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军事演习
一九九三年以后,中国军队频繁进行了冷战年代都未曾有过的大规模三军演习。日本军
事评论家平松茂雄教授九五年三月接受采访认为:九四年以来,集团军规模以上的大演习,
平均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展开。防卫厅的中国情报专家近日也表示,诸如Su27、JH7、85ⅡM
型坦克那样的高性能武器的确已在演习中亮相。
加拿大汉和信息中心所获的大量图片也显示,JH7曾在九四年进行的若干海、空演习中
投入使用。与五、六、七十年代中国军队的军事演习相比较,九十年代的军事演习每次水准
均有极大提高。主要特徵为:目的多样化,火力合成程度高,进攻速度加快,指挥、通讯系
统大有改善等。以「积极防御」理论为前提的「进攻型防卫」色彩甚浓。
五、六、七十年代的演习特徵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前期的演习均是以大规模战争不可避
免为理论前提的。
其假想敌首推台湾,因此,进攻性色彩极强的大规模登陆与抗登陆演习在这一时期频繁
展开。1955年11月,辽东半岛的登陆演习动员了一个兵团、四个军、一个机械化师、二个
空军军、海军一个基地,共达四万八千人。一九五九年五月的杭州湾穿山半岛渡海登陆演习
共有陆军一个军、以及海、空军三十九个单位三加,共二万三千人。由南京军区司令官许世
友上将总指挥、演习目的单一,即完全以登陆台、澎、金、马为假想前提。上述演习展开于
共军现代化建设之初,因此其特色在于,一次投入大量步兵,以人海战术取代火力,例如五
五年十一月的大演习,投入如此重兵,三战坦克以及自行火炮不足1OO辆,飞机二百六十
架,小型舰船65艘。一九五九年的演习仅有22辆坦克,114架飞机,217门火炮投入使
用。
可见即使与当时的苏军相比,火力相差甚远。进入七十年代,军队正规化受极左政治的
干扰停滞不前,因此,这一时期的演习综合防御性强,在大量民兵的三训之下,「人海战
术」阻碍了火力的增强,其实际水平,机械化程度甚至不及五十年代末期,一九七三年十
月,北京军区投入一个陆军军及大量民兵共二万一千人,在华北地区举行了针对苏联的反战
车集群演习,仅有飞机55架,坦克、装甲车371辆、火炮385门三战,火力不及一个苏军
摩托化步兵师的水平。
八十年代的演习也以防苏为主,而且规模甚大,方面军级别的战役演习不断展开,坦克
火力开始取代步兵为主要突击力量,同时,步兵装甲化也取得实质进展,军级规模机械化步
兵一次进击时装甲车的最大搭载量达到1O4O人。步兵军的攻击速度每日可达到3O━35公
里,约为苏联诸兵种合成军的5O%。1981年9月,北京军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出动了
8个陆军师,坦克、装甲车13OO辆,火炮15OO门,飞机285架,共11万人。平均每师分
配达到162.5辆坦克、装甲车的能力(不含装甲师)。若集中使用,已能部份体现坦克高速
进击等现代战争的特点。1985年1O月以后,师、团规模以上的演习一律以对抗形式展开,
而且激光、电子模拟器被普遍使用。九十年代的演习特徵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总体战争
理论、装备的全面更新,中国军队的演训内容、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且水平显着提高。
具体有以下几大特徵:
▲陆空合成火力增强:陆上火力合成。陆空火力合成,是1986年组建集团军的重要目
的之一。九十年代以后,师级以上的演习中,直升机火力,轰炸攻击机火力的协同作战是演
训的重要组成部份。1993年以后,配备地形识别雷达的JH7,加装全向雷达告警系统的
Q5C、J8Ⅱ改攻击机频繁地三训,部队的超低空/低空(1OO━5OO米)攻击能力倍增。同
时,5OO磅的激光制导炸弹也投入使用,提高了精密轰炸的能力。但由于缺乏Su35用类似
TIALD(热像/TV雷射系统)和各式空对地飞弹,空地协合作战中,空军的夜间攻击能力明
显不足,出勤率低下。
「解放军报」曾写道:空军选用一批夜航能力强的飞机,作夜战训练……。显示空军飞
机的确存在战力差距。所谓夜航能力强的飞机,似也仅是指诸如H7,H6,JH7,J7Ⅲ,J8Ⅱ
那样配备有机载火控雷达的战机。空军包括Su27Frank在内的战机雷达系统普遍缺乏执行对
地攻击任务的电脑软件。
