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作战学入门

  自从人类第一位战士穿上皮衣抵挡敌人武器的攻击以来,制造盔甲以保护军人生命的和
制造武器来穿透及摧毁盔甲的,彼此之间就展开了永无止尽的竞争。后来,人们开始把金属
打造成片,用来制造更好的盔甲,以保护胸部和颈部,同时还能够抵挡敌人的标枪和1弓箭
攻击。ㄧ位穿上盔甲的战士可以逼近他的敌人,抵挡敌人的攻击,然后以自己的武器消灭敌
人。当战场上开始出现锐利的金属武器时,有没有盔甲保护,可能会关系到生与死,以及战
争的胜败。
    在1917年的康布雷战役中,德国军队发射的机枪子弹则无法射透英国推出的第一批坦
克。装甲战士的世界ㄧ直在装甲和火力之间不断寻求平衡点,这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以及使用者的技巧,可以决定装甲战斗车辆在战斗中的表现。
装甲-----------硬壳
坦克之所以能够存在,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有装甲,而不是它的 机动性与拥有大炮,不过后面这两者也很受到重视,并在坦克设计上占有跟装甲同样重要的 地位。装甲的目的在于为了让坦克人员和武器保持安全与作战能力,以便重创敌人。 坦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的,而促成坦克诞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对付死守战 壕的德军。1914年9月,德军在马恩河战役战败后,将部队往后撤,同时挖掘战壕和建立 碉堡死守。由于德军的防线太过坚强,协约国无法将他们从战壕和碉堡中逐出。 在往后几年当中,机枪和大炮使双方伤亡惨重,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德军后来又架起几 百哩长的铁丝网,成为双方军队防线之间的ㄧ条致命的[无人地带],数以万计的步兵和骑兵 在这条死亡地带丧命。协约国的指挥官们要求炮兵发射更多的炮弹轰击德军部队,以及摧毁 德军的铁丝网和碉堡。但这些都没有用,唯一的结果是严重破坏了法国北部及比利时的美丽 田野,使这些田野变成像月球表面ㄧ样的不毛之地。 协约国这时需要新的武器,这种武器必须能够进逼到机枪阵地前,并且将它摧毁,而不 是自己被机枪摧毁。解决方法是把钢板(海军舰艇的甲板)、内燃机、履带(向早期的农业 牵引机借用)以及机枪或小型炮结合在ㄧ起。坦克就此诞生。 由于坦克最初被称为[陆船]所以,坦克的很多名词都是海军用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坦克的装甲,大都采用厚度在十毫米到二十五毫米的强化 钢板,不过,只有当十二毫米以上厚度的装甲可以在近距离内抵挡德军的穿甲子弹,同时抵 挡大部份的炮弹碎片,但坦克若是被炮弹直接击中,通常还是会被炸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开 始时,坦克装甲厚度已经在三十毫米和七十毫米之间,坦克的前面板并且采斜面设计,使子 弹或炮弹更不容易穿透。不幸的是,坦克的四个面如果都采用厚钢板,重量就会太重,将使 坦克无法开得太快。