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印度新型主力战机大比拼


                   作者:萧雨生
                   亚太上空的鹰----
    亚洲国家由于工业化较慢,航太技术的发展一直落于欧美先进国家。即使亚洲地区工
业化最早的日本,除了第二次大战期间有过昙花一现的表现外,亚洲国家的产品无论在数量
和质量方面,与美,俄等航太先进大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950年代,美,苏积极扶植本身阵营内的亚洲国家,但受技术能力所限,中国,日
本,印度三国的航空制造水准仅限于技术转移和授权生产;其他亚洲国家则依旧采用美,苏
军援次级装备,根本无自制能力。
    所以就本质而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情况没有什么差别。
    随着亚洲各国工业技术日益进步,此种状况自1970年代中期发生变化.中国首先研制出
强5,歼8战机,虽然性能不及同时期的殴美战机,且未超出MIG-21\23的水准,但总算走
出自行研发战机的第一步,并缩短与先进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进入1990年代,较现代化的歼
8,轰7先后投入现役,加上受波湾战争影响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将航空工业列入国
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并与俄罗斯,以色列,法国,美国等航空先进国家合作,研发FC-
1,歼8-IIM,EC-120,AE-100,MD90等技术先进,种类齐全的系列军民用飞机及直升机.特
别是1995年以获授权生产方式由俄罗斯引进Su-27战机的生产线,使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
至少进步了15年.目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
(IAI)合作研发歼10,这种先进的轻型战斗轰炸机自1988年进入发状态,预计2000年以前
投入现役.(CoolGuy按:根据"简氏防务周刊"5月22日报道,歼10多用途战斗机已于98年
3月下旬首飞成功,并在两年内形成量产能力。
    (注1)日本的喷射战机发展史是从F-86F开始,先后获授权生产了F-86F,F-104J,F-
4EJ,F-15J\DJ三代四型美制战机,并自行研发了T-1,T-2,T-4教练机和F-1攻击机.从
飞机的技术层次和当时国际环境来看,其水准颇高.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重工(MHI)从1981
年开始合作生产的F-15J\DJ战机,这种大型双发重型空优战机是美国空军的王牌机种,也
是整个西方阵营中性能最佳的战机.当时美国空军也刚刚装备不久,随后就将生产科技转移
日本,使日本成为亚洲地区战机生产技术最进步的国家.1995年1月12日由日美联合发展
的FS-X\F-2支援战斗机的首架原型机从MHI的小牧南工厂推出,并于96年3月22日向日
本防卫厅交付了首架单座机,以便实施为期3年的试飞和评鉴计划,同时名称也确定为F-
2。
    比较特别的是印度航空工业,自60年代末期开始按许可生产俄制MIG-21两倍音速战斗
机,而后又从英国引进了[美洲虎]攻击机的生产线.但到1970年印度政府才开始组建印度斯
坦航空工业公司(HAL)对付巴基斯坦空军的F-16A\B,HAL开始生产MIG-23\27战斗攻击机,
并准备仿制先进的MIG-29.然而受国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仿制MIG-29的计划
从1987年开始酝酿.但直到1996年才商定在班加罗尔综合企业建立一飞机总装厂.不过最新
的消息显示,该计划因为种种原因而搁浅.目前印度本国供应军机零配件的水准仅为20%左
右,使印度空军的飞行部队饱受短缺零件之苦.为了改变这种长期依靠外援的情况,印度政
府自1983年委托HAL为印度空军发展一种轻型缠斗战斗机(LCA),经过12年的漫长发展,
终于在1995年11月推出首架验证机(TDI),但首次试飞日期则迟至1997年春季进