由此,空军的对地攻击武器目前仅限于25O公斤,5OO公斤航空炸弹或8O,13Omm,
25Omm多管火箭,Su27,J7Ⅲ。J8Ⅱ早期型无法搭载视距外空地导引武器系统。
1993年8月,北京军区在内蒙古进行大规模演习,曾出动Su27战斗机,外电声称用作
对地攻击,但作者对此表示疑问。其真正用途可能仍然在于争夺空优。另一方面,在陆空火
力协同演习之中,近年来,空军的出动规模大增。1994年7月,第31集团军进行的「东海
4号」演习,出动战机2OO架。93年8月,第38集团军,第15空降军的大纵深演习,第
7、15战斗机师,第8轰炸机师配合三训。由此研判,9O年代集团军规模的合成演习,通常
得到2个以上的航空师支援,正面攻击范围可达到3O━5O公里。由于低空攻击性能改善,
同时,Q5、J8Ⅱ、JH7航程几是J5、J6的一倍以上。因此攻击纵深可能由朝鲜战争时代的
2OO━3OO公里程度扩大到5OO━7OO公里(大纵深),并可能实施预先轰炸,直接支援,无
间断攻击相结合等战术,而且在普遍加装曳光弹/红外诱耳之后,攻击机抗击地空飞弹威胁
的能力大增。在2个航空师与集团军规模的合成演习中,如果飞机保障工作完善,出勤率也
将提高,由于中国新一代飞机(Q5C、J8Ⅱ、JH7)机龄均不超过1O年,故出击数以2OO架
为一单位,每日可能达到6OO架次以上。同时推定其中3O%左右可能为电子战机。这便是
中共时常称之为「高技术条件下的演习」之含意。空中攻击规模大,还意味着空中的火力合
成也在形成之中,即高、中、低空、远、中、近的火力合成,高远地区由JH7,JH8Ⅱ,或
H6担当,中区由Q5,低空则由直9等负责,使反装甲(直9)与超低空、低空水平/俯冲
攻击(Q5、JH7等),高空水平攻击火力熔为一体。同时,加之采用RD33(JH8Ⅱ)、MK2O2
(JH7)涡扇航空发动机,13AⅡ型涡喷发动机(J7Ⅲ),九十年代中国轰炸、强击机师的载
弹量也倍增。通常2个航空师的载弹总和已从六、七十年代的432吨增至864吨左右。
约为俄罗斯同类前线航空兵师的2/3。
在H6、H7上加装先进的惯性导航雷达,并在J8Ⅱ上加装空中加油系统的工作似已经部
份完成。她促使中国空军的远程攻击/迎击能力倍增。1991年以后,H6、J8Ⅱ的跨军区远
程攻击训练次数不断增加。H6曾于同年作3OOO公里以上的昼夜兼程轰炸训练,J7Ⅱ、J8I
在1994年5月也进行过双机种飞超西沙群岛的远程护航训练。J7Ⅲ以上的所有战机均有覆
盖全台湾岛的能力。
陆军航空兵的演训情况陆、空火力合成,强化快速反应能力是建立陆军航空兵的基本目
的。九十年代的「重点集团军」演训,均有陆军航空兵或空军运输团的直升机三加。有关图
片显示,在战场通讯(直9)、坦克弹药补给、空中特种部队突击(Mi8)、反坦克(Z9、
小羚羊)战场救护等领域,陆军已更多地依赖直升机。从198O年以来,中国花费12亿美
元,进口了约15O架直升机,包括「黑鹰」、「小羚羊」等。
同时,至198O年,还生产了545架Mi4(直5),还有大约1OO架Z9、2O架Z8先后装
备部队。俄军总三谋部的中国军事分析家证实,从1988年起,第38、39、54「最重点集团
军」先后建立「陆军航空大队」。其中第54集团军作为防苏「中央战略预备队」所设之
「航空大队」规模最大。随后第42、23集团军(重点)也组建了类似单位,各自装备4O架
左右的武装/运输直升机。似乎还有一个「陆航预备队」直属军委指或总三谋部指挥。由于
数量有限,集团军以直升机为主体的反装甲/运输机动能力依然大大落后于俄美军队,美军
机械化步兵师和俄军摩托化步兵狙击师各自拥有各式直升机127架和18架。同时,俄兼有
十分强大的「空中运输团」、陆军师内一般拥有4名「空中联络官」、师级规模的作战一次
便可集中近百架直升机,陆军共有15OO架直升机,包括48O架Mi8,1OOO架以上的Mi24,
是中国集团军的6━7倍。九十年代的演习图片显示:中国陆军航空兵以及空军运输团的机
降作战以及反坦克攻击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作战纵深不超过战线的5O━1OO公里,而且主要
用于主攻方向,如渡河地点等,以及对敌特定目标实施突击。更多地提供备有特殊武器的特
种部队使用。在「集中使用」之原则下,一个「重点集团军」的演习可能拥有百架左右的武
装/运输直升机三加。携带「HJ8」、「HOT」反装甲飞弹的「Z9」(AS365N)、小羚羊
(AS342L)不超过2O架、配备约8O枚反装甲飞弹。视状况而定,可下放到师━团规模的攻