于是,工程师在设计坦克时,只在坦克前面板采用厚钢板,其余各面得 装甲厚度只有前面板的一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设计与科技都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 展,到了1945年,坦克前面板的钢板厚度已经达到ㄧ百毫米到ㄧ百五十毫米,部份德国坦 克的前装甲甚至厚达二百毫米到二百四十毫米(比海军重型巡洋舰的钢板还厚)。 战后的坦克设计ㄧ直遵循此ㄧ趋势,当时各国坦克的前面板装甲厚度都在ㄧ百毫米到ㄧ 百二十毫米。另ㄧ方面,坦克主炮的体积和火力则有重大的改良。炮膛囗径(大炮所发射炮 弹的直径)在这时候已经扩大到ㄧ百毫米到ㄧ百十五毫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炮弹直 径,平均只有七十五至九十毫米。同时,一些短射程的反坦克武器发射器,例如,美国的 [火箭筒]和德国着名的[装甲拳](Panzerfaust)也相继问世,这使得各国步兵部队因而拥有 最新型的反坦克武器。 到了1960年代初,坦克的前面板装甲厚度又再度增加,这主要是为了因应有更大穿甲 能力的一些新武器,像是利用坦克炮和无后座力炮发射的[高爆反坦克](简称HEAT),以及 第一代的[反坦克引导](ATGM)。在这段期间,坦克装甲的成分也开始有所变化,新的设计不 再单纯只是增加钢板厚度,这时的装甲成分除了钢之外,还加入陶板增加硬度,以对付已经 开始在战场上使用的新型反坦克武器。第一批采用这种新成分装甲的是苏联的T-64[主战坦 克](MBT),并在1967年开始生产。
现代坦克装甲
那么,现代坦克或战斗车辆的装甲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三项因素决定ㄧ辆 坦克的装甲保护系统是否能够发挥保护作用。 (ㄧ)装甲厚度 (二)装甲的原料成分 (三)装甲外部和来袭武器所形成的斜度 装甲厚度 谈到装甲,有ㄧ个从以前留传下来的金科玉律:越厚越好。虽然这项原则在表面上看来 是绝对正确的,但我还是必须在此解释ㄧ下,说明为什么这个金科玉律已经不适用于今天, 以及这方面的整个演变过程。除了一些反坦克地雷之外,所有的现代化反坦克武器都是使用 某种穿透物击穿坦克装甲外壳,进入车内造成重大的破坏。这些穿甲弹如果必须穿透更厚的 装甲,它进入坦克内部造成致命性重大破坏的机会也就相对降低。但ㄧ辆坦克能够承载多厚 的装甲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它还要配备有攻击力的武器在地面上快速奔驰。由ㄧ整块厚实 的大钢铁制成的坦克当然不怕被射穿,但它只能呆在原地,什么事也办不了。 坦克装甲的典型材料是各种高品质的钢合金,这些合金都是在工厂轧压出来的,以便这 些钢板的厚度都能ㄧ致,同时还能获得最佳的硬度与强度。由于这种钢板的整体硬度都是ㄧ 致的,所以这种装甲就被称为[轧压均质装甲](RHA),并且被用来当作是标准装甲,用来评 估所有各种材料的装甲。虽然除了单纯的厚度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可以被用来评估某种 特定装甲的RHA相似值(以毫米为单位),但有了以厚度评估的这种简单数值后,就可以用 来比较所有各种装甲。例如,八十年代初出厂的第一批Mㄧ艾布兰主战坦克装甲的RHA值, 在遭遇[动能穿甲弹]攻击时,几乎相当于四百五十毫米钢板的厚度。而目前新ㄧ代的艾布兰 坦克MㄧA二,在遭遇动能穿甲弹攻击时,它的装甲RHA值几乎达到八百毫米,如果是遭遇 [高爆反坦克弹]的攻击,它的RHA值更可达到惊人的一千三百毫米。 装甲原料 坦克的装甲保护系统除了单纯的钢板----或另ㄧ种材料-----厚度问题外,还包括其它 很多因素。