六枚鱼雷可在十五秒内发射完毕,两分钟后即可发射第二批鱼雷。K级潜艇还能执行
布雷任务,最多可携带二十四枚水雷。其中十二枚装在鱼雷发射器内,其余十二枚存放在装
填架,能以三到六节的航速进行快速布雷。此外,还配备有八枚SA-N-8型防空导弹,发射
器设在呼吸管和雷达天线之间,由一名射手和一名装填手操作。据信中国购买的是K级潜艇
中最先进的六三六型。
这型潜艇配备有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可将艇上所有感测器整合在一起,由数位化的战
斗控制系统进行资料汇整,能自动解算出执行任务的较佳方案,具有同时跟踪五个目标,并
接战其中两个目标的能力。四、中国的潜艇战中国海军三大舰队配备了大量的潜艇。九十年
代前,北海舰队的潜艇部队实力最为雄厚,以旅顺、葫芦岛、威海和青岛为基地,部署有导
弹核潜艇和鱼雷核潜艇。
东海舰队的潜艇部队实力次之,以吴淞、舟山、定海等为基地。南海舰队的潜艇部队以
汕头、广州、湛江和榆林为基地,实力最为薄弱。在苏联瓦解北方威胁消除后,随着南海形
势紧张、两岸关系不断恶化,中国必然要对潜艇部队进行重新部署。
可以相信两岸一旦发生武力冲突,中国一定会封锁台湾的海上通道,而进行封锁作战的
主力无疑将是潜艇部队。
中国潜艇部队所使用的战术如何呢?自然战略导弹核潜艇是进行战略打击的武器。它平
时或是潜伏在深海,或是停泊在坚固的隐蔽基地,到最危险的时候才紧急出动,做好发射潜
地弹道导弹的准备,以便对敌战略目标实施核攻击。
可以说,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战术相当简单,就是隐藏、发射、再隐藏、再发射而已。但
其他潜艇所执行的作战任务要复杂的多。根据各国海战的历史,潜艇一般执行海上封锁作战
任务。在这方面,潜艇也最具威力。至于中国在封锁作战中如何使用潜艇,可从中国潜艇部
队最近的一些训练演习中得出简单的结论。
一九九五年七月六日《解放军报》报道说:六月中旬,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进行潜艇设
伏攻击实战演习,两艘在某海区隐蔽待命的潜艇先后进入攻击战位,对一艘驶近的大型舰艇
成功地进行轮番攻击。报道还说,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海上作战的需要,东海舰队潜艇部队
在训练中增设了多艘潜艇对单个海面大型目标轮番攻击,单个潜艇对多个海面目标持续攻
击,以及潜艇与飞机对抗和远距离鱼雷攻击等高难训练课题。通过训练,该支队的潜艇远
航、鱼雷攻击、多艇对大型海上目标轮番攻击、单艇对多目标持续攻击和对空防御等能力不
断提高,作战样式趋于多样化。
一九九五年九月五日《解放军报》又报道说:八月下旬,海军某潜艇部队举行突破海空
反潜防线,深入敌方港口布雷的实战对抗演习。在对抗演习中,红军潜艇以不断加大潜航深
度,增加潜伏时间,利用转换航向,变直航为迂回等战法,突破严密的海空防御,进入对方
港口布雷。守军虽知红军潜艇出海,但仍未能制止渗入。
红军潜艇并以连续性布雷,代替以往的单一性布雷,布设了大面积的雷阵。《解放军
报》对此评论说,这是海军潜艇首次训练港口布雷战法,它的演练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海上封
锁作战的能力,将为日后在战争中实施大纵深布雷积累了经验。根据演习的情况,实施突防
布雷的潜艇很可能是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K级潜艇或去年下水的宋级潜艇。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六日《解放军报》再次报道说:过去海军潜艇部队基于潜艇性能与
安全的考虑,一向把高强度使用装备实施饱和攻击和多艘潜艇水下协同作战,视为训练的禁
区。但从一九九五年起,潜艇部队开始突破这两个禁区。五月间,北海舰队所属潜艇部队,
包括汉级攻击核潜艇,首次进行饱和性攻击演练。尽管个别潜艇在超强度演练中发生故障,
但演练的结果极大地提升了潜艇部队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了潜艇的攻击能力。九月
初在黄海实战演习中,又组织了多艘潜艇的水下协同作战,成功地对水面舰艇进行了多方向
的攻击作战演练,突破了潜艇多艘次、多目标协同作战的难关。
从以上的演练中,可以看出中国潜艇部队正在落实和发展的海上作战新战法。其中,高
强度饱和性攻击和多艘潜艇协同作战,是集中使用潜艇兵力的方法;而设伏演习则是扩大潜
艇海上封锁的范围及攻击水面舰船的演练。事实上,早在一九九三年初,中国海军根据中央
军委打赢高科技局部战争的指示,在对台海上封锁作战潜艇的使用上,就制订了“远离海
峡,集中使用”的战法。其做法就是将潜艇部署在远离海峡,敌舰船活动频繁,但陆基飞机
又无法保护的航线区域,集中优势潜艇兵力,确保突袭攻击的成功率。另外,在敌反潜兵力
薄弱的主航线两侧,则扩大潜艇伏击阵地区域,以降低潜艇被发现的频率,同时不影响其他
潜艇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海底突防对港口实施大面积布雷,则是中国潜艇海上封锁作
战的一种新战法。这种战法的演练,在一定程度上也透露中国潜艇海上封锁战术的新发展,
以及对水雷战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