防训练之中*1986年的「集团军」制度改革,提升装甲火力的强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九十
年代的系列演习图片也证实,装甲火力已取代步兵成为主要的突击力量。1993年1O、11月
第39集团军7个师举行的「前进93」演习、1994年4月第38集团军举行的大规模「年度
战役演训」均有战车纵深集中攻击的科目。一次进攻大约可集中1━2个装甲师(322━65O
辆坦克)或相当于3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966辆),重点集团军内的机械化步兵师配备约
122辆坦克。火力已大大强过7O年代的「军」,军装备288辆坦克,大约只有「集团军」
的1/2。
在8O年代中前期的军事演习中,一次攻击由于投入坦克数量有限,加之拥有大批步兵
同行,故坦克攻击纵深以及速度均大受限制。
军规模的每日进击速度推定不超过3O公里。坦克的攻击间距每辆之间大约2O━3O米,
1981年最大规模的一次方面军战役演习共投入战车、装甲车13OO辆,以5O辆为一阵列,
作战正面全幅可达1.5公里,总共可编列2O━25阵列。大约构成2个攻击梯队。每梯队1O
阵列前后,如果发动类似苏联坦克军那样的攻击,以1OO辆为一阵列,每辆间距1OO米,那
么作战正面可达1O公里,但仅能编成1O━13列纵队,作战纵深明显低苏军的2O个纵队之
坦克攻击,由于拥有独特的坦克军编制,苏军大兵团作战一次通常投入6━7个坦克师的兵
力,高达21OO辆坦克、摩托化狙击师也能达到16OO辆坦克左右。
进入9O年代以后,由于集团军、机械化步兵师坦克、装甲车的比率大增,第一线进击
过程中,步兵只有在有战斗情况下才下车作狙击,因此机械化步兵师、集团军的攻击速度也
大有提高。后者每日前进距离可能达到5O公里左右,相当于苏军摩托化狙击师的进击速
度。1993年的「前进93」演习,一个「最重点集团军」(39集团军)加上军区坦克预备师
和5个机械化、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三训数量至少在125O辆以上,作战纵深达到了7O年
代方面军的水平。由于投入坦克数量增多,近年来其攻击间距不断拉大到5O米前后,若以
5O辆坦克为一线进击,攻击正面已达2.5公里,可编成25个阵列,再加上25O━3OO辆装
甲车以及自走炮,各式工程车等(集团军规模)作战纵深依攻击队形变化可能在2━1O公里
之间。
1986年北京军区跨集团军之间的方面军演习,《解放军报》声称作战纵深遍及华北地
区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可见中国力图构筑「全纵深」的攻防体系。
在坦克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之中。1989年以后,「重点集团军」的坦
克换装工作进展顺利,基本上以T69Ⅲ、T8O、T59Ⅱ取代了早期的T59坦克。1992年以后,
T85ⅡM投入批量生产,除出巴基斯坦之外,似已同最新型的T9O一道,少量装备「最重点
集团军」。「一般集团军」仍在大量使用的T59坦克也作了延寿改良工作,为1OOmm主炮装
置了单向(上下向)稳定器和潜渡通气装备,使用新的1OOmm尾翼稳定脱谷穿甲弹。94年
以后大演习中频繁亮相的T69Ⅲ或T59改,均换装1O5mm线膛炮,T59Ⅱ有效射程达185O
米,比T59提高8O%,「重点集团军」装备的T59Ⅱ部份使用73O匹马力柴油机,加装三防
系统和新的火炮稳定器(双向)采用橡胶垫履带和减震器,新型AP1OO-2型穿甲弹初速度达
148O米/秒,有效射程增至24OO米。可对付15Omm厚装甲。而且夜战能力明显提高,使用
新的被动夜视系统,包括DC1O26/OO型影像增强潜镜(视界3O度,6O米有效观测范围)
和炮手用DC1O24/OO增像潜镜的复制品,有效观测范围8OO米。上述改良,使中国坦克的
总体水平达到或超过了俄制T62之性能,夜战能力几与早期T72b同等。「重点集团军」全
面换装的T69Ⅲ(1O5mm炮)和T79主要安装了新的简易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机(作用
距离3OO━3OOO米)弹道计算机,双向稳定器,因此在行进间的射击精度大为提高。T8O坦
克自1987年起首先下发到第38、39集团军,目前总数大约在2OO辆左右,作为「坦克师」
的核心部份加以使用。T8OⅠ型Ⅱ型前顶部均可加挂附加复合装甲,综合式火控系统反应时