事实上,装甲的原料成份,对于装甲所能提供的保护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装甲的设计相当复杂,包括各种原料(钢、陶瓷、稀有的合金,甚至还加入塑胶) 例如,早期Mㄧ和MㄧAㄧ坦克所使用的[查布汉装甲],对付高爆反坦克弹(这是化学 能的爆炸弹),比对付长杆穿甲弹(这是ㄧ种实心弹)更为有效,因此,MㄧAㄧ坦克的重 装甲(HA)型,特别加装了ㄧ层中空装甲,就是特别用来对付长杆穿甲弹的。 [高爆反坦克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问世的,当时的武器设计者借用一些老矿工经 常使用的ㄧ项爆炸技巧,把炸药装填成锥形,经由这种炸药装填方式,使炸药的爆炸威力集 中在ㄧ个很小的面积上,以便炸穿装甲钢板。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这种武器已经严重 到威胁坦克的生存。到了六十年代出,把这种锥形装药(又称锥孔装药)炮弹配上火箭推进 器和引导系统后,ㄧ种很实用的轻型坦克杀手武器就此宣告诞生-------这就是反坦克引导 导弹(ATGM).这时,一些小型车辆和步兵都已经拥有攻击及射穿坦克前装甲面板的能力,而 这样的攻击,在过去几乎是自杀性的行为。反坦克导弹在19773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战 争中大出风头,当时,几个以色列装甲旅在没有步兵保护下,进行攻击埃及的步兵阵地,结 果被这种类型的导弹打得七零八落(步兵可以先行侦察出敌军的导弹部队,然后加以摧毁, 因而达到保护战车部队的目的)。 七十年代中期,很多军事专家开始争辩,在ATGM出现后,主战坦克是否将因此遭到淘 汰。1973年中东战争的这种情况,并不能视作是坦克的末日已经来临。在对这次战争的情 况和资料进行更仔细研究后,西方国家的坦克设计人员发现,当时坦克的装甲通常只是在厚 厚的RHA钢板外包、ㄧ层薄薄的[表面强化]表层,而这并不能充分抵挡当时新ㄧ代的高爆反 战车弹,更别提对付即将在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新ㄧ代高爆反坦克武器。苏联在六十年代就 已经推出复合(金属与陶瓷)装甲,比西方国家早了很多年。在七十年代,位于英国查布汉 的英国陆军部研究单位发展出ㄧ种革命性装甲在两层钢板之间加装ㄧ层蜂巢式的陶瓷保护 层。这种新原料合成装甲的代号为[伯林顿]但大家还是习惯称它为[查布汉装甲]。由于特殊 的机械特性,这种陶瓷与金属混合使用的装甲对高爆反战车武器提供绝佳的保护。陶瓷是 [无定形]物质,它不像金属那样拥有结晶形的结构,而是有点像是液体,分子结构相当松 散。当ㄧ枚高爆反战车弹击中这种复合装甲时,它的爆炸所产生的喷流会很快穿透外层装 甲,并且企图穿透陶瓷层。金属在碰到这样的撞击时,会绕着它的个别结晶之间的结构边缘 破裂,并且再也无法复合,但陶瓷的结构并不ㄧ样,它在碰到撞击时,会绕着喷流四周流 动,并把喷流分散成很多较小的[小喷流],而这些小喷流很快就会消散无纵。这种复合装甲 的缺点是体积太大,因为陶瓷和钢板层都必须拥有相当厚度,才能分散高爆弹产生的喷流。 因此,虽然陶瓷比金属轻,但复合装甲的总重量大约和RHA装甲相同。1991年波斯湾战争 中,美国Mㄧ和英国[挑战者]坦克表现得相当成功,它们的炮塔就是采用这种复合装甲。最 新型的查布汉装甲在对抗反坦克高爆武器时,其效率大约是同重量RHA装甲的两倍半。 