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军事展望

  世纪之交临近了。在这历史转折时期,追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荣辱兴衰,展望中国21
世纪的战略环境和目标,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21世纪将是蓝色的世纪,中国的崛起必须采
取面向海洋的战略,而海洋战略的实现则呼唤着中国发展建设蓝水海军和制海制空的中坚力
量-中国航母战斗群。
第一章、面临海洋世纪:中国的战略环境和目标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曾经有过康干盛世, 沉湎于在亚洲大陆将大清疆域拓展到多达二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伟业,然而在海洋方面却无 所作为,实行闭门锁国的“禁海令”。在地球另一侧的欧洲则沉浸在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 力倍增的喜悦之中,那些背靠欧洲大陆、濒临大西洋的民族,特别是那个地处大洋中的大不 列颠帝国,早已把扩展的方向移向蓝色的海洋,凭籍着在蓝水大洋上巡弋的船坚炮利的舰 队,实现了“日不落帝国”的梦想。在分别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欧亚大陆两端,不同的战 略发展方向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西方“蛮夷”民族强盛起来,东方曾以四大发明奉献于 人类的民族却衰落下去。 在上个世纪之交时期,是中国蒙受屈辱、历尽劫难的悲惨岁月。新老帝国主义列强接二 连三的侵华战争割裂了中国的国土,损耗了中国的元气,后起的日本则在甲午战争中全歼了 北洋水师和中国陆军主力,粉碎了中国复兴的希望。那个曾用海军纹银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 的慈禧太后,在甲午战败后也不得不叹息:中国的衰弱受欺,在于无强大水师。新的世纪的 来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光明和希望,随之而来的是八国联军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和中华 民族更深重的灾难。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狂潮之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祖国、我们中华民族在本世纪历尽沧 桑,终于再度开始崛起,尽管尚未达到辉煌,但却象美好的晨曦一样,驱散着积压在中华儿 女心坎上的阴霾,温暖着中华儿女期待中国崛起的赤诚之心。然而,在中国处于近代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切不可陶醉其中而飘然,对新世纪所面临的不利战略环境和挑战掉 以轻心,而应善谋对策,迎接挑战。 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在战略态势方面,中国已经完成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战略调整: 稳定陆界。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在几乎全部陆地边界实现了空前的稳定,与过去曾经交 战或大军对峙的邻国,如俄国、与中国接壤的中亚国家、印度以及越南、蒙古等均实现了关 系正常化,消除了边境地区军事对峙,数万公里的陆地边界成为和平交往的纽带。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背靠欧亚大陆、濒临太平洋的国家来说,这一战略变化具有极其重要 的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等意义。因为,它基本上消除了中国面临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 两面夹击的战略困境的可能性;解除了陆地方向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军事压力;为中国沿边 内陆的经济发展和开展经贸往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除这些之外,更具战略意义 的是,它使中国有可能腾出主要战略注意力和资源,实施面向海洋的海洋战略。实施海洋战 略,不仅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战略,也不仅是地缘政治的选择,而且是中国所处战略环境 的需要,更是中国国脉所系和崛起之必然。 在战略范畴内,既有总体性的大战略(GrandStrategy),又有各类别的战略。在此,仅 就中国在海洋方向的战略环境和新世纪的海洋战略目标做一些探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其战略注意力和资源不得不主要集中于朝鲜战争,失去了“宜将剩勇 追穷寇”、为新中国完整的海防奠基的历史性机会。从此,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封锁,美海 军协防台湾海峡,控制着制海权,中国的海防仅限于近岸沿海区域。60年代越战期间,中 国周边沿海主要由美国舰队控制,以便提供越战海空战斗支援和保障海上运输航道。因此, 可以说,从建国起到70年代初这一时期内,且不论中国的内部条件,仅海洋方向的外部条 件就极为险恶,中国海军在此阶段期间难以有大的作为和发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这长 达四分之一世纪中长期困在近海所形成海洋意识淡薄的后遗症则是令人遗憾的。 