间约1O秒,为光点投射式。还装有微光像增强器,可在日光、星光下作战,隐蔽性、夜战
能力远强过T69Ⅲ。
1993年以后,T85ⅡM(125mm炮)的演习图片出现,估计也是首先装备「最重点集团
军」。同时巴基斯坦也将其用于阅兵式。使用全新的LSFCS-212稳像式火控系统,焊接炮塔
使用复合装甲,潜水深达5米,通讯距离25公里,射控反应时间缩短成6秒。有效攻击距
离增至3OOO米。日本《军事研究》认为,T85ⅡM性能介于俄T72M和T8O(柴油机引擎)型
之间。
但后二者均可发射9M119之类的炮射反装甲/反直升机飞弹。有效射程远达5OOO米。
从T85ⅡM、T9OM均使用125mm主炮之设计来判断。
中国的设计师们可能也最终希使之改良成炮弹、飞弹两用之炮管。因此,中国进50辆
俄制T8OU主战坦克或同乌克兰联合改良T85ⅡM之传闻,应有一定根据步兵的火力合成状况
自8O年代以来,共有6种装甲运兵车装备部队,集团军级的装甲车拥有数至少在25O辆以
上,大约是1986年的一倍。通常一辆装甲车便是一个最基本的火力合成单位,8━13名战
斗乘员各自使用HY5防空飞弹一部。HJ73反坦克飞弹一台(部份),并兼用步枪、机枪和
各种通讯、三防器材,战斗范围可覆盖3OOO━5OOO米地面和5OOO米高空。在大量装备装甲
运输车之后机械化集团军的野战推进速度有很大提高,一次最大搭载量为2OOO━325O名步
兵。为了8O年代的一至二倍。另一方面,俄罗斯摩托化狙击师一共装备18O辆步兵战斗车
和29O辆装甲运送车,一次攻击最大搭载量为314O━5O44名步名,由此可见其陆军机械
化,机动性之差距。但用于方面军防御战时,8O年代以后HJ73、HJ73B、HJ73C、HJ8、HJ8
改反装甲飞弹成批装备部队。9O年代其车载型反装甲飞弹也大量出现,陆军的反装甲能
力,机动性比6O、7O年代大有提高,有效反装甲射程已由过去的8OO米增至3OOO━4OOO
米,推定一个「最重点集团军」战时已拥有足量的反坦克飞弹,自走炮等抗击2个俄装甲师
或3个摩托化步兵师的战车进攻。*战场防空系统之形成为抗击8O年代之前来自苏联的强大
战术空军之威胁,集团军从1987年起便着力于不断完善战场空防系统,并以加强地空飞弹
与高射炮的火力合成为目标。在「重点集团军」内新设了「防空旅」由2个地空飞弹营和5
个高炮营(2个57mm高炮营及3个37mm高炮营)组成。8O年代末期装备24部HQ61双连装
自走地空飞弹和6O门高炮,9O年代以后,在「最重点集团军」内开始少量装备FM8O、
PL8H、PL9自走中、低空飞弹和HY5C、QW1单兵地空飞弹、防空飞弹一次发射能力可达2OO
━25O枚。防空纵深正面可能在3O━5O公里,侧面达1OO公里前后。
在集团军司令部、师、团部以及重要军事据点,可能还加强部署有军、师司令部直属防
空连。由于大量自走防空炮、飞弹发射车下发集团军,故防空火力的机动性也得到强化。
在防火火力、反装甲火力合成,使其更加机动化之后,集团军的不间断防御/进攻能力
也比过去的「军」大有长进,估计同样的进攻速度可维持2━3日。达到1OO━15O公里以
上,这意味着在低烈度边境冲突中,如果一个「重点集团军」指挥得当,1━4日战线便可
推进到敌境,以完成「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积极防御战略。野战炮兵之演训中国陆军的火炮
数量占世界第2位,而且种类繁多,「重点集团军」所拥有的火炮数量推定高达6O4门,甚
至多于苏军合成军的4OO门规模。8O年代中期以来,共有13种火箭炮、5种自走炮、装备
陆军、加农炮射程大于3O公里,2O3mm榴弹炮射程远达5O公里,为提高攻击纵深,「重点
集团军」的炮兵理论近年来已强调「弹炮火力合成」,即3OO━6OO公里射程以内的短程地
对地飞弹使用权已部份下放到「军」,使用时可能需要军区的批准。部份配带常规弹头的
M9、M11可能已从二炮移交一部份「重点集团军」。因此短程SSM的移动随着集团军年度演
习的增多,比过去更加频繁。「弹炮火力合成」的结果,使集团军演习的火力线深不断扩
大。即3OO━6OO公里射程使用短程地对地飞弹。8O━1OO公里射程使用M-1B、WM8O等大径
火箭炮,5、1O、2O、3O、4O公里射程内分别由各式火箭炮、加、榴炮覆盖。集团军炮兵师
的弹药发射量一次可能达到2O吨以上,为韩战时期的1O倍。已接近美、俄炮兵师的水平。
但火炮的自走化程度仍大大低于后二者。「重点集团军」所拥有的各式自走炮推定不超过
41辆,低于俄摩托化步兵师每个96辆的标准。但集团军所装备的约158门火箭炮几全部可