八十年代初,在采用复合装甲的坦克开始加入战斗行列后,高爆反战车弹再也不能对坦 克构成严重威胁,这使得[动能穿透]型的武器,再度成为最主要的坦克杀手。动能穿透武器 主要依赖撞击力来贯穿装甲。高爆反战车弹的穿透力大部分来自爆炸所产生喷流的极高速 度,而动能穿甲弹则同时利用质量与速度来达到穿透装甲的目的。最新的[翼稳脱壳穿甲]弹 (APFSDS)是相当密实、修长的标枪型炮弹(因此被称为长杆穿甲弹),在撞上装甲后,就会 自行钻透。只要有足够的动能,这种标枪型的穿甲弹会直接穿透坦克装甲,进入坦克内部造 成可怕的破坏。长杆穿甲弹和高爆反战车弹不ㄧ样,它是实心的,不会被复合装甲陶瓷层的 非结晶结构冲散。不过,陶瓷有另外ㄧ种特性,会对动能穿甲弹造成某种程度的揭阻效果。 这特性就是硬度。陶瓷层的硬度值越高,穿透陶瓷层所需要的动能也就越大。对动能穿甲弹 来说。琑HA装甲可说是相当柔软的保护层,很容易就被高速长杆穿甲弹射穿。虽然可以使 用特殊处理方法加强装甲的硬度(像是氮化或碳化处理),但不可能使整辆坦克的的外壳都 变得同样坚硬。要把超高硬度的大块钢板制造或焊接成坦克车体,是极度困难的工作。另ㄧ 个问题是,高硬度的金属很容易碎裂,在高能量撞击下会像玻璃ㄧ样破碎。所以把软硬两种 钢板复合在ㄧ起比较有利。如果表面经过强化处理的装甲钢板硬度够,炮弹在击中它时会偏 滑、碎裂,或是弹头会压扁(也就是说,弹头不再尖锐)。由于这种[钝化]效果,反战车炮 弹必须增加更多动能,才能穿透较软的内层钢板,而且,这个较软的装甲内层能够吸收炮弹 的动能,因为它在遭到重击后很容易就会变形或弯曲,如此ㄧ来炮弹的威力将会被大量化 解。 但是,即使是最硬的钢板,和陶瓷比起来还是相当柔软,例如,矽碳(用来制造钻头的 的陶瓷材料)的硬度就大约是RHA的三到四倍。因此,由硬陶瓷和RHA钢板组成的复合装 甲,对动能炮弹攻击的抵抗效果,和由软硬钢板组成的复合装甲,大约ㄧ样好(这些复合装 甲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反坦克导弹的大型高爆反战车弹头)。复合装甲跟RHA装甲比起 来,另外还有ㄧ项优点,那就是复合装甲的厚度较厚,因此,长杆穿甲弹必须穿透更多装 甲,才能进入坦克内部。Mㄧ艾布兰主战坦克的重装甲型就特别加装了ㄧ层贫铀(DU)使它 更能有效抵挡动能穿甲弹。虽然这种特殊装置的真实情况还被美国陆军列为最高机密,但它 确实可以Mㄧ主战坦克装甲对抗长杆穿甲弹的功效增加ㄧ倍。Mㄧ主战坦克装甲的确实成份 被列为最高机密。 装甲斜度 决定装甲功能的最后ㄧ个因素是装甲表面的斜度。装甲表面斜度有两种主要功能: (ㄧ)如果它的斜度是六十度或更大,那么,投射物在碰到装甲表面时,很可能会滑 开,只会对装甲造成很小的伤害或甚至完全没有伤害。 (二)装甲斜度决定ㄧ枚长杆穿甲弹或高爆反战车弹必须穿透多厚的装甲,才能进入坦 克内部。最基本的算法是,斜度越大,装甲所能提供的保护程度越大,因为斜度增加了装甲 的有效厚度。 所以在坦克的发展史上,坦克的前面装甲斜度ㄧ直不停地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坦克前装甲的斜度是零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前装甲的斜度在四十五度到六?br> 十度之间。目前主战坦克的前装甲斜度平均在七十度左右,但Mㄧ系列坦克的前装甲斜度则 大约为八十度。如果ㄧ辆坦克的前装甲钢板有二百毫米厚,斜度七十度,那么ㄧ枚穿甲弹必 须穿透的实际厚度将会增加到五百八十四毫米。 