行.(CoolGuy按:唉,可怜,至今LCA还未能上天呢.根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LCA的首飞
可能推迟至今年年底进行.注2)FS-X\F-2--高科技的东瀛之鹰
    发展FS-X支援战斗机是在1984年12月6日防卫厅参谋会议讨论取代F-1方案时提出
的。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力量的不断增长,国际上对这个二次大战元凶的限制有所松动。
日本亦不甘心其自身的国际地位,不断采取小步突破的策略,试图摆脱国际社会对其发展军
事力量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自立发展新一代战机成为日本独立自主发展军备的象征。作
为F-1战机的续发展计划,MHI提出了其自行开发的JF-210方案。JF-210从外型上看几
乎是瑞典SAAB公司JAS-39战机的放大版,采用双垂直尾翼设计,其进气口在机首下方,使
用两具F404发动机,基本起飞重量约11。5吨。
    然而美国的参与却使问题复杂化,在美国政府强烈干预下,日本最终还是以美国的F-
16C为基础,发展一种支援战斗机。但两国的合作却也非一帆风顺,首先美国在合作协议
书(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MOU)的内容方面希望多争取生产机会,一些关键技术始
终拒绝提供给日本。例如飞机的线传飞控系统不肯提供软体,这使日本想做任何细微的修改
都要美国协助,使其决心自行发展,致使计划拖延两年之久。合作协议书的签订时间也因双
方立场不同而拖延半年多,直至1998年才谈妥,该机以F-16CBlock40\42型的设计作修
改,其中50%的部份是新制品。
    基于日本的特殊的需求,FS-X作出以下更改:
    1。增大主翼和尾翼面积。
    2。主翼采用一体成型复合材料及较轻的结构。
    3。机身加长40。6公分,一增加携油量。
    4。采用强化型作舱罩。
    5。采用F110-GE-129发动机,最大推力136,000公斤,较原有发动机增加2%。
    6。主翼前缘及其它部位采用可吸收雷达波材料,以达到匿踪效果。
    7。采用日本自制的先进机载射控雷达和电战系统。
    8。改变机头形状以装置新型雷达。
    9。增设阻力伞,减少降落距离。
    10。采用日本自制的AAM-3,AAM-4空对空飞弹与ASM-2空对舰飞弹。
    FS-X全长15。52公尺,高4。96公尺,翼面积比F-16增大25%,达到34。84平方公
尺,翼展10。8公尺。该机的正常起飞重量比F-16重约1,9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2,
100公斤,比F-16C重2,000多公斤。因此可以推断FS-X\F-2较F-16C\D有更远的航程和
更高的武器酬载。加上优秀的操纵性能和增强的转向能力,一定的匿踪性能和控制远程雷达
导引空空导弹的能力,该机的空优战力赫对地攻击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加强。1995年10月7
日FS-X原型机进行了近40分钟的首次试飞,型号也确定为F-2。航空自卫队要求F-2能够
在携带反舰飞弹4枚及短程或中程空对空飞弹2枚,副油箱2个的情况下,按「高-低-低-
高」模式的作战半径为830公里。按日本军方的要求,F-2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时由F-15J配
合对从海上向日本本土进袭的登陆舰船,达到其「歼敌于远海」的目的。平时则负责国土防
空任务。
    F-2飞机采用了不少日本自行发展的新技术,其中包括整体“共同固化技术”。这种技
术可使机翼在自动调温炉中将复合材料成型和加工在一起,使主翼和机体之间没有结合缝
隙,这种工艺将减少干扰和阻力,从而提高飞机的运动能力。同时主翼和机体的一部分使用
了碳系复合材料,使机身减轻。
    F-2的射控雷达是三菱电机自行研制的相位阵列雷达,采用约800个发射\接收小模组
的阵列天线,每个雷达天线皆可单独发射电波进行电子扫描。由于不需要左右摇动天线,因
此具有广阔的搜索范围。这种雷达不仅拥有多样化的搜索方式,而且处理速度也很快。美国
从1970年代就开始研制这种雷达,但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主动雷达组件上运用砷化镓