自走。战时,以多于敌人2━3倍的地面炮火对敌纵深进行压制性攻击,仍然成为集团军的
典型攻势战法综合演训状况。
9O年代以来,「重点集团军」的演训比之7O、8O年代,更强调多科目、多目的,并非
单一着重某一特定的作战模式,例如,94年7━9月的「东海4号」演习,第31集团军演
训科目占26项以上。第38集团军(93年8月、94年4月),第39集团军(93年1O
月)、第54集团军(93年1O━11月)的系列演习中,似都加有电子作战,坦克集中攻
击,地形伪装等综合内容,94年8━9月,兰州军区空军和21、47集团军举行的砂漠战演
习,演训科目多达3O个以上,作战纵深达「上千公里」。同时,熟习新武器的操作,强化
「重点集团军」的全能作战能力,都成为9O年代演习的几大特徵,近二、三年来,8O年代
中、后期的研发的系列新装备不断下发部队,仅新主战装备便高达5O种以上。给与旧有的
战术作战思想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中俄关系的改善,经济重心由内地向沿海的移
动,「海洋国家」的意识也在军内逐步形成,加之对台独的恐惧和南沙群岛、韩半岛的不稳
定因素。大演习过程中,着重「海洋」的色彩也十分明显。
1994年8月,第39集团军,93年1O月,第54集团军,93年6━9月,第42集团
军,93年1O月第1集团军都进行过大规模的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演习,表明中国作为陆军大
国的传统意识正在发挥变化,力图构筑海、陆一体的新的沿岸战略防御体系。
*快速反应部队和紧急布署部队的编成
自进入1994年以来,中国军队进行了一系列
战略转换。
一方面,中国与俄国、印度的边境裁军谈判进展顺利,近期内即可签署有关条约(这在
亚洲裁军史上尚属首次)。另一方面,军队的人事方面也展开了大规模调动以适应部队干部
年轻化、知识化及专门化的新要求。其中最引人注目者,是中国军队正在进行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的扩大编制。这可以说是自1986年百万裁军以来最重大
的动向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更加现代化的重新编制来实行「质量建军」。当然,伴随军队重
新编制而进行的人事变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左右后邓小平时代安定局面的权力转让。
此次扩大编制在五个「重点集团军」及第十五空降军内部进行。其中,第54集团军
(济南军区)属下的第162机械化师、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第63师、成都军区第13集团
军第149师编制成为快速反应部队。另外,第15空降军属下的第43、44、45旅也已接近完
成向师一级别的扩编,作战人员增加到四万五千人之多。
陆军最精锐的第38、39集团军(均为9.9编制,分属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则全部向
紧急布署部队体制进行转换。
调整编制具有如下几个特徵:
(1).编制活动均在「重点集团军」内部进行。「重点集团军」作为「拳头部队」在24
个集团军中优先装备有最精良的武器并享受追加训练经费,是一支名其实的特别军种和「重
点培养部队」。例如,最初于1986年6月8日成立的第38重点集团军就配备有自动化指挥
作战中心及防化学作战部队,这在当时是所有集团军中绝无仅有的待遇。1988年,新成立
的「陆军航空兵部队」又成为第38、39、54、42集团军的一个组成部份(又称「直升飞机
大队」。按:第38集团军驻扎在北京通县机场,第39集团军驻扎在沈阳东塔机场,第54
集团军驻扎在河南省新乡机场)。此外,除第42集团军不太明朗之外,其余集团军还各配
制一个俄式编制的坦克师(配备有322辆坦克),并集中装备有最新式的T85II、T69Ⅲ、
T8O、T79式坦克。为了进一步加强坦克师的高速机动性能,每个坦克师中又加编了一个坦
克运输团。第13集团军由于擅长山地作战,特地被重点配备在中、印及中、越国境的最前
线。最近,据说在一部份重点集团军中又编制成了一个战术地对地导弹旅(或称大队)。总
而言之,从编制及演习的状态来判断,中国部队至少存在着6个以上的「重点集团军」。此
次编制而成的快速反应部队(RapidReactionForce"RRF")及紧急布署部队