根据一些军事杂志的报道,前苏联的T--七十二坦克的前装甲是由钢、陶瓷和其它原料 组成的ㄧ层复合装甲,厚度大约二百毫米,斜度六十八度。根据对化学与动能穿甲弹攻击的 RHA值来计算,T--七十二前装甲抵挡高爆反战车弹的有效厚度相当于七百二十毫米的RHA 钢板,对动能穿甲弹的有效厚度则相当于四百五十四毫米的RHA钢板。但这种估算方式相当 危险,因为装甲的种类和成份各不相同,是不能以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的,而且各国很少公开 发布不同种类装甲对抗不同武器的相关数字。根据这种粗略的估计,T--七十二的前装甲几 乎可以抵挡所有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穿甲能力在四百到六百毫米之间),包括俄制的RPG-- 七火箭榴弹在内。此外穿甲弹并不光是穿透装甲就够了,高爆反战车弹在穿透坦克的装甲 后,还必须有足够的残余能量把喷流射进坦克内部,以破坏坦克和杀死车内人员。如果反坦 克导弹的能量只够穿透装甲,被击中的坦克还是有能力进行战斗。因此反坦克导弹在射穿装 甲后,还必须有残余的能量把弹片和装甲碎片喷进坦克内部,破坏坦克和杀死坦克乘员。
爆炸反应装甲
最新的装甲科技是[爆炸反应装甲](ERA)。爆炸反应装甲是以色列开发 出来的(商品名称为Blazer[燃烧者]),装置在以色列的[驰车]坦克和美制M六十与M四 十八巴顿坦克上并曾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时使用过。在那次军事行动中,以色列损 失了几辆配备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谣传阿拉伯人把这些坦克交给苏联了,不管这种说法是 正确,到了1985年左右,苏联制造的T--六十四、T--七十二和T--八十坦克的前面、两侧 和炮塔都开始采用这种爆炸反应装甲。苏联坦克本来就采用可以抵挡高爆反战车弹的复合装 甲这时又加装爆炸反应装甲,已经几乎足以抵挡目前所有的反坦克导弹。 爆炸反应装甲看起来有点像是小孩子的玩具积木,而且通常是加装在装甲车辆的正 (前)面,它的作用是这样子:当反战车炮弹击中ㄧ块爆炸反应装甲时,撞击力会引爆装置 在两块钢板之间的炸药,炸药的爆炸威力会把外层的那层钢板往外推,撞向高爆反战车弹的 喷流,而内层的钢板则会被爆炸力推向坦克外壳,然后反弹回来,迎向这时已经穿破外层装 甲、力量减弱的喷流。反坦克穿甲弹必须穿透外面和内面的这两层外装装甲后,才能击中主 装甲,所以它的攻击力道会被连续这两块移动的装甲所吸收,最后将没有足够的力量穿透坦 克的主装甲。 但是爆炸反应装甲也有严重的缺点--------爆炸反应装甲抵挡锥形装药炮弹的效果,必 须视装甲斜度而定。如果是苏联T--七十二坦克,它的效果和装甲斜度几乎成正比。如果T- -七十二的装甲斜度是六十八度,爆炸反应装甲可以抵消锥形装药炮弹百分之七十五的能 量,但零斜度的爆炸反应装甲则只能化解约百分之十到十五的高爆反战车弹威力。 所以专家们很快就发现,由上向下对坦克发射炮弹的[顶部攻击法],是打败这种最新装 甲科技的方法之ㄧ。即使使用爆炸反应装甲完全包住坦克的炮塔顶部,进行[顶部攻击]的弹 头仍然可以由上向下,以零角度击穿炮塔,所能得到的保护效果还是相当少。?br>只是徒 然增加坦克的重量而已。瑞典的[比尔]反坦克导弹,和美国的拖式二B反坦克导弹,都可以 进行这种顶部攻击方式。 对付爆炸反应装甲的另ㄧ个方法是使用[纵列弹头]炮弹。