70年代中期是中国海洋战略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在南中国海、北部湾, 美军从越南撤退出现了该海区制海权的“真空”;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美军逐渐退出台湾海 峡;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上冲突也已停息。在这历史性的转折关头,可喜的是,在已故著名 战将、当时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指挥下,南海舰队和海南军区官兵,抓住了这 一历史性机会,在1974年1月护航护渔的巡航中,以精悍的海军小编队和陆军小分队, 击退南越海军编队,并成功地实施海陆协同登陆战斗,一举收复西沙群岛,为伸张中国在南 中国海的海权建立了名垂青史的历史性功绩。可悲的是,处于“文革”内乱中的中国,在 “批林批孔”、“唯此为大”的迷茫中,半途而废,未能乘胜收复当时处于海权“真空”状 态的南沙群岛。而随着美军撤离越南海域,越南翻脸不认人,诡称由于需要中国援助抗美战 争,所以做为权宜之计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美国人撤走了,其对中国主权的承认就 抛进了南中国海,于是,开始抢占“真空”状态中的南沙群岛。其他周边国家也不甘落后, 纷纷加入了抢占南沙群岛、建立实际控制的行列中。就在这段不长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南沙 群岛被迅速瓜分、占领,形成了多国占领、主权要求交叉的错综复杂局面,严重损害了中国 对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的主权,留下了无穷的后患。稍微令人感到宽慰的是,中国在198 8年3月的一次军事与外交密切配合的典范性行动中,成功地收复永暑、华阳、东门、南 薰、渚碧、赤瓜礁共6个南沙岛礁,建立了伸张中国主权和海权的南沙前进阵地。从此,中 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们以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和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守卫着中国在南沙群 岛的神圣海洋国土。然而,形势不容乐观,南中国海蕴藏的资源令早已侵占南沙的外国垂涎 三尺,不仅加紧掠夺南海资源,而且变本加利,以驱赶、枪杀等强硬手段对付这片海域的本 来主人--中国渔民。迄今为止,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善良、忍让主张并没有得 到善意的回应,或仅仅停留在外交官的嘴皮子上而已。而那些侵蚀中国海权的国家却我行我 素,贪婪地加紧掠夺中国的南海资源。 在中国的东海、黄海海域,中国的大陆架和大面积海域面临外国的主权要求和控制。二 次大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大陆架公告]中宣布:“处于公海下、但毗连美国海岸的大 陆架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从此,开始了“蓝色圈地”的冲击波。许多国家宣 布自已的大陆架。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明确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 度。于是沿海国家纷纷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地球上约36%的公海变成沿海各国的 专属经济区。人类由陆地上的寸土必争转向海洋上的寸海必争,海洋国土不再仅仅是12海 里领海和岛屿。于是,黄海和东海北部,一些邻国不同意国际法所强调的自然延伸原则,要 求按中间线划界,从而使中国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临争议;在东海,日本是与中国相向的 不共架国,但日本以其非法控制的钓鱼岛为基准线,硬说与中国共架,要求与中国平分东海 大陆架,企图占领中国2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时至今日,在归中国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150万平方公里被 外国提出主权要求而处于争议之中,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这些海 洋国土的面积相当于上个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大陆与台湾在台湾海峡的对峙和反台独的斗争是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的国家走向统一还 是分裂的重大挑战。何去何从,对中国海洋战略态势至关重要。分裂与战争的前景,尽管是 国人所不愿见到的,但却不可排除其可能性。如若出现国家分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而且会出现极为不利的海洋战略环境,就连中国沿海区域都会被台湾海峡所阻断。反之,不 论和平或战争达成统一,都将会在海洋方向出现前所未有的有利海洋战略态势。台湾海峡将 不再是两岸对峙前线,而将会成为中国人的海上“运河”;中国将冲出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束 缚,直面太平洋。