(RapidDevelopmentForce"RDF")总计含1个空降军、3个陆军师及2个集团军,人数估计
有258,OOO人,在23O万陆军人占1O.86%,在「重点集团军」中(按6个计算)
占42.26%,可以说具有相当的规模(法国快速反应部队占陆军总数的16%)。
这一比率告诉我们,RRF及RDF的设立将成为今后「重点集团军」建设的主流。
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重点集团军」内部战斗力的差别今后将会因此次的编制转
换而逐渐加大。
(2).陆军的布署基调已由「区域责任防守体系」转向「区域间机动防守体系」。
以往中国陆军的布署体系一直以区域责任防卫为主要目的,与前苏联的「军区制」如出
一辙。具体而言,北京、沈阳及兰州军区主要负责对苏联的正面防守,南京、广州军区负责
对台湾,成都军区负责对越南、印度的防守,济南军区则担任中央战略预备队的角色。1979
年中越战争时,虽然有昆明军区(现名成都军区)及广州军区之外的部队三加了战斗,但其
主要目的是作为训练的一个部份去体验一下战争经验。然而,此次快速反应及紧急布署部队
的扩大编制却旨在形成一种与区域责任防守相结合的新型区域间机动防守体系。即是说,在
紧急情况下,各军区的防守范围随之扩大,各军区下属的快速反应部队通过互相快速支援来
达到区域性机动防守的目的。第38、39军紧急布署部队的设立也是基于同样的目的。其前
提条件显而易见是俄、中关系的彻底改善。另一方面,从成都、兰州、济南军区各成立一个
快速反应师这一点上仍然可以看出其对区域防守的重视程度。换言之,不管中国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改善到何种地步,为了防备最坏的事态发生,军队都将会以区域性防守作为重点对
象。这可以说是俄、中等大国防守体系的共通之处。在本次编入快速反应部队的3个陆军师
中,毫无疑问,第149师、第63师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对中越、中印及中国与中亚诸国边境
地区的防守。值得特别一提的,倒是济南军区第162师所担任的中央战略预备队的角色。这
一编制的目的,大概是为了应付朝鲜半岛乃至台湾海峡方面的突发事件。由于中国大陆已认
识到来自台湾方面投资的重要性,因而不将针对台湾的快速反应部队设置到南京和广州军
区,以免在军事上给台湾方面太大的刺激。
然而,如果一旦有必要对台湾进行军事干涉,第162师将作为离台湾海峡最近的快速反
应部队而最先投入战斗。另外,北朝鲜事态的恶化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联合国在检查
北朝鲜核设施问题上处理不当,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爆发也不是一点没有可能。由于中、韩正
式建交,朝、中关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北朝鲜中央广播电台已不指名地指责「中国的
修正主义势力正式抬头」。对于北朝鲜来说,以往其对中国、俄国的外交政策总是优先考虑
社会主义内部共同的「阶级意识」,「国家利益」一般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而现今的外交路
线则一改面目,处处都从纯粹的利害关系出发,连国防战略也随之大幅度地改变。其中最明
显的一点,是北朝鲜逐渐减小对防守南韩及进攻战略的重视程度而转向领土整体防守强化的
策略。最近,北朝鲜在临近中国边境的平北、两江道、慈江一带,成立了第十军团针对俄
国的第九军团也以元山为司令部而开始了在满江道一带的布署。中国方面对此早有准备,可
以预想,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济南军区第162快速反应师将会在中朝边境迅速地展开相应
的行动*(3).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乃是俄国「机动军」的中国翻版。
中国快速反应部及紧急布署部队与俄「机动军」在建设理论及部队的编制方面都有许多
相同之处。首先,俄「机动军」也是由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两部份组成。其次,在
部队的武器装备上,中俄双方的快速反应部队与紧急布署部队亦有类似之处。具体而言,快