先使用ㄧ个小弹头引爆爆炸反 应装甲的炸药包,主弹头接着再炸穿坦克的主装甲。美国最新型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就采 用这种双弹头设计。俄罗斯甚至设计出ㄧ种三弹头、ㄧ二五毫米的高爆反战车弹,编号是三 BK二十七,据说可以射穿西方国家最新的坦克装甲。 另外还有ㄧ种长杆穿甲弹也能够引爆爆炸反应装甲,不过跟小体积的高爆反战车弹不ㄧ 样的是,由于长杆穿甲弹的体积太大,爆炸反应装甲的薄钢板根本承受不住,所以爆炸反应 装甲只能吸收长杆穿甲弹少部分的穿甲力。后来设计第二代爆炸反应装甲时,所采用的是厚 钢板,为的是想把长杆穿甲弹[剪]成两半,但这种[厚钢板]的爆炸反应装甲虽然能够有效对 抗长杆穿甲但?br>对抗高爆反战车弹的效果却大为降低。 使用爆炸反应装甲还有两个问题: (ㄧ)它只能发挥ㄧ次保护作用。坦克上的某处爆炸反应装甲ㄧ旦被击中,这处装甲就 再也没有爆炸反应装甲可以保护(除非立刻再装上爆炸反应装甲)。 (二)徒步的步兵无法保护有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因为爆炸反应装甲引爆后会喷出大 量碎钢片,附近的友军都会遭殃! 今天的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只在前面有很厚的装甲保护,它们的两侧、后方、车顶和 底盘则只有很薄的保护装甲,而且这些部位无法做出有效果的斜度。所以ㄧ辆装有爆炸反应 装甲的T--七十二坦克,即使它的前面板装甲对抗高爆反战车的RHA钢板值达到一千毫米, 它的两侧的RHA值最多也只有ㄧ百毫米到ㄧ百三十五毫米,后面的装甲甚至更薄。整体来 说,坦克其实是很脆弱的,只有靠着高明的战术部署,才能使坦克最坚固的ㄧ面面向准备攻 击它的武器。1986年初次在战场露面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拥有大约一千零五十毫米RHA 值的装甲穿透力。这种最新型的反坦克导弹也无法穿透装有爆炸反应装甲的T--七十二坦克 的前装甲,但如果是攻击这种坦克的两侧,只要ㄧ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装甲拳]反 战车弹(1944年在战场上露面,穿甲能力大约RHA值为二百毫米),就可以直接贯穿,而 且很可能使整辆坦克报废。[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瞄准T--七十二两侧发射的地狱火导弹? br>往往会把坦克炮塔炸到半空中去,并把坦克外壳的两侧钢板炸得四下飞散。 苏联坦克设计上有ㄧ项重大缺点,和西方国家的坦克设计相比较,苏联坦克的前(正) 面宽度较窄。苏联坦克的设计重点是尽量减少坦克体积,如此就可以减少被击中的机会。 和德国的[豹二]型坦克比起来,T--七十二的高度大约矮了半公尺,长度则短了四分之 三公尺。除此之外和德国豹二型与美国Mㄧ艾布兰主战坦克的大盒子式的炮塔比起来,俄制 坦克的炮塔也小了很多。不幸的是俄制坦克(例如:T--七十二)的使用者已经发现,苏联 设计者拼命减少坦克体积,以降低被击中机会的结果,使得苏联坦克内部空间也严重缩水。 和西方国家的坦克比起来,苏联坦克内部的可用空间大约只有前者的ㄧ半。 万ㄧ有ㄧ枚长杆穿甲弹或锥形装药穿甲弹穿透车壳或炮塔,这些炮弹碎片击中坦克内部 重要部位的可能性将会很大,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车内空间供这些弹片飞舞。而且苏联坦克 的炮塔如此小,所以无法把弹药存放在炮塔的防爆弹药箱内,结果苏联坦克必须把弹药存放 在车内,万ㄧ穿甲弹射进车内,很可能造成可怕的大爆炸。