(GaAs)晶片的雷达,这也就有了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效果。
    中国歼十战机计划
    歼十是中国航空工业(AVIC)旗下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AC)与IAI在雄狮(Lavi)
战机的基础合作开发的多用途战机。雄狮是IAI与美国联合发展,尔又在美国的压力下被
迫放弃计划,该机与欧洲的EF2000,法国的疾风(Rafale)以及瑞典的JAS-39同属21世
纪新世代战机。80年代初期,中国终止了自行发展的歼九,歼十三计划,而决定从某东南
亚国家引进F-16战机以进行仿制,但这项企图在美国的阻挠之下未能成功。来又提出自
法国引进幻象2000战机及技术,但由于法方的要价偏高而作罢。
    80年代末期,虽然当时中国与以色列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双方之间密切的军事合作
却已是公开的秘密。中国在以色列的技术支援下展开了空对空飞弹、反战车武器、以及多种
电子系统,最近双方还就协助发展空中预警机展开合作。而1987年以色列在中止了雄狮计
划后随即与中国接触,希望与中国继续该项发展。于是中国方面于1988年正式开始代号
「十号工程」的研制工作。
    与雄狮相比,中国军方对「十号战机」提出了更高的技术目标,为了在性能上全面赶上
IDF并有效地抗衡FS-X,新机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甚至不计为此将研制进度拖的果。
另外考虑到从俄罗斯引进了威力强大的Su-27战机和S-300防空导弹,与国产的F-8II、F-
7E战机和KS-1、LY-60、FM-80、QW-1等新型防空导弹系统构成了大密度、大纵深、高、
中、低空互为重叠的立体防空网,因此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的压力有所减轻。十号工程自
1988年开始,直到1996年完成首架原型机的组装工作,飞机亦正式命名为歼十。按原计划
将于1997年春季首次试飞,于公元2000年进入中国空军服役。中国且利用这一机会加
强航空技术的研究和验证,特别在于关键技术方面,例如推重比超过8的高性能喷射发动机
的制造技术、一体成型和扩散连接技术在内的复合材料制造、航空电子技术和主动控制技术
等印度LCA战机计划
    8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F-16A\B型战机,使印度大为震撼,除了先
从苏联引进MIG-23和MIG-29外,印度空军提出需要一种适合印度特殊的高温环境下的先
进轻型战斗机。1983年印度政府要求HAL发展一种在重量上与F-20同级,在性能上优于F-
16的轻型攻击轰炸机。LCA计划始于1983年,但进展一直很慢。1990到1992年间曾因缺
乏资金几乎全部停顿下来。1983年印度政府宣布到1997年投资16亿美元用于生产两架原
型机(TDI)和两架原型机进行研究发展和试飞,在同年投资了7亿美元。首架试验原型
机已于1995年11月出厂。但因为技术原因,试飞日期却拖延至1997年春进行。
    如果试飞顺利,还需要6。5亿美元生产3架原型机和做生产线的准备。
    进展顺利的话,LCA将于2002年移交印度空军服役,以替代过时的MiG-21和美洲核攻
击机.初步估计需要生产400架才能维持生产线及获得利润,但印度空军只需要200架左
右,目前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DRDO)政治国外公司接洽,希望将LCA推向国际市场。
    发展LCA有三个主要的技术特点:线传飞控系统,发动机和电子综合系统.飞控系统现
有洛克希德马丁提供组件,但是软体编写工作是由印度自己负责,使用的是Ada语言.为了
使飞控软体得到充分验证以使飞机按期试飞,该系统将在美国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大莱特
实验室的帮助下,在NT-33实验机上做第一阶段试飞,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实验将在VISTA的
F-16上进行。
    LCA的原型机将采用通用电力公司的F404发动机,现已购妥11具作为原型机试飞用.