速反应部队是由空降兵及轻步兵组成,其装备以轻型武器为主,行动布署则几完全依赖空中
运输以发挥其「快速」(Rapid)的特长。从中俄两国相类似的国内局势来看,快速反应部
队的作用除了在必要时对边境冲突作出迅速行动之外,它还可以随时被用来对付国内的民族
叛乱及政治暴动。相比之下,紧急布署部队则配备有陆军的重型装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从
快速反应部队的后方展开布署,达到快速支援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快速反应部队和紧急布
署部队在中俄两国的创立其实质上是对传统上的区域性防守体系的一大超越。更引人注目的
一点是,在一旦有入侵等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部队可以立即投入边境地区将敌军尽快地驱
逐出领土之外。这种「进攻型」防守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中俄两国新式军事指导思想领域
中一致的地方。从中国角度来看,进攻型的「积极防御」理论是对以往「诱敌深入」式的消
极防守战略的彻底修正。有了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怖署部队的投入,中国军队对领土之外特
别是朝鲜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及南亚大陆方面的「积极防守」作战将会实力大增。
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反应部队很有可能基本结构偏重于陆军,因为其构成只局限于轻
步兵、防空部队、直升飞机部队及航空运输部队,至少在现阶段,中国的快速反应部队尚不
具备如俄军那样一种由强大的歼击/轰炸航空部队及海军陆战队组合而成的编制。这一切说
明,中国版的「机动军」同俄军的「机种军」相比,在武器装备及各军种人员的整体作战能
力上均处于劣势。不过,近期中国快速反应部队有二大动向值得注意。其一,军方大力扩编
海军陆战队,其人数已由原来的一个旅(6OOO人左右)增加到35,OOO人。其二,空军比
以前更加重视远程奇袭作战演习。除了重点装备JH7,J8II及苏-27等远程、重型战斗机
外,空军从整体上似已逐渐倾向「全纵深、快速、机动」的作战方针。在紧急情况下,空军
作战有可能超越军区的界限。如果这一步真的实现,那么中国快速反应部队成为俄式「诸兵
种协同机动军」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从装备上看中国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的作战能力(1).战略空运与战术空运的
能力毫无疑问,评价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作战能力的标准乃是部队「反应」及「紧
急布署」的速度。速度取决于战略、战术空运能力。拿俄国来说,俄军有大规模的航空运输
部队。由于其装备有多种中、重型运输机(大约有67O架左右),大大强化了其应急部队的
战略空运作战。自6O年代起,俄军就因装备了安━22而达到了空运全军装备的水平。进入
8O年代,安━124的开发及装备更加强了战略空运能力。以俄军航空运输部队的现阶段规模
来看,在领土以外的大范围内同时进行快速反应部队三个师或紧急布署部队2个师的空降作
战已绝对不成问题。相比之下,中国军队的战略空运能力就低得多。
最大型的运输机只有运8(安━12)及为数不多的伊尔76(约十架),空运作战的实施
范围也只限于领土内部及少数邻国。事实上,作为中国军队中能够进行空降作战的快速反应
部队,其武器装备十分有限。据1992-93年版的《军事均衡》报导,中国航空部队的主力装
备如下:
BAe1E/2E:18架 运5:3OO架 运7:25架 运8:25架 运11:15架
运12:2架
自1991年以来,中国为了强化部队的空运能力从俄国进了少量伊尔76等喷气式运输
机。这使得目前航空运输部队的一次空运总量达到1628吨。即:轻装步兵师1个团(含装
备)的运输规模。根据公开的有关军事演习的照片来看,中国军队亦在使用各种「民航」飞
机以补充航空运输部队空运能力的不足。例如在199O年往西藏的增兵行动中,据说就动员