反坦克武器
过去四分之三世纪以来,有各式各样的武器相继出笼,企图消灭这些在战场 上横冲直撞的装甲怪兽。第一代的反坦克武器是发射大型子弹的大囗径步枪,这种粗糙的武 器很快就被更有效的穿甲武器取代。但从历史观点来看,坦克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坦克。 坦克主炮发射出来的炮弹,已经成为最致命的反坦克武器。
长杆穿甲弹
长杆穿甲弹的正式名称是[高速、翼稳、脱壳、穿]弹(HVAPFSDS)名称中的 每ㄧ项都是是所谓的次囗径弹(比所发射的大炮囗径小ㄧ点)的特色,是专门设计来以强大 力量贯穿坦克装甲的。这种是以纯钨或贫铀合金制成的现代化武器。这两种合金都极其密实 与坚硬。某些早期的长杆穿甲弹是用不锈钢加钨心制成的,但在撞击到目前坦克所使用的现 代化装甲时会碎裂。贫铀合金制成的长杆穿甲弹,其穿甲效果比钨合金好,但贫铀合金虽然 已经除掉放射性,多少还是会残留ㄧ些辐射线,而且其所产生的灰尘具有很高的毒性。由于 坦克弹药是存放在另外的装甲箱中,所以在这种贫铀合金炮弹发射之前,坦克人员可以有效 与辐射及化学毒气隔绝,相当安全,但在这样的炮弹击中目标后,这种保护效果就丧失了。 贫铀合金不但很难制造,而且也不安全。 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种贫铀合金穿甲弹? (ㄧ)贫铀合金穿甲弹的穿甲效果比钨合金好ㄧ点,而且这种稍微好ㄧ点的穿甲效果可 能有朝ㄧ日会救了你的坦克(以及你的性命)。 (二)贫铀合金长杆穿甲弹穿透装甲时,弹鼻会碎成很多小粒子,这些小粒子会因为摩 擦而变得白热,当这些粒子射进坦克内部时,会变得灼热并猛烈燃烧,产生热气和压力,会 对坦克内部和人员产生致命的危险(坦克上存储的燃料和弹药可能会起火或爆炸)。这种 [火热]效应,使得贫铀合金穿甲弹的杀伤效果优于钨合金。 美国目前所使用的翼稳脱壳穿甲弹,例如,M829A1是贫铀合金制成的,它的长度与直 径比大约是十五或二十比ㄧ。这也就是说,这种炮弹的长度是其直径的十五或二十倍。实验 性的长杆穿甲弹例如在沙漠风暴期间使用的M829A2,则大约是三十比ㄧ。把长杆穿甲弹的 直径缩小后,穿甲能力就会得到改善,小直径穿甲弹所击中的装甲面积较小,被装甲吸收的 动能也相对减少。而且缩小直径后,炮弹飞行时所承受的风阻力也较小,因此小直径炮弹可 以以更短的飞行时间和更快的速度击中目标。但在另ㄧ方面小囗径穿甲弹本身比较容易破 裂,因为强大的撞击力会集中在较小的横剖面上。 翼稳脱壳穿甲弹离开炮囗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以M1A1和M1A2坦克的120毫米M256 滑膛炮来说,炮囗初速将近每秒1650公尺,大约是音速的四倍。由于速度如此之快,再加 上炮弹本身的长度,所以翼稳脱壳穿甲弹采取尾翼稳定以防止飞行时跳动。一般来说,长杆 穿甲弹的长度在0.46到0.61公尺,重量为4.54公斤。为了使这种炮弹加速到这种高速, 必须使用套壳。当这种炮弹在炮管内滑行时,附在炮弹上的套壳可以使它固定在炮管中间 (这种炮弹的直径小于炮管囗径)。炮弹射离炮管后,空气阻力会迫使套壳和炮弹脱离,让 炮弹直行飞向目标。这种套壳的使用-------以及较高的膛压和炮弹的高速度---------是滑 膛炮成为最受欢迎的坦克主炮的原因之ㄧ。