这对于巩固中国海防,伸张中国海权,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太平洋地 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任,其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 综上所述,中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战略环境是严峻的。如果听任海洋方向 的不利局势继续下去,如果继续被困在近海,中国的崛起从何谈起? 中国的海权如何得到伸张?中国的海洋权益如何保障?一个只有“黄水”海军的国家, 又怎能赢得别国对其海权的尊重,又有何资格侈谈成为世界强国或实施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 略呢? 就海洋战略而言,长期以来直至现在,中国一直实行“近海防御”的海上战略。 从实际情况看,这一战略在建国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与中国的海军力量的水平和 海洋战略环境是基本上适应的,并在一段时期内曾对海军装备发展起到过发展牵动作用。此 外,建国后中国的战略注意力和国防资源长期放在陆地方向的重大安全威胁上,如50年代 的朝鲜战争,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战争,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越南战争,70年代 至80年代中期的中苏边境军事对峙,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等 等。这种情况在客观上限制了海洋方面的发展,即使有意,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实 行“近海防御”战略是合乎情理的。再者,中国的军事舰船及其相关工业水平不高,国力不 强,只能制造近海小型海军舰船,且不具备向国外购置大舰的客观条件和财力。 从这个角度看,“近海防御”战略与海军装备的水平也是相适应的。 自80年代以来,有关海上战略的情况和条件开始发生变化: -在中国陆界空前稳定的同时,但海洋国土受侵和争议情况日益严重,中国海洋权益和 资源受到外国侵占。有关周边海洋国家对争夺海洋控制权的认识早,行动快,已抢先控制了 争议海岛和海区。与此相配合,这些国家的海军空军装备现代化迅速,其海空力量至少在争 议海区已对中国海军履行保护中国海洋权益的任务构成威胁。 -中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成为中国战略核力量“三位一体”的重要支柱之一。战略导 弹核潜艇在外于戒备状态时,显然不易停滞在近海,而应向大洋深处机动待命,而且必要时 需要攻击核潜艇护航到蓝水海域。这在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近海防御”的概念和海域。 -中国海军为配合洲际导弹试射等远洋任务,已经不时组成编队远航到太平洋和印度 洋,水面舰船编队已经初步进入蓝水海域。 -中国军事舰船工业已有长足进步,民用船舶工业更是先行一步。中国的大连造船厂已 建成长365米、宽80米、高12.17米,可建造30万吨级船舶的超大型船坞。中国已经 能够制造超大型民用船舶,军用舰船工业也已有了建造中型战舰的成功经验,基本具备向建 造大型军舰发展的潜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以来,国际上海洋国土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200海里专属 经济区的建立使海洋国土范围超出了近海海域范围。 -台独势力羽翼渐丰,海洋方向出现国家统一或分裂的严峻局面。制止分裂,维护国家 统一,“近海防御”已力所不逮,而需要进攻性两栖作战能力和中远程制海制空能力。 -美国航母战斗群摆出武装干涉台湾海峡的架式,在台湾附近海域向中国炫耀武力。 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海洋战略环境在客观上显露出“近海防御”战略已经不能有效地 保卫中国的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军新的使命和作战需要;已经失去了 对海军装备发展的战略牵动作用;已经落后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变化。鉴此,值此世纪之交 之际,中国亟需进行海洋战略审议,发展制定适应中国海洋战略环境、有利于发展建设21 世纪中国海军的新战略。 中国的海上战略自然要由中国自己制定。这里,做为一种探讨和提示,列举一下应考虑 的海洋战略目标: (1)、重视海洋,面向海洋,经略海洋,建立起对中国300万平方海里海洋国土的 有效控制和管辖。 (2)、强化海权意识,维护中国海域的主权和海权,以“寸土不失、寸海不让”的决 心和意志对待岛屿与海域争议,在力争和平解决的同时,不排除以军事外交手段相结合的方 式收复失地,绝不允许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悲剧在中国的海洋国土上重 演。 (3)、捍卫国家统一,保持对台独的军事威慑,确保对台独分裂国家的行为给予毁灭 性打击、夺取台湾海峡制空制海权和发起登陆的两栖作战的能力。 (4)、推进海洋防御控制线至中国专属经济区外沿,并逐步加大西太平洋方向海洋防 御纵深,建立蓝水海洋防御能力,在西太平洋的和平与安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西太平 洋海上强国。 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建设强大的 蓝水海军和海上空中力量。鉴此,发展建设强大的蓝水海军和海上空中力量是实施海洋战略 的需要,是21世纪的召唤,是兴海权、固海防的根本,是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