而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GTRE)正在美国阿诺德工程和发展中心的帮助下,发展一种用于LCA
量产型的喷射发动机,代号GTX35VS.这种发动机比F404的推力稍大一点,后燃推力8万1
千牛顿,净推力5万牛顿.发动机推重比为7.8左右,与F404同级,发动机单价为157万美
元。
    LCA的电子设备是数位式,以色列艾尔毕特(Elbit)公司可能提供了技术援助.雷达可能
先用瑞典的PS-15A,待日后自制的雷达出来后再更换.HAL宣称LCA的电子设备优于幻象
2000,配有雷射惯性陀螺仪,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飞机的设计阶段即已考虑装配雷射目标
照射器短舱和红外线追踪装置等设备,飞机上的汇流排采用美国的1553B标准。
    气动外型的比较
    以上三种战机虽然几乎是同时发展的,但由于各自的国情与需求不同,同时技术层次与
作战效能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F-2而言,在气动外型上与F-16C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原本计划在机头加装一对前翼
的方案并未采用),其主要改良是在内部,包括推力更强的发动机与先进的电子设备,复合
材料和一体成型技术.秉承F-16优良的机体设计和日本自制的数位式计算机控制下的操纵系
统,使F-2战机具有卓越的操控性能。
    在保持最高速度的情况下,F-15和F-16战机做一次回转需要半径5,000公尺的空
间,而F-2只需要1,600公尺就足够了,这种飞行方式被称为"DY方式".目前只有装有向
量二维转向喷嘴发动机的Su-37战机具有类似的飞行特性,但F-2战机装置的F110-GE-120
发动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日本在尖端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
    与F-2相似,F-10除了因使用AL-31F发动机(最大推力增加20%,后燃推力增加25%)
而使长度略微修改外,与雄狮相比外型没有多大变化.F-10的外型采用了翼胴融合体,前翼
三角翼,全机共有9个独立的控制面;两个前翼,两个前翼襟翼,两个内侧升降副翼,两个
外侧升降副翼和一个方向舵,皆由四重数位式线传操纵系统控制.当由这些控制面协调动作
完成时,可以使飞机在不改变飞行状态的情况下,上下左右转换方向,飞机可以在没有俯仰
的情况下进行旋上升或下滑.并能在不倾斜机体的情况下进行旋回,改变机首的方向.最近中
共向俄罗斯提出引进Su-37使用的AL-37FU发动机,用以改装F-10和自产的Su-27,如果
F-10能够采用具有TVC功能的AL-37FU发动机,将可提高该机的机动性。
    LCA是一种单座单发动机,无水平尾翼,三角翼设计的战斗机,设计重点是缠斗性能,
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LCA的翼形设计在翼根部分前端切掉一块,前缘的后掠角减
少,所以有人称之为"双三角翼"。
    据说这样形状的飞机大攻角飞行时可产生较强的翼根前缘涡流,提高机翼升力.LCA的
翼面积大,展弦比却只有1.79,是现代战斗机中最小的(F-16是3.2,MiG-21,幻象2000
等三角翼飞机的展弦比都大于2.0),机翼展弦比越小,阻力也越大.因此LCA选用这样小的
展弦比实在令人费解。
    另外LCA没有水平尾翼或前翼,而是靠机翼后缘的副翼产生升降舵作用(称升降副
翼),虽然飞机的操纵性会因此受到影响,但HAL称这种飞机是「弛解稳定」,无需靠飞机
自身的空气动力保持稳定性,而是靠飞机上的飞行控制系统透过感应器,计算机等自动保持
飞机的稳定性。因此这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为此LCA装有两套独立的计算
机,可同时工作,一套坏了也能保证工作。另外飞机还采用了四重数位式线传操纵系统进行
操控。但不管怎样,没有水平尾翼或前翼的三角翼飞机在起降时,升降副翼要靠上翅来保持
飞机平衡,这样机翼产生的升力系数就大不了,使飞机的起降距离增加。LCA为克服这一缺
点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如自动的前缘襟翼,机身背部两片减速板等,但估计收效不会很大。
    与美国的F18C\D很相似,LCA的进气道设在机翼根部,可使大攻角状态下进入进气口
内的气流不容易产生分离现象。但LCA的进气口并没有调速板或调节锥,而是采用固定式进
气道,这种进气道结构简单,能减轻飞机重量,但在超音速飞行时,进气口外会产生直激