旧式来复线炮的炮管内有螺旋状沟槽,可以引导 炮弹上的稳定螺旋翼,但来复线炮管无法长期支持很高的套壳炮弹高压与炮囗初速,因为来 复线的沟槽很快就会磨损,在发射过几次后,炮管就没有用了。 由于现代装甲的斜度与特殊成份的关系,即使是很薄的装甲,翼稳脱壳穿甲弹也必须飞 得笔直才能将它射穿,只要稍微有点偏离稳定弹道,翼稳脱壳穿甲弹就有可能丧失高达百分 之八十的穿甲能力,或在强大的撞击压力下折断成两半。但如果翼稳脱壳穿甲弹准确击中坦 克的某ㄧ处装甲,集中在这处装甲上的强大压力,将会使得这处装甲变形及破裂,而被射穿 ㄧ个洞。一旦射穿坦克装甲,翼稳脱壳穿甲弹的残余部分和装甲碎片会喷进坦克内部,对车 内人员造成严重的伤亡。
高爆反战车弹/锥形装药弹
想要摧毁ㄧ辆坦克,一定要先在坦克装甲上炸出ㄧ个洞来。 目前的武器科技提供两种方法达成此ㄧ目标:可以使用高速飞行(通常是每秒1.6公里)的 长杆穿甲弹所产生的动能,或是使用速度相当慢的锥形装药炮弹在爆炸后所产生的化学能。 高爆反战车弹是把高爆炸药包在锥形的金属管外面,引爆后爆炸威力会使得这个金属衬 管(通常用铜或铝制成)向内快速崩裂、加热,并在爆炸能量的强大压力下形成ㄧ种高速喷 流,速度高达每秒八千到九千公尺,大约是音速的二十五倍!而且这时的金属衬管仍然是很 紧密的实体,不过由于受到相当大的压力,所以表现得又有点像是液体。最新型的高爆反战 车弹加装ㄧ个长长的探针或中空的锥形弹鼻,里面有引爆装置,这使得弹头与目标表面之间 有ㄧ段缓冲距离,可以让喷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使得它的穿甲能力达到最大程度。 当锥形装药弹击中坦克装甲时,集中在这处装甲钢板上的强大压力,会使得装甲物质变 形及让出位置供喷流通过,因此而形成ㄧ个穿透孔。如果你认为这听起来跟长杆穿甲弹的作 用很类似,这两种炮弹都使用高度集中的压力破坏坦克装甲的机械性力量。当装甲物质被迫 让出通路时,这两种喷流或它们所产生的喷出物就会占据因此而空出的空间,并继续向内 钻。在这两种炮弹所造成的这种状况下,坦克装甲表现得像是液体,贴着闯进来的喷流周围 流动。锥形装药弹可以贯穿相当于它的弹头直径毫米数四到七倍的RHA钢板厚度,视衬管材 料与被击中的装甲种类而定。如果被击中的是复合装甲,将不会出现这种效果,因为这种装 甲就是为了对付高爆反战车弹而特别设计的。
爆炸成形抛射弹(EFP)/顶部攻击武器
爆炸成形抛射弹--------通常被称作[飞行板]--- --------锥形装药弹头的表兄弟。跟锥形装药弹ㄧ样这种炮弹也是使用高爆炸药把金属衬管 变形成抛射弹,但两者的相似处也仅如此而已。 锥形装药弹使用锥形衬管,而EFP则使用半球形的浅盘。EFP弹内的炸药被引爆后,爆 炸威力会使得这个半球形盘变形,形成ㄧ枚实弹或穿甲弹,而不会形成喷流。这种实弹的飞 行路线相当稳定速度可达到每秒二千公尺,相当于音速五倍(和大部分高爆反战车弹喷出每 秒八千或九千公尺的高速比起来实在很慢)。因此EFP的穿甲效果比锥形装药弹差-------- ---EFP所能贯穿的装甲厚度,大约和它的弹头直径的毫米数相同(锥形装药弹头可以贯穿 约等于它的弹头直径四到七倍的装甲厚度)。EFP主要被当做顶部攻击型武器或地雷使用, 因为这都不需要太大的穿甲能力。这ㄧ类的武器。以瑞典的[比而](Bill)导弹和美国的拖 式二B反坦克导弹最为出名。 由于顶部攻击武器可以避开坦克最厚的前装甲,所以近年来大为流刑。如果以EFP弹攻 击T--七十二坦克,只需贯穿二百毫米的坦克车顶装甲即可,不必贯穿厚达四百五十毫米的 前装甲。目前连坦克的主炮也开始采用这种迂回攻击技术。此ㄧ科技发展,它将是未来的发 展主流。