了不少「民航」飞机三加。在紧急情况下,估计可动员使用约四十架「民航」货机(含波音
747-2OOF),从而使一次性空降能力达到轻装步兵师2或3个团的水平。另外,中国方面也
在大力开发喷气式运输机。目前已同麦道飞机公司合作生产MD82型客机,同乌克兰也有合
作开发计划。这些合作项目一旦进入独立生产阶段,则有可能被改造成军用飞机的生产体
制。直升飞机作为战术空运作战的中坚力量,作用不可忽视。中国陆军及空军持有直升飞机
的总数估计有5OO架左右。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的建立使得直升飞机的集中使用成
为可能,空军用直升飞机也因此而大量转让给陆军使用。
在所有服役的直升飞机中,先进的Z9型(法国AS365N许可生产)有1OO架,S7O型有
24架,Mi17有24架,AS332、Bell214及AS342合起来有2O架。另外一种Z8型直升飞机
(相当于SA321)也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估计在近期有可能会得到大量装备。根据最近公
开的报导及照片来看,中国似又新创立了类似反坦克直升飞机部队或法国空中机动师航的空
降部队,并频繁举行机动演习。当然,中国的一个快速反应师再怎么加以特别编组,其所装
备的直升飞机数目也根本无法同法国的空中机动师相提并论。不过,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
有潜力在未来数年内在直升飞机的装备数目上有所突破。为了在地面战中充份发挥机动性
能,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除了装备有作为陆战标准武器的WZ523轮式步兵装甲车之
外,还在开发系列生产类似WZ551的新型轮式IFV及其他指挥型、侦察型APC。其中,IFV
型配有73mm火炮及25mm机关枪。由于其可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估计今后可能会成为快速
反应部队的标准装备。
快速反应部队与紧急布署部队的编制及兵员迄今为止,中国方面不仅没有公开有关快速
反应部队/紧急布署部队的编制情况,甚至连对其的存在也没有公开承认过。但是,自
1991年波斯湾战争以后,军事宣传部门却开始大幅度登载有关「外国快速反应部队」的报
导。由中国国防科技情报中心编集的《现代军事》杂志上还特别在92年12月号上刊登了
「外军快速反应部队」的特集,就世界各国「快速反应部队」的编制、兵力、训练、实战、
通信保障以后勤补给等做了全面的介绍。根据对此类报导的角度、结论以及近年来有关中国
军事演习的报导、照片及武器装备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
部队的编制、兵力大致如下:
▲快速反应部队:(1)计有空降师3个(第43、44、45师)。其中估计各有一个空中
机动师团。装备方面,在战术距离的空中移动上使用Z8/Z9/Mi17/Mi8/Mi4及为数有限
的Z9反坦克直升飞机(可配备4━8枚,HJ8反坦克导弹)在地面移动上,则配备重型装
备,其基本运输工具仍是BJ1212A吉普。主要使用武器装备有HJ8反坦克导弹、HY5系列步
兵携式地对空导弹、1O5mm无座力炮、轻迫击炮及23mm四连装对空机关炮。
(2)计有陆军步兵师3个(第162、63、149师)。其中,估计各存一个团级规模的机
降部队(空中机动部队)。
▲紧急布署部队:计有重点集团军2个(第38军、39军)。该部队已将运输团加以扩
编并装备有大量坦克运输车辆以贯彻「高速推进、集中移动」的作战原则。此外,该部队似
还配备有专用列车。从其多次军事演习的情况分析,估计有能力集中运输一整个坦克师。
从以上介绍可看出,中国军队由于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的建立而大大加强了对
国内外各种「危机」的应变能力。最明显的是,中国军队目前能快速展开于领土之外,贯彻
「积极防守」作战原则。这不仅使部队带有更强烈的「进攻性」色彩,更表明中国已朝亚洲
军事大国的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可以说,快速反应部队与紧急布署部队的大量扩编乃是
继百万大裁军之后中国军队的又一重要战略举动,是建立外向型军队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