波,不但飞机阻力大增,使进气受到影响,发动机推力也会下降,所以LCA的最大飞行为
1。6马赫,计划在试飞后再作修正。但HAL表示,现代空战很少在超音速条件下进行,所
以不追求较大的飞行速度。
    动力装置大比较
    航空动力装置是飞机的心脏,在这一尖端领域,亚洲国家一向落于欧美先进国家之
。也是因为如此,中国,日本以及印度这样雄心勃勃的亚洲大国才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在
这一技术领域。日本在战机的发展方面一向离不开美国的技术援助,特别是在动力系统方
面,甚至独立自主的JF-210方案也计划使用GE公司的F404发动机。F-2是在F-16C\D的
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动力装置也决定选用奇异公司的F110-GE-129发动机。F110-GE-129发
动机是一种双轴发动机,压缩段有9级,压缩比为31。环形燃烧室设计结构紧凑,燃烧段
是机械加工组件,是由Rene220C合金制造的铸造框架结构。与其前身F101相比,旁通比从
早先的0。87降至0。76。F110的推重比为8,最大后燃推力13,600公斤。其实早在1995
年日本政府就决定自行研制军用喷射发动机,在当年投资1,020万美元展开发展工作。
按设计要求,发动机最大推力5,000公斤,推重比达8以上,并计划10年内研制成功。不
过由于这种发动机推力远小于F110,所以方的动力系统仍将完全由美国提供。
    目前中国急欲引进Su-37战机及AL-31F发动机;中国制的AL-31F则称作WS12,这种
发动机最大推力12,500公斤,推重比为8。该发动机与美国普惠公司的F100-PW-229性能
相当。在俄制发动机的基础上,中国亦自力研发新一代军用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推重比达7
以上,发动机的单位推力为110千牛顿。前一阶段中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双方将在电脑辅
助设计(CAD),发动机结构完整性(ENSIP),向量喷嘴和红外线反制技术,复合倾斜等关
键技术方面进行合作。
    F404是美国海军航空队F-18舰载战斗机的动力装置,其卓越的性能一直为人称道,中
国,日报和湾都曾有引进该发动机的企图。印度总共向美国购买了11具F404作为LCA试
飞阶段的发动机,在此之前HAL曾有引进过维修俄制RD-33和法制M53发动机的经验。印度
人希望曾有美国发动机能增进与美国的军事联系,并减少在试飞阶段因发动机问题引发的延
误。但由于印度不希望长期依靠进口发动机,所以投入大笔资金由中央燃气涡轮机研究和发
展中心(GTRE)自行研发一种类似的发动机,称为GTX-35VS,又名Kaveri。这种发动机比
F404的推力稍大一点,净推力50。7千牛顿,后燃推力8万牛顿。重1,050公斤,发动机
推重比为7。8左右,与F404或RD303同级。由于外国发动机不适合印度的气候条件,因此
在GTX-35VS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特别强调要在印度的高温天候下仍能发出较大的推力。该发
动机的研制工作已展开多年,预计1998年可以装在原型机上进行试飞,估计总研制经费不
会少于15亿美元。
    航电及武器系统
    以上三种战机无一例外的全部采用四重数位线传飞控系统。使用四重操纵系统而不是三
重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允许有二次故障。如果出现第二次故障,对于三重的系统来说,将出现
好,坏系统各一的局面,坏的系统卡住不动时,万一好的要向左,坏的要向右,飞机将无所
适从。但如果是四重线传飞控系统,坏与好的比例是一比二,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飞
机将仍然正常飞行。早先中国的BW-1原型机就因为三重系统而吃过苦头。
    雷达射控系统以F-2最为优越,该机采用的相位阵列雷达是一种相当尖端的技术,美国
目前正在研制的F-22战机也将装置类似的雷达。由于美国国会和商务部以贸易不平衡问题
为由,反对向日本提供包括飞控软体在内的相关技术,使日本藉此独立开发了包括线传操纵
技术在内的电子装备,而且对美国提供的软体,日本方面也都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作战任
务进行了改良。
    中国的F-10利用雄狮战机的电子设备和射控雷达进行改良。该机采用的数位化电子设
备是采整体化设计,将以往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如:导航,地形跟踪与回避,武器投射,电
子反制及飞行控制等综合在一起。而且组件是利用一些通用的模组式零件,当出现故障和损
坏时,可迅速进行更换或重新配置来执行其任务。也有消息说F-10亦有可能采用俄制雷达
系统,目前俄国费佐特隆(Phazotron)雷达联合集团正在为中国沈阳飞机工业公司(SAC)
的出口产品F-8II设计机载射控雷达。但无论是以色列的产品或是俄制雷达,最终都将由中
共自行生产。而技术难度最大的线传操纵软体是由中国与以色列共同开发的,其中编写工作
由双方共同完成,采用Ada语言。
    LCA可能选用瑞典的PS-15A或美国的AN\APG-67,待其自行研制的雷达出来后再行更
换。但最近印度已与俄罗斯就引进Su-37使用的NO-10雷达的事宜展开谈判。印度希望用先
进的阵列雷达技术以弥补LCA在其它方面的不足。
    F-2携带有装有红外线影像导引的ASM-2(93式)反舰飞弹,同时它还能携带装有同样
装置的GCS-1或GCS-2导引炸弹,其重量分别为227公斤,340公斤。这类导引炸弹的命中
精度要比普通炸弹高的多,但价格较高,是普通炸弹的5倍。除了美国制造的AIM-7F雷达
导引中程空对空飞弹外,AAM-3(90式)
    红外线短程空对空飞弹也是该机的制式装备之一,这种飞弹是以美国响尾蛇飞弹为基础
改良而成,红外线寻标头的反干扰能力更强,另外日本还在研制一种射后不理的雷达导引中
程AAM-4空对空飞弹。
    1995年10月已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进行过两次地面试验,将于1996年移交航空自
卫队使用。
    F-10作为中国自行研发的第一代多用途战机,除了装有国产的霹雳(PL)系列空对空
飞弹和鹰击(YJ)系列空对舰\对地飞弹外,和Su-27一起引进的R-73(AA-11),R-27
(AA-10)等俄制空对空飞弹也将由该机采用。中国已经确定引进R-77(AA-12)先进中程
空对空飞弹和Kh-41超音速空对舰\对地飞弹。
    R-77(AA-12)是一种中距离空对空飞弹,其性能可与法制MICA和美制AIM-120媲美。
由于C-101\301飞弹无法突破相关的技术瓶颈,中国引进拉度葛(Raduga)设计局研制的
3M80超音速反舰飞弹及其空射型Kh-41,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飞行速度为2。8马
赫,最大射程250公里,并装有300公斤高爆弹头,除此之外,中国开发的电视导引飞弹和
雷射导引炸弹也将装在F-10上。
    相比之下,LCA目前只能使用近距离红外线导引飞弹。印度自己装在发展一种叫做阿斯
特拉(Astra)的中距离空对空飞弹,具有射后不理的能力,计划发展成功后用于LCA。LCA
如果加两个1,200公升副油箱时,外武器的重量约2,000公斤,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时,飞行员可配备夜视镜以提高夜间对地面目标的观察能力。
    发展远景
    综合所述,在这三种战斗机中以F-2的技术最为先进,其中以日本独立发展的飞控软体
和机载相位控制阵列雷达技术最具震撼。而在机体制造上所采用的碳系复合材料和机翼机体
复合一体成型技术更开创了飞机制造史的先河。但在美国的阴影下,该机的发展前途甚为黯
淡。首先根据日美两国在1988年签定的协议书中,洛克希德马丁和GE在F-2的研制经费中
承担40%,但现在美国制造商希望获得同样额度的生产合约,估计价值为30至40亿美元。
但由于双方在原料,部件的净价值和总价值的计算上不一致,特别是日元对美元从150日元
跌至100日元左右,也使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虽然日本政府已将首批12架F-2的生产经费列入1996年度预算,其中9架定于1999
年进入航空自卫队服役。但截止目前为止,仍未得到日美双方达成协议的消息。看来除非双
方能及时签定F-2制造许可与技术支援协议,否则在1999年首架F-2的移交也成为泡影。
特别在日本战败国背景的关系下,不但不允许武器出口,连国内装备的数量也因为自卫队规
模的原因而被限制在130架以内,而且F-2的单价竟然高达8,250美元,几乎与美国的F-
22同样价格,但其作战效能仅为者的60%。如此天价就连财大气粗的日本也深感吃力。
    从综合性能上来看,F-10战机在总体战力上与日本的F-2大体相当,但价格只有F-2
的1\5,甚至低于F-16C\D。这与中国的物价水准以及人工费用较低有关,据估计F-10的生
产价格在1,200万至2,000万美元左右。目前中国空军的数千架F-6,F-7战机已进入退
役期,保守的估计中国空\海军部队对F-10的需求至少在1,000至1,200架左右
(CoolGuy按:由于F-11(Su-27SMK)生产线已在沈阳开始运作,计划量产180-200架。而
且中国已于1996年底与俄罗斯签定了继续引进50-60架Su-30MK-2,并在商讨继续引进
150-170架Su-35\37的具体事宜。因此F-10的量产数量已降至500架-700架左右)。同时
作为世界排名前5位的军火销售大国,这种超级廉价的先进战机将依靠优秀的性能和令人心
动的价格成功进入那些原先装备有F-7,MIG-21\23,幻象3和F-5E\F战机的第三世界国
家。而在世界军品销售市场上,除了原先的M9,M11这类高科技产品外,又将出现一种印着
「中国制造」的抢手货。
    而印度的LCA将是最不确定的一种,首先印度空军只需要200架新战斗机,但就目前估
算飞机的单价已达到2,200万美元,与飞机的性能不成正比。LCA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2,
500公斤,于美国的F-20(CoolGuy按:一款几乎是为出口湾专门设计的F-5战机改型,
来由于中美建交,未能飞往湾,不过湾的F-5E\F中参考了不少F-20的设计及建造技
术)差不多。LCA最大仅有8G的承受力,甚至赶不上已在印度服役多年的幻象2000和MIG-
29,同时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只有1。6马赫,是目前发展中的战斗机中最低的。目前飞机
的进度已经严重落,估计最快也要2002年才服役(CoolGuy按:已经不可能,现在最乐
观的估计,LCA正式服役最早也要到2005年,原因请参考注2)。目前印度空军已经决定著
手改进是125架MIG-21(CoolGuy按:截止至4月份的消息,委托俄罗斯的Sokol工厂帮助
改进的2架MIG-21战斗机将被到印度进行试飞工作程序,总数为125架的改进计划将在印
度本土的HAL来进行。
    沼帔MIG-21战斗机将在未来3年内陆续改进完毕,并要服役至2015年。届时,其老对
手巴基斯坦可是装备了F-10及FC-1,印度又有何空优而言?注3),以应付LCA可能的延
后服役。印度在LCA投入生产以前或许将以许可方式自行生产MiG-29或Su-30MK,同时LCA
在面临FC-1之类的竞争对手和大量二手F-16下,其市场生存率值得怀疑。
    军用飞机是一种尖端的高科技产品,技术涉及面相当之广,在这一领域除了需要投入巨
额的资金外,还要具备相当的工业基础。亚洲国家自50年代开始涉及这一高科技领域,到
目前为止拥有完全战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国家及地区包括有:中国、日本、湾、韩国以及
印度。但由于未能建立相应的基础工业设施和技术水准不齐等原因,其产品往往不能与欧美
列强相比。随著高性能战机的开发,对亚太上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主导权的争夺已经在中国
与日本之间展开。F-2战机的研制成功使日本军方和国防工业部门大为欢欣鼓舞,日本防卫
厅已经证实正在展开其下一代战斗机FI-X的研制计划,据称这种具有匿踪特性的超级战斗
机将在2010年以前储备日本航空自卫队。知情者表示在日本国内这种战斗机被称为「新零
式」计划,看来多少是想藉着这种MADEINJAPAN的高性能战机重现当年大日本皇军的威风。
最近的钓鱼岛事件表明羽毛尚未丰满的日本已按耐不住其扩张的野心,再加上每年超过500
亿美金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相信不久自卫队就将成为历史名词,而「日本军」呼之
欲出。但与1930年代的势态所不同的是,中国在F-10战机研制获得成功后,配合已展开的
十一号工程(仿制Su-27),将使中国的空中武力达到前所未有颠峰状态,这将彻底改变中
共军队长期以来「两头粗,中间细」(核武,常规军力强,高科技兵种弱)的尴尬局面。可
预见未来谁成为蓝天的主人,谁就成为真正的强人。
     注解区:
     注1: JDW(Jane's Defense Weekly) 5/22/98 Summary``
     China's long-awaited F-10 multi-role fighter made its first flight test in
late
     March and could be ready for serialproduction whithin the next two years.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ir Force(PLAAF) plans tomake the F-10, its
mainstay
     fighter for the first half of thenext century.
     The inaugural flight on 24 March by one of four prototypes produced t date
was a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exercise, according to several Beijing-based
foreign military
     observers.
     The aircraft has subsequently made another four flights,Taiwanese sources
later
     added, suggesting that it has begun an intensive flight-testing programme.
     One Beijing-based observer said that the test scheduleshould cover 18 to 24
     months, and that the aircraft could be ready for full-scale production in
2001.
     注2: JDW 7/2/98 Summary``
     The first test flight of the Indian Air Force's Light Combat Aircraft(LCA)
     Technology Demonstrator has been rescheduled, according to Indian Defense
Minister George
     Fernandes.
     They say it is more likely to be pushed back even further because of
technical
     problems made worse by sanctions imposed by the USA.
     The LCA project is likely to look to Russia for its development after US
     involvement ended following Washington's recent economic sanctions and an
embargo on
     exporting military equipment.
     It is powered by the US LHTEC(a joint Allison/AlliedSignalcompany) CTS-800
     turboshaft engine, derived from the military T800 model, and which
performed well during
     recent sea trials.
     Prototype of India's LCA: India is reportedly seeking an alternative to the
     Lockheed Martin flight-control system for the LCA project in the light of
US sanctions.
     JDW 1/21/98``
     LCA test flight by end of year India's locally developed light combat
     aircraft(LCA) will be test flown by year-end, over a year behind schedule,
according to
     the lastest release by officials.
     Dr.K.G.Narayanan, head of the Aeronautical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ADE)
in
     Bangalore, southern India, said the ground tests of the flight control
system software
     would be carried out over six to eight months.
     Development of the Kaveri engine for the LCA by the Gas Turbine Research
     Establishment is slow.
     Official sources said this development, which is intended to replace the
General
     Electric F404 turbofan for the first two prototypes, could be delayed
beyond its 2000
     deadline.
     注3: JDW 4/2/98``
     Upgraded MiG-21 to begin tests (Author: Rahul Bedi, New Dehli)
     The first of two Indian Air Force(IAF) MiG-21bis 'Fishbed' aircraft
currently being
     upgraded at the Sokol facility in Russia should be ready for its test
flight this month,
     according to India's chief of air staff.
     Air Chief Marshal S.K.Sareen said the two retrofitted fighters would return
to
     India "within the next few months" after which Hindustan Aeronautics
Limited(HAL) would
     begin upgrading another 125 MiG-21s to bolster the IAF's air defence
capabilities.
The entire project should be completed within the next three years,
said.
     Official sources said part of the upgrade kits had already arrived in India.
They also
     said that the Indian Ministry of Defence had begun selecting which of the
300 to 350
     MiG-21 airframes currently in IAF service would be retrofitted.
     The upgraded MiG-21 programme, expected to cost around Rs15 billion($375
million),
     is being carried out by MAPO-MiG, Thomson-CSF, Israel's Elta and HAL.
     The upgraded version will have Russian weapons and radar and a French
navigational
     system. The aircraft will remain in service until around 2015 as the
indigenous Light
     Combat Aircraft (LCA) programme, which was originally meant to fill the gap
created by
     created by retiring aircraft, has been pushed back to between 2005 and 2008
and maybe
     even beyond.
     ACM Sareen added that the next batch of 12 Su-30MK long-range fighters
would arrive
     early next year. All 40 Su-30s purchased by the IAF for around $1.8 billion
will enter
     squadron service by 2002.
     The Su-30 deal with Irkutsk Aircraft Production Association also includes
its local
     manufacture by H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